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24: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

第1篇

三“心”之一:设计者“用心”构思

设计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工程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建设基地分析,设计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将住院楼置于基地东南侧,一方面增强了沿城市道路院区主立面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对北侧住宅的影响降为最低,避免因日照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设计将门诊医技单元置于基地西侧,形成连续界面,避免山墙临主要街道,丰富了建华大街的天际线变化。

――将110KV变电站对院区的潜在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绿化,室外景观使其他建筑与变配电站可适度隔开。

――病房楼靠近城市公园设置,即可远离道路噪音,又可遥看城市公园美景,一举两得。

――用地南北狭窄,医疗区东西向发展,结合入口灰空间及消防通道设立景观轴线,取得巧妙的空间及视觉效果。

最终方案整合了如下4个因素:

――良好的朝向:病房各单体及门诊单元均取得了正南向采光,避免了西晒带来的巨大能耗损失,提升了室内环境。

――优美的景观:方案中各单体错路阵列布置,互不遮挡,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的景观面。

――合理的布局:纵横两条医疗街将门急诊,医技,病房各功能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各功能间联系便捷。

――鲜明的形象:数座主楼错落阵列,疏密有致,整体立面简洁流畅,建筑群落协调统一,个性鲜明。建筑风格现代,富于韵律和动感、体现了时代特征。

三“心”之二:患者及陪护家属“贴心、舒心”的感受

整个设计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及对人的尊重,点滴之处都体现着对于病患的人文关怀。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清晰的功能流线、开敞温馨的室内环境,让患者感觉到就诊的舒心、贴心。

*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方案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各功能模块分区清晰明了,患者就医时的导向性更强,同时昼夜间的分区管理也更为方便。如急诊区临近干道布局,面对开阔的院前广场,识别度高。就诊流程便捷通畅。急救“绿色通道”的设计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又如医技区位于整个医疗区核心位置,西侧与门诊区并列布置、东接病房区,形成顺畅、简明的交通网络,使病患就诊流程短捷快速。

*开敞的入口设计

设计将门诊及探视入口均集中于南侧主要出入口,分置于室外灰空间的东西两侧,灰空间为病患及陪护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室外等候场所。

*清晰的功能流线

患者通过门诊大厅以及南北向医疗主街到达各门诊单元及医技单元,同时经东西向医疗通廊到达住院部,外来探视人员由灰空间东侧探视广场进入住院大楼,路线识别性强,方便快捷。

*流畅的交通设计

以环形道路为院区车行系统的核心,串联各个功能区的小环路,在院前区设置两处地下车道出入口,将大量车流引入地下。步行人员通过建筑群体南侧富于特色的灰空间东西两个共享大厅及两条步行医疗街为核心,辅以景观连廊及架空通道等设施,形成立体交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车流线的交叉干扰。

*停车及景观设计

院区满载车位1500辆。停车以就近,快捷为出发点,以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在相关建筑附近。地下车库通过设置采光天井、绿化庭院,令阳光一泄如瀑。结合屋顶花园及地面绿化达成了在“地面”停车、去“空中”散步、遥看“公园”美景的设计效果。

三“心”之三:医护人员用得“称心”,管理者用得“省心”

医护人员常年工作于医院,每日忙碌于诊室病房或往返于科室之间,身心压力巨大。通过设计,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绿色”空间,使其能保持身心愉悦的情绪,进而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平面功能的设计中,将各医疗功能模块根据各自特点以及彼此之间关系,从方便患者、优化流程的角度,进行功能模块的平面结合和垂直分布。将功能相近,联系紧密的科室置于同层,便于诊疗的便捷与快速。合理的功能排布,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整个医院犹如一部精密的仪器,快速、安全、高效、和谐的运行,真正让管理者“省心、放心”。

*以医疗主街贯穿各模块,动线分明

整个医疗区以一条医疗主街贯通各个功能模块,患者动线处于中心位置,医生动线处于,并有独立电梯直达各层,避免交叉感染,做到医患分流,体现对医护的人文关怀。

*急诊部夜间可实现与门诊区的分区管理

输液中心靠近急诊,便于夜间统一使用。检验科、功能检查、内镜中心,按照科室相关检查就近的原则,同层布置。中心供应室与上层手术室做一体化设计。资源利用最大化,又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层手术室采用回收型平面

共设手术室25间。其中负压手术一间。急诊重危患者可通过急诊专用电梯快速到达负压手术室,经独立换车区进入,避免对其它手术区的干扰。

手术中心主入口设置在连接门诊医技与病房楼的连廊上。方便急诊门诊手术患者与住院手术患者的使用。医生部分走廊与手术区主洁净廊均为南北向平行布置,两条二次换鞋通道,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行走距离,既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又体现了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ICU与手术室同层布置,便于术后危重患者便捷的进入。DSA与CCU同层设置,便于共享使用。

