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8:1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学和生物医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

第1篇

核酸适体是一种通过结合蛋白质、离子、核酸、细胞等目标分子,并借助配位系统进化技术(SELEX)经体外筛选的人工合成肤分子。适配体不仅具有分子量小、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故被称为“化学抗体”,常常被化学工作者用于分子识别和靶标物检测研究的重要工具,从而为生物分析方法和设计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核酸适体还可以形成发夹、凸环、假结等稳定的空间结构。在分子识别时,通过目标分析物的诱导,单链核酸适体常常会形成或是折叠成特殊的二级结构。单位点结合和双位点结合两种是最常见的适体与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研究,一旦适配体的结构稍有差异,则可能会导致靶分子与其结合的阻碍。而这些特点有助于高灵敏、高选择性和快速高通量的靶标分子的分析检测,逐渐成为了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目前研究人员仅仅只是核酸适体的新分析方法(电化学法、荧光、比色法、压电和SPR)。

2压电生物传感器

压电生物传感器是通过使压电晶体表面产生微小的压力变化,引起振动频率的改变而制成的传感器。这种方法不仅充分利用压电石英晶体对表面电极区附着质量的敏感性,同时还结合了生物功能分子抗原和抗体之间的选择特异性。其组成部分为:压电晶体、振荡电路、差频电路、频率计数器及计算机等部分。压电晶体通常具有9MHz的谐振频率。而这种晶体大多是使用石英晶体按照AT方式进行切割形成的。振荡电路通常会有两个设置,一个是晶体检测振荡电路,而一个是晶体参比振荡电路。所谓参比电路就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一些温度、气压、粘度等的误差影响。通常可以用频率计数器来改变压电晶体的谐振频率和频率的改变,随后在有计算机对其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压电生物传感器因其不仅具有装置简单,而且其高灵敏度、快响应速度以及实时动态检测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人们研究的热点正是压电免疫传感器和压电基因传感器。其中压电免疫传感器常常是用于检测微生物、免疫球蛋白等蛋白物质、生物小分子等。压电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对复杂品的分析,进行连续检测。压电免疫传感器常常被用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从而直接检测生物的反应过程。随着液相压电传感技术的逐渐成熟,尽管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但目前已经可以用于表面杂交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为基因学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管理模式;运行与维护

近几年,随着生物医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生物医学应用计算平台正从传统的以计算集群为基础的网格环境向高性能计算环境快速发展,以承载和支撑大规模生物与医学为中心任务,充分利用其并行运算和大数据处理的能力,为大数据提供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机制。

一、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的有效管理

(一)生物计算平台发挥的作用以及工作宗旨

其作为相对独立的辅助部门存在,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一流的生物医学计算和存储等服务工作。因此,计算平台是否能够按需求服务,科研和教学用户对平台服务是否满意,如何通过创建和创新服务而为生物医学研究创造更多的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生物计算平台所面临的建设、运营等主要问题

一方面,各实验室和院所的发展对生物计算平台的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挑战,需要长远目光和快速响应,比如每年的项目申报。另一方面,因频繁变化的业务使计算平台日常管理遭遇很多突发状况,如临时停电、软硬件技术故障、突击检查等,要求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生物计算平台服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生物计算机平台对人、基础设施、信息资产、其他资产的管理,范围广,涉及到的面多,只有抓住信息这个要素以信息管理为重点,以流程为指标,建立标准服务级别,并进行模块化管理。

(四)定制的服务体系构架

1)服务级别管理:计算机平台的核心使命是为各类用户提供满意的存储及计算服务,因此立足于平台的实际,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匹配的用户服务协议,是衡量平台工作的核心标准之一。

2)财务管理:计算机平台逐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效益。因此,需要设计预算和计费管理、运维的管理、对外服务的管理等,费用约定应明确体现在服务协定上,这对改善计算平台的运维和服务质量,提升平台的使用平率都十分必要。

