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4: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暗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 分析性心理疗法
B844.2
由我校申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课题,经市教科院批准,被列为市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根据规划,我们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制定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了研究工作。两年来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模式。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给学生心理咨询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印制、下发和回收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同时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对部分学生座谈,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调查来看,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一)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劳,易兴奋表现在难以自控的联想和回忆增多,导致注意力涣散,感觉过敏,如怕吵、畏光等。易疲劳表现为脑力下降,记忆差,整天糊里糊涂等;(二)情绪症状表现为易激惹和烦恼。易激惹指急躁发怒,即使强力控制,但往往控制一阵儿后爆发一次较大的情绪发作,后又感悔恨、自责、委屈,甚至伤感,极易破坏人际关系,结果陷入持久的烦恼;(三)心理生理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和肌肉紧张性疼痛。此外,还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消化不良、月经失调等。这其实是由于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紧张而兴奋与抑制失调所致,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既然是因为脑神经活动不规律造成了神经衰弱,那么就需要从脑神经出发来解决,只要让脑神经慢慢恢复正常就可以了。我们在咨询过程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树立治愈信心。首先让学生了解神经衰弱的机理,也知道神经衰弱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学生都很苦恼,因为神经衰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休息和生活,有的已经产生了一两年了,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有信心,是可以治愈的。(二)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的时间,必要时辅以对症用药,但药物只能减轻症状,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以后还是会反弹。
二、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神经症,内心充满着实在没趣味又不得不做的动作。患者一方面感到无此观念或行为的必要,也常为自己的行为浪费精力和遭人耻笑而烦恼,总试图中止,但又怕万一疏忽失控将带来更大损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这些症状表现,比如说上楼梯时总是莫名其妙的担心会摔倒;进门或出门总是觉得门没有锁好,反复的查看门锁等等都是强迫症。大多数强迫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的非常的快,大家都喜欢追求完美,过分的注意细节,强迫症患者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们封闭了对外交流的通道,那么心中的秘密得不到释放,精神世界就成了高压锅,谁也经受不起这样的煎熬。所以解决强迫症的对策也就从“完美”入手。
(一)学会放松。过于紧张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大脑进入强迫思维的死循环,尽量松弛地看待自己容易产生强迫的领域。
(二)接受不完美。对于不触及原则的细节问题,让自己更随意一些。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细节方面的宽容度。
(三)多跟别人交流自己的病状。强迫症患者千万不要把强迫症当做是秘密不然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承受,把痛苦放在心里,进行自我折磨,他觉得强迫症这种心理疾病是非常的难以见人的,如果承认自己有强迫症的话,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比别人低下。
三、抑郁性神经症
这种心理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性情感抑郁为特征的病。据调查发现:高中生存在病理性抑郁者占调查总数的25.14%,其中81.48%为轻度抑郁,占调查总数的20.48%,这些学生可视为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换上了忧郁症呢,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二是有严重的自卑感。
解决这种心理障碍可以自己尝试解决,最好到心理咨询室来,效果要好些。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自我排解方法,大家可以记一下:
第一步:先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可以跟知心的朋友谈心,也可以自己记日记,一定要把这些烦恼的事发泄出来。
第二步:回忆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做过的成功的事。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学习好的同学不一定都优秀,也许你的学习在班上占不到好名次,但是可能打的一手好球、画画和唱歌比较好、当班干部比较优秀等,多想想自己的才能和闪光点,最好每天都想一想。
第三步:如果有时候心情特别的差,就不要再想哪些烦心的事,去干点其他你喜欢干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四、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就是我们羊角风)
其症状有两个特征:一是躯体特征:手脚痉挛,两眼翻白,四肢抽搐;感觉障碍或意识模糊,发作过后有部分遗忘,好了之后记不起来。患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具有感彩浓厚,暗示性强,别人说一句话,就认为是说自己的。二是精神特征。常伴情感爆发,如撕衣、捶胸顿足,发怪声、哭笑不止、有时伴有轻半侧身体麻木及无神经解剖病变的耳聋、失明、失音等。
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一)暗示疗法: 是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一般要求患病学生到心理咨询室来,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我们推荐他们到专科医院就诊。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现状 对策
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而高中学生要面临父母、教师和社会的期望,在高考中获得一定的成绩,加之生理因素的影响,其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正确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思考解决对策将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高中生中有10%左右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这一数据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总体看来,高中生的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性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情感单调,心胸狭窄,难以融入群体;性格乖戾,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困难等。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问题:
首先,抑郁心理。这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有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焦虑情绪,内心孤独而无助;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其次,封闭心理。封闭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往往很少与人交谈,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焦虑心理。在焦虑心理的阴影下,学生常常被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得透不过气起来,惟恐自己出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而有负罪感。
上述心理现象在高中学生中是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这些心理问题将有助于在对学生教育活动中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归因
造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结起来可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他们又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认识不足,再加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我国教育延续的考试模式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学习成绩压力无疑就成为了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部分没有考取高中而靠交调节费进入高中的学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较差,心理压力就更大。
从家庭因素来看,父母期望过高,责骂,唆,与父母缺乏沟通,与兄弟姐妹不和,父母争吵,家庭破碎,家庭经济欠佳,兼顾太多家务等。有的高中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而社会因素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顾道德和良心,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在的书刊、录像和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的诱惑下,丧失了人性,最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三、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高中生处于性格、品德、心理个性的发展成熟期,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感情,保持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可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通过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和实际训练操作,引导高中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其次,可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设立心理服务室。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高中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而立心理服务室可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问题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最后,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总之,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关注的热点,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成因,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极大地促进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08期。
1 高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
