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23: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40-01

我国教育专家很早就对于“闯关式”教学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运用较少。并且研究的方向主要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和更有兴趣的接收知识点。高等教育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不在特别需要这种游戏娱乐的上课模式,或者说此模式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由于学生过去是修完一门课程,在按照学校安排修另一门课程,上课时间集中。如今学生选修的多门课程同时开课,上课时间由过去的集中上课改为每周一次课程。此改变学生会遇到一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较差,学生在完成老师作业的时候出现赶作业的情况,导致作业质量差。其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前一周讲的知识,在其中学生没有进行研究消化,第二周部分学生会将知识点遗忘,教师如果重复讲授,会拖慢整体教学进度,严重影响教学成果。

本文所谈的“闯关式”教学主要集中在课下,以课上为时间节点,利用心理因素无形的规范学生的作业完成及课下学习。传统的“闯关式”式教学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闯关式教学放在课上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闯关游戏的体验过程,对学习的知识点不会做过多的分析,这样虽然可以带来良好的课堂气氛,但是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堂教育目的有待继续讨论;“闯关式”教学可持续性较低,课堂上的“闯关式”教学使用个别次数效果较好,但一直采用这种形式学生也会觉得单一;课堂“闯关式”教学,游戏环节的把控难度大,对于课程的教学秩序不好把握,由于课堂人数众多,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点,还要组织学生参与闯关,最终学生闯关成功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没有闯过关的学生需要的到教师的鼓励,这样对于一人制配备的教师课堂管理来说管理难度太大。

在针对于高等教育的“闯关式”教学也应该根据受众学生以及学科的不同,其模式要有所改变,课上只需要教师点评作业时在全班宣布通关或者未通关。教师需要在每周课程结束时布置与课程知识点有关的课后练习或者延展,在下次上课时将作业收齐并在全班公开点评,点评时有了公开对比,学生很清晰的得知自己的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宣布通过或者未通过,通过的的同学就可以进行下次作业的研习,未通过的同学需要继续研习本次作业。此时教师要把握好课程的作业安排最为重要,课程的作业安排不能过多并且需要采用递进式的由浅入深的设置,如果关数过多学生会产生反感甚至放弃课程学习,课程作业最好设置两到三次左右。课程作业的内容不仅可以设置学生单独完成的部分,还可以设置学生分组完成部分。教师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能力,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团队协作完成“闯关”可以培养学生仅个人的突出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共同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的。本人所承担课程为造型原型设定,是动画造型类课程,在此课程中本人设置了三次作业,一次运用课堂上所讲述的造型创作方法创作出符号类动画造型。由于此课程为每周一次,因此学生就会用一周的时间来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没有老师督促和辅导,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非常认真的研习,希望可以一次“闯关”成功。另一部分同学处于观望态度,观察老师底线,还没有非常强的心里感受。那么在第二次课程开始前,教师将所有同学的研习成果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当堂宣布没有过关的同学,此时对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刺激,落后大多数同学此时就会非常焦急,努力认真的完成第一阶段的研习。甚至主动寻找已经通关的学生取经,此方法不但刺激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还促进了学生主动交流,共同学习的能力。此时的学生已经被自动分层,教师也可以利用时间差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对于进度快的同学鼓励其更深层次的辅导,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同学,教师有时间进行知识点补充。打破了教师“一视同仁”的弊端。教师更明确辅导对象,切实的解决学生所出现的问题。

此次课程效比以往此类课程有很大的提高,此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明确教师辅导的目的性。学生自动分层使教师的分层教学更好的实施下去。使教师更好的进行课堂管理,让师生更好的利用课堂共同成长。

第2篇

关键词:数学;复习;实效性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有序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结合当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并由此造成了学生知识不稳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以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为目的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

一、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传统的复习教学一般是教师直接将单元知识要点以习题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锻炼做题能力来巩固知识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做完就忘的习惯,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整理知识脉络,梳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因此,教师在复习知识内容的课堂当中,应将知识梳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考虑。