*病房楼设计呈“Z”型

一层两个护理单元。共用一组交通核,便于统一管理。大科室可一层设两个病区,护理人员相互协作。相关科室可同层设置。又或上下层对应如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房,产科及产休病房上下层布置。使得医疗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专家会诊及资源共享。

*卫生间靠病房外墙设置

解决了卫生间气味及潮湿问题。病房入口安装观察窗,便于观察患者。两病房间的封闭阳光室,解决采光日照问题。

二“意”之一:“中有真意、其意深长”

提取 “涟漪之水”、“灵动之水”、“静谧之水”所蕴含的特质,融入到建筑形态的设计中。灰空间的设置使得入口广场成为一个流畅的动感空间。病房楼富于韵律的水波纹造型,象征“生命之水“之意,在体现区域城市的建筑特征的同时,又表达了医院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二“意”之二:“意满心足、意蕊横飞”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让使用者满意。投标过程中由专家、医院领导及院职工的投票中,获得了九成以上的选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设计及后期服务也会秉承该理念继续深入,让使用者真正做到“意满心足、意蕊横飞”。

2.夜景鸟瞰图

3.主入口效果图

4.沿仓丰路街景效果图

第2篇

关键词:新内科大楼 综合 清晰性的追求 医护效率 人性化 院内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医院逐渐从单纯的医疗功能发展成为治疗(诊断、治疗、护理)、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预防、保健等四大功能,大型医院逐渐发展成为医疗中心,医疗建筑亦逐渐向大型化、高层化、综合化发展。随着医院病员在不断增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等各种问题,许多城市医院在新建、扩建时将适宜建造高层的住院部与其他功能部分结合起来,合理分区,形成现代医院综合性的建筑模式。

笔者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方案及施工图主要设计人员的体会,对新内科大楼综合的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背景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而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附图1 全院结构层次示意图

二、工程概况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是一栋具有综合功能的高层住院楼,按要求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物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1级,屋面防水等级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I级。新内科大楼总建筑面积33853㎡,地上16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59.550m,地下室层高:地下一层3.5m,地下二、三层4.5m;首层层高4.9m,二至十六层层高3.6m(基底面积1938㎡)

三、总平面布置

本方案总平面设计首先是对规划要求的响应。外部轮廓在满足退缩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不变,充分尊重规划对于整个院区的统筹考虑,保持医院建设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本方案总平面设计也是对全院交通系统的一次有益的完善,能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处理好现状道路与远期规划道路在高度上的差异(详见交通分析图)。

内科楼通过东连廊与英东楼二层连接,通过西连廊与新外科楼二层连接。地下一层平面也分别与英东楼及新外科楼地下室连接。

附图2 全院总平面图

四、设计理念

1、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

A、内科楼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实则是对明确的功能分区的追求。简明清晰的功能分区和联系,以及在各功能区和它们所涵盖的子功能区之间成等级的联系,应当得到清晰的建筑表述。

本设计将内科楼同样划分为四大块:第一医院功能包括了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其中病房设在阳光空气俱佳的南侧,治疗处置等与病房隔病患走廊相临布置;第二医院功能包括了医护办公区、医护生活区等,通过洁净的医护走廊与病房区连接,医护办公区靠外侧布置,医护生活区设在最安静的角落;第三医院功能体现在本大楼对中心供应流线的支持,清洁梯、配餐、库房集中布置在东端上风侧,而污物梯、污洗间、清洁室等则集中在西北端的下风侧;第四部分是对技术功能(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的支持,通过各种竖向管道井与相关设备机房连通成网。

附图3 标准层的功能划分示意图

附图4 有特殊要求病房的功能划分

B、另一方面,清晰的区域布局和方位感、人体视觉感受,既是降低不安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与平和环境相关的自然因素,它帮助人的精神找到平静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本设计中各个区域的方位感得到清晰的建筑布局的有力支撑,各种视线组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附图5 视线分析示意图

2、对流线清晰性的追求

清晰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医患之间、洁污之间、供应与回收之间界线分明,既能满足各功能区在水平方向上的联系,又能尽可能的减少线路交叉。

本设计方案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流线交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采用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将病房集中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相对安静清洁的东北侧;清洁梯布置在东端的上风侧,污物梯及污物区、公共卫生间等集中在西北侧的下风区;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流线设计,既清晰,交叉又少。

附图6 平面流线分析示意图

3、对医护效率的追求

医护效率主要体现在对病床管理的方便性直接性,以及平均巡视距离和距离系数的相对合理性。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是符合地块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布置形式。病房集中布置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护士站设于走廊中间位置,视线可以到达各病房门口。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路线交叉,而且比卫生间设在靠走廊一侧缩短了巡视距离,且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病房情况时视线通达,没有遮挡。

附图7 两种标准病房的布置分析图

4、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清晰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建筑秩序上,不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建筑细节上,从对阳光的追求到灯光设计,从空气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园林化的建筑外部到绿化小品的内部设计等等。通过对所有的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对病患、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舒适、体贴、花园化的内科综合楼。

