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市发展的利与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市发展的利与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城市发展的利与弊

第1篇

关键词:BIM ;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目前看来,用传统的方法估计工程造价会因对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量的测量和描述不连续而不能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估计提供良好的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1]。本文就BIM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实施方法、全过程造价管理、信息共享等几大方面的具体方法或研究构想做出了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了目前中国将BIM应用于造价管理所存在的障碍,预测了BIM将为我国未来建筑行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2历史发展

1975年“BIM之父”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未来将会出现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智能模拟的计算机系统,并将这种系统命名为“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BIM的研究受到CAD的冲击,但学术界的研究并未中断。在芬兰,一些学者对计算机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这种系统称之为“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1986年,美国学者Robert Aish提出了“Building Modeling”的概念,这一概念与现在业内广泛接受的BIM概念非常接近。不久,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概念被提出。但是受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水平的限制,BIM还智能提留在学术研究阶段[2]。在进入21世纪以后,BIM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2年,Autodesk公司正式提出BIM的概念,此后BIM这一新名词被广泛接受。Autodesk、Bently、graphisoft都推出了BIM软件并在全球多个项目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效果[3]。现在的BIM俨然已经成为了可以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工具。

3现状分析

3.1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相对于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优势

我们不难看出使用BIM模型代替图纸进行成本计算的几大优势:一是基于BIM的自动化算量方法将造价工程师从较为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二是基于BIM的自动化算量方法比传统的计算方法更加准确;三是基于BIM的自动化算量方法可以更快地计算工作量,及时地将涉及方案的成本反馈给设计师,便于在设计的前期阶段对成本的控制;四是可以更好地应对设计变更[3]。

而目前的已有的BIM技术给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带来的巨大改变,进一步诠释了BIM应用于造价管理的优势:一是方案大大优化,传统的方法很难在进入施工阶段之前找出各专业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成本浪费和工期延误,而BIM能在设计前期就将问题反映给设计师,对成本也易于修改;二是工程量计算更加准确,BIM大大提高了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三是进度款支付更为合理,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并与4D关联数据库,便可精准地获得工程量;四是动态成本分析,基于BIM建立工程的5D(3D实体、时间、WBS)关系数据库,可以建立与成本相关数据的时间、空间、工序维度,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五是材料消耗控制,BIM可通过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的对比分析,实施实施动态管理;六是建立企业定额库,保持定额的先进性与合理性;七是提升总部成本控制能力,总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可共享每个工程的实际成本数据,实现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4]。

3.2基于BIM的工程造价实施方法

目前看来,通过BIM进行工程造价估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在BIM软件和成本预算软件中建立连接。二是利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直接访问BIM软件数据库。三是输出到EXCEL。

现在的通用理念是利用BIM在4D时间进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成本信息,形成5维度的成本模型。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涉及阶段附加在BIM模型上的数据提取出来,并导入造价软件,与造价信息建立链接[5]。第一种方法比较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实施起来远不如第二种容易。由于工程量和价格信息是不断变化的,传统的造价管理是与设计割裂的,所以设计方方案变化后需要人工重新算套价,容易出错,而第一种方案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即实现设计与造价管理的一体化并导出不同方案的成本对比,更快捷地为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目前,有学者提出基于参数化技术和基于国际协同工作联盟IAI制定的IFC标准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生产核心数据,而技术、经济、管理和其他附属数据与核心信息数据的整合则通过利用BIM编程接口API连写BIM与各工具软件[6]。这种技术让建筑信息模型的系统使用联合数据库,以IFC标准实现3D到5D甚至nD的集成。

3.3基于BIM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基于BIM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即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移交阶段,都可以应用BIM技术来确定和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说明:在决策阶段,BIM的参数化以及构件的可运算性可以根据已有的模型或简单搭建拟建项目的模型快速统计工程量信息,结合造价系统快速询价,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即可完成项目估算的工作;在设计阶段,BIM模型能快速、准确地拆分实物量,为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富含数据信息的BIM模型快速抽调出工程量信息,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在施工建筑阶段,BIM可用于工程计量、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工程变更、索赔管理、工程进度款结算、资金使用计划与偏差分析等多个方面的造价管理;在竣工决算阶段,BIM模型数据库有着对各个建筑构件的工程量数据、成本信息、材料详细等多种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这一数据库不断更新,在竣工移交阶段其信息量已完全可以表达工程实体,BIM模型的准确性保证了结算的效率[6]。

