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8: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存在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教学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譬如:在校园里可以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写作大赛、英语词汇大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听力大赛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理想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作为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内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是多年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认真加以研究并及时解决,势必将会影响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因此,笔者就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尝试寻求适当的解决方略。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学校各级领导只重视抓课堂内教学,而认为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尤其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一直以来,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像一把尺子,不但在量学生,而且在量老师、量学校。这种无形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力。

2.教学管理混乱无序,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每位教师只负责自己承担的某个班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二是多头管理,教师无法将其与课堂教学统一起来。

3.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由学生会主席和委员组织,所在院的英语教师指导。多数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和动机,但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他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例如:英文图书资料有限,活动的场地不足,音响、多媒体教室短缺等。

5.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但缺少明确的、规范的评价体系。

6.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辟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来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是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尤其是民办院校不愿再把经费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去,这样就造成了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从而也就制约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校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英语教师也责无旁贷,应积极投入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学生则应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去,努力地提高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和国际社会接轨,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认真计划、合理安排。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部门应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上来。从全局出发,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第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的总负责人,应统一协调安排各项活动。对学期的具体活动安排应在学期初向全体教职工宣布,使大家心中有数,并积极地配合。第三,专项活动的指导教师,也要做出其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使整个第二课堂的活动呈现出正常、有序运行的状态,各项活动间出现互动互补效应。这种事先计划、安排可以使第二课堂教学合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3.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教师的督导过程。作为督导者的教师不可能一个人对所有学生参加的所有活动都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因此,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就需要一支专门负责的特色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也需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各有所长的教师应承担不同的活动任务,而不再是样样包揽。这无疑对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有个性化的突破,应该对自己进行新的挑战。学校可通过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合理安排他们进行学术进修,以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也可尝试从校内外聘任兼职或专职英语辅导员,全面协助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和活动的开展。

4.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物质条件也是搞好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对此,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校园资源的补充和利用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的开放,图书馆英文报刊、杂志、书籍的采购。在立足于现有教学设备的同时,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录像室和电影室,等等。因为必要的教学设备能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建立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学校要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体系,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终结性评估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得到科学、合理的考核,使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得到全面、理性的评价。

6.学校应该积极给予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一些经费。同时,我们可以依托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取得一些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的支持和赞助。经费的解决对提升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能使其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跃。

三、结语

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来看,笔者所得出的结论是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内容,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应对此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更好地发展,培养出一批既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又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第二课堂;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人一岗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研究探索多侧重于常规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高职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认为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它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是学生丰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师生能充分实现互动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教育优势。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提高社交能力。而且第二课堂活动又能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呈现。所以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第二课堂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一、目前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第二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

大部分高校认为第二课堂只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主要是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不够重视第二课堂的发展。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第二课堂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当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出现冲突时学校首先保证第一课堂的正常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将不能进行,这样既会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又会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热情降低。

2.社团众多,发展不平衡,管理不到位

现在高校中学生社团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文体娱乐类社团发展迅速成员较多,而其他一些社团就比较冷清,社团成员积极性也不高。第二课堂经常搞一些活动,但现在的情况是,大一时最积极,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但缺少领导及教师的支持,很多活动不能很好地展开,所以很多人坚持不到一年激情退去了也麻木了,一个学期下来他们明白了工作原来只是做些“体力活”应付差事,而自己得到的却很少。

3.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不足

第二课堂活动经费紧张对很多学校来说是普遍存在的。社团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支持,这部分经费要看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学校的财务状况。由于社团众多,就算学校拨一部分资金但分摊到各个社团也就很少了;二是部分社团在招收新成员时会收取少量的入会费,当然这部分经费收入有限;三是和一些企业合作争取得到赞助,但这一来源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同样也不是那么好争取的。同时大多数活动没有固定场地,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地限制。

4.不能很好地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其中的一些能力是常规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必须通过第二课堂来提供锻炼机会。但是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须齐头并进,出现了为了活动不顾常规课堂的专业理论学习或为了专业理论学习而放弃第二课堂。

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1.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应认识到相对于第一课堂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课堂则是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其优势在于第二课堂更贴近实际,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由于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领会的知识,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要让这些个性特点发展成为特长与优势,只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依靠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优势

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与第一课堂相比较,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下列优势:(1)教育应该在与学生互动中完成,而不应是单向的输入过程的理念,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实现,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于参与过程有充分的选择权、自,学生在活动中大都表现出高度的主动参与热情。(2)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为不同的学生个体通过自主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以及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以获得不同的教育效果,达到了教育结果的差异化、个性化。