比如走廊灯光沿行进方向布设,减少了先进中光线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安感,比如医护工作区细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并各自配设有生活化的阳台,方便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吸烟等。又比如在走廊的尽头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方便探视人员在不便于使用病房坐便器时使用。

5、对院内交通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医院建筑强调可达性,私家车、公交车、地铁、直升机、急救车、步行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在内科楼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内科楼地下停车与院内其它建筑地下停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较大的变化,组织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出入口,从而改进和完善院内机动车流的组织,解决日益严峻患者看病的停车问题。

附图8 交通流线分析图

第3篇

关键词:医疗中心 室内设计 策略

Abstract:The interior design of hospital buildings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design style of the whole hospital, functional partitioning,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color, the use of lighting.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West Coast Medical Center in Qingdao, interior design concepts and some experience of the project, inspired by the concern of the hospital interior design.

Keywords:Medical Center Interior Design Strategy

一、项目概况

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分院)是青岛市政府、黄岛区政府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三方共同建设的一座三级甲等医院。

该中心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长城路以南,规划占地面积18公顷。整个用地范围东侧为医疗区,西侧为生活区(单身公寓和专家公寓),中间是以利用原有水体改造形成的生态湖为中心的花园。

医疗区一期建筑主要包括门诊、医技、病房楼、车库等,总建筑面积约为196000m2。A栋病房楼地上24层,B栋病房楼地上21层,门诊医技楼地上5层,总床位1500张,手术室21间,基本涵盖了医院的主要功能。

在总平面图可以看到,二期规划了一栋17层的科研办公楼,一栋19层的康复病房楼和一栋10层的特需病房楼,全部建成后,总床位数将达到2400张。

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的室内设计于2009年9月完成,由苏州金螳螂设计院医疗设计分院担任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特点可以用绿色节能、功能合理、精细化、协调性、适度超前来概括。

二、主要设计理念

(一)以“海中穿行”为主题

通过对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的分析,提炼出 “海中穿行”的设计主题,运用海洋及其生物的元素来为整个医疗中心的风格定位,并将其作为设计的主线。海的宽广博大、海洋生物自然生动的形态给本方案带来了灵感和无限生机。

整个方案形成“软性”的设计特色,贯穿采用圆弧角曲面化处理,使之柔和,其目的是提高空间的质量,美化医院环境,缓解患者的压力,突出医疗中心为民服务的理念,改变了传统医院的那种冷峻严肃的形象。

(二)分区域采用不同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在医院建筑室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蓝色环境会给人以安静、稳定感。在了解色彩功能性的基础上,我们针对综合楼中住院、门诊、医技等功能区域,采用科学合理的色彩分区,充分发挥色彩在改善医疗环境、辅助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根据分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也有利于有效组织人流。

根据分区选择色彩遵循以下原则:

主色调统一,二级配色作为色彩功能分区的主色,三级点缀色是功能区各科室的识别色。二级配色指的是门、门套、休息椅及局部地面,三级点缀色主要是指各科室分诊区的识别色,如护士站。

严格控制二级配色和三级点缀色与主色调的面积比,既有区域色彩特征又避免色彩混乱。

二级配色和三级点缀色采用低彩度、中等明度、弱对比。

具体做法如下:

门诊各分诊区采用米色调,门及门套使用木纹色;各门诊科室、护士站背景墙使用点缀色,根据科室特点分别设色,如眼科采用绿色,内科采用木纹色。

住院区采用米色调,门及门套使用粉绿色。各楼层不同科室的护理单元可对地面、护士站使用不同色彩加以区分。

(三)体现科技人文

科学合理、完善、明确的标识系统能有效组织人流,节约患者宝贵时间;完备的医疗流程、排队叫号系统、信息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为患者有序进行挂号、取药、就诊提供了方便。

与此同时,设计中还引入咖啡吧、商店、超市、绿色休息庭院等功能,并把艺术装置融入设计中,体现了对患者细心的人文关怀。另外,还设计了医院文化廊,向人们展示医院的历史、文化。

(四)注重环保现代

装饰设计方案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具有现代气息,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相适应,充满未来感和想象力。装饰材料及辅材无毒、无味、无粉尘、无放射性,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在照明灯具的布置上,采用目的性照明方式,结合白天的自然采光因素,进行日照分析,严格控制光源的功率、数量及间距,在保证照度和装饰效果的基础上最大可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在医院室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院方和设计方的心态往往不同,院方比较在意设计和施工上大的问题,如整体效果图方案、功能调整、主要空间用材等,而设计方更关注细节的处理。院方虽然同意设计方提出的想法,但在落实过程中,如果受到施工单位或招标用材的限制,设计方案往往不能得到很好落实。

