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职工道德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工道德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工道德培训

第1篇

根据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工作安排,定于 2012年10月末在西安进行电力行业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同时进行已取证高级指导教师复训认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12年10月28日报到,10月29日—11月2日培训考试及复训。

二、地点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西安市长乐西路180号,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燃料管理中心)

三、培训考试认证及复训认证

(一)培训考试认证:分培训与考试两个环节进行。

1.培训:以专题讲座和研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电力生产的新设备新技术,仿真新技术的开发及发展。

2.考试:采用答辩的形式,分电气和热动两个专业进行。每位参加考试人员答辩时间为 20分钟,首先由参加考试人员简述自己的主要业绩,包括从事仿真培训工作经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获得奖励的情况等,然后由答辩专家提问。

3.培训考试合格者,由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培训考试合格证书,证书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年。

(二)复训认证:采用培训与交流方式进行。

1.培训:以专题讲座和研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电力生产的新设备新技术,仿真新技术的开发及发展。

2.交流:安排专场大会与分组交流。

3.复训合格者,由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复训合格证书,证书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年。

四、培训考试认证申报

(一)基本条件

1.从事仿真培训或生产运行岗位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副高职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从事仿真培训或生产运行岗位工作20年以上,则只需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已取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认真执行本单位及电力行业颁布的培训大纲、计划和质量标准。

4.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对仿真培训教学、管理或仿真技术等有独到见解。

2.对本单位仿真基地(中心)建设以及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3.近四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仿真培训与技术有关的论文二篇及以上。

(2)主编与仿真培训相关的培训教材一部,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未正式出版但能证明已得到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中心广泛使用,本人承担部分不少于60%。

(3)参编两部及以上与仿真培训相关的培训教材,并由出版社正式出版,或未正式出版但能证明已得到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中心广泛使用,每部本人承担部分不少于20%。

(4)获得仿真培训教学、管理或仿真科研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三)申报材料

1.填写电力行业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培训考试认证申报表,个人工作简历、业绩表,本人所在单位推荐表。

2.最后学历的毕业证书复印件。

3.职称(资格)证书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本人近期同一底版黑白一寸照片两张(不包括申报表上的相片),请在相片背面填好本人姓名。

6.获奖证书复印件。

7.论文、著作复印件(著作复印有关页码)。

8.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

9.其他证明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用A4纸复印,排好顺序,装订成册。

(四)申报程序

请将申报材料(一份)于 2012年 9月 25 日前,用特快专递寄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以邮戳为准)。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94信箱彭学斌,邮编:071003。或将扫描件电子文档发送至以下电子信箱:。

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合格后,通知申报人参加培训与考试认证。

五、复训认证人员报名

(一)参加人员

已取得电力行业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需复训认证人员。

(二)申报

填写报名表,提供一寸照片2张,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取得高级指导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后的培训工作总结。将上述材料于9月25日前, 寄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自动化系(以邮戳为准),或发电子邮件。

六、费用

每人交培训认证费 1800 元,培训期间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

七、其他

(一)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乘车路线

1.火车站:乘坐13、231、240、105、42、511路公交车到安仁坊下车,步行至电专燃管楼;

2.咸阳国际机场:乘机场大巴至钟楼美伦酒店,步行至钟楼,乘坐4、15、11、K605路公交车到安仁坊下车,步行至电专燃管楼。

(二)联系人及电话

华北电力大学 彭学斌,0312-7522051,13803120606;陶 哲,0312-7523363,13930805790;马少华,0312-7522164(传真),13785435421。

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 张丛麟,98474-9082,13096901660,029-81009079(传真)。

第2篇

摘要:辅导员是大中专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以新进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为切入点,论述了辅导员培训中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辅导员;培训;中职院校

辅导员是大中专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学校代表,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辅导员培训工作,是加强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直接途径。

一、中职院校和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区别

自1953年清华大学提出设立政治辅导员开始,大学的辅导员就是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肩负着诸如毕业生就业、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后进学生加强教育、组织参加大型活动等工作。目前国内的许多中职院校也在纷纷效仿大学,设立辅导员岗位。由于笔者目前即担任中职校辅导员一职,故在此描述中职校辅导员的职责,借以与大学辅导员区别。

中职校辅导员,除了完成大学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外,往往还要处理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事物。原因在于中职校学生与大学生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大学生基本都是18至25周岁的成年人,对于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律性;虽然充满个性,但也对自己言行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而中职校招收的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年龄普遍在15至20周岁,心智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往往思想解放,个性突出,做事我行我素;同时伴随着强烈的自卑感和惰性,偏执和叛逆情绪也较为严重;在自主性方面很是欠缺,思想上有严重的依赖性。①因此,中职校辅导员作为直接与被管理者(学生)接触的校方代表,特别要注意揣摩体会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笔者认为根据中职校学生的特点找出合适的应对办法是中职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它要求中职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时,一方面可以让中职校学生自律自强,另一方面也要耳提面命,以免学生超出底线。因此,中职校的辅导员肩负责任更加重大。

