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劳动教育的思想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6:0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劳动教育的思想性

第1篇

【关键词】劳动 学校劳动教育 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然而,90后的中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受到多重呵护的优越环境中,“骄娇”二气十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注重享乐,奢侈浪费,早已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本不知“稼穑之苦”,不会搞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等现象随处可见。从2007级学生进入生产实习后反馈的信息,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教育。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特性

“所谓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教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劳动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劳动教育,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学校劳动教育与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劳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即“通过掌握某些技能技巧,喜爱某项劳动,培养其志向(不是对决定专业预先做出的选择)”,获得一种精神财富。在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张、勤奋、努力的状态有助于其性格和能力的形成。

学校劳动教育具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劳动的项目、时间和强度都有严格的控制。在学校里,劳动教育主要是一种集体教育的方式,这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特点。集体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具体活动的设置要在结果中能明显的表现出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实施中要以社会的、创造的和审美的目的去激励学生,使“每个人都极力的要给集体的工作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集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集体尊重热爱劳动的感情越强烈,对每个人的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普及性和集中性。

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养弱了”,“他们既不尊重动,又缺乏对劳动的爱,同时对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劳动这一点,似乎也缺乏明确的理解”,时至今日,学校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在许多学校,劳动教育写进了工作计划,但却没有按规定执行。加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卫生打扫等全部承包给清洁公司,在学校里学生根本不用劳动。课内、课下劳动教育的缺失,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

劳动课教学的物质基础,诸如设施、基地等不能保证。劳动课作为一门不纳入考核的“副课”,其软、硬件条件根本无人过问。物质基础和教师指导的匮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对劳动课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将其当成课下的“游戏”。同时。劳动课教学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评标准。

2.教育方法不合理

现实的学校劳动教育中,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一些教师劳动观念扭曲,把劳动当成了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如有的班级在班规中写上违反某条纪律,罚扫教室或清洁区;有的学校对清洁区、教室、宿舍卫生检查采取负分制,这就很容易形成学生对劳动的逆反心理。

三、有效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

1.为学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学校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从不同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现时代需要学校教育培育出‘心灵手巧’的人,而不是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头脑发达’却‘笨手笨脚’缺乏‘行动能力’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强烈的责任感,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肩负起教育的社会使命。第二,保障劳动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劳动课指导教师,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教育和指导实践的能力。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定的劳动基地,配备相应的基本设施。第三,保证劳动课教学的时间。将劳动课列入课表或设立劳动周,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中劳动时间和强度的控制。第四、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可以在黑板报、宣传栏中设置关于劳动教育的专栏。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在班风评比、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方面,劳动的态度和行动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参加考核,学校期中和期末可设立“劳动积极分子”奖,对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奖励。

3.教师以身作则,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在组织学生进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快乐并受到鼓舞,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用自己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因为学生们“对自己教师见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多面性、与其说是在理解,不如说在感觉”。这样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超过教学大纲以外的世界。第二,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渗透,不歧视差生,不要因为学生劳动表现不好,就不让其参加劳动,更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学生。第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劳动本身并不能带给学生兴趣,相反,在劳动中学生首先感到的是失望,而后是厌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劳动的意义。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从平凡的小事入手,诸如擦玻璃,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并让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经验。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劳动,比如打打扫教室、美化校园、植树绿化等活动。

4.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即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体验到劳动中的幸福感,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围绕学生的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实践等内容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艰涩难懂,但又不能太过简单,用一句俗话就是 “跳一跳,摘桃子”。

5.培养学生劳动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但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学生往往只将劳动看成一种义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学校劳动教育要抓住关键时期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劳动课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自己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和学习,把劳动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一件作品诞生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成果,劳动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劳动中自我教育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好的方面在别人身上表现了出来。班级中成立的劳动技能小组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会的同学教不会的,“一个孩子,当他越深刻的感受到他在教别人时,他本人想学习的愿望就越大。”通过教会别人,学生自己也感到了一种自豪和光荣,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职又好又快发展,2008.4.3.

[2]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程万里.劳动教育诸问题研究[M].汉口: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1954,(7).