例如,在《数和数的运算》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和数的运算放在第一个复习阶段,将整数、小数、分数放在第二个复习阶段,然后对整数、小数和分数进行细分的这个过程放在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就是教师再进行细分。如整数可以分为整数的意义、自然数、计算单位、数位、数的整除等部分;小数可以分为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分类等部分;分数可以分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类、约分和通分等部分。这种有层次感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身的知识梳理。如果想要学生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游戏,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知识梳理树,然后要学生上来画出树的知识点枝干,这样既达到了学生学的目的,也让教师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再现知识,补缺查漏

教师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学生也很好地吸收教师传授的新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会渐渐地淡忘以前的知识要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当中重复以前知识点的教学,给学生加深记忆,同时也能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例如,在《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中,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是整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定律又分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四则运算公式多,是学生很容易忘记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复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插入整数、分数、小数等知识点。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复习四则运算的时候对以前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加深了印象,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整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深化知识点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复习课不仅需要关注于教师整理,还要落实到学生的知识复习。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学习,而深层次的学习则依赖于教师把复习内容综合灵活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探究教师的复习内容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更容易将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进行举一反三。

例如,在《简便运算》这门复习课当中,我结合运算定律和运算形式的知识点给学生出了一组尝试练习题:①

4/5×20-8×4/5 ;②3/9×3/55+3/9×

2/55;③2-4/11-7/11;④4/7+3/8+3/7;⑤3/8+7/12+5/12;⑥72/(24×3/5);⑦11.46-(5/7+2.46)这组计算题目的难度较小,同时包含了我们经常用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现一种运算定律可以运用到多个题目当中,在“1.25×4×0.8×25”当中可以同时用到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如算术题2-4/11-7/11和11.46-(5/7+2.46)这两个题目就运用到了减法的正反运用。

四、综合训练,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影视文化业;产学研一体;可行性

近几年,根据国家政策的推动,影视文化行业蒸蒸日上,诸多传统电视台、影视公司、大型网站、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都在向数字影视产业靠拢。这就致使影视媒体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广电总局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中可以得知:2014年电影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再创新高。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161.55亿元,占总票房收入的54.51%,继续保持过半份额。

我国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急需高校培养出影视专业人才。随着影视文化行业的蓬勃发展,民办高等院校开设的影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办高等院校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政策指引下产生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培养影视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2009 年召开的“2009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可见,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一个有效途径。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其独特性,此种模式培养集“访、摄、录、编”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包括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此种模式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特征。因此,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培养影视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

民办高等院校对影视类专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容乐观。因为影视剧的制作需要较大的投入成本,资金投入潜伏着一定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影视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还不够成熟。但是,并非民办高等院校影视类专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可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施难的问题。

第一,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传统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课为主,忽视实践课的重要性。同时,跨专业的交叉学科也没有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以新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尤其要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影视类专业需要培养集“访、摄、录、编”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上,应体现综合性、交叉性。新的课程体系要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长的需要。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与加强规范管理。针对影视类专业的特殊性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包括人力、物力、硬件设施等等的投入。而且,影视剧的更新速度之快,影视剧的资金回笼面临风险,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保障,深入开展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教学模式涉及到学校、影视公司、科研机构三者的各种权益,因此,规范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生的实践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就业去向管理等工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入高素质、高水平的影视人才。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和“引培并举,紧缺先行,扶持重点,整体考核”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引进文艺顾问、客座教授、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引进创新团队领军人物。鼓励领军人物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发挥“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推行“送一线实践、送名校访学”的“双送”培养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影视公司、科研单位一线挂职,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和访学,通过此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少波.产学研一体化:传媒产业化的推进器[J].北京: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8).

[2]张晶晶.传媒艺术类高等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析――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滁州:滁州学院学报,2012(6).

