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1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民道德教育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资格刑 禁止从业 肇事逃逸 归责原则 法律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到现在已将近一年了,它在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处理交通事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它较之旧的交通安全法规,出现了不少新措施、新原则,所以也引起了一些新的争论和见解。下面我谈谈我个人对它的一些问题的浅显观点。
一、剥夺资格权的问题
1、资格与资格刑
资格有两种意思:一、为获得某一特殊权利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二、从事某种活动时间长短所形成的身份。在这里我们就是说前一种。要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我们就必须具备驾驶车辆的先决条件,驾驶的资格。而这一先决条件在全世界都一样,那就是我们要有自己合法的驾驶证。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资格刑是一个上的概念。它包括了某一刑种的共性,这类的刑罚是以剥夺犯罪人的一定权利或资格为的。资格刑,是指剥夺犯罪人享有或行使一定权利或资格的刑罚的总称。
在《资格刑》中关于资格刑立法是这样说的:“一般认为,对从事特种职业者,如医生、律师、司机等在职业上之犯罪,剥夺继续其职业资格,可以避免在职业上再犯同类之犯罪。”
可以看出,剥夺资格一定程度就是禁止从业。禁止从业,是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职业的权利,它一般是指禁止从事与所实施的犯罪有紧密联系的职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关对司机驾驶资格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车的,处暂扣驾驶证及罚金,而醉酒驾车的除暂扣驾驶证及罚金外还要拘留。一年内有醉酒驾车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行为人有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及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情节之一的,处罚金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我国的《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是这样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剥夺一些司机驾驶车辆的权利。包括禁止驾驶,吊销驾驶证或禁止颁发驾驶证。
随着我们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个人拥有一辆甚至几辆车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个人参与交通的机会很多很多,于是,利用交通工具来实施犯罪或发生在交通工具运输过程中的犯罪时有发生。而禁止驾驶或吊销驾驶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能预防这类犯罪的。
3、交通肇事罪的定罪范围以及处罚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第三款中这样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 酒后、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的;
(三)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车辆而驾驶的;
(四) 明知是无牌照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 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 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一)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 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肇事逃逸现象在“终身禁驾”的重罚之下未能减少的原因
肇事逃逸,终身禁驾,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老是存在着司机肇事后逃逸的情况呢?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点:
1、驾驶员重车技轻理论,对交通法律法规的知识知之甚少,交通肇事后逃逸;
2、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惊慌失措,匆忙逃离现场;
3、一些司机存有侥幸心理的司机,发生事故一逃了之;
4、交通事故发生后,对方当事人(受害一方)或者是对方当事人家属往往会不理智对待肇事司机,采取过激行为,殴打司机以泄心中怨气。肇事司机此时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有些肇事司机并不是不明白逃逸的严重后果,但是还是先逃了再说。因此,肇事逃逸现象就多了。
5、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以来,可以看出新的法律较之以前的有关条例、地方法规更侧重于“以人为本”,废除了之前一些地方出台的“撞了白撞”的原则。这些特征在事故责任的划分以及损害赔偿上尤其明显,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事故后,负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受害方有明显过错,减轻其事故责任。而在赔偿问题上则是实行“无过错原则”。因此在发生事故之后,肇事司机往往要面对庞大的赔偿金而无力支付。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由保险公司从第三者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内先行支付”,因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出台,而造成了超出司机责任部分的赔偿金,保险公司不予认可、不能得到赔偿,因而在肇事后,在侥幸心理的趋使之下,驾车逃逸。
关于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资格问题。我认为这种资格刑也是存在弊端的。我们不难知道,在我国,对于以开车、运输等为职业的人来说,禁止驾驶就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但是对那些对交通工具依赖性很低的人来说,禁止驾驶对他们的生活、工作不大,无关痛痒。在国外,特别是在很多的发达国家,人们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是很强的,禁止驾驶起到的预防犯罪作用确实是很大的。有研究表明,在对交通犯罪上,处以短期的自由刑的威慑力没有禁止驾驶的威慑力大。有些犯罪能得以实施,是行为人有这种实施一些行为和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剥夺这些犯罪人这些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刑罚的目的有好处。不过,我们要注意,剥夺的一定要是犯罪人从事犯罪所利用职业的资格。在对交通肇事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使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它用与合适的人群;另一方面要使它的弊端最小化。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确定的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冲突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确立了一个崭新的归责原则体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此条款确立了一个崭新的归责原则体系:
1、保险公司的无过错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该款规定确立了保险公司对保险事故的无过错责任。对于该款规定的理解,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如果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那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人身伤亡或者是财产损失,那么保险公司就应当首先予以赔偿,不论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是否有过错以及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如何。
一、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儿童实践、注重儿童自主参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务必力戒空洞说教和形式主义,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儿童在行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把德育内容反映在教案当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同时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环保、礼仪、诚信、自律”等方面的主题班会,在教育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我校通过活动,使各班学生出现你争我赶的局面,并从没个班中抽出部分优秀的学生对学校进行监督反馈,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每周一开展“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活动。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教育学生热爱国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国旗下讲话”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老师各家长还有社会人士的真确指导下,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更为红旗高高飘扬而奋斗。
