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34: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针对性心理治疗
自精神疾患被正视为疾病以来,精神分裂症就被称为世纪顽疾。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社会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等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是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心理治疗虽不能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针对性心理治疗,可清除患者的部分症状,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助于恢复自知力。 常用针对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探讨:
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的突出点重点就是医患家属同治模式,建立良性医患及患者家庭、社会体系的关系,针对患者为圆心的医、家属及家庭社会为治疗整体,提高医、患、家属及亲朋治疗依从性顺畅性。
1分析性心理治疗
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②防御理论的治疗,治疗重点在于给患者提供父母般的爱,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情绪的正常发展。③适应心理治疗。治疗原则为以鼓励患者发展精神适应,包括进展性适应与退行性适应。前者是指增进患者精神平衡,例如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避免出现明显的病态表现。后者指的是对患者移情加以接受与支持。④治疗只针对患者病残问题及适应不良行为,而不涉及其基本精神内在障碍与防卫机制。⑤治疗家以其本我、自我、和谐与适应特征来影响患者,做患者的典范。在具体方法上适应性心理治疗有以下特点:①治疗者与患者长期保持联系,但至多接触1次/w,不超过25min/次;②同时使用精神药物;③常用的治疗技术包括支持、压抑、忠告、与医院配合、应付环境、注意生活遭遇及增进对现实的检验能力等。
2患者中心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更具体更强有力的支持,单独使用患者中心疗法很难产生令人满意的疗效。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的要点是在患者和治疗者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靠加强正常思维的能力和心理训练,来帮助患者对付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例如患者具有固定的妄想时,将被问到他们妄想思维的详尽历史和支持妄想真实性的依据,治疗者将委婉地询问患者的证据,并提出解释证据的另一种假设。 按操作性条件反射设计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代币治疗,在我国一些精神病院对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到经常应用。
4家庭治疗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5-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血管疾病,尤好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高凝、血流速变慢、血管壁损伤等,使深静脉内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凝聚成块,阻塞静脉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系列病症。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外伤、妊娠、长期卧床等。其治疗多采用抗凝药。传统抗凝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伴随着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使用上有一定限制。我院通过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关于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且经血管彩超确诊。排除标准:排除有治疗药物过敏者;排除有癌症等恶性疾病患者;排除患神经、精神系统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排除妊娠、哺乳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
1.2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13例,年龄为54.36±8.33岁,病程为2天-3周,双下肢发病患者4例,单下肢发病患者28例,其中混合型3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11例。对照组男性病例23例,女性病例9例,年龄为58.66±10.40岁,病程为6天-5周,双下肢发病患者2例,单下肢发病患者30例,其中混合型5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规格:3mg/粒,批号:国药准字H31022123)3mg口服,日一次,同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服用3月。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6g/粒,批号:国药准字Z19980015)3粒,日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并随访一年,观察比较两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3、6个月后P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3 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左手臂瘀斑,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有胸部皮肤瘀斑,3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出现尿血,1例出现便血,3例出现月经量增多,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现代医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是采用溶栓或者抗凝的方法,通过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复发,从而促进血栓的消融和管腔再通,但这些方法都有费用高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的缺点。笔者通过通心络胶囊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复发率仅为9.38%,并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心络胶囊中含有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等,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可以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达到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吴护群等认为通心络胶囊能够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阻止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削弱炎性介质作用,维护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下肢血液高凝状态和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阻止血栓形成[3]。
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治疗3、6个月后的Fib和Hcy水平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Buller HR,Agnelli G,Hull RD,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401-428.