3.4造价信息共享

BIM模型有利于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提高建设工程信息在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共享程度,减少信息交流障碍。根据BIM的核心思想,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控制工程师、土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都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上工作[7]。如果使项目关联各方造价人员都能便捷快速地获取BIM数据,就可避免多次、重复地计算数据。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数据共享,能够有效应对工程设计变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基于BIM的的工程量计算和造价系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工程量以及所有工程实体数据的共享与透明,设计方、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机构、施工方、监理方等可以统一调用工程BIM而实现数据透明、公开、共享、极大地保证了各方对于工程实体客观数据的信息对称性。

4现存问题

目前,BIM技术已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07年始建的杭州奥体中心及是由BIM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以及造价控制),但是BIM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造价管理方面的潜在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存在的问题有不同公司开发的软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出现不能导入的现象,导致技术和造价信息得不到共享[8]。

BIM用于造价管理面临的另一难题是材料、构件会由不同使用者起不同名字,在使用BIM数据库信息时可能出现无法识别和匹配的问题。需要构件BIM信息编码分类体系。美国将分类体系有UNIFORMAT 2和MASTERFORMAT。每一个构件或材料都有一个全球唯一标示,即IFD(国际词典框架),中国现有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分类标准还无法直接应用于BIM[9]。因此,在未来,要实现BIM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需要先将其标准化,对各个建筑构件及属性进行明确定义和分类,而且分类信息要详细准确。

BIM软件进入我国市场后由于行业规范和数据接口不同,目前软件大多应用于设计层面,想要实现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和过程化管理,符合我国建筑行业标准的应用软件和数据接口是不可或缺的。相关的BIM技术标准体系亟需确定。

5未来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研究看来,BIM的多维模型仍停留在构想阶段,现实项目仍较少运用BIM,但BIM的三维模型已经在很多项目上展露优势。中国也在积极地开发BIM软件。在未来,BIM三维模型,将会加入时间维度和成本维度组建5D建筑模型,这样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计划、材料计划、人员计划和机械计划等,以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在5D中,工程人员可以掌握任意时间段的各项工作量,从而核算该时间段内的造价,可以更加准确的制定用工计划和资金计划。同时,在对BIM3D模型的各个构件进行统一编码的问题解决之后,这种在5D建筑模型下的任意条件统计、拆分、分析将成为可能,这不仅能够让决策人员在多维度进行方案对比,还可以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工程费用。

6总结

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上的应用,可以使工程项目各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基础数据,有利于各参与方德工程成本控制;BIM技术的虚拟三维模型和5D关联数据库为保证工程进度、控制成本等提供帮助;BIM技术实现了各管理条线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提高了项目管理工作效率;通过管理集成思想,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0]。相信随着未来BIM技术在中国建造行业的推广,相关规范、知识储备的继续完善,在应用中为工程造价进行可靠、合理的估计,防止项目费用超标。而相关的学者也会继续开发BIM在造价管理上的潜能,开启项目管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广斌,张洋,谭丹,基于BIM的工程成本核算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2009.11.

[3] AKINCIB et al.A formalism for utilization of sensor systems and integrated project models for activ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6,15(2):124-138.

[4] 李函霖,论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企业科技与发展[J],2013.6.5.

[5]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J],2012.10.15.

[6] 黄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新方法,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2010.10.15.

[7] 周信恩,李明,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浅析,建设科技[J],2013.3.15.

[8] 张孟田,基于BIM的建设项目设计概预算的应用,中国勘察设计[J],2012.5.15.