3)持续可用性管理:作为一个重点建设,任务繁重的计算平台,必须在人员、技术、资产等方面进行持续管理。并必须明确计算平台服务需求,这样平台的工作目标才是明确的,这样优化和基础构架才有实用性。

4)事故能力的管理:为避免用户违规、例外操作等造成的事故,计算机平台需要制定严格的服务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操作、记录操作事故现象、分析并给出报告,以达到与用户沟通、减少事故次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计算平台需要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来实现各类服务,并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以及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来发挥计算平台投资的最大效能。

5)问题配置管理:为兑现服务协议,降低事故损失,有必要开展事前分析,找出潜在因素,减少服务成本和对用户的影响。而合理地配置是计算机平台软件协同、高效工作的基石,对系统的配置项需要定期确认,以确保变更管理和日志。

6)变更管理:科学试验的流程变更需要合理管理,因计算平台面向的用户众多,拥有的信息资源有限,而在实际过程中,用户的使用权限或端口会经常进行变更,所以用户出于自身需要对软硬件的变更也是变更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使IT技术信息透明化,应定期有关产品的配置项信息,而计算机平台通常使用可信第三方提供的软件产品。

二、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的合理化运维

(一)生物医学计算平台下的用户维度

在传统模式下,业务系统与物理服务器明确对应,而采用计算平台后,是利用虚拟服务器进行服务的,其数量会动态增减。如要查看客户满意度、群集开机率、任务按时完成率以及平均等待时间,都可以在计算平台中操作实施。因计算平台面向的用户面广,所以用户维度是关键。在为各类用户提供满意的计算平台服务,并达到与客户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对计算平台的使用率以及良好的信誉有很大的提升。

(二)生物医学计算平台下科研项目与业绩的维度

随着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的发展,国家极度重视生物医学,为该科学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将计算平台累积下来的宝贵科研资源进行研究、分析、整合。在预算成本的控制范围内,科研工作者研究开发科研项目的同时,又为国家科研项目开源节流、控制成本,这对改善对外服务管理、项目成本以及完善计算平台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国家在科研上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便利之门。

(三)生物医学计算平台下建立面向客户服务的虚拟化共享系统

计算机平台下,协助客户运维管理部门实现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的转化,突出体现在计算平台下科技价值体系的贡献与重要性。国家在计算平台下虚拟化的管理与技术还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这就要求在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改善和提高计算平台的运行模式,让用户在虚拟化的系统下,有权共享系统资源。虚拟化共享系统根据用户可能需要的服务将进行分类,生成相应的虚拟机模板。系统自动会在用户提出申请需要时,从存储系统取出虚拟机模板,根据模板生成相应的虚拟机,并自动对其他所需资源进行配置,自动测定资源余量,然后提交到一个有资源余量的物理机上运行,最后给提出申请的用户进行分配。

(四)生物医学计算平台下资源的优化使用

在医院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和很多业务系统的运行时间段不同,多数业务系统在白天的访问量较大,晚上则相对较小。服务器在采购数据时,峰值是日常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就导致大部分日常时间中服务器多数空闲,资源浪费严重。在计算机平台下,虚拟服务与自动化服务相结合,可以使系统资源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可设定各系统的服务时间段,在系统使用量较小的时候,减少该服务使用数据量、释放其占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交给其他服务和系统。也可关闭不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以节省电力。

三、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管理与运维效果,在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对其中的部分进行了因地制宜的修改、增减和实施,并在平台内部进行了相对严格的标准化和文档化记录。而生物医学计算平台的管理与运维对促进我国的生物医学技术,以及对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伯诚,朱元元,马锡坤."医云工程"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

[2]金岳辉,吴祯.虚拟化环境下IT运维自动化管理探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3.