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基础上开设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税务、财会、法律等方面创业必需的课程,配合创业计划大赛等平台,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无疑,这些都是在创业当中需要用到的,虽然不能使学生马上创办一个企业,但是从侧面来看这对其树立良好的创业心态十分重要。

3.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从社团成立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取消一些意义不大的社团,从而解决社团杂乱、发展不均衡、活动层次低等问题。

4.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衔接

第一课堂侧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而第二课堂则是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阵地。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在不影响第一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只倾心于第二课堂活动而忽视常规课堂专业理论学习的要予以劝离社团,同时对于只醉心于专业理论学习而从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也要进行引导教育。

5.立足专业,培养高技能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并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立足专业,体现品牌意识,凸显特色。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旨在培养“知识+技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以技能为核心。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经验的总结,采取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受益最多的活动项目等办法,展示第二课堂的魅力,营造交流互动的氛围。

因此,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经验的总结,采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受益最多的活动项目等办法,展示第二课堂的效果魅力,形成交流互动、提升的局面,让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独具特色,成为学生成人成材不可缺少的阵地。

参考文献:

[1] 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

育与职业,2008,(7).

[2] 余喜文.高校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 丁玉莲.乌尼日.论高校社团的特点、作用、存在问题及

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2003,(6).

[4] 倪秋梅.试论构建高职院校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第3篇

关键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建议

一、引言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建设是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需要。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优化了汉语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的汉语学习和应用空间,是第一课堂的辅助和延伸,是整个预科汉语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院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常年举办“汉语晨读”活动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汉语实践活动:汉语演讲比赛、汉语写作比赛、黑板报比赛、主持人大赛、 汉语知识比赛、学院好声音 、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学院还举办一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如汉语口语培训、MHK强化班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愿性参加的活动,对夯实学生的汉语基本功、锻炼学生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汉语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调节学生的情感,促进预科汉语课堂教学,从而保证预科汉语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接触汉语、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的环境。开辟和建设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使其既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内的教学。从学生对现有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第二课堂教学的感受来看,目前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各种活动也在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少明确的、规范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

(一)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管理、提升活动效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认定、判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开展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效果与评价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二是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发展。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分析出第二课堂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途径和措施。通过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活动朝着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方向良性发展,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建议

在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热爱汉语学习,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活动;但有的同学出于各种原因,极少参与。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学院利用修订预科结业标准之际,将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那些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获得奖励分。这样,那些缺乏自信、学习较被动、喜欢旁观而不主动参与的学生也不得不投入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第二课堂参与情况也没有纳入预科汉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同时,由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中所占比例有限,并没有单独纳入学分制,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往往并不寄希望于第二课堂的分数。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应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广泛性,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又要预防引导失灵,避免“因为分数,所以活动”现象的滋生蔓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汉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汉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价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价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模式。我们发现,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价,要么临时确定评价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价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2.强调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预科汉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价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为此,第二课堂评价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此相对应,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技能比赛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如果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设立出缺勤情况、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平时作业情况、期末和MHK考试等考核项目,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那么,整个活动的方案会是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突出学生的对于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不能只注重考试这一种评价手段。而且,根据我院都是预科学生的特色,更应该突出汉语的应用性,使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真正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学习汉语的良性循环,达到调动我院预科汉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活跃我院汉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体验和应用汉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的目的。

3.为教师评价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汉语第二课堂评价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汉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价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

从学校政策层面,应该出台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如单独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制,对高层次成果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教师的工作量予以认可等。

三、结语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但目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科W、稳定的评估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XJEDU2014I010)阶段性成果。

第4篇

教育部曾提出:“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对于职业学校,文件提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上述可见:公共艺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非常重视。中职校开展艺术教育,一方面需要第一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广阔空间来进行艺术实践。笔者就以我校为切入口,分析了自2015年4月―12月九个月跟踪调查中职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从现有公共艺术课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是否愿意加入公共艺术活动、愿意参加哪些艺术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派发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调查问卷之后采用访谈形式寻访了个别学生对公共艺术第二课堂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职生有明确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需求

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离开实践,就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有艺术的二度创造,艺术的生命就会枯竭。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艺术实践为主的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弥补第一课堂“差异化教学”的遗憾。在调查问卷中,83%的中职生表示公共艺术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公共艺术的教育需求;76%的学生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比较过时”,自己“没有兴趣”;有65%的学生表示乐意参加公共艺术社团。这些数据表明,公共艺术课需要第二课堂的广阔天地来继续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2.社团活动与校园艺术节是中职生喜爱的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