二、中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义为: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中职校辅导员除了以上职责外,还需要能够处理日常繁杂事务技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有效应对青春期学生的突发状况。

根据笔者就职的中职校情况,中职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如下:学生宿舍的安排与管理工作;学生学籍的管理与归档;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与实习生管理;奖、助学金的评定、申请与发放;学生勤工俭学安排;受处分学生的调查处理与发文;学生医保信息的统计与上报;每周留离校学生情况登记及异常情况统计;学生心理状况的及时掌握与疏导;班级、个人的评优评先工作;以系部为单位的日常管理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室、宿舍的安全监督工作等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突发事件和临时性任务,诸如: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的组织协调工作等。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很庞杂。简单归纳:一切与学生相关的事宜,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

三、目前学校为新任辅导员组织的培训工作

某学校组织为期两天的培训班,分为主题报告和工作交流两大部分,将辅导员上岗的必备知识传授给辅导员。②

我工作的学校每年对于新任辅导员培训内容都类似,且与班主任培训同属于学生管理工作培训。在此仅以基本模板是为阐述。示例如下:

分析:以上课程虽然看似包括了辅导员的一些日常工作,但是讲解不够具体,部分课程只是在介绍总体形势,笔者以为既无太多实际意义,也没有具体工作流程方面的培训。新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是却不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热情也大大减退,不得不再折返去咨询老辅导员,回到“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甚至可能因为流程不对,同一部门“折返跑”。如果长时间问题不能够解决,工作没有结果,会使人员疲惫,甚至丧失工作热情,消极怠工。所以,笔者建议,在保证辅导员基本理论心理素质的前提下,尽量多开展一些关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培训及工作流程培训。

四、新进(任)辅导员培训工作(改进版)

培训课程设计说明:

1.课程名称:《中职校学生特点》课程内容:讲授中职生学生特点: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自律性较差,独立性有所欠缺,遇到问题后不敢担当,总是期望他人为其善后;信心不足,有时会质疑自己,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课程目的:较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使新进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尤其是突发状况的时候,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制定相对合理的处理措施。并能促进师生感情,拉近距离。让学生有归宿感,对辅导员有亲近感。

2. 课程名称:《中职学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岗位要求》

课程内容:中职校辅导员除了应具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道德、心理、体力素质外,还应该具有一些别具特色的素质,如:沟通能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不够成熟,叛逆心理较强,尤其对于问题学生的沟通,需要讲究技巧,既不能盛气凌人,又不能软弱妥协);管理能力(中职校学生会不同于高等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远不及高校,需要辅导员言传身教)等。

课程目的:让新进辅导员能够了解到自己工作的能力要求,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3. 课程名称:《辅导员管理条例》课程内容:学校制定的关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及考核管理细则介绍。课程目的:更加章程化地了解学校关于辅导员的要求,促进辅导员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严格自律。

4.课程名称:《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及工作流程》

课程内容:由各部门负责人介绍本部门与辅导员交集所产生的工作;各部门分门别类的进行常规事项详细介绍,最好能够包括常规事项的负责部门、负责人、工作流程、所需完成时间等内容,再配发一些流程图标和主要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课程目的:让辅导员在处理事务时,能有依据,并且按照流程文件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避免“折返跑”、“师傅带徒弟”这些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也能让辅导员清楚工作职责。

5.课程名称:《提问环节》

课程内容:给予受培训人员时间提问一些问题,由各部门负责人解答问题。课程目的:让新进辅导员了解到关于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重难点,加快适应的速度。

综上,大部分辅导员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管理经验,甚至难以树立起教师的权威。③本人仅就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做了以上论述,总体原则是摒弃之前培训的华而不实,取而代之的是能对工作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内容,让培训能够真正地促进工作。如果方法切实可行且反响较好,继而可以推广到其他行政职位新老员工的培训,乃至全校教师的培训,缩短新员工、新岗位的适应期,提高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

引文注释

①李志强,杨壮来.加强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职业教育,2009(353):76.

②欧阳沁,张超,牛犇.全过程、专业化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1(6):39.

