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3: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渐进性,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决定了它的长期性、渐进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要求,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等等。这些任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20字总要求”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农村的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的60%在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突出表现在农村,农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况差别很大,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等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质的飞跃是建立在量的逐步积累基础上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和不平衡的状况,解决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进而实现质的飞跃的长期过程。同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扎扎实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不断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农业生产上不去,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总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应当全面把握。而“五句话”的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应当始终放在优先的位置来抓。
应当看到,我国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单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粮食供给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粮食安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依靠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着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在工作中,要着重加强耕地保护和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形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同志们: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冯岗村是一个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
在前期工作准备中,我路局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并对前期工作有一些初步设想,主要是:
着眼长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合理布局、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促进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区分轻重缓急,从农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
注重宣传新农村建设,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所驻地乡村的支持下,并在驻村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会,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摸清了村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稳定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上午,我和张副书记、蒋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西鲍村、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张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归结其丰富的内涵,就是“一个前提、二十字要求、三条原则、四大任务、五项建设”。一个前提,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字总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三条原则,就是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原则,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四大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项建设,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因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市委提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目标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宁国的重要基础。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贯穿“十一五”发展的三大战役,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动员会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工作重点,排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时限,强调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具体承办单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懈地艰辛努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更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宏观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央和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又提出了把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同时,省及××市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我市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一个时期,东部产业将加速向内地转移,我市毗邻苏浙地区,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在承接东部转移和占领东部市场中首当其冲,尤其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我市发展阶段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正处于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时期,开始迈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具备了较好的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的1号文件,目的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来看,我市较早地提出了“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补性不断增强,农业的外向度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已经连续三轮位居全省首位,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市较早地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了“七镇率先”发展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市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明显,无论在产业基地规模,还是在龙头企业的群体和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产品加工、区域发展的空间很大,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关于今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市长已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具体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当前,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发展不足,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发展。“二十字要求”第一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切忌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既是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要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完善政策、舆论宣传等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向农业产业化领域集聚,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投入、资本运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努力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力争尽快扶持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要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加深资源开发,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名牌。要抓住安徽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反哺强化作用,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千万小农户走向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链”、“利益链”等形式,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我们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既要在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农村外部努力开辟增收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省委发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号召,这是农民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很好载体,而新农村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民是最大的创业群体,蕴藏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能量,关键是要把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消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营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着力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启动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走进创业的主战场,促进农民向工人和经营者转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经营理念、资金技术的“回流”。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引导和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全市19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拓宽输出渠道,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地把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个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5句话的总要求中,有3句话都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畜饮水、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机遇,认真研究和分析上级配套资金和项目的投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推进安全饮水、新型燃料、信息入户、科技兴农等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抓紧做好村镇规划工作。建设社会版权所有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3月份之后,我们将从宣传阶段转入村庄整治阶段,各项工作都要在村镇规划下具体实施。因此,抓紧做好村镇规划是当务之急。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认真做好首批3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要抓紧时间做好2镇12村的试点村镇的规划工作。这2镇12个村,既是试点,也是示范点,将成为全市村镇建设的板样,也将直接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要继续深化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调动民间艺术人才积极性,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组建了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作为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分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新农村建设,明确自已职责和任务,找准工作着力点,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确定1—2个试点村,象市里抓试点工作一样,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特别是2个试点镇,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并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班子,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版权所有