第3篇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实验课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它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防范措施不力,将会造成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感染、或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污染环境、殃及社会[1]。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状况,研究探索实验室安全防护对策,防止实验室感染、环境污染,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学生实验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生化、药敏、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要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尽管作为以学生实验教学为主的一个场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种类没有临床检验室多,但由于操作的特殊性,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病原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上都安排第一学年,该阶段学生的医学知识甚少,也很少有学校安排相应完整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只是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学习一下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漠,许多学生思想上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来自实验标本的威胁性往往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视各种实验标本为普通东西,完全忽视了其生物危害性。同时,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大量增加,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扩建、实验时数和仪器设备增多,因此,实验室具有使用率高、人员相对集中且流动性大、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等特点。这也说明,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防护对策

2.1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国家先后实施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为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了解熟悉、正确使用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了技术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标准和相应的法规,在掌握本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播途径、稳定性、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使用等,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2]。

2.2 加强对学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应高度重视。大一的医学生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甚少,在实验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漠,不知道实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把日常生活中的有些习惯带入实验室,对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指导老师应时时对学生进行自我防护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包括:学生进微生物实验室必须穿好工作服,离室需脱下反折,要经常清洗消毒;进实验室时随带书包、衣物等与实验无关物品一律存放指定的储物柜内;严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和抽烟;手拿培养物后或出实验室前要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实验过程中避免一切不良的个人习惯;操作中产生的垃圾不得随意抛掷,要扔在指定的桶内[3]。

2.3 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操作: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要负责给学生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时,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对此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使学生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在实验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加强巡视,认真指导、监督,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规范操作, 正确握持接种环、接种针、微量移液器等,操作过程中严格树立无菌观念,防止一切污染周围器材物品的动作发生,如遇有污染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进行ELISA实验、临床未知标本的分离鉴定等实验项目或有同学皮肤破损时要戴上手套操作。

2.4 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微生物学实验室主要有培养箱、药品冷藏箱、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冷冻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干烤箱等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经常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高压灭菌锅的水量是否合适,橡胶圈是否发生变形,关闭消毒锅时是否严密;冰箱、冰柜、培养箱的温度值是否正常等,当发生异常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2.5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管理[4]: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实验室的消毒处理要遵循及时消毒、彻底消毒、有效消毒的原则。实验室要备有必要的清洁和消毒用品,包括拖把、抹布、水桶、消毒液等,实验室管理者要经常对这些用品进行检查,缺少时及时进行补充。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保证消毒效果。每次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实验台面及所用仪器表面用消毒液擦拭,实验室要加强通风或定期紫外照射消毒,因紫外线的穿透能力特别弱,故应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清洁,还应经常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当照射强度低于原始强度的70%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第4篇

【关键词】 八年制; 生化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化实验课是整体生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我们将生物化学的各大基础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首先在医学八年制学生中开设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地应用和掌握生物化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为进一步全面实施生化实验改革打下了基础。

1 改革生化实验教学理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其显著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成为生命科学尤其医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和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1]。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其内容多验证,少创新,实验结果早成定式。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仅在最初的动手操作上,由于每次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实验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不仅兴趣逐渐淡化,甚至学完了也不知道如何结合实践进行应用,产生学无致用,只为考试的想法,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瓶颈”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2]。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是内容、方法上的改革,更应重视教学理念的改革,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诸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加强整体设计性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达到目的。

医学生化综合实验就是以某一生物医学相关的物质为研究对象,为阐明该物质的各种性质,将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连续性、整体化的实验课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根本区别,这是为研究目的而选择、设计实验技术内容,而不是为讲解技术而组合实验,目的性明确,促使学生动手之前主动思考,学习相关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发创造性思维,团结协作能力等[3]。在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不是在被动地学习某个技术,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研究目的,主动地设计实验内容,学会如何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目前,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要培养具有对科学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现有的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科研创新培养方案。同时八年制学生进入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后,面临繁重的见习、实习,很难再深入接触科研环境[4]。因此,八年制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基础学习阶段来培养。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2 开设综合生化实验的实践

