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3: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49-01
根据十报告精神,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中小城镇又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部分,为适应城市化的推进趋势,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1]。
1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城镇处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不断加快,很多地区主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及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中小城镇规划管理比较落后,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规划建设管理和城镇目前建设的需求,跟不上全国大形势下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建设规划理念,对于城镇规划及管理的投资比较少,致使目前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出现瓶颈,亟需寻求适合中小城镇的发展模式,紧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2-3]。
2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不少地区也逐步面临发展瓶颈,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2.1 规划缺乏科学性
中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于城镇建设需要,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没有科学有效地进行分区规划,中小城镇的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功能少,服务设施的布局及发展不平衡。中小城镇的规划没有长远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2.2 经济发展模式落后
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老化,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如果不能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进入低碳环保的发展阶段,将很难跟得上新型城镇什的发展速度。
2.3 规划的综合功能不配套
中小城镇在规划中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区的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而是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因而出现城镇规划中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镇设施现象。中小城镇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中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
2.4 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
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权力有限,以规划部门的权限不可能改变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在中小城镇中,规划管理人才数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5 居民生活无保障
随着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城镇慢慢形成半成品的城镇化,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就业没有保障。
3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对策
在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导向下,中小城镇应充分把握国家政策和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的规划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5-6]。
3.1 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
科学的城镇规划是中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根据自身的资源、产业和人口布局,找准城镇规划的定位,充分利用城镇的自然资源及人文优势,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功能,注重实用原则,多方案规划,规划方案应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打造符合自身产业文化发展的城镇。
3.2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改善民生,应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同发展。不断完善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城镇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3.3 倡导节约发展模式
建立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体系。坚持走新型节约化道路,依托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变目前重速度、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政策作出改革和调整,才可能实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中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是以科学的规划建设为基础,另一方面,合理的规划管理是关键,一个城镇的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和法律来监督实施。应利用管理及法律手段来监督城镇规划建设的严格实施,同时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案件,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的严格实施。
3.5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国家应制定一些帮扶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城镇居民就业,在城镇化的发展当中,让中小城镇居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生活质量。
4 结语
面对新型城镇导向下的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重要的是因地适宜,不能盲目求发展,关键点是发挥中小城镇的地区优势,统筹兼顾,既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地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以达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刘慧彦,杨军.浅谈北方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242.
[2] 张车琼.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生态规划――以宁城县生态规划为例[J].建设科技,2011(14):76-77.
[3] 芩迪,周剑云.新型城镇化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探析[J].城镇规划,2012(4):36-41.
[4] 游宏滔.“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专题学术论坛暨2007年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绍兴召开[J].城市规划通讯,2007(23):15-16.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