和第一课堂以知识性教学理论不同的是,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形式更为丰富,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体系加以灵活应用。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一些社团性活动。社团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与表现、创新能力。在调查问卷“你最喜爱的公共艺术活动形式”中(见下表),社团活动是中职生最喜爱的校园艺术活动,占42%;其次为校园艺术节(36%)。我校在校中职生有1205人,现有28个学生社团,其中公共艺术类的有9个(占32%),共204人,涉及音乐、话剧、手工、书画、音乐、舞蹈、动漫、器乐领域。

从调查中获知,我校共有9个公共艺术类社团,成员的平均年龄为17岁,社团成员是来自计算机、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会计、报关、数控、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物流专业的三年制中职学生,基本涵盖我校所有专业。社团活动频率基本维持在1次/周。社团规模较大的是舞蹈社(2个),总人数达44人,话剧社(2个)40人,漫研社33人,音乐社30人。社团活动时间多为下午的两节课后,活动地点多为系部空教室,每周活动时间约40分钟。

3.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

中职校的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品种丰富,包括讲座、参观展览、社团活动、演出、比赛等。我校学生可以参与的公共艺术活动每学期约为8类:①迎新生文艺汇演;②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等);③省技能大赛选拔;④五四汇演;⑤省文明风采大赛选拔;⑥区中小学艺术节;⑦一二九大合唱;⑧社团秀。但是,这些活动年复一年,重复的项目较多,质量不高。众所周知,艺术离开了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且每一个校园活动或者比赛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而社团的集中训练次数不多,时间较短,又缺乏指导老师,导致呈现的社团活动质量普遍不高。

4.第二课堂活动导向作用不明确,与第一课堂完全割裂

从一些中职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看,不难发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导向作用不明显,无明确的活动目的性,与第一课堂不能有效衔接。例如,在中职音乐课中传统音乐艺术是重要模块,但是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往往被学生束之高阁,相反,流行音乐却大行其道。

另外,虽然目前职校公共艺术课程把艺术实践活动纳为下属内容,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二课堂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所以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内容往往与第一课堂不能有效衔接。那能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指导地、有方向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在兼顾理论的同时又体验到实践的快乐?窃以为,只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全面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三、反思与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中职校第二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家“加强美育建设”的要求也相距甚远。

1.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大众化

所谓“公共艺术”不是“小众艺术”,更不是“精英艺术”,所以要切实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参与面。根据调研,每个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很多,但实际参加活动的却只是为数不多的富有特长的学生,因为其中的很多活动是普通学生因参与条件、时间、形式等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的大众化、普及面广的活动太少,现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鲜有面向广大普通学生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中专三年期间,可能从来没有上过舞台、没有化过妆、没有当众讲过话。这是第二课堂一个突出的问题。

事实上,离开升学的压力,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为宽松,课余时间富余。因此,要提前制订计划,院、系部的活动统筹安排、有序开展;注重活动参与面,做到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对活动的过程要有记录认证,公布活动开展的结果,并可由学生自评、公评,推动第二课堂进一步完善。

2.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规范化

长期以来,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第一课堂的教育,从师资力量配备、学时安排、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予以重点倾斜。而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比较忽视,认为只不过是一 种群体性的活动,可有可无,也未纳入正规的教育培养计划作整体规划。如此一来,第二课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教师、无教材、无课堂、无体系”的松散状态,等同于课外活动。

然而,第一课堂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其局限性也在逐步显现,如第一课堂解决的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专业能力问题,学生被动接受性强等。相反地,第二课堂却在这些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二课堂应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的共同组成部分,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等教学模块一样,作为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来规划和实施。

例如,不同学期中职学生有不同的公共艺术实践要求:第一学期培养学生热爱公共艺术;第二学期让学生参与公共艺术实践展示,也可以师生共同展示;第三学期尝试独立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独唱、独奏);第四学期参与一些区、市、省的公共艺术类比赛……对中职生的公共艺术实践要给予一定的考评与反馈,可以与学分挂钩,以作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参考。

3.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应高品化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开放舞蹈房、报告厅供学生训练;开放文化长廊、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作为艺术实践展览窗口等。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必须有良好的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艺术专业教师与民间艺术大师来校做艺术实践顾问。校际之间也要加大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同一主题的公共艺术活动,学校之间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观摩学习。

公共艺术第二课堂要实现高品化,前期的调研也必不可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也应明确目的,合理设计,定期活动,坚持不懈。

总之,公共艺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公共艺术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公共艺术的教育需求,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活动导向作用不明确,与第一课堂完全割裂”“活动丰富但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校第二课堂活动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前期调研,逐渐实现大众化、规范化、高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杜丽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美育学刊,2012,(6).

