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3: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航空航天科学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第1篇

ISSN Print: 2473-6708

ISSN Online: 2473-6724

Aims & Scope

Advances 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AST) i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all areas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prepared in English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Generally, accepted papers will appear online within 3 weeks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breakdown of topics in 4 Dimensions: 1. Classification, 2. Life Cycle, 3. Usage, 4. Perspective. See below:

Dimension 1: Classification –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Aerospace Sciences

Aerospace is by definition broken down i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 addition different Aerospace Sciences have to be differentiated which have an application to both – air AND space.

Aeronautics

 Aircraft

o Manned Aircraft (powered)

§ Heavier than Air Vehicles

- Fixed Wing Aircraft (subsonic, supersonic, transonic and hypersonic)

- Rotorcraft (helicopter, autogyro, gyrodyne)

§ Lighter than Air Vehicles

- Airships (blimps and Zeppelins)

o Unmanned Aircraft (powered)

§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UAS)

§ Missiles

o Unpowered Flight

§ Gliders

§ Kites

§ Balloons (moored and free)

o Human Powered Flight

o Animal Flight

 Aircraft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 Overall Aircraft Design (OAD)

o Airframe

§ Fuselage

§ Wing

§ Tail

§ Undercarriage

o Engines / Propulsion

§ Piston Engine

§ Turboprop

§ Turboshaft

§ Jet

o Systems

§ Avionics

- Aircraft Avionics

- Mission Avionics

§ Utility Systems

- Secondary Power Systems

- Protection Systems

- Cabin Systems

- Fuel Systems

- Flight Control Systems

- Landing Gear Systems

 Air Transportation

o Airport Plann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 Airside

§ Landside

o Airline Plann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 Fleet Planning

§ MRO Management and Spares Logistics

§ Flight and Ground Crew Management

§ Marketing

§ Airline Partnerships

§ Airline Finances

o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TM)

§ Air Space Management (ASM)

§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ATFM)

§ Air Traffic Services (AIS)

-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 Flight Information Service (FIS)

- Alerting Service (ALRS)

 Aeronautics and Society

o History of Aeronautics

o Aviation Law

o Aviation Accident and Incident Investigation

o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Aviation

Astronautics

 Spacecraft

o Launch and Reentry Vehicles

o Satellites

o Orbital and Mission Spacecraft, Space Stations

 Spacecraft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 Overall Spacecraft Design

o Structures

o Propulsion

o Systems

§ Astrionics

§ Utility Systems

§ Photovoltaics

o Payload

o Space Suits

 Spacecraft Operation

o Ground Infrastructure

o Space Infrastructure and Robotics

 Astronautics and Society

o History of Astronautics

o Space Law

o Space Debris

o Aerospace Philosophy (mostly space)

Aerospace Sciences (for Air and Space)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Design

o Interior and Exterior Design

o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Materials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

o Strength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o Aeroelasticity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o Manufacturing

 Fluid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o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erodynamics (CFD)

o Thermal Management

o Acoustics

 Flight Mechanics and Flight Guidance

o Aircraft Performance

o Aircraft Stability and Controls

o Navigation

o Astrodynamics

o Flight Simulation

o Flight Testing

 Avionics and Mission Technologies

o Remote Sens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o Data Processing and Automation

o Software Engineering

 Sciences applied to Aerospace Systems

o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HVAC&R)

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HF&E)

o Hydraulics and Pneumatics

o Kinematics

o Sani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o Air and Space Economics

o Security, Safety, Reliability and related Human Factors

o Projec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 Airworthiness, MRO

o Document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ir and Space Medicine

Dimension 2: Life Cycle

Aerospace products during their whole life cycle from research, development, design, produc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repair, overhaul (MRO) up to end-of-life.

