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共安全服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9 18:33: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安全服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共安全服务

第1篇

关键词:公共安全服务 远程视频 管理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11-02

根据当前安防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应用实际,安防平台是基于网络的全数字化的信息传输和管理系统,主要以监控、报警功能为主,是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很关系,目前,3G技术以及无线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成为可能。相对于传统的定点监控,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产品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应用范围和场合更加广泛,和定点式监控形成了一种互补的效果。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产品能满足远程实时监控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对所需场合进行监控,并且能够通过3G技术将发送到指挥中心的监控视频及音频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实时指挥的效果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产品借助网络技术的长足发展集成图像采集,音频信号采集,图像、音频信号压缩,网卡驱动等功能,将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的传送,从而达到远程监控及指挥的目的,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突发现场监控。

1 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可以针对各种有安全服务需求行业提供视频综合管理平台,是以公共安全服务业务应用为导向,以视频图像应用为手段,能综合安全监控、卡口监控、移动点监控、人员卡口监控以及社会面资源监控等多业务的全方位应用管理系统,能有效结合数据关联分析、智能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系统信息的比对、判断以及联动控制操作,集多种管理手段、分析处理手段于一体,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关职能机关视频监控的作用和效率。平台在充分吸取全国各省市区平安工程前期建设的经验,面向集成进行设计,建设的时候考虑现有系统的接入,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已建的监控资源,并充分结合公安实战应用需求,以“怎么应用,就怎么建设”这一全新的理念进行设计,考虑系统自身的造血功能,考虑系统今后的平滑升级与无缝扩展,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 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的组成

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主要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转发、监控前端管理、客户端模块组成。这些模块都由远程视频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但相对独立。使用时,管理平台人员必须进入这些模块来操作。相对于传统的定点监控,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在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应用范围和场合更加广泛,和定点式监控形成了一种互补的效果。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产品能满足远程实时监控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对所需场合进行监控,并且能够通过3G技术将发送到指挥中心的监控视频及音频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实时指挥的效果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产品借助网络技术的长足发展集成图像采集,音频信号采集,图像、音频信号压缩,网卡驱动等功能,将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的传送,从而达到远程监控及指挥的目的,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突发现场监控。

(1)管理服务器。

安防行业的特色多种多样,客户的要求千差万别,将安防系统融合到其他的业务应用系统中将是今后安防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安防管理平台就像是安防系统的中枢神经和大脑。管理服务是系统的核心,是整个系统的主服务器,桥接了其他的各个服务模块。能否将平台这个"大脑"管理好,直接决定了安防系统的整体架构水平。因此,大型的安防系统管理需要一个具有很大开放性的平台,能够提供输入、输出、中间控制等各种开发接口。主要用于管理系统平台所有的设备和与其它的管理服务器进行通讯和同步。将安防系统的基础平台建设成一个可以实现对远程数字视频设备的机构、人员、设备、任务、报警、日志等的配置、设备巡检和实时访问权限控制等管理平台,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在这个平台上可实现集中管理、设备接入、媒体转发、集中存储、电子地图服务、报警接入等功能。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平台软件产品事实上是安防系统业务和应用的核心。

(2)图像转发。

为实现高速图像数据的实时接收存储和有效转发,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转发。采用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设计了一种图像数据采集转发系统,在转发服务与前端视频通道之间只占用一个通道带宽的网络资源,再由转发服务器将数据分发给多个客户端。该图像转发系统,按功能分为3个模块。LVDS数据由数据接收模块负责接收; 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控制由嵌入式处理器NiosⅡ完成; PCM数据转发由数据转发模块完成。

(3)监控前端。

监控前端内置ARM控制器、RPMC控制器(远程电源控制器)、硬盘、高能锂电池、云台控制器以及无线接收器等设备组成,这些器件被封装在一个圆形铁壳内。该主控系统负责系统功能控制、接收无线控制信号、进行音视频传输以及进行云台控制等。

该监控前端可将现场视频/音频通过CDMA/WCDMA/TD-SCDMA/TD-LTE网络实时传送到视频监控服务器,各级授权领导或指挥员通过登录视频服务器即可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以便指挥与决策。

(4)客户端。

客户端实际上就是用户端,是方便用户使用的,供用户操作使用的软件,客户端软件通过与各个服务组件进行通讯,提高看视频的速度。在该平台中设计功能主要用于实现显示实时视频、电子地图等。也能实现回放录像、远程控制云台镜头动作、控制报警输入输出等监控操作,同时具有配置电子地图、外部设备及用户权限等管理功能。

3 视频监控主要组成与功能

视频监控,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缆、视频监控平台。摄像机可分为网络数字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可作为前端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传统的视频管理平台,都是采用集中式管理数据库,实际上对于日益增长的信息来说,集中式数据库已经日渐成为瓶颈。平台采用分布式多级缓冲数据库,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平台的数据库架构通过多个分布式的数据访问封装器提供接口,各个服务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协议交互数据,而不是直接访问底层的数据库。

在一个安防系统中,平台软件就相当于人的中枢系统,起到了数据收集、情报分析、决策支持和动态反应的作用。从安防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视频监控无疑是安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将安防平台比喻成人的大脑,对系统前端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反应,那么视频监控就相当于人眼。

4 结语

该文提出的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是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一种新方法,该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实用性较强,其可视性、实时性以及回溯性等优点是其他安防产品所不具备的。因此,该公共安全服务远程视频管理平台在保持社会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英,窦建华,曹锐,等.公共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4):5-9.

