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3: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方式

一、引言

服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从服装的演变,足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审美倾向与生产水平。正因为服装特殊的表现能力,以及强大的日常使用率,使得其成为众多服装工作从事者,个人理念的寄托品与传播品。服装也正是因为其特有的理念设计,具有超强的群众感染力与设计价值。因此,服装从事者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道德教育,确保其思想道德与中国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社会用品的设计理念,必然要符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理念,与社会弘扬的基本道德相协调。只有加强了服装从事者的道德教育,才能确保服装产业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弘扬,也才能推进其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二、中职服装专业课程特点

第一,注重实践操作性,服装本身是一件生活用品,服装的学习,最终也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因此,服装专业是个及其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在服装课程的学习中,无论是样式设计、尺寸设计、剪裁等步骤,其实只是一个设计图,一串数字,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转换成一件真正的服装。由此可见,服装课程的学习,需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找灵感,最后创作出实际的艺术作品或是使用品。当前中职服装课程的开发,也是将实践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每门具体课程的学习,都有最基础的实践课程学习,教师通过实践来传授学生更多设计理念,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教育。第二,具有时代性,除实践的要求外,服装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意味着,中职服装课程的教学,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服装的时代特色,不仅仅指当前一个时代,而是指每个时代都有相对主流的服装样式特点。在服装课程的学习中,自然要考虑服装的此特点,对学生服装时代性的概念进行教学引导。服装专业的学习,不仅仅要结合当下的潮流,好的服装设计者是发现当下生活的特点,引导服装潮流。同时,历史时代性的研究,同样是学生最基本的服装专业素养,与灵感的源泉。中职服装课程的教学,教师对学生服装时代性感受的训练,也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细节的教学过程中,教授服装的时尚历史。

三、如何在中职服装课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第一,发挥实践对思想教育的反作用,针对如何在服装课程的学习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除了最基本的思想教育课程的开设外,就是结合服装实践性的特色,同样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颁奖典礼”,而过后,针对不同的获奖人物,要求学生设计一件颁奖礼服。这样的课程活动开展,在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反之,这样的设计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道德品质的进一步感受与消化。这样的过程,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一场更加具有实践意味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感动中国”,还可以从一部电影、一个事件等方面,选取具有道德教育意味的影片或事件,让学生在其找寻灵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熏陶。第二,赋予思想教育充足的时代特色,结合实践的同时,抓住服装教育的时代特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教育,也是不错的方式。将思想教育融入时代潮流中,与服装潮流相结合,如此一来,思想教育便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课程,也具有了有趣的创意价值。而具体怎样赋予思想教育时代特色,教师可以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授课中,多运用学生需要学习的服装典故,穿插服装故事,甚至挖掘服装设计者背后的故事,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与趣味性。甚至可以利用当前有趣的网络流行语,在课程解说中妙趣横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不必始终规规矩矩,甚至沉闷压抑。只要最终能起到教育的意义,授课的手法和方式是可以灵活变化的。

四、结束语

服装制造专业,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而中职服装课程的开设,也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中职服装教育,是中国服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服装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职服装课程授课中,思想道德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教师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需要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的配合。只有通过不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职服装专业才会适应中国服装产业的大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馥冰.中国服装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4,12(8):32-33.

[2]谢良.服装产业特点研究[J].服装前沿,2012,7(3):17-18.

第2篇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倾向于功利化、现实化。99.7%的学生赞同“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九成学生认为现在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使物质生活条件变好。同时功利主义也影响到专业学习。92%的学生承认会有选择地上课、逃课。上课逃课现象日益严重,学生出勤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难题。98%的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这些方面,反而忽视了专业学习。

二、专业引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形式上割裂,思想教育主要由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担任,专业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一般仅仅从事专业知识教学,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管学生的专业不同,长此以往,高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认识问题。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责任,管理学生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教师的职责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事实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专业介绍、社会实践、就业方向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不明确,思想上有失落感,学习上不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对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对我校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初次就业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排在前四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专业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有效结合的对策