4、开展行为规范实践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每班每两周给学生上一节礼仪课,所讲的礼仪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的,让学生模拟实践,表演怎样才能做到待人接物有礼貌。我们坚持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训练,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文明礼貌多了。
5、开展“三个弯弯腰”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环保的意识是不能没有的。我校首先在学生当中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塑料袋弯弯腰”成为自觉行动。
6、开展“孝心献父母”主题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不少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孝敬父母就更无从谈起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了“孝心献父母”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二、积极为学生创设道德建设的社会实践场所
学生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的通力合作。
1、小公民道德建设走进家庭。
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摇篮,是学生道德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阵地,对于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着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广泛向家长宣传道德建设计划,积极求得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在家中给学生当好“小帮手”、“小主人”等提供机会和条件。
2、小公民道德建设主动与社会联网。
在对学生进行小公民道德建设中,我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来支持和参与,其中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领导到校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社会活动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征文竞赛活动。
三、存在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主要问题:其一,未成年人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方面观念淡薄,缺乏遵守公德的意识。其二,未成年人在物质追求方面上,表现出贪图安逸、相互攀比,精神世界空虚,无远大理想,上进心不足。其三,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比较难做到三位一体,互相渗透,出现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逆向异步的现象。
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学生适应新形势,为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基础。
二、建立校内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1、已建立校内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①校史展厅;
②校园书馆;
③电脑室。
2、校外基地:电信局、交警大队、法院少年庭、部队基地、天生基地;
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小结、有评估
几年来,学校拓宽育人途径,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积极开展学生假日社区服务活动。
①由校团委会牵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做到活动时间、内容落实,活动形式内容多样,全校共有15个团支部参与这一活动。
②组织学生开展“求职应聘、挑战生存”的体验生活活动,全校有20多位学生参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勤工俭学等活动。
社会调查的范围:个体户、农村、企事业单位、敬老院、超市、溜冰场。
内容:环境保护(垃圾)、网吧、食用碘盐等。
3、通过初中研究性学习,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20xx、20xx二学年初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撰写论文近百篇,展现当代初中生创新精神和求实思想。
4、组织学生秋游、春游和学生夏令营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学校和年级组都组织各班委开展秋游、春游活动。
5、参观、浏览家乡的名胜古迹黄蘗寺、灵石森林公园、南少林、石竹山和海口弥勒岩、小麦岛和苜屿岛、十八重溪、永泰青远山、福州森林公园,通过这些活动,扩展学生视野,游览家乡河山,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增强爱家爱国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
6、每年8月下旬,组织初中新生参加为期5天的军事训练。
——题记
作为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外塑形象,内增学识,趋于好老师;作为学校,要尽一切办法努力打造好老师,留住好教师,谋学校发展。一周督导评估之旅,明白:
一、学校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
1、制定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教育工作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提出学校发展要求,树立品牌打造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师生精气神,抓好细节,由细致到精致进而到极致发展。
2、带头着力探寻教育教学新模式(八中“tst”,xx县四小“五步教学法”)。为新的教学理念作准备,安好班班通,作好用之前的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如课件制作,课堂上的使用等)。可请进来,带出去,学校要舍得花钱打造教师。
二、抓好常规教育:
1、注重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以当教师为乐,以当教师为荣,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有不苦不累,生活无味,不拼不后搏,此生白活的想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不上课,故意迟到、拖堂、懒散、麻将、抽烟、喝酒上课、乱丢乱扔等)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穿衣、饮食、午休、晚休、起床、说话、做事等);着力打造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追求自身发展,做和尚就要撞钟。
2、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教学、德育、后勤),然后按制度方案落实,着力督促,检查到位,记录详实,整改及时,总结诚恳。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方案的执行力。
3、备好课,写好教案:栏目填写清楚,书写要认真,必须带教案上课,可着力打造电子版教案,集体备课,装订成册,共同使用,将知识性错误在上课前消灭;上好课:(课前3分钟红歌提升精气神,提高学习效率)忌满堂灌,要改变教学模式,多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也要上好作文课和实验课;认真批改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对错误处要有更正,要有评语,有等次,的批改日期。
4、着实开展好第二课堂(开展好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课;开展好书法课(有书法课,有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轻音乐书法练习);有科技创新课(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等;用好心理咨询室和少年宫、将图书室、实验室,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督查到位,管理精细。总之,这些有助于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流失率会低。
5、督查用好早读和晚读:要齐读,要真读,不要用来上课和做作业等;班会课:不能用来上课,班会课是用来安排班务的,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安全、健康常识等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用好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升旗仪式和大课间:用实团委,用活少年宫,成立学生会(主持、音响、形式:师生齐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达体舞、跳绳、跑步、呼啦圈等)。
三、作好学校宣传
1、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校刊、校报、电视媒体等),使教育面向社会,不流于形式的多开家长会,成立管委会,开好社区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不公要让师生知道,让领导知道,还要让社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学校,认识学校。
2、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形式有写真、书法、绘画、玻璃板等;内容有:千字文、公民道德三字经、健康教育宣传、卫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行为习惯养成、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可适当出资帮助打造,有班规、班约、班歌、班级宣言、班训、班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