一、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形成以后即开始了对如何解决乡村问题的具体思考。1923年春,他在山东曹州中学演讲时即借用章行严的说法提到了“农村立国”的话题。梁漱溟认为办学不仅仅讲习知识技能,更要顾及学生全部的人生道路。1926年到1930年是其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梁漱溟转变了对村治主张的怀疑态度,其乡村教育理论也从初创进入基本成熟阶段。随着中国革命运动在南方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他越来越觉得不能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应采用“柔性”的办法替中华民族“在政治上、在经济上开出一条路来走”。
二、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乡村教育的目的。梁漱溟所认为的乡村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组织乡村”,带领大家“齐心学好向上求进步”。他决不仅仅把乡学、村学作为一种教育机关来对待,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教育的功能,希望以乡学村学的教育实践,助其完成乡村建设的任务,并重建乡村社会新生活。乡学、村学虽然担负着一种对乡村民众传递知识,沟通信息,开发头脑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只是一种伦理情谊化的乡村组织,且其学与教的真实涵义均非字面上的原初本意,而是糅合了中国自古以来所就有的“乡约”精神,是将民众组织在一种具有伦理情谊化的组织内而互相劝勉为善追求社会的整体进步。
(二)乡村教育的办学原则和方法。梁漱溟在《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中,将其内容分三个部分:1、开放的教育观: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学校教育乃狭义教育,是把受教育者“从社会里面抽出来进到这学校的特别环境”。而广义教育是除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家庭、社会生活,主张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实际能力。2、教育宜延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其一,现在社会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不是仅凭儿童时期就能学完的。其二,儿童时期远离社会,社会上的东西需要成年后来学习。其三,社会变革快,要想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3、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乡村教育的作用,从近期看就是为了改造乡村,救济乡村,以使乡村有希望,中国有希望;从长远看则是为了文化的承续与进步,也就是他所说的“积极地创造新文化”。
(三)乡村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制定的《设立村学乡学办法》规定,乡学村学的工作主要包括甲乙两项,甲项工作为学校式教育工作,乙项为社会式教育工作。村学乡学的真实用意是“推动社会,组织乡村”,所以梁漱溟在设计其教育功能时,不仅考虑其狭义的教育功能,还兼及伦理、行政、教育、互助合作等多重功能的组合。
(四)乡村道德的基本规范。作为一个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深刻体察的思想者,梁漱溟力图融合东西方两种道德价值。首先,把私利的实现寓于公共利益的追求中,让农民在获得现实的经济、技术、安全方面的利益的同时,又因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合作而发生横向联系,产生公共观念。其次,将“尊重对方”的道德原则作为处理个人与团体、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新伦理。再次,在团体生活中,通过协商、合作的解决问题方式,培育公民意识,让大多数人成为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者。最后,公德的生成主要源于民众对团体生活中公共规则的自觉认同,而不是官僚体制的干预和灌输。
三、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评析
(一)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具有进步性。首先通过教育改造农村,进而实现救亡图存。梁漱溟认为:“农村兴盛,整个社会才能兴盛;农村得到安定,整个社会才能真正安定……中国农村有办法,中国才有办法。”改造中国必先改造乡村,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的还是农民,而改造乡村的关键是重视乡村教育。其次以乡村教育为突破口,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把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乡村卫生、乡村保卫等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面改造――这是乡村教育派一共识与举措。梁漱溟认为,乡村教育必须与建设相结合。在乡村建设中,梁先生重视的是增加农产,树立自治,提高文化。
(二)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梁漱溟“一生心思力气之用恒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人生问题,另一个是中国问题。他的乡村建设是要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即培养中国人的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实质上就是造就新的人格。他认为:“中国教育除非无办法则已,如其有办法,必自人生行宜教育之重提,而后其他一切知识技能教育乃得著功;抑必将始终以人生行宜教育为基点而发达其他知识技能教育焉。”因此,在他的乡学村学的教学内容中,关乎人生行谊的教育比有关科学技能的教育更受青睐。
(三)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具有经济效应。梁漱溟认为,村教育的总目标不仅是培养新农民,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培养农民的社会革新能力,即具有“参加现社会并从而改进现社会之生活能力。”在主旨思想的指导下,实验区的教育机构十分注重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授和推广,使广大的农民掌握一些农业知识和技能增进他们的科技兴农观念。这对改善农村状况、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以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例,该院把传授先进的科技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耕和畜牧技术,力图促进农民生产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乡村教育派的见解有些夸大教育功能,存在以教统政的问题,乡村教育与所谓的全面改造实际上也不可能把病入膏肓的中国彻底拯救出来。梁漱溟期望用教育的方法来建设乡村的愿望,也并未能实现。梁漱溟关于教育的具体措施,其间也有许多不合适的地方。如他“政教合一”的设想,实际是上行不通的。再如他在乡学村学的具体规定中,要求校董、学长必须有乡里的“齿德并茂”者担当,而称得上“齿德并茂”者无一不是乡村的地主或豪绅。梁漱溟这种规定,实际上把教育与受教育的权力交给了地主阶级。由此可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并达到其振兴农村、振兴国家之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
