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02: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基本情况
谷庄村位于大义镇西南部,254省道东侧,距巨野县城约10公里。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镇因地制宜,加强谋划,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规范升级、乡村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美丽庭院”建设,以谷庄村为试点,着力打造“村庄院落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7月16日,全县“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在谷庄村召开,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能感受到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干部带头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一直坚持村干部作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坚持村干部包片包街制度,村干部带领党员、保洁员在清理地表垃圾、治理沟渠污水、进行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建设。并一次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指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逐渐由“要我做”逐渐改变为“我要做”,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上面喊破嗓子,不如底下甩开膀子”。道路硬化时,村民主动承担自家门前路面的硬化建设,增加了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达到了现在“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的美好局面。
二是培养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一花引来百花开。”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为了工作中“好学”,如果靠政府“砸钱”搞千孔一面,只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谷庄村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寻找村里热爱种植花草果木的农户作为先进典型,重点培养,以示范的成功效果拉动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引领群众主动创建“美丽庭院”,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进度。“美丽庭院示范户”王宗梅,喜爱种植各种花草,了解情况后,村支部专门为王宗梅申请了花草种植培训,并提供多种花草供其种植,王宗梅小院的美丽风景吸引了邻居的注意,周边邻居纷纷向她请教种植技术。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她将嫁接的花草赠送给周边邻居,并指引邻居进行花草选种。示范引领之下,“美丽庭院”建设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村内迅速扩散。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实效。“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环境的保持,离不开长久的坚持。谷庄村先后建立了《干部包片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季度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群众持之以恒的保持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干部负责村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村民负责自家屋前屋后卫生,每季度对村民进行考核,考核前十名奖励稀有花草一盆,后十名取消“美丽庭院示范户”资格,并进行全村通报。良好的制度确保了谷庄村美丽乡村的长效,创造出了现在“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风文明有待提高。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村庄还普遍存在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不正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问题,造成了农村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农民法治意识不强,封建迷信活动、人情风依旧,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依然在蔓延。
二是资金、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除了政府部门在投入外,并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多形式、多元化的共建机制没有形成。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是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的。目前我省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三是创建美丽乡村的合力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各部门大多是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就导致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而且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配合。省市层面上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意见建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涌现出的新典型,努力凝聚助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日常性环境卫生督导检查和长效机制建立,干群意识显著增强,村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__任组长,乡长__和人大主席__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细化分解各项建设任务,实行按照党委分工包项目的工作机制,同时要求领导靠前指挥保证在限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乡党委书记__、乡长__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到__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利用各种会议安排部署。
乡党委、政府组织干部及时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召开了座谈会,研究和明晰建设思路。乡政府多次组织机关干部清理市场垃圾,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带动引导群众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宣传教育的活动,调动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广泛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
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乡村密切配合,干群齐心协力,按照乡领导小组细化分解的任务,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开展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升建设品位。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积极组织__村在外知名人士参与,为规划的制定出谋划策。在充分考虑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特色、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元素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符合__村实际、独具村域特色的《__乡__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
2、借鉴经验,拓宽思路,提升建设理念。 为了学习借鉴其它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乡党委政府广开思路,多措并举。积极组织“走出去”活动。由人大主席__带队,组织__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先后到海兴、黄骅及沧县有关村考察学习。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群众视野,调动起了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为改善__卫生环境状况差的情况,乡村两级在今年7月份组织人员及车辆对该村市场街及清真寺街开展了一次集中清理活动。清除该村近年来堆放的垃圾1000余立方、清除残垣断壁20余处,清理柴草堆15处。
4、规范户外广告,美化民族市场。由党政领导带队,乡村干部群众参加,自带工具,对民族市场户外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贴乱画、医药广告进行集中清理,对市场垃圾进行整治。
1.存在问题
