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公司治理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选择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会计是环境的产物,运用同样的会计准则能否产生可比的财务报告信息,依赖各国的审计准则、审计质量、监管机制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支撑环境(Cooke and Wallace,1990;Doupnik and Salter,1995)。只有制定相关的法律配套措施、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过程的监管,构建会计准则趋同的环境适应机制,才能保障会计准则趋同的实现。

一、公司治理中的会计

会计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组织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会计准则的发展动力直接来自于股份公司的发展,而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股份公司分权与制衡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即公司的所有者不直接参与公司资产的管理,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管理公司不拥有公司资产的所有权。这种分权与制衡的治理结构,推动了会计准则的产生。作为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的相关利害关系人,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为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必然要求具有统一准则的会计报表。所以,会计准则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必然会推动会计准则的变迁。公司治理在全球的表现形态存在很大差异,而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存在若干区别。随着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趋同化,也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OECD,1999)。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形成管理与控制体系。一般认为,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即政府对一、二级市场的管制)以及外部社会治理机制(即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等方面(冯根福,2001)。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应,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面向内部用户(如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的内部会计信息披露以及面向外部用户(如广大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等)的外部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JoelSeligman,1993)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直接研究会计准则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相对较少,大量研究文献都是借助会计信息披露来考证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大都为: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客观、真实的体现公司治理目标,披露质量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公司治理框架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两者呈现互动关系,即会计信息披露推动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改进(朱小平、程昔武,2006)。对于上述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予以了证明,代表是Scarbroughet al.(1998),Carcello和Neal(2000),Joseph等(2002)。目前国内研究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上面。笔者认为,公司治理并不是为了制衡而制衡,科学的公司决策才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应通过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来实现外部治理的运作,从而实现从静态的治理结构到动态的治理运作的转变。

二、基于会计准则趋同的公司治理

IASB在2002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安然公司倒闭后对会计准则的部分批评意见是错误的,2002年报告的财务报告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公司治理失败的结果。许多企业的失败源于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分析师、监管者、投资银行和新闻记者的严重失误。全世界的立法者们开始审视公司治理,尤如准则制定者关注公司倒闭事件背后的问题。由于IASB的管理权限不包括公司治理,因此透明的会计报告对于公司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IASB2002在年度报告中呼吁:在完善会计准则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同时,全世界的立法者们加强公司治理同样重要。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Jensen and Meckilon,1976),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财务会计充当信息提供、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充当信息监督管理的角色,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控制的主要工具。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要与环境相适应协调才能有助于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Dechow等(1996)发现,如果内部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或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时,该公司越可能因违反GAAP而受到SEC的处罚。另外,公司治理理论中的透明性也要求高质量财务信息的披露。在公司治理理论中,特别强调“透明性”。透明性的要点是公开性、会计标准、遵守规则情况报告。这些要求都是针对信息披露的,而信息质量也会对公司治理构成约束。公司治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的维护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是所有问题的重要根源,有缺陷的公司治理无法保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实现,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1996年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在声明中SEC提出了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就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必须具有可比性和明晰性,并且必须充分揭示信息。1998年FASB了题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未来的一种设想》的研究报告,也提出了构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看法。每份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做到:同基本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所提供的指导原则一致;只允许有最低限度的(最好没有)备选会计程序;清晰(不含糊)而全面。我们认为,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确实需要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保障,但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环境中同样会存在会计信息的失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有赖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产与高质量的治理结构的保障。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督制度,只是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保障。至于企业及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相关各方是否遵守、执行,主要取决于遵循行为所产生的成本与效益之比。换言之,当执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只是增加各相关利益集团的成本与风险时,可以预见各该利益集团将不会执行这些会计准则。理论上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实现的因素很多,我们将内部治理结构之外的统称为“会计环

境”,总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事前的制度安排,诱导企业自愿提供高透明的会计信息;事后的惩罚机制,使得任何已经未遵循会计准则的尝试,会因相关机构的严惩而事实上不经济。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暴露了很多因未遵循会计准则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骗取上市资格或融资的案例。就这些案例而言,真正的原因都是超出会计准则与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之外的,包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潜在利益激励、公司没有真正的治理机构、政府介入过多等。当然法律责任的缺失使得事后的惩罚机制失去应有的威慑作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解释因素。实证研究也支持这种逻辑推论与现象观察。Ball and Robin等对据称都执行了国际会计准则的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研究表明,如果只按照会计准则区分,这些国家(地区)应当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但如果按照当地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财务报表提供者所产生的激励看,则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将是低透明度的。BalI,Kothariand Robin的研究还发现,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信息质量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其他很多研究都发现,在会计信息披露与法律责任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相关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只是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只有当相关会计环境使得提供不透明会计信息地预期收益为负时,会计高透明度的实现才成为必要。因此,尽快要尽快构建会计准则趋同的环境适应机制。