第3篇

1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航道系统迅速发展,在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题理念下,航道建设、养护及管理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航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落实国家水运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适应现代水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发展航道事业。航道系统职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水运建设的发展,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职工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管理的航道队伍,水运建设的发展才有可能取得质的成就,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航道系统的建设发展,我们需要在职工教育培训和建设方面,坚持专项培训和综合性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在专业技能、任职资格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得到优化,为航道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的欠缺目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培训不能按照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应制定整套职工教育培训系统,按照系统根据层次进行循序渐进培训。每次培训都仅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前后培训不能形成体系,培训模式单调,职工理解了理论知识但不能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另外,培训中很多员工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更好地将个人职业发展同航道发展相结合,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航道系统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培训管理不够规范。

2.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目前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很多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且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另外,在培训中很多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用于实践工作中,由于实践性培训相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导致培训缺乏实践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现在航道系统在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航道的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问题,缺乏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制约着职工教育培训的发展。

2.3教育培训平台的欠缺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是航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航道职工培训中尚未建立统一职工教育培训平台,基础设备和设施总体落后,不能满足广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培训需求。

3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

3.1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任何一个行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学习。航道系统应该在单位内部建立专业教育培训制度,规范教育培训管理,制定严格培训流程并落实。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成果等纳入职工年度考核范畴,激励职工学习热情,实行严格培训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落实培训效果评估,有效督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3.2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职工教育培训不是目的,目的是能在工作中发挥实效性。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航道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航道养护工作,培训中需要明确航道养护工作的必要性,目前航道养护中存在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航道养护,在养护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所有教育培训的理论工作都要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职工教育培训离不开师资队伍,还需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扩大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管理人员等作为培训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强化教育培训效果。

3.3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航道职工信息技术培训非常重要。加强职工在信息系统维护、数据处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性培训;依托航道系统网络平台,进行航道职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系统的网络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积极整合网络培训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构建系统的航道职工教育培训网络。

3.4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充分尊重职工个人愿望,将航道发展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促进培训向深层次思想领域延伸[5]。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发挥航道系统人力资源优势;同时,借助相关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相关院校的学科优势,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航道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实习 入职培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实习问题也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2010年夏,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强调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落实才能达到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也才能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铺平道路。面对实习,无论从实习本身,还是实习的相关主体上来看,尚存在不少亟待协调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参加过实习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实习效果不佳,每天在办公室除了做一些诸如扫地、抹桌子、端茶送水、整理文案等杂事外,几乎没有什么机会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单位员工闲聊或者上网。加之,实习时间短暂,一般暑期实习不会超过一个月,很难去就某份工作开展系统的学习培训。最后,用人单位也善解人意地在实习鉴定上盖个章了事。这样的实习,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增进,贡献很少。有些同学甚至认为,实习不但没有提高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而对未来的工作产生了失望、厌倦、畏惧等消极心理。

究竟如何才能使实习这个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当在实习开展前做好相应工作,而这恰恰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与实习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本质。

一、大学生实习的内外部情势分析

(一)大学生对实习缺乏基本的职业认知,实习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

如前所述,不少大学生存在实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实习。据对5296名人学生的调查显示,28.4%的大学生会到意向单位实习,33%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打工,近94%的大学生认为实习对未来的就业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但是,据新浪网、智联招聘网对3080名实学生的调查,约51%的大学生对实习效果不太满意。[1]

从实习的动机上看,大部分同学认为实习是大学时代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为一般高校都有学分要求,是大学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修环节。很多同学参加实习并非为了兼职赚钱,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实习来“攒经验”,获取一些职场经历和体验,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还有一些同学则认为实习就是“准就业”,确有不少用人单位启动了诸如“管理培训生”之类的实习生计划,从制度设计上将实习生纳入走向职场的前奏阶段,只要在实习阶段表现不俗,就有机会在毕业后留用。

更多的同学是迫于形势,在当前就业的重压下,抛弃了原本实习是为了将所学理论贯穿于实践的初衷,违心而又匆忙地选择一些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实习岗位。尽管这样的实习机会对人际交往和办事能力的提高多少有些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之于“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相去甚远。

如此种种,大学生对待实习缺乏最基本的职场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或者毫无目标,在寻求实习机会时,不能自觉地思考该岗位对个人职业发展与提升有无增益。模糊的定位,导致了方向上的迷失,进而决定了实习效益不佳的后果。

(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核程序趋于专业化,然而录用积极性却不高。

受人才供给过剩的影响,在就业岗位绝对增加量不高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只要很少的投入即可招录到相对廉价的人才,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得其无须通过招聘大量实习生来填补辅岗位,而直接选择正式聘用人员。毕竟任用经过系统培训的职员,不但能够保证企业具有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成本效益上来说也非常经济。人才的流动性过大对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并无益处。