第5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军队院校;素质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深入推进,部队后勤对学员的综合素质与任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培训目标、培训任务的新变化,培养适应现代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初级后勤人才,已成当前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展现学员特长,推动第一课堂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大舞台,是院校教育中促进学员素质形成的最佳练兵场。因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引导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作为进一步促进军队院校学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1 科学设置第二课堂内容,夯实活动之“源”

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时,应根据学员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任务、专业技能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使学员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参与第二课堂内容。首先,设置的内容应贴近军队任职需要实际。要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并自觉参与进去,所谓贴近实际,就是尽量与第一课堂知识相吻合、相适应,达到有效消化和巩固提高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真正让学员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消化和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要让学员在第二课堂中找准切入点,弄清知识点,真正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和运用到工作中去。其次,设置的内容应形式多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具备普及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群众性,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应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工具,强化活动效果,广泛开展学员喜闻乐见、积极、健康、向上和高格调的活动。要积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尤其是尽量给予他们有利场所和自由发挥个性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再次,设置的内容应着眼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行拟定计划,自行组织评定,自行讲评,自行对活动结果实施奖励,真正使学员掌握开展活动的方法,提高组织指挥和管理部队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员的兴趣和爱好,给他们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素质。要让学员学有所成,真正在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 严格落实各种制度要求,夯实活动之“绳”

各种制度和规定是第二课堂发挥其功用的重要保证和准绳。只有通过严格的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一,要做好统筹工作,科学制定与第二课堂活动有关的规定。在计划第二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学院、系、学员队的实际,尤其是学员各阶段学习训练任务的不同,制定好相关制度,统筹好相应时间,做到每日有安排、每周有活动、每月有竞赛。要注重选拔有特长的学员成立计划小组、评定小组,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时既能公平、公正又能提高能力,使活动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制定好第二课堂的奖惩制度,奖惩要与学员学期成绩、素质评定、评功评优、入党分配等挂钩。第二,要加强管理,严格抓好各种制度的落实。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引导,真正从学员素质提升这个利益出发,加强宣传;要做好监督检查,领导通过到场检查,一方面可起到指导作用,监督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起到鼓励学员、和谐官兵关系的作用,领导参与和指导能够使学员积极性和热情更加高涨,尤其是提升学员的关注度;要提升执行的科学性,对计划小组、评定小组要教育他们在学好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计划与评判方法,讲原则、重标准,使他们在组织和评判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序有效;要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每一名学员的个性与专长,激发参与意识,提高其能力素质。同时还要教育学员能够正确处理第二课堂时间安排的矛盾关系,在制度规范的情境下,当其它工作与第二课堂活动发生冲突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调整,使学员能够既按抓制度落实,又不影响其它工作。第三,正确实施奖惩,激发学员活力。有效的奖惩机制是提升第二课堂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一是对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中指挥得力、方法有效、创新意识强的学员以及最终评判名次较好的学员和集体要给予适应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适度的物质奖励,如在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党员和毕业分配时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故意滋事,扰乱活动正常秩序的学员要实施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处分。应注意在实施奖惩过程中各级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做到通过正确的实施奖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鼓舞斗志,激发活力。

第6篇

关键词:实践创新;双导师制;CDIO

作者简介: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丁伟(1984-),女,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X20111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90-02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近年来出现的CDIO教育模式、国内“卓越工程师计划”等都体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面临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各高校均把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要点之一。由于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针对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第二课堂是各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依据新形势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结合校区发展定位,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从理念、平台和管理等方面出发,探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模式。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多方面促进了培养工作的开展,如: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强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和高校合作;深入探究培养模式,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等。

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虽然有了一些举措和政策,但是辐射面较小,难以兼顾到中低层次的高校,政府支持的力度还有待提升。主要存在问题:法律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对学生大范围的实践活动不太接受,影响了校企积极性;很多高校构建了校企合作机制,但是不够紧密和深入,对双方的促进作用有限;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从总体水平和实际操作来看,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培养效果有限。因此,国内很多高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都把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摇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第二课堂的形式趋于多样化,课外学术活动、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计划等,都在兼顾辐射面的基础上突出了层次性和针对性。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不受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的约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获取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二、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与产业“零距离”对接