[9] 张利歌,基于BIM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28.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76-02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欧美以及日本、东南亚等经济高速发达国家兴起的,企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做为全国煤炭生产系统的特大型企业。其产业的高危性、超强性,岗位作业工种的多员化、复杂化、程序化,管理流程的连续性、自主性、独立性,都决定了企业需要推行实施一整套科学、有序、精准的管理体系。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由粗放简单的线性管理向精确集约的细微环节管理迈进;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一发系千钧”安全重于泰山的产业特征,决定了生产机制每个链节上的衔接要必须丝丝相连、环环入扣,精密无隙。故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是煤炭企业走向平安、和谐、富裕、绿色、长久的一条最奏效、最直接的高速路。

一、以“规范干部”为重心,建立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遵循的是人本原则,定标是基础,考核是关键,员工行为规范养成是途径,安全生产是目的。

在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规范的是人的行为,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规范标准,例如:供电部在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从企业员工文明行为养成的13个要素中提炼出适合企业特点的7个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53346”体系。即建立以APS 7项要素为基础的岗位标准考核体系,分别是整理、素养、准时、严谨、清洁、规范、安全,并形成了以整理、准时、清洁为动态要素,素养、严谨、规范为静态要素,安全生产为首要目的、人的动静态结合的要素特点,做到“5E”控制原则(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每一处、每一时),以“三卡”(A、B、C)闭合运行为考核形式,以“考核站、公开栏、作业看板”三个载体为辅助手段,最终实现“四个一流”和“六化型”的供电企业。 确立体系后,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的七个流程,即定标、认标、贯标、兑标、调标、对标、升标。

在运行精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要掌握人格是平等的宗旨。即:员工的自尊心同领导干部的自尊心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绝不高于工人。精细化管理考核,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必须起到举旗引领的关键作用。

二、以“源于生活”为基点,推进行为养成

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管理的人性化,那么首先就要定位如何理解人性化,我们的理解是人性化不是放任、放纵、放肆,而是严格要求,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素质,这样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是对员工的真正负责,才是我们供电企业最大的人性化,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下,我们总结出了要培养员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入生活”的精细化行为养成,使员工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推进员工的行为养成,要突出“行为规范、语言规范、手指口述规范养成”,实行安全确认的“三规范、一确认”,在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基础上,挖掘出了适合实际工作特点的规范标准,“三规范一确认”是保证安全和员工生命健康的法宝,能够真正做到上标准岗、说标准话、干标准活,实现了由员工多年养成的习惯性“非标作业”向习惯性“规范作业”的转变。

在实践中,“三规范、一确认”为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铁煤集团供电部做为矿区重要生产单位,具有生产、维修、服务、值班等岗位工种特点,对类似这样具备生产服务双重特性的单位,员工文明行为养成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其服务意识、执行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行为养成过程中,手指口述是新事物。正确执行要将手指口述定位为预令、确认、动令,即每一次操作前,在监护人员的监护下,操作者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为杜绝误操作又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线。

三、以“管理闭环”为尺度,强化走动巡查

精细化管理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现场管理无盲区、盲时、盲点。建立了走动式巡查管理体系,对隐患管理做到“五有”:即有排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有记录,形成隐患闭环管理;安全管理做到“六预”:“事故、后果预想、预知;隐患、缺陷预报、预警;措施、预案预防、预备;在实际生产中精细化管理要力求做到运行设备管理实行“八定”:定人、定点、定置、定标、定线路、定周期、定措施、定检查记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每个岗位,每个环境,每个流程,每道工序全方位,全过程的走动巡查。对走动巡查人员进行走动巡查频次及巡查区域进行计划排列,对走动巡查情况通过系统软件进行闭环管理,对走动巡查点进行分析,对巡查的漏洞及问题及时发现并为下一次走动巡查提供依据。通过系统软件的信息化管理,基本上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盲点、盲时。

四、以“适用管用”为准绳,实施正向激励

精细化管理考核是难点,更是关键。体现了多劳多得和正向激励。公平公正的考核会使:工作好的吃香了,工作顺畅了,苦、脏、累、险、难的工作有人自然争抢去做了。

同时辅之以“周讲评”激励机制,讲优点、讲经验、找差距、补不足、鼓干劲,“抓两头、带中间”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呈螺旋式上升。

针对考核中排名在首位的员工,即优秀员工,采取周讲评,月奖励的机制。通过讲评,给员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激发后进员工不断向优秀员工迈进。运行中要注意讲评是重点,班所长是关键,由优秀员工讲评自己一周来的表现,末位员工讲解自己一周工作的差距,给合格员工提个醒,那些是应该发扬的,那些是应该摒弃的,如何才能向优秀员工看齐,对一周工作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中的差距进行提示,这样讲评效果非常好,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员工狠抓安全生产的潜能,形成全部员工了安全生产严抓不放的氛围。