1、开设专业引导课程,合理规划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教育效果亦最佳”。辅导员的身体状况是保证辅导员工作顺利的另一个基石。高校辅导员任务重、责任大,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因而辅导员的身体素质也是辅导员素质考察的重要内容。

2、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辅导员的必要素质,“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学习的理论品质”。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辅导员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是辅导员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必要启发的前提。辅导员的学科专业知识的素养的结构必须合理,合格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了正确的政治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足够的心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广博的学生管理科学知识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调查来看,不少高校辅导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掌握及灵活运用不够深入。这说明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不够系统。有些辅导员的班级活动管理知识也欠缺也严重。然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的眼界需要不断拓宽。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扩展之时,辅导员想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就必须不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3、良好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在身心素质上符合高校教育特点以外,还应当养成高超的理论实践素养。当然,这些辅导员应当具备的实践技能不限于科学理论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比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职业道德是指从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职业特征中划定的职业道德规范。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缺乏的力量,也是大学教学管理教职工中的窗口形象,所以高校的辅导员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和道德素养。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专业设置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20-03

一、 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旅游行业的大发展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动力。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招收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68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33所。

(一)本科教育

2014年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3386人,毕业45353人,在校生201161人。旅游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看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或学术化倾向,旅游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的状况较为严重,导致人才规格单一,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为旅游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学术导向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亟需改革。

(二)高职高专教育

2014年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11.08万人,毕业生13.46万人,在校生35.40万人。目前,在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旅游高职院校在加强院校合作、国际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中国旅游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中职教育

2014年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大批实践性、技能型旅游应用人才。中职院校为培养旅游业的中、高级服务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人才作出了贡献,培养人才层次更加多元,中高、中本贯通模式正快速推进;院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均有所增强。

二、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组在对82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得出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旅游企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

通过调研,旅游企业认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挑战精神、企业忠诚度、脚踏实地、积极乐观、抗压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都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中,敬业精神、脚踏实地被认为是企业员工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旅游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融合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各项社会能力普遍比较重视。通过调研了解,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三)旅游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人才

调研显示,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希望所用人才不但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其专业知识技能已得到应用与实践,希望新员工“上手快、留得住”。

三、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

部分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对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势缺乏应有的调研,而是仅仅依靠现有的学科专业师资结构来进行专业设置,所设专业严重与旅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导致专业越来越难办下去。

(二)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完善,哪个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个专业,短期行为较为明显,只求一时适应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忽视长期发展要求。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不够明确

相当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缺乏对旅游业态及其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致使专业方向模棱两可,培养对象层次出现结构性失衡,培养出的学生与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专业培养方式缺乏行业参与和特色

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专业,专业背景具有浓厚的学科性,在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上,缺乏与旅游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导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缺乏特色。

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考

(五)专业办学条件缺乏应有的保障

部分旅游院校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办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保障,整体上满足不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大量教育与社会资源浪费。

四、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对策建议

(一)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1.优化专业类型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和不同业态人才需求情况,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规划中,除了把酒店与餐饮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会展管理等三个大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设置和布局外,同时结合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需求,增设适应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布局结构。

2.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按照旅游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院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同时,结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旅游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推进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的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衔接、本硕衔接等试点改革,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3.优化专业招生规模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适当控制学术性硕士招生规模,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规模,科学合理调整学术性硕士与专业硕士、硕士与博士招生规模结构,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本科教育,扩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满足旅游行业人才层次整体提升的需要。适度控制专科层次招生规模,保证旅游行业基层人才的基本需求。保持中职生现有招生规模,满足区域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基本需要。

4.优化专业设置区域结构

按照行业发展布局,旅游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与旅游资源特色,科学设置旅游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同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办出专业特色

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旅游院校要以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布局专业结构。

2.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院校应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办学治理结构改革与创新,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与提供保障;同时,针对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实现全真教学环境,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3.对接旅游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旅游企业调研,针对不同业态和企业,开展旅游职业分类研究,并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群),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分析,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