[3]王禹,周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考[J].长春:参花,2013(1).

[4]李焱焱,叶冰,杜鹃,肖引,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第4篇

【关键词】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

0 前言

近些年来,健美操运动在艺术类院校中开展的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健美操运动呈现多样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发展,有健身、表演和比赛等不同的形式,但从艺术类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研究中发现,艺术类院校健美操运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其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艺术类院校中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的论述,探索其发展思路,为俱乐部教学模式快速、科学的进入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课程当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云南艺术学院2014级健美操选项课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个学期进行传统的选项教学,一个学期进行俱乐部教学模式。每学期安排18周的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72学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健美操教程、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艺术与养生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近几年以来的关于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文献,掌握艺术类院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1.2.2 专家访谈法

以走访和电话联系的形式访问有关专家,初步了解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1.2.3 观察法

1.2.4 归纳总结法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有关的结论和建议。

2 云南艺术学院健美操课程俱乐部教学实施情况

2.1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念

健美操课程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学生乐于参加健美操的W习,并在活动中增强自信;2)运动技能:学习健美操动作,掌握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技能;身体健康:通过健美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韵律感与协调性,增强体能;3)心理健康: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健美操的展示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的心理健康素质;4)社会适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会尊重并听取别人意见,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念是为健美操课程教学目标服务的,健美操教学目标是为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它决定着健美操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制约着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行的是相对开放、人性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首位,保证学生的主观意念可以顺利实现,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从学生选课、上课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整个过程都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和积极,为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教学内容

每学期安排18周的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 4学时的理论课介绍健美操的起源、发展进程、概念与历史沿革、实践中主要强调音乐节奏和创编原则。

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部分,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摒弃了过去比较传统范的一套动作就是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学生所需,开设种类越来越多,除了规定成套动作外还有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有氧舞蹈、啦啦操、民族健身操等,不仅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格,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乐趣性,能广泛满足其兴趣爱好。

2.3 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过程和传统的教学步骤相同,也是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连续不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把动作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所学内容。准备部分,教师带领做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练习,使全体学生尽量掌握当堂课所要运用的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基本部分再进行规定动作或者自编动作的教学,使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逐步掌握运用,大力鼓励优秀的学生来领做规定动作或发挥想象自己创编并展示,同时在这个期间可以对对个别动作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在结束部分可以作为介绍健美操锻炼的健身知识和答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即可以使学生得到休息,又可以渗透有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健美操俱乐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由老师包揽整堂课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运用讲解、示范、互动、合作、主题、情境、游戏、趣味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主要由健美操规定套路、自编套路、平时成绩、身体素质四项成绩综合评定,得出学生在健美操课程中取得的综合成绩。

3 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3.1 学生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反馈

在关于对“两种教学模式中你比较喜欢哪种?”的调查中得知:78%的同学选择了俱乐部教学模式,18%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4%的同学觉得无所谓。这表明绝大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习,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在云南省艺术类院校的实施是可行的。

3.2 上课出勤率高

在应试教育的中国,从小学开始就把体育放在最边缘的学科,即使国家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多次出台关于加强学生身体锻炼的红头文件及要求,但是实施下来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家长及学生关于“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的想法并不在少数,所以延伸至大学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很大的改观,体育课堂中事假、病假甚至旷课现象随处可见。云南艺术学院健美操课程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基本上都是全勤的的情况,这表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非常成功。

3.3 上课积极性增加

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在动力,课堂气氛活跃,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4 参加校内外大型活动,并取得师生的高度评价

通过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学生的自我效能提高,表现欲望增强,在学校社团展演和学校田径运动会中都进行了团体健美操的表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整齐划一的动作使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参加了在福建举行的全国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并在自编自由舞蹈的比赛中勇得普通院校组的冠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它将会打破过去体育课中固定模式分班上课的不足,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最喜欢的课程。

