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社会安全稳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9 18:34: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第1篇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发生各类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和7.9%。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控制了一般性事故,为全省“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虽然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根本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搞不好,导致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各市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减少一般性事故,绝不允许发生重特大事故。

我省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在煤矿、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关键环节在煤矿落实“一通三防”,交通运输综合治理“四超一不良”及排查整治重点场所火灾隐患等。要深入开展以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排查力量充足,治理资金到位,务求取得实效。一要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着力抓好煤矿瓦斯、水害、火灾和冲击地压等防治工作,全面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要加大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力度,切实做到不抽不采、抽采达标。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要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煤矿整合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二要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严厉打击“四超一不良”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交通运输秩序,加强对企业和车辆的安全监管,落实个体运输车辆挂靠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抓好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校车安全管理和公路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治理。三要着力抓好消防安全。以在建工程、地下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易燃建筑密集区等场所、部位为重点,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四要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加强非煤地下矿山、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关闭不合格矿山。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继续抓好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

必须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严查“三违”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特别要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实际,依法建立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联动机制。做到交管部门依法处罚司机违法行为,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和法人代表进行处罚,切实发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作用。要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工作分工到哪里,安全生产责任就跟到哪里。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安监部门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的安全监管。使监管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管理者和班组员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要严格责任考核和行政问责,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等行为。要切实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8个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和16个市(地)级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搞好企业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要加强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执法和包括乡镇在内的四级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监管队伍。

第2篇

骆琳首先欢迎比由斯特伦大臣来访,并简要回顾了中挪两国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骆琳向比由斯特伦一行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他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统筹协调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安全生产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骆琳指出,中国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从国家、地方、部门三个层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通过一系列努力,中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安全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保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继续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系。三是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形成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高危行业的隐患治理。五是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增强对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六是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搞好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全体国民的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比由斯特伦大臣感谢骆琳局长邀请访华,并拨冗会见。比由斯特伦大臣赞赏中国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挪方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

骆琳表示,安全生产没有国界,安全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他希望双方在高层次、宽领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第3篇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第4篇

今天是 “119” 全国消防日,为进一步推动《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的贯彻落实,深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全区营造“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的消防氛围,更好地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防安全工作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做好消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和“消防志愿者在行动”这一主题,在全区迅速掀起“119”消防日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公安、安监、城建、文广、教育、消防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举办培训、撰写专题文章、张贴宣传画册、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使消防安全基本理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懂得预防火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掌握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以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各消防重点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为目标,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今年“119” 全国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我区要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

1、召开由财政、城建、安监、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广、教育、民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参加的消防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消防志愿者在行动”主题,组织开展招募消防志愿者行动;

2、消防重点单位要开展一次灭火逃生演练,观看一次消防宣传电教片,办一期消防宣传栏,悬挂一条消防宣传横幅,本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有一次新的提高等“五个一”活动;

3、各乡镇办事处牵头,组织辖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和社区、村组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消防知识;

4、区消防大队每天向社会开放一次;11月9日上午,与市消防支队共同举行消防特勤器材展示和综合灭火实战演练活动;参加“消防宣传周”和“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组织消防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开展大型消防宣传咨询和消防志愿行动。邀请区直各单位领导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城区部分中小学师生参观消防队伍建设,体验消防官兵生活,观摩学习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火场逃生基本常识,观看消防业务汇报表演。

5、通过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通讯单位,向移动电话、小灵通用户发送消防警示语和消防灭火常识、逃生自救技能等基础知识,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第5篇

水资源安全的定义是在水安全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联合国相关组织这样定义水安全: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承受的涉水灾害及水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形成经济社会的可靠发展。水资源安全的实质是水资源供给能否满足合理的水资源需求,但实际上又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多个层面。为了形成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确保其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都得到满足。水资源的经济安全重点是对水资源的供给上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将其细化就包含了如下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够提供的水体质量和数量上满足要求,二是供水价格要适中。而对于水资源生态安全就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而言,基本的用水量必须得到满足。

