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9: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业务自动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德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企业作为管理会计的“微观”对象,其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财务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全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中之重,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因此,企业应注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合理设定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在对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30-03
1 公司简介
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于1999年设立的股份公司,于2002年10月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股票代码:600532),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工经济效益500强、中国名牌企业、第二届中国农民喜爱的农资品牌、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出口名牌企业、山东省百强重点企业集团、拥有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财务管理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可以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分析,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信息。
2.1.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2012年为0.45,2013年为0.52,2014年为0.64.该公司流动比率近三年呈逐年升的趋势,表明该公司管理层开始加强短期偿债的整治,使得短期偿债能力回升。一般地,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流动负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可能性越大,即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一般认为2:1的流动比率较为合适,但该企业流动比率较低下,反映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较少,抵偿债务压力较大,债权人遭受的损失风险大。
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其相对于流动比率,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1时比较合适。该公司速动比率2012年为0.40,2013年为0.47,2014年为0.54,2012至2013年公司的速动比率低于正常范围,且大体维持在0.4左右,说明企业整体偿债能力不高,但在2014年企业速动比率指标有所上升,需加强偿债管理。
现金比率反映了企业直接偿付能力。现金作为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终手段,它的缺失,会使企业发生支付困难,面临财务危机。对于该企业,现金比率2012年为12.91,2013年为17.52,2014年为31.40,作为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的财务指标,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但也不能过高。公司的现金比率最近三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整体水平较低。综合以上三个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尤其是流动比率有待提高。
2.1.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2012年为45.71%,2013年为45.50%,2014年为50.04,该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状态,企业应保持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下,以确保不会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吸引更多投资。
从产权比率方面来看,它反映了债权人提供资金与股东提供资金的对比关系,有助于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股东权益对债务的保障程度,该企业2012年为84.20,2013年为83.47,2014年为72.69其比率在三年内持续下降,说明企业长期财务状况好转,债权人贷款的安全保障程度提高。综合以上两个指标,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良好,企业长期的财务风险较低。
2.2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对此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数据如下表: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快,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从该企业2012-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先上升后下降,但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先下降后上升,尤其是2012-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了13.65倍,说明应收账款变现速度越来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很短,资金管理效率高,而2013 -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2.6倍,巨大的前后变化说明企业资金管理环节问题开始显现。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该企业2012-2013年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加快,企业销售能力逐年增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越少,表明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单就2014年该指标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说明企业销售能力下降,营运资金紧张。
2.3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对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债权人收回本息的资金来源进行了解,它既是衡量企业管理者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外部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只分析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不涉及非正常经营,包括三项费用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净利率。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公司2013-2014年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开始下降,其中2014年相对2013年分别下降了8.22%、2.1%,以上个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先上升后下降,但从三项费用率来看,2013-2014年该比率变化幅度较少,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盈利能力近两年趋于稳定。
2.4 现金流量辅助分析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的“温度计”、“晴雨表”,通过它可以读懂企业的健康状况,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得出的企业偿债能力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验证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质量,监控企业资金链环节,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
从购买商品、接受支付劳务所支付的现金量来看,企业生产规模在迅速上升后成稳定态势,企业销售规模也呈同样态势。2012-201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支付劳务所支付的现金的差额分别为2947.20万元、16049.3万元、14301.8万元、13870.10万元,说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现金回笼慢,企业的现金盈利在下降。近三年营业收入大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未收回现金,在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但是通过查企业资产负债表,可知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产比重低,所以通过应收账款无法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较大影响,同时在营业能力分析中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使企业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资金管理效率,这一点反映了企业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
3 财务资源配置的改进措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进行资源配置、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可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短期偿债能力不高、盈利能力动力不足、重融资、轻销售等问题,所以为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与配置
企业当前可以适当降低对长期负债的依赖性,加大流动资产的管理,在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外部融资实力基础上,加大销售环节的赊销比重,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风险,提高流动比率。
3.2 努力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人工成本方面,合理使用现有在职员工,统一企业内部人工费用管理、支出标准;营运成本方面,统一商品采购、配销、库存管理系统,加强、整合采购、销售、物流配送资金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费用支出。
3.3 合理融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一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运用客户资金;二是间接融资,采用银行信贷融资,重视银行、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三是直接融资,利用自身上市公司的优势加大股票、配股、增发等形式募集资金。但需注意的是企业在对募集到的资金运用上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宜采用采取分散投资,虽然可能降低预期收益,但是根据企业现有的筹资能力情况下,通过对现有的资金合理配置,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理的保障。
3.4 依靠国家政策,实现企业销售快速发展
2014年国家采取了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种粮直补政策等惠农政策,为企业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分析可知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融资能力强,基于此,加大对销售环节的重视,既可以实现企业盈利能力一定幅度地上涨,又可以加大企业自身资金流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汤建中。现金流量数据的优缺点探析[J]。会计之友,2014(9):27~30.