旅游院校应结合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不同旅游院校要求与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5.加快推进信息化,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

旅游院校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旅游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6.重视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精神与就业能力

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是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工作的必备条件,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7.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打造中国旅游教育品牌

旅游院校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适应中外旅游企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要积极通过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8.加强专业评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旅游院校应结合专业建设要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方式,加强专业内部评估,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作用与影响

1.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推进旅游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政府可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要求,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院校给予宏观上指导,引导旅游院校正确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优化,有效配置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专业领域,切实解决专业设置盲目无序和专业同质化现象。

2.通过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内在动力

旅游院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与旅游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和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建全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市场周期性和院校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满足旅游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绪光.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9).

[2]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第4篇

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有相当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

1.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种族的融合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这使得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也保持着自身的主旋律,主要内容为: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公民教育;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美国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美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利用宗教、博物馆、纪念馆、节日庆典以及政党活动,并充分发挥媒体力量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中通过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来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第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美国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历届政府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这也使美国思想道德教育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广泛性与间接性。美国的历届政府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宣传教育政策,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学校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想宣传,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广泛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呈现出间接性的特点,通过持续的渗透,使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强大的作用。(2)思想道德教育的阶级性与社会适应性。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美国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会体现出教育的阶级性,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其教育的内容和政策又不尽相同。体现出了与社会相适应的特点。(3)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指导性。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尊重个体的国家,这反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表现为政府对道德教育不横加干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科研要求安排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4)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术性和可操作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强的理论性,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化、学科化程度相当高,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种理论加以应用,使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2.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措施。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教育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显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第二,对个体和自主的强调,可能会纵容某些学生的恶劣行径。美国教育过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自由发展,使得美国教育更趋向于自由式教育,也就是一种没有教育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纵容部分学生的恶劣行径。第三,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存在问题。美国教师队伍也存在由于工作繁重、薪金较低而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问题

1.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第一,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宗教传统。从1912年颁布的英国公立学校德育大纲来看,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责任义务;(2)关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就业问题、消费问题以及婚姻、爱情和家庭的问题;(3)一些英雄和名人的情操;(4)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5)参与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6)其他与道德不相符合的内容。第二,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英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下五种形式予以实施:(1)通过宗教教育来实施。开设相关宗教课程和各种集体礼拜活动,来宣传相关的内容。(2)通过设置专门课程及学科渗透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3)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4)校园文化熏陶。英国大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德行的熏陶作用。(5)制度养成。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养成学生道德行为。第三,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英国很多学校都是教会开办的,宗教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集体礼拜活动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化教育形式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使得英国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的特点。(2)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并重。英国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又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渗透。(3)内容的多样性和社会性。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内容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4)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化。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外,还利用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各种社会机构,充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5)严格的管理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定督导制度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2.英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削弱。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英国的宗教传统也受到了其他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的宗教影响不断削弱。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英国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仍需要时日,因而英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削弱。第二,思想道德教育中体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英国学校的体罚现象比较普遍。这也说明英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处在由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向科学思想道德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第三,政府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与英国教育的传统有关,英国政府在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长期采用放任态度,虽然英国政府现在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政府的表现和客观要求仍有差距,这也要求政府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更科学化,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政府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第四,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缺少对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导致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造成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美英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英两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和问题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与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改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我们要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需要,建立起为现实服务的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关心学生的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次性和延续性。要针对不同第3期(总第715期)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起针对大、中、小学生的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增强其公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强化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就业教育;教学

一、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了全球原有的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所表现出的巨大能量,以及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广西属于西部落后地区,选择怎样的一种适合自己区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乃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资源稀缺,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更突显了这一矛盾。广西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劣势因素,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其次,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依然薄弱。广西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处于主管随意的经济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

1.就业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相结合

如果我们把就业教育看成是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那么人生规划教育就是意在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就业教育有利于通过让学生明确就业取向,认识社会用人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就业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各个科任老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当中来。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找工作的时候,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能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运用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提升自己。