Dimension 3: Usage

Civil and military usage is considered for air and space. For e.g. aeronautics we consider:

 Civil Aviation

o General Aviation

o Scheduled Air Transport

o Non-scheduled Air Transport

o Experimental Aviation

o Model and Scaled Aircraft

 Military Aviation

o Combat

o Noncombat

Dimension 4: Perspective, Background, Economic Sector

Authors from all economic sectors are welcome. AAST papers should not only reflect a single background but eventually the whole spectrum of perspectives from all sectors. These sectors are:

 Private Sector

o Primary Sector: Extraction of raw material

o Secondary Sector: Manufacturing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Tier One, Tier Two, ...)

o Tertiary Sector: Services (Operator,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

 Public Sector

o State-Owned Corporation

o Government Agency

o Research Establishment

o University

§ Research

§ Teaching

 Civic Sector (NGO, NPO, ...)

 General Public (Passenger, Consumer, ...)

We are interested in: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Comments where an author can present an idea with theoretical background but has not yet completed full research needed for an original paper, likewise a useful method, a small finding or discovery.

 Reviews in all aspects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2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6239

国内刊号:11-3854/R

邮发代号:自办发行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英文名称: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6893

国内刊号:11-1929/V

邮发代号:82-1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4篇

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几年“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以及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总装下线等,引发了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极大关注,而航空航天类专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眼球,被同样怀揣飞天梦想的考生所追捧。

学科优势助推人才起飞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系统训练,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在逻辑、分析、空间想象力、推理等思维上优势明显,知识面宽,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成功率也较高。

有同学认为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覆盖面窄,如果毕业后不能进入航空航天类企业,就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不然,航空航天高科技辐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空航天类专业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平台,促成了其拓展性宽、应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特点。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对口职业有很多,如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毕业生不仅可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施展才华,像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民用部门也都点名要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基础扎实、学以致用。

行业繁荣点燃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范畴的工程便占到16个重大专项中的4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将重点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活动,直至实现登月计划等。2007年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空前繁荣,带活了一批航空类企业,也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据统计,2011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航空航天产业将引发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航天经营管理,航空航天飞机总体设计与研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总装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维修改装,以及航空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能源系统设计、力学及环境工程、计算机、仿真、可靠性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关人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的“最出人意料的十个高就业专业”,便将航空航天类专业列入其中。

上海作为我国新支线飞机和未来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总装基地和重要的航天基地,举办了“上海航展”,展会上举行了航空航天人才大型招聘会。据航展招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大量人才,仅空客A380一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需求数量就超过六千人,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非常大。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深圳等省会及核心城市为主。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发展前景好,待遇高,成长快。随着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锻炼中脱颖而出。

报考提示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同学们应注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根据自身实力,准确定位,合理选择。

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钻研及动手能力,要求同学们的数理化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严谨求实,乐于钻研。同学们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

一些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要按照军检的标准来进行,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第5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 Process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信号处理学会;微弱信号检测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9037

国内刊号:32-1367/TN

邮发代号:28-2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6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2204

国内刊号:11-3979/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7篇

编者的话:经常有航模爱好者来信询问一些航空、航模基础知识,模型飞机与真飞机的相同和不同点等各种问题。为此,本刊几年前便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万志强博士探讨在杂志上开设有关航空、航模基础知识的专栏文章的可能性。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万博士终于完成了此系列文章的整体构思及前期文章的写作,现从本期开始连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一、人类的航空壮举

当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总会发现时不时有飞机掠过。或许不少人会问,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其质量少则数百千克,多则几十吨、上百吨,怎么能够如此自如地在蓝天上飞翔呢?飞行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其实,关于怎样才能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上翱翔,我们的先辈们探索了数千年,设想和尝试了许多种飞天方式,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设计和制造的“飞行者”1号(图1),进行了时间不到1分钟、距离只有260m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之后,人类才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飞上蓝天的关键问题。此后,飞机越造越大、越飞越高、越飞越快、越飞越远,各方面的性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图2~图5)。

实际上,无论是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还是现代的先进客机、战斗机、运输机……之所以能飞上蓝天,归纳起来是因为它们具备了飞行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

(1)具有能产生升力的机翼,平衡飞机的重力(图6);

(2)具有能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系统,平衡飞机的阻力(图6);

