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工智能英语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9 18:34: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工智能英语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工智能英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概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提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智能起步期、专家系统推广期和深度学习期等阶段,而在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和运用深度学习算法的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已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必将不断被融合到教育领域,并为大学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与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撑;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智能推荐支撑。目前,学者们已对人工智能对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高华伟分析了外语作文智能评阅与形成性评价融合策略;刘洋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和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张艳璐对人工智能在给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生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与策略;严燕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成绩评价体系与英语领域科研等方面。针对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一、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二语习得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大学英语教与学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大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互联网上含有丰富的英语视频与图片等资源;在线教育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等,它们各具特色,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根据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习惯等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同时,很多网络资源可下载或者回放,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其中,百度教育大脑的智能备课系统便是典型应用案例。其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整合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对于教师而言,此平台可按照教学进度为教师提供经过筛选的教学素材,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往往以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大学英语单一的教学方式。可利用网络平台,如雨课堂、慕课平台等,开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三)提高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由于英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等密切相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焦虑、害怕等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习得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英语习得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与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以及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形成了大学生英语习得分析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是以大数据为依托,可以跟踪和记录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各种信息数据,进而可形成大学生英语习得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如数据挖掘、关联性分析和回归预测等,可以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规律特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构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画像,如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可为教师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情分析报告。因此该数据库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为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支撑。同时,上述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习得的研究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人工智能的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对教师与学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往往需要改进此教学方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使用,会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造成压力。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影响,势必会减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造成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失业的压力。进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根据语言资本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主要是经济期望价值。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与学习目的和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大学生英语学习经济期望价值主要体现为学习英语对未来找工作很重要,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如人工智能翻译机的出现,使得各种语言之间翻译非常容易。即使不懂英语,也可使用它进行英语交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领域的应用,将降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值,进而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目的。

(三)对师生关系的消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弱化。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讲座视频和英语文本资料等,甚至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这些将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从而隔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2篇

一、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又叫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卡鲁尔(J.B.Carroll)。认知法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则,从而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运用语言。它重新肯定了语法—翻译法(Grammer Translation Method),因此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能仅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认知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下:1.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3.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4.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时,适当地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5.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对于一般性错误不必有错必纠。6.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张兼中,1983:191~194)

功能法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和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学习外语一般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进行的,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来学习外语的,而且成年人的学习具有自觉、有意识等特点。因此,功能法的优点在于重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强调智力的发挥,主张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功能法概述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又叫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语法大纲情境大纲和意念大纲》一文中被首次提出。当时,西欧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样的环境要求有更多的人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同时,由于学外语的人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不同,对运用听、说、读、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的的多样性。因此,功能法便应运而生。功能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是相互作用的。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y)则提出了“语段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理论。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语言学,代表人物是费利克和哈思。

功能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有:1.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且实用的语言材料。2.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3.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4.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那些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不必纠正,不必过分苛求。5.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常见的方式是以话题来安排顺序,把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每个话题要有几次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增加一次难度。(盛炎,1990:175)

功能法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大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选用的语言教学材料大都是本专业人员所必需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而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或侧重。

三、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授课班一年级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下面是笔者的汉语综合课第三课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册(上)。我们将“认知—功能教学法”应用于对全英班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具体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展示

课文:第三课《明天见》

A:你去邮局寄信吗?

B:不去。去银行取钱。

A:明天见!

B:明天见!

第一步,展示。我们在PPT上通过图片展示有关的地点名词和行为动词,例如地点名词:邮局、银行、食堂、教室、学校、宿舍、厕所、超市、医院等;行为动词:吃饭、睡觉、学习、买东西、看病、寄信、取钱等。这些词语跟课文中出现的句型有关,是留学生为在中国学习生活急需习得的。

第二步,语言要点练习。我们从课文中提炼出了本课的重点句型——“Sb+去+P+V”①,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例如举例说明“你去邮局寄信”“我去食堂吃饭”“他去银行取钱”“妈妈去超市买咖啡”,或者通过使用是非问、特殊问等,要求学生用该句型回答。做这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该句型的语言结构形式。