1.1高中生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 经过初中阶段的快速增长,到了高中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身高和体重都基本稳定,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男孩子肌肉增长较快,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加大,喉结变大,声音变粗;相对而言,女孩子的身体脂肪较多,身体线条很美,婀娜多姿。身体发育的逐步成熟促进了高中生性心理的发展。
1.2高中生身体机能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容量在1400g,兴奋与抑制比较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呼吸系统方面,男生肺活量在3600ml左右,女生在2500ml左右;在心血管系统,高中生的心率与成人接近,平均在78次/min左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无论是其生物性还是社会性都未发展成熟,处在从青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因而具有如下心理特点。
2.1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不安现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乐于开创、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和师长,不盲从,不轻信任何现成的东西。
2.2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独立处理问题。因而,表现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捍卫自己的观点。
2.3具有社会性 高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希望向大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他们痛心疾首,看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受到挑战,他们立志投笔从戎等等。他们想做国家、集体、社会主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2.4具有不成熟性 虽然高中生的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但是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等方面,具有不成熟性。他们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是容易冲动;他们信誓旦旦,但是意志品质还不够坚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容易出现彷徨、矛盾、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逆反和对抗。
2.5心理出现闭锁倾向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向成人敞开心扉,他们的内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了,甚至出现闭锁心理。表现为:他们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太愿意与成人交流,喜欢写日记,并用抽屉锁起来。这种闭锁心理使他们变得很孤独,希望被人理解,又不主动与人沟通。
3 重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重点高中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厚,生源质量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背景下,重点高中的师生承载着比一般学校更重的压力。"高标准、高要求、高竞争性、高升学率、高投入、高产出…",这些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得重点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3.1学习类问题 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①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睡眠不规律、神经衰弱和记忆力下降等等;②是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③是考试焦虑症,特别是遇到一些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3.2人际关系类问题 ①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高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缺乏关爱、理解、沟通,学生则会非常失望;②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会流露出孤独感,直接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③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会造成孤僻、任性和专横等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青春期心理问题 ①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即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②是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敛。一个微笑可以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他们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遇到父母或老师时却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③是早恋现象。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面临着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的成分,不成熟。
3.4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还有个人因素。面对挫折,学生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反应一旦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那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长期关注和恢复。如: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和一致抵制,结果学生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做出出格的行为,致使两个学生的学业都受到了损失,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4 重点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1领导要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按照每生10~15元的标准拨专款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邀请名人开办讲座、请专家进校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4.1.2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要"整洁、美观、大气",巧夺天工;校园绿化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人文环境包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养成、历练。
4.2班主任的心理指导策略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高尚的人格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打造完美的人格,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4.2.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接纳学生的言行,给学生以正面支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2.2开展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 如:召开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培养竞争意识,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心理素质。
4.2.3做好个别心理辅导,把握心理脉搏 教师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心,跟踪教育。要经常与之谈话、交心,也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4.2.4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介绍其典型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及时分享这些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
4.3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
4.3.1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许和关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设置学习悬念、采用激情式的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的迁移现象,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4.3.3实施成功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具体做法有: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告别自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②采用积极的评价法,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训斥,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4.4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4.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运用心理测验和调查问卷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那些学习好、成就动机强的优秀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保证其成才;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其树立自信心。
4.4.2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室,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设立心理咨询室,"谈心信箱"、"心理网站",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交流、信件交流和网上交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4.4.3举办心理讲座,开办心理活动月,积极发挥集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如:"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考试焦虑的调试方法"、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心理活动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举办心理剧大赛,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到心理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连峰.论高中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
