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34: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口腔医学外科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口腔医学系和临床医学系同为两个不同的学系,临床医学系毕业的学生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不多。因此,大多数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学习的目的往往限于应付考试。就素质教育而言,临床医学系的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质量很难令人满意。笔者结合12年的临床医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工作,经验体会如下。
1 从学科的实用性角度去激发学生对口腔医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促教学法”的效果已被实践认同[1]。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原因主要有:(1)学科本身的趣味性;(2)所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给学习者带来何种利益;(3)所学学科与实际工作和生活贴近的程度,即其实用性。在各临床医学学科中,口腔医学的实用性尤为突出。首先,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很高,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不同程度的患有各种口腔疾病。因此,掌握一定的口腔医学知识和技能对学员本人的健康颇有裨益,而学员的亲属、同事、朋友以及他日后工作中所管治的患者都会经常地向其咨询有关所患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问题。这客观上要求临床医学系毕业生具备基本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学员毕业后,无论是从事内科、外科还是其他学科的临床工作,都会遇到与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的疾病,经常需要与口腔科会诊,协同诊断和治疗。再者,在基层医院,一般没有设立口腔颌面外科,很多口腔颌面外科的疾患如口腔颌面颈部创伤、感染、肿瘤和先后天畸形常常需要外科医师来诊治。目前,由于基层医院缺乏相关的专科技术人员,能正确处置上述疾患者甚少。如果,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医学系毕业生,能正确的诊治这些专科性很强的病症,那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将是莫大的帮助。如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在一般的非口腔医学工作人员看来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实际上比较简单,无论是口腔系还是医学系的学员,只要亲自动手作过,就可以施行。能施行者有可能因此轻而易举地完成治疗,受患者及同事的好评。教员在第一堂课中就应该把上述情况清楚表述,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 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给学员制定最低目标和最高要求,确保最低目标的实现。
由于现阶段的口腔医学概念仍然存在较深的牙医学烙印[2],在相当数量非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务人员的思维里,口腔科即牙科,只看牙病,至多也只看口腔内的疾患,以至于当遇到颌面骨、面部、涎腺、三叉神经、面神经、颞颌关节、颈部等部位疾患时,未能想到这些疾患应由口腔颌面外科诊治,不能及时请口腔颌面外科会诊而延误诊疗;即便想到要请口腔颌面外科会诊,其会诊单中也问题多多,最常见的问题是基本的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知识贫乏,常把“颏下区”写成“颌下区”,把“腮腺区包块”写成“颈部包块”,把“颧面部”、“眶下区”、“颏区”、“颊区”等部位笼统称为“面部”;牙位表述不准确,常用阿拉伯数字来标识乳牙,或用大写罗马数字来标识恒牙;更有甚者将咽喉疾患当成口腔科疾病而请口腔科会诊。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个客观的问题,那就是临床医学系的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口腔科学教学大纲中,牙体病例如龋病是作为重点内容要求掌握的,而口腔颌面部肿瘤则仅要求一般了解。而在实际工作中,牙体病不需要也不可能由非口腔科人员去诊治,但口腔颌面颈部的肿瘤、外伤、感染在基层医院却常常需要外科医师来处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最低目标和最高要求。最低标准是:(1)明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诊治范畴;(2)掌握口腔和颌面部的基本解剖生理知识,保证能正确描述病变的准确部位;(3)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感染、创伤和肿瘤的基本诊治原则。如明白活检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获得确诊的可靠方法,并知道怎么样的肿瘤不宜切取活检。最高目标即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员的感性认知。
医学系的口腔颌面外科学没有实习安排,见习课时也很少,一般只有3~6个学时,每组人数多达10余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在运用解剖标本、模具、挂图等传统的教具以外,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真实化,从而增强学员的感性认知[3]。能否熟练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口腔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4]。目前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幻灯、数字化现实模拟教学、网络资源等。近几年来,多媒体和数字化现实模拟技术(Virtual Reality,VR)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10余个学员围着一个病人,看教员在口腔内操作,很可能谁也看不清楚。可是,如果有现实模拟教学,将口腔内的病变以任意放大的倍数和任意的视角在屏幕上显示,并演示治疗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远远好于前一种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各种疾患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所涉及的基本上是形态学为主,一张高质量的图片给学员的印象会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教员在备课时,应在多媒体资料上多下功夫,包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搜集积累典型而系列的图像资料等。
参考文献:
[1] 扈清云,田国忠,王培军,等.解剖学教育中融入人文艺术增加兴趣提高效果[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4):92.