[1]邵艳.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到市卫生局调研中医药工作,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省振兴中医药事业大会精神,提出了我市中医药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一是建立了“中医扁鹊网”。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弘扬扁鹊文化,宣传、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网站已于4月30日正常运营。二是组建“中医扁鹊研究会”。聚集部分文化学者和中医药学者深入挖掘扁鹊行医故事和民间验方,定期召开研讨会,以期达到弘扬扁鹊文化,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弘扬扁鹊文化的目的。目前,已开始相关申报工作。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市中医院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县级中医院投资的力度,力争将中医院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支持项目;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为所有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中医药专业人才;继续在村级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市引进中医药人才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补充、壮大中医药队伍。市中医院在打造“名科、名医”上下功夫,力争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医名科室和名中医师。五是在市卫生局建立了独立行使管理职能的中医科。按市卫生局要求,在编制尚未完备的基础上,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精神,建立健全我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强化我市中医药事业管理职能,形成机构健全、人员配套、权责明晰的中医药管理体系,经市政府批准,2014年7月1日,组建了中医科,机构设置3人。六是积极开展中医药业务服务。以“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并举”为发展思路,多途径提高中医技术水平,深挖潜力,优化医疗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将中医药服务对象由以病人为主拓展到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以传统中医药为特色,开展“三伏贴”、“治未病”等特色疗法,将中医药文化与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结合,为患者提供便利有效的康复保健服务。截至6月底,全市中医业务收入617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其中药品收入287万元,同比增长5%。上半年门诊总量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总住院906人,同比增长0.4%。七是强化市中医院的龙头地位。上半年市中医院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医院建立了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的合作意向。
下半年工作设想
1、加快新中医院建设步伐。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承担着中医药科研攻关、中医药服务、建设特色专科和创造品牌带动整体工作的责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医院现址位于会战中道,批准开放床位100张,属二级甲等中医院。现用综合楼为五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4186㎡,占地6.26亩。设有门诊及辅检科室12个,住院部3个。实际开放床位仅为60多张,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事业的需求,而且市中医院现址已经列入我市“三年大变样”城区改造二期工程;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两年将新建市中医院列为我市的大事实事之一。下半年,应在综合考虑城市医疗机构规划的前提下,尽快落实好新址用地。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中医药人才。市中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国家二级以上中医院中医专业人才要达到60%以上的要求。为此,尽快建立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我们计划对取得中医药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并列入事业编;每年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籍考生中,总成绩排在前5名的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考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三是打造“名科、名医”。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补充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力培育中医名科室和名中医师。
2、大力弘扬扁鹊文化。继续丰富“扁鹊网站”的内容,扩大网站的影响,加快“中医扁鹊研究会”建设力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校合作;校企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涵盖了高职院校“软件”建设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产学结合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等等。农业高职教育属于:“农业”、“高等”、“职业”三种属性。
“三农”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三农”来支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是发展农村教育。
农业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农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在新的形势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利,层次不稳,类型不成熟,特色不鲜明,缺少示范性学校。
职业教育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争取做到毕业就上岗,但学生毕业后不能回到农村从事田间地头的工作,仍然不能及时解决农民的知识短缺问题,而将职业教育办在农村,在当地设立分院,现场指导,这将是一个创新,也将给农民带来“智”的实惠,我院领导积极与政府合作,在乡村设立分院,将引资到农村转变为引“智”到农村。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乡镇设立分院
在齐齐哈尔依安县依龙镇设立分院,设置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
(一)专业长负责制:专业长负责开设专业,开办对应公司,定期输送知识到农民手中,不定期的检查和更新。
(二)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务农:农民边学习边生产,以知识促生产,将农副产品科学有效的投入生产,合理有效的加工输出。
(三)政府支持,通力合作:政府给予经济支持的同时,做好学校和农民的协调工作,合理有效的调配农、林、牧、渔等产品。
为依安县依龙镇的发展服好务。真正让全镇实现招亿元商、养万头牛、摘千木果、修百里路,建十栋楼的设想。
二、“送教下乡”,创新办学模式
“送教下乡”的最大特点是院校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农闲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主要开展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两种形式培养人才。开展三农教育。
农业教育:面向现代农业的教育,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和WTO对农业的新要求,将传统农业教育扩延到大农业领域。
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重点是职前青年的职业教育,主体是直接对农民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农民教育:这是现阶段各类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主体,也是重点,是农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农民学员自愿报名和乡镇推荐相结合
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小组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的方式进行。