四、公司治理、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逻辑关系

我们分别研究了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公司治理、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趋同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客观、真实地体现公司治理目标,披露质量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公司治理框架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两者呈现互动关系,即会计信息披露推动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改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只是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尽快构建会计准则趋同的环境适应机制,才能保证会计准则趋同效果的实现;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包含在会计环境之中,因此会计准则趋同与会计环境也可以说存在同样的互动关系。公司治理、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逻辑关系见(图1)。

五、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路径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但要使企业按照新准则体系的要求提供透明度高、可比性强的会计信息,需要企业、政府及监管者、中介机构及其他利益团体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原有的关于公司治理研究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深化;加强对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我国这几年在完善公司治理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2001年证监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上市的公司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在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信息;加强包括财务总监(CFO)在内的会计队伍的建设。CFO在公司治理中起着核心且直接的作用,掌握着整个公司的财务信息,涉及很多方面的利益分配:如制定股利分配政策、资本结构政策、资金政策等,这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也可能是公司治理的结果,几乎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问题。

(二)完善会计准则相应体系 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从国际经验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概念框架是制定会计规范的概念依据;补充和修订会计准则内容。仅就会计准则本身而言,国际趋同除了面临着语言转换问题、准则及结构过于复杂问题外,还应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修订。如新的金融产品陆续推出,迫切要求对相应会计审计准则体系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尤其对于投资者而言,金融产品的价值如何计量、相关损益如何计算都十分重要。

(三)全面推进会计和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好的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给财务报表信息是用者提供的信息更加相关,但可靠性明显降低,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会计领军人才,为会计事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保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努力改善行业执业环境,加强对执业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和执业道德教育,构建行政监督指导,行业自我管理、社会监督约束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四)上市公司应制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计划与措施 管理层与财务人员应马上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否则到新准则正式实施时就失去了主动调整本企业的机会。修订本企业的会计手册,制定本企业的指导措施,针对本企业新旧准则的差异,做好调整准备;重新设计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的编报系统等。充分估计新准则对本企业的影响,如果新准则可能会导致本企业利润大下降或上升,企业应做出事先的公告;针对金融工具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备工作。

(五)提升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准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与相关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要使会计准则的遵循义务得到很好的体现,使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上升到法律规范,以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合作,在各自的规范之间建立一致的逻辑和清晰的层次,尽量消除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弊端。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测算新准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加大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宣传力度。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要发挥其应有作用还必须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才能使之深入人心。应该说我国的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在研究、宣传贯彻新的会计准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经济实质是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作为会计信息生成、列报与传递的规范或标准的会计准则,仅其执行者或使用者了解、掌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各会计信息是用者的理解和承认,将会计准则的宣传范围、将会计的专业规范意识传播到它的所有服务对象中去,并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第2篇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好蓝图,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无锡经济已经站在万亿级的新平台上,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稳中有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差距,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补齐短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更好满足。追求高质量发展,是走在前列的鲜明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开创新局的关键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蓝图绘就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发展、抓发展的根本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用高质量的发展实践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用高质量的发展实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用高质量的发展实绩交出优异的新时展答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无锡的产业结构加快调高调优。无锡作为经济大市,经济的“底盘”已经较大,推动无锡经济发展,既要进一步做大总量,更要加快做优结构、做强动力、做高效益。要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无锡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向现代经济强市跨越。要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互结合,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推动无锡的实体经济形成更为明显的领先优势、比较优势、特色优势。要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既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更多企业掌握技术“杀手锏”;又要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消除产学研各自为战现象,健全科技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机制,打通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十八湾”,真正形成产学研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要坚持以现代金融为保障,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功能多样的融资支持,努力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要以建设无锡人才新高地为目标,大力推动“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的实施,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创新驱动、产业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无锡的改革开放不断拓深拓广。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无锡走过了持续发展进步的4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对无锡的改革开放再谋划、再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鲜明的正向激励,推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努力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子、取得更大突破。深化改革关键要加快营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政策环境,重在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完善“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有效突破工业项目施工许可等难点环节,推动江阴县级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取得先行先试成效,努力以一流的制度供给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行稳致远;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开放关键要拓展发展空间,重在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抢抓对外开放机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引资引智引技,实现产业发展中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同步提升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通过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加快发展,增强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更多更好分享全球化发展机遇。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无锡的城乡区域趋于协调协同。无锡城乡、各区域发展虽然都处于较高水平,但还存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区域之间发展不协同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和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要着力打破各种体制障碍,积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形成城市农村共兴、一体两翼共进、各个板块共荣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下好全域规划“一盘棋”,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打造“一轴一环三带”“一体两翼两区”和“一城两核三片六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特色发展。要畅通一体发展“主骨架”,以推进锡澄锡宜一体化为重点,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担共享机制,加强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各区域互联互通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承载规模、通达程度,形成覆盖全域的综合交通体系。要坚持城市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双驱动”,加大老城更新改造力度,完善太湖新城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建设品质;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引导更多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乡村振兴中推动无锡农村走向富强美丽。