若要实现较好的设计效果和合理的功能,设计师需要做好和院方的沟通工作,使院方、监理、施工都能够以设计为主导,及时调整设计和解决其他问题。后期跟踪也要及时有效,设计人员必须亲自过问,严格把关。

家具和软装、灯光、用材是医院室内设计薄弱点,一方面要在项目前期做好系统的详细方案,一方面要及时和甲方沟通并引导甲方提升设计观念。

第4篇

关键词 医疗建筑 绿色节能 人文关怀 智能化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110000㎡,建筑高度105m,地上23层、地下1层、裙房5层,投资约5亿元,设置床位1393张,于2008年4月动工,2010年11月投入使用。

一、绿色节能是建设宗旨

(一)选用水蓄冷空调形式

水蓄冷空调常应用于大型商场或宾馆,主要是利用夜间社会用电量少而将发电厂的电能进行蓄集,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医院通过反复论证、调研,在全国医院建筑中首个引进水蓄冷空调形式,利用地下消防蓄水池的建筑优势,结合峰谷电价差的优惠政策,在夜间进行能量蓄积,待白天用电高峰时供空调使用。此举相比常规空调形式的前期建设增加成本约108万元,但年运行成本比常规空调节省电费约102万元,这既平衡电力负荷,又节省能源,对减少耗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采用花园式屋顶绿化

5层裙房及22层观景平台采取小型乔木、低矮灌木和草坪进行植物配置,并设置石阶、园林小品等。既起到保温隔热、延长防水层寿命、提高绿化覆盖率、去除有害气体的作用,又为患者提供了放松心情、休憩的优质环境,体现出人文关怀。

(三)设置独特的中厅外部遮阳

门诊区域5层裙房考虑采光需要,屋面采用玻璃顶结构,虽然增加了建造难度,但提高了门诊大厅的亮度,方便了患者的就诊需求,减少了耗电量。我们在建设阶段走访了许多医院,发现很多建筑顶部的遮阳系统多采用折叠式并置于建筑内部,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遮阳布难以清洁,经过多方论证后,医院大胆采用了全进口室外卷轴式电动遮阳篷,它的突出效果在于当夏季阳光强烈时,遮阳篷可以遮盖中厅,既有效阻挡热量进入大厅内,又极大地节省了空调负荷用量。

(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建筑主体采用砂加气轻质砌块,充分利用其材料轻盈、砌筑墙体美观、保温隔热、尺寸调节灵活的特点,减轻了主体承重,达到了节能要求,有效控制了热量对内部空间的影响。应用砌块尺寸的可调节性,将原20cm厚的隔墙变为15cm厚,使全楼空间使用面积扩大了约355㎡。

(五)选用节能环保的外墙装饰

外立面总体面积60000㎡,其中33000㎡面积采用了断桥隔热中空LOW-E玻璃落地设计,结合石材干挂内贴保温板的装饰方案,除了可以满足病房的采光需求,还降低了室内温度,有效地节约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石材的合理运用对城市外立面光污染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优化了城市环境。

二、精心打造人文化的特色医疗建筑

(一)强调有生命的建筑

整个建筑以“舞动的心”为设计主题,强调有生命的“活”的建筑。主楼是4片舞动的翼,连接心形中央枢纽,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象征城市主要功能的健全和有序运作。竖向变化发展的构图体系,象征蒸蒸日上的城市发展旋律、人民健康美满的生活。5段式的建筑组合改变了长板式造型,减少了主楼对城市的压迫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建筑。

(二)星级大厅及会所

除布局方面符合医用需要外,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23层高级会所等处进行了精心装饰,采取了星级宾馆的装饰理念,米黄色系镜面大理石的墙面及地面、铝板吊顶、暖光源的艺术灯饰、紫罗红大理石电梯门套,给人明亮通透、富丽堂皇的感觉。门诊大厅更是点睛之笔,一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高约4层楼的玻璃水幕,幕上孱孱流水、银珠散落,幕下荷影摇曳、鱼儿灵跃,给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顶部玻璃采光可使阳光直接射入整个大厅。水幕的右侧是一幅近32m长的铜版画,画面中再现了医院自1953年建院以来从初期的在帐篷里诊病、大树下输液的情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卫生大下乡运动、再到90年代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医院快速发展的景象。水幕的正对面篆刻有25m高的医院院训——“礼仪、诚信、仁德、精益”。大厅的正中是一朵用珊瑚红、橙皮红大理石拼接的莲花,汉白玉花蕊象征着医务工作者冰清玉洁的心灵,同时,也寓意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健康、长寿。

(三)童话般的儿科

儿科病房及诊室根据病患特点,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精神需求,精心设计,所到之处色彩明亮鲜艳,形象各异的彩绘、如草地花园般的PVC地板拼花让患儿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