(2)唐国平,王加灿。企业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与途径[J]。财务与会计,2010(2):13~15.
(3)顾永恒。企业资金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4(9):33~34.
(4)王颖。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9(8):95.
(5)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7)腾讯财经[EB/OL]。http://stockhtm。finance。qq。com/sstock/quotpage/q/600532.htm#12,2014.
关键词 野菜文化 实践活动 教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45 - 03
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材,南北通用、城乡通用,教材上列举的许多生物资源当地没有,给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许多不便和遗憾。因此,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应与当地的生物资源状况,特别是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联系。野菜文化是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将野菜文化资源应用到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当中?笔者通过一线的实践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与教材资源进行整合
教材是经过严密选编的系统化的学科知识,虽不能完全概括该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与结构,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挖掘教材资源的过程中整合南京野菜文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出适合初中学生的生物学实践活动。以苏教版八年级教科书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章为例,将“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活动与野菜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出了“关注南京野菜的未来发展”的实践活动。
活动简介:据野菜种植户介绍,野菜种植简单,产量高。以马兰为例,每过20多d就能割一茬,一次能收将近1 000 kg,一亩地收益1~2万元不成问题。我国野菜也备受国外客商的青睐,年需求量一般为200万t,先后出口到日本、南韩、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南京地形多丘陵、江湖,且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十分适合野菜的生长。南京有着全国最大的野菜市场,其野菜食众之多、历史之久,在全国堪称一绝。如何开发利用南京的野菜资源,将南京的“野菜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是一个值得调查、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活动目标:
(1) 促进对南京“野菜文化”的重视并对南京野菜的未来发展产生思考;
(2) 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 增强对家乡和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指导:
(1) 活动开展前提前,进行讨论小组的分组,完成对南京野菜资源、南京野菜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他地区野菜产业的发展情况等资料的搜集工作。
(2) 各讨论小组的成员准备好个人材料,就“南京野菜的未来发展”提出个人初步设想。
(3) 先小组内部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最后再全班进行探讨,完成对“南京野菜的未来发展”的设想。
(4) 整理讨论内容,给南京市政府写一封关于“南京野菜的未来发展”的信。
2 与学生兴趣进行结合
实践活动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但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本”。南京人有春天吃野菜的习俗,许多学生对南京人爱吃野菜的原因很感兴趣。笔者以此为抓手,“研究南京的野菜民俗”的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活动简介:南京人有吃野菜的习俗,有很多本地民谣与野菜有关。例如,“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等。可见南京人对野菜的热爱,甚至是依赖。这倒并不是不识好,野菜可是个好东西,对人体有诸多好处,不少南京人喜欢在野外游玩时采摘野菜以备食用。教师带领学生对南京人一起走进“野菜的民俗”吧!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南京人爱吃野菜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民俗;
(2) 提高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3)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一定的人文主义情怀。
活动指导:
(1) 活动开展前提前分好小组,各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 各小组应提前制作好问卷调查表,并在社区、广场选取适宜的位置开展问卷调查。
(3) 调查活动完成后,小组长汇总资料,全班分析数据,并由专人利用Excel软件制作柱状图,找出南京人爱吃野菜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民俗。
3 与生物技术进行融合
初中学生在了解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喜欢提出比较开阔发散的问题,乐于了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但由于课堂诸多的限制,他们的再研究受到了束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的教育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笔者深入研究生物技术,融合野菜文化,开发相应的实践活动――“野菜的种植探索”,可以给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再次学习的平台。
活动简介:野菜是世界植物资源中极其珍贵的物种,以其高营养、高医疗保健作用和回归自然、无公害的质量备受人们喜爱。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重视这些资源的开发,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野菜事业发展迅猛,但总的来讲,产业链发展极不均衡,野菜产品多以采集为主,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破坏日益严重。野菜生命力极强,生长旺盛,病虫害很少,栽培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搜集或购买野菜种子,利用播种种植法尝试野菜栽培,简单易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种植技术,又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野菜的知识,更可以帮助解决因大量采摘野菜而造成的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
活动目标:
(1) 了解野菜的种植方法,掌握简单的种植技术;
(2)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活动指导:
(1) 问题讨论:野菜种植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野菜的种植方法,如播种、扦插、分根、压条等。
(3) 观看野菜种植的视频,掌握野菜种植的一般方法――播种种植法。
(4) 小组讨论:用播种法种植野菜有哪些注意事项?