[2] 滕云,王李管.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与防御体系的集合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6):75-78.

第2篇

关键词: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 供给机制 多元化

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中心的供给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日益复杂,公众对安全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政府部门财力和能力的制约,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保安公司、治安承包、社区警务等市场化、社会化供给形式应运而生。借助多元力量提供部分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成为当前应对我国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理性选择。但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不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应是从外到内的全方位的变革,因此需要对其产生的动因、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保障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多元化动因

(一)理论动因

公共性是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提供的逻辑起点,传统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生产成本需要受益者共同分担,而个人消费“量”却无法确定,具有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应该由政府部门提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政府不只是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唯一提供者。

第一,市场可以成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主体。萨缪尔森从物品消费的排他性与竞争性两个角度区分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但随后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现实中严格符合定义要求的“纯公共物品”非常少,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在供给安排上,纯公共物品和部分竞争性准公共物品由政府负责提供,而排他性准公共物品由于可以通过收费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完全可借助市场力量实现供求平衡。从属性上分析,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中既有纯公共产品又有准公共物品。国防安全、国家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单位以及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等纯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理所当然是政府的责任;而准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如收费停车场、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的治安防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城市火灾抗御设施等,根据其受益范围,引入市场力量来供给,不仅符合经济利益原则,而且提供的质量和效率更有保障。

第二,社会力量也可以是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主体。在公共产品中,有一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是截然分开的,由此出现了消费型生产者的概念。与消费型生产者相对应的是常规生产者,那些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被称为“他们所提供的那些物品和服务的常规生产者”(迈克尔·麦金尼斯,2000)。消费生产者则是指有些产品的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在消费之余,还可能有助于他们所消费的某些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这时生产角色与消费角色相融合,诞生了“生产型消费者”。伴随着生产型消费者的出现,协作生产取代了单独生产,要求消费者积极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公共产品,高效的安全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应是一个公共部门同其服务对象相互协作的过程。

因此,在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领域存在着三个提供主体: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力量为主体、以非营利组织或公民自治组织等社会化力量为主体。正如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2003)在《民营化与公私伙伴关系》一书中所提到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可以通过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和志愿安排等方式提供。

(二)现实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利益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各群体的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在经济生活领域需求多样化的同时,在社会生活领域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日趋扩大,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与此同时,由国家垄断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解决当前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求失衡的矛盾,有三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存量调整,即调整政府部门经费预算,以减少其他公共品供给量为代价,来解决公共安全投入需求增长的问题;二是增加税收,取得增量收入满足人们的公共安全需要;三是引入外部力量,弥补政府公共安全供应量的不足。前两种途径显然不是明智的,因此探索多元化供给机制成为解决当前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求失衡的理性选择。

多元化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

(一)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中的职能

从国外实践考察,供给机制多元化改革存在一些风险,如国家警务管理的“缺位”问题、国家警察权力“寻租”问题、私营警务的问题等。要规避这些风险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理边界,设计出最充分有效的供给方式。

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为标准,研究者们一般把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相当程度的政治性,属于纯公共产品的公共安全服务,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供给责任和法定职责,民间资本尤其是私人资本决不能介入,否则,将会导致公共安全服务发生质变,背离社会公益、国家安定的价值目标。第二类是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但并不都具备纯公共产品特征的公共安全服务类产品,如社会救助站等,可以通过政府定价并严格监管的方式将这类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中收益较强的部分逐渐向社会开放,以求增加供应量,促进安全保障的公平与公正。第三类是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具有收益的内在和外在统一性,可以适当引入社会资金,以改善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设备拖欠账严重的状况。第四类是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比较强的安全服务,如私人保镖服务等,实质上是私人产品,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提供。因此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的实施范围应界定在第二、三类产品的提供上。