第2篇

⑵. 能否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德育的步骤和方法,制订出本班一学期的教育计划。

⑶. 能否把培养班集体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能否培养班级自我教育的核心力量;能否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⑷. 能否每天坚持到班级做认真组织检查,积极开展多项课外活动,非常重视班级卫生保健工作。

⑸. 能否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教育,影响学生。

⑹. 能否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从思想、学习、纪律、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作出准确的操作评定;能否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客观民主地评选出班中各类优秀学生。

⑺. 能否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言行对学生有良好影响,在学生中有较好威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⑻. 能否坚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能否组织与设计思想性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⑼. 能否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经常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兴趣爱好、情感性格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第3篇

劳动教育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做的。正因为他们的付出,劳动教育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1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2劳动,是可以让我们去锻炼下身体,可以让我们都体会到劳动的一个辛苦,更加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相关成果,而这次一个暑假,我也是跟随家里去参与了一些劳动,在劳动之中,我也是有了一些收获和感触。

劳动一天下来,整个人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全身上下都是酸痛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的体会,在劳动的时候我虽然也是累,但是也是兴奋的,结果回到家里之后也会特别的累特别的痛苦,而第二天都不想起来了,这种感觉让我也是体会到别人劳动是天天在重复,那么其实是更累的,而我一天就有些承受不了,也是让我知道我们平时所吃的东西,所用的东西都是别人辛苦劳动而得来的,更是要懂得去珍惜,劳动的果实并不容易获得,我还只是一天的劳动,更何况比这更累的事情,我也是听父母说过,我们的学习自己都是感觉辛苦,但是父母确是也经历过,告诉我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辛苦,长大后就会发现还有更多辛苦的事情,只是我现在还不是那么的懂得,不过也是知道,劳动的确是不容易,而自己也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别人给予的,付出的,自己都是要想到这一天的劳动,要去珍惜。

同时劳动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虽然很累,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我恢复了,却是发现自己的身体更好了,其实也是完全要多去劳动,在家的时候,我也是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庭的劳动,并没有那么的辛苦,但是也是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自己还得到锻炼,更加的懂得生活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埋头去读书,那样对于生活也是有很多的不了解,而劳动却是让我对家里有了更多的了解,清楚做好一个卫生的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的,而父母每天去上班,回来之后还要给我去做饭,打扫一个卫生,他们辛苦,以前我是感觉不那么的深刻,但是此次自己参与了就发现,真的不容易。

看到自己收拾干净一新的房子,我也是感到有成就感,劳动是会让人感觉到有快乐和满足的,而自己去动手去做的,更是让我是感触到,其实平时自己学习完了,也还是要去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劳动,去减少负担的同时,自己也是可以去收获到快乐。劳动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去做一个事情,不能是半途而废,像打扫屋子,如果只打扫了一半累了,就不干了,其实和没打扫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坚持了下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去打扫干净了也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个劳动成果,也是会得到肯定的。

通过劳动,也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懂得做一些事情,不但是要去坚持,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而劳动自己也是要经常的去做,不但锻炼了自己,也是让自己得到成长有了收获。好的习惯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很多的事情,做起来其实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但是只有自己愿意坚持下来,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许许多多的滋味,有高兴的滋味,伤心的滋味等等。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劳动的滋味。

今天我们家大扫除,妈妈看见我在一旁玩耍就对我说:“既然你没有事,你就去收拾你的房间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收拾一间房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一边想一边拿帕子开始了我的“大扫除”。首先,我把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放到了一边去,学着妈妈擦桌子的样儿,左手按着桌子,右手拿抹布,卖力地擦了起来。可是天公不作美,我擦了半天,桌子还是一副灰头灰脑的样儿,真是气死我也!“拜托,我的小姐,桌子要用湿帕子抹上洗涤剂后再用力擦!”妈妈对我喊道。清理干净桌子后,我又开始擦地板,还没擦多久,我就感觉腰酸背痛,可怜的手臂再也受不了啦,如同被石头缠住一般,只要稍微抬动一下,酸痛的感觉就涌满全身。“哎哟,我可怜的小胳膊呀!”我赶紧坐到床上,揉揉膝盖,揉揉手腕。我心想妈妈收拾房间多轻松呀,不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手也不酸脚也不痛,这是为什么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如果经常做家务,手脚就不会酸痛,而如果只是偶尔做一次家务,就会感觉腰酸背痛……听了妈妈的话,顿时,我体会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所以,我要多为啊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减轻妈妈负担。