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指导思想,我校现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单独开设为一门必修课程,而八年制学生在该课程上的课时数更是达到54节,为生化综合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课时量。另外八年制学生人数每届均在40人左右,我院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平台能为他们的综合实验设置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我们在全面尝试综合性实验前,先开展了课前调查,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向学生介绍了医学领域常用的生化技术和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基础性实验让学生预先了解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学会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电泳装置、高速离心机、摇床、超净工作台等常规仪器的使用;接着,针对主要研究对象--蛋白质提出两个研究课题:人血清球蛋白的分离和鉴定和工程菌诱导表达的外源GST蛋白的纯化及鉴定。我们将实验的课题内容和时间安排课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提前查找相关实验资料,根据目标自行初步设计实验路线。

正式开始综合实验时,老师先用理论概述生化实验技术中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技术(以蛋白质为主要对象介绍光谱、电泳、层析三大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分析中的应用),介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原则及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和动手操作实验时对各大技术的应用有系统的认识。接着,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在已有的实验条件下自由选择实验方法,完善设计的实验路线,然后在每次实验课时分别进行实验。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的蛋白质各种性质,促使学生主动去查资料找参考书,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整体构思,然后才能制定详尽的实验方案。

人血清IgG分离纯化鉴定实验的设计宗旨是以一系列实验对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完整的研究,包括对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蛋白质分离纯化粗分级分离和细分级分离法以及纯度鉴定。我们选用了盐析法首先分离血清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后用凝胶过滤法对IgG脱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IgG,同时免疫扩散鉴定IgG活性或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质纯度等实验内容。实验贯穿分光光度法、离心、盐析、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技术,这样有利于初步建立学生连贯、系统的科学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工程菌表达的外源GST蛋白的纯化及鉴定综合实验则以目前研究前沿的基因工程技术为背景,从含重组pGEX载体的细菌培养开始,诱导外源GST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鉴定,以免疫沉淀法/亲和层析法高效特异地分离GST蛋白,SDSPAGE分离鉴定纯化的蛋白质,该实验综合应用了一些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包括细菌培养、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技术,这些技术和生化基础技术交叉结合在一起使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验应用能力。

3 开设综合生化实验的体会

3.1 改变教学理念,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围绕学有所用,学将如何用,开展生化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他们能积极根据实验对象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老师先对实验思路进行综合讲解和指导,然后学生几人为一组独立自主的合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就要求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和协调好每个人的分工,解决好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高了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质并正确地使用仪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老师上课时会针对每个实验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应用进行展开讨论,利用实验间隙讲解实验技巧,与学生探讨实验设计,为学生今后自己设计某些实验路线选择提供有利参考,提高他们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3.2 改革实验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大胆改革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内容,综合实验中包含基础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加具有连贯性和全面系统性。综合实验的实验内容前后衔接,彼此相关,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后一项实验的起始材料,整个实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规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基础验证性实验都包含在综合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践建立了如何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测定的系统性连贯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的概念。通过增加一些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实验项目如Western Blotting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科研方面的实验技术水平。学生课后普遍反映通过综合实验的学习,自己对生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更加熟练,不会出现学完了就不用了甚至印象全无的现象,能更好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和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3 重视课后实验总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完成后学生系统总结了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对该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学生的实验报告不再是照抄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且对之进行分析和讨论。课后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为学生自由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提供有利指导。学生还能针对综合实验的内容和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改革生化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连续3年在八年制学生中进行生化实验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反馈调查,学生们的评价良好,认为综合实验的开设的确有利于他们充分掌握生化实验技术,培养他们系统性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对所学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由于综合实验组成环节较多,耗时较长,耗费较大,因此对老师指导实验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较好完善实验条件和设施。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努力创造实验教学条件,争取更多教学经费支持,引进和培养更多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在八年制医学生中开设生化综合性实验所积累的经验,也为进一步能在五年制医学生中开展综合实验打下了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不断加强探索,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健,苏金,刘新平,药立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5):531~532.

2 肖维威,马文丽,朱利娜,肖应庆. 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14~115.