工程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否与产业对接,尽可能缩小与产业的差距,是新时期工程教育关注的热点。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不及产业的发展速度,单向性的教学改革很难满足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传统的“实验室+老师”的第二课堂平台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是解决人才对接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双向合作,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研习活动更具针对性;可以反作用专业建设和改革,使得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可以解决本区域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等。

张家港校区是高校异地办学的一种新尝试,作为新校区,短时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校外实训条件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不断强化第一课堂的同时,学院先后与苏州太谷电力有限公司、智能电网芯片技术研究所、江苏盛泰信通科技等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电类专业学生提供明晰的职业导向,同时抑制工科教师的非工化趋势。在合作模式上,企业参与创新基地项目设置,投入设备,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实践基地的培养模式

1.“虚拟公司”的自主管理机制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突出,其他素养处于原生态发展的现象比比皆是。2012年,英格玛人力资本研发中心的《关注大学生就业特别调研报告》中,对苏州181家企业HR的调查显示,企业招聘条件中,不再单纯看重专业能力,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求占到了55.61%。

为了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学院创新实践基地采用了虚拟公司化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基地设立会长,负责工作部署和协调等工作;同时下设宣传部、技术部、资产部等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各部门设立副会长,负责制定各部门工作简章和制度、组织和开展部门活动等工作。在学生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自主管理机制的实施显得额外重要,是保证第二课堂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2.“双导师制”与“传帮带”相结合的研习模式

校企共建第二课堂平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组成团队,每组3~5人,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设计,开阔视野,提升创新实践水平。目前,高校生师比严重失调,同时专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导师资源尤为紧张,单纯依靠导师制不利于第二课堂的稳定发展。因此,引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梯队建设,以保证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在“导师制”与“传帮带”相结合的前提下,“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就水到渠成了。

导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指导,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由高年级学生传授。结合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该模式运行至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DXP电路板设计、基本电路模块设计和热门单片机系统设计等都由学生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

3.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实训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指导思想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作为训练周期,涉及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性项目训练,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个人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并提出了检验培养效果的12条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其源自企业一线的课题,为第二课堂开展CDIO工程项目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盛泰公司的“敏捷岛”任务很好地体现了CDIO工程训练模式,模拟了项目组人员配置和企业产品的研发过程,如图2所示。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敏捷岛”,每岛5人,分别作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技术支持工程师,共同完成各岛的项目设计。项目副经理主要参与“C”环节;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D”和“I”环节;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负责“O”环节,完成技术文档的撰写与整理;项目经理监控和支援四大环节,既保证各环节的平稳运行,同时保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技术支持工程师对“O”环节的管理,可以将需要改进或创新之处反馈到“C”环节,实现了项目研发的闭环控制,更加贴近实际产品的更新过程。

4.评价体系

如果第二课堂缺乏评价体系就如同没有反馈的开环系统,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不利于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把第二课堂看作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学校作为施控系统,学生作为被控系统,施控系统通过接收学生、企业和其他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培养策略。同时建立第二课堂学生信息数据库,跟踪学生的获奖、考研、就业和后续发展等信息,多方面反映第二课堂培养效果。

第二课堂评价指标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部分,其中专业素质含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包含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文档撰写、职业素养等。将学生自评(S)、教师评价(T)和企业工程师评价(E)相结合,得出加权总分M=S×20%+T×30%+E×50%。

5.阶段性实践成果

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能较好地反映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效果。通过对第二课堂平台、管理机制、实训理念的探索与实践,近两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博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中获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在“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四、结语

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和“传帮带”相结合的研习模式,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项目实训模式,提高了第二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缩小了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实践和竞赛成绩表明,该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李文逸.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培养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3]刘会英.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4]康全礼.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4).