[2] 申 岱.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专业特点看口腔医学教育的专业划分[J].西北医学教育,12(3):238.
[3] 柴 枫,徐 凌. 国外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35.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
1.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1)入院病史
(2)门诊病史
(3)急诊病史
2.临床检查
(1)口腔检查
(2)颌面部检查
(3)颈部检查
(4)颞下颌关节检查
(5)唾液腺检查
3.辅助检查
(1)病理学检查
(2)影像学检查
(3)实验室检查
4.消毒和灭菌
(1)手术器械消毒和灭菌
(2)手术者消毒
(3)手术区消毒
5.手术基本操作
(1)操作步骤
(2)注意事项
6.创口处理
(1)创口分类、愈合及处理原则
(2)换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换药技术
(3)绷带包扎的目的
(4)口腔颌面部常用绷带类型及应用
二、麻醉与镇痛
1.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1)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和丁卡因的临床药理学特点
(2)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浸润麻醉
(2)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的阻滞麻醉
(3)各类牙拔除术的麻醉选择
3.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临床表现
(2)防治原则
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1)常用的全麻方法
(2)全麻的特点及全麻后的处理
(3)镇静与镇痛
(4)重症监护要点
五、口腔颌面部感染
1.概论
(1)解剖生理特点与感染的关系
(2)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2.下颌智牙冠周炎
(1)概念及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3.间隙感染
(1)概念
(2)眶下间隙感染
(3)咬肌间隙感染
(4)翼下颌间隙感染
(5)颞下间隙感染
(6)下颌下间隙感染
(7)颊间隙感染
(8)颞间隙感染
(9)咽旁间隙感染
(10)口底多间隙感染
4.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1)概念、病因与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5.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1)概念及病因
(2)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6.放射性颌骨骨坏死
(1)概念及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及预防
7.面部疖痈
(1)概念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治疗
8.面颈部淋巴结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9.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1)颌面骨结核
(2)放线菌病
(3)梅毒
六、口腔颌面部创伤
1.概论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
2.急救
(1)窒息
(2)出血
(3)休克
(4)颅脑损伤
(5)感染防治
(6)包扎运送
3.软组织创伤
(1)创伤类型
(2)临床表现
(3)处理原则
(4)各部位软组织创伤清创术特点
4.硬组织创伤
(1)牙槽突骨折
(2)颌骨骨折
(3)颧骨及颧弓骨折
(4)眼眶骨折
(5)骨折愈合过程
七、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1.概论
(1)概念及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5)预防
2.软组织囊肿
(1)病因及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3.颌骨囊肿
(1)病因及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4.色素痣
(1)病因及分类
(2)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5.牙龈瘤
(1)分类及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6.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1)分类及命名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7.成釉细胞瘤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8.骨化纤维瘤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原则
9.鳞状细胞癌
(1)舌癌
(2)牙龈癌
(3)颊癌
(4)口底癌
(5)唇癌
(6)中央性颌骨癌
(7)上颌窦癌
10.恶性黑色素瘤
(1)临床病理及预后
(2)诊断及治疗原则
11.肉瘤
(1)临床表现、分类及预后
(2)诊断及治疗原则
12.恶性淋巴瘤
(1)临床表现及分类
(2)诊断及治疗原则
八、唾液腺疾病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病因及临床表现
(2)诊断及治疗
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1)病因、临床表现
(2)诊断及治疗原则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病因、临床表现
(2)诊断及治疗原则
4.涎石病及下颌下腺炎
(1)病因、临床表现
(2)诊断及治疗原则
5.涎瘘
(1)病因及临床表现
(2)诊断及治疗原则
6.舍格伦综合征
(1)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2)诊断及治疗原则
7.舌下腺囊肿
(1)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2)诊断及治疗原则
8.黏液囊肿
(1)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2)诊断及治疗原则
9.多形性腺瘤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10.沃辛瘤(腺淋巴瘤)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11.腺样囊性癌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12.黏液表皮样癌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九、颞下颌关节疾病
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1)概念、分类和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2.颞下颌关节脱位
(1)概念、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3.颞下颌关节强直