第3篇

内容摘要: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关系资本以提高合作绩效,始终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关系观理论、社会交易成本理论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构建了理论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的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契约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合作、积极进行信息交流等机制来构建高质量的关系资本。高质量的关系资本能够显著的提升企业在合作中的绩效。

关键词:组织间合作 关系资本 结构方程 绩效

探讨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的具有VIRN特征的资源。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其拥有的核心能力。交易成本理论则指出拥有专用资产和适宜的治理机制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探讨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间。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交易理论和战略联盟理论的兴起,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高质量的关系资本被公认为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关系资本是以关系契约理论、社会交易理论、关系观等理论为基础,以关系资本的内涵、构建、作用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关系资本来提升企业绩效。可见,在组织间合作中,确定内涵是关系资本的基础,寻求途径是关系资本形成的关键,利用关系资本的功能是目标。现有文献集中讨论了关系资本内涵和关系资本作用的问题,但是缺乏对关系资本构建的研究。因此,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本文期望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如何构建关系资本的命题进行有意的探索,以深化和扩展关系资本理论的研究。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一)关系资本的内涵

关系资本起源于Macenil(1980)对关系契约的研究。Macneil认为关系资本是指特定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规则,因交换双方的关系而存在,且影响着参与者的行为,使得不需要第三方的干涉就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Mohr和Sepkman(199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成功的合作伙伴之间拥有高质量的关系资本,这表现为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开展高质量的信息交流和共同的决策和规划。Dyer and Singh(2000)指出,关系资本是关系型合作的基础,是被各种言明的或未言明的假设、信任和计划所支持的。Clercq and Sapienza(2006)认为关系资本就是不同经济主体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包含的信任、社会互动和共享规范,其实质就是对合作关系质量的衡量。

国内学者陈菲琼(2003)指出,相比于结构维度而言,社会资本中的关系维度对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能够起到更基础性的作用。彭星闾和龙怒(2004)认为关系资本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维持和发展关系并对此进行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关系资本具有的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征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宝贡敏和王庆喜(2004)认为关系资本是联盟成员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是创造关系性租金的核心。

综上研究,本文认为关系资本具有以下特征:从本质看,关系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具有VIRN特征的无形资源;从来源看,单个企业不能拥有关系资本。因为关系资本的产生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网络,是基于组织间交易关系而产生的;从作用来看,在组织合作情境下,关系资本能够促进合作,保证合作收益最大化;从内容看,关系资本就是合作伙伴之间构建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行动的合作关系。

(二) 组织间关系资本的建立

现有文献从以下三个视角分析了关系资本构建问题:基于过程视角的研究、基于要素视角的研究和基于行为视角的研究。构建关系资本的过程视角认为,关系资本本身的创建、成长、成熟直至发挥作用是伴随着合作的开展而实现的。该观点强调了合作伙伴行为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对长期可持续、可靠的合作关系的影响。构建关系资本的要素视角则是对建立关系资本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了广泛的概括,包括结构性的治理机制要素、资源要素、信息要素等。构建关系资本的行为视角则着重分析了企业可以开展那些行为和活动来构建关系资本,如信息交流行为、互助合作行为等。

本文借鉴已有理论研究,并参考要素视角研究和行为视角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即关系资本的构建依赖于以下五个途径,分别是关系专用资产投资、信息交流、合作参与和契约治理。

1.关系专用资产投资。专用资产是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概念,即“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专用资产最大特征是其具有的沉淀性和不可转换性。因此,专用资产既能够提高合作的效率,也能够放大危害企业利益的机会行为的潜在威胁。

组织合作中,专用资产投资具有关系特征,是维持合作伙伴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因为企业专用投资越大,其现实的合作承诺水平越高,越容易获得伙伴信任。因此,专用资产投资有助于实现或办的资源嵌入、关系嵌入和信息嵌入:关系专用资产的投入能够为合作提供资源保障,尤其是专用设备、专用技术等资源的投入,能够显著地提升合作效率;关系专用资产投资由于其转换成本非常高,因此当企业进行的大规模专用资产投资可以被合作者视为值得信任的行为,从而提高了对合作的承诺;在关系专用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合作伙伴能够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有助于建立更为牢固的相互信任关系。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1:组织间合作中,为了维护专用资产投资,企业会积极建立关系资本。

2.信息交流。已有研究表明,参与合作的不同组织都拥有各自组织特有的语言、概念和价值观,这被学者总结为“本地语言”。本地语言的存在会使合作中组织与外部沟通存在交流障碍和理解困难。可见,在复杂的组织间合作中,由于各自组织拥有的技术和信息的差异,使得合作项目良好绩效的基础建立在合作伙伴能够建立广泛且紧密的信息联系。