劳动的滋味有很多,有快乐的、痛苦的、幸福的……我们应该多劳动,去体会更多劳动的滋味。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4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2021最新劳动教育专题心得体会5上大学的地一次劳动课已经就要过去了,留下很多很多的思考。劳动是光荣的,的确劳动很光荣。那么不尊敬劳动者的人是什么?是的是可耻的。在大学里上劳动课是上一个星期的。我抽签抽到了打扫5号楼而且还要负责5号楼的安全值班。而我要抽到了5号楼劳动组的组长,第一天带着5个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劳动课,本以为以我们5个人打扫只有5层的5号楼应该绰绰有余了。但是真真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天因为是星期六很早差不多是8点钟去的,那些(人)还没有睡醒。垃圾还没有倒出来所以楼层里的垃圾还是很少,差不多干了半个小时就搞好了。第一天也是我值班,一天都要待在值班室登记来往人员,收收电费空余时间到外面转转打扫一下卫生。再就没事情做了。实际值班也很空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书听听歌。就这样到中午。

下午2点半又要开始扫地可这次……就是很差表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开始扫了。从5号楼的后面开始扫起到后面大家就傻了眼了。早上刚刚扫的非常干净的空地脏的就象是垃圾场。远远的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壮观,没有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扫。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打扫好后面的空地。但还没有等到我们走,突然间看到天空飘着好及片白白的袋子。一片一片……素质问题大家一口同声的说。没有办法。重新扫吧。终于干净了赶快离开。扫楼道了。还好垃圾不象垃圾场那么多。大家分开扫。我扫2楼是大2住的楼层。大2了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很爱干净。当我爬上2楼。天那那还看的见楼道呀,简直是垃圾过道。好不容易打扫好。辛辛苦苦的倒完垃圾上楼检查一下。我真的想大声的骂大2的做为学哥尽然给我们表现了这么没素质的行为。一个寝室打开大门认真的仔细的把寝室扫好的垃圾扫到过道上了。瞬间又白茫茫的的一片。素质问题我只好这么说。我我我……无话可说了。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德育;智育;体育;审美能力;劳动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是实现对学生审美教育,促进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是直观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小学生的行动易受情绪支配,美术教育不是用枯燥的说理方式,也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画画,而是通过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已成为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德育密切相关

丰富细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把生活中在头脑里留下深深印记的一些事,在创作绘画中表现出来。如《国旗、国旗、我爱你》描绘了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获胜,五星红旗在空中徐徐升起,充分说明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欲于表现的责任感。可见美术教育不仅能扩大小学生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教育。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不是以说理的方式而是以美术形象感染和影响小学生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智育发展不可缺少

美术是一种艺术,视觉是人的五官之首,是心灵的窗口。小学生认识世界始终围绕着视觉形象而进行,绘画正是这样。首先观察景物的形态、染色、结构、比例等因素,再加以艺术的描绘,把客观景物画出来,这样反复实践就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许多孩子调查表明,有绘画能力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观察力强。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所以,美术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体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体操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审美能力,改善身体姿势,提高体育的动作质量。既是体育的要求,也是美育的要求,实施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并运用对美的感受,更好地掌握体育技巧,如在画国画中,用笔是要讲究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的和谐统一,使画出来的画有骨有肉,富有质感和动感;画面要均衡对称,多样统一等形式美,对于体育运动、武术运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尤其重要

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孩子的心灵是天真无暇的,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不是说说就能办的到的,孩子的想象力最强,他们的思维可以说是常人所无能比的。我曾经这样说过:“给孩子一张纸他们就能把整个宇宙画下来。给孩子一支笔他们就能把整个地球涂上染色”。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五、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

美术课与劳动课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对于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及树立劳动观念大有益处。

工艺美术课特别是手工制作课,学生能够发挥自己地想象力把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妙趣横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此外,受过美术教育的学生,为将来产加社会劳动,掌握劳动技术,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包装等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融化在德育中,就成为追高上的美;融化在智育中,就成为理性之美;融化在体育中,就成健壮之美;融化在审美中,就是生活之美;而融化在劳动中,就成为创造之美。把美育同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农村的美术教育更应该吧美术教育放到首位,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抓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美育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欢乐与益处。

参考文献

1 李范 .论美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年.

2 涂途.西方美育史话[M].红旗出版社 ,1988年.

3 王冰丽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的范画用[J], 2009年.

4 陈江华 .重新认识儿童绘画[J], 2003年.

5 著. 张圣华主编 . 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6 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

7 鲁热著.罗顺江、李元华译.当代艺术[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0年.

8 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9 朱谦之.文化哲学[M].商务印书馆, 1935年.

10 钟仕伦.西方美育思想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 .

11 马斯洛著. 林方翻译 .人能达的世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12 单越明.中国美术教育[J],2007年.

13 杜卫 .美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14 石磊 .学生能力的培养[J]. 2004年.