基于这种现状,即便用人单位愿意拿出一些见习岗位给在校大学生锻炼,但其考虑的重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从用人机制的有序推进的角度,而更多的是从宣传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上着眼。一些单位在招聘实习生的过程中,通过各大媒体密集投放招聘广告,深入各地高校开展巡回的宣讲会,继而采用笔试加多轮面试的选拔程序,让求职者从中体会到拿下一个岗位的不易,从而在心理上建立对该企业持有的一种近乎膜拜的心理。由此,用人单位可谓达到多赢,既有效提升了企业在未来求职者心目的地位,又选拔到了低廉的甚至免费的实习生,更广泛宣传了企业精神和文化。这种专业化的选拔任用制度,尽管看上去好像不够效率,但实际上其边际收益大大提高。

但现实往往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有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的实习生招聘近乎作秀,最终或许一名实习生都不录用,其所进行的一系列既繁琐又花哨的招聘流程仅仅停留于形式,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招聘计划,有些完全是无奈之举,而有些则迫于各方压力。如此看来,实习生谋一职实为不易。

(三)高校在实习指导与服务上投入不够,精力过于集中在就业指导与服务这个重心上。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做法在各大高校面对毕业生就业困境所采取的措施上并不鲜见。不可否认,不少高校确实在就业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在新生入学之际即给予大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毕业前夕也会组织模拟笔试、面试等与求职有关的培训。多数高校将更大的注意力集中在多方争取校外招聘需求信息上,上至校长,下至各院就业工作负责人,全部动员起来到相关单位游说,积极争取输送人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的确很明显,而且极具针对性,解决了很大一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

即使如此,我们也应当引起思考,高校这样的努力究竟解决了多少毕业生的就业?有多少同学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招聘而落实了就业单位的?根据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同一所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毕业生相较于弱势学科专业毕业生更多地依赖校园招聘,因为这些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积累较厚实的人脉资源,而弱势学科的同学就不能从中受益,来校招聘的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单位寥寥无几。从绝对的就业率上看,任何学校的优势学科毕业生的就业都不会存在太大问题,而出现问题的往往就是那些小而弱的学科的毕业生,需要我们给予大力帮助的也正是这个人群。在学校先天不具备学科上良好的人脉资源的前提下,在客观上即使通过努力也无法显著地争取到相关资源的现实下,试着从提升毕业生个人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校应对就业问题可走的理想途径。

实习的指导和培训恰恰能够成为有效地链接职业规划和就业的中间环节,让实习成为帮助大学生成功迈向就业岗位的强有力的跳板,这将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对实习培训市场关注较少,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各类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与就业关联度高的考试辅导上。这也是他们顺应市场需要而采取的顺势而为的举措,本无可厚非。一方面,求职的大学生不能确切地清楚未来工作岗位究竟需要何种技能而盲从地考取各类证书。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材时也苦于无法在短时间里了解求职大学生的个人技能而自然地倚重比较他们持有的林林种种的证书。正是基于这个现实,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地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考证辅导班。

其实很多证书之于岗位需求并没有太多用处。比如计算机二级、三级证书,对于文科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同学毫无用处,所考的编程语言在未来工作中根本无用,倒是一些办公软件的熟稔操作能力提升却最为迫切,也最实用。但是,不少拿到这些计算机二级甚至三级证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连起码的传真机和打印机的使用都不会。从这个例子能够看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在全社会都显得很孱弱,亟待各方有识之士给予更多的关注。有担当的社会培训机构应该具备这样的智慧,鼓起勇气努力开拓这片市场,为大学生就业并乐业提供帮助。

二、实习指导须有面向职场的导向性

完善的实习培训辅导制度应当不仅包括企业发起的规范的实习生培养计划,而且应当包括高校内部的实习指导制度。据调查,国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完善的实习生计划,像宝洁、诺基亚、微软等国外知名企业在国内设立了稳定规范的实习培养计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但在国内形成规范的实习生制度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没有稳定地接收大学生实习的计划实习措施。[2]基于此,高校就需要来主动承担起构建较为系统的实习培训制度的重任,保证大学生在走向实习岗位时是“一切准备就绪”的状态。而现实情况却是,不少高校尽管设有相关培训制度,但培训内容过于陈旧,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严重脱节,效果欠佳。由此,实习指导中的职场导向性显得尤为重要,培训模块亟待优化升级。

其一,需要系统推介各种性质实习单位,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初步定位。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实习单位大概可以有公、检、法、司等国家行政机关;公证处、仲裁庭、法律援助中心等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各类性质企业法务部门等实务机构。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详细阐释这些机构的特点、工作性质、主要工作内容等。

其二,需要明确界定实习生的岗位职责。很多实习生之所以沦为“勤杂工”,很大程度上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尽管承担一定的内务工作是必要的,但毕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角色上。

其三,需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教育。大多数工科专业学生未来的去向是一线的生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高校要在实习阶段就不断灌输安全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学生本人负责,又是对用人单位和学校有序开展工作负责。