【摘要】目的:观察患者精神因素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影响在男女中的差别。方法:对我院门诊胃镜检查病人进行随机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女性上消化道疾病病人具有不良情绪诱因明显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精神因素;男女差别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33-02
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onZHANG Kai-qia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pirit of the factors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Methods:Random survey of hospital outpatient gastroscopy patients,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Femal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centive for negative emotion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men and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Mental factors;Gender differences上消化道应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上消化道病变可形成功能性胃肠病、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上消化道疾病与精神因素相关,并且此类患者女性受精神因素影响要高于男性[2],本文旨在对我院治疗的2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统计分析来比较上消化道疾病的影响在男女中的差别,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进行胃镜检查的200名病人进行随机调查,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45.2±11.6)岁。
1.2方法:通过制定胃部疾病调查表,随机选择病人进行填表,根据自身发病情况,如实填写与该病相关联的发病原因,进行汇总,并经胃镜明确诊断。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所有病人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且排出肝胆等其他疾病导致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对病人进行调查后统计对比,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中主要以胃炎为主,具体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例数,具体数据,(见表1);女性组患者受不良情绪影响显著高于男性组,具体数据,(见表2)。
表1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例)
上消化道疾病类型女性男性胃炎8078消化性溃疡1116胃癌96总计100100表2男性和女性受不良情绪影响的比较
组别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不良情绪影响率(%)女性组564767.00*男性组163221.00注:是指女性组受不良情绪影响率与男性组比较(x2=42.9383,P
目前慢性胃炎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癌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致病因素非常多,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等,现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对精神因素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研究颇多,本文就精神因素在男女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发病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女性上消化道疾病病人具有不良情绪诱因明显多于男性,由此探讨不同性别病人的治疗方法差异[3]。
上消化道疾病,特别是慢性胃炎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人们的情绪处于紧张、恐惧、焦虑、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患者常病情反复,缠绵难愈。部分病人常有焦虑,抑郁症状[4],而对男女之间的差异未作明确调查,本调查发现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更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p<0.01),而忽略性别单纯针对胃炎、溃疡、胃癌三者与精神心理的关系因样本少,差异性尚不明确。由此,在针对女性病人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常规进行心理干预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参考文献
[1]董晓莲,郑英杰,王法弟,等.德清县人群上消化道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5):28-29.
[2]廖镇,周秋涛,王淑华.对症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8,(25)8:1523-1524.
近年来我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预防和控制肺结核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结核病不仅在边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发病率很高,而且在城郊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院地处城乡交界处,现将我院近年收治肺结核30例,就社区照顾体会作一介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病人,均经区疾控中心确诊。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0岁6例,40~60岁22例,60~75岁2例;Ⅰ 型4例,Ⅲ 型24例,Ⅴ 型2例;初治涂阳21例,初治涂阴7例,复治涂阳2例。3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盗汗、咯血或痰中带血、食欲不振、消瘦、恶心、乏力、精神不振。60~75岁组的患者有慢支病史2例,高血压病1例,无严重的并发症,心肺功能尚可。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给予抗痨治疗和社区照顾。(1)抗痨治疗方案:初治涂阳21例患者采用方案2H3R3Z3E3/4H3R3。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1次给药,共用2个月。②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给药,共用4个月,全程6个月。初治涂阴7例患者采用2H3R3Z3/4H3R3。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1次给药,共用2个月。②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给药,共用4个月,全程6个月。复治涂阳2例患者采用方案2H3R3Z3S3E3/4H3R3E3。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隔日1次给药,共用2个月。②继续期: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隔日1次给药,共用6个月,全程8个月。 (2)社区照顾:①社区全程照顾: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包括一般资料、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成员情况及相互关系、患者文化素质及修养、生活行为、性格好坏等,并制定相应的照顾方案。