(1)在理念上,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比较普遍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但部分村民缺乏全局观念,过分重视住房扩建和硬件建设等,忽略了整体环境美化、建设内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软件方面的提升,造成对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2)在规划上,重数量轻质量,特色不明显2011年以来,编制了48个农村新社区(村庄组团)建设规划;各镇、街道和村根据建设需要,又分别编制了特色村规划;2013年又编制精品村、重点村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数量多但相互衔接难。这些规划缺乏村庄的整体布局和优化,部分还过于理想化,实施难度大。有些规划由政府统一委托编制,部分规划深度不够,精品意识不强,千村一面,特色挖掘不够,导致一些村庄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
(3)在操作上,重建设轻管理比较突出受部分村干部能力的局限,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加上有些镇(街)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和管理人员缺乏,造成建设内容和管理机制不科学。如在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方面,已编或在编的几个村规划质量参差不齐,个别村旧房已拆除而改建的审批手续半年未完成。在村庄长远发展方面,过分强调现状条件和近期利益,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甚至有些村热衷于形象工程。在建设管理机制方面,未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实际需要制定适应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4)在投入上,建设需求大而资金来源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对该市首批1条精品线和11个精品村统计,计划总投资为3.69亿元,平均每个村为3075万元。除去旧房改造由村民自负外,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环境景观等项目将主要由村集体筹资。而中西部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基本无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市级层面尚未出台具体的资金拨付、使用等政策,使各镇街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资金瓶颈,导致创建底气不足。
2.对策
(1)深挖内涵,拓宽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一是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清洁、朴素、自然,要坚持全域覆盖,大力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二要结合财政实际和村民意愿,有序安排重点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理念,分类推进精品村、重点村建设。三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旅游跨越提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和彰显农村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农村传统耕读文化、孝德文化的整理和重建,充实美丽乡村的传统文化之魂,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和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2)因地制宜,重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新貌一要转变村庄规划设计理念,以塑造丰富的新农村特色为目标。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自然村落的空间生长肌理,努力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新农村风貌。二要将尊重群众意愿与尊重发展规律相结合。村庄规划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编制过程既要坚持科学性,遵从村庄发展规律,又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规划方案要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兼顾村民的近远期利益的需求。三要推广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形成示范效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选和推广特色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地方传统特色。
(3)注重结合,创新工作机制与建设管理并举一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单列。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镇街道、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意识。二是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地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利用“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千百工程”等活动载体,各方借力,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下发“美丽乡村”创建考核标准,实行市、镇街、村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定期考核相关镇街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通过月督查、月考核、月通报以及年终考核等制度,强化考核督查,根据考核结果对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的要通报批评,对创建优秀单位以奖代补。
(4)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注重财政引领。优先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努力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引导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放大投资支持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整合各项资源。努力整合乡村旅游、农业两区、联村公路等乡村建设相关财政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倾斜。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村民自筹自建模式。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努力解决农房改造、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
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
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事实上,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又像是一块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正是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
齐齐哈尔市重点推进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工作会议上,将旅游业确定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倾全市之力、集聚全要素全面推进的重点产业之一。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深入挖掘、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的关系
1.美丽乡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平台。要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吸引住城镇游客,就必须以独具乡村风情的生态环境、文化景观、农耕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等旅游资源为载体。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的山地、平原、河流、森林、湿地等多样性的自然生态资源,就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求注重环境卫生整治,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变,村庄绿化、垃圾收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措施为现代旅游接待提供了基础。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乡土文化,不是千村一面,更不是按照城市模式改造乡村,而是要更加尊重和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特色风貌的保持和延续,以此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发展能够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为了使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其实质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乡村旅游事业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使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开展,还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游客到乡村旅游,看重的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还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因旅游市场的需要,很多原先未受到重视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都有了获得新生或发扬光大的机会,推动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城市游客的到来扩大了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接触的机会和范围,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给农村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抛弃陈旧观念、改变传统生活中的陋习,提高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是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自然条件。