儿科康复诊室内靠近门诊大厅处的墙面采用了鱼屏镶嵌入内的方式,既增加了诊室内的光线,又给康复的患儿增添乐趣。如此新颖、巧妙的设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儿科病房随处可见卡通形象,病房内蓝天白云的吊顶装饰画、圆弧形的儿童游玩区,让小患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医院时光;洗手间内,特别为小患者们安装了儿童坐便面板,可同时方便儿童和家长共同使用。

(四)温暖的产科

产妇有别于其他患者,她们是一群健康群体,因分娩需要而住院。因此,医院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产妇心理,在装饰方面多采用柔和的材料,比如温馨的紫色墙纸、彩色拼花的PVC地板,让产妇的心情得以放松;家庭式病房的设计也体现了人文关怀,房间内配备了微波炉、冰箱、电话、电视、沙发、小型厨房等设施,让产妇如同在家中般的温暖、安全。

除了从设计角度充分为产妇考虑外,产科还建立了产前宣教室、产后康复室,每日开展产前教育课、产后瑜珈、康复操等内容的活动,从产前、产中、产后给予产妇系统化的护理服务。

(五)高端、人文的重症医学区域

ICU是每所医院的重点区域,这里接收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在建设中,除了合理布局、层流净化、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外,还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所有落地玻璃处墙板开窗,在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同时便于患者欣赏室外风景;ICU有10人间病房1间,单人间7间;每床之间采用格特板遮挡,如此设置是为了避免抢救其他患者的操作噪音对清醒患者造成心理刺激;高级智能化探视厅采用了移动式视频交流设备,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满足了患者与家属进行亲情关爱的心理需要。

(六)3个区域、一站式服务

综合楼共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门诊、医技和住院部分,通过伸缩缝形式巧妙地将3个区域紧密衔接,同时,消防卷帘的合理使用,又保持了各自区域的独立性,做到了就诊、检查、治疗一站完成,方便患者。

三、智能化建设提升建筑品质

(一)智能化系统设置

医院综合楼智能化系统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子母钟系统、智能抄表计量系统、排队叫号系统、重症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综合机房系统、建筑物集成管理平台系统、综合管路桥架系统等在内的16个子系统,每个系统在大楼使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现代化建筑特色。

(二)便捷的检验区域

检验科室是一个医院的核心区域,医院在建设初期即确定了先进、便捷、一体化的检验科建设目标。目前,检验区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生化、血液检验流水线,并改变以往“各自为营”的工作方式,明亮的检验大厅将各类检验操作集中于一室完成,特别设置的落地玻璃可让患者及家属直接观摩检验全过程,这在安徽省是创先的。高端智能系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等候打印检验报告的时间,两台自助打印机与检验设备直接联网,报告可取的同时还有广播提示;患者扫描就诊卡即可取得检验报告,这为他们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就诊流程。

(三)气动物流传输的应用

为减少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垂直交通压力、提高物流传输速度,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在每日早高峰时段利用该系统准确、有序、安全地将各类标本送达检验科室;在抢救急症患者时快速、及时地进行标本、药品、检查结果的传送,有效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及抢救速度。

第5篇

【关键词】病房管理;新型;实验教学

随着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接受新技术快、尽快良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鲜明特色。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应紧紧围绕“厚实基础,注重能力,质量至上,综合发展”这一中心,然而现行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存在很多弊端:①实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职教师绝大多数直接从护理院校毕业,没有临床工作经历;②实验教学思维陈旧,设计单一,跟不上临床新进展的步伐,造成实验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在护理模型人上操作,未走进临床体会真实情境,缺乏对临床的感性认识,不能真正学到人性化护理;③实验物品准备一直采用实验技术人员大包大揽、保姆式的服务,养成学生依赖、懒惰的思想。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弊端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1 模拟病房的布局及设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建立模拟病房、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准备间,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配置相应的设施。同时运用美学、心理学、装饰艺术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大门入口放穿衣镜,墙上挂南丁格尔像、护士的行为规范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使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行为趋于规范,角色转变得以实现,激发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的学习热情。

2 模拟病房护士聘任、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1 对专职教师定期进行技能训练、考核,并将临床中护理技能精湛的护士充实到实验师资队伍中来。实验教师以护师的角色言传身教,不仅教会学生操作技能,还将现代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紧跟临床和学科的发展。

2.2 改变实验技术人员的观念,变“被管理者”为“管理者”,在管理方法和重点上由以往对物品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管理为主,形成实验技术人员-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三级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定期去医院接触临床,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及新型护理仪器的使用等。

3 模拟病房环境,学生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缩短实验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1 以护士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戴、举止、言行符合护士的职业标准,体现护士的形象美,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视同护士进入病房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在模拟临床情境中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现学生与护士之间角色的转换。