其四,需要进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培训。所谓行有行规,每项工作有其特定的工作业务流程,工科专业的有生产操作规程,文科专业的有办事业务流程。如果在实习之初即能让学生了然于胸,可以肯定,实习将是收获满满的。

其五,需要开展与实习相关的法律维权常识培训。现在很多实习生迫于就业压力,在实习时即便碰到个人权益被侵害的事情,也往往能忍就忍。必须明确的是,在法治社会下,每个公民都可以在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其六,需要广泛开展商务社交礼仪方面的培训。由于平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社会,很多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养明显准备不足,简单的自我介绍、安排会议座席、接打电话方面的礼仪都没有掌握。这类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三、借力社会各界将实习指导工作精细化

高校单凭自身的力量解决大学生实习的难题显然是不现实的,高校必须力求整合各方力量来共同推进实习指导工作趋向精细化。要将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不仅需要高等院校和大学生的积极探索,社会更是责无旁货,必须施以关注和支持。[3]

(一)尽力整合校内资源,搭建优质实习平台。

第一,依托校内见习基地,开展初级实习培训。各大高校均成立有一些见习基地或者校办产业,可以接纳一批学生实习。这类实习可以在一、二年级进行,主要目标是强化专业认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第二,搭建针对性强的大学生实习岗位招聘信息平台。由于就业工作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大学的就业信息网基本是面向毕业生提供大量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各类招聘会信息,而缺乏实习岗位信息。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来专门与实习有关的信息,供毕业生之外的学生检索。用人单位亦可以通过该平台挑选到合适人才。另外,还可以大量的职场生存小贴士之类的指导性文章,对学生实习有所助益。

第三,有针对性地就专业对口实习单位的情况作专题指导。每个专业都有一些对口实习单位,这些单位和高校常年合作,往往和相关院系建立了广泛人脉资源和良好合作关系。相较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习生的单位而言,它们更愿意接受对口院校的学子,也更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通道。很多时候,优秀的实习生在毕业时将直接被录用。

第四,学生组织以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带动广大同学自发地开展入职认知自我教育。通过开展一些晒简历、模拟招聘会、职场礼仪风采大赛等来激发学生内心的职业潜质。

(二)创造机会借力社会资源,扩充实习指导的张力。

第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资深HR可以从企业选人用人的角度讲授一些职场生存发展的知识,让学生从用人单位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尚有待提高的方面。

第二,与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组织素质拓展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一些知名的大学生培训教育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完全以职场需求的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将其引进,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可以就近接受培训,还会享受到相对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社会培训机构能够借助高校官方平台较快获得学生的信任,拓宽其业务市场,提升其影响力。此外,高校也可借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系统、完备、精细的大学生实习职前培训制度,不但能够解决广大同学盲目投入实践、收效不大等问题,而且能改变实习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片面认识,提升目标单位对未来毕业生的期望值,更能树立学生就业的自信,对未来就业择业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同时也为随后而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19.

第5篇

**供电局计划举办四期中层干部培训,今天是中层正职一期结业。过去的四天时间里,**教授和我分别就战略落地和绩效管理两个主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在这环境优美的九龙湖,我与大家一起度过了三天快乐时光。前两天我们一起分享《成功之路》,就提高绩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刚才的研讨会上,四个小组分别就安全生产、建设规划、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等主题作了精彩的分享。刚才班长李副总工代表大家作了班级总结,用“教师高、内容精、方法活、思想正、纪律严、收获大、共双赢”概括了第一期学员的感觉。我也很有感触,讲以下三点:

一、我的感受:首先是人好。你们友善而谦恭。二是班级和课堂氛围很好。你们认真而活跃。三是精神状态非常好!你们积极正向而求真务实。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广供调研,这次的接触加深了对广供的认识,你们身上反映出广供文化的主流特征。

二、我的感悟:一是培训的三个重要环节:师资选择、流程控制、教学管理。二是学习的“三理”:理论,理解,理念。学习理论,重点在于理解,落脚点在于树立理念,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三是处理两个矛盾: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为了工作,做好工作需要学习。不学习就要落伍,拒绝学习意味着拒绝工作。工作中坚持学习。实践出真知,工作中留意积累,是学习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四是要学习和理解基本规律、理解和熟练掌握简单实用的方法,以应对充满变化的实践。

三、我的感谢:一是感谢广供。今年以来,清华厚德与广供全面合作,从企业文化梳理项目开始,先后完成办公室系统和政工系统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将于11月完成,后面将陆续开展青年骨干、设计院管理培训等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是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广供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南网、服务电力、服务国有企业。二是感谢学员。培训过程中大家真诚的交流和热情的鼓励,对我们讲师来说是最大的支持。这次培训班效果好,关键在于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三是感谢这次培训班的组织者和服务人员,尤其是感谢时老师和郭老师,你们的敬业和周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谢谢大家。

尊敬的庞书记,同事们:大家好!