[5]陈晨子.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创能力培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第7篇

【关键词】认知理论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具有现实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指南》多次提到了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而第二课堂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要求。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实践交际性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了更为自由、灵活、多样的语言环境和平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提高了其英语应用能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英语的培养体系。

二、理论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及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这启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知识海洋的主动探索者。根据该理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学生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语言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学生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搭建利于语言学习的情境和平台,并允许和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具体实践

1.模式。在我校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模式是多维度和分层模式来设计活动。多维度体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大技能上,分层主要体现在设计活动内容上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因此分为初、中、高级的语言活动。按照语言实际的掌握程度、个体发展需要等因素动态调整个性化的成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把听说读写译的单项训练和语言综合英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同时把课堂教学空间、网络多媒体空间和课外语言实践空间三者有机结合。

2.方法。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观念指导下,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教与学两方面出发,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都要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积极、活跃、融洽的合作团队氛围。

3.内容。我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建立在创新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以英语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三个维度,以英语学科竞赛为依托,以初级、中级、高级为层次,以学术性和趣味性为区分来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1)初级活动:英语美文晨读、英语角、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英语电台广播等。

(2)中级活动:英语电影赏析、讲故事、幻灯片展示、跨文化讲座、大学英语四、六级讲座、英文歌唱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演讲、写作)大赛、网络口语比赛、英语电影趣配音比赛、西方节日庆祝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推介、英语报刊阅读、模拟英语新闻播报、英语选修课等。

(3)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模拟英语招聘会、英语话剧比赛、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等。

为了客观了解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满意程度,笔者对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了我校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下图所示的是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排名前五位的活动。

可见,我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趣味性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学术性活动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多组织此类活动,同时兼顾创新性和学术性。

4.评价。衡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成功与否,可以从组织活动态度、内容、方法、水平和效果五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每个指标下分别细分了四个二级指标。

(1)态度:组织领导有方;准备认真充分;活动热情高涨;成员积极配合。

(2)内容:内容安排恰当;重点难点突出;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实践创新。

(3)方法:组织策略正确;教学手段先进、多样化;学习方法灵活多变;团队气氛活跃融洽。

(4)水平:进度安排科学;时间安排合理;学生参与面广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5)效果:英语成绩提高获奖数量、层次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系统评价的基础,也是指导组织活动的准则,它为客观判断其组织是否科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诊断第二课堂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提供了参考,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组织活动有待更多样化。设计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需要把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和参与进活动中来。

2.教师的角色应转变。教师应改变第一课堂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3.指导教师不够团队化。应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中来,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联合外教一起参加活动,群策群力;同时发挥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和创造力,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和文化背景组成结构合理的第二课堂教学团队,

4.学生参与面及主体性有待加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全校的受众广泛。如何扩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都能参与进来,值得探讨。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微信平台、QQ群、海报等手段扩大信息宣传力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广泛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

5.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现行的评价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考量,没有结合第二课堂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应把第二课堂也作为整个学生在大学英语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纳入该门课程的评价系统。从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电子设计;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95-02

高等学校第二课堂的设置目前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支持,课程内容随意性明显,常常不能与第一课堂有效地衔接,内容不规范,培养目标不明确,计划性差,有的只是第一课堂的知识的补充和延续,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培养,有的则是偏于素质教育和培养,忽视了与专业结合,有的是开展娱乐和趣味性的活动。因此,要通过第二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必须要系统研究。本文针对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以实践为基础,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第二课堂电子设计课程设置研究

电子设计作为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与第一课堂的知识有效衔接,不但可以深化对第一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所创新。但实际要达到好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必须首先科学地设置课程。电子设计以模拟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为基础,学生必须先掌握这两门课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才有能力进行完整项目的设计。因此电子设计课程必须先开出这两门课程,而且要考虑开出的先后顺序。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噪声、接地方式、强弱电隔离等,而这些因素往往是无法统一定量分析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就会觉得模电太难掌握,往往一个实验花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把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第二课堂电子设计的第1门课,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模电琢磨不定,实验做不出来,结果丧失信心,无法坚持学习。而单片机则相对较简单,实践也容易出效果,把单片机作为第1门课,学生会在看到实验结果时获得成就感,从而建立信心增强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学完单片机然后再开始学习模电,有了之前建立的信心以及一些实践的方法,学生就有勇气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学习完前面提到的两门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之后,要把模电和单片机结合起来,安排两个培训项目:(1)语音采集与回放系统;(2)简易数控电源设计。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培训,可以建立系统的概念,掌握一个完整项目的系统设计方法。考虑到电子设计不同项目对微控制器的不同要求,后续课程再安排FPGA相关课程及实验项目。前面各阶段培训之后,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电子设计的专业能力,之后的培训课程安排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力求把每一个电子设计的作品做到高指标、高精度。因此我们挑选一些难度较大,指标较高的电子设计题作为后一阶段的强训课程内容。第二课堂电子设计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由简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粗到精的原则。