市区周边有扎龙温泉小镇、飞鹤乳业现代观光牧场以及多个采摘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下辖县区也各具特色,如拜泉县的生态农业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甘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马铃薯之乡讷河市、白鹅之乡依安县等。经多年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从最初形式较为单一的“农家乐”,发展成观光游、民俗游、采摘、垂钓、漂流、登山、休闲娱乐等多种旅游项目。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四个:铁锋区铁农园艺园、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哈拉新村、甘南县兴十四村、依安县新合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六个:铁峰区扎龙村满族风情园、达斡尔族哈拉新村乡村旅游区、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地乡村旅游区、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旅游区、泰来县辽金遗址塔子城乡村旅游区、昂昂溪区水师营乡村旅游区。据我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市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上升。乡村旅游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2.我市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总体看来,我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较快,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产品较为粗糙、模式单一。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农家乐形式吸引游客,项目多为用餐、打牌、采摘等,缺少人文景观,与当地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联系不紧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体验类项目少、精品旅游项目少,难以留住游客。例如有“龙江第一村”之称的甘南兴十四村,田园景色优美,但游客入村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参观,项目的可参与性不高。多数乡村旅游代表产品还处在仅能提供餐饮服务的水平,一些景点规模小、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不齐全,缺乏能同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
二是品牌不突出、市场影响力不足。与我市其他重点旅游项目相比,乡村旅游得到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个人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域分散,整合开发难度大,缺乏品牌效应,知名度低,辐射范围小,经济效益总体不高。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独特性、易被复制,目标市场雷同,旅游竞争力较弱。品牌营销观念落后、促销手段单一,农户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靠口碑效应和“回头客”来进行宣传,景点知名度不高,导致客流规模有限。
三是缺乏规划,相关人才储备不足。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开发层次较低,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建立时仅注重短期利益,缺乏近期或长远规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乡村旅游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多为周边村民,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未经过相关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其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审美眼光、价值取向等都比较落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当地乡村旅游的形象。
三、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品质。
1.科学引导,打造鹤城乡村旅游品牌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缺乏长远规划、行业标准不明确、经营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要借我市重点推进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工作会议的东风,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做好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将乡村地区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纳入发展规划,利用好当地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景点之间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扩大旅游网络规模,引导游客从浅层次的观光游变成体验式的深度游。
2.多方筹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旅游业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真正将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加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渠道。强化融资平台建设和金融服务,在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上适当放宽,加大对民营及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支持。充分挖掘地方企业潜能,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跨行业、多领域投资,通过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地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投资,激发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拓多样化的招商渠道,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参与我市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经营。
3.夯实基础,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针对目前各旅游项目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保护乡村地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整治优化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旅游氛围。加强通信、互联网、供水、供电、排污、医院、银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游客满意度。项目设计上,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就餐、游览、采摘形式,可增加乡村度假、认领地块耕种、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交通条件不十分便利的个别县区,要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并开通旅游公交专线,解决游客“进不来、出不去、散不开”的问题。
4.大力宣传,提高我市旅游景点知名度
利用好电视台、电台、公交广告等市民经常接触的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乡村旅游特色项目,使市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我市乡村旅游项目信息。借助“东北旅游推广联盟”等平台,推动齐齐哈尔市旅游产业融入大东北旅游圈,宣传我市旅游品牌。除推介会、传统媒体宣传等方式,要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开发智能手机应用,宣传我市乡村人文、景点、特产、美食等相关品牌,实现网上销售旅游商品、食宿预定、景区门票购买等交易功能。
小城镇建设暨“百城提质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xxxx办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召开后,我们立足x书记对我办提出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的目标构架,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一个战略(xx乡村振兴1336飞鸟型战略),实现两个率先。
(二)主要做法