4.1.2 上课内容多样与科学化,除基本形态、大众健美操外,有氧舞蹈、踏板操、民族健身操、啦啦操等热门种类将会慢慢走进课堂。

4.1.3 评价体系合理和人性化,学生不再为了考试去死记一些枯燥的动作,而是在放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健美操技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建议

4.2.1 在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必须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教学体系。从开始的选课、上课及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和专业特殊性合理安排和构建真正适合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

4.2.2 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不断加强健美操项目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培养健美操师资队伍,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学习深造充电的机会,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促使云南省艺术类院校健美操项目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工科类大学生 礼仪教育 实施策略

一、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存在的问题

高职工科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但是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却存在着高智商、低素质、缺乏基本礼仪素养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明知在一定的场合应有相应的礼仪举止,却缺乏自律意识。比如在图书馆吃东西,窃窃私语等现象屡屡发生;见到老师不主动向老师问好;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故意视而不见。这些生活细节问题恰恰体现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不够,在礼仪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1.高职工科类大学生对礼仪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必然导致孩子礼仪意识的缺失,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理念是相悖的。二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忽视礼仪学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关注物质利益,注重金钱至上,却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三是高职生相对来说自卑感较强。他们抱怨自己学校与理想大学差距太大,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这会使高职生产生自卑、胆怯、压抑的心理,从而导致道德水平下滑,礼仪行为不端。四是对于大部分工科学生来说,注重踏踏实实做事,理论思维能力很强,实践能力也很突出,但是他们太忽视礼仪在自己生活、交往以及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自己不容易融入社会,受挫折的几率也会加大。

2.高职工科类大学生对礼仪情感认同度不高

很多高校也都开设的有礼仪教育的选修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工科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用反感、怀疑的态度去批判这门课,礼仪课程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剧,高职工科大学生往往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个性的张扬,甚至多数工学生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误认为是虚伪造作,这说明大学生礼仪教育没有赢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3.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意识淡漠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大学阶段社交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职工科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职工科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礼仪失范的现象,但是他们还并不自知。比如在图书馆自习室完全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打电话;上课时间学生手机不关机或者静音扰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重存在对社交礼仪的漠视。

三、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1.家庭教育与文明礼仪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有校规校纪,家庭也要配合制定家规,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做到有问题及时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跟家长汇报学生的动态,保证家庭与高校的联络畅通,提高家长的文明礼仪素养和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加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都是礼仪教育的选修课,只有部分学生能学习这门课,其他晚点选课的学生即使想学也没机会。所以学校应该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发展意向,开设不同类型的礼仪教育课程例如商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

3.增加校园文体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礼仪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学校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校园礼仪方面的活动,让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校园禁烟”活动等,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自己的交往经验。另外学院团委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个渠道加强对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各个社团可以集思广益每月组织一次关于学生礼仪教育的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飞信群、宣传片等网络工具,实时推送一些礼仪方面的案例,推动学校的礼仪文明建设。

4.大学老师要发挥模范作用

老师课堂的言行举止和个人形象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礼仪方面做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否。因此,大学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起好带头模范作用,并且自己多学礼仪方面的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

5.辅导员工作要从日常管理入手为学生渗透礼仪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也是最信任的精神导师,不仅需要管理学生是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注意观察特殊学生的精神生活,从日常生活人手适当的给予辅导和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开班会时要定期开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往细节中如果有没有遵从礼仪的行为,辅导员会立即给予其适当的礼仪教育。

6.建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长期交流机制

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而教师只负责授业解惑,分工不同再加上平时工作的繁忙,教师和辅导员很难有机会交流,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就会产生脱节,因此建立教师与辅导员交流机制有利于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避免发生学生普遍厌学的状况,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且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心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发现问题形成书面的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小结

礼仪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对高职工科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个人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的学好礼仪,并在实践中用好礼仪,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就业、职业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学校也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科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柳茵.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J].科技创新月刊,2013(10)