3、资料搜集:详实具体,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工明确细致,领导带队,分档案盒收集整理。力求真实,宣传到位,师生及家长共知学校所做所为。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医学职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医疗卫生人才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重要专业人才。医学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根据医学职业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对确定人生目标,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3]。职业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不同,有调查显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但有40%以上的学生是被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不愿在服务第一线工作,就业期望值较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要面向基层,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到服务一线建功立业,为解除患者的疾苦而辛勤工作。爱岗敬业教育所谓爱岗敬业,就是热爱和崇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它是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精神。医学院校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就要培养现在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情感,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患者,要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创造出一流的成绩。诚实守信教育诚信作为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凝聚力量,完善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2.4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遵守职业的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调查显示,只有35%的学生认为劳动态度、劳动纪律是重要的,有43%的学生认为技能和知识是最重要的。遵守职业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医学院校的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遵守医德规范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学校着力打造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职场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从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其职业道德情操,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职业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第一阶段为职业道德基础教育阶段,即一年级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认识、培养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第二阶段为普及提高阶段,即二年级以锻炼医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主,第三阶段为强化完成阶段,即三年级以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培养职业荣誉和责任感为主。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培养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全面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列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中,在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形成以专业课,实习、实训为主,各类课程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教育内容,凸显教学的实践性。进行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整合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构建由文化篇、美学篇、文学篇、音乐篇、礼仪篇、沟通篇、社会篇和生命篇组成的医学人文课程,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创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将“重德、博爱、恪职、求精”等医院文化理念引入学校,依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5个环节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思想、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技能操作、行为规范等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学校制定《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认证指导手册》、《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材》,形成5个篇章26项重点活动,涉及学校、各系、班级不同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职业心理素质测评,指导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坚定的意志,适应医疗卫生岗位的道德要求。专业技能社团活动成立美容、心理、中医、影像、康复、护理等13个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各类专业技能标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等广泛开展医疗实践及服务,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疾苦,学会尊重与沟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生职业礼仪培训成立学校礼仪队,围绕医学生语言、礼仪、行为等内容进行培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班级礼仪骨干,指导班级开展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举行医学生礼仪大赛,评选礼仪标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主题教育、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护士节、白求恩杯、医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诚信教育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吸引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不断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加强“职场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营造职业化校园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突出职业性,制作象征医学职业精神理念的百年标志物、校训、理念石,出版校史专著,建立校史馆。开展医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医德模范报告会、医学生宣誓、授帽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国志愿者注册,学校与社区共建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订社区服务协议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课程化管理,发挥各专业特长,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培养遴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能手担任示范带教;聘请行业中医德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定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和实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
一、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提出的背景
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提出先要从德育学科化说起。2008年9月,鲸园小学开始着力于德育学科化的建设,将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浓缩”的德育目标融化到学生日常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学科课程教育的同时同步地获得品德、人格的发展。在推行德育学科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品德学科是实施德育学科化的一个重要学科,每周三节的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阵地。如果把德育学科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品德学科就像这棵大树的根,其他学科就像枝叶,只有把根基做强,整棵树才会根深叶茂。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决定对品德学科进行一番“体制改革”。首先,让品德学科认祖归宗,划归到德育处来管理,由班主任老师来任教。以往品德课都是由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副科教师兼职任教,精力有限,专业性不强,保证不了教学质量。而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疑是品德教育的最有力实施者。