第三步,语境练习。通过游戏,将前面的语言材料放在有语境的游戏中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这个句型的结构特点,我们设计一个游戏,命名为“不可思议”。游戏操作具体如下:1.教师课前准备好三个纸盒,并在其中分别投入写有“学生姓名、地点名词及行为动词”的数十张小卡片;2.课堂上,每个学生依次从三个纸盒中抽出一张,并把所得的句子读出来,如“张红去银行睡觉”“李明去厕所吃面条”“王华去教室取钱”等。这样的句子既可以活跃气氛,也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第四步,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在“打招呼”这个语境中,重新组织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自由对话。这一步是模拟性的交际活动,特点是无限制、完全自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上述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如地点名词、行为动词;第二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法结构,如重点句型“Sb+去+P+V”。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如果学生发音不清或错误,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交际活动;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石,没有它作为建筑材料,学生就无法构建句子,也无法表达思想,所以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法即语言的规则,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言语都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和制约,学习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现象,并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这两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强调学习者智力的发挥及对语言规则的理解正是功能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我们将这种过程归纳为语言的理解。

在理解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则之后,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进行“不可思议”这个游戏,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类似这种理解性练习还有很多,根据这课的重点句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进行动作反应练习,即老师说句子,学生根据句义表演。例如,老师说“小强在教室洗澡”,然后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将这个句子表演出来。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了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但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们运用了听说法或视听法的某些练习形式。这种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语言练习过程,我们称之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只表明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交际能力,所以要进入第四步的实际运用阶段。如上文所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对汉语技能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听和说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练习语境。自由对话是一种模拟性的言语交际活动,学生可以脱离课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对话。这些对话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并作必要的补充。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还可以进行知识扩展,增加医学词汇教学环节,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因为留学生和中国人在意义的表达和言语的使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介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或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汉语的能力。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侧重,这体现了功能法的教学原则和优点,我们将这个环节归纳为语言的运用。

注释:

①本文的缩略语符号——Sb:某人;P:处所;V: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参考文献:

[1]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王继根.外语教学中的三大学习理论述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

[4]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曾怀琳.谈认知-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第3篇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

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 1980)。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二、外语教学中隐喻的应用研究回顾

卡梅伦较早地探讨了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的应用。她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的认知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行为。因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语言资源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应用、加工,才能达到互动的目的。作为语言学者,应当揭示种种语言行为的内在过程。因此,研究隐喻,要把隐喻的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都包括进来。在此基础上,卡梅伦建构了隐喻的应用框架:1)理论层面;2)加工层面;3)神经层面(Cameron, 1999)。近年来,第一层面主要研究隐喻的认定和分类,第二层面主要指隐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用和解释,第三层面研究处理隐喻时的神经活动。国外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Gwyn(1999)有关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医疗中的应用研究,Clarke (1999)对儿童话语中隐喻的分析,Forceville(2000)对广告中隐喻的认知作用的研究,等等。

相比之下,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要少得多,仅有零星的研究散见在认知语言学著作里。在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庞继贤和丁展平(2002)曾撰文讨论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尝试把卡梅伦的三个层面应用于外语教学。王寅(2004)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的问题,蔡龙权(2005)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但是隐喻的研究成果仍未在外语教学领域里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的相关研究亦很少,且多为母语为英语的二语习得研究。例如Cameron(2003)对英语国家课堂中出现的隐喻的分析,Cortazzi(1999)对本族语教师与学生有关“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隐喻性理解和表达的研究。另外,这些研究也都没有直接探讨外语教学和隐喻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层面,分析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探索路径。

三、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出现在政治、经济等各类语篇中(孙厌舒,2004)。我们的外语教材中也有大量的隐喻。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基于卡梅伦的应用框架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下,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可分为三个层面:1)语言层面;2)交际层面;3)文化层面。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提炼和组织的作用。隐喻在交际层面上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外语教学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文化层面上,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文化教学与语篇理解。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技能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活动逐渐增多,国内企业产品走向世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30年来,外语人才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支队伍中就包括了一批又一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技能型,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改革经历了从注重“语言知识”培养到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从“单一培养模式”到“复合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过程。[1]

二、高职高专英专业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在20世纪,受到传统本科院校精英教育的影响,高职高专外语人才培养中过度追求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语言技能,无法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人才市场上缺少了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角色分工更细,同时受到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语言+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越来越明确,人才需求出现“复合型”趋势,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不能再是单一的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了需求的主流。