**供电局中层干部轮训,今天是中层正职二期结业。过去的三天时间里,**教授和我分别就战略落地和绩效管理两个主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这两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之路》,就提高绩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刚才的研讨会上,四个小组分别就安全生产、建设规划、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等主题研讨。由于汇报时间提前,大家的准备时间比较少。但是大家的汇报还是反映出扎实的基本功和本次学习的效果。

还是刚才班长王副总工代表大家作了班级总结,表现出这几天大家认真学习、沟通交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很有收获、很是快乐。一周前,也是在这里,我在第一期结业典礼讲了三点有感。这次增加了一些新的感触:

一、我的感受:上次的感受是“人好、班级和课堂氛围很好、精神状态非常好!”这次感受同样。同时有新的感受:你们的地位高,士气很高,水平非常高。同上次班一样,大家是广供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和职能部门正职,担负着重大的职责。大家参加学习的态度很认真,精神状态很积极。从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测试和研讨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水平很高,广供“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真是一点不假。

二、我的感悟:上次谈了四点感悟。这次有了新的感悟。一是学习能力与自身水平成正比。越是有水平越愿意学习;越是有水平越是明白学习什么;越是有水平越是尊重讲师。二是遵守规则的人更能成功。比较不同层级的培训班,你们身上显出更强的组织观念和 [ )秩序感。从此可以看出你们之所以成功地走向领导岗位的原因。三是宣讲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广供开展创先的现实需要。广供创先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总目标,必然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在此过程中,必须用现代企业理念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取得既高效发展又和谐稳定的良好效果。

第6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 非指导教学 公务员培训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C・R・罗杰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其心理学思想作为基础,以学习者中心论作为核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教育。

(一)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认为,学习促进者应把精力集中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简化学习者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所谓的学习资源不仅指有助于学习者获得学习经验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有助于学习者提升学习兴趣的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很简单。第一,学习促进者提供学习资料;第二,学习者平等的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发表意见。最后,学习促进者谈论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经验。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首先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对学习者有价值的则是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自我发起的,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产生变化;第二,他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工作;第三应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理解和支持、没有等级评分、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中,学习者会感到安全、轻松,达到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结果;第四,罗杰斯认为应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习者从实践中学习,以直接体验遇到实际问题并最终解决的情况。第五,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高度重视学生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第六,是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对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通过促进学习者“同班教学”、“分组学习”、“探究训练”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合作能力。

第一.公务员培训规章未能体现以受训者为中心。我国公务员培训在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课时分配上,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都要占相当重要分量,并未将关注点置于培养能力上。另外,虽然公务员法第六十条规定规定了要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但并未对如何分层分级进行细化,使培训分级分类制度流于形式。

第二.培训内容忽视个体差异。培训课程的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级的公务员需求,理论内容多,教材内容联系实际不紧密。尤其是对于新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基层公务员,并没有涉及实际工作业务,缺乏实用性。

第三.培训中教学方法僵化,缺少学员的自主学习环节。公务员培训的方法仍采用的是教与学的工作方法体系,即教师教学员学。方法多为注入式,对于学习内容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使受培训的公务员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的状况。

究其出现以上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对公务员培训的主体定位不准确,公务员作为一个群体是有差异性的,应把公务员的需求作为培训环节中的重点。按照不同级别、不同岗位进行需求分析,而后进行有侧重的培训。其次是培训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于公务员的培训有很多类别:长中短期培训、脱产不脱产培训、交流培训、院校培训等等,而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仍处在课堂讲授理论阶段,不能和实际的行政管理实践相结合,无法对复杂多变得工作状况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公务员培训的启示

在公务员培训中,坚持以受训者为主体的培训观念,进行切合受训者需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的培训内容和方法选择,是提升公务员培训学习效果的有效图途径。

首先,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具有发展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条件,每个人的学习、发现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被激发出来。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应当以受训公务员为主体,充分考虑受训者的成就感,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培训设计者对受训者的需求进行分析――专业需要和发展需要。除了公务员所应具备的法律、管理等基本素养外,应根据不同职位强化该职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注重不同级别公务员的分级培训,如对于基层公务员则偏重于业务知识和执行能力的加强,对于科级以上领导还应增加行政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应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受训者从做中学。公务员在行政活动执行中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面对的是细微的社会问题,只有掌握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对具体事务的应变及解决能力,才能实现有效行政。为此,培训内容应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应该营造真实的业务场景,加强对受训公务员的模拟行政训练。

再次,明确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受训公务员获得知识提升的过程,还是一种健全人格、提升素养的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应摒弃单一的教与学的培训方法,开展“分组学习”等协同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增强公务员队伍内部的责任心、合作意识,间接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摒弃敷衍了事的培训作风,使得整个培训成为了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的载体。