五、以“精准快捷”为目标,搭建信息平台

搭建信息平台是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考核系统,要实现了安全隐患排查的闭环管理、走动巡查的闭环管理、设备动静态关联的管理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隐患排查闭环,对隐患落实整改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落实隐患整改验收制度,使各类隐患得以及时的处理。走动巡查人员对走动巡查的地点、区域、巡查问题、整改意见等进行信息登记,系统根据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对巡查人、巡查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巡查中的盲点、盲时、盲区,为下一次走动巡查提供依据。

第3篇

关键词 科学技术;利与弊;双面性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06-01

1 科学技术的“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已经成为了人类创造财富和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话、网络、电视是地球越来越小,变成了地球村。

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事物是我们的祖先想都不敢想象的,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同时,科学技术不仅仅创造者物质财富,它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它为多种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对道德和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社会。

2 科学技术的“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给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些让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危害都是不能够正确应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1893年持续50年的日本足尾铜矿“三废”污染,造成大量森林毁坏和农田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

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英国伦敦由于平时耗煤量巨大,导致当时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短短的四天中,死亡人数较以往增加4 000多人,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

此后一周内,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癌、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有成倍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1945年将其中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释放,它造成了广岛瞬间变成废墟,城市里面71 000人死亡和失踪,68 000人受伤,有60%的地区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虽然它造成了二战提前结束,但给广岛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永远无法磨灭。

在这之后为了加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和遏制其他国家的军事渗透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了原子弹的研发,使得现在人们都站在炸药上面,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虽然以上事例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但是科学技术的弊我们不应该单纯的认为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后果。

1986年4月26日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km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核泄漏,导致前苏联10 000多km2的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2 000多万人受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影响。

这次事件对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这是由于技术系统工作中的不可控性造成的,不能说明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恶果。

实际上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非常高,按照数据分析,平均300多年才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当然也不能排除发生事故的几率,所以这次事件也可以看做是必然中的偶然。

很多技术都要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出现事故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事故最终将怎样发展就属于偶然性的问题。

3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共存也体现出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经济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也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工具进行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却造成了人类社会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压力等等,因此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普遍观点是: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灾难。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利与弊的矛盾统一体,它的利与弊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例如医学的进步使新生婴儿的存活率提高、老年人的死亡率降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造成了人口的增长和自然环境、资源等的问题。

前者是医学水平的自然结果,而后者则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后果不管怎样始终会导致社会方面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弊的科学技术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去选择科学技术,如果不去这样选择,则使得科学技术排除在社会应用之外,这不符合当代人类满足其利益的需求。因此说科学技术具有双面性。

参考文献

[1]茆诗珍,许俊华.消除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对策探讨.

[2]张景生,王继亮,谢星海.关于科学技术双刃性的思考[J].聊城师院学报,2001(3).

第4篇

关键词:大坝;建设;利弊;分析

水坝建设是最能唤起人类激情的工程之一,更是人类意志和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水坝是一项集发电、灌溉、航运、防洪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我国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一)大坝的建设的益处

1,就三峡大坝为列,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坝的建设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三峡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周边省区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

2,大坝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目前,我国已面临着能源危机。煤,天然气,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正在逐渐降低,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将会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大坝的建设对防洪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

(二)大坝的建成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4.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5.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6.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收到影响。

从三峡工程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对水坝利与弊、是与非的审视,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对于事物多方面的认识。但是,我们应当把这种审视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水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必须根据水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进行辨证的分析之后,用科学态度作出决策。对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水坝工程,可以改善环境,应该积极建设。对环境影响利弊相当,但工程的资源、社会效益巨大,综合来看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据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原则应容许其上马。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坝工程,应坚决反对。 只看到水坝的“利”,而忽视了水坝的“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掠夺行为,同样,过分夸大水坝的“弊”,反对在一切河流上建水坝,反对一切水利工程,决不是对待水坝应有的态度。

片面的认识只会导致偏激的态度。围绕水坝的是是非非,我们更应摆正我们的态度,针对各地形式各国国情,做出相应的判断。可以说,水坝的功用众多,因此其发挥职能也是多方面的。因而,我认为,对于水坝利与弊的考察更应在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基于利大于弊的原则,发展大坝。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发展 影响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旅游业的探索。包括对旅游企业的管理,比如管理酒店,旅行社等;还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比如在一个旅游城市中挖掘新的景点吸引更多的顾客。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解决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问题。

旅游管理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究,以大学课程为例,旅游管理主要方向分两种:企业管理和旅游规划企业管理包括饭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度假区管理.

