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局部性会计核算模式设计
局部性设计是指对会计工作的部分环节,主要是对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设计。设计的内容一般是原来不具有的,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经营规模扩大、经营范围拓宽、经营方式改变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的。例如,企业实行内部结算,就需要设计内部结算制度;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就需要设计“股本”方面的会计核算办法;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就需要设计电算化会计制度等等。
(二)修订性会计核算模式设计
修订性设计是指对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予以修改而进行的设计。例如,材料的实际成本计价改为计划成本计价;固定资产的直线折旧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坏账损失的直接冲销法改为备抵法;材料领用的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长期投资收益核算的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等等,通过设计,更新会计核算的部分内容。局部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一般涉及面较小,设计内容较简单,因此主要是具体设计。但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与原有内容的协调配套。
二、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设计方式
根据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状况,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自行设计
自行设计是指由本企业的会计人员独立组织进行的设计,这是设计会计核算模式的主要方式。其优点是设计人员了解企业的各方面情况,熟悉企业供、产、销各种业务和人、财、物各种要素,容易得到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有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且能够节省设计时间和减少设计费用,便于会计核算的贯彻落实。其缺点是设计人员容易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利于大胆革新,不利于借鉴吸收新知识、新经验、新做法,如果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达不到要求,难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二)委托设计
委托设计是指设计会计核算模式的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企业设计会计核算模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为企业设计会计核算模式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业务。
三、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设计的程序
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设计程序是指设计工作的步骤。合理的设计程序,不仅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费用,便于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了解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一般地讲,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工作:
(一)准备阶段
1.确定会计核算模式的设计类型及具体内容。如前所述,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设计有三种类型,即全面性设计、局部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不同种类的设计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因此,必须首先确定设计类型,以便进一步确定设计范围和具体内容,明确设计的目的,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准备工作。2.进行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的资料。根据设计的内容和课题,对有关的业务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与设计项目相关的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设计人员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质量高、适用性强的会计核算模式。
(二)编写阶段
根据工作提纲,综合调查研究的结果,针对设计的内容,按照会计核算模式的原则,编写具体内容。编写工作的顺序可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以下两种形式:1.会计处理程序式。会计处理程序式即按照会计事项的处理程序,从原始凭证的设计开始,到会计报表的设计为止。包括:(1)设计原始凭证;(2)设计会计科目和记账方法;(3)设计记账凭证;(4)设计会计账簿和辅助记录;(5)设计各种会计报表;(6)规划会计事项的处理办法;(7)制定会计核算程序。2.会计核算指标式。会计核算指标式即以会计核算的目的为出发点,先确定会计核算所要提供的指标体系,产生相应的会计报表。然后确定提供这些指标所需要的各种记录、计算和汇集手段。包括:(1)制定各种会计指标;(2)设计会计科目;(3)设计会计账簿和辅助记录;(4)设计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5)规划各种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6)制定会计核算程序,编写会计核算的说明。
(三)试行和修订阶段
关键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质量问题
当前在一些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会计核算脱离了财务管理的范畴,导致会计核算时,会计人员独立在企业之外,不能够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具体业务量、开支项目以及资金的来龙去脉。加之其会计业务素质不高,因此在报账的时候,对资金的来源、性质以及开支渠道常常不能准确的填写。综合这两大方面的因素来看,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会计财务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力度不够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不够健全完善,那么,企业的资产就会发生严重的流失情况,同时,也会造成企业外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矛盾问题。
3.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资料乱、漏的现象时有发生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导致业务不精通,账务处理不规范,容易出现会计信息不准确的现象。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1.提高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质量
作为一种约束会计系统信息生成的行为规范,不同的具体会计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为保证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要求具体会计准则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性措施:(1)不断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制定工作的质量。没有科学的制定程序,没有精心组织、计划和安排的制定工作,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不尽相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序,但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必须规范化,应有严格的表决、批准程序。(2)建立具体会计准则的评价标准。建立具体会计准则评价标准是为了使具体会计准则能够反映经济实质,遵循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对具体会计准则体系和内容进行评价检验,以明确哪些是过时的,哪些是不明确的,哪些实际问题在准则中没有涉及到,哪些经济业务即将出现,并将发现的问题分轻重缓急逐个解决。
2.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作用,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其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通过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作用。第三,建立财务处理程序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处理程序制度,按要求设置完整的会计账簿,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设置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