综上所述,公务员培训目的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我们应明确公务员是培训的主体,在培训中应以公务员个体需求作为中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选择具有差异性的培训方法。因此,以人为本的学习理论指导能够有助于改革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和方法,实现更有效的公务员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赵永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分析[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4

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培训师;管理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22.083

1 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现有在岗职工183人,其中专职培训师54人,承担着为新疆电网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及管理类人才的重任,企业连续十八年保持“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资质。

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员素质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现有培训师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现有素质测评缺乏系统性标准

培训师能力素质测评仅仅表现在学历、职称及技能等级(资格证)的具备与否上,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能力素质测评,对培训师是否具备所从事专业的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更新未实施实质性的测量和评价,所有培训师在岗位工资无差别,月度奖金的分配也仅仅靠网省的考核层层落实,大部分人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能干的人越干工作越多,面临的被考核风险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培训师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培训师培养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企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突出问题表现为:专职培训师比例偏低,专职培训师和培训管理人员不足。企业师资基本上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企业,缺少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从学历教育转型至职工培训时间较短,对培训业务如何服务、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理念和能力还存在短板。技能实训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培训需要。对职工培训的规律、方法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公司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的需要,培训需求调研、策划组织、评估改进等仍须加强,培训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1.3 素质测评标准缺失,职业发展通道单一

企业一直以来未建立适合中心培训师发展要求的素质测评标准,基本靠行政提拔才能得到晋升,所有培训师岗位岗级待遇基本无差别,通过建立培训师素质测评标准,规范培训师职业发展通道来解决。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因对培训师队伍激励力度不够,造成培训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单单通过行政职务的提升很难对培训师形成有效的激励效应。

2 解决问题的做法及措施

2.1 主要思路

构建培训师职业发展通道,着力提升培训师队伍素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励培训师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加强培训师资素质测评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稳步发展,建立基于能力业绩、多途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明晰培训师职业发展途径,形成员工既可以走行政路径,通过职位的晋升得到提升,可通过职业发展通道的评审获得专业技术的提升,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建立有序合理的晋升机制,支撑企业发展,成就员工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2 主要做法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坚持企业主导原则。企业根据战略定位和工作任务,设计、管理、改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审核、批准相关管理制度、办法、标准等。员工结合组织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发展定位,可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力求岗位履职效益最大化。员工按照不同职业发展通道的要求,以专业化发展为主,一专多能,或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同通道间转换,成为复合型人才。

(1)成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评审委员会,提供组织保障。由企业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负责规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制度,确立员工职业发展与中心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体系,制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评审的标准、方法、程序等指导性工作,负责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审批,评审结果的运用,负责中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评估及反馈修正等。

(2)坚持既定标准、动态考核、重在能力业绩的原则。员工个人根据相应通道要求,结合自身能力与上年度业绩,填写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业绩考核表,并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员工所在部门对员工申请进行初审,填写部门评价意见,并分类提交专业评审项目实施组;评审项目实施组受理相应通道员工申请,进行初步审核;人力资源部对申请者提供的资质予以甄别鉴定;评审项目实施组通过集体讨论,按照各通道相应比例进行评定打分,给出评定结果,并报中心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审定后,公示最终评审结果;评审结果运用,公示后无异议,人力资源部对结果加以运用,并完成相关档案的归档工作。

(3)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标准,推进量化考评。培训师通道设置四个层级,设置助理培训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和首席培训师,分别明确基本要求,包括不同层级对应不同学历、职称或技能等级、工作年限,级别越高,相应要求越高,明确能力及业绩要求,包括授课量、管理创新、科技项目、新闻宣传、论文等,不同等级设置相应的奖金系数,突出向培训一线倾斜的原则。

(4)加强职业发展通道评审结果应用,提高激励工作的时效性。绩效结果在申报各层级通道时,作为一票否决条件;向培训一线倾斜,对高级通道数量做了比例限制,培训师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本通道人数的25%,其他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20%;突出业绩导向,培训师通道中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及以上,其他通道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在确定通道层级时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或职业资格要求,使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员工得到鼓励与肯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岗位竞赛调考,对于参加竞赛、调考取得前三名成绩者,可直接晋一级。

(5)推进管理手段创新,激发企业员工活力。设置向培训一线倾斜的薪酬模式,提高激励效果。同时严格管理,推进比、学、赶、帮、超的内部竞争机制,对高级通道数量做了比例限制,培训师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本通道人数的25%。突出业绩导向,培训师通道中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级,在确定通道层级时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或职业资格要求,使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员工得到鼓励与肯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岗位竞赛调考。对于参加竞赛、调考取得前三名成绩者,可直接晋一级。增设基础通道,使部分无资质人员、新进人员有了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及目标。