(5) 小组合作,种植野菜。
(6) 种植完成后,定期护理野菜,成熟后采集、烹饪,开展品尝活动。
4 与相关学科进行关联
诗词里时常会体现生物学现象,画卷上经常会涌现多样的生物,音乐中常常展现生物带来的灵感……生物学其实和很多学科都可以建立联系。在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中,笔者将生物学科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以及野菜文化进行关联,从而提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如“品味文学中的野菜文化”实践活动开发实例。
活动简介:荠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野菜,自古以来就有着极旺的“人气”。宋朝的大文豪苏轼就曾用“天然之珍”来称赞荠菜,并夸它“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无独有偶,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十分喜爱荠菜,他曾吟诗“雨后初得荠,晨庖有珍烹”来形容自己对荠菜的迷恋。如果要追述野菜“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那么就要从两千多年前说起了。那时候有一部诗歌总集,名叫《诗经》,它囊括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这段时期内的三百多首诗歌,里面曾多次出现野菜的身影,比如人们所熟知的荠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100多种野菜。教师带领就从《诗经》开始,一起来研究文学中的野菜文化。
活动目标:
(1) 品味文学中的野菜文化;
(2)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活动指导:
(1) 全班分为5或6个研究小组,每组5~8人,在教师的帮助下确立各自搜集资料的年代,具体分工则由小组学生自行商定。
(2) 利用网络图书馆,各小组将所选年代里与野菜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梳理。
(3) 各小组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集体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派一名组员进行现场汇报,全班共同品味其中的野菜文化。
5 与热点话题进行联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于2012年5月22日晚结束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在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仿佛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话题不断。2015年5月12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宣布正式启动拍摄。借《舌尖上的中国》之风,联系野菜文化,在学生们的热捧中,开发了“野菜的烹饪”实践活动。
活动简介:人们喜欢吃野菜,认为其新鲜没有污染,对身体有好处。可是,野菜要怎么吃呢?其实很简单,凉拌、清炒、煲汤……方法越简单,越能展现野菜的野味。除此之外,野菜还可以做成干菜或腌菜食用,不仅容易保存,而且食用起来别具一番风味。一起学习野菜烹饪的相关知识,去创造和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吧!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野菜食用的注意事项和烹饪方法;
(2) 提高动手能力;
(3) 体验亲自下厨的乐趣,感悟生物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指导:
(1) 教师介绍野菜食用的注意事项。
(2) 学生观看野菜烹饪的相关视频。
(3) 教师演示几种常见野菜的烹饪方法。
(4) 学生尝试亲自动手烹饪美味的野菜佳肴。
(5) 学生相互品尝,相互评价。
综上所述,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野菜文化,是极具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将其应用到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开发当中需要与教材资源、学生兴趣、生物技术、相关学科以及热点话题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其体验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尽管博实自动化拥有深厚的学院背景,但公司却未能免俗,若对公司近年来的营业收入进行“挤水”处理,则可发现博实自动化去年营业收入虚增高达5000万元。而正是凭借虚增的5000万元,博实自动化的财务报表才更为靓丽。业内人士称,博实自动化的财务数据极为混乱,前后不搭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公司既然可以虚增营业收入,同样可以篡改其它财务数据,此类公司上市并非投资者之福祉。
更为严重的是,虚增营业收入只是博实自动化的手段之一,公司在业务开拓过程中未能奉公守法,涉嫌利用行贿的方式招徕客户,以换取订单及收入的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博实自动化这种“走钢丝”的业务发展路径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但公司在风险提示中丝毫未曾提及。
财务混乱 虚增5000万收入
博实自动化有两个较为光鲜的标签,即高新技术与学院背景,前者为公司合法的逃避了数额不菲的税赋,而后者则源源不断的为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分析认为,若博实自动化确能在研发、成本控制及业务拓展方面有所投入,则公司或可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博实自动化志不在此,否则公司便无须费尽心机粉饰财务数据。