2陕西省的区域性水资源安全现状

衡量水资源安全,不能单单从数量上看是否能满足人们需求,还必须对其质量进行要求,使其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生产生活要求,不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研究水资源安全时,就必须重点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重点控制,不能单一发展或是单一控制任何一方。陕西省的区域性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陕北水资源总量为4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陕南水资源总量为31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1%。这种水资源的地域性分布不均导致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区域性缺水情况已经影响到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陕西省各级政府对此也给与高度重视。造成陕西省区域性水资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还包括,省内各地还在无序的进行开采,这就造成了多个城市的无浅表地下水可用,只能开采深层的地下水。西安市城区近郊由于地下水开采量曾超出允许开采量的近20倍,多地地面沉降量超过50毫米。对于水质污染而造成的水资源安全则比过度开采还要更值得我们重视,水污染所造成的水资源安全威胁会直接造成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条件的改变。陕西多数河流处于机型污染状态,包括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等指数严重超标。

3水资源安全背后的隐患

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安全性的构成要素,从多方面还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构成威胁,如此以来,可以根据影响情况划分为水资源经济安全、水资源社会安全和水资源生态安全。水资源经济安全是指国家或是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选择性不包含水资源因素,不因其而改变,可以按其社会发展意愿而自由发展。水资源的安全状况决定着投资意向,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资源社会安全是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或地区,因为水资源的不可逆转的短缺,造成社会稳定性的变化,甚至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而出现动乱,地区或是国家间的纠纷,严重的还会爆发战争,例如巴以和谈,迟迟没有进展,不仅仅是耶路撒冷归属,以及国家边界的问题,重点还有关于约旦河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分配等围绕着水资源而出现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水资源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生态系统能够不因水资源问题而恶化,保持地区性的生态环境完整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全人类的生存空间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就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其能够的保值或是增值,让水资源在可控的状态下能够达到满足配比的要求。

4陕西省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机制

水资源安全保障机制主要由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储备机制和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三部分构成,对于水资源安全的探讨必须要围绕这三个重点方面来论述,也是对水资源安全的事前事中事后多个阶段进行管理。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有两种:供给管理制度和需求管理制度。建立这两种制度的初衷就是将水资源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容易产生矛盾的因素进行均衡,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是要在水资源的数量上有所管理,既要满足,还要不能无序,各自的侧重点都要给予考虑。陕西省一直采用的是水资源供给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是没有明晰的产权、管理上无章可循。而需求管理制度则是将水资源等同于其他资源,使用市场手段,按照经济运行的普遍原理来提升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效率,此种管理制度的核心思想是提高用户的节水意识将用水需求理性的调整。陕西省现在已经在试点推行了水资源安全预警制度。当省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引起的重大水资源不安全情况时,对其进行预期性评价,并且由政府应急办和水务管理部门向社会进行预警,警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水资源安全危机,并给出相应的级别划分。陕西省已经建立的安全预警体系包含了较为细致的观测工作,由监测部门对省内主要的可使用水源的数量、质量进行动态的跟踪,形成连续的记录,并通过统计学手段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储备体系等方面建立相关的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水资源安全分析管理、预警、联动的动态系统使得安全预警系统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保机护航。

5结束语

第6篇

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刻,十一五”收官。此召开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全省公安工作,安排布置全省今年的公安工作。

一会儿,王锐同志还将对去年的公安工作进行回顾,并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省情形势,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省委明确提出,全省要经过五年时间,努力实现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实现这一目标,既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利因素。积极的因素是,从国家“十二五”的发展布局看,国家把西部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位置、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位置,将会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从省内的发展形势看,我们在“十一五”奠定坚实发展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全省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成为思想主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不利因素看,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挑战,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省情,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否则,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

公安机关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任重道远。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清醒认识省情,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各项工作的部署上来。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利益格局和纠纷更加复杂并不断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就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上,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努力为全省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全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全省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主题和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一,要持续发力,始终保持严打态势。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应当是公安机关的工作常态。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时刻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黑恶势力、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侵财性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黄、赌、毒等社会影响大的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秩序良好;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非法传销、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