3.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师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化,要加强在教学理念、教育心理等等的教学思想准备,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强化中职电子商业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突出中职学生电子商务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

(2)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3)要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四、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改革

(一)体现中职特点,实现教学改革

1.制度创新。树立服务意识,探索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2.专业开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从实现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具有岗位性和灵活性的专业设置。

3.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探索文化基础教育的能力培养。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文化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特点,强调技能培训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定位,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瞄准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学校教学的课程、改革教材及改革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1.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到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和实现就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试行:

(1)课堂实训与专业教学相适应。

(2)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用综合作业、学科课堂教学实训、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招聘等方法,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article/xuezizhichuang/wangluogaoshou/200

904/9166.html.

2./html/edu/zhichang/2009/0425/26180_2

.html.

3.club.edu.sina.com.cn/thread-996953-1-1.html.

4.魏安莉.中职电子商务的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5.王利锋.商场现代化.电子商务就业路在何方.2005,(9).

6.龙怡.人才开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2004,(12).

第6篇

本文作者:朱厚望杨虹工作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的方面,教育思想观念没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更新,往往还囿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之中,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为:(1)偏离了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党和政府要求德育为先导或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各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高职院校重教学,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良倾向较严重。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未能真正贯彻“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2)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从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职教育工作者过于看重思想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了高职生家庭、社会的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把学生物化,当作消极被动的客体,以致束缚和压制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二)家庭和社会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高职教育是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类型,主旨在于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往往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与就业的满意度,对于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生活习惯等个人思想道德素养不够重视。为迎合社会及学生家庭的喜好,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学生自身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意识不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上,而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在内的基础性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作是一种理论说教,从而忽视了“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必然联系。高职生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学生群体,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四)部分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热情不高高职院校部分专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对思想道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模糊,缺乏坚定性,甚至潜意识认为,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把专业教学就行,而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思想认识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为完成任务了事,热情不高,未能对思想道德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效果不甚理想。同时,因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在校内地位、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拉开了差距,使部分专职辅导员情绪感到自卑或失落,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全面发展理论视野下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创新

(一)更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观念意识1.树立服务意识。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服务功能,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全面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宗旨,充分体现服务与关爱,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努力做到贴近个体,对学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入心、学习上关心、生活上贴心和帮扶后进生耐心的“四心”工作,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面向人人,服务到人。2.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做人的工作”的系统工程,其基本任务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要位置,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摆正人的位置,尊重人、关心人、开发人。同时,应树立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是合作关系的理念,使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双向互补,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坚持“三全”育人。即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和时代要求不断补充新的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纳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并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及服务育人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管理,德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丰富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方式手段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重视“两课”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能够解答现实提出的种种新问题,抓好“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形成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导,专兼结合,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控体系。坚持定期(如每两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按“五个一”(一名对象、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和一抓到底)的要求对重点人员进行帮教与管控,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3.抢占网络教育主阵地。紧紧围绕高职生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题,力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建校园绿色网站、主页以及共青团思政博客等思想道德教育专题网站,建立院(校)长信箱、辅导员信箱或者QQ群、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开展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形式上有所创新。(三)拓宽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实现路径1.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积极成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培植学生自我内心的道德良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要从关注学生外在的表现转向关注其内在心灵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水平和道德境界。2.发挥教育者人格的力量。上行下效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与繁琐的工作,而且是自律性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工作。试想如果教育者言谈高尚而行为卑鄙,其教育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不仅要求教育者说到,更要求能做到,言传身教,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调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自我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潜质。3.发挥楷模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道德之星”、“助人为乐之星”、“见义勇为之星”等评选活动,树立各个层次的典范,使其具有时代感召力与亲和力。并且,要利用校园网络、广播、院报和宣传橱窗等进行广泛教育,为学生的行为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使之成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楷模与典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第7篇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最后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单一,采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评比思想道德优秀学生等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所能受用的学生范围也较小,对于自身约束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应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改变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提供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设诸如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周,设计一系列宣传思想道德的FLASH动画,听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意见后制定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地深入学生的心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