资料显示,博实自动化的主营产品包括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粉粒料全自动包装成套设备及粉粒料全自动码垛成套设备。其中,后两种设备产量等同,配套使用,去年均为160套,而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的产量相对较小,去年为13套。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刻意渲染产能不足,博实自动化在公开资料中屡次强调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超100%,但对于产销率却讳莫如深。换言之,记者无从得知博实自动化去年产品的实际销量,遂以产量近似代替销量。
由于粉粒料全自动包装成套设备及粉粒料全自动码垛成套设备配套使用,构成标准线,则ZBL-1200/25型包装设备及ZMFL1400/25型码垛设备可视为前述标准线的主要设备。事实上,博实自动化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为了便于测算,往往将非标准线产品折算成标准线。数据表明,ZBL-1200/25型包装设备及ZMFL1400/25型码垛设备去年的单价分别为120万元及90万元,其对应的销量最高分别为160套,则可能产生的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去年的单价约为1500万元,对应的销量最多为13套,则相应的营收约为2亿元。
经此测算,博实自动化上述三项产品的营业收入最高可达到5.36亿元,但公司存货管理能力极为拙劣,相当一部分产品在发货后并未及时被客户签收,由此造成营业收入无法被确认的尴尬,只能在下一年度进行确认。2010年,博实自动化未经确认的营业收入为1.30亿元,该收入在2011年得到了确认,但只确认了1.09亿元;2011年新增的未确认收入则攀升至1.73亿元,今年或可得到确认。因此应在上述5.36亿元的基础上剔除去年未经确认的1.73亿元收入,再加上对2010年确认的1.09亿元收入,博实自动化三项产品的最高营收为4.72亿元。
博实自动化在三项产品之外,尚有“产品服务”业务,去年的营收为0.70亿元,由此得到博实自动化2011年的总营收不应超过5.42亿元。但博实自动化的损益表中却显示公司去年的营收为5.96亿元,二者相差逾5000万元。若考虑产销率,则博实自动化实际营收不可能达到5.42亿元,即公司去年营收中的“水分”可能远高于5000万元。
营业收入出现猫腻的并非是2011年,其实博实自动化2010年的营业收入也有类似的问题。据业内人士分析,博实自动化的财务数据极为混乱,前后不搭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排除博实自动化在其他数据上造假的可能性。
业务招待费畸高涉嫌行贿
从2009年到2011年,博实自动化销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上涨了10.99%,而业务招待费则上涨了79.18%;2009年,前述工资及福利高出业务招待费近70%,2011年二者持平。除业务招待费之外,博实自动化销售人员的差旅费及售后服务费均可与工资福利相提并论。
所谓业务招待费,是指是企业为了联系业务或促销、处理社会关系等目的发生的支出。博实自动化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也难以避免此项支出,不过相比于销售人员的工资,博实自动化的业务招待费明显过高,公司每支付给销售人员1元钱的工资,则要相应支出1元钱的业务招待费。
据称,在实务操作中,业务招待费可近似理解为公关费,一般很难计量,也无法预知支出。博实自动化声称公司的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央企,而博实自动化的竞争对手则是同领域的德、美巨头,无论是市场认知度还是品牌号召力,博实自动化均不尽理想。在此背景之下,博实自动化为了迅速招徕客户,获取订单,采取非常规方式似乎并不难理解。
自“信息风暴”席卷全球以来,电力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信息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依赖程度。随着智能电网日臻成熟以及国网公司向战略管理模式的迈进,电力信息化发展历程历经了由初期的摸索与尝试到目前体系化、智能化的蜕变。
与江苏电力企业信息化历经单机版、网络版和集成版相适应,其财务管理信息化也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2年至2000年,江苏电力处于单机核算的财务信息化阶段。2000年5月,历经五年酝酿并开发成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在下属谏壁电厂试运行,实现了业务以预算为前提、流程固化为依托、会计核算为监督的“三位一体”财务管控模式。在这一阶段,会计系统和其他业务专业系统采用接口进行对接,各部门借助FMIS这一统一平台,录入数据信息,在业务完成后实现自动核算。2009年,江苏电力全面启动SG-ERP信息化登高项目,确定了业务财务高度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和建设思路,2011年在全公司推广应用。在这一阶段,信息化成功支持了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运作,以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人财物集约化”为突破口,对SAP的财务、物资、项目、设备和人资五个模块进行升级优化,建设成覆盖公司生产经营所有业务的一体化系统。
SG-ERP在全公司应用后,一方面传统财务职能在信息系统内得到了高效实现,另一方面也对财务管理工作向“智慧”化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智慧财务的“四化”架构
江苏电力在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通过FMIS系统、SG-ERP系统的综合运行,为财务管理注入“智慧”因子,构建了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以及实时化的财务信息工作平台。以预算管理为例,其智慧财务的“四化”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自动化”主要实现传统工作的高效自动运行,使得财务人员从传统程序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奠定智慧财务的人力基础。“智能化”主要实现预警、自动判别和解决方案的提示功能,部分替代传统人力的分析性工作,奠定智慧财务的内容基础。“精细化”是实现传统工作无法细化、难以达成的工作目标,奠定智慧财务的功能基础。“实时化”是所有上线业务都能够实现实时处理、实时查询,消除信息孤岛,奠定智慧财务的信息基础。通过以上“四化”,财务管理无论在宽度和广度、还是在速率和效益上都能获得显著的提升,其管理的“智慧”水平显著提高。
三、智慧财务系统的建设路径
(一)自动化