(二)健全制度设计并规范多元化供给机制中各主体行为

公共安全是一种公共福利,参与其中的各方成员的权、责、义、利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与制度方式予以明确,并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在西方国家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推行的30年中逐渐认识到规制的确立对于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有效提供的重要性。斯科特·沃尔斯顿(2003)运用200个国家1985-1999年的分组数据来验证规制改革和公共服务民营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规制的确立应先于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我国在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尝试中也存在着无法可依的问题,如缺乏合同谈判、准入资格和上岗条件、招标中的标底设置和合同终止等实施规定,缺乏有效的关于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绩效评价机制,缺乏对市场化、社会化供给主体在价格、审计、会计、仲裁、监理、核算、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供应规则,因此需要尽快健全规制,规范合作主体的行为。

首先,政府应尽快出台专门的、系统的法律或法规,对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各提供主体在合作中应遵循的方针原则、组织管理、多元主体的权利和职责加以规范。其次,政府加大依法管理力度,营造规范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约束提供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内容、价格、质量、数量等进行监管。最后,政府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出台相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提供政策保障。

(三)探索科学的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间的合作流程

在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下,各供给主体间的合作贯穿于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以公共安全事故为例,发生前的防控、发生时的应急联动、发生后的公共安全服务评价及其服务手段和机制的修正和完善,都需要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与协调。因此,公共安全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的有效发挥要求制定科学、高效的公共安全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间的合作流程。

有效实施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多元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元行动者的合作意识问题

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要求形成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这个网络包含了政府间合作、公私伙伴关系及社会间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而合作网络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合作意向和共同的认知是其有效运作的基础和起点。缺少了合作意识,多元行动者间相互推诿、转嫁责任等现象就可能出现,公共品供给效率就大打折扣。在我国,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提供者合作意识的培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政府方面,公安机关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转变警务职能理念,增强合作意识,逐渐实现全能型向有限型和服务型供给模式的转变;社会和市场方面,全面提高社会安全责任意识及志愿者精神,树立维护社会安全“人人有责”思想(李礼,2011)。

(二)政府在多元化供给机制中的地位作用问题

首先,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理念并不是要否定国家权威。在多元化供给机制中,政府的核心地位无法撼动,一些作用无法替代,比如,在城市化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在维护城市安全中所起的作用;又如,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政府是应付危机和治理危机的主导力量,在资源配置、经济救助、整合社会力量方面发挥着其他主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再如,政府公安机关部门作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的安排者,在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市场化、社会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监督与管理责任。其次,政府作为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的主导人,应尽量避免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从过度的行政化走向过度的市场化。过度的市场化将导致公益目标受损,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求缺口增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将会受到威胁。二是对私人安全产品与服务过多干预。过多的干预会扰乱了私人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市场,滋长了更多权力“寻租”的机会(钟雯彬,2004)。

(三)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问题

在现阶段,基本公共安全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紧急救助和为民服务。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享受公共安全服务的机会均等,任何公民都拥有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平等地享有公共安全服务的权利;二是公民享受公共安全服务的结果均等,每一个公民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应大体相等。当前我国公共安全服务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基本公共安全服务薄弱、农村及城郊结合部基本公共安全服务薄弱、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安全服务薄弱等几个方面。从总体看,我国基本公共安全服务非均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薄弱地区安全服务的供给不足。而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打破“政府垄断提供”,推进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是有效途径,丰富的供给主体,多样的供给模式,如委托授权、合作外包、购买服务、公私协作等,在政府指导、监管、付费的情况下,完全能够弥补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加大薄弱地区的供给力度和供给水平,逐步实现整个基本公共安全服务的均等化。因此保障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应是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多元化供给主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三联书店,2000

2.[美]E.S.萨瓦斯著,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斯科特·沃尔斯顿著.费丽萍,孙宽平译.在规制与民营化之间:改革的顺序选择—以电信行业改革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3)

第3篇

一、成立安全供电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要求各单位落实领导责任制,分工负责,层层把关,明确目标,措施到位,落实到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减少应酬,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供电服务工作上,未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外出。

二、加大对供电设施的巡视和管理力度

送电工区、各供电所要加大对高压线路的巡视力度,缩短巡视周期,提高巡视质量,重点防范人为蓄意破坏,依法清理线路走廊的树木、违章建筑、采石放炮,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防止发生停电事故。从现在开始对220千伏线路的巡视周期由一月二次改为一月四次;事故多发区域每月巡视六次;从8月5日起到奥运会结束要每天巡视一次。从现在开始对110千伏以下的线路的巡视周期由一月一次改为一月二次;从8月5日起到奥运会结束要每3天巡视一次。相关单位对安装在野外的拉线、杆塔、变压器等电力设施要采取焊接、安装报警器等措施,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相关单位对辖区内的施工工地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止因外力破坏而损坏电力设施。相关单位要备足物资器材,以应抢修急需。各变电站要加强对站内设备的巡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要严格按规定使用防盗报警器和图象监控系统,确保变电站安全。

