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15:03: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四级评分标准细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广东省考试院透露,截至昨日中午12时,广东省高考试卷已评190多万份,完成总数的70%,预计评卷工作于6月22日结束。6月25日左右,根据招生计划安排科学划定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广东省考试院副院长范韶彬介绍,今年继续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评卷工作于6月11日开始,全省共选聘约3400名评卷教师开始评卷工作。
今年共设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石牌两个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两个评卷点,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承担语文、数学(文科、理科)、英语、文科综合等科目的评卷工作;华南理工大学为今年新增评卷点,承担理科综合科目的评卷工作。
截至昨日中午12时,已评190多万份,完成总数的70%,预计整个评卷工作于6月22日结束。预计6月25日左右,将科学划定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范韶彬介绍,今年将继续通过短信息将高考成绩直接发给考生。此外,考生也可以在广东省考试院的小程序查询高考成绩。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将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行。
现场:严格保密评卷资料均为秘密级材料
昨日下午,广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行到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评卷点和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科评卷点进行了视察。记者在现场看到,评卷场的纪律非常严格,视察组一行也必须配套相应证件,所有人的背包等物都要放在外面的箱子里。
范韶彬介绍,今年高考评卷特别严格了评卷工作的工作纪律,尤其是保密纪律。据介绍,全体评卷工作人员都要签订责任书。评卷期间,考生答卷内容、试卷评分细则等评卷资料均列为秘密级材料,严格按照保密的有关规定强化管理,任何人不得外传。
把关:教师上岗需要过“三关”
要成为一名高考评卷教师,那可不容易。范韶彬介绍,评卷教师上岗须过“三关”。
第一,选聘关。凡是参加评卷工作的中学教师均须具有中教一级以上职称的学科骨干教师,实行“生熟搭配”,且没有直系亲属参加今年高考。科组长和题组长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大学教师担任,不符合以上资格的一律不得参加评卷。
第二,培训关。所有评卷教师都必须进行评分标准和细则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做到不参加培训不准上岗,不明确职责不准上岗,不掌握标准不准上岗。
第三,考核关。评卷前,各学科利用试评阶段评定的样卷对评卷教师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评卷教师方可进入评卷系统正式评卷。考核不合格,各科评卷组要重新进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评卷。在评卷过程中,实行以样本卷不规则派送的方式,对每位评卷教师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要进行重新培训合格才能继续评卷。
评卷:每位评卷教师只参加一个科目一道试题的评分
评卷实行每个考生的答卷以保密方式扫描,屏蔽考生姓名考号等信息,把答卷按照题目切割成若干个图片,再派送给评卷教师评阅。每位评卷教师只参加一个科目一道试题的评分、每一个考生的答题都由计算机随机派送给一个(两个)评卷教师评阅。
同时严把评卷质量关。组织开展试评工作,制定出符合命题和考生实际的评分细则,并做好考核样卷的评定工作(各科目每道题必须评定不少于300份样卷用于随机测评评卷员),确保评卷实施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
评卷工作实行科组长、题组长、小组长、评卷员四级管理,科组长、题组长和小组长负责不断随机抽取复核评卷教师已评试卷,全程监督,及时指导评卷教师修正偏差。
此外,正式评卷过程中,评卷系统还随机调度“考核样卷”给评卷教师评分,对评卷质量进行不定时检测,确保评卷教师准确把握评分标准。
热点问答
问:有没有研究生评卷?
答:不允许!
“会不会有研究生评卷?”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校长白云龙问。
“没有,研究生是不允许参加评卷的。高考评卷是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这是有国家规定的。”范韶彬澄清说。
问:改作文会不会赶进度?
答:“这是一种传说!”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哈迎飞发问:“作文改卷会不会赶进度?”
高考语文评卷组质检副组长胡家俊说:“这基本上是一种传说!”他介绍,光是作文评分细则的培训,就花了一天半,还会有试改,让老师适应一段时间。有人担心刚开始标准把握不准,胡家俊也澄清说:“不会!因为刚开始的成绩不算,等于让老师先做一段练习,熟悉了才开始算分。”
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写作内容泛化、情感虚化、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等弊端。借鉴台湾同行经验,我们要聚焦“情境”,关照学生的自我体验;扎牢“基功”,潇洒自如地表情达意;沉淀“积累”,盘活作文的源头活水。
台湾;作文教学;自我体验;积累
近年来,台湾地区作文教学呈现出由划一化趋向弹性化,从泛政治化趋向民族化本土化,由文雅化趋向休闲化,由注重模仿趋向注重创造的特征。同时教材注重符合学生心智发展,密切配合其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段心仪老师的《102作文轻松学》作文指导课,体现出台湾作文教学所呈现的这种状态。
[课堂速描]段心仪老师的这节课,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如何根据台湾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分六级)将考场作文升格。课分两个进程,第一进程,段老师给学生展示了台湾中考作文的评分的四面向和四级分(中卷)的评分细则。评分的四面向即是四个评量项目:字形格式、遣词造句、结构组织、立意选材。四级(中卷)的评分细则:1.立意取材,能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材料,尚能阐述说明主旨。2.结构组织,文章结构大致完整,但偶有不连贯、转折不清之处。3.能正确使用语词,文意表达尚称清楚,但有时会出现冗词赘句,句型较无变化。4.错别字、格式及标点符号:有一些错别字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之错误,但不至于造成理解上太大困难。第二进程,段老师首先通过《那一刻,真美》这篇作文的升格,从“用词精确”、“能进一步阐述说明,以凸显文章之主旨”两个方面比较了五级分和六级分的要求重点不同。然后教给学生作文中创造亮点的方法(1.字词句精准优美;2.描摹细节;3.强化对比;4.适当例证;5.想象丰富),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文指导的实效与高效。
[视点透析]段老师这节课给听课的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高效。
1.目标明确。这节作文课目标明确,那就是根据评分标准使自己的作文升格。如何升格呢?初中学生一般只知道优秀作文好,至于好在哪里,很少有学生能说得清楚,更谈不上使作文升格了。段老师这节课就是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升格就是在于“用词精确”“凸显主旨”和“创造亮点”。在这节课中,如果学生实实在在学到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谓受益匪浅了。试想,一节课能让学生弄懂一个问题,那么初中三年,学生将学会多少东西啊。到初中毕业,想写不好作文都难。
2.过程简洁。段老师这节课按“熟悉标准— 对比升格—方法应用—形成能力”四个版块展开教学:先让学生熟悉中考四级分以上的评分标准;然后通过具体习作对比五级分和六级分的重点不同;最后教给学生作文升格的方法。整节课紧紧抓住“升格 ”这一重点学习和运用。从教学进程上看,通过具体习作“对比五级分和六级分的重点不同”这个环节几乎占整堂课的大半时间。这一教学环节,遵循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条理明晰,指向明确,有效、高效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目标明确、简化程序、细化过程”的教学处理,不失为作文指导的好办法。
3.方法实用。有人说,天才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方法无疑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动权。段老师这堂课没有新颖的教法,没有精美的课件,也没有翻新的花样,只是运用了平实的比较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的。”段老师就是这样在对比感知中,让学生逐渐地领悟用细节描写来“凸显主旨”的魅力,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法使学生辨明是非、清楚优劣、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 牢靠。
一、反思我们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写作内容泛化、情感虚化、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等弊端,教学中呈现出“少!慢!差!费!”的局面。
1.就课程而言。真正的写作教学课程应该有具体的课程标准、写作目标、教学程序、写作示范、写作训练、训练检测。从课程设置来看,长期以来一直是阅读本位,写作则成了附庸。现行教材作文训练明显编排不足。1.按单元编排,突出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但线条粗,自由度大。2.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重点不突出。3.作文评价上存在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等误区。
2.就学生而言。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化的陌生,缺少传统的传承;学业的超负,缺少生活的积累;感情的矫作,缺少悲悯情怀;滋养的缺位,缺少文化的底蕴;语言的苍白,缺少文学的素养。具体表现为:(1)在语言方面,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语言不过关,缺少朝气和活力。错别字、病句较多;词汇贫乏,词语乱用,甚至生造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书写不符合要求;书写不工整。(2)在内容方面,内容空洞,缺少灵气,编说假话,情感消极。这样的作文在学生中占绝大多数。
3.就教师而言。教师对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缺乏理性的、系统的指导。重感觉,轻课标;重技法,轻感悟;重数量,轻思维;重主导,轻主体;重功利,轻积累,重模仿,轻独创。具体表现为:(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作文,造成学生谈作文而“色变”;(2)评价标准迷失,导致学生作文“八股化”,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3)本末导致,重“怎么写”,忽视了“写什么”,导致以讲,技巧凌驾于思想之上。(4)认识误区,把写作视为知识系统,以为作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二、借鉴台湾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1.聚焦“情境”:关照学生的自我体验。段老师的课堂呈现出来的是:平等、自主、开放和温暖。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行为中张扬情趣。教师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营造让学生感到温暖的课堂气氛,于是学生放松了,课堂也就活跃了。不仅要关照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关照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情境往往最易让一个人获得某些深刻的体验,情境也可以带来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生活的单纯单调。而情境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正是学生作文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努力构建情境的平台,关照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越多越深,作文也就越真切越有感染力。