每天电话随访加强遵医行为,按时服药;定期入户随访,了解病情及药物副反应;定期到医院做痰检、胸片、肝功等;发放结核健康教育资料,举办结核知识讲座,以及肺结核的危害和我国现行的防治措施和目标等知识。让每一位患者了解自己对其他人的危害和所肩负的责任。②精神心理调节:患者得了肺结核后一般会害怕、忧虑、恐惧等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年轻人对疾病不重视会产生否认心理,我院在治疗中耐心劝说解释将病情如实告诉患者,以及疾病转归、传染性、危害性详细告知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家庭主妇和60岁以上老人过分担心疾病,会产生焦虑心理,给予鼓励,疾病知识讲解,案例介绍,相信科学,让患者增强治病信心;经济条件差,难治性患者,家庭照顾不周的患者容易产生忧郁心理,尽量关怀、安慰、减轻医疗费用以及增强体质让患者心情愉快,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治疗;有些患者因病程长久治不愈四处求医,对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心理,对这些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法,并请专家会诊,让患者了解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治疗不能心急,必须坚持服药,全程治疗,增强了患者信任度;对不愿与人交往,怕受歧视而产生孤独心理的患者加强医患沟通,减轻孤独感。
1.2.2 对照组 选用30例患者均为近年我院门诊患者,经区疾控中心确诊,Ⅰ 型肺结核10例,Ⅲ 型肺结核16例,Ⅴ型肺结核4例,无严重并发症,心肺功能可,与治疗组有可比性。只给予抗痨治疗,抗痨方案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临床表现、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好转率、药物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每月痰涂片检查阴性,胸片检查病灶吸收,1年后复查无复发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每月痰涂片检查阴性,胸片检查病灶基本吸收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痰涂片检查阴性3次以上,胸片复查病灶基本吸收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无好转或恶化,痰涂片检查反复阳性,胸片检查病灶无吸收为无效。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治疗组结果表2 对照组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肺结核患者的社区全程照顾非常重要。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尤其是近年来结核杆菌多重耐药菌株(MDRTB)的出现和一些受其感染的病人极难治愈,再加上抗结核药的毒性反应,以及治疗疗程长患者遵医行为差,使相当一部分肺结核患者病灶反复恶化,形成难治性肺结核。
早期、联合、全程、系统应用抗痨药物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是患者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行为在全程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院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及全程照顾监督,加强医患沟通,给予安慰关怀,结合知识讲解,加强遵医行为使患者完成肺结核的全程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同时提高了知识知晓率,增强了患者生活信心和抗病能力。因此,全程的社区照顾和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结核病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身疾病;心理疏导
生物反馈技术在我国临床的应用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却显示了它在临床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举足之功。因为它治疗的原则是:让患者参与在自己心身相关的因素之中去认识自己的疾病并参与自身疾病的转归。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体验的心理变化,坏了“自己”孩子的复杂心情,构成了妊娠期复杂的心身关系。她们担心夫妻的性生活障碍、流产、畸形、难产、妊娠并发症等,导致妊娠呕吐加剧,焦虑、抑郁、妊高征发生率高,从而影响妊娠子宫血流量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胎。我科自2006年以来针对孕妇这一特殊心身疾病运用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取2006年1.12月在我院围产门诊建保健卡的孕妇200例,年龄20~35岁、平均(26.4±3.2)岁,孕周≤36周、平均(23±4.2)周的初产妇,用SCL.90量表测评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头疼等症状,并且无精神病史及性格障碍,无妊娠合并症及明显不良社会因素影响,且能理解治疗内容并自愿合作者[1]。
2 方法
2.1 心理行为治疗 焦虑、紧张、抑郁和愤怒等心理应激常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够理想,必须同时给予抗焦虑或抑郁的心理行为治疗,如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才能产生较显著的效果[2]。
2.2 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矫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3]。
首先患者取舒适、安稳、半卧位,并能够看到仪器的数字显示、光标移动。治疗心身疾病,电极的位置最好放置在前额,三个电极中异色放置在眉心上方,另两个放置在左右瞳孔上方,三个电极间应为1 cm的距离。
当患者安静3~5 min后,即可记录基础肌电值(基线值)微伏(LIV),并可启动预置开关,将预置值调制在低于基线值的数值上,当患者越放松时,肌电信号就会越下降,如果下降至预置的位置或低于预置,仪器就会发出“嘟嘟”的悦耳声,以此来告诉患者自我调控的结果。当患者听到此声音既与仪器建立起心理的联系,他告诉自己“目标已达到,我还可以继续努力”。这时,医生也应该提示患者:操作很成功,做的很好,注意体验内在感受,并试着记住这种感受。实际上是鼓励患者感受自己松弛的过程中,比如,头疼的患者在放松的同时就感受到头痛减轻了,越来越轻松自如了,直至无疼痛感觉。
治疗时间一般为7~10次为1个疗程,1~4个疗程后可建立起条件反射(操作性的)。第1疗程一般1次/d,让患者频繁体验松弛的感受,使他对这种感受的可操作性尽快认可并积极去建立。第2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学习结果,决定1次/d还是隔天1次。第3、4个疗程都可1周2次,这是为了让患者在建立这个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放松意识,避免形成对诊室、对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使主动学习得到稳定的结果。最后,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依然需要医生提醒患者1个月1次或2个月1次来诊室复习这种方法,因为这是行为操作的方法,如果某一种行为经常出现则终身不忘,而如长期不重复则这种行为方式又会丧失殆尽。
3 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4 讨论
生物反馈是种学习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的内、外科治疗,不会人为地改变机体的生物学功能和解剖学结构,而是让接受治疗者学会怎样进行心身结合,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它常于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学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治疗、家庭咨询以及其他的行为技术等相结合来治疗各种疾病。在妊娠过程中,我们知道许多药物对孕妇都是禁忌的,孕妇的焦虑、失眠、头疼等带来的身体不适,心理负担以及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更易使疾病迁延加重,预防性药物和镇痛药又是致畸的危险因素,这时非药物治疗对孕妇来说比较重要。我们将心理学的生物反馈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每次治疗前后应进行相关的生理指标的测查,以及对对应症状的程度评定,例如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失眠、情绪焦虑紧张等。这有利于当日疗效的评定,也有利于每个疗程之后的疗效总结。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患者体验到某种精神状态、情绪反映、姿势、方法与生理变化(如血压高低)之间的关系,利用“强化”的手段帮助患者尽快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完成良好行为的塑造。通过这种治疗沟通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心理联系,并共同探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更加有利于进行其他心理或行为治疗方案的实施与成功。