旅游规划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等等。由于旅游管理涵盖的层面较多,对于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利与弊。

二、旅游管理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旅游管理若要细致解析就先要从旅游这个方面来看了,一个城市若要发展他的旅游行业就要先从旅游资源入手,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由于兵马俑的发掘,西安这个古城如今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为此建造博物馆,并在周边开设酒店以供游客休息,并推出许多纪念品供游客纪念。

秦始皇兵马俑这个旅游资源十分珍贵,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纪念意义,从多方面吸引游客前去,当地也毫不浪费这珍惜的旅游资源,从发掘到扩展,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与酒店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西安市的发展。利用旅游业解决了当地的一些资金与就业等问题。当地也开展了许多旅游企业,例如旅行社的建立,培养导游为游客讲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利用旅行团创造收益,带动了导游这个行业的兴起。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现如今,酒店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旅游业的带动,酒店业也逐渐兴起,当地也开了许多家连锁酒店,既为前去旅游的游客带来便利,又为当地带来额外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旅游管理对城市的影响这时就显现出来了,由于西安市在这旅游资源的考察方面十分细致,从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这才大力投资这个旅游项目,先是做了文物出土的保护工作,又合理地规划了旅游项目,创造了旅游产品,宣传工作也十分到位。将旅游管理知识以最大程度地进行运用,很好地开发了这个旅游项目。

若是西安市未能投Y开发这个项目又会有多少人来一睹兵马俑的雄姿,又会有多少人知道这秦始皇做出的壮举。还有在规划方面,因为附近开设了酒店,交通相对便利,也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博物馆的开设也使许多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西安古城。从这些方面,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与酒店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

由此可见,旅游管理方面对西安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管理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个城市若要在旅游业做出发展需要做出准备和铺垫,这时候旅游管理的负面影响就显现出来了:

1.旅游资源的探寻。市是由于发掘了秦始皇兵马俑才开始了旅游业的发展,若是一个城市也想要开发旅游业去创造经济,却没有有价值的资源可开发,亦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发,该如何去发展这旅游业。这时,旅游管理的负面影响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有价值的资源的探寻,需要用到人力物力,有的城市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什么自然的风光,那么,拿什么去发展旅游业。或者,即使有了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资源的保护修缮、交通的便利与否都直接影响到旅游的开展。

2.旅游产业的规划。一个城市有他特色的资源就有开发的价值,但是,如何去规划开发却是个不简单的问题。例如,一个城市里的乡村民风淳朴,空气清新自然,十分适合长期居住在高楼大厦中每天闻着汽车尾气的城市人去旅游,城市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过大,清新自然的生活反而使他们感到慰藉。这个旅游资源就十分值得去开发。但是,农家乐开起来了,有城市人去旅游,但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并没有先前那么火爆了,因为什么,城市人虽然放松了自己,却总是不习惯农家乐,居住几天还可以,时间一长就发现与自己格格不入,比如洗澡啊、网络啊等等的问题就出来了。这就是规划的问题,虽然农家乐这个创意很新颖,但是还是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迎合大部分游客的生活习惯去改变虽然可行,但改变却失了农家乐的本质,如此并不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过于执着于开展旅游业却未能修成正果的城市也有不少,旅游管理知识也过于繁多,稍有不慎,丢下个环节,却能将所有准备付之东流。在中国,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旅游业的发展,都有能力去发展旅游业,都能良好应用旅游管理的每一环节。过于追求去发展旅游业,导致衰退的城市也有。旅游业是个新兴产业,也带动不少城市发展,有利必然会有弊。

四、总结

旅游管理作为旅游产业的支柱,其利与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旅游管理若要被很好地利用,对于想要开展旅游业的城市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城市所组成,国家要想富强就得发展城市,权衡利弊,发展旅游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演变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源,合理的利用与开发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的每一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旅游管理这门知识还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究,还有许多的未知数等待人们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张辉.旅游经济论・旅游高层管理丛书.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陈家刚.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案例.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天元,全新.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利与弊

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其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一部分,对我国民间美术研究和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有利有弊,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与弊,这样才能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处分析