2.夯实“基础”:潇洒自如地表情达意。段老师《102作文轻松学》一课,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语言文字基本功在作文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在作文能力中占有极端重要的位置。语言文字基本功主要包括文句通顺,文字规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提笔就词汇贫乏,文句不通,就写错别字和不会用标点,那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更无法认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练习有创意的表达。
1建立以标准化分级考核为基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新模式
1.1目标及依据
根据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所规定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的相关标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需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达到的临床工作水平。同时,根据教学计划的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经过半年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此阶段分为一年的轮转学习和一年半的专科培训。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分成2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对非本专业的科室进行的轮转学习,其学习时间及学习要求都低于第二层次即本专业的临床学习。这就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必须也应该是分层次进行的。以此为依据,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分级实施势在必行。同时,分级考核实现了“因才施教”“因才施考”,明确了教学目的,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更具科学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师除具备规范的临床操作能力,还应具备缜密的临床思维、良好的人文关爱及娴熟的沟通能力。临床能力培养越来越关注综合素质的提高[7]。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本科医学教育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临床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医学临床教育中常出现的“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因此,全面、整体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就成为临床能力教学改革的中心目标。标准化的临床能力分级考试就是要通过设置标准化、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引导老师、学生注重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毕业生。
1.2标准化临床能力水平分级考试
1.2.1科学设置多站式考核口腔临床能力水平考试是对临床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其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最低临床实践要求、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操作考试。考试形式充分考虑口腔临床医学特色,将多站式考核,标准化病人引入口腔临床能力考核中。其中最低临床实践通过对应试者临床训练的病种、病例数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这些训练指标并记录在册。经治病例报告由应试者提供规定数量、规定病种的经治病例资料,这些资料必须包括门诊初复诊病历复印件,辅助检查资料,治疗前后X线片对比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照片等。经治病例报告由书面报告和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通过提交经治病例书面材料可以很好反馈应试者采集和书写病史的能力及诊断性检查的运用和做出诊断的能力。通过对经治病例的现场答辩反馈应试者言语表达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最后应试者必须参加临床技能考试,通过完成规定内容的临床操作项目,以考核其临床操作的能力,这些临床操作项目都是明确的,应试者必须按要求自己准备好合适的病例参加考试。最低临床实践要求、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考试是构成的核心内容,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涵盖了针对应试者临床能力的日常训练、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检验的3个层次,每项考试权重均为100分,3项考试每项考试不得低于60分,3门总分不得低于200分方可认定其通过临床水平考试。改变了以往临床考试的弊端,多站式的考试充分检验、准确反馈应试者的临床综合水平,尤其对于以往临床水平考试中所忽视的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标准化病人的使用是医学临床技能考试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口腔医学的特点,标准化病人在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考试中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将标准化病人的精髓运用于口腔临床技能考试中,通过设置标准化的考核内容,明确的操作项目使口腔临床技能考试的结果更加准确,更具可比性。
1.2.2标准化考核及评价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准化考试。所有考核项目均经过论证,明确考核项目及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细化,评价结果量化。每项考试我们根据考核内容、形式、特点等设置了10个评分点。通过细化评分标准,以达到标准化、量化考核结果,改变了以往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无章可依”的情况。考核结果更具说服力,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改变了以往临床能力考试无法横向比较、纵向对比的情况。
1.2.3分级分科目实施考试分级分层次进行测评。在制定时,我们充分考虑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医学毕业后教育状况,分四级设置考核层次,由低到高难度依此增加。不同的考试对象按照要求参加相应等级的临床水平考试。在分级时,我们借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Ⅰ级考试考核对象的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阶段实习同学,其临床实践能力标准设置略低于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Ⅱ级考试面对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期学习,其难易程度等同于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水平考试。Ⅲ级考试面对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培训结束时临床考核,其难易程度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水平考核的标准。Ⅳ级考试面对的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其难易程度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临床水平考核的标准。四级考试的分级设置,充分依托当前医学教育的现状,保证临床能力水平考试的延续性和实用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为此项考试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
2教学实践
2.1制订标准化水平考试大纲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什么?”[8]。以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模糊,的实施解决了这一难题。的考核内容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或者其他应试者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临床指导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所教的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关键。我们组织专家集体讨论,按照“实事求是,立足临床,服务教学,难易适当”的十六字原则,精心编制了考试大纲。“实事求是”就是要立足当前医学教育和社会现状,超脱于实际的考试只能是水中望月。“立足临床”就是要充分突出临床实践教学这个重点,明确考试的方向是临床水平的考核,临床需要什么我们就考什么。“服务教学”要求我们在制订考试大纲时要考虑到面对的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考试范围、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细化考评指标,最低临床实践训练、经治病例报告、临床技能考试三大方面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不同的考试要求和考评细则,要让临床带教教师、应试者一目了然,明白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是一种达标考试,不是拔优考试,制定各科各级的考试时难度“适当”为佳,一味拔高考试难度就失去了这项考试原有的目的。
2.2培训临床教师临床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如何教”是所有临床指导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标准化临床水平考试是对传统临床教育的改革。与以往的临床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有了明确的考试标准,准确的考试内容,确定的考试方式,设计好的评分标准。学校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这唯一的“出口”,用其做“尺子”来衡量应试者的临床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应试者的考试结果反映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激发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2.3应试者的准备参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都能看到有明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考试大纲。我们需要应试者明白,公布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并不是降低临床考试要求,而是通过明确的临床考试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应试者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促进临床学习的目的。没有日常的严格训练和规范培训是无法通过的各级考试。应试者必须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完成日常训练的记录,经治病例的收集、整理,临床操作的规范训练和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等,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明确的考核目标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安排学习重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考官的要求临床能力考试需要考官来打分。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准确性取决于考官的评判。尽管采用一致的评分标准,能有效地避免考官主观的差异,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打分的主观因素。这就要求一方面考官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求就是要对充分了解。再者,考试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从始至终保持一个状态,这样应试者的成绩才真实、客观。临床带教老师不再参与考试,避免了人情分、关系分的出现,一方面对应试者的评价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准确地反映临床教学的情况。考试结束后考官及时反馈考试结果,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考试大纲。