第5篇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新疆;民汉合班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医学的角度,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展、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及疾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的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作为当今生物医学研究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研究手段技术先进,知识内容更新快,汇聚了最新技术手段和科研理念。我校多个医学专业均开设了本课程,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民汉学生语言基础不一、文化鸿沟明显和基础知识不一等。

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包括民考汉、双语生和民考民三种。所谓“民汉合班”是指将民语言参加高考学生(包括双语生)和汉学生(其中包括民考汉学生)统一编班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维护新疆的和平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以及民汉关系的融洽相处,新疆各院校探索和推进民汉合校、合班一体化教学的努力从未停止。以我校厚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我院2014级共16个班,其中3个预科班为民语言班,其余13个班中,有10个班级实施了民汉合班,占62.5%。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正视这些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对于提升民汉合班班级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及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民汉合班班级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1.教学面临着“同步不同效”的现实困境

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覆盖面广,与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联系广泛,成为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本学科教学内容多、学时少,且对于新疆民汉合校、合班院校而言,民汉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模式决定了其在教学方面的特殊性。大部分民考民和部分双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词汇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学面临着“同步不同效”的现实困境。

2.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学细胞生物学主要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等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足够的医学知识,因此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部分学生,上课听讲困难,学习积极|生受挫,对于民汉合班班级而言,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理解能力分化明显,学习效果也呈现出“马太效应”。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种学习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很容易使他们放弃学习,缺课、逃课也就不难理解了。

3.教材难度过高,不符合民汉合班教学实际

目前我院根据学校规定选取的教材存在着针对性不强、难度过高等缺憾。以笔者所在院校在教务处指定下采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细胞生物学》为例,教材本身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适合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课时较多的院校,而我院本课程理论课时量才24学时,不符合民汉合班的教学实际。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既对教师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造成干扰,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架构的构建。

二、提高民汉合班班级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英国教育家哈曼认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因材施教。其次,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可以让同学们“结对子、一帮一”,促使汉族学生放开手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化繁杂为简洁,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我们在本课程中引入“系统”“动态”“时空”等前沿概念,贯穿了“细胞不是一个孤立的细胞,而是组织、器官及个体中的细胞,甚至是不同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下的细胞”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按照“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状态”的知识体系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生物学知识框架,而且根据我院教学课时的实际情况,精简讲授内容,选取教材中八个章节进行重点讲述,化繁杂为简洁,降低学习难度。

3.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有机补充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特色的不足。比如,信号肽指导的分泌性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的合成,动态的动画形象在短时间内简洁地展示了合成的过程,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医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建立师生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课程网络资源,通过网上留作业、安排考试等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并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最终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肠毒素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 张文成,任改新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豚鼠内耳产生热休克反应的分析(简报) 邹静,周永清,毕爱芳

RAPD分析在Hp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王蔚虹,阎赞华,胡伏莲

检测孕妇感染解脲脲原体的意义 万加华,马守中,戚其玮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简报) 赵逵,马淑玉,龙小英

人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筛选 杨淑静,卜凤荣,王全立

人瘤病毒16型致瘤基因E6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及其蛋白抗原特性的初步研究 栾怡,于修平,赵蔚明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基因分析(简报) 汪玎妍,罗宪玲,郭辉玉

牛轮状病毒受体分析 李金慧,訾自强

1b型丙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状态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简报) 龚国忠,郑宣鹤,赖力英

原代沙鼠肾细胞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临床观察与免疫学效果研究 董关木,安祺,朱智勇

恶性疟复合多价抗原基因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黄建生,张丽芸,郭明秋

p185抗体可致小鼠流产的研究 李晓华,秦慧莲,Mery L Disis

国产与进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的研究(简报) 赵桂珍,马力,梁争论

MRL/lpr Thy1.1小鼠中一个新的T细胞亚群的发现 宋永平,张永法,金雪兰

异型反应性CD4+-T淋巴细胞在MHC-Ⅰ类分子差异的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葛建军,内田孝之,张启伟

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MIF)释放的测定及条件性抑制LMIF的作用 梅林,李乐群,范少光

人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基因免疫初探(简报) 王宇哲,伍欣星,盛德乔

肺癌患者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型分布与红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王若霞,郭峰,张俊洁

