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要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与过去的一贯“应试教育”体制是相对应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具备更高的素质要求。然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职称与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二、教学设施问题
教学资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计也是空谈。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较多的教学资源硬件做支撑。而这一教学资源目前在农村小学普遍缺乏,学生没有获取知识、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拓宽视野、增强理解的科技馆;也没有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博物馆;更没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网络资源。
三、教师培训问题
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农村小学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起不了专业学科的引领作用,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把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难以担起形成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重任。加上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师资培训的条件,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领导者的认识问题
校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没有校长的组织参与与引领,素质教育的实施很难推进。在农村,部分小学校长仍以试卷分数评价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等待、观望措施,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非“业务型”校长虽擅长和热衷于事务管理,但自身业务素质薄弱,缺乏系统的学习与新课程素质教育研究,使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地领导、组织和管理,并且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五、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1.政府要确立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摆上日程,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落实到每所小学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来,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小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遏制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2.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科专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的自学、自研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调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新成为教育教学事业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是学习一切的基础,语言能力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为此,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学生开展创新教学,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主要创新教学出发,探索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转贴于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学中实现创新,勇于创新,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为课堂增加别开生趣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创新化的表现。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快乐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贺素琴.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类型[J].学科教学.2011(4).
1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生占全国总学生比例较大,培养大批的合格农业人才是富民强国的战略决策。但是,旧的传统观念,旧的思想意识,在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实施的仍然是一套应试教育。尽管学校按教委要求开设了全部课程,但为了追求升学率,重视主科,忽视了副科,导致一些学校一些教师认为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劳动课无关紧要,只重视所考学科,并为此挖空心思,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整天把学生埋在作业堆里,把分数当成学生的命根,把考试视为法宝,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师也筋疲力尽,以致于从八九岁的儿童口中出现了这样被改了词的流行歌曲:”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沉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精神上和体质上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形成中小学生一系列心理疾病。
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看还面临许多问题:①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低,还不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②较多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自身的全面培养;③资金不足,育人环境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如果不及早地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2 引起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因素分析
面对使人困扰的现状,不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2.1 高考因素。认为素质教育将会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知识的汲取,当然就必不可免地影响高考升学率,尤其是各地对素质教育强调程度不一,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就会认为自己吃亏,就会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自己学校在本地区学校名次的排列,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高考被他们想象成第一选择。
2.2 教材因素。认为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特别是从量上进行压缩。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程任务中解放出来,有空闲时间接受那些属于提高素质的教育。这个因素在农村似乎很难开展起来,教材的变更不是小事,农村的师资、教学设施等不容许有变动,所以说在农村中小学生担心教材的变更,拒绝教材的变更。
2.3 制度因素。所谓制度因素指的是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制定出整齐划一的素质教育条例。比如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应开展哪此活动才是素质教育。就像制定课本教学大纲一样,拿出具体又适于操作的素质教育大纲,最好有教材有考核目标,不然就会流于空泛,流于形式。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不要说开展活动,有些连基本的教学活动都开展不了,其他活动更像无稽之谈。
2.4 社会因素。认为全社会已经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如果在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再进行改动会遭到社会习惯势力的排斥,会被认为不顾我国的国情一味崇洋。其实社会并不是个抽象的存在,它无形的力量既可以使人们成就事业,也可以使人们失败。
3 解决目前农村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句空话,如何解决这一现状?利用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来完善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3.1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文化业务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在变化了的新情况下,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是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要想办好农村小学教育,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真正实现,必须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3.1.1 做好教师在职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比较差,必须搞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取得相应的学历,还要保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3.1.2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根本职能是育人。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下一代。“教人先正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楷模。
3.1.3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小学教师必须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专多能,同时,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达到能读、能讲、能写、能算、会唱、会跳、会画,成为教学方面的”通才“。
3.1.4 提高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教师在正确讲授的前提下,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艺术,灵活机动地处理偶发事件、意外事件,更好地组织教学,管理班级。