在诸多心理、行为治疗的方法中,生物反馈疗法是首选方法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在求医行为产生后,会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或情绪反应,而对医生信任度的高低又会使他将自己变为被动的角色。因此,如果患者没有从精神心理上对客观躯体有正确认知态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开始。而生物反馈技术恰恰将人的精神心理作用于客观躯体的实际过程让人们看到了,帮助人们完成了这个认知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参与病尝试自己为自己治疗而得到的效果,因此坚信心理与生理是相互作用的,人是能够控制这个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这种治疗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也帮助了医生,尤其对临床上妇产科医生最感头痛的问题,诸如用药对母婴有影响、患者不配合、患者太紧张等是最有实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宫玉花,王山米.孕妇心理状态测评.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489.490.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黛力新;心理护理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因素,本病治疗上应该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治疗[1]。通过分析难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除肠道症状外常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对此我们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并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8岁。难治标准为:①有严重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排便不适。②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或伴有头部、颈部、腰背部疼痛,腹部灼热、麻木感。③反复使用胃肠药物和抗菌素治疗无效、长期反复多地多次就诊、反复多次做胃肠镜检查和各种相关或无关检查。有2例4年内做了5次肠镜检查,4次胃镜检查;1例剖腹探查并以胆囊小息肉或可疑肠粘连进行了手术切除胆囊。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对18例难治性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给予黛力新105~21 mg(早、中各服1片)。
2.2 心理护理措施 在服用黛力新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释本病的发生机制,消除严重腹部等症状对患者造成的心理恐惧、焦虑、抑郁、多疑等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和患者乐观的情绪。采取以下措施:①消除焦虑、不安情绪:护理上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个性,利用语言技巧和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的自信心,获取患者的配合。②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本病患者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身上,感觉异常敏感,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肠鸣音、身体各部分形态都十分注重,应引导患者分散对躯体不适的注意力。③鼓励与安慰:由于患者脏器的高敏感性、患者的疼痛不适感非常明显,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关心患者的生活。④暗示与护理:在恰当的时候,引用以往症状严重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或治愈的类似病例进行暗示比较,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 结果
疗效判断:症状完全缓解为治愈;部分症状缓解为有效;症状完全不缓解为无效,结果(疗效)见表1。
3.1 讨论 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除了胃肠道症状严重外,常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强迫、神经质、睡眠障碍等心理精神异常,仅仅从生物医学角度进行治疗,医生多采用抗菌素或调节胃肠类药物进行治疗,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常常不能缓解,病情不能改善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又可能导致脏器的易感性加重了肠道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患者整日思想集中于躯体症状上,痛苦不堪,反复进行胃镜、肠镜检查,长期多次多地多处就诊。随着近年对本病的认识的深入和提高,认为精神心理症状本来就是肠易激动综合征的肠外表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治疗上必须重视心理的康复和治疗[2]。黛力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对缓解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也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治疗。
3.2 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十分密切,消化系统是情绪的一面镜子。通过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对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疗效的分析,并与以往单纯使用胃肠道药物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到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和护理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肠易激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者有很强或很高的心理护理需求,患者常常倾诉内心的痛苦,渴望得到家属、周围人员的理解和同情[3]。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明显,从本组资料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有效率达到83%,治愈率达39%,这一治疗结果我们认为对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应该是非常满意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当然本组资料也有3例治疗无效的病例,说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曹中昌,唐秋美,刘华,等 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治疗.健康心理学,1995,3(1):1415.
