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6:02: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 幽默 兴趣

幽默《辞海》解释是:(1)发现生活中喜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轻喜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琐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着的深刻本质。(2)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思考。语文教师调动幽默因素借助多种手段,把喜剧因素融进语文教学之中,就使语文课产生了教学幽默。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相应的就应具备幽默感知和幽默创作能力,也就是具有感受、欣赏和创作教学幽默的能力。但他不必具备喜剧作家那种很高水平的创作能力,他是把在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的态度下而做的一种轻松的调侃、点滴的幽默、灵机一动的滑稽,这是一种“轻”幽默。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同样是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同样表现为温文尔雅、委婉轻快,既不粗浅,也不过于辛辣,刺激,且富于哲理和饶有意蕴。但和艺术幽默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应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的,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服务的。下面从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人格两方面来谈幽默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强化首次效应。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厌学语文是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幽默手段是矫正这一现象的有力措施,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开头几堂课一定要在学生心目中为语文课确立一个好印象,也就是说要强化首次效应。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怎样强化学生的这个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语文教师要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思维,增强记忆力。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美国近年兴起的“笑学研究”证明人在笑的时候,生理机能会发生多种变化,如脑垂体释放某种欣快物质以减轻痛苦和烦恼,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动脉在收缩后变得松弛;肺部受压力增加,心跳加强以吸引大量的氧气;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新的激素等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布道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外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

3、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认知与情感是语文教学两条鲜明的线索,贯穿教学始终。情感是纽带,把学生、教师、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幽默也可以说是语文情感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师生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不论其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

(二)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不但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教学幽默能帮助实现愉快教育。愉快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而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其功能和目的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两者是一致的。影响“愉快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状况,学生学习动机,身心发展状况与特点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实现愉快教育,培养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而教师的“乐教”精神是影响学生“乐学”的根本外部动力。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讲清教懂,而应进一步做到讲得妙,教得有趣有味。

2、教师的个性直接影响学生。幽默是语文教师个性的展现,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而教师的教学幽默总是与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结伴而来,展现教师个性的魅力。笑语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中蕴含着睿智;在他人没有觉察的事物中发掘笑料,在习以为常的事理中辨识悖理;在通俗例子中寻求别致,在平凡普通中提炼神奇;把强烈的反应稀释淡化,以从容潇洒的态度和亦庄亦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语文教师的幽默感首先是语文教师极富个性的独特视角和洞察力,是一种敏锐的易感性,属于他个性气质魅力的再现,这不会不影响学生,不会不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手段,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以美的规律教学,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第2篇

一、渲染气氛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他们容易凭感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时,我切实注意教学语言与音乐、视频语言结合对学生的正效应,与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的新春风光片同步范读课文,尽力使语言显得抑扬顿挫、变化有致。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与活泼欢乐的音乐节奏,鹅黄柳绿、桃红李白的春景,共同构成了一个美感体验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春天氛围之中。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情绪高涨,陶醉于语文课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思而专注,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

二、创设疑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凝。”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创设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做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全面掌握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之处布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释疑过程中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对于“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我没有直释其意,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了“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对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我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学生:“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干什么去了?”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 “孀”“遗”二字之义便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疑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

三、情景表演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用声情并茂的情景表演,诠释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并在表演中张扬出的鲜明个性。他们把《孔乙己》中孔乙己仅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还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还要炫耀自己的才学(回字有四种写法)的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用夸张的表现使《变色龙》中警察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处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课文情景的表演为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竞赛活动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由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青苹果园地”,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栏目评比,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奖,逐步积累,到期末时评选最终的优胜者,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五、巧妙留白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语文教学中的巧妙留白,可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把“最甜的甘蔗”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在我声情并茂地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当念完“千里共婵娟”一句后,我的手势仍停留在空中,声音也是音断气存,久久挥之不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遐思,颇有一种“未完待续”之感。这种无声的留白,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铭金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教学世界・上》2009年8期

第3篇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1 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1.2 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

2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4 注重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趣味性

引导人类进行学习行为的是兴趣与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和活跃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既要整合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还要尽力保证语文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以感性思维为基础,因而如何把握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将语文知识点渗入他们的领会与记忆,借此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笔者联系从教历程,从对教学环境、培养语言能力、丰富课外阅读和情感陶冶等方面入手,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者提供借鉴经验,以此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写作手法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再升华,写人记事都需要平时日常的积累,只有最为真实地将触动心弦的事件反映出来,才能让人物或是事件生动地跃然纸上。对人,需要结合主客观角度细细地描摹他的一举一动;对事,需要选取独具特点或氛围的事件交代清楚前因后果,起伏变化;对物,则要从高矮、大小、色彩等角度,动用自己的一切五官的感知来描述。因此,对平日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不可松懈。