针对如此的变化技能型,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及时做出反应。而作为外语教学中最主要的一部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更是密切联系实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调整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出一批批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合格的高职高专英语人才。

(1) 专业设置多元化

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市场对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逐年下降,“外语+技能型”人才需求比例上升至66%。[1] 因此,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办学宗旨的高职院校外语教育迅速调整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涵盖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旅游英语和外语教育四大类。其中应用英语专业方向设置,更是紧跟时展的步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先后出现了空乘方向、IT方向、国际金融方向、物流方向、国际会计方向和会展方向等。

(2) 课程开发程序化

上述定位清晰的专业设置,在课程开发上也密切联系相应岗位需求,出现了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英语”或“行业英语”。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英语”,“行业英语”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十分注重语言实践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更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下的综合语言能力技能型,为高职学生开发最“职业”的英语,进入职场时可以拿来就用,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医用英语、物流英语、空乘英语、会展英语等。

课程开发过程中,英语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专业调研,对某一职业或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按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课程。突出表现为:用职业技能表述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工作内容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1]

(3) 教学方式技能化

结合行业英语的教学,必然要求探索发展出适合培养学生语言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近年来,高职英语的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相结合,获得巨大成功。

其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则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从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分别有三种英语类课程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包括商务现场口译、商务英语和会展英语。[2] 学院充分利用了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针对性地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

三、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探索

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同样经历了从本科“压缩型”向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转变的曲折过程。[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猛增技能型,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逐渐转轨,需要努力探索有效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成熟发展,高职英语脱离了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中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在2000年,根据教育部“三教统筹”的部署,制定完成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语言知识和技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基本要求》的阐述,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摘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3]

《基本要求》的出现,从多方面统一了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认识:

1. 对使用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测试等做出明确的说明。尤其是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提出了跟具体化的标准,增加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要求细分为A、B两级,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语言测试方式更规范化地指导语言教学。

2. 提出了语言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日常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技能型,其中,下列问题应该时刻成为公共英语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 正确处理测试与教学的关系,防止应试教育。

(3) 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一定要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时刻关注“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衔接,行业英语逐渐渗透到基础英语的教学中,同时防止“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的教学完全处于无铺垫、无准备状态。

(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设法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

为了能够按照《基本要求》的精神更好地完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学习高职“行业英语”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技能型,注重探索解决上述疑难问题的办法,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和他们具体的实践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

(1) 认识公共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切低估和高估公共英语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的职场环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今后“行业英语”学习相关的语言学习能力,逐步将公共英语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2) 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学习能力、专业背景、就业岗位要求等,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期真正服务于高职专业教育。

(3) 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教学优势。视频、音频、网络等丰富的资源充实了教学素材,直观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4) 积极开发针对性较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公共英语教材,相配套的文字版、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在内的立体化系列材料,为学习者提供立体、互动的学习方式。

(5) 调动公共英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的“行业英语”知识技能型,向“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发展。

(6) 充实自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研修培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了解最新的高职教育动态。登录相关网页,及时了解同类行业的发展,交流经验。[4]

对照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同样经历了很多曲折。同时,公共英语的教学能够从中学习经验,使基础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高职专业学习,突显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满足将来职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szpt.edu.cn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网techorg.cn

第5篇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问题

1新文科的概念与方向

所谓新文科,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来说需要根据时代需求开设新兴专业,其次对于传统文科专业来说需要革新其教学范式[1]。在我国新文科的发展需要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对于中国现象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解释,从而形成符合中国人逻辑的理论创新思维来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2]。新文科是反专业细分的一种新型的专业改革,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吸收专业以及交叉性专业的优势,从而反哺强化原专业的优势,在这样的需求之下,从专业设置到课程结构设计,再到实际教学、评价以及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系类更为广泛而深化的改革,从而提升文科专业整体的质量和实用性。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新文科建设需要把握几点方向。首先是针对新兴产业衍生的新文科,例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这方面人文社科要与科技强国的战略相结合,文科内容与理学、工学等新出现的领域做好学科融合。其次是传统研究范式改变衍生的新文科,这类文科的研究重点是基于编程、大数据技术等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社会问题的钻研。最后是在社会发展和需求转变之下出现的新文科,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于各个领域和行业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诉求和方向,那么在大智能时代之下,社会学学科建设需要积极结合人工智能,这将是新文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2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模糊