推拿针灸疗法是我国中医中两种源远流长的外治疗法,心理治疗则是现代医学中的―个年轻分支。因此,从表面现象看推拿针灸和心理治疗相差甚远。
但是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有机体,而且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从事着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也与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害的物质因素能够引起人的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心理因素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或作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手段。
笔者查阅了近年采的文献资料,从中不难发现已经有一些推拿和针灸医生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如周氏和胡氏均曾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推拿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陈氏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推拿治疗神经衰弱中;冯氏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推拿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中;而范氏和薛氏将心理治疗运用于针推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中;还有陈氏曾将心理治疗运用于针刺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
总结以上文献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推拿针灸结合心理治疗在那些身心相关疾病的治疗上疗效颇为显著。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增长,身心相关疾病的发生亦日益增多,笔者认为作为推拿针灸医生的我们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知识,同时也可以和医学心理医生合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日常医疗工作取得更好的疗效。
那么,我们又能如何做到推拿针灸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已经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七情)对于疾病的影响,并相应地采取“告之、导之、开之”的传统治疗方法。临床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以及通过咨询来指导和培训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富有创造力,而其中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基础性的心理治疗模式。医生通过询问倾听、分析指导和支持鼓励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通常推拿针灸科的病人相对而言就诊周期比较长,故而接诊医生对患者情况,也比较熟悉,这就为推拿针灸医生在推拿针灸治疗中有意识地结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推拿针灸医生在本专业的知识之外,适当地学习一定的心理治疗知识是极为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询问指导和鼓励,这样也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 子宫肌瘤;栓塞;子宫动脉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生育期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达20%~40%[1],常见的症状有月经异常、盆腔疼痛、膀胱、直肠压迫症状、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子宫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对于子宫的损伤或切除会造成女性精神心理的缺失感。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5年6月应用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经临床、妇科检查、B超、CT证实为子宫肌瘤,病程1~12年不等,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其中单发42例,多发16例。58例肌瘤中,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7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4例有腹部肿块,2例有压迫症状。肌瘤最大径,介于3.6~11.8 cm之间57例,平均7.7 cm,1例超大肌瘤18.3 cm。
1.2 治疗方法 腹股沟区常规碘酒、乙醇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成功后下入5 F导鞘,以利于导管和导丝的进出。用5 Fcobra导管或子宫动脉导管分别选择性进行左、右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分支及肌瘤的血供情况,之后决定栓塞的程度,一般一侧优势供血明显应阻断,另一侧栓塞70%左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两侧优势供血,应栓塞达到子宫螺旋动脉不显影为宜。导管进入子宫动脉后应避开宫颈-阴道分支、输尿管支以及膀胱支等,先经导管注入超液态碘油和平阳酶素混合后的乳剂栓塞瘤体,再将明胶海绵剪成1 mm×1 mm小块栓塞子宫动脉近端,栓塞后即行造影检查,证实子宫动脉供血区无血供,手术完毕。
1.3 随访观察 术后3~12个月复查B超、CT,观察肌瘤的大小,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月经恢复等情况,以便与术前比较。
2 结果
2.1 子宫动脉血供造影表现 本组58例患者,均由子宫动脉供血,其中56例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2例由单侧子宫动脉供血。子宫动脉增粗、迂曲且有分支供应肌瘤血液。栓塞后,子宫动脉远端闭塞,碘油沉积均匀、完整。
2.2 临床症状改善 与术前比较,经量均有所减少,经期缩短,35例贫血者,3个月恢复正常,2例尿频、尿急2周左右减轻。
2.3 肌瘤体积的变化 治疗3~12个月复查B超,瘤体体积缩小42%~90%,其中缩小42%~59% 17例;缩小60%~79% 28例;缩小80%~90% 10例;2例完全消失,1例超大肌瘤患者(肌瘤最大径18.3 cm)6个月缩小至11.5 cm,8个月增至17.6 cm,手术切除。
2.4 并发症 术后疼痛为主要并发症,58例患者全部出现,经对症治疗后,45例3~4 d逐渐缓解消失,13例1周后消失。2例阴道排出坏死肌瘤组织,3例出现排便困难,经灌肠处理后消失,2例出现尿潴留,导尿后恢复。
3 讨论
症状性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生长所致月经异常、盆腔疼痛、膀胱、直肠压迫症状、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无症状的子宫肌瘤一般不需治疗。虽然理想的治疗目标是消除肌瘤,但由于肌瘤的激素相关性、部位特殊性、发生多源性等特点,主要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消除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使有症状的肌瘤变成无症状的肌瘤,而不必介意肌瘤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1-2]。另外,子宫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对于子宫的损伤或切除会造成女性精神心理的缺失感。
3.1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完好保留子宫,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费用等优点[3]。另外,即使栓塞失败,仍可应用手术及药物治疗。