二、第二课堂培训方法研究

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好之后,还必须注重培训方法。由于学生是刚开始接触电子设计,对很多东西都不懂,碰到问题也不知如何去解决,再加上刚开始跟学长们也不是很熟,也没怎么交流,导致在最开始的几个星期里会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基本上拿到一个问题都不会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的方案甚至去实施自己的方案了。那么培训时,老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电子设计的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境和实验条件,为了确保每一课程项目的培训都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一定要有合适的培训方法。电子设计重实践,但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实践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通过实践验证理论设计是否正确,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要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知识,最后解决问题。培训过程中,切忌全程灌输,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下面以模电的实践培训为例,探讨第二课堂的培训方法。学生刚开始对模电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用分立元件实现10W的低频功率放大器,经过这个项目的培训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大幅提高,而且能建立对模电的具体认识。但这个项目难度也是很大的,培训时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免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时丧失信心。根据题目要求,将5mV信号放大为■=8.94V,电压放大倍数为1788倍,单级放大电路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因此,本次设计要用到差分放大电路,集电极输出的共射放大电路和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培训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本理解这三种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当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后,指导学生确定直流电源电压及进行器件选型,各级三极管的型号根据UCEO,ICM和PCM三个参数确定。三极管型号确定后,学生就可以结合电路指标和三极管的放大系数确定各级静态工作点及动态范围,最终独立设计出完整的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此时的电路设计还完全停留在理论设计,由于学生理论水平有限,设计出的电路多少都存在问题,不过经过后面的调试后,电路会逐步得到改善,所以老师不必在这个阶段指出问题,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要求学生按自己设计的电路先焊接输入级差分放大电路,调试好后再焊接调试中间放大的共射放大电路。当这两级电路联调时,大部分同学会发现电压放大倍数比两级单独设计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要小得多,但每级单调时又与理论设计符合。出现这个问题后,学生往往无法找到真正原因,自然也无法把问题解决。其实问题在于学生对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没有理解清楚,他们只知道整体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成绩,而这里各级放大倍数已经不是每级独立的放大倍数了,还要考虑前后级输入输出电阻对各级放大倍数的影响,所以这时要提醒学生查阅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这一点后,学生就知道了问题所在,进而找到办法,通过增加射级跟随电路把两级电路隔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基本上可以简单地去分析一些问题了,尽管分析得还不是很全面,但至少不会像最开始进实验室的那种碰到问题无从下手的问题了。拿到题目,首先就是将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将题目要求做的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再逐个完成。在完成各个小模块的同时,学生会碰到很多之前还没有考虑到的一些细节,由此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去网上找相关的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每个模块完成后,需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来完成想要完成的功能,在此过程中又会碰到两个模块之间相互影响、参数不匹配等问题,这又需要我们去解决匹配与相互影响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培训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懂的知识可以去学习,硬件、软件调不出来,只要有耐心,认真分析总能找出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问题时应保持冷静、沉着,不应急躁,急躁也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是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做项目时非常需要团队精神,三个人必须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在顺境时小组成员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静,逆境时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出现问题时不能相互埋怨一个实验能否顺利地做成功,取决于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比如,做硬件的告诉写软件同学的思路,以及硬件上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否在软件上面可以得到弥补,如果可以,就让软件去弥补弥补。如果软件弥补不了的,就去解决硬件上面的问题,争取让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大家都减轻负担。同时也应该充分认清楚自己小组之间的强项,比如,小组在软件上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那么做硬件的就尽量去为软件的减轻负担,让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或者当软件比较简单的时候,负责软件的同学就告诉在软件上面哪些地方可以弥补硬件上面的不足,这样做到软硬结合。随着所做项目的增多,经验积累增多,后面所做的项目也越来越难,每个项目给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就不能像之前那样拖拖拉拉,而且单凭个人能力是无法做到的,这时学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最开始同学们本打算自己都尽快地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然后争取提前两天完成每个项目,然后每个组员再将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讲给小组其他成员听,以及在这过程中应该避免什么问题,让小组其他成员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并消化,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可能多地学到东西。但在实际中,或许是题目太难,又或者是配合得不够好,总是在每个项目快要截止的那天才能做出来,甚至有的项目在超过截止日期之后还没做出来,又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每个项目做完之后也没什么时间进行小组内部交流,小组内部成员学到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丝毫不能有半点松懈。

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基于良好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要达到好的培养效果,首先,必须合理地设置培养课程,遵循由简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粗到精的原则。其次,要注重培养方法,培训时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后,还要强调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队员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个人负责一部分,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高。这样,项目设计和制作才会更顺利更快完成,专业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64-0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架构的基石部分。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更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常用数据库,能够针对具体应用,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设计。然而,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能力培养薄弱等问题,整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大多定处于编写简单的SQL语句的层次,针对具体应用,无法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无法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教学团队尝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开展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实训机会。

