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4: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关键词】 高中 心理 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原因;解决问题一、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中生最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心理上的紧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失眠、厌学以及考试焦虑症等;人际关系紧张,与老师、同学、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心理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近几年,教育领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有所上升,但是还没有学校能把心理学教学作为学校课程来让学生深入学习,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看做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教育。
2.学生和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
升学的压力也是导致高中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现如今,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心理却是漠不关心,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学校和教师都追求升学率,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高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孩子们的心灵不堪重负,进而导致厌学、考试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如何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关爱学生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付出真爱,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和你倾诉他们的快乐与烦恼。要多理解他们,凡事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
2.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面对高考,学生们心里有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学校、家长还有学生自己,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减少他们心中的压力。例如,要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摒除高考终身论的思想;多向学校提意见,开展课余活动,能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身心得到一些放松;多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升学的压力,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业。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学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学校还可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等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塑造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农牧区
一、农牧区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农牧区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与学生接触时间多,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变化和不良心理倾向。
2.班主任能够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3.班主任能够连贯、系统地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心理成长予以关注,必要时进行辅导,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农牧区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高中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了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训练方法后,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自我教育,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的工作,是提高班级德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有利于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接纳、尊重和理解,使班级日常管理更加轻松。
二、农牧区高中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厌学情绪
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家庭关系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首当其冲,某些学生父母关系紧张,动辄大吵大闹,极大地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习。其次,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对高中生思想水平滑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们一味沉迷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再次,由于某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理解,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情趣,产生了怠惰的心理倾向,无心于学习,甚至开始迟到、逃课、撒谎。
(二)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源于缺乏对自身的准确了解、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身持否定态度的消极内心体验,常常表现为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得过且过、悲观失望。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认为别人的成功是自身无法企及的,内心渴望同样的成功体验,梦想着一鸣惊人、梦想着超越别人,却胆怯、轻视自己,严重缺乏尝试的勇气,更怕尝试失败后遭遇嘲笑和冷落的困境。
(三)早恋倾向
早恋问题是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来看,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异性表现出爱慕之情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在当今风靡网络的爱情故事以及电视荧幕催人泪下的泡沫剧的狂轰滥炸下,学生的心理防线被击溃,高中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催生尝试的意识。
三、农牧区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营造有益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多数是由于心理产生了负面情绪。为使学生身心良好发展,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适宜于健康心理B成的环境,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观念。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建立班级文化、开展班级活动,使学生体验积极的合作,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奋发、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过于严肃、呆板的态度,必然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营造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时,教师尤其要注意班级氛围的民主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以民主、宽松的班级文化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以此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针对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教师可以多渠道采取措施,例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外活动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在详细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系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使学生自觉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向,在自我调节或主动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保证心理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人格全面发展。
(三)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说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个别疏导,以此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际,更不愿意主动吐露心事,而且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时,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观察学生,留意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并主动接近学生,多关爱学生,与之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使学生在初步信任教师的基础之上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障碍,使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教给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处事方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我调适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59-01
目前,中国高考的考试体系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年度盛典,不可小觑的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一分之差可能就决定终身,虽说近年来高考扩招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每年高考的录取率还是不高,再者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因此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个特殊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高中生身体发育、思想成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是高中生心理矛盾冲突最激烈、烦恼最多、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学习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堪忧。因此,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本文主要就消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为消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学校倡导师生平等交流之风
在传统社会,无论官学还是私塾,老师地位至高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更是成为师生关系毫不夸张的表述。到现在很多老师还坚守着传统死板的师道尊严观,认为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一定要唯师命是从;但是今天新一代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学生平等意识的觉醒,对自尊的维护特别敏感。这两种观念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疏远,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起基于平等、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养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习惯,倡导师生平等交流之风,乃是消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危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察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引导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平等对话可以使人获得自尊和自信感,能够客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会因为情绪愉悦而产生愿意与对话方交流的欲望。更多的学生在这种与老师的平等文流中解开了心结,放下了心理包袱,其心理问题在老师的有效指引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因学习
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目前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学习状态,很多教师都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考试压力过大,精神长期紧张,从而产生考试焦虑的情况。过高的考试焦虑会引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舌尖现象”――思维紊乱、全身发抖等影响学生正常水平发挥,导致学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严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引发自卑,产生对学习的厌恶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不能忽视高中生学习压力对其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加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对于改善和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高中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其学习压力。第二,自主学习并非绝对独立地学习,还强调学生与教师沟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改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学习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同学之间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释放、倾泻、解决,同时这对于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和厌学等问题有很大的意义。第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更好地经受住挫折,处理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另一个角度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消除
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死角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进入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若父母都采取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自强、独立、有毅力、情绪积极等人格特点,促进其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则会使子女变得忧郁、敌对、偏执、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父母中有一方存在着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倾向的,就需要另一方做好相关的调节和均衡控制,以免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综上所述,有了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作为父母,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解除心理矛盾,战胜自我,走向成熟。父母双方要有意识的结合和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对预防青年期发生的心理疾病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利用社会实践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观,建立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处于生理发育的成长期,情绪方面以及心理上会出现相应波动,此时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其中发挥其调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解决的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此课程的打造应与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相适应。下面,我们将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引出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因此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错位的。大多数高中生易于情绪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发怒,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正确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些心理特点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控制,则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2.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质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权威压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为其设定的一切,而是习惯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成为高中生的一个标志性心理。也说明了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引导。
3.独立意向显著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认为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接下来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们的独立人格也已经形成,而且很容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师的干涉。这种独立意向对他们行为产生着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对其独立意向中较为反叛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措施
1.建设主体形式――主题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依据本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而编纂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主题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对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扰。
2.课程建设辅助形式――网络空间与学生心理空间对话
【关键词】高中生 叛逆情绪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管理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导致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当代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学生的自身原因是主因。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坚定的意志,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高中生一直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缺少社会经验,认为家长和教师的忠告是对自己的约束,从而对此产生不良的情绪[1]。此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不希望受到管束,所以当教师和家长对其学习和生活提出一定要求时,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出现叛逆情绪。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性格、素质都影响着学生的信仰、观念和习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如果不通畅,或者互相理解存在偏差,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父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过多,缺乏对子女的关心,或者在对孩子的关心中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与家长预期出现偏差,将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些家庭情况都会使家庭的气氛变得紧张,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叛逆情绪。其次,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范本,如果在教学或者日常生活中,教师不注意言辞,对学生的批评没有以尊重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损害,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比较避讳,比如,早恋、上网等敏感问题在学校严禁提及,这样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与学校反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在校外容易对一些不良现象和人群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产生叛逆情绪[2]。
二、高中生叛逆情绪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
父母和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其言行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掺杂个人喜好,避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伤害。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付出足够的耐心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其优势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其缺点给予改正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叛逆情绪并给予疏导
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而且一部分学生选择住校,所以学校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力量[3]。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所管辖的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出现叛逆心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调理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叛逆情绪进行控制。这样当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良的情绪进行疏导。一般情况下学生自我疏导的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或者与人谈心的方式进行,通过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具有严重危害的局面。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生活上学会宽容,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客观的分析,理智的对待[4]。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
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当班级上出现一些事件或者需要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将这种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班级和自身的责任感,那么将会减少因为班级内部矛盾对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所以高中生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当代高中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进而对高中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负起责任,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及时疏导,与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出一片和谐、民主、自由的天地,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参考文献】
[1]黄春,张艳红,蒲娟等.论当代高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成因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12):377-377.
[2]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