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6:02: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2838亩,其中水浇地7800亩。在水浇地中保灌面积2160亩。浅山旱地面积1503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64个合作社,居民2580户,人口12096人,少数民族594人,贫困人口4785人,极贫人口712人。共有5个贫困村28个社,其余6个村中13个社因地理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有1610户、8372人,人均625元以下的农户有757户、3785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浅山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副生产,使全乡农业生产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搞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走出“农门”,跳出“山门”,到较好的地区兴办乡镇企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兴办第二、三产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贫困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把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工程的同时,实施“种子工程”,“沃土计划”和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优化行政,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发展优质高效低消耗农业。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农业投入,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使浅山地区粮油产量稳中有增。据统计,全乡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164.27万斤增加到2007年的278.6万斤,亩产由360斤提高到603斤,油料产量由74.4万斤提升到150万斤。乡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近年来,总堡乡大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修乡村道路,改善基础设施使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观,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制约浅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浅山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吃水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提高文化素质没有引起重视,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及市场信息能力差,种植业调整和加快畜牧业方面缺乏技术,不知种什么好,如何营销。总堡乡为浅山地区,山大沟深,植被稀疏,土地贫瘠,旱、雹、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年降水量为350mm,而且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农田变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因此,粮油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率低下。“丰年吃不饱,欠年靠返销”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产业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来源,而粮食作物又是种植业的主要品种。浅山地区,沟壑纵横,人居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难度大、改善慢,特别是水、电、路。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从事采金,挖药等劳务,少部分参与修路,建筑等行业,由于打工者缺乏劳动技能,加之缺乏劳务市场信息,收入很低,外出人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外出找不到挣钱岗位,不懂劳动合同法,务了工拿不到应得报酬,挫伤了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虽然浅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和有利因素,主要有:政策优势:国家已经把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为了再造秀美山川,开发大西北,提供了政策支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加快浅山地区的综合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资源优势:总堡乡浅山地区人均耕地3亩,高于川水和脑山地区,而且土质好,光热资源充足。同时,浅山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裕。思想优势:浅山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扶贫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实用农业技术已有基础:经长期的实践,在浅山地区推广试验抗旱品种,改革耕作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加快发展的措施建议

综观全乡浅山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若要彻底改变民和县浅山地区贫困落后面貌,可采取措施以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浅山地区干部群众中存在“环境论”,“条件论”,依赖扶贫,只愿苦熬,不愿苦干等陈旧观念。只要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的精神,切实改变“等、靠、要”等无所作为的思想,增强加快浅山地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论从生产观点,还是群众观点出发,乡的农业主体是浅山,农业增长的潜力在浅山。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近年来总堡乡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相继实施防护林工程建设,天然林自然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森林资源,营造林的速度逐年加快,绿化和治理质量有了大幅度改善,基本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跨越式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目前,我县村级经济发展最好的是方兴镇花碑社区。方兴镇花碑社区与大邑韩场交界,有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81人, 耕地3000余亩,距县城9公里。前,村级收入只有0元,主要是收企业管理费和门市租金。村级经营性资产只有村委会80平方米门市。,社区借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积极鼓励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户农民进入小区居住。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新增土地1276亩,其中360亩由社区经营。预计,社区集体收入可达34万元,比猛增32万元,他们的经验是:

1、主动出击抓机遇。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第3篇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第4篇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方式

今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化,推动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上初见成效。在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不强不大、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导致农业增效不高,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探索到一条创新农业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联为一体,整合企业与农户,集中力量面对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有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用制度引进先进的使用技术,达到农业产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益双赢、共受益。

(一)规范管理。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的基础条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⒈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办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活动。均可以发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经营者不受行政区域限制,都可自愿加入,但其专业技术协会不少于人,专业社和综合服务社成员一般不得少于人。

⒉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某个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或产品组建,在购销、加工、储运、信息、技术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合作的载体,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

⒊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章程和相关制度要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来制定。