3.强化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要使会计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好监督会计的问题。除了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外,稽核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应不断规范操作流程和提高流程环节的受控度,并落实到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中去,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稽核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部会计制度和措施,评估内部会计监督的实施效果,针对所发现的监督盲点、弱点以及由于运营环境、经营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原有监督失效的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4.构建新型的多元化企业成本核算模式
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所起作用也各不相同。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更为多元化,可以根据几种成本核算的目的将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实行有效的组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成本核算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我们不但要构建新型企业成本核算模式,而且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的成本核算目的,来构建新型多元化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多功能的信息管理模式,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提供实时可靠的依据,便于企业对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责任考核和评价,因此构建新型的多元化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势在必行。
5.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管理
第一,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电算化管理系统。会计核算推行电算化管理首先应具备技术条件的支持,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电算化系统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通过数据库的生成,保存大量会计信息,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工作。第二,规范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的操作流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之外增加电算化管理,需要两者并行工作的操作流程指引,以免发生责任落实不到位、会计核算执行混乱的问题。第三,完善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的保障条件。电算化管理的推行不仅要具备技术等硬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才和制度的保障。电算化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养具有专业要求,企业应聘请擅长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的人员从事专项工作。应用新型核算方法认真分析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并培养手工记账人员的专业技能,实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企业的会计核算的体系规范化工作将会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对企业本身和长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健全会计核算方法,不断加强其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真正地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体系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瑞青.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在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技术组织方式,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关系;记账程序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顺序和方法。
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账簿组织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大小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缺点集中体现在: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电算化会计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账簿组织不再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会计核算形式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也只需要采用一种就可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
1.无纸化使账薄可以脱离纸质载体而存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会计处理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账簿组织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基本概念。但账户完全可以脱离账簿而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是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惟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可以不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会计系统的虚拟载体使得账簿可以以文件格式存在,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的。所谓“虚拟”,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真正的账簿文件,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发生额和余额可以通过运算即时得到。
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保留了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传统会计账薄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再存在,其本质是虚拟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登记账簿,是手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
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当然不排除程序设计允许独立的账簿数据库文件存在。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
我们知道,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账表一定是相符的。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会计软件中即使设置了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会为了对账。因为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诸多财务软件设置的对账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迎合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人员的应用习惯,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
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凭证)、数据共享(账簿报表甚至分析表都可以使用凭证中数据)。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
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令。过去繁杂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核算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影响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的影响
1.1 引起会计操作规程的改变
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电子计算机后,原始数据被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存储。根据会计部门管理的需要,再有计算机打印输出各种帐表和其他核算资料。为了便于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进行排序、合并、分类等处理,以及实现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原则,操作规程需要有代码设计、凭证设计、加强输入校验、账簿改变等。