三、严格值班制度

要严格工作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值班岗位职责,妥善处置各类事项,遇有紧急重大事项,在按预案妥善处置的同时,要按程序及时向上级报告。公司班子成员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奥运期间要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公司对各单位的值班情况将采取拨打固定电话等方式进行查岗,对擅离职守人员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变电站、调度所、信息中心、信通公司、物资仓库等重点部位,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要严防危险物品、爆炸物品带入。

四、加强对重要用户、高危客户的安全用电管理

要加强对政府机关、电视台、驻军等重要部门及旅游景点、车站、宾馆、医院、矿山、学校、化工等高危客户的受电装置的安全检查,对客户的供电方式、保安措施进行认真核对,书面通知客户及时消缺,并协助客户做好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预案,防止发生因客户内部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的停电事故。要依据“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顺序,制定有序的供电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医院、学校等涉及公众利益和重大安全单位的正常用电。要严格规范因欠费、违约用电、窃电等原因对客户实施的停电程序,防止发生恶事件。客户服务中心要保证95598热线电话畅通,做到接听及时并快速传递信息,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停电事故。

五、加强治安保卫、消防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物业公司要加强对护卫队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护卫队在保卫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护卫队要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重要物资仓库的治安巡查工作,对外来人员、车辆要严格查明证件、身份、原因再决定是否放行,放行时要认真进行登记。调度所、变电站等重要场所要禁止外国人、练习者、藏族、维吾尔族人进入。公安科要组织人员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检查的重点是调度楼、宾馆、招待所、变电站、液化气站、加油站、职工居住小区等消防重点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要经常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常识教育,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高速驾驶,确保交通安全。

第4篇

――获奖感言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安全)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提供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咨询与技术服务、以技术实施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为中国广大的行业用户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如ISO27001、ISO15408、PCI-DSS、SOX-404、SSE-CMM等)的网络、应用、数据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并向客户提供全面安全解决方案中所需的各项安全工具,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管理所需的管理决策平台、安全咨询、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提供卓越的售后服务。

银基安全的主要成员是由中科院反黑小组的成员和国际知名安全公司的高级安全咨询顾问和高级技术专家人员组成。银基安全在金融企业、电力企业、电信运营商、ISP/ICP、政府单位、外资企业、国有集团企业等已经拥有了非常广泛的客户,并在业界享有优秀的声誉。银基安全作为国内信息安全咨询和信息安全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在安全咨询和安全技术服务方面拥有高水准的技术实力。同时银基安全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的信息安全咨询和服务体系,在信息安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银基安全凭借完善的管理体系、服务流程和突出的技术实力,与Cisco、EMC、IBM、Juniper、Fortinet、Websense、Surcontrol、NIKSUN、ArcSight、RSA、Symantec、GenieNRM、Consentry、Imperva、F5、Radware等国际著名IT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包括IT咨询、评估、规划设计、集成、管理、维护、优化等IT服务和基于电信、金融、广电、政府等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银基安全是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名员工,90%以上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技术人员有100多名,大多拥有IT行业的专业证书,如CISA、MCSE、CISSP、CCNP、CCIE、CCSE、SUN A、ORACLE DBA、Symantec、NAI、CA等,拥有从系统到网络、数据库、应用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高级人才,确保公司对客户服务支持的质量。银基安全这支高素质的队伍正在为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银基安全在测评咨询、ISO27001认证咨询、后续审核优化辅导及资产风险评估等方面更有独特的优势,公司已经有15名顾问获得国际认可的ISO27001(ISO17799、BS7799)主任审核员的资质证书,4人获得国家测评中心颁发的等保测评师证书,3人拥有CISSP的证书,3人拥有RSA认证的证书,6人拥有CISA的证书,有资格对需要进行国家等级保护测评和评级的企业及需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企业进行认证辅导评估工作,并可以协助该企业获得国际认可的ISO27001体系认证证书,同时对于需要上市的企业及已上市企业在SOX404方面的工作进行审核辅导。

第5篇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即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这是著名安全学家刘潜对安全下的定义。这一定义表明安全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定性,实现安全不能不考虑安全的内在作用机制。联系当前人们对行业管理弱化问题的关注,本刊特邀刘潜老人谈谈看法。

刘潜老人从安全原理入手,剖析了行业安全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关系,并在宏观层次上给记者讲了实现安全的基本途径。他说,安全本身就是一个行业,既指为保障人类安全活动提供各项服务的工作,又指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而人类活动遍布所有领域,仅生产领域就分若干行业;因此,安全的作用机制是安全行业的活动与各行业的生产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一旦机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就成为可能。安全行业的存在与其自身有无安全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而机制作用的大小与安全行业同存在于各行业的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度有关。这就回到了遵循安全原理建设能够产生安全机制的体制这一问题上来。