3.2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理论基础 子宫具有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的不同起源和相互吻合。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后正常子宫由于侧支血供逐渐恢复,子宫正常结构不会破坏,正常功能得以保留。
3.3 治疗体会 介入手术中进行双侧的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的开口、走行,有无异常的分支及血供情况。导管应避开异常的分支,如躲避不开,尽量不用液体栓塞剂,而改用如明胶海绵等固体栓塞剂。一侧优势供血明显应阻断,另一侧栓塞70%左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两侧优势供血,应栓塞达到子宫螺旋动脉不显影为宜,避免过度栓塞。
一般应尽可能选择10 cm以下肌瘤,肌瘤过大,易出现栓塞不完全,肌瘤坏死之前肌瘤侧支循环已建立导致疗效不佳。本组1例超大肌瘤坏死后再增长,最后手术切除。
碘油为液体栓塞剂,易于流动,栓塞中导管应尽可能避开宫颈-阴道分支、输尿管支以及膀胱支等[4]。注入碘油应缓慢、有序,最好让碘油随血流漂入瘤体,栓塞中应时刻注意碘油的流向,如有异位栓塞应停止。栓塞后期应预留出导管内碘油的量,避免冲刷导管时,碘油外溢或过度栓塞[5]。采用此方法本组58例患者无1例出现异位栓塞。
参考文献
1 谢宗贵,程永德.妇产科介入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72;81-84.
2 李彦豪,刘彪,曾庆乐,等.平阳酶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34(12):827-830.
3 陈君辉,胡大武,段天红,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34-3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ients with reflux and to explore the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pla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reflux sore throat combined anxiety or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March 2015, the experimental group(3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meprazole, tanshinone capsule and west pyrazole ammonium chloride lozenges for the first course, and joined Deanxit for the second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The group were combined with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courses, 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been followed up. Results After on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8.57%, the control group was 34.29%,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econd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RSI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16.20±1.17), the second courses was better than the first one. Conclusion The c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with reflux who were treated by Deanxit, eprazole and so on, is obviou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disease, looking forward to better relief.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factor; Reflux laryngitis; Deanxit; Acid suppressive therapy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作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反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孙高洁等[1]认为:反流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张莉莉等[2]发现焦虑、抑郁状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均可影响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甚至改变外界传入的信息,导致患者产生非病源性的疼痛感及其他异常感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疑病”的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态焦虑或不安感。我们发现此类患者予以对症处理的药物均未见明显好转或者稍见疗效,采用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此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者抑郁症状。由此我们对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反流性咽喉炎伴焦虑或抑郁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伴焦虑和(或)抑郁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0例,排除有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胃溃疡有明显出血者,对该类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病史或不能配合治疗等患者。其中男21例,女49 例,年龄36~69岁,平均(51.0±10.7)岁;所有患者均有咽喉异物感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伴睡眠打鼾者2例,伴慢性咳嗽10例,伴肥胖者12例,合并吞咽困难6例,合并呼吸困难3例,合并声嘶24例,合并咽痛、咽干12例,合并哮喘1例,合并胸部疼痛2例,合并焦虑26例,各组均13例,合并抑郁者15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8例,合并抑郁和焦虑者29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14例;病程为1个月~5年不等,平均2.1年。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①症状及体征评分 运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进行评估[3],RSI评分>13和(或)RFS>7分。喉镜表现:杓区发红、声带红斑和(或)水肿、杓区肉芽肿、喉部黏膜增厚、环后区红斑等(图1~2)。②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并经胃镜检查确诊[4]。③应用Zung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SAS≥50分为焦虑状态,SDS≥53分为抑郁状态,且分值越高,则情况越严重。SAS、SDS标准分=各条目累计分×100/80,四舍五入取整数。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被告知用药1个疗程后复诊观察疗效,疗效较差的再加相关药物治疗。治疗开始医嘱予对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4片/盒,国药准字H19990046)、丹参酮(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24粒装,国药准字Z13020110)口服及西吡氯铵含片(黄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mg×24片,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00034)含服1个疗程(2周)。于第2疗程开始加用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20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26)。实验组同对照组第2疗程疗法治疗,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此疗法要坚持2个月~半年,且治疗用药需逐渐减量。治疗2周、4周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随访半年。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断为RSI总评分下降>7分为显效,总评分下降4~7分或总分值≤13分为有效,RSI总分值下降≤4分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两组多时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周总有效率比较