1.2 引发会计制度的改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张传票要经过很多人过手,会计工作按职能分工,凭证、账簿和报表按照一定程序分别由不同人员记录和编制,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统一由计算机来完成。过去账簿体系内部的牵制制度消失了,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对计算机正确性的控制主要靠硬件或者程序来保证。
1.3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地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准确地对账目进行查询和统计,能随时提供管理、控制、预测、计划和决策所需信息,能及时反馈资金运转和资金占用情况,参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2.1.1 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凡是有会计科目的地方,如在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时候,会计软件一般会用科目代码来代替科目名称,这要比手工会计核算下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更方便、合理。可以说科目编码方式的变化是会计实务在会计电算化下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另外,编码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仅用于会计科目上,而且也会用于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方面,这样既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又方便了核算、查询等工作的开展。
2.1.2 会计电算化对填制与审核凭证的影响
(1)为了使一些不合规范的录入不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电算化环境下可以控制凭证中各数据项的类型和范围及勾稽关系,使会计凭证更加规范化,同时也降低了会计凭证的差错率。
(2)记账凭证添加了“科目代码”栏。电算化条件下,按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人员先设定好凭证要素和格式,计算机通过设定的程序会自动拒绝接收与制度不相符的凭证,从而促使会计凭证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另外,计算机根据设定的代码而自动产生相应科目的名称,使凭证的录入速度得到了提高。
(3)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会计信息为满足各层次需要者的要求,而在会计电算化下,原始单据的录入是资料登记的惟一入口,因此要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4)如果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结账前手工条件和电算化条件下处理类似,而在结账后,手工会计条件下可采用划线更正的方法;而在电算化条件下,财务核算软件具有反结账的功能,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或者是红字冲销法对其进行修改,或者把错误凭证删除或修改,但我们在账务处理时一般提倡使用前面两种方法对凭证更正。
(5)会计凭证的生成手工条件下全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自动转账功能,计算机根据程序设计可自己生成所需凭证,比如用于定期结转损益、结转有关税金的账务的业务处理方面。
(6)审核凭证。在电算化条件下,只要凭证输入正确,账、表资料则一定正确,因为会计凭证是全部资料的惟一入口,而对于录入和审核凭证就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会计电算化对内控管理的影响
2.2.1 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进行控制电算化会计中的开发、安全、组织、制度等系统环境方面。组织控制为了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为基本目标,是指通过岗位的职责制度、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权限的划分等,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安全控制是为了防止会计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而采用各种方法保护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而实施的一种控制制度。系统开发控制则出现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和分析及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其控制实施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各项活动在开发过程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其次,是要加强应用控制建设。应用控制是为适应会计电算化,就要保证数据处理完整、准确,是系统的特殊控制要求而建立的。应用控制是以一般控制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进行重点控制关键性操作功能,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是系统控制的核心和重点。
2.2.2 禁止使用“反记账”、“取消审核”、 “反结账”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核算软件自带有“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会计处理中给财务人员带来很多方便,因而很多实务工作者对其依依不舍。但也有一些会计学者却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解决出错的电子数据的办法只有一个,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重新输入正确记账凭证,并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并据以登录账簿。但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因为很多错误的记账凭证,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很多无用的冗余信息。因此,不管是电算化会计,还是手工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
2.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是手工方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而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在,应当对手工会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并参与经营决策,从而加重发展管理职能。
2.3.1 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为实施控制提供了保障。
2.3.2 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应用到会计管理活动中去,使他们从简单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3.3 计算机具有强大模拟功能,如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解决决策方案的最优选择,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销售变动趋势等方面的预测,从而使科学化的管理成为可能。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前.论财务会计的变革从桌面走向网络[J].山东煤炭科技,2006(01).
现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 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实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到2000年,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 有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部门、单位进行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推广、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进会计软件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继续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要在近几年来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使评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的组织今后逐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具备条件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进行,财政部只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在保证质量、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注意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地区分布,积极扶持会计电算化较落后地区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的发展。要定期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人员的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本系统推广应用的非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软件市场的管理。我国的会计软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及时会计软件市场发展的动向和,依据市场发展,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研制和销售单位的售后服务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售后服务不好的会计软件公司,应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通过评审的资格;对进行不实宣传的会计软件公司,要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应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制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税务稽查,挑战,对策