[2]阳萍.浅谈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陕西教育,2011(10)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1. 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其的理解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有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2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在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人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能力。第二,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也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高层次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的,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追求高层次的满足。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的,而是能在这些情况出现时做有效的自我调解,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2. 高中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大概所有的人都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高中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面对父母老师的期望,在考试临近时,心情极度紧张。比如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正常发挥正常考试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高中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统考,持久的,过度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有焦虑品质的高中生,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度困难情景作过高程度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2.2 抑郁症
抑郁症是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极易产生抑郁症。比如患有抑郁症的高中生,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长沉思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总往坏处想。自我评价能力下降。自觉活力降低,懒散乏力,精神不振,脑力迟钝,反应缓慢,对工作学习缺乏信心,社交活动减少,不愿主动与别人打交道,心境恶劣,烦躁易怒。
2.3 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突和疑虑。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是认知和性格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心理可能出现很多内心矛盾和冲突,这极易形成强观念,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持久的观念,思维,印象,也可以是冲突念头。
2.4 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高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高中生的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文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恰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有人格障碍的高中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会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害怕丢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3. 解决对策
3.1 让高中生确立乐观,进取的人生目的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要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了理想,才能有积极的行动去实现理性。只有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经受起生活挫折和心理冲突,从而保持最佳的,最积极的心理状态。中学时代正是我们确立人生目的和抱负的关键时期,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打败,才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才有强大的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才会对干什么事都会充满着乐观和自信。
3.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高中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他们或者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者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阻碍高中生认识自己。因此。高中生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己,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误差。认识自己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实际情况来了解自己,还要通过从失败的经历中来正确认识自己,这些都是很好的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3.3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
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针对个别的高中生,要根据高中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对待每个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是学校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高中生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边远山区;高中生;心理健康
Analysis on Seni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Remote Mountain Region Senior Students. Liu Xiancui.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 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for remote mountain region seni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Methods 325 senior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6.3% of all had more mental illness.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on learning and terror anxious was obvious. The anxious on comminute, lonely and body symptom had differences, schoolgirls perceived more anxious on those item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on others. Conclusion The remote mountain region seni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was lower than urban's.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in some sub-scales.
【Key words】 Remote mountain region; Seni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近年来,心理健康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很丰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我们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人心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并在发展中良好适应的协调状态。国内的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的青少年心理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青少年心理不容乐观,存在如嫉妒、焦虑、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学习不良、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行为问题也称问题行为,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无法顺应多变的环境,从而使他们感到适应困难,进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1]。
对青少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已许多。按照国际心理卫生健康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研究所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较广泛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基本心理健康比率为82.7%,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率为14.8%,严重心理问题的比率为2.5%。上海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有29%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对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16.7%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牡丹江对1414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26.17%。这些研究表明[2],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逐年严重。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大中城市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为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然而,对于地处边远山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比较欠缺,而边远山区的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学生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研究着眼于这一特殊群体,通过调查研究,探究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了解边远山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江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325名学生为研究被试。川、渝、黔三省交界地区包括寨坝、复兴、柏林、四面山等乡镇,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区,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多地势险要。这里有汉、苗、布依族等十多个民族,由于历史和地域因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该学校招生以这些地区为主,所以选择该校的学生有代表性。另外,本研究以高二学生为被试,是因为高一学生刚上高中,存在适应性的问题。由于边远山区经济落后,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读完高三,并存在升学压力等因素,所以,认为高二学生最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 本研究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3](MHT手册)为研究工具,用于综合测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其中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每个项目后面有“是”与“不是”两个选项,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记分采用10分制,4分以下为“正常”,5~7分“有问题”,8分以上“比较严重”。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9,信度比较满意。被试在总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以班级集中的方式组织施测,在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施测的目的和回答问题的方式,然后分别发给他们问卷答题,时间为45分钟,要求客观真实反应自己的情况。共发放问卷361份,剔除无效试卷,回收有效问卷325份。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数据全部输入电脑,用SPSS 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 总体情况 见表1。