新文科的主旨是使传统学科提升实用性。而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只是简单针对教材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实际英语应用的能力方面的教学则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不少院校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某个专业性质的考试,而并非是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种教学目标与新文科的主旨是相背离的[3]。

2.2英语学习不良习惯多,重点掌握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在英语方面基础更显薄弱,因此学生对于英语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较为懈怠。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接触和应用英语,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轻视。最主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并没有跟上授课教师的讲课思路,也没有掌握学科的重点内容,因此导致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英语基本功都很差,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2.3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形式不合理

新文科时代,对于传统学科的教学需求就是积极融合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授课。而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育授课过程当中,教师授课内容死板枯燥,而且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调整,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抹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很少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智能设备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况且也没有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对英语最终失去兴趣[4]。

3新文科背景之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优化策略

3.1明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要在新文科时代之下做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之余,还要重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把握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4个方面能力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其次,就高职院校来说,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学内容要做出相应的调整[5]。例如,对于编程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多偏重专业相关内容教学;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学应当多涉及到建筑领域英语词汇和表达的学习。在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巩固专业课的知识,同时还要根据国家提出的战略计划调整英语教学,为我国国家发展培养具有实用能力的人才。

3.2转变教学方法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智能手段进行教学。例如采用平板电脑、多媒体课件甚至是3D技术进行授课。设计英语情境,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情境当中,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6]。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置英语对话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掌握国家战略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目标等,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开阔了眼界,促进英语专业素养的提升。

3.3帮学生创造语言氛围,矫正学习习惯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良好的语言氛围是辅助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日常与学生沟通和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采用英语对话,为学生建立英语表达的语言氛围,帮助学生改善“哑巴英语”的问题。同时,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让学生到能接触到英语的岗位当中进行短期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例如,高职院校与对外贸易企业建立联系,学生可以到企业当中进行短期实习,不但能够学习贸易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在实际对话和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矫正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

3.4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投入和建设

做好的教育首先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打造专业的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是学历高、专业素质强、综合水平高的教师,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在职英语教师,高职院校应当定期举办相关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专业技能,在深入浅出的授课过程当中,达到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英语的目的。

第6篇

学校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最早采用人工智能教学法从事英语教育的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田纳西州立大学是一所由政府资助的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其所在地――纳什维尔,是医疗卫生、音乐、出版和交通运输的重要中心,也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素有“Music City USA”之称,曾在2006年被提名为美国最佳居住地第一名。学校共提供45个学士学位和24个硕士、博士学位,主要集中在人文科学、行政管理、心理学、特殊教育和教学、生物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七个领域。学校商学院在1994年获得高级大学商学院国际协会认证,并同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两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采取了以人工智能辅助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今,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人工智能教学法在美国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营造了科学高效的学习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田纳西州立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法将文本、图形、色彩、声音、影像等信息融为一体,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灌输书本知识。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等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远比传统教学环境下要多,学生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当微软公司刚推出MS Power Point(PPT)时,学校便尝试将这种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来看,基于PPT的教学课件,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特殊功能。教师们借助该课件强大而生动的演示功能和链接功能,将自己多年总结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层次和交互性较强的演示文稿,利用超级链接功能将词汇、语法、语音和图像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线性和非线性课程教学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强化了课堂教学。

随着PPT形式、颜色、动画效果等不同的变化,学生们对课件内容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同时,老师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做成幻灯片,拿到班上演示给大家看。学生在准备课堂发言时,会上网查询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正确使用相关专业知识点,既复习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还自主开发了人工智能化的语言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校内的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上链接到服务器上的教学软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

创设“人工智能”课堂

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学人员认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形成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语言材料基础之上的,整个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单词、句型往往都是教科书上或是词典上的,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此,他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大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与时俱进地吸收当前流行的英语词汇,并且及时更新一些旧词汇的新用法。通过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全方位地展示英语文化、英语语言思维以及英语语言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从而有效地克服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该系统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拓展了教学空间,让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调取多媒体课件,实现自主学习英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阅读及写作能力培养也是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一大特色。传统的阅读及写作课主要采用的手段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也大多源自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使教育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及篇章结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所属体裁类型的特点用多媒体一一展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题材的语篇结构,使他们在阅读理解相关体裁的内容时,能准确理解内涵,并能够模仿其特点写出相同体裁的文章。