3 取得的效果和经验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员工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大大增强,由原来“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员工取证热情空前高涨,积极考取企业培训师及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目前“我必须学习”的理念已成员工共识。

3.1 人员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自2013年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来,培训师职业态度、工作精神、工作能力及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提升3.99%,具有高级技师人员提升26.88%,具有技师人员提升15.44%。人才当量密度由1.0495提高为1.1482,提高0.0987。

3.2 管理创新成果丰硕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实施以来,激励员工创新管理方式方法,2014年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提高少数民族员工综合素质的双语培训体系建构与实施》,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提高决策能力的电网企业电子沙盘实训系统的创建与实施》,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15年申报的《供电企业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少数民族员工双语培训管理》,获得国家级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3.3 申请专利,提升企业软实力

2013―2015年累计完成专利申请3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专利授权15项,科技项目储备17项,QC成果20项。

3.4 获国家能源局首批电力安全培训机构认证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网安质〔2013〕681号)及《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企业通过相关申报资料的报送及安全培训教师资质考证取证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资质评审,企业2015年1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能源局认证的45家电力安全培训机构(发电类、电网类)之一,同时也是新疆唯一一家安全培训机构。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培训;技工教育;广东经验;教益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54-01

我国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素质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克险攻坚阶段的当前,就业人员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国家在调整发展教育的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抓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党的十报告大篇幅论述我国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在各地方的实际工作中,广东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经验值得借鉴,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感到可以被我们吉林省和吉林市推动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所借鉴的经验可集中为以下几点:

其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部队”,以他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实现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精神的实践中,他们提出了技能兴则广东兴,技能强则广东强的思路。,抓住良好机遇,解决发展难题,努力不懈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服务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保障。所以,近些年来,在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方面,他们以“排头兵”的面貌领先于国内的其他省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是他们在这方面工作能够走在全国其他省市前面的一个突出经验。国家、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做好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技工教育经费达2.4亿元以上;并从2005年至2007年投入1400万元用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增加3亿元用于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实训能力,为促进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其二、评估坚定、实训平台、培训体系合力作用

广东省强化鉴定中心的公益定位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全省各级鉴定中心向依公管理或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不断充实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积极吸纳新兴职业专家和行业企业拔尖人才加入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开展各级鉴定管理人员专业化轮训,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省组织2期市、县级鉴定机构以及鉴定所(站)鉴定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抓好基层新聘鉴定管理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组织鉴定考评人员培训班,着力抓好新职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职业(工种)的考评人员培养,建立考评人员工作评估机制,提升鉴定考评人员工作质量。积极培养考评人员和鉴定质量督导人员。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初就业训练中心、公办职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等各类培训平台数量众多,巩固发展,每年都会实现培训人次上千万。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在培训普通劳动者和培训技能型劳动者方面双向着力,在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方面双向,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提高城镇居民职业技能素质方面双向推进,有效的改善了技能人才结构,高技能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仅2007年全省培养高技能人才23.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8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3.2%、31%。全省高技能人才14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21.9万人,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63.24%和43.61%。

其三、扩大招生,提升教学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规模实现大跨越。教学质量实现大突破。广东省技工学校师资质量稳步提升,既从文化水平上不断提升,也从换页技术和教育理论水平上不断提升。全省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覆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要行业,其中数控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科技含量高、复合型强的专业约占50%。

其四、培训工程系列化,竞赛活动多样化

广东省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劳教人员创业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通过这些培训工程将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包含进来,开展起来,实现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齐头并进的局面,实现了以职业资格从业的局面。职业资格证书是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总量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第9篇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往往供不应求,建筑工程这项课程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其中尤以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最为突出,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1.实行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方面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较高,应届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施工环境并且能熟练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做到一入职便可上岗,企业不需要再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新员工。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用人企业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市场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与企业要求为培养重点,推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能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项目为主导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为各大高职院校所采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判断能力,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出色解决的事件处理能力。通过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上岚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概述

 

2.1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规划

 

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建筑施工的一线人才,同时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将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相结合。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老师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后期的教学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并且帮助学生陕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

 

2.2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项目

 

在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后期的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完成工程任务。要尽量避免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脱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2.3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的规划,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以及小组学习目标,尽量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对于小组项目中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实践项目完成后,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各小组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出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操作失误应当及时指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措施处理妥当的小组则应给予肯定。在总体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集中讨论教学中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项目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4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考评

 

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考评多来源于理论课程考试,这样的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过于片面化。为了满足建筑施工用人企业对于人才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的要求,项目教学体系也采用相应的考评方式。由教师负责制定实践项目以及考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表现进行详细考核。考核应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结果等多方面作为参考要素,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考评,同时对于权重的分配,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当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工作,充分了解社会和用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