(1)概念、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十、颌面部神经疾病
1.三叉神经痛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3.舌咽神经痛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原则
十一、先天性唇裂和腭裂
1.概述
胚胎发育与唇腭裂的形成、发病因素及流行病学
2.唇裂
(1)概述、分类及临床表现
(2)手术治疗原则
3.腭裂
(1)概述、分类及临床表现
(2)手术治疗原则及术后并发症
4.唇腭裂序列治疗
(1)概念
(2)治疗程序
十二、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1.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
(1)口内片
(2)口外片
(3)唾液腺造影技术
2.正常X线影像
(1)牙
(2)牙周组织
(3)颌面骨解剖结构
(4)颞下颌关节
(5)唾液腺造影
3.典型病变X线影像
(1)牙病变
(2)牙周病
(3)颌骨骨髓炎
(4)颌面骨骨折
(5)颞下颌关节病变
(6)颌骨囊肿
(7)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8)颌骨良性肿瘤
(9)颌骨恶性肿瘤
(10)涎石病
(11)唾液腺炎
(12)舍格伦综合征
4.CT及MRI
(1)概念
(2)适应证
十三、牙颌面畸形
牙颌面畸形
(1)概论及临床分类
(2)治疗原则
十四、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1.概论
(1)病因
(2)整复手术的技术特点
2.组织移植
(1)游离皮片移植
代码 专业名称
001药学
002中药学
003护理学
004口腔医学技术
005放射医学技术
006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007病理学技术
008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009营养
010理化检验技术
011微生物检验技术
初级(师)考试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012药学
013中药学
014护理学
015中医护理学
016口腔医学技术
017放射医学技术
018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019病理学技术
020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021营养
022理化检验技术
023微生物检验技术
中级考试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024全科医学
025内科学
026心血管内科学
027呼吸内科学
028消化内科学
029肾内科学
030神经内科学
031内分泌学
032血液病学
033结核病学
034传染病学
035风湿与临床免疫学
036职业病学
037中医内科学
038中西医结合内科
039普通外科学
040骨外科学
041胸心外科学
042神经外科学
043泌尿外科学
044小儿外科学
045烧伤外科学
046整形外科学
047中医外科学
048中西医结合外科
049中医肛肠科学
050中医骨伤学
051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052妇产科学
053中医妇科学
054儿科学
055中医儿科学
056眼科学
057中医眼科学
058耳鼻咽喉科学
059中医耳鼻喉科学
060皮肤与性病学
061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062精神病学
063肿瘤学
064肿瘤内科学
065肿瘤外科学
066肿瘤放射治疗学
067放射医学
068核医学
069超声波医学
070麻醉学
071康复医学
072推拿(按摩)学
073中医针灸学
074病理学
075临床医学检验学
076口腔医学
077口腔内科学
078口腔颌面外科学
079口腔修复学
080口腔正畸学
081计划生育
082疾病控制
083公共卫生
084职业卫生
085妇幼保健
086健康教育
087药学
088中药学
089护理学
090内科护理
091外科护理
092妇产科护理
093儿科护理
094中医护理
095口腔医学技术
096放射医学技术
097核医学技术
098超声波医学技术
099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100病理学技术
101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102营养
103理化检验技术
104微生物检验技术
105消毒技术
106心理治疗
口腔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等等。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1、口腔医学未来的就业率无限广阔。每2000人就需要有一名牙医,目前国内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所以口腔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2、建议口腔医学专业从事美学修复、牙周保健和种植修复这三个方向。
3、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会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已经表现出对口腔医生的需求量了。同时,牙科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门诊类,有着很强的区域性。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新能源、美容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医疗设备/器械;
3 新能源;
4 美容/保健;
5 教育/培训/院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生、牙科医生、洁牙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口腔医生;
2 牙科医生;
英文名称: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244
国内刊号:11-4980/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口腔医学专业要学以下课程:
物理学、生物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学诊疗工作或预防保健工作、医学教育工作和医学科研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参照国内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口腔留学生教育也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口腔的三段式模式,专业课的学习没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在第一、第二学年甚至没有任何与口腔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第三学年仅有牙体解剖生理学和口腔病理学2门专业课,而且都只开设一学期。在进入第四学年后,专业课的数量突然增大,课时安排也非常紧密,学生需要同时学习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固定义齿修复学,活动义齿修复学,口腔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专业科目。