限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并不完善,而潜意识的惰性则会将他们导向大而化之的叙述方法,因此,为了让小学低段学生学会如何为文字注入自身的活力和特性,需要老师讲解学习诸如叙述、描写等常用的记叙方法,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肖像、心理、神态、动作和对环境的烘托渲染等方面入手,逐一培养起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由此使他们笔下描绘的事物栩栩如生。

二、利用情感元素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语文学习对于初入课堂的低段学生来说,是一个塑造认知和活动大脑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将注意力放在挖掘情绪、想象力等情感元素上,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意志。情感元素的活跃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也从侧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的从业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情感元素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性,在把握学生个性与突出点的基础上,迂回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

三、构建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考方式还尚显狭隘,容易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恰当妥善的引导,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起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望天门山》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网络媒体整合相关资料,然后在引入环节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天门山的风景或者与之相关的书画作品,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将诗文意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学生的领悟中。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画面形象技能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操陶冶中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课程任务。

四、从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素材出发

考虑到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高段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水平,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着重分析具体的感性材料,在对文字的中心立意做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以作文《记寒假中的一件事》为例,教师可以就学生打算写作的具体内容提问选择这一事件的缘由,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发散性的考虑,由此锻炼低段学生的逻辑思维。

由口到笔的转化并不困难,然而如何让小学生条理清晰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则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在规范小学生写作技能前,教师首先要勾起低段学生动笔的兴趣,只有恰当的鼓励才能促使小学生敢于、以至于乐于将自己的思维具象化于纸面上,而在达成这一点后,教师需要谆谆教诲,让小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在,逐渐掌握挖掘本质与道理的能力,如此才能提升他们对各个不同类型文章中心立意的抽象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认知世界,继而用书面语分享自身思感与见闻的综合训练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身心与语言能力的素质全面化提高,教师需着重锻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元素的起伏与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的能力,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将如何革新教育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利用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开展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国家教育部门在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中,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特别增加了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开展教学,为了保证小学生语文启蒙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主动学”“玩中学”等特点。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涂、练、画、摆、拼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并且逐渐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则要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采用“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画”等形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满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

二、运用课堂活动的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坚持可看、可读、可写、可玩耍、可操作等基本原则,使课堂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性。由于小学生普遍厌烦枯燥的课堂讲解,教师可以采取听、说、读、写、唱、演、画、做等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心与动脑,这样更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即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我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尽量注重课堂活动的灵活、新颖、多样,特别强调各类活动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在教学古诗《鹅》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分别绘画一只白鹅,并且尽量将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状态与神态表现出来。完成绘画后,我让学生将故事写在绘画作品旁边,并且对照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故事的讲解,这样做不但增强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

三、在课堂实践中创造趣味性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环节,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验证,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一课时,我在课前动手制作了很多用彩纸剪成的形态各异的昆虫。在讲解第二自然段的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挂图,并且使用吹风机的不同风量吹挂图,展现出昆虫的各种形态变化,让学生增加了亲自动手实践的兴趣。然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自行制作昆虫挂图,并且在讲台上为同学演示,学生亲眼所见:翅膀较大的昆虫与没有翅膀的昆虫都能在风中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而那些翅膀比较小的昆虫则很容易被风吹走。通过简单易懂的课堂实践,学生了解了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很有帮助的。

第6篇

一、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很难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课堂教学既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不要盲目地去讲,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去讲,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教师在讲什么,教师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很多知识,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能全部理解,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学生感兴趣的话去讲,用学生能听懂的话去讲,用生活中的案例去讲,让道理变得浅显、具体、形象,而不是过于注重“引经据典”,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有什么不懂,或者有什么异议,都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得出的结论肯定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探讨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途径。

二、促成教学监控行为的趣味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1.教??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既鼓励学生有所发现,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好的体悟。

第7篇

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语文课,通常不要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一开始首先要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包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并接受你,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这样的交流看似老套,其实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言语交际中,师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学生们利用观察和想象收集的是老师和别的同学的信息,而教师则通过交流、分析收集到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你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上的要求提出来。比如说在学习上注意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精彩成功的第一步会让你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顺利,事半功倍。

二、优化设计课堂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时过于简单,没有达到效果,而有时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导入法等等。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我用古诗词来创造一种意境。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切景语皆情语”。未入课文,先体味秋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不再是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