信息的系统化、充分化和完全化的流动能够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合作伙伴对合作满意度上升,最终保证合作的成功。Mohr 等(1994)进一步指出,组织间合作中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保持合作关系活力的源泉。在合作中,合作伙伴之间不仅要保持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和可信性特征的高质量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专有信息的共享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说信息交流是嵌入关系的组织间合作有的和默认的,是保持距离的商业关系中不存在的。这种信息的交流已经远远超越了契约条款中规定的。并且,信息交流的途径更为多样化、交流的频率更为频繁、交流的信息更为广泛。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2:组织间合作中,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信息交流越充分,越有助于关系资本的建立。

3.合作参与。合作参与的程度表明了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合作中的相互作用及程度。如果合作伙伴的行为能够对企业产生直接且显著地影响时,企业积极参与合作的要求会不断提升。企业积极地合作参与对于关系资本建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积极的合作参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专有知识能够实现共享;企业可以利用积极的合作参与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这会提升双方的相互信任;积极地合作参与也是保证合作伙伴之间相互适应和调整的途径。参与程度越高,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适应度越高,越有助于克服合作中的困难;合作参与也是实现关系维护的重要途径。组织间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而成功的合作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对合作的冲击。冲突既可能产生恶性结果,也可以借助冲突的解决来促进合作发展。如果合作伙伴能够积极参与冲突的解决,利用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来创造具有公平感和互相尊重感的氛围,则会有助于冲突解决。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3:组织间合作中,企业参与合作的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关系资本的建立。

4.契约治理。契约就是通过允许合作伙伴进行都认可的条款来对合作加以约束,其实质是以减少在合作关系中出现的行为风险或敲竹杠风险的制度设计,是当事人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各方同时为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至少理性预期)而在交易过程中确立的权利流转关系。签订正式契约能够将不同伙伴之间可预期的机会行为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款来加以约束。

组织间合作过程中,契约治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关系资本的建立。契约治理具有合作控制的功能。契约控制功能的作用就在于它提供了证实行为和法律保护的机制,如可测量的绩效条款等,从而为事后制裁提供了途径和依据。契约的协调功能。协调就是合作伙伴主动实施的保证合作顺利进行的行为。Mohr等(1994)指出,成功的合作都是以完成既定目标而开展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它反映了合作伙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通过协调能够保持合作伙伴之间的稳定性。如果缺乏协调,合作进度、合作质量、合作目标都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定期会议、书面报告等制度,能够实现信息传递、任务分配等。契约的激励功能。通过设定清晰地利益分配机制,契约治理能够促进合作热情;通过设定惩罚条款等,对机会行为形成震慑,从而促进合作。

综上,本文提出:假设4:组织间合作中,企业实施契约治理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关系资本的建立。

(三)关系资本对企业合作绩效的影响

本文认为,通过前述提出的有效途径,合作伙伴能够建立高质量的关系资本。高质量的关系资本能够保证合作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高效性,从而最终提升企业在合作中的绩效。

1.关系资本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合作。合作是指交易双方自愿开展的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实现个体和集体目标的行动。如果关系质量差,那么可能导致双方难以合作,甚至出现相互欺诈性的合作,最终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高质量的关系资本是保证合作稳定性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说,关系资本有助于降低机会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合作的稳定性。在知识联盟中关系资本不仅为组织学习和技术知识转移创造了条件,而且能够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本文认为高质量的关系资本在降低机会行为发生概率的同时,能够使合作伙伴放心的进行关系专用资产投资,从而提升合作效率。而且,高质量的关系资本使合作伙伴尊重他人的利益诉求,从根本上降低了机会行为的发生。

2.关系资本有助于实现知识共享和资源互补。高质量的关系资本有助于缄默性知识的转移。利用知识转移,企业能够从合作伙伴中得到新的知识,从而能够对企业现有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寻找薄弱点和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其次,借助于高质量的关系资本,企业还可以从合作伙伴中获得前沿技术知识,从而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最后,高质量的关系资本也有助于企业获取合作伙伴的隐性技术知识,通过消化吸收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3.关系资本的存在可以使组织间合作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松散走向紧密,从短期走向长期。关系资本蕴含的价值创造潜能使得合作更加注重共赢的诉求。在组织间合作中,企业与合作伙伴存在着差异化的合作目标。如果在合作中这种目标差异不能得到有效地调和,将会影响合作绩效。因此,产学双方应更加尊重合作伙伴的目标诉求,以期通过协同来创造价值。如果通过合作能够实现共赢,那么企业与合作伙伴就能够建立更为坚实的关系资本,从而形成一种难以模仿的竞争资源。

综上,高质量关系资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组织合作产生影响。直接影响。高质量的关系成本有助于合作伙伴为实现合作目标进行努力。例如,在创新合作中,合作伙伴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反复试验,其实质是不断的试错。此时,高质量的关系资本能够使合作者不用担心在试验时受到合作伙伴的批评,反而能够通过反馈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间接影响。在合作过程中,高质量的关系资本有助于合作伙伴开展对企业未来发展尤其是对未来技术轨道发展的更为广泛和深化的讨论,为企业提供发展思路。与直接影响相比,间接影响属于对企业长远战略层面的作用,对企业可能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并且为双方进行持续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5:组织间合作中,高质量的关系资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合作绩效。