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向农民提供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济要素。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政府资助、经营收入、利息及其它合法收入取得。参与合作的成员可以土地等经营要素以及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经费。

(二)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弱势群体为解决自身困难,改善自身处境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⒈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营销网络及示范点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能人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筛选后,优先纳入各级政府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实行扶持,享受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整村推进等各项政策。农村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

⒊涉及农业支柱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地方财政给予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倾斜。

⒋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加强沟通,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同时,在不改变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集中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运输检疫,减化手续,按国家规定标准减半征收,符合条件的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⒍对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税收法规规定,免征增值税。

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社员分得的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

⒏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因生产经营需要,需征占用土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前提条件下,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⒐适当放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条件,同时,注册登记、年检只收取工本费。

⒑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挪用或平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不得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

⒈新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政府给予每建一个元筹建经费补助。

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和引导示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

二是通过闯市场、组织产品销售、解决卖难的问题,增强农民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通过引进开发和推广,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结束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和农资、产品购销综合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是通过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利益联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存在困难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还处于初级状态,管理粗放,发育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也不很稳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活动比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利用、产品流通、信贷、税收、企业扶持、资金等投入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及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难,管理和协调能力差。

四是初具规模小、层次低,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弱。

五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组织化意识不强。

六是部分相关部门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视不够,把合作经济组织看作是单纯的协调组织,认为作用不大。

五、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推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工作力度。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这一切需要深化农村生产方式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农村合作经济这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是顺应农村改革的最好组织形式。各乡(镇)党员、政府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发展农技协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建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协调、定期研究、明确职责、形成科协、农业、供销、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引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推动不强迫。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再提升的原则,使我县各类农技协会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⒉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出一个鼓励扶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凡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的,可否享受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乡(镇)企业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征用、产品物资流通、信贷等方面尽可能降低了门槛,放宽条件限制。在税收上,对围绕会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享受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资金技术力度。适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费、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三项”费、科普专项费上应给予一定支持,让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服务的社会功能。并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参与农民合作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形成多元化支持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农村合作经济及会员的合法权益。

⒊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管理和引导。一是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入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帮助农村合作经济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中心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费收取及使用制度、理事会议制度、内部领导制度等,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领导职能和责任;二是要完善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农村合作经济与会员、与公司、与公司个人所办实体等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第5篇

一、订单富农

××市工商局立足职能,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强化执法监管和完善各项机制等措施,全力支持订单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前,全市“订单”面积 230多万亩,“订单”农户18.6万户,先后发展各类订单 10000余份,涉及肉牛养殖及辣椒、甘蓝、胡萝卜等种植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订单农业的浓厚氛围。采取区别对待,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到“订单”农户中,与农户广泛接触和交流,宣传订单农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教育。通过举行订单农业知识培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此为突破,加速订单农业的发展。例如××乐陵市飞达集团,本是一家以辣椒和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产品质量好,受到市场青睐。但其主要原料辣椒,市场价格忽高忽低,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工商人员一方面多次与企业进行座谈,鼓励企业建立基地,实行合同价收购;一方面派专人陪同企业到村里进行宣传,赢得农户信任,提升农户种植辣椒的热情,有效促进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二)强化执法监管,促使订单农业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对农业订单实行全程监管。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订单农业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打击合同欺诈行为,提高订单履约率。重点抓住订单农业的履约环节,对农业龙头企业订单合同的履约进行跟踪,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如对××庆云县中澳集团与农户签订的“收购合同”进行监管,共检查合同122份,合同金额20__余万元,督促合同双方当事人提高合同履约率。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规范了订单农业经营秩序,促进了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各项机制,推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首先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推行订单农业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列入年度各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各单位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和定期上门走访制度。其次是构建责任落实机制。健全市局、县局、工商所三级监管体系,将订单农业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二、合作强农

在当前形势下,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文秘站 ×市工商局认真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重点环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6户,出资总额1.3亿元,成员总数1.7万户,较去年实现翻倍增长。