(二)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是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也是发动群众、调动农民积极性最有利的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为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了大好的历史机遇。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切实抓住机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无事干、不会干的消极倾向,防止和克服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要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主动贴近农民搞服务,适应农民需要搞服务,改进方式方法搞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努力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要着眼长远,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的旺盛斗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要立足当前,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化新农村
经过几年的发展,通化市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民心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57.9亿元,启动各类项目8087项;粮食总产量年递增9%;农村经济总收入年递增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0元,增长11.7%,7个县(市、区)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20%以上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全部超过3亿元。
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地方财政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建设新农村需要资金投入,没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很难发展。近年来,由于财力有限,多数县f市、区)财政收入仅能维持机关干部开资和一般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力和对乡镇财政的支持能力却十分有限。在资金不足的巨大压力下,乡村两级经济举步维艰,财政运转十分艰难,政府基本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下降,乡村债务链清理化解难的现实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1.2 农业产业化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通化市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各家各户小规模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较少,庭院经济仍然是主流;农产品市场行情不稳,价格波动较大,部分粮食作物产品销路不畅,农产品买卖难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市农民各项合作组织621个,农业产业化带动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50%。
1.3 农民增收渠道窄 通化市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养殖、劳务等。目前,全市的农业生产尚未达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仍然是主流,粗放经营管理仍然是主要手段。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价格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等原因,造成了增产不增收现象;一方面是全市农民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接受先进技术和方法,凡是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另外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的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化市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真正的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通过市场调节,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道路是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县域范围内要有目的的建立、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功能全、辐射面广、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吸纳广大农户的初级农产品,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形成一个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融为一体,从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的集体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通化市发展中小药材产业、绿优米产业、鸭绿江鲤鱼养殖等项目,依托订单,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户均增收6000余元,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物质保障,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初级农产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村都建设成为城市和小城镇,而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条件,提升农村的文化、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方便农民生活是必要的。如果每一个村要搞成小城镇,不顾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势必造成极大浪费,得不偿失。这就需要以县域内的小城镇做载体,通过小城镇的建设来辐射周围乡村,来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要克服对“村容整洁”的理解偏差,“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体现,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鼓励各类企业投入资金、物质帮助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有力地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新年将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这也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会议对在全县第二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示范村镇和先进单位给予了表彰,获奖的先进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尚改同志代表县领导组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第三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任务,我完全赞同。下面,就如何抓好下一步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从解决农民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花钱不多、效果明显的事情做起,在全省农村集中开展一次村容整治活动,并提出了“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的要求。市委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也强调,要扎实推进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推进机制,切实把示范工程抓紧抓好,有步骤地推进面上新农村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理解,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扎实开展第三批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
全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总要求是开展村庄整治、新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庄整治就是围绕“三清三改四整顿”(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改路、改水、改厕;整顿空心村、整顿废弃房、整顿畜禽圈舍、整顿村内村边坟),彻底改变村庄旧面貌,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新村建设就是按照“全面规划,迁村并点,综合配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对拆迁安置与迁村并点的村庄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紧紧围绕“四通三化三提升”(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村庄配套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力争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居住舒适、功能齐备、土地节约的和谐、富裕新村庄。城乡一体化试点就是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从点上示范引向面上整体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三批示范工程建设
一要以农民增收为基本点,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示范村要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农副产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市场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在生产、销售、中介服务等领域大胆创新,创造新的经营方式和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只要农民腰包鼓了,手头宽了,建设新农村就有了底气、士气和勇气。
二要以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为切入点,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用厕难,改善居住环境等问题成了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全县第三批示范工程安排4个示范镇建设、60个示范村庄整治、10个新村建设和3个镇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目的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向面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各镇、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老村整治和新村建设等工作,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投入,努力改变农村脏乱散差的现状,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要以文化建设为着眼点,推进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靠广大农民身体力行。各示范点要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要以落实好民生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要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扎实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文体、广电等部门要广泛开展文体下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乡村精神文明活动,推进乡风文明。
四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侧重点,促进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各示范点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继续坚持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不动摇,建好镇村组织。要全面加强示范村镇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树立良好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通过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并实施有效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落实工作举措,确保示范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示范点制度和帮扶制度,县级联系负责人要率先垂范,带头抓好各自的联系点和示范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都要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各示范村镇要围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编制村庄经济发展(生产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各帮扶单位以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一是规划要体现科学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相吻合,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并将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有机的整体统筹推进。二是规划要体现协调性。要结合村庄的地形地貌特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田园风光特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规划要体现严肃性。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同时要加大农村违规建设行为查处力度。四是规划要体现特色。农村经济,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充分体现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县委、县政府将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考核,并与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挂钩。