再从存在于各行各业的企业来看,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光靠自律是不够的,还得依靠既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又为行政监察提供技术支持的懂行的行业安全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行业管理使安全真正进入服务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构,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承担着所辖行业的安全管理职责,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劳动部门作为各级政府在安全方面的综合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以国家的名义对企业行使安全监察权。管理和监察分属不同的部门,而且都有各自的行政权威,也符合国际惯例。这样的职能划分和职责界定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与执法的混淆,表明政府既是安全管理者又是安全执法者。这种安全工作体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能够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在需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安全科学原理的管理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国企改制,民企猛增,多种所有制并存,一些行业管理部门撤销,但行业依然存在。正是因为行业的客观存在与行业管理的部分缺失,才造成了今天大家有目共睹的行业安全管理被弱化的局面。此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法》赋予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但对企业在安全上如何自律守法却没有明确规定。企业里的人力、财力等资源一味用于生产,减弱了安全保障;加之企业在同行间缺乏交流,经验学不到,教训难吸取。总而言之,现在的安全工作体制难以产生确保安全的机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性的。因为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机制,体制不科学,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不足为怪的。

但是,刘老说,安全是科学,它不因经济体制的改变而改变;安全生产本身有其固有的机制,各要素间有其内在联系的,并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安全的工作机制有层次之分,在宏观层次上,行业安全管理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加强。

政府、雇主、雇员三方不能缺位,政府是依靠行政执法来调节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安全系统中的三要素。国家的安全法律和政府的行政法规是企业安全行为的法律底线,雇主即企业联合会,联合会内的企业通过自律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依法制定或修订适合本行业的行业安全标准,这个标准比国家标准更高。到了企业,又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更高、更具体的标准和执行这些标准的安全措施。这样一层层往上走,安全才能做好。

第6篇

保障公民档案文化权利,是构建档案公共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价值基础。随着公民档案文化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对于公共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更加注重获取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档案文化权利保护意识。因此,保障和实现公民档案文化权利是档案公共服务过程中主要的?r值态度,也是履行档案公共服务的基本立场。

一、公民档案文化权利与档案公共服务

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是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逐步实现的,提供公共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公民文化权利是指公民在不受限制与约束的前提下,参加、创造、传播、消费或欣赏各类文化活动和产品,从而获得相应利益的权利[1]。档案文化权利作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权利,是档案公共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立足于公民立场的档案文化权利是指在不同时期档案价值和观念的引导下公民自由从事档案服务活动,并享有、参与、创造及传承档案文化行为和成果的权利。

档案公共服务既是满足公民档案信息需求的过程,也是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有效保障,其核心任务是有效配置档案公共资源,组织并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法制环境的健全和公民权利保护意识的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要求以公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放在首位,以激发公民参与档案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档案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档案公共服务肩负服务于社会,保障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使命,树立为公民服务的意识,通过对各种渠道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公共服务是目前档案部门的职责和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全体公民的文化涵养和文化生活质量,积极、主动的根据公民需求,生产和提供档案文化产品,这不仅仅是满足公民基础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推动社会生存与前进所必须的文化环境与条件。

二、公民档案文化权利诉求下档案公共服务特性

1.明确档案公共服务民本性

以民为本是档案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是对公民公共利益及公共意志的尊重,是档案公共服务维护公民权利,满足公民档案需求的核心精神品质。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承认与确立要求档案公共服务以满足公民的档案文化需求为起点,实现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利益。这就明确了档案公共服务应全面向公民开放,坚持民本性的服务观念和社会责任,保护公民同等享有使用档案的权利,以及向公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档案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的档案文化信息需求。

2.突出档案公共服务均等性

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档案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机会的公平获取,是对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全体的档案利用体系的实践观照和逻辑体认。公民普遍均等地享有档案文化权利是档案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追求,不能因身份、性别、民族、地域等差异而歧视或排斥任何人[2]。坚持均等化服务,确保所有公民享有接受档案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程序公正,以及在享有一定标准和成本差异之上的档案公共服务实现底线均等及结果公平。

3.强调档案公共服务多样性

档案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档案部门主动与公民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公民的需求动机与类型,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主动开发特色档案数据库、档案网站和档案用户体验平台等,提供不同模式、不同手段的服务方式,为全体公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

三、公民档案文化权利诉求下档案公共服务的建设路径

1.明确档案服务价值取向,保证公民平等享有档案文化权利

档案公共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不仅是社会分工,同时具有奉献精神,因而,在构建档案公共服务的历程中应将普惠、均等作为引导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档案部门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时应正确认知公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公民在利用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展现、自我指导、自我服务。档案公共服务应从公民平等享有档案文化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和推行免费的档案服务与宣传,提升公民档案意识,宣扬档案服务价值。同时,号召公民积极参与此中,借助公民智慧、凝聚公民力量,追求以民为中心的全面进步,推动档案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过程中,公民享有、利用档案文化成果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看待,注重研究公民的个性化档案文化需求,构建符合公民档案文化需求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将档案信息资源和文化服务延伸到角角落落,保证公民享有均等的档案文化权利,增进公民的认可和档案利用满意度。