借助人工智能系统,田纳西州立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自主式的学习环境,同时,他们的学习进度会被计算机完整地记录。计算机会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定制“个性化”学习模式

多年来,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直倡导“自主化、个性化”,力求打造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短、教学内容多,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只能够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模式,使他们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还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求助。这样,他们就有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这对于专业能力的形成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咨询者、监督者,学生则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第7篇

[关键词]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英语教学;单词测试;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086-05

引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语音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是任何形式交流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处于英语学习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课本词汇的掌握对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极大。但是,据工作在中学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国内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词汇学习。具体的学习困难体现为:一是学生单词学得快也忘得快。比如初中生语言模仿能力较强,对于新单词或短语,跟着老师重复几遍就会说了,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和良好的强化和反馈,很快就会忘记。二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忽略应用。外语教学对词汇的要求之一是,学习者应该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并能在口语和书写中自如使用。但是初中学生大多都是机械地记忆单词的拼写和翻译,不重视单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导致他们不能恰当地使用词汇。三是课堂教学缺少强化过程。四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单词学习指导。

由于国内缺少真实的语言练习环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口语学习都是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的,但是由于班额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一对一口语练习的时间和机会都十分有限。同时,学习者在课余也没有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缺乏真实的语境、高质量的互动和反馈以及应用机会,成了我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困难的主要“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智能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其中,英语智能教学系统以其能提供灵活的反馈、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和积极的学习者激励等特点,在现代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国内外优秀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国内初中英语教学需求的分析,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为指导,我们设计并开发了“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并从原来的提供场景对话等辅助教学功能的聊天机器人出发,扩展到包含词汇和语法测试以及课程管理等功能。

一 智能教学系统

1 智能教学系统简介

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用于管理各种类型的知识,从领域知识到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其设计和开发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教育、人机互动和软件工程等。

在智能教学系统的框架中,生成和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型来指导教学过程:一个描述专家行为的方式,另一个描述新手的行为方式,还有一个教学法模型用于指导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专家模型反映了以目标和次级目标形式表示的理想的解决途径,这一理想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深入分析学科专家面对同样的问题或问题类型时的认知过程步骤而得H{的。同样,新手模型可能包括几个分模型,每个分模型描述了新手学习者面对特定的问题或问题类型时可能步入的错误解决途径。教学法模型用来指导教学和学习活动。

2 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表达

智能教学系统一般包含三个模块:教师(专家)模块、学生模块和教学模块。

教师(专家)模块,由系统呈现给学生的领域知识组成,包括所教授内容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两方面。前者是陈述性的基本事实,后者是程序性的推理机制。推理机制表示专家在解决特殊类型问题时所用的方法。专业领域知识的表示方法有:语义网络表示法、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等。

学生模块涉及表征学生学习进步的方法,用来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非最佳的行为策略提出假设,以便使教学模块能指出他们的错误,说明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学模块是指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一组教学规范。针对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应该取决于学生模型中获得的诊断信息。

3 英语智能教学系统的特点

智能教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中。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外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的反馈。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历史的掌握,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反馈。比如E-Tutor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给予学生的反馈是基于学习者总体语言水平给出的,“学生模型”在跟踪学习者学习的同时计算出适应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智能教学系统中关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知识对于正确地处理错误、决定错误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些错误是由于拼写、粗心造成的,而有的错误是误用了语法造成的等。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报告管理功能够使学习者查看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能够针对每个学习者生成相应的练习。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还可以根据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反馈。在有良好教学设计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答案的呈现是灵活多样的,学习者可以从给出的反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更倾向接受的答案。尤其是对于能够独立进行学习的优秀学习者,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给出一系列与问题相关的反馈,拓展学习者的思路。

(2)提供良好的学习激励。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将学习者置于一个更加主动的位置,鼓励学习者进行独立学习,同时,能指导和帮助学习者找到自己的错误。比如imPRESSions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可以实施一种延迟的反馈,系统标记出错误并提升和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然后再给予学习者正确的解答。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还能够提供额外的情境化帮助,将提供的帮助与语法指导、字典和其他资源相联系。