ICAM-1和VCAM-1对活化淋巴细胞粘附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简报) 侯桂华,韩建奎,张庆殷

抗HBsAg和抗红细胞双特异Diabody的构建及表达 陈宇萍,王琰,化冰

CEA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王冠华,孔建

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提取液中NPY与NT含量的变化(简报) 罗南萍,孟建中,杨道理

用抗原表位定向选择方法人源化抗TNF-α抗体Fab段 王卓智,王琰,李竞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L-6、IL-2系统的变化和意义(简报) 赵彩彦,王彦锁,周俊英

人肿瘤细胞TH2类细胞因子的逆转与NK抗性变化的研究 刘杰,田志刚,张建华

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细胞毒效应的比较 石文芳,李卓娅,龚非力

感染人体的博尔纳病病毒ORF I基因前部片段的检测 谢鹏,岩田泰秀,高桥和郎

核酸序列扩增系统与套式RT-PCR检测博尔纳病病毒的方法学比较(简报) 谢鹏,岩田泰秀,高桥和郎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 王兴民,孟筱琦,邹开勇

EBV-LMP1基因对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简报) 陈宜芳,郭辉玉,汪慧民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任冰,程玉林,陈民钧

同一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S基因的多态性(简报) 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羧基端编码基因真核表达重组克隆的构建 缪军,薛采芳,喻启桂

不同种属钩端螺旋体疏水外膜蛋白的特征研究 张燕华,许玉堂,曹勇

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分离株脲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简报) 赖小敏,方国源,李彩霞

一种探找超抗原T细胞识别表位的新方法 胡伟钢,朱锡华,吴玉章

Ⅱ型胶原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观察(简报) 何丽娜,吴亦伦,叶寿山

细胞性一氧化氮供体的建立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 朱敏生,沈月许祥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简报) 刘玉峰,刘玉宁,石明仁

单抗5C5-G1识别的分化抗原表达于活化B细胞胞膜 马凤蓉,朱立平,张立新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症与抗体型别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简报) 杨忠礼,邹林樾,马明睿

人重组C3片段通过IL-2自分泌效应对CTLL-2细胞产生促增殖作用 宋泉声,张颖妹,梁红梅

人亲环素A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李芳秋,赵权,武建国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PBMCs对IL-4应答性的比较 石裕明,张立煌,孙永良

慢性丙肝患者外周CTL对HCV抗原位点的特异性识别及受HLA的限制 姚鹏,冯百芳,陶其敏

DCS细胞肿瘤相关膜蛋白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简报) 段德义,赵雪梅,高进

HER2/neu抗体对SK3乳腺癌细胞株酪氨酸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邵红霞,秦慧莲,李晓华

抗胶质瘤免疫放疗制剂35S标记单抗SZ39细胞毒效应 兰青,黄强,庄道玲

用地高辛标记的PCR/SSO方法进行HLA-B27等位基因检测 蒋黎华,杨珏琴,范丽安

EB病毒潜在膜蛋白对鼻咽癌细胞系CNE1生长及HLA表达的影响 张钦明,孙宁,陈小毅

IL-2基因直接转移促进CD4+缺损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刘炜,殷金珠

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研究 王辉,吴伟元,陈民钧

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陈孙孝,廖万清,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鼠模型的建立 郭刚,超,邹全明,刘开云,解庆华,张卫军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分布 周伟琳,俞云松,陈亚岗,马亦林

念珠菌变应性鼻炎的sIgE检测 吕宏光,高晗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及RFLP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病原菌 罗雯,万雅各,彭宣宪,王三英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刘敬忠,谭淑珍,周艳,雷箴,闫梅,邵伟,吴燕,何蕴韶,肖白