(3)具有能控制飞机姿态的操纵系统,实现飞机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

莱特兄弟的第一次飞行,虽然飞行时间只有几十秒,飞行距离只有几百米,离地高度也只有几米,但他们的探索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其成功一直激励着后人对航空航天的持续探索。

莱特兄弟的壮举,让人类开始漫步于天空,继而遨游于天宇。人们把这些能够在天空和宇宙中飞行的机器统称为飞行器。飞行器主要分为航空飞行器(简称航空器)和航天飞行器(简称航天器)。前者是指在空气中飞行的飞行器,后者是指主要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而航模作为一种与航空器和航天器密切相关的模型,则既包括航空模型,又包括航天模型。在飞行器的发展过程中,航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利用航模进行原理验证,还是利用航模完成载人飞机难以完成的飞行科目。现代无人机则与航模更是有密切的关系,不少无人机就是从航模发展而来的。

航空和航天技术都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力学、热力学、材料学是航空航天的科学基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对航空航天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医学、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则促进了航天的发展。上述科学技术在航空和航天的应用中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使航空和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航空航天的发展都与其军事应用密切相关,但人类在该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如我们乘坐飞机旅行,使用GPS进行导航,收看海外电视直播,进行天气预报,这些都离不开航空航天的发展。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牵动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航空航天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阳光产业,而航空航天产品则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产品。

二、翱翔天空的航空器

任何航空器要升到空中,都必须产生一个能克服自身重力的向上的力,这个力叫作升力。另外,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还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产生推力或拉力来克服前进的阻力。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分为轻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前者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又称浮空器;后者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按照不同的构造特点,航空器还可进一步细分,如图8所示。

1.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轻于(或等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它们先机出现。

(1)气球(图9)

气球一般无推进装置,主体为气囊,下面通常有吊蓝或吊舱。按照气囊内所充气体的种类,可分为热气球、氢气球和氦气球三种。

(2)飞艇(图10)

飞艇安装有推进装置,并可控制飞行。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软式、硬式和半硬式三种。飞艇与气球的最本质区别就是它带有动力和操纵舵面,可按照预定的飞行方向飞行;而气球由于没有动力装置和操纵舵面,在水平方向只能随风飘移,但在垂直方向可以通过调节浮力的大小或改变质量的大小进行升降。

2.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靠自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常见的这类航空器主要有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另外还有像鸟一样飞行的扑翼航空器和新近出现的倾转旋翼航空器。

(1)固定翼航空器

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图11)和滑翔机(图12)。

飞机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推力或拉力,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滑翔机是指没有动力装置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滑翔机可由飞机拖曳起飞,也可用汽车等其它装置牵引起飞。部分动力滑翔机装有小型辅助发动机,无需外力牵引就可自行起飞,但滑翔时必须关闭动力装置。飞机和滑翔机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大部分飞行时间内是否依靠动力装置。实际上,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人类就已经发明了滑翔机,并为飞机的发明奠定了空气动力学和飞行操纵等方面的基础。

(2)旋翼航空器

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图13)和旋翼机(图14)。

直升机是指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能在大气中垂直起降及悬停并能进行前飞、后飞、侧飞、定点回旋等可控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直升机能够依靠旋翼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的依赖性很小;而通常意义上的固定翼飞机则只能水平起降,对起降场地的依赖性很大。相对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飞行速度慢、震动大。

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全称自转旋翼机。

(3)扑翼机

扑翼机是指能像鸟和昆虫翅膀那样上下扑动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图15),又称振翼机。扑动的机翼不仅产生升力,而且产生向前的推进力。

(4)倾转旋翼机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同时具有旋翼和固定翼,并在机翼两侧翼梢处各装有一套可在水平与垂直位置之间转换的旋翼倾转系统组件的飞机。旋翼倾转系统处于垂直位置时,倾转旋翼机相当于横列式直升机,可垂直起降,并能完成直升机的其它飞行动作;旋翼倾转系统处于水平位置时,旋翼倾转机则相当于固定翼飞机。现在世界上唯一有实用价值的倾转旋翼机为美国贝尔公司研制V-22(图16)。