3.2 着力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改善育人环境。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方设法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掀起三级(县、乡、村)办学体制“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集资建校,搞好新一轮全省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另外要做好勤工俭学,各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使素质教育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3 努力清除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教育学家指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家庭、社会多数表现为正面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反面影响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据笔者实际调查,在学生中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如“祖国我的母亲”、“社会我的家”、“你将来做什么”等教育活动,可以克服学生重视知识、轻视德体美劳的错误倾向。另外要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采用召开家长座谈会和进行家访,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培养方向。如开家长座谈会时,教师向家长出示课堂公开教学,以观看学生的教学活动表演等,消除家长望子成龙、单求知识的错误观念,使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3.4 要善于改革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本身就是对旧有的否定,对新生的开拓,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前进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和教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勇于改革,制定措施,切实保证素质教育在农村顺利实施,推动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国民教育。而中小学素质教育又是实施这一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其中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基层教育,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责无旁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记“八荣八耻”,努力完成新世纪农村教育的千秋大业。
参考文献
[1] 绉尚志.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新动向.学科教育.2005. 10
[2] 袁明哲.浅谈素质教育.教师论坛.2006.2
[3] 陆萍.试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宿州师专学报。2004.3
[4] 孟玲卓.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再思考.教师论坛.200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成为下一代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最初的教育基地,更肩负着根基打造的重任。下面根据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阐述素质教育的多元化。
一、品德教育
在古代,教书以《四书五经》为纲,以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育人。所谓“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说如果不对礼、义、廉、耻的道德标准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因此当代的教育也要秉承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由教师传授人生之“义”,从思想的根源培养中国的未来。小学生的思想中还不存在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认知,因此要加以引导。小学教师作为孩子思想认知的领路人,有责任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社会美德,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师除了在大的方向把握孩子的品德教育外,还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学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从“小”的过失开始,如跳窗,乱扔果皮、塑料袋等,失于小节,酿成大错。因此人才的培养更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智能教育
现在学校的教育形式多为室内课堂式的教育。在授予文化知识时,虽然较为系统,但是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小学生教育内容较为深邃,不易理解。叶圣陶先生在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文中说:“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所以在小学生的智能教育中还要注意通俗易懂和形式的多样化。现在很多小升初的考试中,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会涉及四大名著的内容。从客观来说,小学生阅读《红楼梦》等名著,上百号的人物与复杂人物关系、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地位,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观看经典版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使孩子在思想中对每一个人物对号入座、直观认知,从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镜头切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带着人物形象回到读本,从而在脑海中出现犹如3d电影般的效果,使其印象深刻,促进理解。除此之外,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孩子的教育回归于自然,通过亲身体验有感而发、丰富见识。
三、体质锻炼
上世纪50~60年代,为响应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学校将体质教育列为培养孩子的一项内容。但是随着学生升学竞争的压力逐渐加大,学校也忽视了孩子的体质锻炼。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但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小学应对学生体质的锻炼加以关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孩子骨骼增长、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对孩子奋勇拼搏、坚持不懈、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等品质进行培养。
四、艺术熏陶
现在的学校是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于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艺术的熏陶。艺术的熏陶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项社会生存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注意力、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体验艺术的乐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孩子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感情,改善封闭性格,陶冶性情。
五、劳动实践
英国思想家欧文说“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劳动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四肢与大脑的协调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家里三代就一个孩子,家长为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娇惯和溺爱下不让其劳动,最后使孩子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失去了社会生存的能力。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劳动进行培养,使其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快乐、强身健体,发现美好事情的源泉。同时,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
六、安全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快捷、方便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汽车、天然气、家用电器等。在这些工具使用的过程中,给人们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而小学生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较差,好奇心较强,不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所以教师与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看管、监护外,还要注意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如教育孩子在路上行走时,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触碰或玩耍带有电、气、水的危险物,一旦发生事故应该如何应对;根据现行严重的食品问题,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购买卫生安全的食品,避免出现食物中毒和食用影响健康的食物;在户外游玩时,注意自身安全以及应对坏人的办法;在众多的问题中,网络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对网络的使用不但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还会受到网毒侵害,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损害。同时孩子对网络疏于防范,随处将个人信息留在网络上,使其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七、心理健康
1.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要注重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数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和才能。因1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训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要使学生在探求新知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路、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学习的方法,②尝试学习的方法,③操作学习的方2法,④数学思考的方法。
3.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的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的水平评价。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更重视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应该说,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起点。