自动化的前提是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江苏电力在本世纪最初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功能,各个部门所使用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还需借助人工处理。财务管控的效率和精确性因此受到了影响。自FMIS向SG-ERP发展后,SG-ERP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模块消除了信息“孤岛”,搭建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自动化沟通平台。财务管控的自动化从预算模块起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优化了后期评价稽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种功能主义通过流程固话和自动取数来实现。
1.流程固化
财务自动化需要借助一个规范标准的一体化流程,约束财务管控在既定的战略轨道上运行,实现在各个节点上的自动核算、自动监控、自动稽核。为此,江苏电力建立了一体化的流程框架体系,形成《财务管控标准流程手册》,将流程管理与流程监控融为一体。按照固化的流程,财务管控可以实现岗位、步骤、效能、状态监控,指标分析、综合查询六大监控功能。财务自动化使得财务管控流程摆脱了过去的低效人工化运作,每一项业务活动都能在固化的流程中得到严密监控,有效分析考核,构成了经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2.自动取数
在信息化早期,数据的取得和录入都需依靠部门各自收集汇总,极大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日趋成熟的SG-ERP系统帮助江苏电力解决了这一难题,它通过实时、动态的数据录入与传输功能,借助会计核算和评价稽核模块,构建了统一管理报表体系,实现任意口径、任意时点财务报表的“一键式”生成。
在预算领域,财务信息化的自动取数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在预算编制阶段,SG-ERP系统整合了各部门上报的收入与成本数据,借助电量预测和投资能力测算模型,自动产生预测分析报告,辅助省公司的预算决策。在预算执行阶段,省公司建立统一核算标准,构建跨主体的一级集中核算体系,各项数据由SG-ERP系统自动汇总至数据中心和账务体系,与预算目标进行比对分析。在预算分析与考核阶段,项目出库情况和业务完成情况自动汇总进入系统,江苏电力综合运用跟踪定位仪和后评价体系,自动提取分析性数据,经过省公司考核评价,最后自动生成“一键式”报告。
(二)智能化
寻求从“人工”管理为主到“智能化”为主的突破,是江苏电力在财务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目标。为了在财务管控流程中嵌入“智能化”的因子,江苏电力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长期的探索。首先,SG-ERP系统将各个模块整合,资源配置过程按照“优先评级、量化需求”的原则,由系统根据各部门数据汇总和需求提报实现智能分配。其次,决策功能要由人工化的“被动”特性转变为基于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的“主动”特征。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经由各项模块通过信息中心处理整合,汇总到财务部门,再经过战略指标体系的筛选与评估,形成智能化的决策支撑平台。此外,监测功能由耗时耗力的人工化模式转变为一体化的智能预警机制,借助项目储备库等管控工具,量化流程中的风险因子,并设定与之相对应的监测指标。在风险达到上限时,启动自动报警装置,由SG-ERP系统捕捉风险因子并上呈省公司,生成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以预算管理为例,“智能化”特征是如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融入预算的?在实践中,江苏电力主要通过在项目储备库基础上的只能评级和智能预警来实现智能化。
1.智能评级
江苏电力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了智能化的评级体系,通过流程化运作,将下属公司上报的预算项目与既定的标准相比对,随后进行智能判别,与预算资源分配相结合,确保资源的“高效、优质”流向。通过“动态储备、滚动递补、集中安排”的原则,重要项目和重点项目优先配置预算资源,实现项目建设、资源分配与战略目标的衔接。
2.智能预警
项目储备库中内含的一体化战略指标体系是智能预警机制的基础。江苏电力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实时接收项目的执行情况,从战略精度、战略信度和战略进度三个维度智能衡量考核项目的实施状态。通过项目完成百分比、锥形管控图等管控工具自动定位风险、智能评估风险,形成风险预警的“信号灯”。各责任中心接收到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后,实时调整,将风险因子内化为行动升级优化的“加速器”。
(三)精细化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上级公司不断推行以战略为导向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下,江苏电力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植入“精细化”的理念,从过去粗口径的财务管控方式,过渡到基于SG-ERP系统进行精细化预测与管理的智慧财务模型。
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控模式?一方面,江苏电力利用SG-ERP系统的自动取数功能,将各模块、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省公司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结合省情和公司的投资能力,对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业务活动进行精细化预测。另一方面,依托SG-ERP系统中内含的应收应付、购售电核算等应用模块,通过获取辅助核算信息和设置预算编制模型,引导财务管控按照精细化理念与业务活动相对接。
具体从预算角度来看,江苏电力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植入“精细化”理念。
1.精细预测