其次,把品德教材划分为几个模块,由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进行走班制教学。因为班主任每天工作繁忙,已有自己的主教学科,如果再增加一个学科的教学就有些负担过重,而且每人都上自己班的品德课,每周三节,保证不了不挪作他用,课时很难开足。所以,我们想到了分模块教学,每人只负责一个模块的教学,备好本模块的课后,轮流到本年级六个班进行上课即可,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又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供了可能,为各个班级都开足课时提供了保障。品德模块教学就这样诞生了。
二、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1.模块的分配。我们首先对十册品德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发现品德教材几乎涵盖了学校德育的所有内容,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而且每册品德教材都根据不同的主题划分了四个单元,每个年级又循序有所提升,教材的编写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我们就把书上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模块,共四个模块。对课时进行细致的安排、高效的分配整合后,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课时在进行完课本上四个模块的所有教学内容后,还有剩余的时间。于是,我们根据学校的德育特色——修身养德教育,在每个年级又增设了两个固定的模块——写字育人和名篇赏析这两个模块。其中名篇赏析模块是根据每个年级的德育主题(一年级爱祖国,二年级孝父母,三年级尊师长,四年级诚信他人,五年级悦纳自我),教师搜集相应的名家名篇和学生一块赏析,并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知行结合,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一共是六个模块,我校三、四、五年级正好各有六个班,六位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
2.走班的安排。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后,就在六个平行班中进行走班制上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又保证了教学效果。课程表的编排由各个年级组长负责,开学初的第一周内排好,第二周就开始正式上课。每位教师在一个班级把本模块的六节课上完,再到下一个班上。日常管理中,我们就严格对照课程表进行检查,自从实行走班制后,没有一节品德课被挪作它用。
3.备课。我们专门设计了模块教学备课表,针对我校知行德育的特点,侧重体验活动的进行。每个月拿出一次班主任会的时间进行模块教学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再对自己的模块实行精细化备课。教案最初为手写,后来改为电子备课,因为教师们在前一个班上完课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回来后就可以在电脑中对教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以便提高后面班级的课堂效果。学期中则由德育处随时抽查教师的电子备课,并与日常的随堂听课结合起来,杜绝了应付检查,教案与课堂教学脱节的现象。
4.上课。结合我校“知行”德育的特点及品德学科生活化的特点,我们要求让品德课堂尽量回归生活,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立足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导学、导行。在管理上,采取了日常推门课、远程听课和校级公开课相结合的办法。分管领导可以随时走进教室听课,全校教师可以随时走进远程课听课,每个月有一节的校级品德公开课。管理力度的加大,进一步保证了品德课堂的质量。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借鉴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三期六段”论,引入道德两难法的辩论,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促进道德能力的提升。实验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许多精彩的道德两难问题。
5.评价。我们采取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学校每月检查教师的电子备课,分出等级,并通过随堂听课和远程评估课对每位教师的品德课进行等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走班制的特点,学期末当六个模块的课程全部进行完后,在各个年级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本学期的五位教师中(为避嫌,本班教师除外)最受学生欢迎的品德教师与最受学生欢迎的品德模块课程,统计的结果作为品德课程评价的一部分计入班主任考核成绩中。
三、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我们认为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品德课程的实施水平。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师资中力量最强的部分,由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品德模块的教学进行走班制教学,充分保证了品德课程的质量及课时的开足、开齐,整体提高了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专业的育人学科,学校每月都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门的学科教研,无形中提高了班主任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育人能力,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最终作用在学生身上,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表现为:
(1)每个模块的精细化备课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道德行为的唇枪舌战,道德判断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而且每学期六位不同风格教师的授课,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每位老师身上汲取到更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 德技并进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德育在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德、技并进”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现阶段的道德素养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媒体传播日益盛行,部分高职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要求,再加上人生阅历的短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面对外来思想冲击时难于抵挡,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航标。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自信心遭受打击,逆反心理大大增强,道德观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道德行为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滑坡。如果学生踏入职业高校,学校只重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失去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为掌握职业技能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也会因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缺乏敬业精神。
2.专业教学现状的反思
当前,高职院校围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纷纷进行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路径”的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一味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素质培养上有所欠缺,不少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较为明显。如何“德、技并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国贸专业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我们把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概括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求具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备文明礼貌、整洁卫生、勤奋学习的良好的个人生活道德,具备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公民道德,以及具备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要求掌握进出口业务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具备进行进出易的实际技能。“三能”,即具备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继续独立学习、社会应变交往等能力。“四证”即具备货代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即培养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能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形成,离不开道德意识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意识甚至可以成为知识和技能提升的直接动力,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高职国贸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我校国贸专业在理论构建和实践认证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如何使德育教育更好地促进专业教育,从而构建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德、技并进”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促进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共同实现。