(2)新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等等,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3)当前的教育对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脆弱,依赖性大,怕困难,怕艰苦,其心理素质发展难以适应新世纪的竞争需要。
(4)从21世纪人才群体的需要来看,一个社会既需要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员,按一定比例构成,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内在素质。因此,在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学生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上发育、心理上发展阶段,是培育和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①认识的发展。也有些心理学家称为智能的发展。
②意向的发展。也称为个性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
3几个问题的共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应达成以下共识:
其一,要承认儿童具有巨大的智能发展潜在力。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的脑细胞有100~150亿个,一般的人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发展的潜在力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教育恰当,引导得法,他们智力能量会到惊人的程度。
其二,要承认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反映在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点上。①性格的差异表现在对学习、对集体的态度和活动中意志。②兴趣的差异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③能力的差异可分为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和特殊才能的差异两个方面。
其三,要培育学生认识与意向的发展。应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以往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认识的发展较而对于意向的发展则较弱。从当前教与学的状况看,意向的发展着重培育学生:
(1)参与学习的意识,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探讨活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勇气。
(3)较强的意志和毅力。
其四,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常常提到“坡度”、“密度”、“深度”等,对此,也应有我们的共识。
三、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六项改进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因此要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六项改进”: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其二,加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数学课堂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场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多种活动来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古语,讲的是学习需要勤奋。对于小学教学来说,要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以勤奋为基础。由于小学教育阶段还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小学阶段教师的授课应当“以勤为径”。
首先,教师要夯实自身的教学知识基础。可能很多人认为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当简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能够把握驾驭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更多考虑技巧上的把握。其实正是因为小学知识简单,才更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工夫在教学的内容上。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运用自身强大的知识储备对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单化分解,为学生开导。比如在算数教学中,我们告知学生1+1=2,那么就会有学生问“1+1”为什么“等于2”呢?这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可是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将其中复杂的计算原理分解过后,以最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古代,人们对于教师的评价可以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来概括,这也是对于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解读。尤其是在小学,学生还处于生理发育期,智力处于发育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会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理解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比如小学算数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在于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而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对于很多的教学知识点来说,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解释和引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在课堂氛围的引导上,一是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上。
首先,在课堂氛围上,应试教育阶段很多教师采用的是知识灌输的方式,也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学生的提问空间很小,互动的课堂氛围也不好,使学生丧失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如今这一现象得到了缓解,很多教师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度却难以把握。如互动的尺度过大,就会使得课堂纪律难以监管,互动不够又没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互动空间,不是一味地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互动式教学。
其次,在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要以形象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比如小学算数的教学,很多教师便是以数一些具体的物品来教导学生。当教师问学生“3+5=?”,很多无法第一时间反映的学生就会通过数手指头的方式来完成回答。再如,在对几何中三角形的学习方面,我们就可以通过三角形尺板,或者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演示其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甚至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进行外角知识的延伸。
三、组织小组合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加强生生交流、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确保数学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高效。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梯形面积公式”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操作,通过对梯形D片进行折叠、移动、拼接等活动来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如:
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
这是一道生活情境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交流,了解和掌握题干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出相应贡献。最后,选择一名小组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使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J].范菊红.新课程(上).2015(08)
[2]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J].李字海.学周刊.2015(14)
[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吕国俊.学周刊.2015(08)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学习的态度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枯燥与无味,会让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相反,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就会激起学生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高昂的学习情绪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传授,过于重视教师教学地位的教学弊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种种束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一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改变教师与学生间管理与被管理甚至是对立的教学关系,是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用师爱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对教师的好感与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上来。另一方要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革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来把握物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外部特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物象,从多个角度来展现物象。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观察能力为基础,才能使艺术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得以发展。