就收入预算而言,SG-ERP系统根据电网“以收定支”的发展特性,将电量预测模型与财务管控各模块有机整合,基于目录电价和机组滚动生成预算数,实现购售电预算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收入预测通过SG-ERP系统的一体化平台,与电网规划、建设计划乃至相应的资金预算相衔接,实现“精细化”理念下的“业财融合”。
2.精细对接
就资本性预算而言,SG-ERP系统依据战略目标综合衡量各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将预算目标值与投资能力进行匹配。随后各市公司在预算分配的总额范围内,通过SG-ERP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功能,将预算资源分配至各资本性支出项目,在关键节点实现项目与战略目标的对接。
(四)实时化
信息化除了给江苏电力预算管理带来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以外,还为其带来了实时监控和业财实时联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战略预算的实施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风险过程实时监控
在大数据时代,实时数据库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平台,通过直接实时采集、获取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对各类业务活动有效的公共信息,满足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过程监控、企业经营管理之间对实时信息完整性、一致性、安全共享的需求,可为企业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间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电力也不例外,通过对SG-ERP系统中业务活动的集成和财务活动的融合建立实时数据库,实现了对战略预算的实时监控。
江苏电力实时数据库的建立主要依托国网与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库实现对业务活动流程、结果的实时取数,分别实现对战略预算流程的实时监控和对战略预算风险的实时监控。
就流程实时监控而言,江苏电力从业务系统中实时获取预算执行阶段的发生数据,如: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按时间、按责任中心等不同口径将预算和实际发生额进行比较分析,可实现对战略预算流程的监控。
就风险实时监控而言,江苏电力在信息化设计之初对不同的经济业务,提供不同的控制方式:如对于收入类预算要求做不足预警,当实际业务没有达到预算指标时给与提醒;对于费用类预算要求做越界控制,根据控制强度给与提醒或不允许发生。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对不同业务活动设置风险预警点,可在业务活动到达警戒值的当期进行实时报警,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影响因素,进而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
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战略预算实时监控为江苏电力战略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和考核从流程和风险双重角度进行监控,保障战略预算在既定轨道内执行不偏离,保障战略预算真正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
2.业务财务实时联动
在过去,财务工作只是企业工作中的“一块”,而不是贯穿全公司过程的“一条”,财务与业务的脱节导致财务信息很多时候并不能为公司决策提供最有效地信息。为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电力通过将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业财实时联动”的目标。江苏电力通过“硬件集中”和“软件集中”两个方面来打造业财实时联动,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江苏电力通过推行SG-ERP,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和部门的信息系统集中起来,组成公司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结束了一个单位内部信息化系统条块分割的历史,依托成熟套装软件和灵活、可配置一体化平台,为各专业业务信息实时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其次,江苏电力以“硬件集中”为基础,进一步致力于打造“软件集中”,以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实时共享服务。一方面通过财务系统可以从业务系统中实施获取“一线”的基础数据,从而有助于财务部门及时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最终的绩效结果评价,同时财务部门也可以将建立在业务数据基础上的财务结果实时到业务系统进行相应业务发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财务管理系统与计划系统项目库的集成,项目库分别由各级业务部门每月维护,对储备库中的项目进行实时更新。若项目总体的资金总量需要超过预算总体的安排,需要省公司财务部和专门委员会根据项目自身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是否批准实施。在已经批准实施的项目中,需要预算系统给予配置资金等等。通过这些“软件模块”的集中,可以提高信息在业财系统中的流转效率,实现业务财务系统的全面融合与实时联动,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对公司经济业务的直接控制,从而有利于促进公司战略的落实和完成。
四、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诸多企业已迈向或成功实现集成化的信息化阶段。在高级信息化阶段,财务职能具有了向智慧财务转换的可能。一方面,信息化使得财务改变在业务发生后统一核算的传统,使得财务能够实时于业务,预算等工作甚至可以前置于业务,财务活动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上述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成为了公司管理与决策的核心,财务逐渐承担起辅助公司战略经营决策的职责。原本的财务工作只是公司经营活动管理工具中的一颗“珍珠”,独自完成其本职工作与其他工作并无交集。而在信息化下,公司所有业务、管理活动均统一管控有机结合,此时的财务工作成为连接一颗颗业务“珍珠”的“链”,贯穿于公司业务全过程。