第二,要重拳出击,集中整治治安难点。对社会治安重点难点地区进行排查整治,既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全省平安建设的一项硬性指标。各级公安机关要不断健全完善定期排查、公开举报、暗访通报和挂牌督办“四项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治安问题、最不满意的治安乱点,进一步加大防范、打击、整治力度,做到有乱必治、治必有果,确保社会面持续平稳。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物防、技防设施,改进治安巡逻方式,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提升社会治安控制力。要掀起新一轮平安建设热潮,不断推动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要先发制人,全面强化情报工作。情报信息工作既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公安工作的优势。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是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支撑。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总结汲取“”涉日游行事件的经验教训,重点加强对敌斗争、反恐防恐、高校维稳和等方面的情报信息工作。要充分利用公安“大情报”系统平台和信息化建设成果,收集信息,进一步延伸触角、畅通渠道,超前性、全方位、多层次收集各种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努力将各种零散的消息线索转化为有用的情报资料。

第四,要攻坚克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公安机关首先要树立战略思维,开展主动攻防,从多条战线、多个领域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坚决粉碎“”、“”等组织和敌对分子策划的捣乱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其次要精心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汶川、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涉日游行等重大突发事件提醒我们,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机制建设、力量建设和装备建设。其三要积极发挥公安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项目和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其四要以城乡社区警务室为阵地,以“三深入”、“大走访”开门评警、入户下访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和居民户,多策并举化解矛盾纠纷。

第五,要创新思路,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开展危爆物品安全大排查,强化管理措施、严密道路盘查、堵塞贩运渠道、取缔藏匿窝点,坚决做到危爆物“零炸响”。坚持开展交通安全大整治,加强城市停车静态管理,严查酒驾、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预防措施,坚决做到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认真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大检查,堵塞大型商场、集贸市场、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漏洞。

第六,要未雨绸缪,全力做好世园会安保工作。世园会是我省承办的一件盛事、喜事,是展示形象的好机会、大舞台。届时,国内外商家、游客将云集参观旅游。省委、省政府要求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办一届有创意、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博览盛会。全省公安机关要积极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部门协作,确保世园会安全顺利举办。

三、继续强化“三项建设”,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

公安“三项建设”是抓好重点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公安工作效能的根本之策。各地务必要把“三项建设”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来抓,在“三项建设”中创先争优,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公安部对我省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我省要走在全国的前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近期又决定从中省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中专门划出15亿元,用于公安执法办案与执法监督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联网传输平台建设和“大情报”系统升级。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主动迎接信息化这场新的警务革命,以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支撑,打造现代信息警务;以信息化高端应用为突破,加快科技强警步伐;以信息化综合应用为载体,牵引警务机制改革;以信息化执法应用为抓手,加快实现由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

二是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公共服务需求剧增。如何从政策上满足群众需求、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权益,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中必须解答的新课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等必备手段和资源,牢牢抓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两新组织”和新兴媒体管理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创新监督管理的有效办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了、控得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边防、出入境、消防、道路交通等公安行政管理,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要减少中间环节,拓宽服务领域,能让人民群众一趟办完的,决不让人民群众跑第二趟;能在网上申请办理的,决不让群众往返奔波。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创造性地满足城乡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使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制约公安工作的经费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当前,一定要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落到实处,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省公安厅要按照“统一规划、一步到位、分年建成、彻底解决”的办法,加快办公资源整合。各地要按照省上撤并和做强乡镇的要求,积极研究派出所布建规划、警力调整部署等问题,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干部从基层出”的工作导向,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人谋事、有条件办成事。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推动公安工作的驱动力、发展力