(一)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了解法律,增强合作意识和市场观念。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消费者协会投诉站的双向联络作用,宣传法律法规,并收集农民的意见,反馈给工商部门。

(二)事中做好登记注册工作。开辟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在行政办事大厅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窗口,向前来办理登记的农民实行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为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提供登记辅导、政策咨询。大力推行“四办措施”,即资料齐全当场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重大项目跟踪办。

(三)事后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各个工商所对自己辖区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定期回访,了解其运行状况和遇到的困难。每个季度各工商所所长向局里汇报情况,局里根据汇报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20__年年初,通过回访“平原县玉峰生猪专业合作社”了解到,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生猪价格下降,很多社员对养殖生猪兴趣不高,合作社运行受阻,社长张玉锋一筹莫展。经过深入调查,该局建议合作社自办市场。去掉了中间环节,实际收益更高,从而拓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路。同时,运用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帮助自办市场创建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很快就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一些学校食堂还有超市也纷纷找到张玉锋,希望和他们签订购买合同。销路不愁了,社员们的信心更足了。

三、 经纪活农

为帮助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积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工商局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三大措施:“营造一个环境、实现两个联合、做好三个加强”,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截止20__年11月底,全市农村经纪人总数(含临时性、季节性)4070户,其中,注册登记农村经纪人1737户,临时性、季节性农村经纪人2333户。

(一)营造一个环境,引领农村经纪人健康发展。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开辟了经纪人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市工商局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经纪人,给予登记发照,规范其经营行为。并在为其办理登记注册时,给予优惠扶持,促进了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二)实现两个联合,推动农村经纪人快速发展。一是与行业协会联合,以典型引导发展。较好解决“单打独斗,散兵作战 ”,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帮助农村经纪人依托各乡镇、各行业创建农村经纪人协会,通过场地、人员固定化,经费保证稳定化,运作模式多样化,使经纪人协会真正运作起来,并逐步走上规范化,成为当地服务三农的 “正规军”。二是与当地企业联合,以龙头带动发展。针对××市农村经纪人整体规模较小的现状,××市工商局通过穿线搭桥、强强联合、帮扶并举的方式,走“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合作形式,采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

(三)做好三个加强,促进农村经纪人规范发展。一是加强监管,维护经纪秩序。开展消费维权进农村活动,及时解决经纪引发的投诉。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依法查处经纪投诉、举报的侵权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压级压价、合同欺诈、克扣农户、勒索客户等违法经纪行为,维护正常的经纪秩序。二是加强教育,提高执业素质。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经纪人进行《经纪人管理办法》、《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分门别类地对各类农村经纪人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农村经纪人改变传统的购销方式和服务方式,使他们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强引导,创造经济效益。定期组织他们召开现场会或座谈会,协调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为他们讲授与农产品生产、流通、经纪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经纪信息,积极为他们打造信息咨询、业务交流的平台,以帮助他们有效规避风险,树立诚信形象,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保险护农

由于自然灾害的不可预防、不可预测性,明显制约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市工商局借鉴试点县先进经验,选准项目,加大力度,全力推进,“订单农业”保险工作有了很好落实。20__年以来,××中华财险禹城、平原、武城三个公司共承保能繁母猪4.9万头,承担保险金额4900万元,现已支付赔款32万元;承保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192万亩,承担保险金额5.5亿元。由于20__年的特大暴雨,承保的禹城、武城两个县的小麦和玉米受灾面积近16万亩。保险公司已支付赔款70万余元。

(一)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入保积极性。联合保险部门利用座谈会、讲座以及发放材料等方式对企业、农户进行宣传。制发了《合同服务明白纸》,对“订单农业”保险做好说明,利用登记注册“窗口”、“一会两站”、年检时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同时,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宣传大灾之后农民受益的典型实例,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投保信心。

(二)加强调查研究,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方案。从20__年1月份开始,××市工商局联合畜牧局、农业局、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分公司,对59家企业、1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制定出两种保险措施:一种是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和农户自愿加入商业保险,增加险种,并联系保险公司在险率上给予最大优惠;另一种是通过涉农企业给农户作担保,农户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建起养殖大棚,并将大棚投保给保险公司,使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银保互动机制。