15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浅谈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

郭 晓(河北省赵县石塔中学)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要建立以自由为原则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的氛围;要开发乡土教材,拓宽美的欣赏渠道,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创新

从事普通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画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多。因此,在升学率还盛行的当前,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术欣赏课感兴趣,使课堂轻松、活泼且有秩序,这是摆在每一位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作为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要解决所面对的这一问题,除有待于教育大环境的改善外,还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欣赏教学落到实处,使追求艺术素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进行了初浅的研究,以求教于大方。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使艺术和科技互相渗透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一个绝好的契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从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息息相关,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开发乡土教材,拓宽美术作品欣赏渠道

中国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包括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美术欣赏课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功能。但由于各地区在美术教学基础、美术师资水平以及美术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然使美术教材具有较大的选择弹性,才能保证其广泛的适用性。我国历史悠久,长期中形成许多乡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术也很具有乡土性。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笔者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和要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以适应本地区特殊教学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补充乡土内容,既能充实教材,又能使同学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了爱乡之情。

四、精讲善练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第5篇

音乐教学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目的,也是有效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途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要通过课堂内外双轮的有机融合来驱动音乐教学素质新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音乐教学;素质教育;课堂内外

音乐教学是用独特的音乐艺术的形式来实现美育教学的目的,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教育功能。还是加强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素质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现发展个人特点个人能力来提高国民素质的,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全面的提升。现如今,承载着美育教学内容的音乐教育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要站在全局性的素质教育视角,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文艺活动为辅,使学生通过美的感知得到美的实践,有理性的审美最终达到自身价值乃至自身修养的升华。

一、抓住课堂教学主线,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音乐是情感的感知艺术形式,必须用以音乐教学来彰显个性情感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师应客观全面地把握教育教学乃至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现、发挥情感教学,努力使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凝情于笔、注情于音,认真斟酌,做到教与学的合理衔接与提高。中学音乐教科书中有着不同民族乐曲的风格和内涵。从其教育的角度: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彩色的中国》、《长江之歌》等等,有歌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歌曲,如《沂蒙山小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等。这些歌曲都具有思想健康、词曲优美等特点。但是如果想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和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及作者意图,找准教育的结合点,那么在整个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板书和适当的教具等手段,组织好、运用好恰当的教学方法用以再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引导、理解和创新,采用最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创造力。关于这一点,主要是抓住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毋庸置疑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美育的普及教育。既然是美育教育,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创设美的环境,学生在美中学,让美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既然是普及教育,那么,全体学生则不论背景与天赋如何都有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要符合内容的需要:穿着、语言、所表现的动作与所教内容配合协调,这便是“境”与“意”的搭配。例如在教唱七年级教材上册中的《彩色的中国》时,教师应该着装简洁大方,映衬出轻松愉快的心境,然后采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大好河山,地图图片,这样的创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声情并茂,音乐分析要深入浅出,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同时,体态语言如手势、肢体、表情、眼神能巧妙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牵牢课外活动不放松,在多彩的兴趣活动中优化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仅通过有限的音乐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课外文艺活动。这是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这里有普及更有提高。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要组织合唱队、鼓号队、竖笛队等,坚持常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创作、表演及欣赏能力,作为学校应努力创造这样的氛围,除组织音乐知识兴趣小组外,还应创造文明优雅的学习环境或经常性地组织校级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课外休息时间通过广播室开展音乐欣赏是一种可行的好办法。通过“校园百灵鸟十分钟广播”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更多的音乐曲子来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选欣赏曲及健康向上的歌曲,在选曲时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既要安排好教材中的曲子,更要重视穿插好反映正能量的歌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素质的的全面健康提升。让学生在全校性的大环境里感受到贴近自己学习的共性知识从而诱发学生的“触景生情”的感受,进而达成共识。这样,利用课间十分钟进行音乐欣赏,不仅调节了学生课堂学习期间的紧张劳累情绪,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还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课间音乐值得提倡和丰富内容。学校除安排“六一”儿童节,庆“国庆”等校级的大型文艺汇演之外,还应立足班级以及学生实际开展“微音乐”等多项健康有益的音乐活动,如:班级演讲比赛、演唱会、音乐之星擂台赛以及相声、小品表演赛、地方戏曲展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微音乐”文艺活动,不仅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习音乐的情趣,展现学生个体音乐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无疑是音乐教学的一个创新。

三、结语

第6篇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反之,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二、如何进行德育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途径,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德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是责无旁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经验如下。