会计电算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专门的会计核算软件来替代传统的手工建账、记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论文格式,对策。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税务稽查带来新的挑战。
一、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区别
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除会计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等不同外,还存在下列差异。
(一)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
手工会计核算采用平行登记法分别登记明细账和总账,以便检验登账的正确性。会计核算软件登账(记账或过帐)操作由软件完成,登账的正确性是由软件的正确性来保证的,只要记账凭证数据录入正确,就能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
由于企业规模和会计业务的繁简程度不同,在手工会计核算中,以登记总账的方式不同来划分出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会计部门会选定其中的一种来规范本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软件处理会计数据是由计算机完成的,计算机由于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一般不会因会计数据量大而影响记账,因此不用区分登记总账的方式,也就无所谓区分账务处理流程类型。
(三)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手工会计核算主要靠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加强不同岗位间的稽核工作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例如,手工会计采用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的方法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由于会计核算软件利用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在数据处理方法上与手工不同,造成了原手工会计下的部分控制方法部分地被融入到会计核算软件中,例如,只有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才能登账等规则和控制,都被编制在软件中,因此以会计核算软件运用为主的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部分地被会计核算软件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特点主要表现为软件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向综合控制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的挑战
(一)用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隐蔽性强
传统手工核算如果要做假账,从记账凭证开始,相应的明细账、总账、报表都必须手工记录,环节多,工作量大、痕迹明显、证据直观,因而易于发现。而计算机核算如果要做假账则由于是计算机的记账、算账、登账,其过程是计算机内的逻辑运算过程,环节少、工作量小、痕迹不明显、证据不直观,所以隐蔽性极强,查处难度大。论文格式,对策。常见的做假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用会计核算软件中预先设置的“后门”做假。有的会计核算软件设置有打包程序,当记账凭证营业收入科目金额超过设置金额时,计算机在登帐时自动会将多余营业收入打包转走,不记收入账簿。
2、在数据录入时做假。在计算机中制作记账凭证时,更改数据或会计科目编码或记账方向,由计算机自动产生一套的假凭证、账簿、报表,打印出来的假账、假报表无修改痕迹,且计算机是根据输入的假信息自动试算平衡,会计逻辑关系也没有破绽。这种在输入记账凭证时做假的手法,稽查人员很难全面的进行核查比对,只能采取抽查办法,抽查就难免有漏网之鱼,难于兼顾全面。
3、利用部分可修改程序做假。由于各种财务软件的编制程序是按系统层次结构组织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更改或添加的。以工业财务会计核算软件为例,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包括7个子系统模块:财务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材料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产品成本核算子系统、产成品销售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论文格式,对策。各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可进行修改。模块与模块之间是通过定义文件连接产生报表,而定义文件的取数也是可以通过人工修改的。计算机中各种执行文件很多,要在众多的文件当中寻找做假程序文件或查处不合法定义文件不是件容易的事。
4、修改数据库做假。在制作记账凭证时输入正确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一套正确的账、表后,又重新进入账、表数据库,手工在数据库修改相关账、表数据,然后再打印出来。这样产生的假账隐蔽性更大,因为记账凭证的信息与原始单据是一致的,会计逻辑关系也是正确的,人仍不易想到凭证与账、表的数据不一致。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
当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既有各部门、各系统自行开发研制的具有特性的软件,又有商品化软件,无论是规模、研发人员水平,还是设计语言,设计标准都不尽相同,软件系统林立,版本繁多。税务稽查人员要全面熟悉并掌握这些软件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税务稽查队伍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相对滞后,很难对各种财务会计核算软件的编制程序、应用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做出鉴别。
(三)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1、认证监督机制滞后,财政部从1994年始至今,相继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规章,由于刚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缺乏检查和处罚措施,在现实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研制、销售、安装、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放任和无序状态。
2、税务部门对此项管理工作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第六十条又规定了纳税人对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由于税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这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和税务部门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很不理想。
3、软件开发公司出于自身知识产权保密性的考虑,不希望使用单位报送,而使用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报送。且大多数财务软件开发商都使用了加密装置,如果开发商或使用单位不提供加密狗,税务部门无法对其应用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核。
三、应对会计电算化的税务稽查对策
会计电算化乃大势所趋。税务稽查只能正视这一现实,积极研究应对措施。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
1、建立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准入机制。以法规形式进一步要求所有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在进入市场前,都必须经国家指定部门的鉴定认可后方可生产销售,自行研制或委托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必须经国家指定部门评审后方可使用。论文格式,对策。
2、税务机关应建立企业生产经营会计核算模拟数据模型,对纳税人报送的会计核算软件利用模拟数据对其合法、合规及准确性进行审查和分析。对经审查不符合国家财务会计核算要求的软件,应责令纳税人停止使用。论文格式,对策。
3、税务机关应加强对纳税人会计核算软件报送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处罚措施,督促纳税人按期报送会计核算软件和软件使用说明书,对各种会计核算软件实行档案化管理。论文格式,对策。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
应在立法上明确,税务机关有权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纳税人开展电算化手段的税务稽查。
税务机关应制订电算化税务稽查规程,规范电算化稽查的对象、方式、过程及税务人员对企业的电子资料的保密责任等。