(三)加大帮扶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深入企业、深入农户,随时掌握农、企的要求,并提供良好服务;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协调,在农、企与保险部门之间“引好路”、“搭好桥”;注重与县直农口部门的协调沟通,为“订单农业”保险的推广赢得支持,争取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6篇

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所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因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

2.2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2.2.1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很多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2.2.2农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的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2.2.3农村市场不规范 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2.2.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农村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然而,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小,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2.2.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发挥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技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

2.2.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2.3.1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系统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的现象严重。

第7篇

关键词: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5;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低效率、高排放、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国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

一、循环型农村经济概念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理念,其是针对环境、资源、人口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其运用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变革组织方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技术,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展优质产业链条,实现各种物质能量的循环、多级利用,提高物质能资源利用率,优化各个生产环节,倡导节约消费和清洁生产,对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投入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

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农村庭院,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构建高效、循环的农户生态系统,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中心,再配合加工业,实现农村经济增值利用和综合发展,形成循环式、无废弃物的经济发展结构。

(二)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

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是指将加工业、渔业、牧业、林业以及种植业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互利循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各种物质、能量和资源的循环、分布、聚集。农业生态园不仅可以实现复合式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而且可以是养殖业内部和种植内部的生态循环。

(三)农村城镇化模式

农村城镇化模式主要是积极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农村住宅用地进行适当缩减,在城镇集中建设农村住宅,推动小城镇发展模式,这不仅能够节约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更多土地,充分体现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原则。

三、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水资源、植被、土地等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应高度重视农业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应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其一,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农村经济安全,当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和开采方式粗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通过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可有效缓解紧张的资源形势;其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通过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可减少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其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走一条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道路。

四、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积极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其涉及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了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人们对于循环型农村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足,相关理论概念认识不清,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运用舆论传媒和各种方式手段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中。

(二)加强法制建设

为了保障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建设循环型社会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完善了相关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法律,基于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逐步形成,但是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专业的法律保障,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三)创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技术的投入和研究,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循环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应加强沟通协作,突破技术制约,全面提高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技术水平。

(四)政府引导和推动

政府是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主要责任主体,为了实现良好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可操作性强、切实、简明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健全的指导框架,加强政策导向,对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对农业补贴范围适当扩大,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面对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辰. 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J]. 商场现代化,2012,02:379.

[2]唐华俊.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1:6-11.

第8篇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和缓解,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落实付出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正是这些管理手段,采取了这些管理形式,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促进。

1.1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在农村建立起正规的中小学,推广义务教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上得起学,在初等教育上跟得上,打下文化基础,为农村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不会因为没钱上学而错过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对于农民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扶持政策切实落实“三农”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技术、新人才,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城乡合作,积极帮助农村居民早日步入小康行列。

1.3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结合科技的发展,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改变农村现状,用科技实现高产,在良种培育、防虫防害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机械自动化等节省了劳动力,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引入新技术,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

1.4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如此才能稳定、可循环,保证经济发展不占用下一代生活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要重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5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之初,没有完善的农业机制,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多渠道的信息资源,销售渠道少等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完善生产机制。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中长久存在的制约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都提出了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农村实际需求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手段,确实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制度的保证、提供理论的引导、解决其制约问题,令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了制度保证在农业经济管理下,结合农村现有条件和经济情况,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制度,产生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制度的保证。规范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行为,使得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行为得到良好科学的规范,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效果。优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使得农业的发展具有合理的制度保证,采用优化的制度才能最大化的发展经济,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农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管理,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下,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有了高水平的发展。

2.2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应用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也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了明确的引导,农村经济有目的性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农业经济管理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地位,明确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组成成分的农村经济,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重点发展,明确经济地位,更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制约问题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制约问题,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为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了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了农村发展方案的合理规划,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发展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人力物力,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快速。

3结语

第9篇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

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