(一)课堂教学融入德育,使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德育水融

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业授道解惑”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德育。1.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中都规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后两者是我们德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2.深入钻研教材,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深刻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3.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融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内容理论性强、说教性强,素来为学生所不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分组擂台赛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4.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在教学中,我们总会用适量的作业、练习、试题等来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重大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因此我们在编选作业、练习和试题中时,要注意多联系时政,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营造德育的文化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是对于政治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重要途径。1.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因而,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阅读名人传记、看感动中国节目、欣赏艺术表演、举办主题班会等。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2.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内容可以涉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学生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意志教育、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三)德育渗透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育渗透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学生的接受度,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而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1.创设情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电影、录像、音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2、注重教师的态度、语言,做到言传身教。教师教学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暗示,并感染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既要动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种种手势,恰当地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音量、语调、语速等语言素材,做到抑扬顿挫,表现教师内心对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情感,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我在讲述《政治生活》第一课“政治权利与义务”时,联系“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时,我态度严肃,语言激烈、愤慨,充分表达了对日本此举的强烈谴责,引起了学生的思想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述我国一些民众在游行示威中的发生的一些“”的错误、违法行为时,我的态度是不赞成的,语言语气沉痛、惋惜,使学生体会到应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7篇

一、占领阵地,纵向衔接

每个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作为全班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班队会、晨(夕)会这些德育的重要阵地。

主题性班队会、即兴式班队会、节日性班队会、庆贺式班队会等,可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在节日前后召开“劳动最光荣”之热爱劳动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之立志教育,“端午节里话屈原”、“我和我的祖国”之爱国主义教育,“敲响新年的钟声”之综合性教育;针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偶发事件,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的养成教育;在平时思想教育系列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专题、主题教育。

晨(夕)会一般只十分钟,思想教育有其简洁精炼的特点,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时事政策信息的交流;“名人名言”闪耀智慧火花,“新书介绍”推介精神食粮,“一周要闻”大至世界,小至班级……“晨会课上话热点”根据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或进行讨论,或进行采访,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涓涓思想的清泉润进学生的心田。

二、学科渗透,横向沟通

德育的渗透性,即隐性教育,是在有明确指导思想之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德育工作不只是一个人或一门学科的事,每个教师应树立全局观念,不能提到德育就认为是班主任的事。应该多学科渗透德育,在教学的主渠道中选准德育渗透点,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中德育教育的意图十分明显。小学阶段,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内含在经过组织的语言文字之中。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和艰苦朴素教育等内容,教师应适时、适度、相机渗透。

数学让学生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音乐、美术使学生形成审美素养,体育课培养顽强的意志,劳动课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活动课中克服畏难情绪、骄傲情绪,发展兴趣、爱好、特长等非智力因素。这种多学科的渗透除了学科自身的特点,它们还是交叉的,相互联系的,不可完全割裂开。

三、三位一体、内外结合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课内外、校内外一切与教育学生有关的各种因素,积极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为德育的渗透型、分散性、经常性的特点,教师要课内外发现问题及时抓,发生在校内外的问题一样抓。毋容置疑,社会舆论导向、大众传播媒介、一些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极大的,那么让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加强对学生的调控,让德育延伸到社会,使这一系统工程更加系统化。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希望工程”、“手拉手城乡助学活动”等,用更多的时间参加学雷锋活动、社区活动,远离“三室一厅”、网吧。

四、方式多样,结构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信、意、行的基本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的。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除借助语言进行行为指导外,还可将行为指导和训练寓游戏之中,创设情境,设计表演等。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信息量大,可视性强,易引起学生兴趣,可充分利用。如学习《太阳》一课,太阳的巨大能量到底有多大?人类在开发利用太阳上已取得了哪些成就?通过多媒体,清楚地告诉了学生。学生马上说:我知道了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用文化科学知识让太阳为人类造福。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的思想性内容自然地被接受,不仅作用于学生的认识系统,还作用于情感系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另外,还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矫正和相互矫正。如学生每月进行“自我总结”,对每个月的优缺点进行纵向对比,看哪些缺点改得最好,哪些优点得到了发扬,一些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每个人对自己是最熟悉、了解的,每月一次的自我总结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第8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能力

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推动“接受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型,培养创新人才,修订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注重第二课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以创新精神为主要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控制总学时、周学时。培养方案修订中贯彻了将五年制各专业总学时控制在3500—3700学时;四年制各专业总学时控制在2900—3200学时;平均周学时控制在24—26学时的原则。其目的是尽量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培养自学能力。