(三)编制会计电算化稽查软件
在目前条件下,可在现场实施稽查之前,组织稽查人员分析研究企业上报备案的会计核算软件,借助企业本身的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稽查,同时积极摸索编写税务机关自己的电算化稽查软件,在实践中试用和完善。
(四)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素质
目前,不少税务稽查人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单靠现有的稽查人员还难以实施会计电算化稽查。因此,建议采用由税务稽查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相结合,组成电算化小组的形式开展税务稽查。税务稽查人员必须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训,只有这样,税务稽查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初级会计电算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韦艳兰、地方税务稽查实务[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渗透与协作
一、引言
很多企业设有统计部门和会计部门,这两个部门的核算构成了企业单位的最为核心的核算体系,统计和会计的核算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能够在核算结果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各自核算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是由于这两个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同的核算目标,可能对于某些相同的内容,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却容易产生差异很大的内容,这样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显然会带来困惑,不知道哪一种核算方式更加准确,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更多的是因为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不协调导致的,而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讨论统计和会计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作,这对于改善目前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一)统计和会计的区别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核算就是一种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收集资料,进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会计核算则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按照专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记录,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管理。而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则是统计总称,会计研究的对象则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过程。
其二是服务对象的不同,统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虽然也存在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一些统计性报表,但是这属于辅助工作,而会计服务对象足额主要是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虽然也会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一般都是和企业统计一道,具有辅助作用。
其三是核算的程序和研究方法存在不同,会计核算遵循了凭证、帐薄和报表的程序,这个顺序是不能够随意颠倒和改变的,同时要严格尊师会计法律和准则以及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统计核算主要的程序则是以设计、调查和整理以及分析预测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执行,因此相对于会计核算的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计核算的研究方法相对严密,而统计会计的研究方法则相对综合和灵活。
(二)统计和会计的联系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同样非常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国民经济的核算则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级,这里包括了会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等内容,不过从微观的视角来核算国民经济则需要采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很多数据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其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的资金活动,资产和负债情况及构成,成本和费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信息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数据,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观察进而推断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和协作
(一)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分析
统计和会计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统计方法,比如在成本预算、决策和审计等方面都会使用统计分组、相对指标以及绝对指标等分析方法,让会计核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时候反应核算信息,仅仅起到提供记录的作用,而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实现即时会计核算,进而为动态决策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强化企业管理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其二,统计工作中也要充分使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在针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指标和连锁分析、绩效评价等统计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到相关的会计指标和方法以及各种会计手段,通过和会计方法的融合,能够很好的完善统计学的内容,进而促进统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能够扩展统计的作用,让统计的信息可以体从预测和决策的支持,而不再仅限于报表的填制和上报。
其三是统计和会计存在相互交叉和补充,在微观核算中,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的各种核算包括统计核算都要以会计核算为重要,但是由于会计核算的对象的限制不可能对其他非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此时统计就可以扮演会计核算的角色,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全面核算,同样在宏观的核算中,则要以统计核算为主,而其他的核算包括会计核算就要起到补充作用。
(二)统计和会计的协作分析
统计和会计不同方面又很多,但是由于其基础的数据存在着相通性,因此可以实现相互引用和吸收,统计和会计的协作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作,原始记录和凭证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资料,是统计和会计核算的基础,所以在使用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前,统计和会计应该进行协商做到一证多用,从而提升核算效率。其二,各种会计和统计的指标要统一,这是确保统计和会计核算在最终的核算结果上不会出现偏差的重要方法,在概念以及指标范围和计算方法上都要尽量一致。其三就是人员分工要协作,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要加强合作,避免两个部门各自为政,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核算,最终的结果就会出现人力物力的增加,成本的增高,数据准确性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将统计工作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块中,实现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进而实现统计和会计的协作。
四、总结
统计和会计虽然分属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都遵循着为企业服务为核心要素,再加上分析的基础数据相同,因此统计和会计的有效协作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成功率,因此运用本文提到的渗透和协作方法对于改善当前企业统计和会计的貌合神离问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赵红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当代经济,2009(05):19.
[2] 宋云.论统计与会计相互协调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2931.