3效果评价
1.交际测试的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交际语言测试愈来愈受重视。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与言语行为理论,它把语言作为一套行为来检测。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是语言学习观与语言能力观的重大改变,揭示出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是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进步。根据交际法原则而编写的交际语言测试与其它语言测试方法最突出的不同点在于:
(1)强调语言交际功能这一本质。交际语言测试虽也测试语言知识,但更侧重对语言行为的测试。考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正确理解各种交际情景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能力。
(2)力求真实。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中的重要因素。它所提供的情境要尽可能地与语言运用的客观实际相一致,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受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中的任务不是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
(3)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篇层次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因为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各种技能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一种技能不可能孤立地使用,独立于其它技能之外。
(4)交互性。在传统测试中,受试者是“局外人”,测试文本是“强加”给受试者的,要求他按规定好的方式对设计好的语言模式作出反应;在交际测试中,受试者是“局内人”,参与交际的整个过程。
(5)测试方法更注重于效度而不是信度。这种测试虽难以提供客观可靠的量化数据,但测试效度很高,可以更加直接地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6)评估方法为标准参照。评估标准是交际的有效性,根据所制定的评分细则由考官主观地综合评判考生是否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完成所规定的交际任务。
2.交际语言测试的优缺点
(1)交际语言测试的优点
①技能考核,符合语言应用实际。交际语言测试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语言的应用为明确目的。它结合语言的场景,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力求记录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工作、学习和生存的能力。交际语言测试还以语言的“得体性”为考核标准,根据具体的交际目的、所处场景和上下文联系、交际价值等判断语言是否运用得体。这比传统测试法只注重语言知识、以准确性来评判语言的掌握程度更进了一步。
②综合考核,“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交际语言测试将语言成分综合起来考查,对交际时语言使用的总体有效性下结论,而不是将语言分解为毫无联系的独立单元。交际测试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语言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交际测试还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结合,根据具体交际任务和场景加以考核,保持了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本来面目。综合测试不仅符合语言的社会需要,而且顺应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传统测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③直接测试,更好地考查语言运用。交际语言测试采取直接测试的方法,在这类考试中,考生被要求直接运用被试的技能或能力。直接测试侧重考试的真实性,考试内容与现实语境紧密结合,考查的是学生的产出性技能,比间接测试考查识别性技能的要求更高一个层次。直接测试通常具有高效度,能更切实地反映出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亦即在此项考试中得分较高的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强。此为交际测试最突出的优点。
④对语言教学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反拨作用(washback)是指测试对教学所起的影响。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反拨作用,直接影响着教(教师或学校)与学(学生)的两方面。交际语言测试考核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产出性语言能力(如写作、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目的、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中去,而这也正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相一致。当学生发现通过学习自己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交际语言测试的缺点
①情景的真实性问题。交际语言测试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变化较大,难以确定哪种语言任务可以作为真实性的标准。因此要完全模拟出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际任务、在测试中对考生提出像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行为中同样的要求是很难的。即使场景与现实生活已经非常接近,但一旦将其拿来用到测试中去,就必然失去了原有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特征,从而降低了测试的真实性。
②直接测试的局限性。交际语言测试属于直接测试,因此具有高效度,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但同时直接测试又成为交际测试的一个问题所在。直接测试强调对目标能力的表征行为直接抽样,因此必须进行以受试者为调查对象的需求分析。而需求分析费时费力,变量太多,往往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等条件的制约,有时难以很好地进行。另外,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的直接测试往往针对性较强、测试内容具体,相应地这种考试的受试面也就较小,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测试。
③考试的实施与评分造成的信度问题。交际语言测试测量的是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语境下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怎样提供情景、语境常常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大规模考试中。交际语言测试的评分采用标准参照法,因而难以制定精确的评分标准,无法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再者,交际测试往往采用主观题型,主观题的评分一直是测试中的一个大问题,难以排除评分中的不一致现象:评分人员自身前后不一致、评分人员之间不一致、各评分点之间不一致等等,由此又导致了信度较低的问题。
3.交际测试未引起重视的原因及实施交际测试的必要性
不论何种原因,既然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交际教学法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交际教学法就需要交际测试与之配套,反映交际教学的得与失,以促进交际教学。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无论是学期末的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很少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考试就象一根无形的魔棒,学生的学习就围绕着考卷转,考什么,练什么。许多学生虽然在四级考试中得到较理想分数,毕业后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仍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交际能力并未随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有必要实施交际测试,促使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共同提高。
4.实施交际测试的建议
(1)修改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实施交际测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2)交际测试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交际测试试卷的设计、抽样测试和分析。
(3)培训合格的考官,考官必须对所测量的语言能力有一致的看法,对评分标准有一致的理解,并且对评分标准的掌握始终保持一致。只有具备交际能力的考官才能保证交际测试的顺利进行。
(4)推广使用适应交际教学的教材,没有交际法的教学,不推广使用交际法教材,交际测试就毫无意义。
(5)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能力,两者相互促进,不要人为割裂。
(6)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关于测试方面的知识水平,使他们能较好地评估试题的优劣,恰当、有效地运用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辅助教学。
5.结束语
交际法的引入丰富了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改变了人们对外语教学的看法,加深了对外语教学的认识,成果喜人。而对于交际语言测试,近些年我国测试界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发了一些以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的测试,如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和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CET―SET)等等。但是交际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交际测试的命题、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的广大外语工作者应当投身于外语测试法的改革当中,从我国外语测试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交际测试理论,找出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际语言测试模式。
参考文献:
[1]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London:CUP,2003.