(二)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
1、政校合作
在此改革创新之际,打造品牌的时代,我院将民主和民办相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一
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下练成职业人,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让企业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形成各类人才有序流动,用人才和教育的支撑推动创新模式;让学校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降低办学成本。学院的教育和实习设备进入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曹勇安.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2]曹勇安.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人才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的最好保证,如果我们历史老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欲罢不能,乐于探索,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那么不仅有益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如,学习北京人体质特征时,教师一般提问:“北京人体质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换个角度设问:“北京人的眉骨为什么是连着的?上下肢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的问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再现历史情景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看、参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如可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情境,讲述贞观之治时,介绍唐太宗如何善于纳谏,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怒气冲冲地大叫道:“终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人。”长孙皇后听后忙问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在朝廷上与我争论,每次叫我下不了台,当众侮辱我,叫我难以忍受。”皇后听后回到后宫,换了朝服来见太宗,太宗很吃惊,问这是为什么?皇后说:“我听说皇帝英明,大臣才会忠直,魏征如此忠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宗听后,转怒为喜。这段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学生也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也可运用教育媒体来创设情境,如在讲授中日时,放映《甲午风云》片段,把学习引入的激烈战争场景中,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感知。学生对清政府的落后挨打而不平就会提问:“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为什么有如此实力?”,“清政府为什么不能保护祖国的领土?”最后同学们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加以比较,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振兴中华,时不我待。这种把学生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激励作用。
三、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那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使学生即能学好前人的知识,又不受其拘束,这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例如:“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如果没有巴黎和会,就不会有”。这种从不同角度的提问,不仅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有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如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又可以联想到列强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既有侵略的一面,又有客观上传播先进资本主义文明的作用。同样,长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闭关锁国等都有正反面作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新成果。
四、结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局接受县安排的“三送”工作任务后,非常重视,局班子专题研究,在业务工作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抽调出一名副职领导专抓“三送”工作,并且选派两名年富力强的干部专职从事“三送”工作,工作组坚持内容与形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一、2012年度所做的主要工作
1、广泛宣传、沉下基层,了解民情,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
我局“三送”工作组克服人员紧,业务工作任务重,并且时间上相冲突的矛盾,大年刚过,年宵没出,我局就接到参加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任务,年初八开始培训,2月23日开始就派出6名审计人员赶往龙南县参加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在这种情况下,我局在家人员全部出动,深入村每一家农户,安装联系牌,发放连心册,走访每一户群众,了解所有联系户的家庭成员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探讨产业发展设想;尽管我局近两年业务繁忙,人手紧张,但三送工作从没有松懈,除专职三送干部保证按照要求到职到位外,局其它干部也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三送点走访农户,保证了重点联系户每月走访一次以上,非重点联系户每季度走访一次的要求。
与此同时,还召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确定今年“三送”工作帮抚的重点对象和主要工作任务。经过近一个月时间,除少数全家外出打工的外,基本摸清了村全部524户农户的主要情况,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还结合全面落实苏区振兴政策、危旧土坏房改造、两个永远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深入各家各户,进行政策宣传,还多次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重点走访交心,使党的各项政策普遍深入人心。村民有事或有了困难第一想到的是三送干部,今年我局“三送”工作站共接访群众来人和电话八十多人次。村民直接到县局来访二十多人次。
2、加快“三送”工作制度和三送工作站硬件建设
我局工工“三送”工作组在深入了解情况后,积极按照县“三送”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并且将今年的工作目标进行了公示,悬挂了“三送”工作站标志牌,配齐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同时将驻村工作队及办公室成员牌、“三送”工作制度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流程图和员牌、“三送”工作服务站工作职责牌全部及时上墙,并广泛向村民宣传,使群众知道。
3、制定全年“三送”工作计划目标,并落实责任
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制定了村2012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全方位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不使一户符合条件的农户落在政策之外;二是全力支持村小道路建设,不使就学孩子有出行之忧;三是全心帮抚特困农户,不使一户有温饱之忧;四是积极支持引导农户发展高山茶叶、旅游农家乐、高出大米等农产品特色产业。并且责任落实到人。