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所需数据,其中问卷测量采用Liker 7点尺度方法,用1表示“非常不同意”,用7表示“非常同意”。

调查样本企业主要来源于北京中关村上地科技园以及望京科技园的驻园企业。调查对象主要是参与组织合作管理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总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23.67%。调查企业的行业主要分布于通信设备及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和效度检验实证研究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Cronbach α系数和因子分析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关系资本、专用资产、信息交流、合作参与、契约治理、企业绩效各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8、0.940、0.906、0.902、0.896、0.926,均超过0.7的可接受值,表明测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单一因子方差解释量均超过60%,说明测量具有较好的效度。

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利用AMOS7.0软件对本文的对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共有253个数据点,其中需要自由估计的参数数量为49,模型自由度为204,满足模型识别的必要条件,可以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评价。

结构模型拟合效果显示绝对适配度指标中,卡方值为323.695,自由度为202。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1.602小于可接受值2,较为理想。GFI指标值为0.864,AGFI指标值为0.854,均高于设定标准0.85。PGFI指标值为0.688,大于可接受值0.50,非常理想。RMSEA指标值为0.065小于0.08。默认模型的ECVI值为3.019,小于饱和模型的取值3.589,且远小于独立模型的取值19.707,非常理想。增值适配度指标中,NFI指标值为0.882、IFI指标值为0.952、TLI指标值为0.944、CFI指标值为0.951,RFI指标值为0.865,均大于可接受值0.850,非常理想。简约适配度指标中,PGFI指标值为0.674、PNFI指标值为0.771和PCFI指标值为0.832均大于可接受值0.50。默认模型的AIC、BIC和CAIC的指标值均小于饱和模型的取值,且远小于独立模型的取值,这表明拟合非常理想。

表1显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路经检验的结果,从中可知:在组织间合作中,企业实施的契约治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参与等有助于关系资本的建立,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42、0.398、0.344,且均通过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因此,假设H2、H3、H4均得到支持。专用资产投资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H1未得到支持。本文认为,该假设未通过的原因可能受到调查企业特征的影响。本次调研的企业大部分是参加设备供应的合作。因此,在这种合作中专用资产投资规模不大,因此可能未对合作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关系资本对企业在合作中的绩效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27,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5得到支持。

研究结论

本文以142家企业的调研问卷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对组织间合作中企业拥有的关系资本的来源及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在合作中实施的契约治理、信息交流、合作参与等行为能够显著的促进关系资本的建立。而且,高质量的关系资本也能够显著的提升企业在合作中的绩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资本是提升企业在合作中绩效的关键途径。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制来构建高质量的关系资本。在合作初期,企业可以通过契约治理为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框架。即通过设计契约条款来实现对合作的治理。具体来看,从内容来看,企业可以从目标产、利润分配和违约处理三个方面进行契约设计。从契约范围来看,企业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来进行契约条款设计,其中契约条款的广度是指契约中包含的治理内容的范围,契约条款的深度是指每项契约条款对治理内容规定的详尽程度。在合作中,企业应该与合作伙伴开展积极地信息交流,利用正式交流机制和非正式交流机制,与合作伙伴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保证信息流动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时,更应该通过积极地信息交流,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等来有效的解决冲突。

参考文献:

1.Macneil I R.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an inquiry into modern contractual relations. New Hav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0

2.Mohr, J., R. Spekma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Success: Partnership Attribute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15

3.陈菲琼.关系资本在企业知识联盟中的作用.科研管理,2003,9

第4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相互关系 措施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用来解决其产生的委托—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体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还是股权的高度分散上。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三个弊端:一是使大股东借控股公司之名行侵害上市公司之实;二是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三是使收购和接管难以进行,公司接管市场的运作效率、质量和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四是使小股东没有能力介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东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监督经理层的执业行为是否按照股东的利益而行动。在股权高度集中与股权高度分散两种情形下,股东大会都必然形同虚设,则强势方都有动机和机会利用会计信息谋求自身利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难以形成与索取的。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系高层管理人员,后者系外部人员。在这种机制下期望经理层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而非执行董事出于自身声誉考虑,即使有动力去促进高质量信息的披露,但其作用未必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之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是职位的提供都依赖于执行董事,直接受执行董事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市场机制是从宏观角度来说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强化市场机制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市场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机制。

第5篇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2020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淄博市委书记 江敦涛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淄博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实施“六大赋能”为动力,深入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实施产业赋能抓攻坚。聚焦产业结构偏重、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一主要矛盾,坚持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全力抓好265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培育20个左右优势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以产业组织理念精准突破“双招双引”。