用随意扩增多态性DNA PCR方法检查实验小鼠的嗜肺性巴氏杆菌 常丙功,张远富,李红,石朝辉,张丽芳,刘星

黄病毒属病毒的感染性克隆研究进展 曾明

败血症动物模型中胸腺细胞凋亡及TNF-α作用的研究 胡荣,左大鹏,梁瑞彬,周学红,王耀宏

内源性一氧化氮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薛建敏,徐永健,张珍祥,沈关心

雷公藤多甙可诱导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凋亡 王振刚,王芳,刘爱华

L-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王茂,许以平,朱丽君,姚苏杭,邵莉,王利民,王健华

ML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贾保祥,刘利,徐秀红,张玉海

胃癌P-糖蛋白表达与癌周肥大细胞密度的关系 张友元,张志华,邢寿富,肖和平

第7篇

1生物教学中人与人的合作

1.1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合作的社会,一个学生苦学多年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要参与实践,而参与实践免不了要与他人竞争。要在竞争中获胜,取得佳绩,就必须与他人合作。教师精心组织的合作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团队内部成员要加强合作,凝成一股绳,明确本团队的奋斗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的任务、奋斗目标,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增强团队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团队的奋斗目标,确保合作有序不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合作的快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可以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在讨论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思考,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创设了团体情境,使学生产生获胜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1.2学生与教师的合作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中心与知识中心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效应。使学生与教师都成为学习者,可以促进教与学融为一体,同时可以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

1.3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想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育者教学理论不断提高和完善。

2生物教学与家庭合作

2.1家长与学校教学的互动合作

教师在生物教学工作中,向家长汇报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思想及学习情况,寻求家长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可以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生物教学不断完善。生物教学中设计科学研究活动,这都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对学校教学的支持。

2.2充分利用家长教学资源

生物学教学的知识体系是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学习者要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需要扩大知识面,深入了解社会上相关的知识体系。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类别各不相同,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请学生家长讲授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积累与交流。同时使生物教学更有趣味性和亲近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知识面。

2.3家庭教育中支持生物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不可能全部交有学校和社会负责,家庭仍旧是青少年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仍旧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相互合作,学校知道家庭教育,如生物学中的遗传、人口和环境、卫生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材料。

3生物学教学与社会的合作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教育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在生物学教学中,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配合,利用学校与社会各自优势,可以达到双向促进作用。

3.1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由于生物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社会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自然风景区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发挥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与旅游局合作,设立部分自然保护区为教育教学基地,使学生知识来源扩大化、社会化。

3.2教育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学校内部实验设备未必完善,未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所以与科研机构合作,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开拓学生的潜能。

3.3生物教学深入农村

教育工作者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为社会服务。生物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科技、文化带到农村,为农村发展服务,如宣传植物生长规律、农村生态环境、农作物施肥技巧等。通过合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4生物信息及教学资源共享

技术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计算机技术在增加知识的获取渠道和促进学习手段方面有重要作用,信息网络将全球学生连接起来形成共同体,这对学习者合作有重大影响。利用信息系统的新进展,创建生物教学数据库,让学习者更快了解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动向,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如交互式多媒体数据库可使学习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更有效、更自由地学习。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教师可以互相合作组成教师共同体,共同开发生物课程,交流信息,通过网络储存和共享文档,并可讨论问题,建立共享资源,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式探究。

5生物学教学的评价

生物学教学评价应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凭借相结合。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学的评价也不能是单一的,必须采用教师、学生、社会及家长等各方面互动式合作的评价体系。

第8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质疑能力 勇气 习惯 本领

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面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质疑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一、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培养质疑能力的第一步就是从强化敢于质疑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敢于质疑。

1.增强学生质疑的勇气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教学中如果教师固守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过多地扮演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学生质疑的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就再也不会有学生质疑了。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提出什么疑难问题,教师都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给予肯定,表扬其好问的精神,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消除了紧张感和顾虑,才会大胆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

2.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

现实中,许多教师常常居高临下,不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的甚至视提问为干扰,导致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提问不得要领,浮于表面。这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以学生尽量多的质疑机会,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

3.创设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促使他们自由地质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自然、亲切的教态,机敏、宽容的眼神,和蔼、幽默的语言,积极为学生营造质疑探究的宽松环境。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就会轻松地发言,自由地畅想,