3.2 将操作技能融入到病例中示范、讲解,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体现临床护理岗位新技术。并在每学期末做一次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具体方法:学生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定 1 个由教师拟订的病例或自行设计一知识范围内的病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向临床医师、护士、老师请教,制定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组织并分担角色,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自行准备用物,围绕情境病例反复演练,4周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3.3 让学生模拟患者,互相体验,增加操作的真实性;同时在操作中设定一些临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在肌肉注射时突然断针或患者突然晕针,在给危重、手术患者做预防压疮护理时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引流管脱落,引导学生面对突发状况应该如何紧急应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改革传统的实验用物准备方法

根据病房的特点和要求,将实验用物分门别类、固定摆放于物品柜内,并在物品柜上标明用物的名称和数量,每件物品标明组号,便于学生按组号正确取物。无菌物品放在治疗室的不锈钢玻璃器械柜内,非无菌物品放在准备间,学生依照《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自己准备用物、整理和归还用物,保证操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病房概念,增强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朱晓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等护理教学方法及特点.中华护理杂志,2007,3(42):285-286.

第6篇

设计原则

结合综合医院的特点,设计遵循3大原则:

*人性化、生态化

设计围绕患者及老年人群,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核心宗旨,以满足患者及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创造轻松、愉悦的就医环境。重视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引入植物、新鲜空气、阳光,构建绿色、健康、舒适、亲切的“园林式”就医环境和养老氛围。

另外,紧扣生态理念,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有效利用能源,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利用各部分的庭院和中厅实现室内自然通风,通过阳光走廊等手法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分隔、分离、分开

根据病源的流行、传播的三角形关系,病原、宿主、环境3个方面相互起作用,将此3方面分隔、分离、分开可降低或停止病源的扩散。

*洁污分区、医患分流

设计中首先考虑了明晰的功能分区,并注重医疗区内各建筑物间的合理间距,在处理好人流、物流交通,解决好洁污分区、分流的同时,保证各建筑物内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基本条件,在向患者提供优质治疗环境的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总体布局

规划结合医院新址的长方形用地,同时考虑到院内各大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设计方案将门诊楼及医技楼退后规划用地红线55m,设计于用地中部,既减轻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又将医院主体城市道路相对隔离,形成了一个从城市空间进入医院的过渡空间,并且解决了就医人流及车流的集散需求。

门诊与医技楼、病房楼之间通过13m宽的“医院主街”连接,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病房楼位于地块北侧,结合地形布置,其中500床为综合住院,500床为养老设置,同时兼顾床位紧张时的临时转换。

楼体南北朝向,自然通风良好。由于用地原有医院正在使用,方案计划将先建东侧病房楼,建成后拆除原有用地上的旧建筑,再建设西侧病房楼,用地西南侧布置VIP贵宾病房楼。此区域相对安静且与门诊医技的联系密切。东南角布置洗衣房、后勤库房、员工宿舍等院内保障部门后勤区。

交通流线

由于尚稷路为城市主要干道,西行车辆需掉头才可入院。若将主要入口设置在此,会形成交通拥堵。并且整个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短之态势,若将入口放于草滩西路北侧,将使入院后的人员流线过长。经过分析,规划方案将主出入口设于草滩七路,便于与市区联系,主入口正对门诊大厅,形成整体的医疗步行系统,入院后的人群流线最短。入口南侧设有办公区独立院落。急诊入口设于主入口北侧,既独立使用又与门诊部联系。北侧设有病房楼的单独出入口,使探视人员直接到达,而减少与门诊病患的交叉。南侧设有后勤及污物出入口。尽量减少对院区其他部门的干扰。地下室设有可容纳1600辆汽车的停车库,并有直接通往门诊楼的电梯,为前来就医的病患及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

景观环境

根据医院用地布局的特点,采用院落围合式将楼体与环境相融合,园林化布置,自然形成门诊前广场——门诊大厅——门诊间庭院——医技楼庭院——医疗主街景观——养老设施场地——后勤花园。各个部分的庭院与建筑组成“园林式”的绿色建筑与绿色环境。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采光,又增添了人性化的氛围,对舒缓患者的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及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单体设计

*门诊医技楼

采用“枝状”布置各科室,使其形成盲端。各科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北侧盲端布置急诊科室,与急诊入口联系密切,门诊间围合成的庭院拥有良好的环境与自然通风,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各科室入口设有集中候诊区。医技科室与门诊相互交错布置,使病患的治疗路线短捷。医疗主街中设有4部自动扶梯,方便患者到达各个科室。

*住院楼

住院楼分两栋设置,结合地形呈折线形式。采用双内廊、大进深的对称布局。一层除住院大厅外,设有中心供应室,二、三层设有产房、ICU及中心手术部。手术部的污物通过污物电梯直接回收至中心供应室。在手术层与病房层之间设有技术管道层,便于上下水及净化空调的设置。每楼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中部设有垂直交通枢纽,两侧配有兼做消防电梯的污物梯。护士站设于中部,工作区相对独立。每个护理单元中还设有可直接通风采光的四季中厅,即使在走廊也可让病患感受外部自然的光线和环境。方案将大部分病房设于南侧,使病房获得良好的日照,使患者心理得到极大舒缓,便于病患的康复。