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抓攻坚。聚焦创业创新不活跃问题,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以大学城、科学城、创业创新谷“两城一谷”建设为抓手,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新材料实验室、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次孵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力争年内科技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达到600家。

实施金融赋能抓攻坚。聚焦金融产业规模小、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下决心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培育引进一批关联性中介机构和优秀团队,加强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加快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充分发挥金融的产业生态价值,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抓攻坚。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流程再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举措,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不高问题,突出强化开放意识,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自贸区建设,加快淄博综合保税区申建和淄博内陆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实施文化赋能抓攻坚。聚焦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问题,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突出做好文旅、工旅、农旅、学旅等融合发展文章,以市场化方式强力推进38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6篇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财务人员收集、整理的各种相关经济数据,通过财务报表、报告等形式供企业管理层使用有关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时效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的特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做出合理的出资决策;对稳定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和扩大经营范围和增加经营收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能使企业管理中及时掌控真实的现状,及时发现、预防和化解经营风险,为管理者们制定决策的准确性打下良好数据基础。

二、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

建立和设计会计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所需经营依据作为参考,通过会计制度得到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达到扩展经营范围、提高生产水平的管理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既定目标。

(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依靠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会计信息是从业人员利用专业方法在相应制度规范下获得的综合数据信息,其质量受制度影响很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受会计准则的优劣所影响,会计准则的设计水平越高、执行情况越好,所汇总得到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相应更好,会计信息也就更准确可信,更有说服力。

(三)会计制度的设计过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会计人员应根据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会计制度准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会计制度设计的过程。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内部凭证制度,以此建立合理有效的传递程序。通过登记执行健全名目、完备内容、连续编号的相关会计凭证信息,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目的。飞利浦公司作为国外知名企业,50年代至80年代始终不断完善自1951年就开始采用的现值会计制度,但从1992年起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其会计制度又调整为采用成本会计制度。通过调整会计制度降低控制的风险,从而有益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会计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协同发展策略

(一)推进会计制度改革完善现有会计制度体系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结论: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和2007年新会计准则出炉这两次会计制度改革使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显著取得了实质的效果,我国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应不断推进深化会计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行业水平,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重视会计制度改革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在工作中由于受到固有体制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往往对新设计的制度存在理解误差导致执行时出现失误增加执行成本。其次,新的会计制度在实施之初可能与部分利益主体造成利益摩擦成本使得新制度的执行效果受到抵制或歪曲等影响。此外,还应该注意新会计制度的执行与其他制度的配合情况减少制度摩擦。因此应该加强在新制度实施的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提高完善执行情况。

(三)深化改革企业管理机制

企业自身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包括治理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从运行环境方面为高质量会计信息发挥治理效用提供环境保证。因为一方面,完善各种机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高质量会计信息与这些机制合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

(四)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加大诚信建设

整体上影响会计信息治理效用的发挥包括社会整体的信息质量环境,只有企业及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被信息使用者信任并使用,非效率投资才会被有效地遏制。因此,全社会共同营造资本市场的诚信氛围改善信息环境十分重要。

四、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报告;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的关系,董事会以股东受托人的身份出现,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股东投入的资本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实施监督。

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也称财务报告质量特性,是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财务报告质量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财务报告应该能够提供相关、可靠、可比、可理解,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反馈价值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众多的中小股东需要获得真实的财务报告信息,国家便通过法律、准则做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定。这种强制性的规定反映了委托人与人权责对等的内在要求;资源所有者赋予经营者资源的使用权、处理权,经营者则有义务向委托人定期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财务报告信息无疑是主要的信息披露方式。

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

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关系密切。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公司内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它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及推行均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质量高低。证券市场较成熟国家的经验表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使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的能力,便于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做出评估、对持股和表决做出有根据的决策。并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也有助于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抑制“内部人控制”,有助于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控,帮助公众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

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为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激励、约束、监督机制的合理安排,将为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的产生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只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各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得到了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生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在企业中真实的流动、传递和对外披露。拥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并且有相应激励、约束机制,这样,由于制度安排的合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成本较高,经理层权衡利弊,舞弊的可能性较小。

三、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会导致或助长财务报告舞弊

一方面,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监控行为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被监控者管理行为的可观察度,即监控者得到有关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而真实可靠信息的程度。上市公司应有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信息产生、制度,用以全面记录各项决策的执行、计划完成情况和公司业绩及交易行为结果。监控者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全面了解经营者的管理行为。实际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决策是以财务报告信息为依据的,不全面、不真实、不及时的信息记录,都会影响管理行为的可观察度。因此,管理行为的可观察度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产生、制度的完善程度,也就是说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监控关系也主要取决于财务报告信息产生、制度的完善程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流的正常流动。

四、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能够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为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证,而财务报告信息失真往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综合反映。在一个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中,会计运作才能正常进行,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可靠、相关的有用信息,同时这些有用的信息又帮助内部治理结构正常运行。反之,如果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制衡监督关系,会计信息系统就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就会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影响财务报告信息作用的发挥。