从我校口腔专业留学生的反馈资料来看,学生在进入第四学年后,虽然每周学时数与低年级时相近,但是学习专业课的要求更为严格,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学生很难适应。而国外的口腔(牙)医学的课程设置,尽管在学习科目上各不相同,但是关于口腔医学专业内容的教学是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并且将专业理论、实验和见习充分融合。如英国的口腔医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按照教学计划,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定期到临床诊断室轮转见习,跟随医护人员学习基础的诊室管理细节,熟悉今后岗位的工作环境。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则逐步开始分专业见习,为后续实习做好充分准备[1]。而日本的6年制牙医学教育,也从第一年就开始口腔科学介绍和接触临床[2]。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分布,可以使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保证了学习效果。
由于采用三段式的教育模式,口腔留学生教学中大量的专业课程集中于第四、第五学年,相对于国内口腔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课时间长,学时也有所增加,比如口腔修复学和颌面外科学需学习一年,分别达240学时(含实验课)和210学时(含实验课),正畸学为128学时(含实验课),儿童口腔医学为40学时(含实验课)。尽管学时有所增加,相比国外多数大学仍然有不少差距。就拿学时较多的口腔修复学来讲,在美国被分为固定义齿修复学、活动义齿修复学、全口义齿修复学、牙种植学等几门独立课程,还有相当部分内容分布在牙体外科学和口腔技工工艺学当中,如果把这些课程的学时加起来,就会远超240学时。学时的限制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在无形之中限制了教师对授课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理论课成为教师个人的讲授,缺少变化和互动,学习内容宽泛而难以深入;实验课只能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很难加以拓展。这样的授课形式单是对于国内的本科生来说都非常落后,不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留学生效果会更差。
目前我校开展口腔留学生教学仅有4年时间,多数教师原是教授国内口腔本科生,后转为教授留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授内容多与国内口腔本科学生类似。因为学制限制和课时安排较少,留学生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虽然涵盖面广泛,但是学习深度浅,很多只是做了基础性的讲解。比如对于口腔种植学,仅在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各设一章进行了介绍,没有详细展开,对于口腔种植学的新技术、新进展也没有提及。相对于口腔学科的快速发展,留学生课程内容的滞后带来的潜在问题就是,留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不能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也很难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同时,这也会对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口腔专业留学生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当中,再加上授课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口腔专业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截止2010年国内已有34所高校开展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3],其中一些高校也已开始招收或者计划招收口腔医学留学生。如何从培养目标出发,改革课程体系,已成为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其中有些改革措施已在我院实践。
确立合适的培养目标是做好留学生教育的前提,考虑到留学生就业深造的方向性,培养目标应当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将培养目标由培养通科口腔医生转变为国际上更为通行的牙科医师,让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要求。与培养目标改革相适应,对留学生学习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压缩与口腔专业相关性较弱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核医学等。增开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和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并按需要延长学时,这些课程如口腔生物药物学、口腔设备学、口腔种植学等,在国内口腔本科教育中并未单独设置,而在国外牙医学教育中普遍教授。将口腔专业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留学生从入校第一学年起就开始接受口腔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如口腔医学简介、头颈部解剖学、牙体解剖学等。第二或第三学年起开设部分口腔专业临床课程,保证每学期学生都学习口腔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性。同时,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将临床见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入到教学之中。
一、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障医疗及病人安全。
二、积极参与口腔医学院(系)的各项建设及宣传工作。
三、参与口腔科病房各种手术及口腔科的急诊及会诊工作。
口腔科病房目前开房床位26张。我科病房分三组,分别为肿瘤组,创伤组及唾液腺组,我参与了三个小组几乎所有手术。在肿瘤组中担任一助,在另两组中任二助。不同主刀医生的不同风格,高强度及大量的手术机会使我的业务能力、手术技巧大大提高。在病房三位教授的培养及关心下,目前已经能独立完成各项常规中小手术,手术操作日渐规范和熟练。急诊及会诊工作是每个住院总的主要工作,和兄弟科室的住院总一样,遇到急会诊,我总是及时到达,与相关科室医师一道积极处理病人,参与危重病人的急救。有许多许多忙碌的夜晚,有许多病人转危为安的时刻,有许多许多可以回忆的惊心动魄,许多许多的历历在目,正是这种辛勤劳动为住院总赢得了荣誉,为病人挽回了生命。同时,去相关科室会诊及和各位住院总的合作使我拓展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一)教材分析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