*VIP病房楼

楼内医护设施配套全面。病房均为套间,为有高端服务需求的患者提供多样化的病房。北侧的一栋也可作为专家公寓使用。

*后勤辅助综合楼

此楼除设置办公用房外,均为医院后勤服务的洗衣房、库房及员工宿舍等。

建筑造型

造型设计突出现代医院的特征,将新的文脉、符号、材料与机理组合,体块相互穿插,高低错落,并采用玻璃与砖墙虚实对比,给人以简洁、宁静、沉稳、舒适的感觉,彰显医院在草滩生态园中的特色。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1―0090-03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随着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护理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现将我院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1 是护理服务国际化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性的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我国护理人员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进一步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争取与国际接轨。

1.2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今护理工作对象已由个体扩大为家庭和社区,护理的职责也由原来的仅仅照顾生病的个体,扩展到贯穿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护理的工作内容将扩展为提供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精神和心理支持和健康咨询和教育。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力资源大量富余与技能型人才大量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提出优先护理等专业实施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加强我院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我院护理实训工作水平,培养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员,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

1.3 符合我院“圣洁天使”全程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21世纪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近年来,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我院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全程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比例,新增“护士人文修养”、“心理学基础”两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状况

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部,卫生部对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申报工作,给临床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6月,我院成立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7月将护理学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扩建,投入近300万元的经费,使实验室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分为基础护理实验室和综合技能实验室,其中包括ICU病房2间、中心控制室1间、模拟病房3间(病床30张)、无菌技术训练室3间、中心办公室等。增加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仪器设备总值共200多万元、共计295件。配备有价值65万元的综合模拟病人、复苏安妮、标准护理人,高级护理人、各种护理注射模型、男女可互换导尿、灌肠模型、微电脑控制自动灭菌器、自动洗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以及配备有与临床一致的多功能高级病床、中心供氧设备。2010年我院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申报工作,计划扩大护理实训中心,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配置综合技能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心理训练室、妇科检查模型、分娩急救模型等新型设备模型、模拟人(HPS/ECS)、虚拟静脉穿刺训练系统等。将虚拟现实系统、模拟教学系统和综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护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近似真实的医疗、护理训练条件,丰富教学与考核手段,使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或医生、从教室到临床的转变过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还可以承担科研项目、对外服务等,使其为西部地区护理教育和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校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开辟“北京协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总医院”、“北京302医院”、“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17家具有雄厚实力的省外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为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有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深造,计划后期实践中选派优秀实习生到国外学习,争取开创我院学生走出国门的新局面,扩大我院办学的国际影响力,为护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 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一些问题

3.1 师资缺乏,一位实训教师要指导近20名学生操作,实训效果较差;双语教学师资不足;专业教师培训机会不能满足护理学院发展的需要。

3.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3.3 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建设经费尚需加大投资力度。

3.4 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还很不成熟,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的现象。

4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4.1 建立与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4.1.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实训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其深入医院学习新技术,掌握专业发展发向。选派骨干教师到护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学习和深造,以培养适应国际需要的护理人才。

4.1.2 实习前对学生要求强化训练护理操作,做到人人过关,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4.1.3 加强制度建设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实验室管理达到科学、规范、统一、高效,保证实验室工作开放的质量和要求。

4.1.4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注重营造科学的人文环境和仿真的职业环境。

4.1.5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实习管理严格科学,使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接受当前国内先进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等。

4.2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护理实训基地

加入WTO以后,我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的程度更高,这对于护理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必须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技术和实践经验,在实训基地的结构设计、环境布局上尽量做到人性化,加强双语环境的建设。

4.3 建立与护理实训条件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素质、知识、能力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素质、护理技能、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4.3.1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其区域性、共享性、统一性、规范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坚持职业技术性、模拟性、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教学优先原则。

4.3.2 创造真实的临床护理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下得到护理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一进入临床就能迅速适应护士角色。

4.3.3 实施护理学院“圣洁天使”全程人文素质教育方案,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显人文”的高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强调一个“厚”字,专业基础厚实,注重护理学生对医学知识原理的运用性。体现一个“宽”字,专业方向宽口,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力求一个“强”字:专业技能过硬,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强。突出一个“文”字:突显人文修养,综合素质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好。

4.3.4 增加实践学时,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等实践,选修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第8篇

1“.虚拟仿真”教学法,实现临床场景的真实再现

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通过建立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诊室等现场环境,采用模拟病房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近似临床情景的环境下学习,通过设计、模拟临床病例、临件场景的再现,启发学生对其蕴含的医学人文素质知识点和人文精神的把握,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

2.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

即提出实际病案,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做出初步的医疗决策。通过面向问题解决的互动式教学法,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以互动式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由1~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导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移动学习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电子课件、CAI教材、文字建材的建设,改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抽象、乏味、难以理解的弊端,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独立学院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网站的建设,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移动学习模式,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网上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促进网络教学、远程教学。