(3)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好的智能教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系统实现重用功能的重要设计因素之一是“模块化”,这包含了将学习者的输入分解成为几个单独的部分或者模块,这些模块能够序列化的运行,或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模块选择。模块化的设计便于对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更新,或者在未来加入合适的模块。语法模块和分析过程会因为第一语言的不同而不具有迁移性。具有可重用性的系统能够使不会编程的使用者自由添加或者编辑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英语教学系统需要具有界面友好的接口。

(4)具有复杂分析的功能。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对于学习者输入的识别和评价不仅是准确的,同时也是复杂

的、流利的和有创意的。它们能对输入的复杂度进行分析,比如,能比较句子的长度,计算每个分句的关键词,检查句法的复杂度,和分析词汇的复杂度等。

(5)提供真实、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由于能够有效地减少在交流过程中的面部表情、性别、种族、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能良好地激发英语学习者口语练习动机。此外,在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不同对话场景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沉浸在不同的情境中,比如邮局、银行等,从而能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体现英语教学法特点。优秀的智能英语教学系统能反映出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教学法的特点:一是互动学习,互动练习对于学习材料的长时间记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词汇课堂,学习者可以反复多次地听材料,直到他对句子或者短语的组成成分非常熟悉的时候,再转向学习下一个短语或句子。二是注意力维持,为了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智能英语教学系统中的句子和词汇不是一次全部呈现给学习者,而是一次只呈现出一个或者一少部分,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聚焦。三是学习动机激发,由于良好的英语教学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理解水平的学习者,因此,系统针对性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动机。四是情境学习,研究证明学习者必须沉浸在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外语的句子结构。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短语和对话的时候,真实的情境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短语和对话的实际使用方法。

三 “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设计

1 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斯金纳作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中提出“言语行为是条件性的,由形成性反射及塑造非语言行为一样的刺激和强化物来塑造。”同时,他指出:书面语言行为是视觉刺激控制下的语言操作。当书面语言帮助建立起其他语言反应时它们也得到了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化是使反应增强的作用,强化物或强化刺激是指任何在反应之后出现的使反应增强的刺激或事件。比如,在准备英语考试时,学习者学习了各种词汇,当这些词汇出现在测试中,他们就得到了强化。斯金纳认为学校给予学习者的强化太少,每天每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可能只有几分钟,当学生课堂练习时,老师不能给予每个学习者及时的反馈,因此不能保证学习者掌握所有课堂教学内容。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作为一种对以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化物,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境学习理论在考虑到学习对认知条件的依赖的基础上,强调创建合适的情境来鼓励学习活动,并鼓励学习者在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进行练习。应用在语言学习中,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借助恰当的情境交流促进语言学习。

2 系统构成

通过前期对国内外优秀英语智能教学系统特点的分析和对国内初中英语教学困境的调查和总结,我们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沦为指导,设计并开发了“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目前的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以下我们将分别介绍其组成要素: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

(1)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

本系统中的智能英语口语练习系统是“希赛可”智能英语聊天机器人系统的一部分。开发者在“希赛可”智能英语聊天机器人系统中添加了“情境对话”的模块,在该模块中,录入了中学课本中的情境对话,学习者登陆系统后,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对话场景,观看或者参与对话。同时,系统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对话”模块,学习者可以在该模块中,选择微软动画人物,观看或者与动画人物之间进行文字输入或者语音对话。该模块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情境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单词学习系统的功能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体现在:一是促进学习者学以致用,学习者可以在该系统中使用新掌握的单词,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加深记忆;二是标准发音,促进记忆。该系统提供的“观看对话”功能中,有标准的英语单词发音,学习者在观看对话的时候,字幕的提示能够促进学习者记忆单词的拼写:三是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在情境对话模块中,系统能模拟课本中的真实对话情境,学习者使用该模块学习时,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

智能单词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智能英语单词测试系统中包含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同时包含若干单元,比如,单元练习、动词形态练习等。在每个单元中,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测试题,比如,填空、选择、“填空+选择”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和教学需要添加、修改或者删除课程、课程中的单元,以及具体的测试内容。具体测试题目是根据题型和单词特点进行梯度设计的

由易及难。选择题的设计要求学习者根据系统的发音选择其相应的中文含义,填空题要求学习者根据发音进行完整的单词拼写,“填空+选择”题的设计要求学习者选择听到单词的词性、进行拼写并选择其中文含义。