1、围绕城乡统筹,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服务
一是初步实现了全域谋划规划,聘请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我办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先后谋划规划了产业、环境、设施等各类项目136个。整个规划瞄准全国标杆、紧贴**实际,真正起到了“看起来心动,做起来激动,完成后实用”的引领作用。二是初步实现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我们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围绕村内、村与村、村与景区,办事处外联四个重点,先后改建了xx线,xx线两条县道、新建了8条区内旅游线路,对全域所有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修缮,正在建设联通xx乡的温大线,正在谋划规划联通xx镇和xxx景区的“xx天路”,初步体现了出门不沾土,干活不沾泥,旅游任我行的建设成效。三是初步实现全域旱厕归零。我们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全域户厕改造,目前,已新建2a级旅游厕所10座,已改造农户旱厕528户,初步实现了入厕没异味,家里少苍蝇,游客喜盈盈的改造目标。四是初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改造。我们充分利用**小镇确立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内引外联,把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带上升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战略,先后争取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全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雨污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初步显现了村村换新颜,处处景不同,户户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2、围绕城乡统筹,打造清新优美的宜居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林科所、市林业局、河南农大等单位和高校对办事处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办事处整体绿化方案和各村实施方案,丰富果树档次和品味。二是推进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原则,将办事处绿化工作分段打包给专业公司,解决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管护问题。目前,我办廊道绿化、山体绿化、荒山绿化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共绿化面积183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5.4万棵。三是加强利益连接,累计流转xxx、xx、xxx土地1100余亩,为群众予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绿化补贴,连续补助5年,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特别需要汇报的是:我办克服了去年十年不遇的旱情影响,保证了近90%的树木成活率,辖区自然生态明显改善。xxx等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xxx等3个村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我办被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3、围绕城乡统筹,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在**小镇龙头区域,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与凤凰数字科技达成协议,利用**小镇建成区域,打造主题文化展演区、党建体验区和亲自体验区,深度开发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体验式文化产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的精品工程。二是在支点区域,以村庄和耕地为核心载体,植入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农业种植、村庄休闲、农事娱乐等功能业态,全面改变村庄旧面貌,力争实现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宜居目标,打造古风xxx、五谷xxx、水印xxx等村级名片。三是在重点区域,利用xx、xxx国家传统村落,xxx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争取上级古村落保护资金和国开行贷款,以特色民宿、网红体验、红色教育为差异化内容,打造xxx探险研学培训基地、xx**慢谷乡村度假基地和xxx古**民宿体验基地,构建大框架、多层次、立体化,集游、学、研、养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度假区。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我办辖区干部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我办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游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二是土地利用受限,目前还没有配套的土地政策作保障,小城镇建设将无法展开拳脚。三是群众文明素质与小城镇建设的进度还不相匹配,在后续管理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关于资金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县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争取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三是争取国开行长期贷款支持。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关键词:美丽乡村;住宅设计;新农村建设
1.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而村镇住宅建设及改造正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阳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行动中也走在了浙江省各县市的前列。根据市委提出的第二期目标:重点完成集镇规划区,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建设,总体完成12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显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
目前,已建成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在村镇规划和住宅设计中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东阳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城东街道和白云街道新农村改造已取得初步进展,巍山巍四小区改造、楼西宅、佐村等改造工程正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初步具备了理论指导,开始沿着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值得在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借鉴和推广。
2.东阳新农村住宅设计现状
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阳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成片,培育出一批中心村及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东阳农村整体形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工程实际中我们发现,由于东阳本地建筑设计院缺少,大多数新农村改造项目设计均由外地设计院或本地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小型设计事务所完成。部分建筑师由于身处其他地域或本身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又对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地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不够了解或调研不够深入,只是盲目套用城市居住建筑和别墅的设计思路到农村住宅中,设计成果并不能满足本地区农民生活实际需要。
同时,发达的东阳建筑业带来的东阳经济的发展,返乡建筑从业人员建筑建造思潮的影响,使得其平面设计方案盲目追求品位化,不符合本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要求;在立面设计中受业主的思想影响较大,一味追求独特、奇异、与周边不同等,使得建设不符合村镇规划的整体要求,造成了立面的另类和违规等现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新农村住宅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应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新的需求,重点研究住宅形式和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以适应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生活环境。
3.设计思路与理念