表1结果表明,边远山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有77.2%的人属于正常,6.3%的人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且男女生的状况有差别。女生中76.1%的人属于正常,6.9%的人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男生中78.3%的属于正常,5.7%的人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说明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2.2 量表中各类倾向所占的比例 见表2。
表2表明,边远山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状况良好的在62.4%~90.7%之间。全分量表在6.5分以上的有32人,约占9.8%,表明这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这部分同学自从上高中以来有过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等行为,并因此受到学校警告记过处分。
结果表明,在分量表中,自责倾向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有14.2%的学生属于将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并经常将过失归因于自己的一类。过敏倾向的比例次之,多数同学能够正确的看待失败,面对挫折等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常常过于敏感。学生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也比较严重,都占到6.5%,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尖叫、动物等产生恐惧。大部分学生能适应平时的学习,且学习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有学习焦虑,对学习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的分数,需接受为其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计划加以指导。在人际关系和孤独倾向方面,比较严重的比例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能比较好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与父母的关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大的困难,需要加以引导。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孤独,表明他们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孤独、抑郁、退缩及不善与人交往。身体有异常情况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小。学生在冲动倾向上,有严重问题的比例最小,2.8%的学生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好动,还表现为对低刺激有反应,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
2.3 边远山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见表3。
表3结果表明,边远山区高中男女生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在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女生也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孤独倾向高于女生,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无明显差异,而且得分较低,表明在这些方面男女都有较低的焦虑。
3 讨 论
研究表明,边远山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有77.2%的人属于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4],城市中学生心理正常的有82.7%,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8%,只有2.5%的人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与本研究相比,边远山区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所占比例小于城市,但是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城市,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的,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对外界的不安全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这与这些地区对待男女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不同,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差异以及男女生关注的焦点有关,男生在这一阶段兴趣更广泛,也较容易满足,而女生则不同。研究表明,学生在自责倾向上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比例最大,他们常常将失败等归因于自身,怀疑自己的能力。由于边远山区大多数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子女的要求较简单,只要学习好别惹事就行。他们意识到,为了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让子女过的更好,只有通过让孩子读书,考大学找好工作,来改变困难的局面,时常教育孩子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体现了对子女的希望,这也正是边远山区的贫困生在校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动力。所以学生会因为失败而自责,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相背[6,7]。有研究表明家庭内外因素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8,9]。
表3结果表明了边远山区男女高中生在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学习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女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0]。由于山区经济落后,人们的观念比较保守,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所以对女孩的教育不重视,女生面临着随时都辍学的可能,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女生学习更努力,对学习的焦虑也更高。学校给学生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以及校风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高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有研究表明[11,12],学习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影响,高中的学习内容复杂、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很费劲,甚至会导致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不安、烦躁,影响学习效率,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一般而言,女生比男生胆小,而且在家受到的照顾也多于男生,因此缺乏独立性,更易害怕,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对恐怖的焦虑高于男生。由于男女生理成熟的差异,女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关注,对身体发育容易产生焦虑,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她们的心理和生理给予关注,稳定其情绪,帮助她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边远山区女生的地位比男生低,她们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更多的害羞、自卑和退缩,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更高的焦虑水平。本研究还发现,男生在冲动倾向上的分数比女生略高,表现出更多的反抗和过度好动,与俞国良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3]。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边远山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予以重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学校、班集体和个体之间三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和谐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源动力,因为他们在学校生活时间较长,和同学交往最多,受老师的感染最深。由于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于局部地区,对于普遍性还有待于后续的研究。中学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面临巨大挑战的转折期,学生容易感受到心理压力,也容易产生各种心里困扰,探讨边远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帮助其保持健康的心态,顺利渡过青春期,排除心理障碍有积极的意义。对边远山区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主动反思,进行自我保健,更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对山区教育的投入,全方位、多渠道的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邓世英,刘世湘,郑日昌.西方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及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50-54
[2]陈 文[JX*1][KG-*1]心[HT6].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28-323
[3]宋传茂,陈伟编著.心理健康诊断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207-218
[4]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19(1):90-92
[5]韩进之.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428-429
[6]叶俊杰.农村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心理科学,2001,24(3):367-368
[7]曾文星.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29
[8]左占伟等.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1):730-732
[9]Day AL, Livingstone HA.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tressors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Can J Behav Sci,2006,35(2):73-83
[10]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6,26(2):153-160
[11]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常模的建立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9):114-119
[12]陈家麟.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7(3):126-127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过程
1.被试选择