2.整合档案服务特色资源,保障公民接受优质档案文化服务

在公民档案文化权利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强烈的文化需求也就随之而产生,这就要求档案公共服务不得不以高质量的档案文化成果和服务向全民公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品质和发展前景。档案资源是最原始的社会财富,是开展档案公共服务的基础,特色档案资源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力量。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在关联政府责任和保护公民个人利益的同时,最为主要的还是需要为公民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3]。因此,必须拓展档案公共服务的广度、深度以及力度,增强档案公共服务积累积淀的层面和层次,以满足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档案公共服务应以公民档案文化为导向,构建平民化档案馆,提供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家庭、财产、婚姻、族谱、教育等档案,并根据地区历史、著名事件、历史遗迹、文化艺术等,通过特色性、动态性、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渠道,主动为公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档案公共服务和档案文化产品,让公民接受到一次优质的服务,感受一次愉悦的享受,从而保证公民享有优质档案文化服务的权利。

3.加强档案服务制度支撑,完善公民档案文化权利保障机制

规范的档案公共服务是应有其一整套的运行规则和服务范畴,有效的约束内部行为,达到档案公共服务与公民档案文化权利协同发展,并逐渐生成一种稳定的惯例和整体性的秩序。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公民对档案文化的诉求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也是各异和动态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主动调控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对档案公共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义务予以明确的规定,以此对相应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产生法律的约束力,保障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其次,从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出发,完善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的相关条款,以公民档案利用权利为基础,以“用户至上、利用为纲”为首要原则,将公民作为制定决策依据的主要对象,从公众角度出发,关注用户需求[4]。再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之间的关系、数字档案馆的运作、知识产权保护、公民信息保密等问题都需要在档案公共服务规范中予以规定。

第7篇

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它让很多人都记住了一句十分响亮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它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同时了带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进程带来新挑战

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据统计,目前,虽然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占全球总人数的50%,但是这些人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部分资源。在城市化进程尤为明显的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城市人口从一个较低的基数迅速增加到去年的5.2亿,而且每年还有超过1000万人进入城市生活。如此快速增长的人口,不仅让整个城市在衣食住行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且安全的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实现数字化是一个关键。其实,在数字化的背后,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IT基础设施。由此引申,数据的安全对于实现城市的公共服务职能将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IT基础设施是基本保障

现在,中国一些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资源相对短缺,还有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IT在实现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无论是在生产制造环节,还是在处理一些办公事务时,很多情况下都要用到机械设备。但是现在,我们只要轻轻移动一下手指,在屏幕上进行点击,就能完成设备的控制、文档的处理甚至是账户的支付。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用手指来掌控整个世界,这就是信息化改变世界的一个最好例证。

实际上,当你的手指轻轻触摸屏幕的时候,背后有一个庞大信息系统在支撑着这一切,它就是物联网、云计算,是整个数字城市。当你的手指触摸到屏幕的时候,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信息的流动,来帮助你完成相关的任务。支撑信息流转的是IT物理基础设施。

IT物理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内容?一个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内有很多硬件,包括UPS、机柜、配电、空调以及传感器等,此外还包括相关的管理软件。无论是对于物联网还是互联网来说,上述这些元素都是最基础的。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不能启动一样,没有这些IT物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就是一个空架子,不能发挥其对IT业务的支撑作用。

保护数据安全

在很多企业中,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存在着巨大的的浪费现象。举例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心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电力供应和其他资源,就不断扩大机房的空间,本来建设一个200平方米的机房的即可满足业务所需,但是企业一定要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机房。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机房空间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个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威图的目标是保证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安全。在威图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有时一个机柜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中心,它包括服务器机柜、供配电、制冷、监控等齐全的物理基础设施。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够降低能耗。通过互联网,分布在各地的数据中心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实现动态的资源调配。比如,冬天位于北京的数据中心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制冷和散热,其效率更高,因此就可以将位于海南的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移到北京的数据中心,从而提高数据中心整体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保证IT基础设施的安全,威图有一整套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在印度,我们的一个大客户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火灾,等消防车将大火扑灭后,一个完整的机房还矗立在那里,IT设备中的数据没有丢失。如果企业有一个高度安全的机房,那么其数据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威图是一个跨国企业,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设有分支机构,包括60多个国际分公司和10个全球性的销售和物流中心,并且在全球四大洲拥有12家工厂。威图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且与相关软件厂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前,用户习惯分别采购机柜、UPS、空调等设备,然后自己进行集成。现在,用户如果采用威图提供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不仅省却了自己采购的麻烦,而且还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数据中心的成本。