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公安工作的原动力。

一要坚持政治建警,培育职业精神。忠诚是公安队伍永远不变的魂魄,是警察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各种严峻复杂的斗争当中,要保证这支队伍靠得住、过得硬、打得赢,关键是高举旗帜、牢记宗旨、绝对忠诚。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建党周年为契机,依托中省部署和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严肃政治纪律,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

二要坚持培训育警,提升职业能力。教育训练是提高队伍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的重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坚持把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来抓,着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努力为公安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要针对当前基层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实际,重点加强省、市两级训练基地建设,突出加强各级指挥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维稳队伍。

三要坚持从严治警,强化职业作风。总的要求是,要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雅的精神追求,纯洁交往圈,净化生活圈。要学会在监督下工作,善于在监督下生活,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早告诫、早预防;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岗位,要加强监督、及时交流。要对民警尤其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公安队伍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警风。

第7篇

同志们:

根据培训班安排,为大家讲讲农村平安稳定。我讲的题目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主要讲五个问题:

一、稳定、平安的基本内涵:即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要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1、稳定的概念:稳定即平稳、安定,也就是平安。

2、平安的概念:

(1)、狭义的平安: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也就是平和、平稳,安顺、安康。

(2)、广义的平安:即社会稳定、环境和谐、秩序井然、生产安全、人们安居乐业等的总称。

3、“平安××”的概念。“平安××”中的“平安”,不是仅仅限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或安全生产方面的狭义“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是广义的“平安”,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包括了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要建设“平安××”

“平安”才能发展,“太平”才有盛世。平安,历来是中国老百姓最基本最执着的追求。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平安仍然是人们所向往的。

2003年底,省委着眼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建设“平安××”的战略决策,随后,全省各地迅速开展了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建设“平安××”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政治更加稳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规范,投资环境更加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省最稳定的县市之一。保障和促进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确保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建设“平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治才能久安,安居方能乐业”。无数事实证明,哪一地哪一域是“平安无事”的,必然就是建设顺顺利利,发展稳稳当当的;必然就是花香招蝶来、风好引凤舞。这一点,我市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村,近几年来,村里社会平安稳定,没有群众上访,也没有重大的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居乐业。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客商的投资,先后引进了××几个规模工业企业,村民进厂务工,基本上都成为企业工人,月收入平均达××多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的现金收入,而且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群众来务工,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村因工业平台建设征地问题,多位村民到工业平台施工现场,采用以身体挡住推土机的方式阻挠施工,影响了工业平台建设进程,致使工业平台企业引不进、项目难落实。市里采取果断措施,依法逮捕了三名为首分子,平息了事态。工业平台建设从此飞速发展,落户企业、进园项目逐年增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吸纳了当地村民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因此,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基础,是保证。没有平安稳定的环境,外商不肯进来,外资引不进来。要让外商在我们这里投资放心、经营安心,首先必须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稳定的社会环境招商,以平安的生活环境安商、稳商,进而才能富商,促进我们的发展。

2、建设“平安××”,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客观要求。当前社会稳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增多,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处在高发增多状态。因征地拆迁、林改、村财村务等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上访与案件、事件,不仅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对外的整体形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耗费了群众大量的时间,群众无心、也无力讲发展、干发展。在座的都是村主干,试想:如果你的村各种案件迭出、事故不断、群众上访突出,群众整天找你不是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就是要你解决被打、被偷的案件,你有时间抓经济、有精力抓发展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实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很多。要有效防范和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与群众上访,有效控制和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种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就必须依靠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村一级通过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等措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初始的问题抓起,从每一件影响稳定的问题抓起,保持稳定,才能确保有一个安定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3、建设“平安××”,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迫切要求。平安、稳定与民最相关。社稷稳定、国泰民安,历来为统治者所重。唐代的杨炯说过,“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民以食为天,更以安为乐,有道是“国乱无安家,家乱无安身”。纵览古今治政之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闾巷气象,百姓才能放心做事、安居乐业、高枕无忧。反之,如果一个地方各种案件不断,白天上山、下田劳动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回到家里担心财物被劫、人身没有安全不能安睡,能有精力,能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吗?回答当然也是肯定的。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多起类似的案例。记得有一起案件说的是一个村,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接连发生多起投毒杀人案件,村民议论纷纷,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村民白天不敢轻易出门劳动,担心哪天家里没人,投毒者将毒药投到自己家里;晚上天色一暗,便家门紧闭,足不出户。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谈得上发展,谈得上致富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安居乐业、平安稳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安定稳定了,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作为村一级干部,只有创造出太太平平、安安稳稳的社会环境,才能稳人心,群众才有心思讲发展、谋发展、干发展,才能凝聚村民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建设“平安村”、“平安家庭”的相关标准