[3]Pattison,P.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Skill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竞赛型 实训教学 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中强调指出: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重大工作创新。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和引领作用,通过实施竞赛型实训教学,实现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在实训课程、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开发“竞赛型”实训课程
由专业带头人牵头,组建包括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和比赛指导教师在内的实训课程开发小组,综合研究本地区企业实践专家讨论提炼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相关项目的知识点、技能点、考核点,合理分解和组合,开发能够按照社会和企业需求、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实际的实训课程。把技能大赛的要求融入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培养目标,使岗位任务教学化的可操作性更强,实训目标更科学、精准,这种培养目标是实现与企业、行业要求无缝对接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竞赛型”评价机制
重视加强技能大赛制度和精神的宣传,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型”评价机制,完善实训教学评价指标,改进实训课程考核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代考,营造比、帮、赶、超,人人争先的实训学习环境。“竞赛型”评价机制将学生实训成绩分为四级评价,依据四级评价结果来综合评定。
四级评价依次为以下方面。
一级评价
通过实训项目教学竞赛评定。竞赛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分别采取班级内分组竞赛、个人竞赛的办法;竞赛的目标是重点考查学生对实训课程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标情况;竞赛的评价由任课教师、小组成员和竞赛优胜选手共同担任。优胜选手参与评价,协助老师做技术指导,不仅营造班级内“崇尚技能”的氛围,还积累了其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使专业能力提高更快。
同时,对实训项目的评价制定评分细则,借鉴国赛的评分标准指标,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结果考核。评分细则的制定一方面完善了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对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基本理论,更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考核标准,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要求;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实训教学竞赛”更具操作性。
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重视精度、质量、安全、责任、团队、环保、创新等工程意识,实现职业资格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完全融合。通过这种学习和体验,学生就业后很快就能适应企业岗位生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顶岗生产。
二级评价
通过开展校级专业技能竞赛评定。职业学校通过举办校级专业技能竞赛,一方面是弘扬“竞赛文化”、“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人才成长氛围,提升全校师生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一年一度的省(市)级竞赛选拔苗子。在竞赛形式与评价的主体上,校级竞赛与实训教学中进行的竞赛几乎相同,但竞赛的目标则是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本职岗位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更强调应用性和综合性。校级竞赛成绩累入实训成绩。
三级评价
通过组织省市竞赛选手选拔赛评定。按照两倍于省(市)级竞赛的参赛名额组建赛前集训队,队员包括校级技能竞赛中选拔的优秀选手和实训项目教学竞赛中涌现出的低年级后备选手,后备选手作为参赛选手的助手,观摩和协助参赛选手的训练,熟悉大赛要求,感受大赛氛围,形成选手培养梯队。利用赛前课余时间,组织集训队成员进行一定强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并定期开展选拔赛逐步缩小集训队规模。选拔赛成绩累入实训成绩。
四级评价
通过学生参加省市及以上级别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评定。
通过实施四级竞赛评价机制,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比武氛围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
三、实施“备赛式”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大赛来源于生产实际,重在实践技能精益求精。因此,引入竞赛理念的学校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师讲、学生做,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钻研、切磋技艺、专家能手讲座指导的“备赛式”教学法;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备赛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四、打造“竞赛型”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要注重大赛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把教师接受大赛的锤炼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之一,制定相关制度,将教师参加大赛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为教师参与技能大赛创造良好的环境:如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各专业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统筹协调有带赛经验的老教师组成团队,协助和指导年轻教师开展大赛辅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成长为优秀教练;积极承办省(市)技能大赛,使教师从组织者的角度透视大赛,深层次挖掘大赛成果,丰富经验等。
五、开发“竞赛型”教学资源
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模块,其中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模块的课题开发,按照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统一,规范性要求与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统一的原则,在课题任务中完善适宜的关键技能,增加相应的操作规范、工艺要求,优化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课题内容;综合技能模块的课题开发,则鉴于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赛事的技术规范要求是立足生产中的真实工作情境、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课题优先选择综合实践性强、与学校实训设备配套的竞赛题目整理而成。
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助力,搞好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部分。实施“竞赛型”实训教学,是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理念和作用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日常教学活动,有效推动全体师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搭建更具体有效的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中国教育新闻网,2010年6月20日。
[2]刘琴:《让技能大赛成为职教发展推进器―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中国教育报,2008年 6月21日。
第二条 深圳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市计划立项建设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对专业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由市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市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在市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区计划立项建设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
特区法规、特区规章授权对建设工程进行行政管理的单位,在市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授权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
第三条 施工招标,以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为主。符合下列条件的,可采用议标方式:
(一)保密工程、科学试验、抢险救灾工程;
(二)外国政府、个人、国际金融机构及港澳台同胞赠款建设,且又明确要求采取议标方式的工程;
(三)施工现场与在建工程难以分开的工程;
(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或受工程条件限制的工程。
第四条 议标,是指由招标组织者与两个以上(含两个)投标人就工程承发包条件进行协商,择优选定中标人的一种招标方式。
第五条 市、区、镇各级政府投资、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30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达三千平方米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按本实施细则组织施工招标、投标,但抢险救灾、科研试验、保密等特殊工程项目的施工,经区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可不实行施工招标投标的除外。
第六条 有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可自行建设符合其资质要求的属于《条例》第五条规定范围的自有或控股工程项目。
第七条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以及个人投资的工程是否实行施工招标投标,由业主自行决定。
第八条 施工招标,应在本市注册的施工企业范围内进行。需向国外公开招标或要求邀请未在本市注册的施工企业参加施工招标投标的,业主应向市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招标。
第九条 未在深圳市注册的施工企业参加施工招标投标,主要适用于下列工程:
(一)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赠款或个人赠款建设,且要求市外或国外招标的工程项目;
(二)本市注册的施工企业难以承建的工程项目。
第十条 招标组织者申请施工招标,应向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意见。
(一)施工招标申请书;
(二)招标文件;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工程项目的计划批文;
(五)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以及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证明;