第8篇

[关键词] 安全 服务 工作重点

“确保安全、优质服务”这是中国科技馆的承诺,其亦按此承诺为公众服务了20余年。笔者认为,“确保安全、优质服务”是科技馆日常最基础的工作,我们每天的展教活动是由每一次优质展教服务以及每天为公众的安全尽最大责任所组成的。

一、安全工作的“软件”建设不能忽视

科技馆作为公益性场馆,向公众开放,是一个人流量较高的公共场所场所要,人民生命安全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得益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今科技场馆硬件建设越来越好,场馆建设时安全设施十分完善,如消防设施、走火通道、无障碍通道、展品安全防护等都考虑得比较规范。但安全光靠硬保障还远远不够,硬件设备完善了,如果这些设备没有人能够熟练使用,又或者出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该做些什么,那么硬件再好也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再好的安全防护硬件也必须配备安全防范制度、各类应急预案等软件,还要有相应的培训与演练才能在危急来临时起到作用,因此安全防范工作的软件建设不容忽视。

(一)建立建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安全制度是安全工作的灵魂,是安全工作的指引,有了制度才让科技馆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安全防范、处理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科技馆要根据自身场馆建设、展品布置以及观众流量的特点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并反复检讨制度的严谨性和可行性,不断地加以建全。

(二)严格遵守制度是安全工作最有效的保障

制度要所有人遵守才能起作用,制度建立建全固然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持之以恒且在最简单的环节持之以恒才是制度执行的难点。因此制度建立后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并配套相应的考核机制才能使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实战能力不强是安全工作要解决的两大问题,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不仅能提高全员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能检验各类应急预案的可操性和合理性。

东莞科技馆一贯以来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在安全制度建设、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等方面工作坚持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以消防安全工作为例,东莞科技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首先健全了消防工作管理体系,成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建立起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消防安全员三级责任体系,将消防责任落实到人。完善了消防应急预案,成立了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灭火行动组、引导疏散组、设备保障组、防护救助组和义务消防队。再就是加强各类消防设备的保养,定期检查更新消防器材,将防火灭火建立在科学技术保障条件下。第三是通过消防法规的宣传教育、安全用电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各类消防器材使用知识和实操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第四是经常性组织切合实际 的消防演练,每次演练都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有整改。第五是建立日常及重大节日的检查制度,建立了安全工作督查小组确保隐患早发现、险情早排除。东莞科技馆这些有力的措施使来馆观众的安全有了坚实的保障。

除了消防安全以外,作为公共场合还有如设施使用安全、人流控制安全、防疫安全、防暴防盗安全等等,如东莞科技馆为了提高员工对突况的应对能力专门应急救护的专业培训等。

二、提高服务质量让观众在愉悦中学习科学知识

一个科技馆能否更多地吸引观众,不仅靠有特色的展品,而且也靠特色服务。虽然科技馆定位是公益性社会教育机构,但它同时也是对外开放场所,是对公众出售门票的。因此,提高科技展教的服务水平,营造舒心舒适环境也应当是科技馆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软件甚至比硬件更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科技馆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科技馆作为公益机构,个别从业人员难免有些积习,首先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修养,要把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扎根在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使员工对服务理念产生共识和共鸣,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科技馆馆员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使命感和价值观都会影响科技馆的科学氛围。科技馆馆员的服务意识主要表现在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热情、周到、平等、关爱的服务意识服务于观众、服务于社会。

(二)转变服务思路,创新服务观念

“世上没有一流的产品,但有一流的服务。”一提到服务人们往往只想到是富丽堂皇的大酒店、、一些优雅整洁的办事服务大厅里脸带微笑、文明礼貌的服务人员,理解为热情、笑脸相迎较等浅层次的服务,而容易忽略服务者的其它方面。展教服务有别于一般的服务,它除了要给人予愉悦的感受外,还要求能提供科学知识讲授,引导观众参与科学的探究,激发观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我们还要研究如何为公众提供更高层次更具专业性的展教服务。

老式的科技馆模式只有请观众“看与听”的功能,最多也就是可以提些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展览功能了。因此科技馆也要转变服务思路,日益凸显的教育辅导功能在通过科普辅导员这个载体向大众推出后,收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机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新的科技馆参观模式中科普辅导员直接起到了观众与展品之间互动的桥梁作用。这是科技馆为公众提供的一种新的更深层次的服务。

(三)以人为本,构筑员工事业理想实现的良好环境

所有的服务均需要人来完成,所以科技馆要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一个得员工实现事业理想的良好工作环境。员工需要满流需要、给予、被尊重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科技馆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科技馆事业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平台,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优良的职业精神,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实现科技馆的整体价值。

(四)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更专业的优质展教服务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科技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快科技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硬, 素质高、讲奉献、业务精的干部人才队伍。科技馆工作要求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科学、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科技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做本职工作的专家,还要做一个公众所需的“杂学家”和“博学家”。