(二)加大必修课和选修课中人文课程的学时比例。在保证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学时的情况下,在必修课程中加入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两门课程。选修课程中人文课程的学时由99年教学计划中的274学时(所占比例为41.5%)增至新培养方案中的382学时(所占比例为55.9%)。

(三)整合、优化课程。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军训、劳动、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基本规律,精选、重组、调整课程,合理分配学时,构建“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尽量使课程体系得到优化。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课学时比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劳动锻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加强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环节,学生直接参加临床工作,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前三学年,每学期2学时,第四学年每学期4学时,共20学时。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000年以来,我们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目前,机能学实验完成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内容的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形态学实验正在积极探讨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力争通过实践,建成独立的、完整的、科学的形态学实验。

在新修订的实验教学大纲中,在保留学科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更新,引入新的、更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项目,整合实验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保证实验开出率。同时,各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技能考核,严格考核管理,严格考核纪律,严格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本着淡化学科意识,强化培养目标的原则,优化整合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加大学科融合幅度,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合并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为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为病原生物学,卫生学、流行病学为预防医学,独立开设免疫学、卫生统计学、机能学、组织病理学实验等。课程的优化整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调动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学校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前期投入,对重点项目大力扶持,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每两年一届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包括了征文比赛、主持人大赛、书法摄影绘画大赛、健美操街舞大赛、校园FLASH大赛、演讲赛、辩论赛等。另外,学校和各院系每年还组织“迎新生”文艺晚会、元旦文艺汇演、国庆文艺晚会、运动会、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增强学校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联.王建发.地方性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设计构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5).

[2]刘俊荣.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6,27.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优势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几乎设计所有的德育内容,并与之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并将两者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必须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明确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通过德育教育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 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

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相比,体育课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德育教育。主要表现:①在本学科是课时量大、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一门贯穿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除特殊情况外,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保证了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连续性。②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心理变化是在学生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在口头上一般很难得以反映。体育课教学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特点。据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行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具体生动,获得的效果一般较好。③体育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密切相关,但要求教师必须挖掘其内在的涵义。

2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从体育的大范畴来讲,心理品质、思想观点、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等为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体育教学的小范围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坚毅顽强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意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其应变能力。

2.1 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是反映爱国主义的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之一。如在体育理论的教学中,通过讲述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及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建设之中。

2.2 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

这是体育课德育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例如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集体项目和体育教学常规的实施等教学中,应将讲究团队合作、讲究文明礼貌放在首位并与之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教学,集体主义之团结、协作、配合和和优良品德之讲文明、讲礼貌,自然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

2.3 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的教育

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主要内容包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果断、坚韧不拔等。教学素材较多,在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高尚道德行为和观念。

2.4 组织纪律与法律观念教育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了解自由与纪律和法律的关系,明确纪律与法律的区别,逐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使之将来能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2.5 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在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中,必须开展青春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学生之间要真诚相处尤其男女同学要建立真诚友谊,发展学生个性、陶冶美的情操,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及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

2.6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体育课教材中球类竞赛战术的运用与安排等,体现着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正确运用这些观点解决处理实际问题,使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2.7 劳动教育

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之养成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和爱护公共财产的理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

3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自觉开展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顺其自然地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之中,不能当成一个累赘。

3.1 语言激励法

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际运用时,必须讲究正面讲解、引导,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精练,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不失时机地进行简短讲解,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如在体育基础如识的教学时,可结合奥运会上中华健儿的拼搏精神,体操、游泳、乒乓球等多名运动健儿,在世界比赛中威震海外,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通过生动的事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生动自然,易于学生接受,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国激情,不断提高其为经济社会发展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效果。

3.2 组织教育法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育法要做到合理选择和运用,做到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与科学化,从唤起学生感情共鸣入手,讲求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发展个性,注重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是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3.3 游戏竞赛法

游戏竞赛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操,进而渗透德育教育。如拔河游戏中要讲究团结就是力量,劲往一处使,着重讲解团结、配合的重要性,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教育,并利用竞争的特点,进行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这本身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渗透。

3.4 表彰鼓励法

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到积极的或消极的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故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做好共性德育教育的同时,还要开展个体化教育工作,多采取正面表扬和诱导和方法,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3.5 表率楷模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尤重于言教。教师应当仪表端正,精神振奋,语言文明,举止端正,口令清晰有力,示范准确优美,教师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总之,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堂所能解决的。但是只要思想重视,诚心、热心、耐心地教育学生,有计划地采取理想的、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游智德.浅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