本次调查在河南省各地市部分高中展开。本课题组在全省随机选择了16所高中,分别对这些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调研。所选的学校当中有重点高中6所,普通高中8所(城区及县城高中5所,乡级高中3所),职业高中2所。被试的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被试进行调查。问卷题目体系中既有封闭式的选择题目,也有开放式的问答题目,既有利于准确揭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矛盾冲突。同时,对学生和部分高中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进行谈话交流。发放的问卷题目清晰,表述准确,整体效果较好,除个别问卷中的个别题目有部分学生由于答题方式的原因造成答案无效外,其余的题目均起到了调查应有的作用。
3.统计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题“您认为本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回答“比较好”的有227人,占答题人数的27.8%;回答“一般”的有529人,占64.8%;回答“较差”的有60人,占7.4%。第二题“您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回答“亟待开展”的有514人,占63.0%;认为“可有可无”的有227人,占27.8%;认为“没有必要”的有75人,占9.2%。第三题要求学生把几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按照出现频率排序,有15份试卷本题无效。通过对801份有效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把“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列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比例分别为52.9%、43.1%、41.2%。第四题“上网对高中学生有影响吗”,回答严重影响学习的有20人;回答只要把握好度,不会影响学习的有709人,占87.0%。与此相关的第五题,对学生上网持肯定态度的(“可以”或“支持”)的有665人,占81.5%;认为“无所谓”的占18.5%。第六题“关于青春期性知识的获得途径”,回答“学校开设课程”的有91人,占11.1%;回答“父母的教育”的有75人,占9.2%;回答“朋友、同学”的有257人,占31.5%;回答“电影、电视、书报等媒体”的有393人,占48.2%。第七题“对高中存在的考试压力的看法”,认为“考试压力太大,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有197人,占24.1%;认为“有考试压力但学生能接受”的有392人,占48.1%;认为“考试压力虽大,但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有227人,占27.8%。
从调查中笔者发现,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而其他的学校仅仅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与学生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86.2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总体上来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花瓶式”心理教育课
不少学校在上级要求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前提下,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很多学校仅仅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上一段时间,不久就将心理课的时间让给数理化等科目。对于这种情况,部分高中管理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开设心理课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升学率,影响学校的声誉。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摆设列在课表之上,却并没有真正开展和实施,结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高中课程中的“花瓶”。
2.“短期培训式”的教学
有部分高中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比如在考试前开设心理讲座,“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的学校在学生刚开学的时候开课,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但仅仅开了一段时间,就被取消了。
3.“思想政治教育式”心理课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有696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班会上讲的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东西或者进行一些心理谈话活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原因是现在学校做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来自学校德育工作者或者班主任。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很希望能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心理座谈会。”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执行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心理影响。
4.“医、心”不分的心理咨询
一些高中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和医务室放在一个房间,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不少教师和学生甚至形成了这种认识,即认为“走进咨询室的人和走进医务室的人一样都是‘有病’之人”。这就导致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必然影响到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对策略和应对方式的合理产生。
三、讨论与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1)缺乏专业牲。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式的心理学和“医、心”不分的心理学,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由于心理学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人们的认识偏差,许多人都认为谁都能做心理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在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时,并不注重教师的专业性,而是利用本校的空闲人力资源,将其他部门的闲置人员或者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转而聘为心理学教师。因此,心理课在学生的眼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什么两样。
(2)缺乏长期性。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忽视了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片面教育。同时,学校受社会和家长“看重学校升学率”的观念的影响,“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缺乏针对性。调查发现,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因此在学生看来总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考试结束后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但学校和老师总是谈学习,谈考试,没有人谈到如何调节情绪,觉得很郁闷”。还有的学生在遇到恋爱问题的时候,面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谈此色变”的态度和“一棒子打死”的策略,深感苦闷,却找不到可以倾诉和请教的人。
另外,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就高中生而言,高中三年每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作专门的辅导和咨询。
(4)缺乏全面性。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落脚点建立在为智育成绩提高服务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自信心等方面探讨较多,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方面则时有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气质、性格等问题考虑较少。对于学生的虚荣、嫉妒、自私、卖弄、顺从、专横等心理隐患缺少关注。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教学质量=学业成绩=考试分数”的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的体现不是人的全面主动发展,而是应试的结果,这无疑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功利性的曲解。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应对考试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学生只有心理素质好,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实体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因此应聘用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才担任心理课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教师开展讲座;作为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不要打着“心理学”的旗号进行说服教育,以免混淆学生的认识。
(2)相关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相应的教育部门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现实,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还应成立相应的督察小组,随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让学校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无空隙可钻。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收到成效,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
(3)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系统理论课的讲述。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应该坚持连续讲授,因为只有经过理论的学习,学生才可能从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或许这些理论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力求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如学生在刚踏进高中大门的时候,需要了解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文理科分班之后,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希望知道该如何和同学交往,和教师交往;考试前,如何应对考试,缓解考试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等等。第三,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开设书信来往的专栏、心理咨询专线等,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采取个人隐私得到保密的形式得以倾诉、得到解答等。还可以给学生发放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能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
总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高中生现实学习、工作之必需,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素质的要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要使他们学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余慧娟.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支点[J].人民教育,1999(3).