(六)属于专业建设工程的,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施工招标申请书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单位的性质及招标组织者的情况;
(二)招标工程具备的条件和性质;
(三)拟采用的招标方式;
(四)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第十二条 招标人不得与任何投标人相互勾结,妨碍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投标人不得串通投标,故意抬高标价损害招标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投标书应以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编制。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或设计图纸有疑问的,应在投标截止日10日前,以正式函件向招标组织者询问。招标组织者应在接到询问函之日起5日内以书面形式答复询问的投标人。迟延答复的,投标截止日期应按迟延天数相应向后顺延并书面通知其他投标人。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组织者负责组织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工作。招标组织者应在招标前组成招标机构并于开标前召开开标预备会。开标预备会审定标底,提出评标、定标办法,审查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审定标底的方式由招标机构自行确定。
第十五条 招标机构,一般为五至九人,招标机构的人员必须是单数。
招标机构负责人由业主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担任。成员组成必须与招标工程的规模和技术难易程度相适应,包括必要的工程技术、标底编审人员。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成为招标机构成员:
(一)是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
(二)是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近亲属;
(三)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
(四)与投标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招标投标的。
第十七条 《条例》第十四条所称的市政府指定的标价审查单位为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和各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专业建设工程的标价审查单位,需指定其他单位为标价审查单位的,由市主管部门和市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报市政府指定。
第十八条 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的工程,招标组织者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主持召开招标会议和开标会议。会议参加者为招标机构成员和各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变更开标日期、地点,应提前三天通知投标人和有关单位。但变更后的开标日期不得超过《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时限。
第十九条 招标机构以审定的标底为准,明确投标报价有效范围的,超过有效范围的报价,为无效报价,不能参加评标。当所有投标报价均不在有效范围时,招标机构应立即封存投标资料,停止评标,重新组织招标。
第二十条 根据《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定标原则和工程的具体情况,招标机构可选用分段评标法、合理低价中标法和评审法及其他评标方法。
第二十一条 分段评标法,适用于一般工程。其具体方法为:
(一)评审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机构对隐去投标人名称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评审。
(二)确认有效报价的投标人。招标机构公布施工组织设计合格的投标人的报价,并根据确定的有效投标报价范围确定有效报价的投标人。
(三)确认中标人。组织有效报价的投标人进行抽签,中签人即为中标人。
第二十二条 合理低价中标法,是指招标机构对投标人资信情况和低报价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合理工期和附加条件的基础上,以合理低报价者为中标人的评标方法。
招标机构采用前款方式评标,不是以有效标中最低报价确定中标人的,必须向投标人说明其合理的评标依据。
此方法可适用于土石方、道路、装修及其他工程。
第二十三条 评审法,适用于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工程。其具体方法为:招标机构在全面了解各投标人投标书内容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主要材料消耗量、企业信誉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或评分,择优确定中标人。
采用评分方式的,具体评分细则为:
(一)工程造价25分。以审定的标底为依据,投标报价在最佳范围内可得满分,超过最佳浮动范围每向上或向下浮动1%扣2.5分;
最佳报价范围由招标机构在开标预备会上确定。
(二)工期10分。满足招标书工期要求的,可得满分,超过者不得分。
(三)工程质量20分。满足业主招标文件质量要求的可得5分;余下15分,根据投标人投标前两年工程质量优良率、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率评分。具体评分标准由招标机构确定。
(四)施工安全10分。以投标人投标前两年的施工安全状况打分。发生一次重大施工安全事故扣2分;施工安全年度检查不合格的扣5分。
(五)施工组织设计25分。下述内容每缺一项扣2分;六项齐全,但深度不够,视施工方案的具体深度扣分。总扣分不得超过10分。
1、工程项目负责人和组织管理机构情况;
2、施工技术措施及其图表说明(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4、施工总进度;
5、施工机械状况说明及一览表;
6、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六)企业信誉10分。招标组织者组织招标机构成员对投标人以往的施工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根据投标人前两年的施工文明程度、合同履行情况等进行打分。
采用打分方式确定中标人的,投标人得分最高者为中标人。
第二十四条 采用议标方式招标的,招标组织者应成立招标机构。由招标机构与投标人协商,确定中标人及工程承发包条件。
第二十五条 定标以后,招标组织者应填报建设工程评标定标书,并经招标机构成员会签后报主管部门备案;属专业建设工程的,还应报市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对于违背《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不符合评标原则产生的定标结果,主管部门有权否决,责令重新组织招标。
第二十六条 中标人一经确定,不得更改。中标人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应在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以招标文件、定标内容为依据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十五日内应报主管部门备案,属专业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还应报市相关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未在深圳注册的施工企业中标后, 应持市主管部门同意参加施工招标投标的批文、中标通知书、工程承包合同、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以及企业所在地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介绍信等到市主管部门办理单项注册手续。
境外施工企业中标后,应凭市主管部门同意参加施工招标投标的批文、中标通知书、工程承包合同、所在国或地区的注册证书以及在特区注册的银行出具的工程履约保函等到市主管部门办理单项注册手续。
第二十八条 定标后,发现招标组织者提供的实物量与工程实际不符影响工程标价的,合同价可在定标价的基础上作相应的调整。但其单价不得调整。
第二十九条 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可按专业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原则对承包的工程进行分包。
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对承包的工程可对专业工程及部分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包,但必须自行完成总承包额50%以上的工程,且主体工程或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自行完成。
三、四级资质及非等级施工企业承包的工程必须自行完成。
第三十条 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分包,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投标书或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分包计划;
(二)派出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财务、预算等人员组成与总包工程规模及技术难易程度相适应的项目管理班子对工程进行直接管理;
(三)负责分包工程的质量、工期、财务控制,以及主要材料设备供应、大型施工机具的提供;
(四)分包企业必须是在我市注册登记的施工企业。国家对分包工程有资质要求的,分包企业必须符合资质要求。
第三十一条 下列行为属于工程转包行为:
(一)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分包工程的;
(二)将总包工程全部分包给同一家施工企业的,但50万元以下的小型零星工程除外;
(三)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自行完成工程承包额低于50%或者主体工程、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不是自行完成的;
(四)总包企业对分包工程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或者其技术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
(五)三、四级资质及非等级施工企业将承包工程进行分包的;
(六)低等级施工企业挂靠高等级施工企业、无资质的施工企业挂靠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工程的。
转包工程行为,应按《条例》第四十九条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承接单位工程的施工企业有电讯、变配电、煤气、玻璃幕墙、高级装修及室外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承建资格的,业主不得对上述专业工程另行招标。单位工程的承包企业无上述专业工程承建资格,业主将专业工程另行招标的,专业工程的承包人应向单位工程的承包人支付工程造价3%配合费;
专业工程另行招标的,业主应按本条例规定组织施工招标投标并办理报建手续。
第三十三条 禁止任何行业以行业专业为理由,强行承接分项工程。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以行业专业为理由强行承接分项工程的,由主管部门处以承接分项工程造价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的罚款。
关键词:采油厂 员工培训 “四级”体系
安塞油田(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是我国陆上第一个亿吨级的整装特低渗油田,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特征的“三低”边际油田,储层物性极差,渗透率仅0.49md,被称为“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磨刀石”油田。长期以来,安塞油田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传承融汇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低渗透地质条件,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通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实践,克服了道道难关,走出了一条经济、高效开发的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塞模式”,并保持了安塞特低渗油田开发的典范地位,为把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构建的背景