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培训不仅是一个组织提高的需要,同时也是该组织内所有成员的需求。在现代的企业中,培训是员工的一项重要福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正在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知识专业能力,所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头脑中的知识量,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培训工作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要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尽力丰富培训的形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在具体培训中要做到五个结合。集中培训与部门平时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理论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专项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三、结语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科技馆从业员的伟大使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伟大的理想也要从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做好每日的安全和服务工作,为公众提供安全的愉悦的科学知识学习的环境。这正是科技馆工作者的“积硅步”以期日后“达千里”。

参考文献:

第9篇

以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监管理念,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公务员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围绕保障公众饮食消费安全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构建以强化餐饮服务单位、执法人员、督查人员主体责任为核心,以落实消费者监督、舆论监督、代表委员监督、社会监督员监督为重点,以实行责任倒查为手段,以执法绩效考核为依托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责任明晰、监督有力、奖惩严明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促使各责任主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不断提升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构建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体系。

1、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采取责任告知、集中培训、正反典型通报等方法,向餐饮服务单位法人代表广泛宣传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及有关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培训制度,使每个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按规范要求加工制作餐饮食品,把好餐饮食品安全关。

2、强化监管执法人员日常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制,清晰划分每个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网格,并制定网格化监管示意图上墙、上网公示。细化、量化监管执法人员岗位职责和日常监管工作任务,做到监管区域全覆盖、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职责和任务到人到岗。严格执行痕迹管理制度,及时记载监管执法工作情况,作为反映执法人员尽职履责的主要依据。定期组织餐饮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创新监管手段,推进餐饮服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监管执法提供有力支持。

3、强化餐饮食品安全督查工作责任。建立餐饮食品安全督查工作制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级餐饮执法执行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情况的督查。督查工作每两个月不得少于1次,每年的督查工作必须覆盖本级所有餐饮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管网格,对重点单位以及食品安全隐患多的区域应加大督查频次。督查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餐饮食品安全责任倒查,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执法人员责任。督查人员还负责社会监督的组织协调和有关监督意见的汇总、督查督办工作。

(二)着力构建全民参与、运转有效的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社会监督体系。重点实施四个监督:

1、消费者监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实行12331电话投诉、网上投诉、信函投诉、当面投诉的全方位投诉受理机制,并以公告、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到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来。在餐饮服务单位倡导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定期邀请消费者参观和监督餐饮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落实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对依法被处以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的举报,按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严格执行举报投诉处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舆论监督。建立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与新闻媒体及时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工作情况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向新闻媒体进行通报。经常联合新闻媒体开展餐饮市场的明查暗访,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餐饮服务单位自觉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高度重视餐饮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及时回应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对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切。

3、代表委员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汇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员,主动将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代表、委员的日常监督工作之中。积极落实代表、委员的各项监督意见,改进监管工作。

4、社会监督员监督。在社会各界聘请有社会责任感、关注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担任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发挥监督员分布广、信息来源渠道多的优势,对餐饮食品安全执法绩效情况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建立与监督员定期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为监督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三)着力构建考核规范、奖惩严明的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激励机制。

1、对餐饮服务单位:将监管执法工作与餐饮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好餐饮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级结果,定期公告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等级,对等级低的餐饮服务单位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对屡教不改的依法从严从重予以惩处并进行曝光。深入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适时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促进餐饮行业自律。

2、对监管执法人员:实行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绩效记分制考核,加强对执法人员履职情况考核。严格依据社会监督、督查督办发现的问题,倒查监管人员责任,对执法人员履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的情形予以量化记分,并将累计积分情况,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目标管理奖惩相挂钩,落实执法绩效考核激励措施。

三、实施步骤

餐饮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从今年3月启动,共分3个阶段,具体为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巩固提升三个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餐饮执法人员工作职责和餐饮执法绩效考核办法,制定网格化监管工作示意图,建立执法人员绩效档案,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监管网格并进行书面告知。向餐饮服务单位发放食品安全责任告知书,动员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到餐饮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中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下旬—11月)。

1、5月底前完成向消费者监督公告、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邀请函以及聘请社会监督员、落实新闻媒体监督工作机制等工作;

2、督促监管执法人员按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和任务;

3、按有关规定,组织落实好“四大监督”和执法工作督查,并倒查责任,对相关执法人员进行记分。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12月之后)。

1、统计监管执法人员累计记分,并与奖惩措施挂钩;

2、总结工作,对相关材料整理归档。市局组织对各地2013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3、进一步巩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成果,完善相关措施,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是破解监管责任落实难问题,建立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创新举措。要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心工作,以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级监督”管理体系为统领,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精心组织。要按照市局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要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各项责任、监督、激励机制的落实,有效实施执法绩效记分考核,使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三级责任、四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力抓手,在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水平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