(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逐渐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次转移,此时民间工艺美术品就成为了人们收藏的最好选择,极大的推动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份额。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品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其以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很多游人和收藏家的喜爱。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因此民间工艺品能够吸引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维护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生存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导致很多珍贵的工艺品由收藏家手里转向了市场,也催生了很多民间工艺品生产作坊。虽然市场中很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并非具有十分名贵的意义,但是从其做工和外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其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外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存在更加的具有价值,另外,手工作坊是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生产方式,因此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间手工艺品失传的窘境,这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途径

我国作为文化古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民间工艺品在这一时期传播的机会十分渺小,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很容易进行分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传播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不再受地域和文化的制约,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货币交易,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工艺美的市场化对拓宽民间工艺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弊处分析

(一)制造质量降低,缺乏工艺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很多的民间工艺品商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为了节约成本,在制作的过程中减少材料的使用,滥竽充数,使得现代的工艺品质量不断下降。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工艺技术是十分精湛的,但是现代工艺品的制作对工艺技术的运用十分牵强,并且缺乏工艺技术的创新,导致现代的工艺品只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重复现象十分严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民间工艺品也逐渐的采用了半机械化生产的形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使工艺品的生产品质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失真,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缺乏地域特色,商业化严重

民间工艺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展示,所以不同区域的工艺品是存在不同特色的,并且这种特征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杭州的丝绸绣花手帕,丝绸和绣花风格的独特都是杭州所特有的。但是在杭州的旅游商业街中我们又会看到安徽的磨、俄罗斯的套娃等不同的工艺品。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工艺品在杭州商业街中的出现,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过于严重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民间工艺品逐渐丧失了地域特色,渐渐的被趋同,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民间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市场迎合过于严重,文化蕴含失真

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必然会导致工艺品生产者出现严重的市场迎合现象,只有制作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工艺品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工艺品文化蕴含的失真是必然的。民间工艺品之所以可以从古代流传至今,除去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就是其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工艺品创作内容的世俗化其必然选择,所以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很有可能会导致民间工艺品彻底的变成工艺品,而不再具备民间特色,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弊处较大,民间工艺美术的市场化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变成了纯粹的美术工艺品,而与民间文化渐渐脱节,虽然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严重的市场化也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的鼓励民间艺术家在传统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对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管理,使得民间工艺品真正的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云.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J].大观,2015,(10):11-11.

第7篇

(一)大坝的建设的益处

1,就三峡大坝为列,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坝的建设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三峡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周边省区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

2,大坝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目前,我国已面临着能源危机。煤,天然气,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正在逐渐降低,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将会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3,大坝的建设对防洪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

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

(二)大坝的建成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4.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5.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6.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收到影响。

第8篇

人工天河“红旗渠”蜚声海内外,但其所在地林州市却很少为人所知。近日林州市官方主办的红旗渠网,发出一则“民意征集”: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红利?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约定俗成的社会符号,城市名称理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表现出“改头换面”的冲动,继而寻求更响亮的名称,已非孤立的现象,也确实有一些被普遍认同的成功案例。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不成功的改名,也会让城市付出沉重代价。一方面,这牵扯到浩大的工程和不菲的成本,据资料显示,一个150万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就需耗费2000万元,更不用说其他单位名牌、路牌、公章等更换费用。而另一方面,改名也可能割断一座城市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毁掉城市的文脉。如徽州就因改名“黄山市”而为众人所诟病,指责其丢失了徽文化。而2001年淮阴市改为淮安市也备受争议。

这样看来,城市更名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还是文化问题,“在中国,一些传统的、历史性的东西,还是应该有所保留的。有了老的名字,才能追溯老的历史,人民对于故土才有一份归属感。而这份归属感不是经济效益带来的数字能够衡量的。”郑州大学文学院的单占生教授说。而在国际上,更名也引起广泛关注。联合国就因担心一些地名的更改使其承载的历史湮灭,而将地名归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当然,地名也并非完全改不得。只是至少要敬畏历史传统、充分听取民意,单凭一时炒作盲目修改,带来的只能是浪费而不是增长。

媒体评点:城市的发展仅仅靠“名气”驱动是不够的。一些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这当然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但即便“名声在外”,城市发展也应当多修“内功”,才能相得益彰。换句话说,城市发展不在于面子多么漂亮、名声多么响亮,而在于城市是否有高质量的发展,百姓能不能得实质上的幸福,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周继坚《光明日报》)