1.从课程内容中找出“德、技并进”教育的契合点
教研室在专业课程研讨时,深入发掘各门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资源,在备课的教案中体现专业课程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在学生技能水平与行业需求零距离接轨的同时,思想品德也能与行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比如说《国贸实务》课,从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即外贸业务流程的角度,在讲解每个流程具体业务知识时,也同时说明每个环节外贸从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要求。如泄漏客户机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等等。以此来提高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报关实务》课,在讲解报关操作规范的同时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实行的报关员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并遵循报关员的权利、义务、执业范围、执业禁止、记分考核管理等制度。《外贸单证》课,在审单、制单的技能教学中,强调单证员制单工作“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晰”的要求,指出单证员审单不仔细,制单粗心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突出单证员细心、耐心、责任心的重要性。《国际货运》课,针对货代行业“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十字方针及货代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教育学生必须重合同、守信用、遵守职业准则,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国际货物运输任务,保证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商务英语》课可以根据日常课文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如教材中有提到关于网络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讨论他们是否经常网上聊天、网络游戏,讨论网络的利与弊有哪些。《市场营销》课,在讲企业市场观念演变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对各种市场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企业活动的主要特征等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如在比较营销、推销、传销的概念时,适时分析传销的危害性,对学生进行社会观、世界观的教育。
一、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规范管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继续发扬我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勤业、乐业的高尚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奉献,争当师德楷模。使全体教师真正树立为人师表意识,服务意识,终身学习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从而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全面提高教职工德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基础道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以培养文明素养为重点的养成教育。
1、认真做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学生道德意识、爱国意识。
2、加强养成教育。每学期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设计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关注学生行为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体验的活动。在“唱响国歌、不说脏话、做文明观众、爱护环境、遵守规则、爱护公共财物”等方面开展具有实效性教育实践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班任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4、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把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之中。努力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美德教育等教育内容挖掘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悟自醒。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所教学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抓好学生的法制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环境教育、诚信教育和安全自护教育等专项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四、教学工作
1、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学科,保证学时,按照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总结上学年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制定好本学年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2、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练兵活动。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学习,全面提高。做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把新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课改教学实践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积累教学案例,撰写反思笔记。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意识与能力,做到“边教学,边总结,边提高”。努力形成具有特色原教学思想、教学风格。
3、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常抓不懈。坚持每月对教师的各学科教案,各学科作业检查一次,认真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监控,以便及时调整。在备课中要求教师一阅、二画、三写、四对照、五修改。做到书、案结合,上课有备无患。在课堂教学上,遵守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4、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资源。表现突出的是一年、二年班主任。经常利用光盘上好远程教育课,提高自己,服务于学生。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5、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找准优势与不足,发扬长处,改进不足。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考查,都认真的组织教师进行卷面分析,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尽快改进,深入开展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在全镇质量抽测中,我校的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工会工作
1、维护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2、关心教职工的思想、生活、身心健康,办好本校的小食堂,开展好工会活动。
3、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促进学校民发展。
六、体育工作
1、认真学习新的体育健康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上好体育课,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好体育2 1的测试工作,使较好地掌握教材要求的体育技能,达到应具备的体能。
2、从学生的健康出发,上好体育课,课间操,坚持每天做好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带好体育代表队,做到有计划,坚持训练,在全镇运动会比赛中获得村小第二名。取得较好的成绩。
七、卫生工作
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校园环境管理工作,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从而达到了环境育人。
八、后勤工作
1、严格财务制度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2、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本年维修了绿色长廊,增加了草坪种植面积,补栽了梧桐树15棵。
3、做好校舍的维修,改善了办学条件。本年度为一―六年的教室钉了扣板,室内重新造白,校舍外面粉刷了涂料,建摩托车棚一个,水泥墙一百多延长米。使我校的班容校貌焕然一新。
4、做好图书管理、借阅工作。充分发挥图书的功能,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九、档案工作