3.1设计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新农村住宅模仿城镇住宅建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失去了传统的农村住宅空间特色与韵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方式的不断变化,现代农村对居住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拟将现代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住宅设计应满足“宜居、宜业、宜游”的整体要求,同时,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各村文化传统和节能环保、生态要求的不同进行设计,使得住宅设计体现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
3.2设计理念
3.2.1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住宅形式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规定,我国住宅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等。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本地区农村的特点,低层住宅具有占地面积大、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更趋近自然、平面和空间组合方式灵活等特点,更适宜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实际需求,宜作为新农村住宅的主要设计形式。但是,由于低层住宅建筑密度较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心村培育,带动村庄布局的调整优化,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资源紧张,再加上本地区耕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城市周边农村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考虑多层或高层住宅建设,以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增加农村住宅形式的多样化。
3.2.2切合居住需求,研究适宜套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和居住品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渐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农村生活中社交活动不断增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对住宅功能的分解和各功能空间的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新模式下,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产模式,东阳经济模式下,农村土地耕种大多处于出租状态,当地农民基本基于生物高科、基础材料、红木家具、建筑地产、食品服装等工业产业模式生存,物质条件充实,精神追求较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自然也与传统农村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在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上进行研究,既结合本地区农民居住实际又不会是城市户型的照搬。
4.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4.1新农村住宅形式探索
东阳地区地理形势除南北东阳江和南江的两江平原,其他均为山地。根据东阳整体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基本在南乡与北乡的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这些地区是本地区经济主要来源地,居住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张。同时,又存在着卢宅等古建筑较多的保护村落,且原有村落相对分散,而上世纪规划建设的村庄普遍存在着道路狭窄、单一的联排式建筑、间距过小等缺陷,已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居民对居住的要求。
根据地区特点,可借鉴东阳市花园村“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的建设模式,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原有自然村落在实施行政撤并后,实行统一规划,并村建设。在离产业区相对距离较远的村庄,住宅类型主要以并联式住宅为主、独院式住宅为辅的低层住宅模式。而在离产业区较近的村庄,在规划的住宅用地区域,可根据发展要求和居民需求,在开发独院式、并联式低层住宅的同时,考虑发展多层和高层住宅区,以适应综合发展的需要。
4.2新农村住宅套型空间构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了精神追求。东阳产业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化农村建设注入了经济血液,从而加快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及构成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住宅从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型向舒适型转变,功能空间的尺度和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以独院式和并联式低层住宅设计为例,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如在客厅设计中,传统的直接式顶棚向多形式的吊挂式顶棚的改变,从普通照明到多样式大型灯具的安装以及各类豪华家具的布置等,都要求客厅空间向着大而高的方向改变,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与餐厅结合设计,采用错层的方式来实现客厅空间的大和高。
而在功能空间构成方面,传统的居住空间构成已不适应现代新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厨房的使用方式已从传统的秸秆燃料转换为液化气燃料,秸秆的储存空间和大灶台模式被现代化厨房所取代。经济的发展使东阳农村家用汽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车库设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必不可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的居住空间中的“卧室”也不在是传统的卧室,其私密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卧室中也融入了卫生间、衣帽间等的尺度空间。而传统的储物和农机具储存空间等则被省略或者移入到地下室的设计中。以上所述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尺度变化和构成改变,体现了本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5.结语
住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宜居”环境的重要方面,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际工程设计积累,找出与本地区新农村改造相适应的住宅设计模式。实践证明,住宅形式随着农村所处地理位置如距离产业区域的远近等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规划形式,住宅套型空间设计应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合理的尺度和空间构成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家庭需求。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旋律奏响和谐音符。
参考文献:
[1]赵小龙.居住建筑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2
[2]许耀波,厉文杰,庞杰 天台县农房改造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
[4]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规划师.2011.5(27)
作者简介: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一、基本情况
下辖11个居委会、11行政村,286个居民小组,7.5万人。按照3‰的比例配齐、配足农村保洁员242名,垃圾转运车8辆、洒水车3台,扫路车1台,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日产日清。经过近三年来的人居环境整治,已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8个,特色田园乡村1 个,着力打造农房改善项目3个。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盲点多。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大部分村居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不能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整治。
2、整治标准有待进一步推进。群众卫生户厕废弃的比较多。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桶、垃圾池、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有的村组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3、资金保障不足,因村居在人居整治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期整治经费村(社区)跟不上。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三、如何改革
1、培育群众主体意识。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2、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3、健全资金保障机制。镇将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将实现村庄美化、绿化、点化、三类水冲式公厕村(社区)至少一座。同时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