第9篇

选择赞成燃放,可以从民间习俗、人情需求、文化传承等角度正面阐述;同时还可以由禁放原因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出发,指出暂时性燃放的烟花爆竹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而安全隐患主要与产品|量和自身安全意识有关等。

选择禁止燃放,可以正面例证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也可以论证“年味”也能换一种形式,不健康的习俗可以休矣。

选择限制燃放,则更容易写作,只要结合前两者即可。

要注意的是,对燃放烟花爆竹的三种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传统民俗与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的激烈碰撞和博弈。行文时除了罗列理由,最好能再提出几点解决方法,比如提高烟花爆竹“国标”、改善城市规划布局、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等,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这个题目将成语“买椟还珠”放到了当下的社会环境来思考。

“还珠”的行为固然愚笨,但制作精美的“椟”的确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珠”的价值,所以,适度的包装会“锦上添花”。但过分的包装只会“喧宾夺主”,无端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失去消费者,得不偿失。由此出发,可以立意为:产品需要包装,但要“适度”。

当然,也可以从材料的对立面出发立意:不需要在意外在的包装,内在的品质最重要,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还可以做更深层的思考:剖析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的辩证关系,引申到“文”与“质”的关系。

在这个作文题中,陈道明反驳的话语是关键句,从中可以挖掘主题,如:(1)世界是由平凡的人组成的,没有这么多英雄,正是看似“平庸”的人通过努力奉献了精彩,所以,要看到平凡的人的价值;(2)孩子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获得了集体荣誉,个人英雄是英雄,团体英雄也是英雄;(3)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整齐划一,但“每一张脸是不一样的”,在群体表现中也可以体现个性,“集体荣誉”与“个人英雄”并不矛盾;等等。

题目中的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理想”的。第一则材料揭示了孩子们的理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科学家”变成了“明星”“老板”这类受人关注、收入丰厚的职业。第二则材料进一步说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极少与科学相关。

材料的内在指向在于引导同学们思考物质与精神、名利与理想的关系。科学家的物质生活未必丰富,但精神往往是富足的;而明星、老板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名有利、物质生活不错。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还是物质的富有?是追求名利还是理想主义?写作时,应该就此话题展开辩证思考,可以赞同追求物质,因为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可以提倡人应该有点理想主义,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阐述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非矛盾对立的双方。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面对大数据,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不外乎三种态度:其一,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并且全力投入这种生活;其二,更多地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弊”,于是远离大数据,保持大数据出现之前的生活状态;其三,辩证看待大数据的利与弊,不拒绝,但也会小心,更重要的是学会应对和运用大数据。

相对来说,第三种态度更客观。大数据存在隐私安全问题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关键看人们如何应对和运用。只要我们学会变大数据之弊为利,就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比如可以这样立意:不做数据的奴隶;趋利避害,让大数据造福人类;让大数据为我所用;以敬畏之心面对大数据。

在具体写作时,好的文章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思想的深度。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大数据,不仅关系到自我将来的生活,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能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思考,文章自然就会走向深刻。举例来说,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他将来适合怎样的工作……那么,这个孩子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迎合观众或听众的口味,那么,创意、灵感和惊喜还会存在吗?

写作立意的方向可以有: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利。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类“善假于物”,可以“绝江河”,可以“致千里”,何乐而不为?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弊。以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很难从纯科学的角度对这一新技术做精细的弊端评估,所以不妨切换视角,从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在科技生活中丧失的东西如人文情怀等角度着笔,更易成文。

(3)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利弊皆有,弊端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许多人类自身的价值,如创新、审美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是人类的信心与优势所在。古往今来,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人类发展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力量。

应该说,最后一种立意是这个作文题比较好的立意。

材料从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出发,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利弊给出了三种意见:(1)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丰富;(2)长期误用、滥用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3)语言有其固有规律,应包容地看待网络用语。

三种意见,各有道理。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综合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立意如:

(1) 赞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因为网络流行语虽有不成熟之处,但其时代性、创新性不容抹杀。

(2) 包容地看待新的语言形态。我们应该相信汉语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在欢迎美好的、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的同时,坚守好汉语言文字的纯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