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34.2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P
2.2 两组患者各个治疗阶段RSI评分比较
第1疗程结束时,对照组患者R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1,P=0.00);第2疗程评分也明显低于第1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8,P=0.000)。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疗程结束后均有疗效,实验组更明显。通过对两组患者第1、第2疗程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178,P=0.000),认为评分结果受治疗疗程影响;疗程与组别交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06,P=0.000),即有交互作用;组别F=6.223,P=0.015,故可认为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见表2。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由于胃酸等反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6]。难治性GERD的病因很多,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而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反流症状,精神心理因素和胃食管反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难治性GERD的发生[7]。Andreica-Sandica B等[8]研究表明,非糜烂性反流型食管炎患者的部分症状为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单纯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及吗丁啉等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应用抗调节精神心理的药物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和药效产生的影响,GERD的发病及加重与工作生活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本研究致力于社会心理因素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病情及治疗的影响。
喉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是指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异物感、哽咽感、吞咽不畅、慢性咳嗽、呼吸不畅甚至呼吸费力、声嘶、发音障碍等,体征主要包括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及舌根等处淋巴滤泡增生,杓间区黏膜毛糙、水肿、增生、肥厚,声带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结节性或溃疡性病变、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
1968年Cherry等首次描述了伴咽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此后,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调查统计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中有4%~10%咽喉部的症状与反流性咽喉炎相关[9]。咽喉部是呼吸和消化共用通道,其与食管、气管相接,短暂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整个食管不能有效收缩从而导致酸性物质频繁发生反流,而咽喉部黏膜缺乏保护及防御结构(如重碳酸盐-黏膜屏障等),因此,即使接触到较低频率反流的胃酸等胃内容物,黏膜也容易受损;加上食管和支气管树起源于共同胚胎,均由迷走神经支配,当食管内胃酸过高时,可由迷走反射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清嗓、反复咳嗽等动作,最终导致咽喉部黏膜的损伤,或由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患者产生反流性咽喉炎相关的病理改变。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炎、抑酸对照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与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相一致,但是需要加长疗程治疗,但长时间治疗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疗效。
本研究对于入选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考虑与她们内分泌机能减退有关;而有焦虑、抑郁的青年人,则大部分考虑与各自生活及工作压力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34.29%(见表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社会因素在人类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各种社会生活应激事件及长期社会生活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也是导致慢性疼痛的重要因素。焦虑患者的神经系统会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状态,而迷走神经兴奋就有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这些物质就能够刺激咽喉部黏膜,产生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心理因素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实现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情绪变化则是通过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通路对腺体分泌、激素水平及平滑肌运动产生[10],因此,情绪障碍可诱发或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加重也同时加重患者的心理异常。其可能机制为消化道运动及内分泌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双重调控,而两系统的解剖中枢部位与情感中枢的皮质下整合中心相同,因而,精神心理因素与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加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1]。对此类患者单纯抑酸、抗炎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使用相应的心理干预疗法,可达到预想不到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