1、定期收集档案资料,及时整理,管理规范。
2、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十、存在问题
1、教育经费不足,经济困难,日前还赤字。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中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
长期以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上,教师往往从考试评价的目标出发,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中华民族精神实质内容的教育;教学形式上以“单调、呆板”的说教为主,脱离学生实际,学生缺乏兴趣,思想教育实效性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很好地呈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魅力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究。
一、以提升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为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首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和接受一定的思想观点,形成正确的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性质上说,是意识形态灌输和传播的活动。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主要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方法目标是服务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在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时,要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价值观要求起,从小到大,切忌空谈,这样教师在确定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能够灵活的处理教材,不会迷失方向。
二、以教材内容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为教学内容
1.善于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虽然不是教案,也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善于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性地驾驭教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开发教材资源,用好这个例子。例如,在哲学教材中《树立崇高理想》、《求实的人生态度》等,经济常识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等,政治常识中《自觉维护国家》、《青年自觉增强党的领导观念》等都是非常直接地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但有些教材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开发和挖掘,从中找到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从而引导学生不仅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人的精神的力量,然后再补充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引发学生说出一些激励自己前进的人生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重视个人精神走向重视中华民族精神,重温奥运精神、申博精神、神州精神、“抗非”精神等,然后对国歌进行精神力量的再认识,由此说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支撑和巨大推动作用。最后利用哲学知识对“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真正认同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以此作为激发自己向上的动力。
2.善于挖掘学生资源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不能仅把学生当成是受教育的对象,它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渠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扮演角色。
我们各种思想政治课规定上课前五分钟进行课前演讲,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就把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观点、思想表述出来了。学生根据自己搜索的素材提出的思想观点,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把学生无意识的针对问题的看法进行引导和强化,使之变成有意识的道德品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国家的发展,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抱负。这对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来说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这种不自觉自发的爱国意识变为自觉的积极的爱国意识。
学生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但囿于思维和知识的限制,可能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现象或者某一个侧面,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和全部。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所表述的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进行针对该问题引发的补充延伸教育。例如有同学在演讲中提到当今社会人们在殡葬礼仪上的巨额花费问题,该同学仅提到政府应在此事上应该怎么做,点评中其他同学也未发掘出这个话题的其他教育意义,我就启发说,“其实这一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政府的管理问题,而在于人们如何正确的看待‘孝’这个问题,我们都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要真正有孝心,并不是表现在人死后殡葬的隆重形式上,而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同学们想要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从回家进门问一声爸妈好开始,从给父母端一杯热茶开始……你的父母将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三、以思想启迪和心灵沟通为教学策略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并且在开放和民主的教学中,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而达到情感的激发和撞击,使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提供新知识的现实情景或模拟情境,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积极思考的空间和热烈的学习氛围,通过情境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四、善于借助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疑点,进行思想的“碰撞”教育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置于具体的环境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同样也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它包括时间环境、地点环境、方法环境,因此切实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地把握和利用教育教学的环境。时间环境思想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与一定的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对教育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教学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效果更佳。思想教育尤其是说服性教育,最佳时间的选择就是让学生的思想问题在某个情境中外显出来的时候来进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它是按课程的方式来设置和安排的,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再者每个班级人数也较多,教师不可能在发现某个学生存在思想问题时就进教室进行课堂教学。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就应当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洞悉能力,善于在课堂上借助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境,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疑点,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有效地落实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教育界的各位同仁们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发挥思想政治在育人上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克群. 民族精神与竞争力[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 班华. 现代德育论[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 顾明远.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