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财务软件不断的规范化、通用化,移动终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为网络技术在财务审批流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财务核算制度也应顺应市场要求,依时顺势开拓新思路,才能带来财务核算创新的新局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财务核算
自20世纪70年代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完全替代了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部分替代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算等流程。财务软件的开发在经历了自由开发、满足个体内部核算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软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并延伸到管理电子化的层面。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基本能够满足小规模组织机构的核算和管理需求。但在财务控制方面,只涉及到对财务内部不相容岗位的控制,如软件对在审批流程方面的控制尚停留在人工核算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主要围绕人来开展,在各环节建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审核制度以及各级主管的审核、签名盖章等审批制度。这些制度基本能够满足小规模组织机构内部监督和控制的要求,但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壮大,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层次的复杂化,在大中型组织机构内部,单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和签名、盖章审批流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旧的审核控制制度往往把控制的终极责任定格在某一主要领导者的身上,而主要领导者在各部门、各单位往往担负重要的规划、决策任务,因此,找领导审批签字就成了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为找相关部门的领导签署意见,往返数次甚至数十次是很常见的现象,走完整个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建立一种既不削弱内部控制的力度,又能减少人力、时间的浪费,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打通的新型业务审核控制模式就成为这些机构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财务核算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纵观目前国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还没有哪一款软件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目前来说,不太现实的想法是:依靠单一的系统既能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简化审批流程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引入、融合各种新型的业务处理系统,寻求新型的业务审批流程模式。3G、移动终端的普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引领了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为高校财务审核流程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通过财务软件的拓展、开发、运用和办公自动化,寻求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
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事业经费、科研经费呈现井喷式增长,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财务人员虽超负荷劳作,但难以应付越来越多的报账工作。师生因报账等候时间长、为找领导签名跑断腿等原因而怨声四起,旧的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目前的资金来源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财政资金(包括正常经费、专项经费和各级纵向科研经费)、科研横向经费资金和部分经营性收入。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是高校会计核算的中心业务,因此,各高校在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以实验室固定资产采购审批流程为例,其需经过以下程序:使用部门提出需求申请-组织专家论证-各审批部门审批-签订合同、安装调试验收-付款。其中,论证、招投标、签订合同、验收环节需要机构内各部门、院部及专家的积极配合,这一过程如果靠人力协调完成,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在各高校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办公),不但具有完成公文运转的功能,还整合了办公、信息共享、管理与决策的功能,已经成为一个协调的办公平台。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经完全颠覆了以往跑部门审批、找领导签字的办公模式,并且这种快速、高效、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办公审批模式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在高校财务审核控制中,普遍还沿用围绕人而展开的控制模式,一个在协同办公平台上已经完成的流程,到了财务报账这一环节,就又回到了跑部门盖章、找领导签字的旧模式,再一次走进报账速度慢、报账审批程序多的困局。