在智能单词测试系统中,学习者进入单词测试界面后,单击“开始”按钮后进入答题界面。答题时,学习者根据系统给出的每一道题的发音进行作答。每答完一道题后,单击“提交”按钮,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反馈,在完成一整套题目测试后,系统会自动记录学习者的答题时间以及答题结果,同时,生成相应的“错词本”,便于学习者对单词的巩固和掌握。学习者利用智能单词测试系统的学习过程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的学习者单词测试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能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单词学习,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学习者“专属”测试题。系统能为每一个参与答题的学习者提供一套其“专属”的测试题目,即一个班如果有三十位同学一起参与答题,系统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的一套题都是不同的,虽然这些题目是从同一个数据库中抽取出的。

二是“一对一”的听写。系统中的每一道题目都有标准的英文发音,学习者根据系统发音回答相应的题目,就好像教师“一对一”地给学习者听写单词,不仅能使学习者清晰地听到每个单词的发音,而且可以多次聆听,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是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梯度测试题型。每一个学习单元的测试都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和上述两者的结合。学习者刚学习完新单词时,由于记忆不深,可以参与选择题形式的测试,当经过反复巩固,学习者对单词的拼写有了较好的记忆后,可以选择“真空题”进行测试。学习者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可以参加单元测试,其中每道问题既包含填空也包含选择题。

四是及时、灵活的反馈。系统能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反馈,反馈包括:答完每一道题后的对错提示和完成每一套测试题后系统生成的针对每个学习者的“错词本”。系统采用

延迟的反馈方法,即不直接给出题目的正确答案,只提示答案的对错,鼓励学习者进一步选择,在此,学习者可以重复多次收听系统单词发音,并做出回答。为了鼓励学习者尽可能牢固地记忆单词,每多选择或填写一次,系统会进行相应的扣分“惩罚”。答完测试题后,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生成的“错词本”,及时巩固和强化没有完全掌握的单词。

综上所述,智能单词测试系统以其具有标准的单词发音、难度梯度题型和及时灵活的反馈等特点,不仅能在课堂或课后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单词测试功能,帮助其强化单词的记忆,还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展开个性化的单词学习。

(3)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管理功能,教师登陆教学系统以后,可以在“课程编辑”模块中对“课程名称”、“课程描述”等课程信息进行修改,同时,系统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的添加、删除、修改和隐藏功能。

二是题库管理功能,在管理系统的题库管理模块中,教师可以导入或者导出试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创建不同题型的试题,比如填空、选择题、描述题等。

三是学习过程管理,管理系统中的“活动报表”模块能使教师清晰地看到学习者的使用该系统的学习过程,比如,学习者登陆系统的时间、完成了哪些单词测试内容和测试分数。

四是成绩管理,管理系统能详细地显示出每个单元,每个学习者的详细成绩,便于教师查看和管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作为学习者的动机激发方式之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组织“单词小竞赛”,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系统进行答题,测试结束后,老师可以立刻将所有学生的成绩投影到屏幕上,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五是用户管理功能,教师可以添加、删除使用系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修改使用者的权限。如图4所示。

四 总结与展望

在“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不仅注重其系统功能方面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将优秀外语教学法方面的特点整合入系统中,使整个系统具有了国内外优秀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一是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灵活的反馈,为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鼓励。二是智能管理系统中,动态试题库的设计使系统具有了更好的可重用性:能被用于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满足不同水平、多种方式的单词测试需要。三是智能口语练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同时,能对学习者的输入进行复杂的句法分析,从而能鼓励学习者使用复杂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第8篇

关键词: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 研究与开发 英语教学和科研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现代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兴趣,推动着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迅速成为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

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沟通工具,已成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一环。利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专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是智能的计算机推理系统,主要由人机界面、推理机、解释机、知识获取和管理接口、工作存储区及英语知识数据库组成,具体的结构图见图1,箭头方向为数据流动的方向。

2.2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图中人机界面提供了学生和专家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将人机接口界面化,使学生们能方便地通过人机接口访问和使用辅助教学专家系统;通过知识获取和管理接互,英语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们能对英语辅助教学的推理规则进行修改和对已有的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增加、删减、修改,使专家系统的功能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英语知识数据库用于存储书本知识,英语领域专家及英语教师们的经验和知识等;工作存储区用于存放推理过程中的信息;推理机与英语知识数据库相对独立,应用一定的推理策略控制推理的全过程;解释机能对推理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使用户了解推理过程,提高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度。