[3]袁东.浅析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原因[J].人民教育,1999(11).
[4]吴昌顺.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J].人民教育,1999(10).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下个人浅见。
一.高中生心理障碍常见表现
孤僻型:沉默寡言,凡事无兴趣,性格太内向,遇烦心事不愿与他人倾诉,独来独往,常常独处。
执拗性:凡事爱钻牛角尖,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
偏激型:凡事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要面子争上风,
狂妄型: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冷漠型: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加集体活动,极少与他人交流来往,消极对待。
二、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因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情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生自身成长的原因.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之中,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又比较大,其是非分明的能力和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班里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这学期一下了退步很多。通过谈话才知道,原来是学习压力特别大,以至于晚上失眠,白天注意力不能集中。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所存在的消极颓丧的社会昏暗面与其所受的学校教育差别比拟大,这不仅会严峻地毒化他们的心灵,还将不可防止地引起他们的考虑与探索,极易产生疑虑、迷惑和无奈等等心理障碍.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国古代也屡见不鲜。所谓“纨绔子弟”和“富不过三代”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富家子弟病发作的可能会越来越大。二是一些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比超富家。有的家长甚至出于“不能让孩子低人一等”、“宁亏自己,不苦孩子”的心态,养出了穷家的“纨绔子弟”。
来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严峻疏忽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极少数家长全然不顾虑孩子的感触,以极不当真的态度轻率处置婚姻、伦理、工作、人际关系等,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把心理问题德育化.他们没有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激动,也是出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事实上,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维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认.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理疏导,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解、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疏导。取得了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
谈话交流法,这也是我们在心理疏导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异,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千差万别,要解决这样一些复杂多样的具体特殊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的谈心与疏导,让其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提高其心理素质。谈话法即可以面对面地谈心,交换意见,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心灵的沟通。亦可用电话等工具达到目的。
情境教育法。在教学上我们讲“寓教于乐”,在心理疏导上,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通过有目的的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为此,学校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美术绘画班、艺术、生物兴趣小组和各科及体育活动小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还配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卡拉OK赛、书画大赛、艺术节、社会调查活动、心理剧表演等等。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都直接或间接与父母有关系。取得与家长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心理障碍极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生;成长;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28-03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患,还指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那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正常的智力;2.健康的情绪;3.积极的意志品质;4.适度的反应;5.统一的人格;6.和谐的人际关系;7.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1]
影响人的成长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研究选择一名高中生作为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
张航航,1993年出生,男。2008年9月以中考全优的成绩从郊区一所学校择优录取到市区一所重点中学重点班。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高一、高二学段),该生学业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但他认为离理想中的大学目标有差距。2010年7月张航航产生留级的意愿,2010年暑期补课(高三)他不愿参加。在高三的一年时间内,出现逃避上学、考试焦虑、有时偶尔参加考试、多次离开学校等现象。2011年6月的高考他仅仅参加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考试,第一次高考弃考外语和理综。2011年9月他进入另一所重点中学复读,2012年高考以高出一本20 多分的成绩,他仍然认为没有完全发挥水平而选择继续复读。2013年高考他以570多分被河海大学录取,步入高校殿堂。
二、案例描述
(一)案例1:高二优等生的留级风波
2010年6月底高二学期结束后,张航航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有了留级的意愿,认为学得不扎实,一年后很难考到理想的大学。他的这一想法令同学、老师、家长不解,特别是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的父母都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2007年张航航就读初三时父母离异。他的父亲象征性地给予2万元的抚养费后就去外地谋生,他母亲在本地下岗再就业,承担了监护抚养义务。为了张航航上学便利,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房一厅的住房,居住条件较差,夏天很热。由于他母亲早出晚归,工作辛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所以不支持他留级,希望他能顺利参加高考。
2010年7月暑期补课,张航航拒绝参加。留级意愿落空后,他出现了多次消极抵抗行为。有一次与母亲争执后,拒绝上学。在同学、班主任的劝导下,张航航回到高三课堂。然而张航航常常中餐只吃几块饼干,晚上拒绝母亲送晚餐达一个月之久,直到晚自习后才回家吃晚饭,饮食很不规律。张航航与很少同学交往,总是埋头读书,有时老师讲课他也不听,独自做题。晚饭时间有些同学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轻松一下,张航航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焦虑、压抑、困惑,也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案例2:逃避上学和考试焦虑