安塞油田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主力采油厂,生产现场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员工培训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安塞油田大发展形势的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新型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1.采油厂特殊性需要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采油厂受地理位置、生产现状、人员结构等特殊性的影响,员工培训工作难度远大于普通企业。采油厂的生产是不间断的,员工采用倒班制,培训多采用员工倒班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时间难以保障。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新分员工和转岗员工数量增长较快,同一个班站,员工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增加培训难度。怎样行之有效地做好解决员工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培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新型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2.采油厂发展形势需要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按照公司“十二五”整体规划,以原油生产为中心,持续推进管理提升、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不断转变油田发展方式,努力开创安塞油田300万吨以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设现代化“绿色、数字、示范”油田。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新型员工培训管理体系,遵循“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完善体系、服务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培训优先发展的思路,才能大规模造就油田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适应企业发展形势。
二、“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内涵
为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安塞油田遵循“统一协调、系统负责、分层实施、全员参与”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厂级——作业区(大队)级——井区(队)级——班站级”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奠定了分级管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逐级落实相应培训的组织基础,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全员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1.发挥各级培训优势,精心构建“四级”体系
拓宽培训工作理念,探索创建“四级”体系。近年来,在员工培训工作方面,以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和增强队伍操作技能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培训内涵,减少工学矛盾,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厂级——作业区(大队)级——井区(队)级——班站级”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全员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四级”体系分工明确,各级职能充分发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认真落实“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职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厂级”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协调管理中心;“作业区级”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层;“井区级”是员工岗位适应性培训的操作层;“班站级”是岗位适应性培训的基本单元。
突出各级培训重点,确保培训落到实处。每个层面培训分工有所不同,厂部根据全厂各系统、各层面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负责落实,组织厂统一办班,全面协调培训工作;作业区(大队)充分利用员工倒班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讲解培训中具有普遍性的课题,同时加大对井区一级培训的考核力度,落实具体培训任务;井区(队)主要立足于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员工技师侧重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班站则紧密围绕员工实际工作岗位开展具体的培训,做到“干什么,学什么”。
2.完善各类培训制度,政策保障“四级”体系
出台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培训有章可依。根据“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要求,结合一线生产工作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第一采油厂员工教育培训考核实施细则》,梳理量化评分标准。
规范培训资料台帐,提高培训工作效果。为确保培训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要求作业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井区制定月度培训运行表;实行培训监督卡制度,及时反馈培训信息,进行培训过程监督,确保员工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员工电子版《员工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加培训的各种信息,评估员工个人培训效果。
提供技能比拼平台,展示员工技能才华。各单位积极组织全员参与岗位练兵,选手通过层层选拔、逐级推荐的方式,参加厂员工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员工个人展示平台。
配套员工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制定《第一采油厂技能型人才管理办法》,为优秀人才提供正向激励,营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培养员工岗位成才。
3.配套培训设施设备,基础保障“四级”体系
拓宽渠道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丰富员工培训网页培训信息,将管理案例、培训课件、试题库等内容公布在“在线课堂”,为员工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开发《员工岗位消防知识》教学媒体,制作VCD下发至各基层单位井区(队);补充征订各工种《职业资格等级鉴定题库》,为员工岗位自学和技能鉴定提供便利;定期开展一线员工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适应数字化油田大发展的需要。
完善厂员工技能操作实训基地功能。建设厂级员工技能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设施,满足采油、注水、集输、电工、焊工等主要工种多个项目的实训,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技能操作实训场所。
加快作业区员工技能实训点建设步伐。督促基层单位依托生产单元会议室、活动室和设备工具齐全、交通方便的班站、生活区,充分利用废旧、闲置设施,因地制宜,建立员工实用型技能实训点,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基层各项培训顺利开展。
加大基层培训设施配套力度。改善生产单位员工培训设备、设施现状,以满足油田大发展及数字化建设对培训工作的要求。配备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等培训设施,实现生产单位每个培训单元拥有一套培训设备,为培训提供硬件保障,提高基础培训能力。
4.健全完善培训师资,鼎立支撑“四级”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严格管理统一协调。扩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范围,实行分级评定、动态管理。根据公司要求,及时对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两级技能专家进行考核;评选并聘任采油、集输、井下作业厂级技能型人才128人;积极选送优秀技师、高级工参加晋级考前培训,先后与88名技师、高级技师签订了技师聘任协议;选拔推荐技术人员、优秀技师、培训专管员、井区长参加企业培训师资格取证培训,做好企业内部培训师储备工作。
统筹安排培训师资源,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充分发挥技师作用,全厂统筹安排技师资源,将新聘技师及时补充到井区,尽力满足生产单位每个井区(队)配有一名技师,确保井区(队)师资力量。
5.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四级”体系
坚持“统一协调、系统负责、分层实施、全员参与”的总原则开展培训。厂部统一协调培训工作,各部门负责本系统培训的运行,作业区(大队)、井区(队)、班站分别开展具体层面的培训,同时围绕管理、技术和操作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对操作岗位员工,以提高技能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含金量为重点,以技能鉴定、新员工岗前培训等脱产培训及岗位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促进“一专多能”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专业技术人员,在积极选派员工参加上级培训的同时,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内部脱产培训、师带徒、课题研讨等,深入开展新技术、新理论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对管理人员,以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素质及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压担子、送外培训等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理顺内部培训机制,加强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量,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早调研、勤督导、严考核、硬兑现”的方法,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厂部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及时了解培训需求,更新培训信息,调整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体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工作督导,查看培训落实情况,针对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帮促基层扎实开展培训。把培训工作纳入全厂业绩考核范围,严考核、硬兑现。做到培训有目的,内容有针对,过程可操作,结果有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促使培训工作持续改进。
6.注重创新培训方法,持续完善“四级”体系