4、抓实事、求实效、帮民困、解民忧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1)抓实事、求实效
我局克服本身资金紧缺的困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为挂点村解决实际困难,共筹集资金10多万元,其中:投资7.8万元硬化了村小道路674米,周围上学便道1200多米;投资3.5万元硬化断头通组公路330米,另外,为整治村部,修建围墙80多米。
(2)帮民困、解民忧
我局“三送”工作队员克服既有业务工作,又要做好“三送”工作的双重压力,经常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甚至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深入农户,帮助困难户申报最低生活补助资金,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如村上洞组村民张郁春(优抚对象)患胃癌多年,导致生活困难,驻村“三送”工作组得知后及时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其申报落实“关怀救助”政策,每年补助3000元。特别是在四月底由于连续降雨,刮风,部分农户受灾,屋顶瓦面被风刮走,我局“三送”干部及时跟进,深入受灾农户,了解情况、稳定灾民情绪、向上级上报灾情,并且对村内所有八户重点地质灾害农户逐户上门,落实应急预案。
二、2013年的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村部整治工程,绿化硬化村内道路,改善村部环境。
2、积极帮助种植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以带动更多的农户。
【关键词】高阳;纺织;腾飞;电子商务;品牌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59-01
纺织业在高阳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腾飞于改革开放。高阳依托纺织特色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大跨步。"十一五"期间高阳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加值29.3亿元,占GDP比重73%,全县财政收入的85%来自于民营企业,其中纺织业实现产值1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8.8%。民营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导力量。而纺织传统产业仍然是民营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高阳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和河北省特色经济十强县。该县在城镇企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走出了具有高阳特色的发展之路。而高阳纺织博物馆,高阳纺织商贸城,三利集团,宏润集团等都是高阳纺织业发展的见证,可在过去的这几年,由于消息的闭塞,各商户对网络利用的不充分,机器设备的落后,企业管理的不规范、合理,缺乏品牌意识,以及对节能环保不够重视等问题让高阳纺织业遇到了瓶颈。
各商户人员对网络的认识不准确,有"网络无用"的错误想法,使业务只能使用传统的方法来办理,没有意识到效率就是效益。无法利用发达的网络创造财富,机器设备的落后使产品的产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企业管理水平差。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面临着继续扩大再生产。规模化生产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流程。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主一直说缺乏管理人才和长期的企业规划,他们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有很高的诉求。在原材料的进厂把关方面由于企业管理的不规范,产品出厂的标识也不是很准确,缺乏制度的约束。高阳县大大小小的纺织厂的数目已过四千,然而,仅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7个、省优质4个、省著名商标12个,这让高阳纺织处于尴尬之地,全国知名的纺织之乡,却没有几个可以拿的出手的品牌,让这个荣誉情何以堪。而在现在,还有一些厂子在为知名品牌做"贴牌生意",只能赚取很小一部分利润。众所周知,纺织是一个很废水的污染行业,如果没有做好排污,就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对污水的回收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否则,不仅毁了企业也毁了这个地区,更使当地的政治处于不安稳的状态,民心惶惶。我们同时注意到,高阳的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劳动力水平还远未达到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农业的"过密化"向工业的转嫁。这种转嫁对乡村社会的冲击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随着商业气息的逐步渗透,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在留恋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满足于"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城镇化、工业化本应是一种生产力机制推动的自然的变迁,而不应该是外部强力推动的。同时,过分依赖一个特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可能会阻碍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导致更深程度的农业衰退。
依托国家的良好政策,利用各种传媒让高阳人民正确、深入、细致理解政策,对纺织工作的开展起到启明的作用。重视媒体的力量,拓宽高阳人民的消息渠道,让各商户对网络的认识改观,把网络上的资源更好的利用起来,开展电子商务,使用传统方法办理业务的同时,也使用互联网来办理纺织品的订单,扩大业务量,振兴商户。2011年上半年,商贸城通过网上成交额就达到3亿元。重视创新的力量,引进先进科技对工厂的机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机器做工的效率。同时,建立健康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企业自身的规范体制,建立企业自主研发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品牌的创新和运作。品牌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意味着高利润,高市场占有比率,也意味着自身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品牌数量的多少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息息相关,对品牌的创新和运作要重视。要建立纺织循环经济园区,对产品出入园区进行严格检验,并且对污水的处理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实现集中治污。重视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加快纺织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吸引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入园,推动排污的有效进行。黄宗智先生认为,中国的北方不具备发展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劳动密集型家庭经济或手工业所需要的气候与自然条件,而高阳正是以家庭小经济为基础,实现了准规模化经营。但以家庭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优点在于经营灵活、劳动成本低、破产风险小等,缺点在于规模经营难以形成、信息不对流,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差等。行业集中和垄断是资本生产的最终趋势,我们设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高阳纺织业有没有可能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大范围的"洗牌",大企业逐步兼并小作坊,实现市场的纺织行业帕累托最优效应?