2010年9月张航航与他母亲争执后,拒绝上学一天。2010年10月12月同学们都在如火如荼地进入学习状态,他第二次拒绝上学,他母亲把他送到学校后,他擅自离开学校到新华书店看书或者在街上闲逛,直到凌晨2点才回家。2010年10月底的一次月考,他没有交化学试卷。2010年11月的月考,他只参加一场考试,还迟到40分钟。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偶尔回到学校参加考试,感觉不好就放弃。班主任担心他会放弃高考,高考期间特意要求到他的考点留守,防止出现意外。不出班主任所料,第一天的高考语文、数学他正常参加了,感觉不好,第二天的高考前,班主任发现异常,打车到他家里想把他找回来继续参加高考,但一切努力都无结果,他还是放弃了外语和理综的考试。同学和老师在惋惜中接受了他高考缺考的事实。
(三)案例3:复读两次,步入高校
2011年高考缺考后,张航航选择另一所重点中学复读,偶尔遇见同学也言语不多。2012年高考,他高出一本分数线20多分,认为高考没有正常发挥,继续选择复读。2013年继续高考,高于一本50多分,选择了河海大学,步入大学的殿堂。
三、分析案例的原因
高中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冷漠、孤独、过度自卑、嫉妒、抑郁和焦虑。张航航一个高中优等生,首先在高二结束时有留级的意愿,然后逃避上学和考试焦虑,最终复读两次才步入高校。针对以上案例,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原因
张航航生活在家庭经济拮据的家庭,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虽然母亲选择了再就业,但经济状况一直不佳。而他父亲也时常喝酒,一些家庭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2007年张航航就读初三时,父母离异,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有压力、有焦虑、有困惑。而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低,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他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处于被动状态,孩子情绪不稳时,她只能是隐忍,小心翼翼地顺从,无奈地听从摆布。当张航航与母亲交流时,母亲有时回答不了他的问题,跟不上他的思路,不能有效地应答,导致母子沟通交流障碍。他父亲知晓他不上学虽然从外地赶回来,父子相见时心情很好,但交流沟通不畅也不欢而散。张航航很难从家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父母的文化素养以及亲情都不能帮助他克服成长中的烦恼。家庭因素是影响张航航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二)性格原因
张航航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虽然家庭有很多不利的成长因素,但他学业上的优势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这使得他的性格缺陷得到忽视。他性格孤僻、内向,任性、自闭、自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自尊心强。有一位家长得知他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送他一点水果,等家长走后,他气愤地把水果砸了,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自负、自闭。不能有效利用同学、老师的优质资源,使得他不得不独立面对压力,焦虑、困惑困扰着他,他只能孤独前行。
(三)心理期望过高
张航航在高二下学期就思考要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他认为只要考取名牌大学,将来才有事业发展,就业好,待遇高,如果没有考上好大学,就难以实现买房、买车等良好愿望。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当高二学期结束时,他知道考取清华大学的愿望难以实现,就有了留级的意愿。当留级的意愿受阻时,他选择了逃避上学、考试等极端的消极方式,情绪不稳定长达一年左右的时间。高三是高中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月考、联考、模考等考试是常态。考试后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有时难免让学生有挫败感,考试焦虑、期望与现实压迫着每一个学生。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越大,就越有挫败感,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的会出现逃避、苦闷、恐惧、失望、悲伤、烦躁、压抑、懈怠等消极行为。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力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重视高考的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虽然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但面对众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杯水车薪。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分数,好分数才是硬道理。高中生从早晨到晚自习长时间周而复始地学习,生活单一,节奏紧张。即使有心理需求,高中生也没有心理建设的主动性,心理调节能力有限,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动力不足。学校和班级在高考前的宣传动员、高考倒计时、分数排名等一系列信息扑面而来,压抑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学校也没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导致高考生以自我心理调节为主,压抑、焦虑、困惑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四、应对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
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一个问题儿童背后有一个问题家庭”。当前社会离婚率逐年上升,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这些都是一些社会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可能导致儿童性格缺陷,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即使家庭破裂,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同时给予孩子亲情,助孩子一臂之力。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教育者。
(二)要注重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据报道,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性格决定命运,在生活中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与人为善、乐于交往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鼓励学生向同伴、教师、父母倾诉,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那学生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放松训练”,进行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的性格。[2]
(三)恰当的心理期望。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期望定位越高,失望越大。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次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高校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平台,期望定位合适,考生才有希望、有信心达到目标。
(四)学校要发挥心理建设的主导作用。高中生的压力、焦虑、困惑普遍存在,一个强烈刺激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崩溃。学校要发挥心理建设的主导作用,定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如当一个压力来源被认定对个人有威胁时,智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愈大,认知方面的功能及弹性思考就会愈差,人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只把焦点放在具有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我们对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就更不易消除。另外,人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短期记忆的好坏是根据个体对新刺激所付出的注意程度而定。同样的,压力也干扰问题解决、判断与作决策的能力。因为在压力状况下,我们的知觉范围缩小了,思想也比较刻板、古拙,所以很难会有灵敏的反应。[3]学校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服务要常态化,可以利用社会的咨询机构和心理志愿者参与学生的心理建设。