坚持“五个一”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不可间断性,结合一线生产管理特点,将以往阶段性的培训活动固化为“岗位一日一题、班站一周一课、井区一月一考、作业区一年一比武、厂两年一竞赛”的“五个一”培训形式,使培训日常化、制度化,提高操作层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积极推广“五五”培训法。大胆实践,创新方法,各单位以实际需要为培训导向,采取“集中—分散—考核—评估—反馈”的五步循环培训模式,有机结合培训“五”法,即重点强化培训法、自我剖析培训法、互动学习培训法、现场设障培训法、循环考核培训法,实现人人参与、全员培训,确保培训扎实有效。
加强培训沟通交流,开阔思路优势互补。在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送外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言传身教与自己摸索相结合等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内部岗位交流,逐步扩大培训覆盖面;组织开展基层单位培训工作交叉督导,促进单位间取长补短、均衡发展;组织现场观摩、轮岗学习,选派高技能人才赴新开发区块传帮带,以老带新、以教促学。
及时召开培训工作会议,总结推出培训亮点。厂每年召开培训工作会,吐故纳新,展示亮点,优秀技师论文,表彰年度员工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培训管理人员、优秀内部培训师,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建立数字化员工培训体系。在数字化新的管理体系下,基层单位培训由多元分散向两单元集中培训转变;培训客体知识需求由岗位操作技能延伸到数字化操控技能,培训更加注重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数字化管理、操控水平的提升;培训管理手段由传统培训方式转变为网络数字化培训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破时空约束,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果。
四、“四级”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取得的成效
1.员工培训管理进一步规范
通过细化各级培训机构职责,强化培训工作“主管领导”负责制,形成“系统抓、抓系统和分层抓”相结合的目标责任体系。职能科室、部门按照本系统业务职责和范围分层面组织实施培训,管理层、专业技术层、操作服务层三个层面的培训突出各自重点,达到“组织保证、落实到位、督导及时、考核求实、奖罚分明、促进提高”的目的,使全厂培训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2.员工队伍技能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先培训、后鉴定”的原则,积极鼓励、认真督导、严格管理员工参加各工种、等级技能鉴定考前培训活动,稳步提升较高等级人员在操作层员工中的比例。员工队伍技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先后培养128名技师、高级技师,操作层员工中级工及以上比例由2008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72.5%,队伍结构由以往的“金字塔”型逐步向“橄榄型”转变,为油田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3.员工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迅速发展,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不能升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然而职校生的整体素质低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窘境,如何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素质,使职业学校培养出现适应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社会急需人才,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和尝试,特别是狠抓了学生的技能等级考核,深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 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突出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实践经验,制订出详细的教学计划,把技能训练摆在重要地位,明确建筑专业毕业生所应达到的技能目标,如技能类型、目的要求等等,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
我们制订的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四会”:会测量、会绘图、会砌砖、会编制预算,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技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技能训练操作时间。在考核中,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划分出几个等级。例如,在测量考核中,把考核内容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应知部分考核又分口答和笔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应会部分即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等级考核,包括“水准仪的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的使用”“测设一幢简易房屋”等等。
二、 落实措施,注重实践,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
有人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三流学生,智力素质差,是不可能雕的“朽木”。这种看法把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全部归结到智力差的因素上,为自己教育失败寻找理由,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具有普通中学的教育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职业中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更应该学好专业课,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而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均有许多闪光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因此,我们应多方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在制定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寻求教与学的最大效果。
1、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技能训练项目。
是否有动手能力是衡量技术学校毕业生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前二届毕业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定出测量、预算、制图、砖瓦工艺、钢筋工艺、抹灰工艺等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四项技能进行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学校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条件,如测量的技能训练,学校的仪器室随时向学生开放;砖瓦工艺训练,学生随时可到实习场进行砌砖、扎钢筋、制作半成品构件等,这样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学生们一有空就往实习场地跑,开展自己确定项目的训练。过去那种空余时间东跑西窜、无所事事的现象不见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2、 组织技能竞赛,促进技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我校从2000年开始,每一学期都组织一次技能大比武活动,建筑专业有测量、砌砖、制图、预算等等项目。竞赛时,每种技能比赛每班随机各抽3-8人参加竞赛,每种工种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集体奖按年级各取一名。明确比赛规则,以测量比赛为例,我们规定了比赛要求、操作内容和方法、评分标准,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通过激烈紧张的技能大比武,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技能标兵,学生的技能整体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
3、 走生产实习之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实践能力。
学生掌握技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多动手勤用脑,反复练习、逐渐积累。课堂学习、小范围的训练和大范围的操作实践,与技工要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呢?走教学与生产实习之路,是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经。为此,我们常常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在建的教学楼工程,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去实习,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叫学生测量学校的地形图,使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技能都得到锻练。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顶岗上班,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 加强等级技能考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职业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各种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技能提高,重视对学生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毕业时,建筑班的学生在专业方面至少掌握了三项以上的技能训练项目。
关键词: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校企合作;考核体系