1 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1 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对大学课堂的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运用计算机学习的在线教育正成为席卷全球的热点。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学习教学资源。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被局限在校园里、课堂上,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学更多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互联网时代,如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仍以第一课堂为主,紧紧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那么学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脱节。只有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实践锻炼,学生才能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需求。

1.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课程内容、授课节奏全部由教师来控制。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数据库知识枯燥乏味,内容复杂难懂,对于抽象的概念,老师总是用另外一个抽象的概念来接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处于时代的前端,更新换代更加频繁。因为学校教学依托的是教材,而教材往往不能根据社会形势与经济的发展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更新,新的技术不能及时反映到课本中,学生从教科书中所学到的并不是最新知识。

3)课程实践性教学难以真正实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融合。大部分学校虽然都建立了必要的实训室来解决实践性教学问题,然而因为没有实际工作中的角色感受,对数据库管理员岗位和数据库设计过程没有具体分析,缺乏感性认识,仅仅就实训课而完成实训任务,使得实践性教学达不到实践的目标。

2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和意义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性很强,其研究对象是数据的管理和存储。对于缺乏项目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建设以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本质,熟悉实际的工作流程,明确数据库课程教学的培养方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专业名词和专业理论,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2 拓宽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极具灵活性,形式多样,既可以在班级学校内进行,也可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性,使他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缺点,全面的学习数据库知识。

3 第二课堂的实现形式

3.1 对于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慕课教学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直译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国内亦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1]。 慕课具有如下优点:(1)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只需借助网络就可以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教学内容。(2)教学形式灵活。

结合慕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对于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慕课教学,拓展所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及时获得企业最新动态,掌握最新技能[2]。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准备线上资源

教师根据业界最近技术动态,制作教学视频或教材等数字材料,明确知识要点和关键问题,另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设计一些练习作业题,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将视频录制上传到网络,以备学生学习。

2)学生自主线上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自主安排课外时间进行课前线上学习,并解决视频中布置的作业和问题。

3)师生互动线下教学

教师收集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引导学生去掌握理解。

3.2 根据数据库岗位,成立专业社团组织

为了能够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成立相应的专业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模拟社会上的IT公司,接收社会项目,使学生参加的实际项目开发中,给学生以真实体验。这些专业社团的性质和运行流程如下:

1) 这些专业社团不同于文艺性、艺术性、公益性社团,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们以专研、实践专业知识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 社团实行社长负责制,教师引导制。社长由社员评选,选举那些专业素质好,热心社团服务的学生,社长任期一年,优胜劣汰。为保证社团健康发展,挑选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对社团发展方向给予引导,并解决社团难以解决的问题。

3) 社团具有自己财务政策和制度。社团的收入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收取的会员会费,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社团建设;二是通过和社会单位合作,完成相关项目获得的费用。

4) 社团定期邀请各企业及管理专家指导社团工作,举办有关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讲座、经验交流会等。让社员紧紧把握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增强专业素质。

社团秉承“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拥有自己财务政策和制度,成为社会企业的缩影,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3.3 全面开放专业实验室,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数据库知识专业性强,内容多,但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课时安排对于课程内容来说偏少,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压缩课时,减少了实践课时。受制于不充裕的课时安排,教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只能加快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水平,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室制度。开放实验室相对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如下特点:

1) 实行完全对学生开放,由专业社团掌握实验室钥匙,由社团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2) 开放实验室只有没有授课安排,学生就可以进入学习,周末和节假日正常开放;

把实验室完全交给学生管理这一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为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实训基础。

3.4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在实战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课堂教学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主要是过多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脱离了应用环境。如果能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讲解型课堂转化为操作技能传授型课堂,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此,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 “IT创新大赛”、“数据库性能优化大赛”等技能竞赛为重点的特色鲜明的活动,技能大赛不仅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能促进教学由传授理论知识向教会动手操作转变。例如,开展数据库性能优化大赛,检验参赛选手对数据库架构的理解、对SQL的掌握程度,学生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就要锻炼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他就会自觉的进入实验室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就必须到实训室去演示和讲解。由教室到实训室,从讲解到边讲边练,悄无声息中就完成了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3]。

因此,积极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现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课外同课内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4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更注重对应聘者实践技能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推动和扩大以课外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