6天的调研,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了纺织之乡——高阳的魅力,也使我们在实践中对纺织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在困境和逆境中逆风而行,找寻问题何在,针对问题及所处的局势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在科技不断膨胀的21世纪,电子商务的出现帮助了高阳纺织的发展。高阳纺织业在今天的发展并不是句号,而是一个逗号,不断发展,不断前行。
【关键词】国际竞争;社会责任;职业要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已见端倪。世界范围的竞争日趋激烈,表面上是综合国力与科技的竞争,其实质上是知识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科技的掌握在人才,人才成为增强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而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由此可见:没有知识的引导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不会持续稳定地增长,国力不会得到巩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注重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谓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人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要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教育人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但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任务,而且肩负着塑造灵魂,培养素质人才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直接参与者,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素质的好坏对于一切教育的改革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知识经济是主宰,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国家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跨世纪园丁工程”即要求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21世纪的新型教师。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以便迎接未来学生的需要,教师素质应不断的提高和巩固。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但需要广大教育职业者努力还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大力支持。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只有建立一只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推进教育革新,实现教育现代化、科学化。作为一名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在具体上应落实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专业精神
良好的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教学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且拥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的精神。教书是一份事业,是一种追求,不是一种谋生手段。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才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树立良好的专业精神首先明确价值取向、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其次,坚定信念,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其三,明确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树新型师教育理念
1.在教学观念上,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忌单靠教育经验,对学生实行盲目的“灌输式”教育,把学生当作容器和储存库,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2.在教生关系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师形象,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育的组织者,由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心智的启迪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由服从改变为合作。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民主关系中,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形成的人格才会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3.教学方法上,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的一种手段。现代教学方法不仅仅包括传统上所指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还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作业法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但要涵盖一定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内容,就是现代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地方。因此教学方法上应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能力的开发者,教师这一社会特征决定了教师不但要过硬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广泛社会基础知识和教育学专业知识。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看轻一些必备基础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只有大力发扬两手抓:一手抓专业知识,一手抓基础知识和教育知识,构建合理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师知识结构现状有一例:有学者为了“了解目前教师教育素质现状”,对35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其一,学科知识过深、过剩、过专;基础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过窄、过陈。如86.2%的人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能够适应教学,57.8%的教师对“文化知识基本适应教学”持否定和模糊态度。其二、普遍缺乏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有48.3%的教师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不理解,42.5%的人对我国的教育的一般思想模糊,36.6%的人不懂教育的历史,36%的人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般思想渗不透。
(四)完善的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教师直接承担着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只有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才能完成国家和社会给予教师的历史使命。作为21世界的教师应具备一下几点职业能力:1.管理组织能力。管理组织能力是指:协调校内、校外事务;正确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管理好学生,团结班集体;组织教学的能力等等。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现代教学技术是把科技成果运用于教学当中,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广大教师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计算机操作,了解计算机专业术语等等。3.工作计划、课程安排的能力。工作计划、课程安排是教师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确定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等等。有了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能力,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更好利用课内课外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良好的教师品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启示性,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师品格素质,才能更好的教好书、育好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由于教师行为具有示范性和启示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2.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神;勤奋学习、刻苦钻研;3.勤俭节约,真诚正直。
(六)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培养教师创新精神有利于教师摆脱照课本按经验上课等传统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客观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交际与合作能力、勇于实践而从不言败能力、自政治修养也是必要的。
二、提高教师素质,国家与社会应尽的职责
(一)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引导
政府加大教育投资与教师队伍的管理,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建议:1.严格把关教师的选拔工作,招聘具有真学实才、高素质、责任心强的教师人才。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工作待遇。3.推进教师进行再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使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知识,扩充知识面,为教师教学加入新鲜的血液。4.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偏远乡村职教。
(二)科学化的学校管理
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障,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有一系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务实性。
学校应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选拔教师人才,定期考核。确立严格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奖罚分明。塑造节约性、严谨性学校,构建学校新风貌;特别是在加强师范学校管理上更应该注意到,师范学院是形成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的基地与摇篮,是教师培养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1.学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领导和管理,重视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和评价。2.提高生源质量。国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3.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坚持社会主义理念和做人准则。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不断提高师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处事与交际能力、严谨治学的能力等等。
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世纪里,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队伍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自我素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国家与社会应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素质培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胡继明,谢建忠,李乾明.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M].四川人民出版社.