三、遨游天宇的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主要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航天器可以在人的控制下改变其运行轨道或回收。航天器为了完成航天任务,必须具备发射场、运载器、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用户台站以及回收设施的配合。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航天器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按照各自的用途和结构形式,航天器还可进一步细分(图17)。

1.无人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1)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图18,图19)。人造地球卫星一般由有效载荷和平台组成。有效载荷是指卫星上用于直接实现应用目的或科研任务的仪器设备,平台则是为保证有效载荷正常工作的所有保障系统。按照卫星的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2)空间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是指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探测器,也称深空探测器。探测器的基本构造与一般人造地球卫星差不多,不同的是探测器携带有用于观测天体的各种先进观测仪器。

月球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向月球发射了探测器(图20,图21),并进行了月球实地考察。美国和苏联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发射月球探测器,为1969年人类首次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

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方面,美国、欧盟、苏联和日本等国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对火星、金星、哈雷彗星、土星、木星、太阳及其星际之间进行了探测。

2.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及从事军事和生产活动所乘坐的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不同是载人航天器具有生命保障系统。目前的载人航天器分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

(1)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载乘航天员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按照运行方式的不同,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两类。前者载人绕低地球轨道飞行,后者载运登月航天员。苏联、美国成功实现了多次载人飞行,美国还实现了人类登月。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工程(图22),美国也是目前仅有的进行过登月的国家。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采用飞船形式(图23)。“神州”号试验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乘坐它上天和返回地面;推进舱为飞船的飞行和返回提供能源和动力。载人飞船的附加用途是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或运送货物。

(2)空间站

空间站是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又称轨道站或航天站。空间站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分段送入轨道组装。空间站发射时不载人,也不载人返回地面,航天员和货物的运送由飞船或航天飞机完成。空间站的功能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而变更或扩大,弥补了其它航天器功能单一的不足。苏联于1971年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我国于2011年发射了第一个空间站――“天宫”1号(图24)。多个国家的空间站还在太空连接构成了国际空间站。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也是一种多用途载人航天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等国曾经开展了航天飞机研制计划,但只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并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运行。美国自1981年成功发射其第一艘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图25)之后,先后共研制使用了5艘航天飞机,其中“挑战者”号服役后因为发射失败而造成爆炸导致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哥伦比亚”号服役后因为返回失败而造成爆炸导致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其余3艘都在2011年退休。航天飞机由一个轨道器、两个固体助推器和一个大型外挂贮箱组成,可以把质量达23 0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航天飞机提供了在空间进行短期科学实验的手段,有许多国家的航天员参加了航天飞机的飞行。

3.火箭和导弹

火箭与导弹是一类特殊的飞行器,它们均可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飞行,但都只能使用一次。我国通常把火箭和导弹划分为航天器。

(1)火箭

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提供推进力的飞行器。火箭发动机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空气或其它工作介质产生推力。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火箭可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和电火箭三类。化学火箭又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按照用途,火箭可分为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三种类型。

第8篇

英文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英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1120

国内刊号:32-1389/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9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验室建设;因地制宜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创新实验室对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据统计,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绝大多数是在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中取得的,而我国历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半数以上也是在高校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中完成的[2]。创新的源头在实验室。实践证明,推动创新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提供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空间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空间场地的建设、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的准备[3]。其中,空间场地是创新平台建设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的老校区建在市区,能利用的空间资源越来越少,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就显得愈发重要。我校宇航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通过对原场地进行创新性规划、设计和改造,完成了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的建设。

1 航空航天科教基地的建设过程

我校飞行器设计专业与国内航空航天院校同类专业相比侧重方向不同,因此我校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建设综合考虑了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点、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

1.1 综合考虑,提出建设目标

依托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突出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优势,坚持“创新、跨越、特色、集成”的指导思想,建设及展示航空航天典型产品,进行学生教学实验,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实践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增强公众对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激发公众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热情。