职业院校学生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踏入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一、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知行脱节

当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仍停留在传统认识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如严格按上级要求开设课程、发放教材,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造成学生对书本理论、道德要求等背得滚瓜烂熟,一到实际应用时就束手无策。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任何道德知识如果不经过受教育者的个人实践,都是难以形成行为习惯的。

2.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产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机械加工、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稳步增长,大批学生甚至还没有毕业就已就业,多数企业到学校招工时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动手技能的考查。这些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职业院校为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和就业率,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把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并在教学设施、教育经费、课程规划、期末考试、技能鉴定、特色课程设置等工作中强调专业课,而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次要位置,使学生和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课。

3.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受传统观念、教育体制、社会重视程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重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点传授,且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睡觉”;学习效果考评方法也比较单一,只重视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为上课而上课、为得出勤分而上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4.重视教学理论研究,忽视实践性教学探索

目前,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非常多,而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系统的研究成果更是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践性探索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实践性教学改革又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实践性成果只有在实践中积累、总结才能产生,比那些纯思辨性的研究成果的获得更难,所需时间也更长一些,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务虚容易务实难”。长期存在的这种矛盾,导致思想道德教育“高度”理论化、“低度”实践性,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难以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德才兼备,德字为先;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领导,都应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做事”。因此,在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在行动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2.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格局

一要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学校专职从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因此在人员配置、设施、经费、外出培训学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重视。二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是处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前沿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就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基地,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源,能够培养出一个好的班集体,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三要加强其他学科教师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他们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引导他们树立“人人都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全员参与、共谋教育”的大工作格局,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改革,增强教育实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育效果。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实效。在教学内容上,可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教育等,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不仅注重“知”的传授,而且注重“行”的培养,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学艺术上,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层次性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知识更加鲜活、有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剖析身边的社会现象,拓宽知识面。

4.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砥砺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院校与其他性质的学校相比,显著的特征体现在“职业”二字上。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学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要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文化建设要追求与企业文化的有机交融,学术气氛要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文化特点,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营造优良环境。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以学为主,兼做别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知识讲座、技能竞赛、青春风采展示、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三是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校刊、橱窗、主题班会等载体,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内化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较多,因此要多途径、多层面积极努力。职业院校教师也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相关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修鼎.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23).

[2]李淑芳.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中学教学参考,2010,(10).

[3]潘鹏.浅议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0,(2).

第9篇

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采用单向灌输方式,没有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动脉,忽视受教育者的参与作用,缺乏思想与心理上的互动交流。

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教育。作为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以书面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评定其思想品德教育科目的成绩,学生思修成绩的高低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非常错位,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导致教育模式难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重道德教育形式,轻实际效果。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课程形式体现,加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使教育最终流于形式。有些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贯穿其中,多是宣传意义大于教育意义,这种实践教育活动很难有实际效果。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偏重于政治教育,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基本品德有所忽略,比如对孝敬父母、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强调得不够。

重业务素质提高,轻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志,特别是思想道德很难制定一个科学、合理、量化的评价标准。日常活动中受到多元化的价值冲击,造成大学生进校后就带有许多不足和缺陷,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弱化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实践环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实践环节是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重要平台。抓住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性环节,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其思想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应当以社会需要,精心设计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教育实效性。

实践环节是检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在新时期,道德教育应基于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道德活动,以达到最终引导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德育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往往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关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发展。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明确行为目标和价值取向,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在现实中运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人才目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转化,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弥补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地方,从而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使学校专业结构与市场接轨;社会实践架起了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长期联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们思想更开阔、目标更清晰;激发大学生为祖国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措施。社会实践借助于各种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专业理论教学联系密切的科技创业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科技开发与扶贫活动等,对大学生专业知识领域的扩展、专业技能的锻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可以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提供必要的实践准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