第8篇

一、别致新颖的导入。

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上《谈笑》一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笑着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班上一节语文课在这次市教学大检查中被评为了优秀课。”学生热烈鼓掌,笑。我继续说:“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老师决定将用作道具的板栗分给大家吃。”学生喜出望外,大笑。我接着说:“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每位同学只能分到一颗。”学生颇感讶异与有趣,再次大笑。最后我说:“正因为只有一颗,所以更显其珍贵。相信同学们会懂得珍惜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心领神会,会心微笑。于是各组组长领了板栗去,大家笑着分吃了。最后,我用不同的词语将不同性格学生的笑态进行了描述,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谈笑》。上《狼》、《从三到万》等可用故事导入。此外,还可用图表引入、引用导入、介绍背景导入,使导入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三、开展竞赛或游戏。

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辩论赛。如教《杨修之死》,可就“曹操该不该杀杨修”这一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分析与把握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征。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诗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模拟教学。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娱乐功能 轻松愉悦 寓学于乐

一位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说过的一段话一直萦绕脑际: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课堂气氛活跃,我的思维就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兴趣就浓厚,老师讲授的知识就记得牢靠,语文成绩自然就好。

他的话不无一定道理。但课堂气氛是一把双刃剑――对力求上进的好学生而言是催化剂,能催生他们学习的动力,提升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的差学生来说,只会吊吊听课的胃口,因为他们只会对课堂知识无关的一些无聊的内容感兴趣,真正要他们回答问题时却是一窍不通,对真正要掌握的知识他们无半点兴趣。本文只从积极地方面探讨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当然首先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应该怎么教,怎么学。但娱乐功能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地学习,他们思维跳跃,观念超前,崇拜新生事物,追求寓学于乐。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是或努力争取做到一块磁铁,一进教室就吸住学生的眼球。用形式多样的虎头凤首启动课堂,用生动形象机智有趣的的连珠妙语来带动整个语文课,用形式新颖新鲜活泼的内容来激发课堂,用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提问或暗示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要充分营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性,以下四方面可资借鉴。

(1)形式要新颖

教学设计不要老是一个面孔,不要因循一个模式,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如果说,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因循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套路而少有变化,那么,趣味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则应该非常讲究创意,非常注意教学设计的新颖、巧妙,非常注重以变化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功用。教学模式是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某种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程序和教学手段、方法的一种抽象。但不管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情况、不分场合、不讲实效、一成不变的使用,那样就成了“模式化”,也就是僵化了。讲究教学设计的新颖,就是要不因循模式,不落俗套,打破一成不变、讲话呆板的模式化的禁锢,就是要非常有想像里地去创新、去变化。写文章有倒叙、插叙,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可以来一点倒叙、插叙?

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就以作家姜戎《狼图腾》中的一句话“所有人的祖先都是猎人,猎人是人类在这世界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也是扮演时间最长的一个角色”作为背景,展示在屏幕上,接着以我的深情的故事讲述――其实就是课文中间部分作为猎人的“我”的回忆为引子,然后再来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作者关于狼嗥的深层思考,组成“猎人的故事――哲人的思考――哲人的故事――智慧的启示”的清晰序列。这样一来,我也无意中利用了“首因效应”,让学生对对狼嗥有了深刻印象。而作者和背景介绍就非常巧妙地插在了“哲人的故事”中了。

关于作者和介绍,可视不同情况而取舍或设计程序。对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可在课始或课中,而不影响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就只需在课末作为一个资料补充一下,也有的根本不需要介绍。

(2)语言要活泼。

要使课堂语言“活”起来,教师的情感投人和哲理注人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语言要或如长河激浪,奔腾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飞流直下。要么是淋漓尽致的挥洒,要么是绘形绘色的描摹,要么是鞭辟人里的揭示,要么是妙趣横生的演绎。如果是绘景,如在眼前;如果是传声,如在耳边;如果是抒情,应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叙事,应是举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在不言;如果是阐理,则应是益人智慧,发人深省。如果我们的教学语言达到了这样“鲜活”的境界,课堂又怎会不轻松、活跃,极富艺术性呢?

(3)解析要机趣。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美。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人作品特定的情境中去,牢牢抓住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一切传送审美情感的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4)手法要多变

要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目标,就要不循常规,不落俗套,经常在变化中求新颖,求效率。因此,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对联楹联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运用趣闻逸事,幽默笑话等开拓学生视野,还可以穿插经典故事,手机短信等激发学生思考的灵感,甚至可以哼唱流行歌曲、吟诵打油诗激活学生听课兴趣,还可以采用歇后语,猜谜语,背诗词,广告语等形式迁移文本内容……

如《项链》一课的开场白就可以运用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进行:

有一则短信:亲爱的!当我在大街上扭头离你而去的那一刻,你放声痛哭!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心软了,我舍不得你走,我怎么忍心离开你呢?!于是我便飞奔过去,一把抱住你,说……”老师故意戛然而止,问:“说什么?” 有个大胆的男生喊:“我爱你!”(众生笑) 我笑了,说:“你上当了!因为他说……这头猪我不卖了!”(众生暴笑)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