虽然张航航生涯规划走了一些弯路,但他坚强、坚持、坚韧、倔强,遵循自己的内心维度,找回自己的平衡,挑战自己的极限,修炼着自己的功力。他了解了失败,更加珍惜成功。
参考文献:
[1] 于小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J].读写算:教研版,2014(17).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对于各个科目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生物作为高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更要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尤其是对于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对于生物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更加侧重于对课程教材的基础性教学,其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充分结合高三生物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生物教学的实际,提出一些有参考性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生物学又称为生命科学,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物质的结构、功能、规律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概括地说,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统一的教育大纲而设计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尤其是高三阶段,更加偏向于对基础知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延伸及对知识的汇总与应用。目前,高三生物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提升产生一定的困难。接下来,笔者将深入剖析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合适的对策,进而改进高三生物的教育手段。
一、高三生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及时的、实质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学生与教师能否很好地互动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下的高三生物教学中,由于学习进入了总结与应用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生物的基础知识都能熟练掌握,但是学生在进一步提高上往往有着各自的问题,而且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开展一对一的教学。然而,由于高三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辅导学生的实践往往较少,这导致学生与教师不能做到及时沟通,严重影响了高三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2.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如今,大多高中学校都运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这种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师的教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尤为重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对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都依赖于教师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尤其重要。因此,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高三生物教育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3.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没有将基础教育与新课程的要求完美结合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不少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对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的转变。教育中求新、求变、求改革是值得提倡的,然而,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排斥传统的基础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尤其是高三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尤为重要的。高考对生物学科的考核,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思维延伸,因此,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必将影响高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应对高考。
二、高三生物教学对策探究
1.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应当深知沟通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学习基础与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也不M相同,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三学生由于高考压力巨大,往往会失去学习的方向,或者产生其他高考伴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高三学科教师,教师在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时,不仅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以及学习生物学科的问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学生展开专门的指导。
2.高三生物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是辅助学生,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重视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主体地位,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生对教师的需要越来越转向服务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倾听学生,开展倾听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3.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教育资源,重视对生物知识的总结归纳
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在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总结与归纳能力基本上呈正相关。因此,高三生物教师应当重视带领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梳理知识脉络,加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
三、结语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生物的学习将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作为生物学科的教育者应当注重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学生的学习展开指导,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胜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