[2]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科技出版社.
[3][美]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教学漫谈[M].人民出版社.
围绕完成2020年度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全局再动员再发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紧扣最新脱贫标准和程序,在对象识别、资金投入、政策落实、精准帮扶、脱贫成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效果。
1.压实单位包村任务,强化单位包村职能。
班子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广泛收集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包村工作制度、分年度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探讨。干部职工继续实行脱贫户一季度一走访未脱贫户每月一走访工作机制,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脱贫设想,就如何帮助已脱贫户发展经济,未脱贫户如何脱贫共商计策。
2.落实干部职工包保任务,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排查。
为切实解决帮扶工作单一化,要求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结合走访帮助贫困户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建立互信互助的帮扶关系,随时掌握贫困户家庭信息变化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6月份,为全面贯彻落实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扶贫开发小组要求,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们对包保工作的满意度。
3.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上半年继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帮扶村选配好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贫困村积极开展“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开展访贫慰问活动,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进行思想扶贫
一方面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困难。针对不同的类型,对造成贫困的对象落实各项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上半年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对包保村的贫困户进行慰问。由帮扶责任人自行捐助,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米、油、春节对联大礼包,深得贫困户的好评。另一方面加强与贫困户沟通,进行思想扶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工作见成效。上半年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思想教育发动贫困人群积极投身于扶贫工作,通过与各村联合制定的脱贫计划,使更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劳动取得了“公益岗”岗位,稳定脱贫成果。下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将通过加强思想交流谈心,促使其增加脱贫信心与参与务工的热情,使其投入劳动来使自己脱贫。
(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专项整改活动
对照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县脱贫攻坚“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专项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整。自5月初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开展全面、彻底的查找和逐村、逐户、逐项摸底排查,将查找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限定整改时限逐一进行整改,确保全县脱贫质量持续稳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1.设立机制、专项排查。局领导班子按乡镇分小组对全县扶贫“十大工程”双基工作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局综合规划股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交通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内业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查,局财务审计股对扶贫资金投入是否到位、扶贫资金拔付支出是否及时等方面要进行自查,确保扶贫资金拔付使用及时精准。
2.查找问题、限时整改。各小组到分包乡镇主要查看内业资料、实地查看扶贫项目工程整体推进情况及扶贫资金拔付使用情况,本着“实地查找、限时整改”的原则,对各小组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限时销号,整改到位。对排查出来的个性、共性问题都切实加以整改。
二、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年初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一)任务及进展情况:
2020年,县交通运输局计划投资2.7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436.49公里。全县实际施工838条,长度436.49公里,涉及20个乡镇(阙店、开发区没有建设任务)。截止2020年6月7日,未招标道路9条28.850公里,占比6.61%;正在招标道路90条53.178公里,占比12.18%;招标完成739条354.462公里,占比81.21%;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118条71.075公里,占比16.28%;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工512条207.167公里,占比47.46%。
(二)存在问题:
1.乡镇间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施工已接近尾声,部分乡镇仍在招标进度,无实质性开工。
2.程序资料报批不及时,完工道路施工资料与进度不同步等。
(三)经验做法与下半年计划
(1)压实目标、全力推进
紧紧围绕年度目标,提前制定工作计划,督促乡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在早、实、快上下功夫。
(2)强化监管、加强调度
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每个项目在路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施工中都要有技术人员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实现每旬一调度,并将通报发送至县政府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扶贫工作微信群”中。
(3)严控质量、督促整改
针对农村公路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从材料、施工质量管控抓起,从管理源头抓起,要求项目乡镇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质量风险环节。县交通局定期开展质量巡检,22个乡镇(开发区)全覆盖,针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对照问题,严格整改并反馈结果。
(4)奖优促后、突出考核
年中和年底,按照《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考核办法》进行打分、排名,将畅通工程考核结果纳入县民生部门对乡镇的考核。对先进乡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后进乡镇给予通报批评,以此促进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