三要认真抓好帮扶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对第三批示范工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和方案,通过支持资金、支援物资、引进项目、指导规划、提供技术、协调矛盾等有效措施,帮助示范村镇完成各项任务。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帮扶共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加以落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经常到示范点指导工作;抽调驻示范点的同志要认真负责,沉下身子抓落实,指导、协调、督促、帮助示范点建设。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认真总结第二批示范工程经验,完善农民自筹、政府奖补、帮扶单位帮扶、社会各方捐助、项目支撑“五轮驱动”筹资方式,建全县级财政稳定投入与持续增长机制,改进和完善以奖代补方式。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村村通、安全饮用水、改厕、全民健身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创新方法,结合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引进外部资金,开展村企共建,争取社会资金赞助,切实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市村容整治暨村庄绿化工作现场会,主要是总结推广**镇以绿化村庄推动村容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动员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村容整治和村庄绿化为切入点,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镇前**村街道绿化、围村造林的情况,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前**村的做法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意义。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结合各自实际切实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这项工作抓好。
下面,我就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要求是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这二十个字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虽然建设内容非常丰富,但既然是建设新农村,就必然要求有新形象。村容整洁就是新农村的形象,是最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要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1、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内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反复强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容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整治工作日渐提上日程,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迫切要求。
2、搞好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培育新型农民。“人改造环境,环境塑造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村容整洁是乡风文明的外在表现,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如果我们的乡村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谈何文明?乡风文明的地方,往往村容整洁,而村容整洁的地方,往往乡风文明。在村容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在乡风文明的氛围中成长,村民的整体素质自然也会在无形之中不断提高。所以说,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是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脑袋发热,一哄而上。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我们的政府财力也有限,尽管各级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也不能等待观望,寄希望于上级扶持,更不能畏难发愁,无所作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立足自身、立足现有的基础,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就是群众迫切需要、我们力所能及、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牢牢抓住“村容整治、村庄绿化”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点,扎实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前**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实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取得了村容整治、村庄绿化的初步效果,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村庄学习借鉴。
二、要强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对此也寄予厚望。要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创造和总结更多的经验。在工作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不等不靠,迅速展开。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村庄街道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优化居住环境,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并配套排水排污设施;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做到通村道路、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周围有林带,实现村庄在林中、庭院在树中、人居在绿中,改变农村环境“脏、乱、破”的局面。今天是24号,3月份即将过去,留给我们植树的黄金时间不多了,过了4月下旬,植树最佳时间就错过了。因此,(本文源于文秘城:)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不要,立即着手研究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林业部门要提供必要支持,包括树苗采购、栽植技术、管护措施等等;镇(街道)要组织专门力量靠上抓这项工作;各村要抓紧时间启动挖穴、购苗等实质性工作,从村庄绿化开始做好村容整治工作。
2、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村容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关键在于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是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绝不能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搞大拆大建、盲目追求高标准,或者不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有什么基础干什么事;有什么条件搞什么标准。尽力而为,就是在确定村容整治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不改变”的精神,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好,就是要让群众满意,村民受益;做细,就是认真研究村容整治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不出纰漏;做实,就是踏踏实实进行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沉下心来做,铺下身子干,干出效果。
3、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抓好村容整治、绿化村庄工作的关键是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差,面临的问题很多,在解决上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眼下植树黄金季节,要抓住时机,开展村庄绿化造林;有的需要逐步解决,如有的村进村路、街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面的车进不来,村里的人出不去;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如村村通油路,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前**村的实践表明,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容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资源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抓好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周围有林带,就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了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村容整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上,必须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传统习惯和生活生产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展,根据农民需要的缓急程度来决定项目的实施顺序。对于农民一时还认不清、看不明的一些重要项目,先搞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农民逐步理解和接受。要防止脱离农民的实际需要,简单地由村集体或个别村干部决定整治项目。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单靠村集体“一头热”,整治项目很难搞起来,更难维护好,即使搞了,农民也会感觉到没有得到实惠。
4、要广泛发动,共同参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群策群力,协力推进。村庄整治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十分复杂,既需要制定计划、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又需要筹措和管理相应的资金、实物与劳务,还牵涉到相关的决策、监督与项目的后续管理。像前**村建立了林业协会,广泛吸纳老百姓参加协会入股,通过协会实施组织村庄树木的运营维护管理。实践表明,发挥村民的参与作用,加强对村庄整治的实施组织和管理,直接充实了村庄事务的组织管理力量,为村庄公共设施的长效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近期抓村容整治,根本目的是要使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必须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必须要有好的机制来保证。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
组织做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各村庄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要毫不动摇,积极推进,稳妥实施,务求实效。
1、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从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到现在,已有近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央、省、**市和市委都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接下来的时间,身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需要按照各级的要求,真正把建设新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议事日程,干起来、动起来。我们今天召开的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现场会就是用前**村这个活的样板统一大家的思想,迅速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具体事情做起,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深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贴近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围绕帮助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争取建设项目、资金、提供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各镇(街道)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实工作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着手,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2、要围绕主题,不断深入。我们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必须不折不扣的做好。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拓展村容整治的内容,与全市正在开展的“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村容整治可以深入农户,开展以家庭清洁为主题的系列清扫评比活动,将卫生做到农户家中,教育帮助农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可以召开“村容整洁”集中整治活动现场会,充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农户为基础、村庄为单位,重点治理房前屋后的乱堆放、乱扔倒、乱张挂、乱涂画“四乱”,清理房前屋后淤泥、垃圾,保持房屋立面及室内清洁卫生,做到农户屋外屋内能“看”、脚下能“行”,确保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农民垃圾随处扔、污水泼街上、棚屋随便建、粪草门前放、瓜菜沿街种、畜禽满街养等陋习彻底改变、
3、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以至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市委今年部署的工作重点,也是全市农民的迫切愿望。各有关部门、镇(街道)、村都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村庄整治工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采取督导、检查的方式,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协调解决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确保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检查、事事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