关键词: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凭证组织形式;记账程序;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工作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这一工作是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经济业务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来完成的。因此,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要将这些方法和工具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系统,才能够开展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在开展会计核算之前,都必须首先明确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设计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形式。
一、会计核算形式概述
所谓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的步骤和方法,又称会计核算程序。凭证组织是指应用凭证的种类、格式和各种凭证之间的关系。账簿组织是指所应用账簿的种类、账页格式和各种账簿之间的关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会计凭证编制、传递,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
确立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形式要明确如下内容:(1)应使用哪些凭证,这些凭证与账簿是什么关系;(2)选用哪些账簿,这些账簿如何结合;(3)编制哪些报表,在什么环节编制;(4)凭证、账簿、报表之间如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对于加强会计核算、提高核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保证会计核算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加强岗位责任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第二,可以正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第三,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会计核算形式按照凭证、账簿的不同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2)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3)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4)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5)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其中,前三种核算形式采用的单位比较多,后两种采用的单位比较少。本文针对前三种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主要会计核算形式介绍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这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就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在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之间没有其他汇总形式。这种会计核算形式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
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下,记账凭证的设置有两种方法:(1)采用通用格式的记账凭证,所有交易和事项发生后都编制通用记账凭证;(2)分别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根据交易和事项的性质分别编制不同的记账凭证。
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般设置下列账簿:(1)日记账。主要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格式;(2)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管理的需要,按其所从属的总分类账户设置,根据登记业务的性质其账页格式分别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3)总分类账。根据总账科目设置,账页格式采用三栏式。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因此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的优点是:(1)记账层次清楚,操作环节少,易于学习和掌握;(2)总分类账能够比较详细具体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3)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清晰,便于账目的核对和审查。
但是,当经济业务较多时,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也不便于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分工。所以,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日常编制的记账凭证不多的单位。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因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较大,在此基础上有了其他核算形式。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会计算形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这种会计核算形式是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根据是科目汇总表,在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之间增加了科目汇总表这个内容。
由于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是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能够起到总分类账入账前的试算平衡作用,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3)账务处理程序清楚,应用方便,汇总的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只能汇总各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不按对应科目进行汇总,不能反映各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较具体地反映各交易或事项的来龙去脉,不便于账目的核对和检查,况且汇总的工作量较大。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用于经济业务量多且同类交易或事项较频繁的单位。
(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综上,因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使登记的总账显示不出应有的对应关系,有些会计主体便选择使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据以登记总分类账。这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根据是汇总记账凭证。它也是在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之间增加了汇总记账凭证。汇总的记账凭证有汇总收款、汇总付款、汇总转账凭证。因收付款凭证有规律,所以编制汇总收付款会计凭证时一个阶段四张:汇总银收、汇总现收、汇总银付、汇总现付凭证;因转账凭证无规律,转账凭证汇总按贷方科目汇。
由于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是根据定期编制的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大大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通过汇总记账凭证能清晰地反映各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清晰地反映各项交易或事项的来龙去脉,也便于账目的核对和审查。
其缺点是:(1)由于这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转账凭证是按每一贷方科目,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因此不利于日常核算工作的合理分工;(2)在经济业务比较零星,同一贷方科目的转账凭证数量较少的时候,先汇总,再登记总分类账,起不到减轻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的作用;(3)定期集中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尤其是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更大。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收款和付款交易或事项较多的企业和单位。
三、会计主体应选用的核算形式
常用的核算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会计实务中如何选择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笔者建议:
1、采用科目汇总表与汇总记账凭证相结合的核算方式。对于需加强管理的资金,使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使总账中关于资金的内容依然保留对应关系;对于转账业务,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这种方法下,在某一会计期间,有四张汇总的会计凭证和一张科目汇总表,汇总的会计凭证即:汇总银收、汇总现收、汇总银付、汇总现付凭证;转账业务的汇总是科目汇总表。两种方法混合应用,其缺点很明显,汇总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的工作量较大,但两种方法结合的结果是取两种方法之长:用五张凭证登记总账,既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又进行了试算平衡,登记的总账也保持了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比汇总转账凭证简单得多。
2、不同的会计账户分别采用科目汇总表进行汇总的形式。这种方法下,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转账业务分别进行汇总,填制三张科目汇总表,即库存现金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科目汇总表和转账业务科目汇总表。库存现金科目汇总表中库存现金的借方发生额对应账户发生额在贷方,贷方发生额对应账户发生额在借方。银行存款科目汇总表中银行存款的借方发生额对应账户发生额在贷方,贷方发生额对应账户发生额在借方。转账业务科目汇总表汇总的就是与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无关的转账业务。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有异曲同工之妙。
会计主体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形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必须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本单位的经营性质、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业务量的多少、会计事项的繁简程度、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分工等情况相适应,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2)必须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做到及时、准确、系统、全面,以利于企业内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运动现状,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3)必须符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要求,在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完整、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核算手续,节约核算中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使核算数字从凭证到报表的结转登记次数最少。
本文所探讨的会计核算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多了两种切实可行的核算形式可供适合者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穆大常.基础会计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8.4.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 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6)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1.2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 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