五、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

那些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信息的公司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就会助长甚至导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一)股权结构的分布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的性质。该结构也体现了不同股权拥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决定了企业在决策与经营方面的行为方式。股权结构从各股东持股量可分为股权高度集中型、股权高度分散型、股权适度分散型。

1.股权高度集中型,表现为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该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并能够绝对控制公司运作,一般要求拥有股份在50%以上。这样大股东的行为就完全不会受到其他股东的有利约束和制衡,就会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干预,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利益,甚至不惜进行舞弊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2.股权高度分散型,表现为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东的持股数量相近,但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均不超过30%,其作用很有限。在这种格局下,管理者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财务报告舞弊侵害股东的利益。

3.相对于前两种股权结构,股权适度分散型应该是较为合理的结构类型。在该类型的股权结构下,既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又没有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东,有的只是几个持股数量相当的大股东。这种类型结构解决了在股东之间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的问题,避免了前两种结构下股东行为的非理性,对于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总体上较为有利,可以有效的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二)董事会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作为内部董事的高层管理者可能认为,合谋骗取和剥夺证券持有者的财富比竞争要好,因此外部董事的介入,会降低这种合谋安排的可能性。外部董事不会与经营者串通,侵害剩余要求者的利益。一般来讲,较高比例的外部董事能够减少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随着外部董事持有公司股份数的增加、任职期限的延长以及在其他公司兼职数的减少,公司发生财务报表欺诈的可能性也减少。

(三)监事会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除设立董事会外,还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中专门从事监督的机构,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其损害公司的利益。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检查公司的业务、财务及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核查提交给股东大会的资料,因此,健全的监事会能够减少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四)经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经理层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治理主体,直接控制和决定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如果对其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理层往往听命于大股东的意志或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损害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潘琰、辛清泉,《所有权、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契约理论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4(4);

第8篇

一、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作用

会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信息系统,必定会受到公司整体环境的重要影响,而公司治理是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环节,并形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环境,会计信息从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发生、数据收集、处理、报表、审计等一系列系统运行环节,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整体架构。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程度涉及到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师和投资者等多个主体,受到这些主体的影响作用,会计作为公司内部管理机构也会受到相应制约。而公司治理是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股东等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和制衡,在不同公司治理环境下,相应的差异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而公司治理是保证资产提供者获取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进行合理的公司治理,离不开管理层提供的信息,而会计系统的信息输出成为公司治理过程的重要信息来源。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财务会计信息,只有保障会计信息系统输出信息的正确有效,董事会才能合理行使监督和决策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因此公司的多个主体也会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治理制度,保证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可靠程度。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也能成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而公司治理过程为了实现治理目标,会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对会计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会计系统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会对会计信息因组织的规模和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从而造成核算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公司治理机制主要有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产品要素市场组成,通过外部治理机制与内部治理机制相结合,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四种控制力量。股权结构的治理机制主要是针对股东之间股本总数的分布状态,在股权集中或分散的不同情况下,保障公司收益和成本。中小企业往往不会对管理者进行高额的监督成本,导致管理者监督程序的时空,并引发严重的问题。而大股东的积极态度能够通过收集信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或者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者的态度往往对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起到极大作用,这主要是由投资者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财务利益,能够对公司管理政策进行中立评价。按大股东在降低管理层问题的同时,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公司利益的不协调。特别是大股东在牺牲其他投资者利益,实现自己私立的过程中,这种剥削小股东的问题,主要源于缺乏外部控制机制对外部股东的多元化治理。而董事会作为公司控制工具,属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顶端,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司治理机制的良好运行需要具有良好运行的董事会。而会计财务报告中董事会是监督主体,董事会的质量受到规模、结构、主席、权利等因素的影响,而董事会的质量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明显影响。以管理报酬机制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传统管理报酬机制中以会计利润为基础,以公司利润为目标,通过给予经营者一定股权的方式,以此来降低成本。但传统报酬机制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操控,能够防止短期行为,但并不能完全的消除人为操纵问题。

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3.1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根据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将企业提供信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非财务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过程中,以财务会计信息作为重点,主要是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未来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预测。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解决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也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资本市场有效程度。公司治理属于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控制的制度体系,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密切联系,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需要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基础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更为直接,会计信息质量更为深刻的影响到公司相关利益者的决策,并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保障公司利益和影响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工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监督的重要保证,并有利于公司吸引资金,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并对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加以维护,还能够让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对管理层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并合理正确的评估股票价值,从而进行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