1.2 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完成场地规划

中关村校区是我校的老校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很难另辟场地进行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规划,因此基地建设必须挖掘、整合校内的现有资源。当时学校有一处过渡食堂因为新食堂建好已停止使用,其建设面积1 200 m2。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地面承重、安全设施、水、电均能满足实践基地场地建设的要求,但原场地布局及结构承重是按学生就餐要求规划设计的,并且层高仅有2.7 m。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是不能对原有结构进行大幅调整。通过对当时场地特点的分析,同时考虑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我们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实践基地的建设,既不能建成各种飞行器模型的展室,也不能全部建成航空航天模型制作实验室。我们最终提出了产品展示加创新实践的规划思路,将整个场地规划成1个多功能展示区、4个功能区和1个办公区。其中,多功能展示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典型产品、我校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实践基地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包括民用飞机模型展示厅、军用飞机模型展示厅、导弹模型展示厅、火箭及发射架模型展示厅、航天器模型展示厅5个小厅,同时为了突出我校学生的创新作品,在各展示厅都留有摆放创新作品的空间。4个功能区主要包括飞行控制仿真实践区、航空航天模型制作实践区、飞行组网及空气动力实践区、多功能研讨区。同时为了安全考虑,多功能展示区留有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撤离的安全通道。

1.3 充分调动本校资源,完成布局设计

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建设最初的理念就是调动全校资源,大家共同参与建设。因此在完成整体方案规划后,我校没有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布局设计,而是请本校工业设计系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设计,学校还提供了一部分支持经费,这样不仅为本校师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建设经费。

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布局设计如图2所示,依据总体规划要求,完成多功能展示区及各功能实践区布局安排设计,其中多功能展示区总体呈S形布局,各厅之间采用可移动展架式隔断方案,展架上可摆放相应的飞行器模型,较大的模型可摆放在各展厅中间,展架根据需要也可随时调整。功能实践区及办公室位于整个展示区的一侧,分成5个独立区,各功能实践区之间以及展示区之间均采用透明玻璃隔断,其目的是使参观的学生能与各功能实践区的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参观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兴趣,同时也激励实践的学生更好地完成科技创新活动。

1.4 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建设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实验设备处、教务处、国资处及宇航学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分别从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宇航学院配套建设经费、教学基础条件专项建设经费、实验设备处修购专项建设经费、985建设经费中提供了资金支持,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2 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的运作及成效

实践基地的建设本着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原则进行,从建设使用效果分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激发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2.1 配合航空航天专业课教学

专业课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不同,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学生仅从书本上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会感觉枯燥,提不起兴趣。多功能展示区及实践区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宇航学院开设的飞行器系统概论充分利用了多功能展示区陈列的各种飞行器模型,这种三维立体的直观感受比书本二维平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各种飞行器;专业课空气动力学通过在空气动力实践区的演示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掌握空气动力学原理;在专业课现代控制原理学习中,学生通过在飞行仿真控制实践区的动手参与,可以很好地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随着各功能区的不断改进、补充和完善,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补充课堂教学。

2.2 开设公开选修实验课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功能区的设施,实践基地直接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实验选修课。如依托航空航天模型制作实践区开设了多功能飞行器设计实验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从学生的反馈看,效果非常好,他们的选课积极性很高。课程实践环节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学生分工合作、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2.3 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

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通过鼓励参加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航空航天科教基地建设的目的之一。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争强好胜。科教基地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些特点,为他们材料设备,制作场地等硬件支持[4],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到目前为止,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参加的比赛包括2011年、2012年的“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2011年、2013年的“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北京市级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多学生正是通过实践基地的培养,获得了保研资格。

2.4 教学相长,完善实验队伍建设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实践基地自身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个个成绩的取得,都是实践基地背后支持的结果,学生感受到了参与实践基地活动的乐趣,学校也更加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实践基地有专职人员2人,指导教师10余人,从事创新活动的学生人数保持在30人左右。同时一些任课教师也体会到科教基地的作用,也愿意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这些都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了人力及物力保障。

3 结束语

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孵化创新特色人才的重要场所。抓好科教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通过科教基地的建设,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只有青年人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才能实现科技的真正进步,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以学校“拓天”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场地条件,调动各方因素,克服多种困难,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推进科教基地的建设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刁鸣.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74-77.

[2] 张显飞,华柏兴.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46-4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