    “平安××”的内容很丰富,从平安乡镇到平安单位,从平安村居到平安校园,从平安企业到平安家庭,相关的标准也很多。在座的都是村两委的主干,要建设“平安村”,首先大家要了解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

    1、“平安村”的主要标准

    (1)机构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综治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落实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人员、工作、报酬落实,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2)网络完善。村群防群治网络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入户到人;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做到一般纠纷调处不出村;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暂住人口登记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0%以上。

    (3)依法治理。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民主管理工作,制定并执行了各种自治章程;“四五”普法措施落实。

(4)社会稳定。无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性纠纷械斗和宗族纠纷械斗;连续两年以上无政治案件;每年发生刑事案件数和治安案件数低于上年水平;无车匪路霸、地痞村霸和其他突出的治安问题。

2、“平安家庭”的主要标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具体负责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2)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妇女维权站”,有专人负责具体接待工作;成立人民调解机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困难群体帮扶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小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困难群体帮扶率、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率均达100%;

(3)强加普法宣传。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

(4)创建成效显著。平安家庭创建实现“七无一好”:无暴力、无、无、无赌博、无黄丑、无纠纷、无犯罪,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平安家庭”户达到80%以上。

四、维护农村稳定的意见与要求

1、要用宣传的办法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平安××”,创建“平安村”,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至关重要。特别是村一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还不够高,参与率更低,必须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用群众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实加大“平安××”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平安××”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入到“平安××”建设上来,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市形成声势大、气氛浓的创建氛围,推进平安建设的深入扎实开展。

2、要用防范的措施维护辖区稳定。从村一级来看,建设平安村的主要措施是防范,就是要坚持严防不放松,预防、控制各类案件、纠纷与事故的发生。要坚持把抓好农村治安巡防工作作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努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与综治协管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物质、经费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村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各类案件、事故与矛盾纠纷的发生。要组建村义务治安巡逻队、抓好平安中心户长建设,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各村实际,开展重点路段、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及时掌握各种治安、调解信息,提高防范控制能力与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违法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与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犯罪。

第8篇

1、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2、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应急管理

3、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和谐社会

4、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5、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加强应急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

8、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9、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10、认真制订各类应急预案,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11、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12、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13、加强应急管理,预防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4、应急管理,预防为主

15、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16、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17、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8、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19、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20、学习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1、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22、应急管理,利国安民

23、以人为本,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2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25、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26、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27、加强应急管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28、居安思危,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29、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30、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

31、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制定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3、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4、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5、加强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6、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水旱灾害损失

37、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38、加强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9、应急管理进社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0、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生物灾害损失

41、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42、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43、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4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森林火灾灾害损失

45、加强应急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6、加强灾难事故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7、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48、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49、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0、学习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第9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32-0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全面发展全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实现统筹协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的根本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注意建立和完善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补偿等问题上,实行差别性的区域调控政策,使人口、经济、城镇分布于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使地区发展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更加重视制度创新,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体制,健全、完善再分配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实施与服务的投入与工作力度,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并进;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对于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更加自觉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政绩考评体系,使之能够涵盖和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合理、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正、环境优化、生态良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适度与体制的创新来推动和保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加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要消除城乡、地区分割的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积极推进就业、收入分配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创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和做小贫富差距的制度与体制条件;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灰度的经济补偿机制。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