3.专家系统的实现

3.1专家系统的开发环境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以Window2000/XP操作系统作为工作平台,采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

3.2英语知识数据库的建立

英语知识数据库是英语辅助专家系统的核心,英语知识数据库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推理的准确度和解释的清晰度,因此获取齐全的知识是建立专家系统的关键,需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和扩充,及时将最新的现代英语知识和相关资料加入数据库中。

本专家系统采用基于规则的产生式表示法表达知识,知识经过萃取,经过深加工,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表示方法使用广泛、表达清晰、推理准确快速,还可附加可信度属性,其推理策略如下。

规则名=如果(条件1)

(条件2)

……

(条件n)

那么(结论1)(可信度1)

(结论2)(可信度2)

……

(结论m)(可信度m)

在知识数据库中所有的规则形成一棵棵知识树,将整个知识数据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3英语知识数据库的连接

本专家系统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对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访问。ADO技术支持OLEDB数据访问模型,可以访问Access数据库,并建立与数据库连接的数据通道。

如图2所示,学生通过专家系统的人机界面提交数据请求,ADO利用OLEDB建立与液压知识数据库的连接,从中检索和查询所需的信息,并将结果返回给ADO,ADO将查询结果保存在工作存储区中,专家系统将结果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3.4推理机的实现

本专家系统的推理机是由一组程序组成的,它根据学生提交的数据请求对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正向推理,查找英语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反向推理,测算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将不断发展完善。将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智能听说训练系统 英语口语教学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对于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2)智能听说训练系统能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纯正的语音语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智能听说训练系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训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智能教师能带领学生练习口语,并自动纠正发音问题,或自动安排听力训练的强度和重点。该系统具有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水平,可以模拟真人教练,一对一辅导学生听说。这项创新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朗诵水平,最终给出一个分数,对于获得高分的学生,他们会更加信心,更加兴致勃勃。对于平时不敢开口的读书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2.2利用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每周教师至少布置两次利用该系统的听说作业。万事开头难,同学们刚开始的时候对智能听说训练系统的功能不了解,因此提不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亲自示范了如何操作该系统,并告诉学生该系统有三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1)录音功能。学生非常喜欢录音功能,把自己的声音录进去,然后再听自己录的效果,觉得非常有趣。有些学生在学校是非常内敛的,平时读书声非常小,回答教师的问题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但是在智能听说训练系统上,学生的读书声非常自信。

(2)评价功能。智能听说训练系统平台的功能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当学生读得好时,教师会评价学生:“你读得真棒,你是从国外回来的吧!”学生听到诸如此类的评价,非常兴奋。当学生读得不好时,教师会告诉学生,让学生再重读一次。

(3)带读功能。学生可以先听再度,这对于基础差读不好的学生非常有用。学生在课堂没学好,课外可以继续学习。学生经过教师的示范,感觉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有趣。

2.3利用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平台

(1)网上预习、复习。借助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预习和复习,单词、句子的发音问题学生不能解决,但使用智能听说训练系统能自动纠正发音问题,使学生的预习、复习更加有效果。

(2)网上自主练习。在该系统的辅助下,英语口语学习的方式变得多元化,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再依赖以往的单一手段。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整片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网络在拉近世界距离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接触许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的机会。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口语水平,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借助这个系统进行小规模教学、口语陪练等来提高交际能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在这个系统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了学生对外界英语信息接触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习的深度得到发展。这使得英语口语的学习维度得到横向的和纵向的发展。

3智能听说训练系统所支持的混合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1探索出一套智能化混合教学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研究证明,以智能听说训练系统为基础,智能化混合教学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语境听说训练明显不足,检查、监督和辅导手段单一等问题。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接触英语的频度和语音训练的准确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3.2传统英语听说评价模式得到改变

研究的开展和智能听说训练系统的使用,促进听说评价模式得以改变。它符合英语听说评价本身隐含的“真实性、交际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成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理想的评价方式。

3.3教师对英语听说教学观念产生了改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说”的教学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说”的教学进度缓慢,其现状总是不尽人意。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忙于讲解知识,忽视了听说。即使进行了听说训练,但也难免流于形式,没有长期有效、不懈地训练,就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作者简介:黄飞强,男,湖北荆州人,1985年9月出生,现任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