电气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实施的“高职大专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电气卓越技师的技师职业资格鉴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鉴定成绩的50%,二是参加技师技能鉴定实操测试,占鉴定成绩的30%,三是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毕业设计成绩占鉴定成绩的20%。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环节,2013年山东劳动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卓越技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是以实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为教学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和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即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实物作品。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是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完成作品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外,还需要归纳整理技术资料,具有多元的技术、技能元素,,传统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无法胜任这种以真实作品为主要成果的毕业设计考核,所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是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1传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编制文本的能力考。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例如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分标准由选题质量、文献综述、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撰写质量、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选题质量占总分30%,主要评价指标为: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岗位(群)需求紧密结合;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占总分的20%,主要评价指标为:能查阅文献,具有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较好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占总分的30%,主要评价指标为: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气专业知识、技能,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设计合理。论文撰写质量占总成绩的15%,主要评价指标为: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行文流畅,语句通顺;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完备整洁,所有符合均使用国标符号,编号齐全;学术水平和创新占总成绩的5%,主要评价指标有: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对与课题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这种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忽视了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目标,考核要求超过了高职学生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围着资料文献团团转,甚至出现了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室内作业、假题假作、网上抄袭现象,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而且考核体系比较粗放,评分主观性太强,评分细则不够细化,导致有时毕业设计答辩成绩会出现争议。对于实物化的毕业作品,具有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丰富的技术、技能元素,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论文而不重视作品,所以不能完全胜任毕业设计作品化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结果性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占成绩的比重太大,忽视过程性考核,无法真实反映每名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以及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电气卓越技师的毕业设计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基础上,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初步构建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
2.1完善考核管理,明确分工职责
我院毕业设计考核工作管理管理模式为学院、系部、教研室、双导师四级管理。学院对毕业设计作品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出台管理文件和规定,监督、检查、评价管理规定的情况和成效,并给予毕业制作资金支持;系部是管理的中心,负责制定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随时监督、检查各专业教研室的执行情况,成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核小组,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考核毕业设计,实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教研室是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工作重心,一是组织专任教师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展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毕业制作成果的质量,二是具体实施毕业设计考核;企校双导师是毕业设计考核的核心,是考核的具体执行人。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双导师共同并确定学生的部分考核成绩。
2.2确定课题范围,学生自主选择
系部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审核小组,遴选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实施前,将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吻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要求的课题纳入毕业设计课题资源库。目前电气卓越技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课题数量与毕业制作小组数量比约为3:1,每个课题都明确了难度系数,难度分数分设置在70分到100分之间,学生根据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题。选题分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10%。
2.3组建制作团队,明确学生分工
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涵盖众多技术问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只有组建团队才能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根据学生意愿,让5-7名学生组成一个毕业制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毕业制作课题均不同。选拔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过硬,拥有感召力和正能量的学生担任组长,同时按照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分配课题的某一部分任务,只有所有学生都完成各自任务,毕业制作作品才能实现要求的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均有压力和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的工作能力而且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毕业设计制作团队分工,发挥了团队的合力,避免了一人干,众人看的情况。毕业设计作品功能分实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
2.4企校双导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
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企业导师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要求,和校内导师及学生共同设计论证毕业设计方案,并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帮助,在此期间考核所指导课题每名学生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给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占学生过程考核分数的40%,剩余成绩由校内导师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安装、调试作品,并解决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出勤、态度和期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双导师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30%。2.5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每年根据毕业设计作品课题的主要类型,聘请相关行业的技能大师、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委员会中企业代表和校内人员比例为3:1以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演示,对毕业制作的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答辩委员会进行了质疑,并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在答辩总体现的水平确定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评价成绩占90%,剩余的10%由旁听的全体毕业设计小组组长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
3应用与体会
毕业设计总成绩由四个部分构成:选题难度系数占10%,过程性考核占40%,作品功能实现占30%,答辩成绩占20%。这种考核体系既考虑学生平时的设计制作态度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又综合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制作、文档的准备以及答辩的表现环节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改革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一是通过毕业设计,综合应用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职业素养。二是作品充分直观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作品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三是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优势,还能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14级电气卓越技师班为例,学生总人数共95人,分了13个毕业设计小组,制作毕业设计作品1项获得2016年度机智云线上开源大赛全国第一名;1项作品获得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作品获得“征途杯”第三届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全省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当然在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过程中,受到企业专家参与时间等因素制约,也存在考核细则还需要进行优化等问题,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玉海 刘长慧 尹四倍 张帅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智星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四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04:48.
[2]孙常华,尹四倍,孙宪良,毕耜帅.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化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6,0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