1.观察任务要明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在观察物象时多半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往往是顾头不顾尾,分不清主次,把握不好整体与部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要让学生分清观察的侧重点。一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即形与色等。通过去粗取精、概括提炼,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让观察对象的特征更明显。二是把握好观察对象的个性、共性、区别与联系。要让学生学会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如画人物肖像,面部五官的位置是共性,这是首先需要把握好的。但是又要在同中求异,运用不同的表情、发型等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观察方法要准确。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在观察事物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时学会审美的观察、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观察方法,才能准确地运用美术表现手段将人物与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3.观察训练要强化。学生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内化,进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还要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学会观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总结,进行内化,从而达到真正掌握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学会表现,学会创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非常注重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留心每个细节,使学生的作品更能贴近生活,更富有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
三、让学生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是色彩与线条的简单叠加,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有着作者独特的魅力。因此,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模仿,限定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画故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讲故事,学生“画故事”。小学生喜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教师讲故事,学生画故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融入到创作中。按照自己的思路与理解将故事的人物与情节等加以想象反映在创作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深入挖掘教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背景资料。如在创作神话故事《九个太阳》时,我将太阳妈妈和九个太阳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对他们的脾气、性格特点等作了详细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运用自己所喜欢的表现手法来做画。
2.学生“画故事”、编故事。可以由教师与学生集体商议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作品的创作与故事的创编,这样寓画故事、编故事于一体,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在平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物与事物,以便在创作时可以更好地构思,更好地展现人物与事物的特点,让学生用线条与色彩来展现事物与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如在教学中我以《春天来了》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作品的绘画与故事的创编。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创作中表现出学生的活泼的天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也在逐渐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由于其实用性及基础性,更需要我们做好素质教育,以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几个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目标 主体 评价
一、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所谓“学以致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教学目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2、 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 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综合技能的教育,因为能力的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其次要注重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教学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但是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再者要实现个性发展
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他们的个性发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实现其不断进步,综合发展。
四、最后要做好科学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一个总结,同时对于学生下阶段的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为他们的学习提供科学的参考。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态度、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参考,实现他们的健康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会有一些新的教学气象,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个性等,也正因为素质教育的意义重大,所以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将素质教育理念很好地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力图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一、强化数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观念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未来接班人,要想有效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道德思想,教师就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军人物,是先驱。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能够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首先,数学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前仔细研读素质教育的相关资料,将素质教育观念及其相关要求理解透彻,做到正确理解。其次,是校方应当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讨会,重点论述如何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使数学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强化。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小学生的分数得到提升,而是促使小学生具有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在学生自由结合为小组之前向学生宣布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有P“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时,积极开展合作动手拼接教学,让小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绘图、剪纸、拼接的手工活动,直观展现立体几何的来历,有效提高小学生对立体几何表面积及体积知识的认识,掌握其求解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三、立足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健康道德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道德思想的重要性。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德育内容,促使小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奉献于社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小数”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举身边的小数应用,如汽车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时很可能由于小数点后面的一位数加工精度不到位而出现了次品,而如果将这样的次品应用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上将会大大降低汽车的安全系数,由此,便可以引申出培养学生无论是做数学练习题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认真、细心的,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习勤勤恳恳的为人处世态度,进而实现小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培养。
四、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很有可能会因为教师一句批评的话而备受打击,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与小学生实时互动,多运用一些鼓励和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为了学生努力营造一种阳光、快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包含三角形形态的物体?”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大家可以想想家中的物体、学校的物体或者是我们身上的穿戴等等”,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对小学生给予表扬,激励小学生下次依然踊跃发言,活跃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气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首先强化数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注重培养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再次,立足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健康道德思想;最后,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