大胆地提问。

二、强化质疑训练,培养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兴趣引导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质疑的欲望。教师以不断变换的设疑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对某种学习从无趣发展到有趣、从有趣发张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知趣。

2.对质疑给予积极评价,保持学生的质疑热情

教师积极的评价、宽容的态度可以化作学生持续质疑的动力。在教学中,当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推测的时候,教师和同学们应给予鼓励的掌声,而不应限制、冷谈、甚至是嘲笑;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疑的问题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或置之不理,而应认真分析,进行充分的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去寻根问底,甚至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重视他们犹豫好奇心而提出的种种问题,同时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这种勇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当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并允许学生说错、改错,鼓励学生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质疑始终持欢迎态度,学生才可能保持愿意质疑的热情和敢于质疑的信心。

3.坚持质疑训练,促成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

有了质疑的兴趣和热情,如果长期坚持质疑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质疑将变成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在培养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外在的条件进行引导。如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发放调查表要求学生反思;考试的试题中设置一定分量考察学生质疑能力的内容,用一定量的开放型试题来组织测试,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鼓励,等等。这样质疑能力便会惯性的质疑中得到发展和增强。

三、教给学生方法,增强学生善于质疑的本领

善问是自主探究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不要让质疑流于形式,要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授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思路、角度和方法,提升质疑水平。

1.在课堂教学中,从比较中质疑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有发现。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高等复杂的结构是低等简单的结构发展而来的,在完善的生命活动中有往往带有一些原始活动的痕迹,这就为我们在认识生命时,进行对照、比较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如通过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心脏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提出“动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等问题。通过比较学生能理清思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将知识化零为整。

2.通过推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

推测是指利用想象推测事物的可能属性、特点及发展方向。例如,学习皮肤的结构特点之后,推测提出皮肤具有哪些功能?通过某人的尿样检查结果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可以推测此人身体的什么部位可能出现了病变?

3.从生活经验入手质疑

学生在生活中,对一些生物现象凭经验已形成了一些认识,但有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很好的联系实际,学生也会提出很多问题,甚至更正医学错误认识。比如,学生在经验中往往认为针扎手后,是先感到痛而后缩手。在学习神经调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亲自尝试,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可能不是先感到痛”这样的怀疑,根据这种怀疑便会很快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通过试验、实践,大胆质疑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的实验和实践不能仅仅只是验证前人得出的理论,更不能仅仅只是“告诉”和“训练”,它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探索、怀疑。因而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的质疑,循序渐进地去思考,直到解决问题。例如,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5.用科学的实例鼓励学生质疑

第9篇

座;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16―01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人与生物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主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今环境形势不谋而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笔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调动起他们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情,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现行初中生物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可有意识地突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强调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影响、改变着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种情境让学生想象:第一,假设我们所处的山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终年没有一点绿色,我们能在这里很好地生活吗?第二,我们山区经过进一步治理后,将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环境与现在相比,空气、水、动物、植物等将有何改变呢?通过习题的分析,也可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二、组织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是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的途径之一,也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专题讲座既可以邀请校外环保人员和学者,也可以邀请有经验、有环保知识的农民,当然也可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讲演。主要围绕“人与自然”、“农业与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当地环境现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用”等内容进行演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家园的队伍中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介绍植树节(3月12日)、爱鸟日(4月1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情,适当组织一些环保知识竞赛活动,既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环保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组织环境考察与环境调查活动

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考察或调查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在考察和调查中做好记录,回校进行交流,并写出考察或调查报告进行存档;还可以集体组织外出对乡办化工厂、纸箱厂等乡办企业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发现其周围的植物生长受到哪些影响,河中的鱼虾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对破坏山坡植被而开荒种庄稼的几个村进行考察和调查,看看这几个村每年雨季滑坡形成泥石流的现象有无增加,被洪水冲刷走的泥沙有无增多。这些考察和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考察和调查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