[2]杨勇.校园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J].学园,2013(11)

[3]王琳.关于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03)

第6篇

(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史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

1.基础研究:

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现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

保持人体健康的规律,健康指标的分子基础,人体功能与结构的研究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全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

人体衰老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

人体的生物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

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2.应用研究:

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考虑到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

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治疗及预防效果的机制研究

为实验研究需建立的动物模型、细胞株的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考核防治效果的方法学研究

寻找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医用材料的方法、有效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医用材料的机体相容性的机制研究

3.实验发展研究:

又称开发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验知识,为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新方法,或为了对现有进行重大改进的创造性活动。

研究内容:

有关疾病的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及措施的研究

有关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器械、新试剂、新医用材料、实验室样品研制

有关药物的资源调查、植物药的试验

其它分类方法: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

按研究目的:

描述性(记述性)研究: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的某些现象或特征,如个案报道

阐述性研究: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如论着

按研究深度和广度:

基础性研究:如遗传基因的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如新药的临床观察

按学科范围:

专科研究:局限于专科某领域内

多学科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边缘学科研究:介于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处的研究

按研究的主要形式:

分析性研究:将研究对象从总体联系中分解出若干分支,然后同时或逐个进行分析

综合性研究:在逐个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综合认识,揭示整体联系

按研究方法:

Ⅰ型研究:随机、对照研究

Ⅱ型研究:队列(组群)研究

Ⅲ型研究:病例对照和多因素研究

Ⅳ型研究:叙述性研究和专家评论

(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研究课题的选定

搜集阅读文献

提出设计与假说

制定科研计划

申报研究课题

进行实验与观察

搜集科学数据与材料

整理加工及统计学处理

形成科学概念和结论

撰写论文并发表

鉴定成果与推广应用

二、医学科研选题

(一)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二)选题的原则(6原则)

1.科学性:必须要有依据,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性

2.创新性:充分了解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水平,是选题的首要前提

3.适用性:实际、需要、适当

4.目的性: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5.可行性:研究课题主要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试剂、经费来源等

6.效益性:基础研究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应用性研究要有应用前景,具有可开发性和可推广性

(三)选题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和确立选题的过程

(四)选题的方法

1.前瞻性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是严格按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获得的,确定选题不受既往积累资料的限制,故选题有极大的活动度和随意性。

(1)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2)在阅读文献资料中选题

(3)重复前人实验研究选题

2.回顾性研究:是对过去某段时间内自己经历的病例资料,或搜集本单位某阶段收治的某种疾病的病例资料作为选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1)总结经验选题

(2)发现新问题选题

(3)总结教训选题

(五)选题的途径

社会需要中

事物之间的联系中

原有理论与新事实不符中不同学说的见解中

不同学科交叉的边缘中

不同的信息渠道中

(六)选题的应用

1.病因学研究选题(病因)

病因学研究选题

并存病的因果效应研究选题

致病因素的量与病研究选题

2.诊断性试验研究选题(诊断)

诊断标准选择研究选题

3.疾病治疗性研究选题(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它治疗、预后治疗

4.药物不良反应研究选题(预后)

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选题

药物不良反应远期效应研究选题

三、医学文献检索

(一)文献的分类 1.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或科研成果创作的原始论文,不管引用或参考了他人的着作或文献资料,均属一次文献,包括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2.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编制而成,以检索工具的形式发表,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3.三次文献:是在广泛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做出系统整理、概括、分析与综合而成,包括综述、述评、进展以及年鉴、手册、教科书、指南、辞典等

4.零次文献:在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即尚未形成文字记载或未公开发表的材料,包括书信、手稿、记录或口头交谈等

按出版形式分类:

图书、期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档案等

按文献载体分类:

印刷型、微缩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电子网络型

(二)检索工具

1.书本型检索工具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2.光盘型检索工具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第7篇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12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cademic master degree in medicine of China.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210 respondents including 550 supervisors, 550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110 expert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rom 11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designed from course load, coverage of knowledge, frontier of content, content and pattern of core courses construction and elective courses. Results 430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supervisors in which 417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effective retrieved rate was 75.8%. 513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which 461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effective retrieved rate was 83.8%. 99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expert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which 93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effective retrieved rate was 84.5%. The total effective retrieved rate was 80.2%.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89.6%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course load could meet the demand; 37.4%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coverage of knowledge was wide; 44.3%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frontier of content was average; 77.5% respondents supported the modulization of core knowledge courses; 56.3% respondents considered that the range of elective courses should not be limited. Conclusion The present curriculum system for academic medical master degre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 for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ectly in China. Therefore, setting educational goal should be accurate; necessary knowledge should be the core of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e and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further expand scope of knowledg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strengthen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during the reformation.

3.3 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和覆盖面

课程内容设置关乎研究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对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造与完善及知识创新应用能力[12]。美国研究生课程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究知识、发现新问题[13]。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Clinics,AAMC)资料表明,美国有26所医学院校完全彻底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或实行以问题为基础模式,或实行人体器官系统模式,或实行整合模块化课程,或实行社区基础模式,或实行混合模式等等,其课程名称和设置已与传统名称大不一样[14],大致可以分为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15]。我国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16]。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医学高校研究生学位课程开设量比较充足,但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和各专业课程涉及的前沿进展则并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按照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框架,公共课程的设置上除政治理论、英语外,还应开设生命科学研究工具性、方法类课程,通过研究方法的系统学习使他们学会如何做研究[17],核心课程应突出研究生开展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所应具备的交叉知识和前沿进展,专业课程要有本领域发展起源、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的知识和技术,选修课程则实行开放性选修策略,体现宽泛而自由的原则,研究生可结合自主学习和科学兴趣选修。

3.4 为研究生构建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知识框架

当前,更多的科研工作不再局限于本领域而是从其他学科中寻求突破思路,获得创新灵感[18]。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储备力量,是突破科研瓶颈的主力军,当前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必须要做到能够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深度和实现创新不落伍。在美国医学高校,普遍为研究生开设了一门跨学科的核心课程,如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科学基础》[19],研究生入学后通过高强度集中学习,很快能够掌握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打破以学科开设课程的壁垒界限,开设跨学科领域的生命科学核心课程,为学生构建必备的知识框架,全面了解生命科学领域基本知识、前沿进展和实验技术,促进交叉学科知识融合,开拓学生眼界,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灵感。

3.5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作为影响研究生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升研究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20]。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高强度课程教学始终作为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提供大量专业课程供研究生选修,导师也资助研究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类型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公共课程和核心课程可采取高强度集中教学,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可以讲座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为主,辅以前沿问题、重难点问题和学术争鸣问题为选题的探究式研讨。同时,还应举办各层次和类型的高水平学术交流、研究生创新论坛和暑期学校等系列学术活动,扩展学术视野和知识面,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1-24]。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打好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最基本的环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位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知识的教学内容,辅以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改革,不仅为研究生构建开展科学研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93-96,118.

[2] 梁珍淑,刘忠,李昌模,等.研究生课程建设探究[J].中冶金教育,2015(6):14-16.

[3] 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医学科技发展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3):191-193.

[4] 汪霞,卞清,孙俊华.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30-34.

[5] 田红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8-22.

[6] 李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8,(5):56-57.

[7] Kevin FM.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Looking back,Planning ahead [J]. JAMA,2012,307(6):619-620.

[8] 蓝丹,李登峰,高宗燕,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5-6.

[9] 陈h,翟月.21世纪以来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7):104-114.

[10] 章丽萍,金玺,顾建民.研究生课程建设:从理念到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7):66-70.

[11] 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92-94.

[12] 胡春平,刘斯伟,许烨婧.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6):105-111.