3.2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变化

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后,能够有效帮助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作用。财务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中,充当信息提供者参与公司监督管理环节,而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呈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制度环境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公司治理的透明性要求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构成的约束作用,会明确表达各个主体控制的资产和义务。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变化,产权关系的揭示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灭且关系,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导致企业管理活动出现偏差,无法将公司目标作为正确的导向和原则,也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重要运行机制,影响着公司决策和契约执行,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中,会计信息披露也会产生不同质量,英美公司治理属于外部控制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通过强大的独立审计,对会计剩余控制权进行限制,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决策作用但却制约了衡量契约执行的可靠性质量目标。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属于内部控制主导型治理模式,会计需要随时提供经营者责任状况的信息,无法有效保证外部利益相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

3.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协调发展

第9篇

摘 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股权机构如何和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独立审计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为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股权机构;公司治理;审计意见;审计需求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63-01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必然会影响着作为公司外部监督机制的独立审计作用的发挥。而我国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又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着不同于他国的特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对有效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1 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的理论研究

郝振平、钱苹(2001),朱小平、叶友(2004)从规范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因素与审计的关系,他们认为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组织形式及效率都有重要影响(孙永祥、黄祖辉,1999)。杨孟环(2006)认为股权结构决定了实质上的审计委托主体,委托主体的利益取向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在其他条件一定下,股权适度集中的公司比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注册会计师更可能发表真实可信的审计意见;非国有相对控股公司比国有相对控股公司更可能发表真实可信的审计意见。

Backman(1999)认为,聘请外部人进行审计就意味着对公司内部人的不信任,可能会导致所有者与投资者的冲突;在东亚国家,政治寻租活动非常普遍,而且收益很大,当公司进行了寻租活动以后,为了避免竞争和引起社会关注,就希望保持信息不透明,没有动力聘请高质量审计,即使中小股东有聘请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也会因为大股东对选举权的控制而无法实现;此外,由于东亚国家的法律不健全,对审计违规行为的法律惩戒还不严厉,投资者对外部审计的价值也感到质疑。

2 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的实证研究

2.1 股权结构与审计收费

杨洋(2009)发现,分散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积极正相关关系;集中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积极负相关关系;集中的非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与审计费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杨洋,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相关性实证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9。

韩洪灵(2006)以高额的审计定价代表高质量审计需求,检验了股权结构特征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导致高质量审计需求;而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最终控制时,会削弱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

2.2 股权结构与事务所选择

孙铮、曹宇(2004)发现,我国国有股、法人股及境内个人股股东促进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及境外个人股股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积极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促使上市公司管理者去选择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且境外个人股股东更有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影响更大。

曾颖和叶康涛(2005)以企业是否聘请“四大”会计事务所来反映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以一个两时点大股东掠夺模型,考察了股权结构、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成倒U型关系,即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韩东京(2008)研究发现,从审计需求方看,当第一大股东壕沟防御效应越强时越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缓解公司的冲突,减少成本;而当第一大股东利益协同效应占主导作用时,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随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从审计的供给方看,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较少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即当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时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

张奇峰、张鸣(2009)指出审计师选择主要受控股股东身份、股权结构、负债状况、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地域、上市年限和特定融资需求的影响。非经营性国有控股公司更不愿意聘请“国际四大”作为其审计师;外资法人持股的公司更愿意聘任“国际四大”作为其审计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制衡程度越高的公司越愿意聘任“国际四大”作为其审计师,这支持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效应”假说。

Fan和Wong(2002)以八个东亚国家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分离的程度作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的替代变量,以国际“五大”作为高质量审计的替代变量。实证结果发现,冲突越大的公司,越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审计。

2.3 股权结构与审计意见

董南雁、张俊瑞(2005)指出一个公司的国有股比例越大、获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公众股比例越大,获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股权集中度越高,获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而法人股比例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很小。但是这些关系在统计上还不够显著。

王跃堂、赵子夜(2003)的研究表明,当第一大股东为非经营性国有控股时,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当第一大股东与其他法人股东的股权差额越大、股权制衡度越低时,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小。

2.4 股权结构与审计师变更

王艳艳、廖义刚(2009)从机会主义观出发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现行所有权安排下的利益输送动机和行为与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股东掏空与上市公司由大向小变更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发生变更公司的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未发生变更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规模和这种变更之间呈左高右低并且先升后降的不对称倒U型曲线。

张文杰、张晓岚、宋贵芳、何莉娜(2006)研究了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概率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上一年度“不清洁”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越高,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其它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减少,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的增强会显著降低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股权结构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多数学者集中于研究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审计需求的影响,具体来说多以高额的审计收费和大规模事务所作为高质量审计的替代变量来进行分析。然而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审计收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这些变量来衡量审计质量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信性。此外,许多学者还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类型。

虽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但是学者们现已普遍承认股权结构对审计需求、审计意见类型有着显著影响。但相关研究也多仅局限于分析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产生、审计意见形成的关系,并没有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审计市场的特点。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环境之下,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不仅会影响其审计需求的产生,还可能会使其产生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和行为。股权结构的不同是否会导致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审计意见购买动机,进而对上市公司的事务所选择、审计师变更以及审计收费等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会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对于此类问题目前还鲜有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