4“.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临床诊疗的急救、就诊、手术谈话,医疗礼仪等场景,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摄像后,回放讨论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和知识点。如“临床各种情况下的病人问诊”探究性实验,教师讲授示范问诊的基本技能和人文关怀中的要点,学生自主练习,自行选择不同案例,查阅资料,设计问诊方案,具体实施,自行进行问诊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总结,分别由同学和老师做出评价和分析。

二、构建独立学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立体化教学体系

1.构建一个基础,一条主线,全程渗透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以高校“两课”为基础,以医学具体专业课程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为中心,以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哲学、医疗卫生法规、制度等课程等为辅助的贯穿于医学教育始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2.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虽然国内不少高校已出版的一系列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教材如《临床医学导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应用卫生法》等,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仍存在视频音像教材相对缺乏,各套教材体系不够完备,标准不够统一,内容长短不一,使用范围相对局限等缺点,因此编写一套体系完整、适合全国范围通用的标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已经是势在必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

独立院校应该根据各自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辩论赛、书画展、演讲赛、临床技能学竞赛、文艺演出等拓展医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思想,把各门课程有机结合,全面充实医学生的人文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健全学生人格,锻炼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独立院校和医学内,应该积极发挥独立学院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医学生通过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积极参与各类具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献血、器官捐献、红十字会捐赠、爱国主义教育、义工、义卖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

5.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的移动教学平台

独立学院医学院校应该充分整合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氛围,如平面媒体以校园的广告栏、各类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或者以通讯软件、QQ群、微信圈、博客等,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引导和推动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的正确树立,有助于开拓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实现多样化、立体化、全覆盖、全方位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立体化渗透。

三、总结

第9篇

一、认真调查研究。

通过各科推荐的形式,一是认真听取领导及各科室对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科设立了信息通讯员,于7月召开了医院信息通讯员会议,从而建立起医院的信息宣传网络。二是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有约、广播电视报社、电视台、晚报、气象预报等建立起联系,为开展宣传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院报工作的组织与发放

排版后协助校对,每月为院报撰写和组织稿件。出版后负责邮寄、分发4-11月共向市内、市区及各病区、门诊科室发院报1.6万份。

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网站、院报宣传。并首次在医院网站信息报道中,一紧密配合医院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对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加入新闻图片,提高了新闻信息可视性。

向市民发放院报、医院宣传册,二配合各科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一是配合各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并在院报网站进行报道。二是内分泌科将举办糖尿病日义诊活动,进行院报专刊组织工作,拍摄照片、组织相关的文字材料等。三是配合呼消科接受保定电视报记者关于“三伏贴”冬病夏治、夏秋季节补脾”专题采访,并在电视报刊登,同时在院报、网站进行报道;对外科支部系统救治特困患者及捐款活动及时在院报、网站进行宣传,都市报》>新闻>社会万象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是全面统计我院各科专家情况及应诊时间,发至健康有约栏目,让全市群众都能通过该网站了解我院专家诊疗特色及应诊时间,达到宣传我院的目的

院应邀参加了公园举办的文化科普宣传周”大型中医药展览活动。按院领导要求,三参加了科普文化周活动”今年9月。制定了相关方案,制作了医院宣传展板,设计并印制了以宣传我院重点专科、诊疗特色、医院文化为内容的医院参展宣传册。参展活动中,副院长、主任、副主任为群众义诊;为前来咨询的人员介绍医院、专科特色,发放医院宣资料,向首都人民展示我院的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得到有关领导及群众好评。院基本情况也被载入文化科普宣传周特刊,取得了参展预期效果。

四、加强医院网站建设。

增设院报栏目为扩大院报的阅读范围。一更新了医院网站部分内容。

向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可靠、及时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及方便、快捷的网上求医问药及医患沟通渠道,二为使医院网站能有效宣传、展示我院的整体形象。进行了网站全面改版。

如院党委及共青团组织的演讲比赛、争先创优”活动,三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宣传平台开展宣传活动一是网站新闻动态栏目我院重要活动信息。院内、院外义诊活动等。二是帮助各科室在网站诊疗信息,招聘信息等。

五、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一是根据中医药文化建设相关要求,一为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制定了实施方案,包括医院精神、医院宗旨、理念、战略方针等价值理念体系,制定了员工守则》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知识问答》文化建设总结等。二是主任及院办室人员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制作了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汇报课件。

新建的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为树立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文化,使医院标识系统体现医院形象、历史及人文精神,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院的标识、标牌导向系统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了明细落实方案,二院原住院病房楼内部环境装修改造已经完成。发至各相关科室,以保证工作落实。首批标牌将于近日完成制作并安装到位。

力争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三积极准备医院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积极策划了院训、医院理念、精神、宗旨以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展板、标语、广告栏、医院宣传画册等内容。使人们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