[13] 马舜,陈工.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及其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16(2):94-99.

[14] 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J].医学教育,2002(4):16-18.

[15] 崔爽,段丽萍.浅谈美国大学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08-109.

[16] 岳昌君,吕媛.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6):20-25,112.

[17] 宋远方,李艳丽.构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钻石模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2):7-10.

[18] 安江,邢花,郭莹,等.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31):27-30.

[19] 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等.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466-469.

[20] 李泽.基于研究生教学特点的LPC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推广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6):16.

[21] 王苹,唐燕.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37-140.

[22] 尚立芝,季书,曹珊,等.基于COPD中西医基础研究对研究生实施PBL教学[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113-115,119.

[23] 姚珍松,唐永超,江晓兵,等.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学习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6):45-47.

第8篇

 

《医学科研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基本科研方法的讲解、医学文献的阅读、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等,可以使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对专业的热爱。为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做好铺垫。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培养临床医生转变到了培养全面的医学创新人才。医学创新型人才应有浓厚的创新意识、高尚的创新人格、丰富的创新知识、饱满的创新精神、活跃的创新思维、高超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创新实践[2-3]。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很多医学类院校都在研究生中开设了《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这两门课程,以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的。近年来,逐渐在本科学生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程。

 

在医学科研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门课程[4-6],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有的专业两门课程都学习了,有的专业只学习了一门课程,两门课程都学习的专业中,有的设置在同一学期,有的设置在不同的学期。为了探讨课程设置的最佳效果,我对这几类班级做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级医学本科本学期开设了《医学统计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分成三大类,分别是在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没有学习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在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的某学期学习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以及在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同时正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在这三类中分别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甲班、乙班和丙班,共208人。这三个班级所使用的《医学统计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的教材一致,授课学时、内容相同。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给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结束以后,对所选三个班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三、讨论

 

《医学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科研设计的三要素、科研设计的原则、科研设计的类型、动物实验、医学文献的阅读、医学论文的写作等。《医学统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分类、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

 

在本次调查中,上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对科研的兴趣和了解比未上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要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医学科研方法确实有开设的必要,能让学生们在本科的学习阶段对科研有所了解,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础。

 

在内容上,医学统计学中学生们会学习到的统计学方法,都是与医学科研方法中学习到的科研设计类型相对应的,在没有上过医学科研方法课程的班级中,就需要教师额外给学生讲解相对应的科研设计类型,并且还要给学生解释统计在医学中的应用,这就耗费了上课的时间,且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简单的讲解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科研设计类型。如果两门课程分开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学生们对之前的内容就会有所遗忘,因此乙班和丙班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将两门课程放在同一个学期教学能促进相互的理解,内容上显得更加的连贯。

 

本次研究只是对《医学统计学》和《医学科研方法》这两门课程在内容理解上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以后的学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仅仅是由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开课顺序决定的,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的还有教学模式,要将好的教学模式与合理的培养方案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9篇

关键词:嵌入式学科服务;知识服务;科学研究

本研究为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科研项目(编号:T2013B7)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1日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增加,信息资源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用户需求和信息获取行为也在不断变化。而作为物理形态的图书馆,科研人员光顾的次数则越来越少。与科研过程相融合的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的一站式服务,是科研人员对文献情报服务的新期望,也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嵌入科研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以科研人员的课题需求为中心,为适应现代信息环境而推出的一种“融入科研、嵌入过程、资源到位、服务到人”的服务战略。嵌入科研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将服务重心直接面向科研一线,嵌入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课题鉴定的课题整个研究阶段的全程化服务模式。研究如何将知识服务嵌入到科研过程,对于高校科研工作以及以“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发展”为宗旨的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医学科研人员具体的知识服务需求及特点分析

采用面谈或者通过QQ、E-mail等方式调查科研人员的服务需求,主要征求对象为我校附属医院6个重点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骨科、血液病学、呼吸内科)30多名科研人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在科研过程中对信息需求的强烈程度、获取信息的主要目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来源和类型、对外文信息的需求、目前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缺点、希望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等。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30名受访者中大部分对外文原始文献、专业化的新文献、定题跟踪服务几类服务存在需求,对其需求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一)对外文原始文献的需求。从事医学领域研究的医师们对于原始文献的快速获取是最直接的基本需求,中文文献大部分医师都可利用局域网内图书馆购买的三大全文数据库获取,而外文原始文献,对前沿领域研究较为重要的文献的获取对医师们来讲是最需要也是他们很难快速获得的,因此他们需要技术娴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二)需求具有专业性。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科研用户类型多样,包括教授、医师、研究生等,不同的科研用户群有着不同的专业信息需求。如教授需要的信息大多为国内外某专业领域内各知名专家最近的研究动态,医师主要需求课题的申报信息及研究前沿信息为主,研究生则主要以课题开展过程中的技术手段等信息需求为主。因此,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学科知识资源,使自己能很好地被引导,帮助他们能更好地获取相关知识需求。

(三)需求具有阶段性。在立项阶段,科技发展政策与战略、学科热点和前沿信息以及科技查新是科研人员普遍需求的;在项目实施阶段,助理研究员及研究生希望图书馆员能开展更多的培训活动,课题跟踪信息服务是在整个科研过程中都比较需要的;项目结题阶段,为把握研究的整体情况,需要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对投稿指南的需求较多。

三、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对于我校附属医院重点学科的科研人员进行的服务需求调查及需求分析,我馆拟构建面向科学研究的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嵌入式专业服务团队及服务反馈机制。以科学研究专业服务为轴心,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知识背景合理的科研服务梯队。学科化服务馆员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图书馆学知识,才能与科研人员保持及时、顺畅的沟通,了解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所需信息服务。并且要不断提高馆员的外语水平,为用户提供对应学科的外文文献提供保障。要求负责学科服务的馆员,物理嵌入到学院、深入到服务的科研团队中并融入到科研过程中,嵌入科研人员的工作与学习,并且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空间,为科研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并且及时捕捉到科研人员的需求,更能快速地为其提供服务。同时,建立用户评价及服务反馈机制,馆领导通过用户的反馈信息及服务评价对馆员进行绩效考核,并能及时改进服务策略,提高服务效率。

(二)构建基于科研需求的知识服务平台,即虚拟嵌入科研。通过网络建立用户档案,并进行不间断的用户使用文献分析;建设数字化、信息化、集成化的知识空间和知识网络,加强各知识服务机构的共同计划和协调,并形成可靠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支撑和推动各研究领域创新目标的实现。构建知识资源库是高校图书馆从基于资源的信息服务转变为基于科研需求的知识服务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其内容围绕这6个重点学科的课题专业区域,深入地整合相关知识,为课题组提供有序、深入、高纯度的知识,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了系统完善的、便于检索利用的学科知识,并且通过构建专题数据库积累学科资源,促进科学研究和发展。

(三)嵌入课题各研究阶段,即过程嵌入。在整个科研过程中,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实施和结题,提供全程的跟踪式服务。在科研过程的每个阶段根据用户需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如在课题立项阶段,为其提供查新及数据库知识培训服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密切关注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趋向,嵌入课题研究阶段跟踪服务,及时为研究人员提供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料及增值服务;在课题结题鉴定过程中,协助课题组成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深度的知识材料补充,确保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四、结语

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同仁正在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化服务方式与方法,嵌入式学科馆员们正在尝试、探索、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科研人员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本文提出的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是根据本校学科背景及实际情况进行的大胆探讨,坚信嵌入式服务的介入,会让医学科研人员更方便、更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早出创新成果;也可以使学科馆员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能和价值,通过构建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环境和提供最优质服务,助跑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活动的繁荣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曼青.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1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