我们知道,会计核算是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的,财务人员在原始凭证审核中应坚持的完整性、程序性、特许性原则都强调了逐级责任划分和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相关的业务关联部门经手人、责任人、审批人、关联领导在原始凭证上签字就成为控制的手段,而且,这一控制手段一直被广大财务人员接受和认同,这种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的方式也便于在会计档案保存的过程中保留原始的审核程序;而在各高等院校广泛应用的办公自动化(协同办公)审批程序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因其整个审批流程在原始凭证上得不到体现,因此,还不能被财务人员接受,造成了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在财务报账环节得不到认同和应用,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核算中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对策和建议
既然单一功能财务软件不能解决财务审批流程中存在的审批难、报账速度慢、浪费人力和财力等问题,那就需要我们拓宽思路,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把其他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加以变通改进,使之成为可以被会计核算认同和应用的审批流程。下面就怎样将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相融合及将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引入财务报账谈谈看法。
(一)办公自动化流程和会计流程相融合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在高等院校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就表明办公自动化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不会因为在某一环节暂时得不到认同而停滞发展,因此,会计核算在坚持核算原则的基础上,只有积极寻求与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相融合的办法才能适应需求,解决审批难、浪费人力等问题。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每一流程,都是一个由需求部门发起业务,各关联部门签署意见并经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合理的、符合控制要求的业务申报与审批过程,具有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明确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审核思维程序一致,与目前会计核算沿用的业务审批流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流程保存介质的不同,即虚拟化与现实化的冲突,怎样使虚拟化中的流程同样被财务人员认同和接受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将办公系统中涉及财务核算的流程以表单的形式进行打印、并由发起部门(或最终审批部门)加以确认,辅以办公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替代以前由关联部门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的审批程序,可以解决虚拟流程现实化的问题。这种处理方法既体现了整个业务审批的过程,又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明确和程序性要求,可以被财务人员接受和认同。
(二)借鉴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网络自助报账
目前,在高等院校内部,师生报账基本上还是由报账人员携带审批后的原始单据到财务部门,等候财会人员审核报账,在报账过程中,因原始单据欠缺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批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往往需要报账人员多次、反复往返,即使审核流程无欠缺,等候财会人员分类计算等原因也往往耗费了师生相当多的时间。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发应用,引领了办公自动化的变革,使用人受益不少,财务报账也可以开发终端系统,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网上自助报账,来一场报账自动化的变革。那么,如何开展网上自助报账呢?初步设想如下:开发财务软件应用系统——自助报账终端,自助报账终端系统应具备查询功能、填报功能、流程指引功能、沟通功能。将该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对接,由报账人将需报账的单据分门别类在申报系统中填写好,然后发送给财务部门,同时,上传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打印件,财务部门在收到网上送审单据后进行初步流程审核,如发现问题就退回申报人的补充材料;如审核无误则通知申报人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予以报账。网上初审可以节约报账人因流程不规范而反复往返送审的问题,申报人的初步分类申报也节约了财务人员审核书面材料的核算时间,另外,申报人在接到财务部门报送书面材料的通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送审书面材料的时间。自助报账终端的使用,对减少人力、时间浪费都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电算化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会计核算制度也应顺应市场要求,依时顺势开拓新思路,才能为会计核算带来新变革、新局面。
参考文献:
“91代账网”专注于帮助记账机构解决财务和税务实务环节中“资源和成本消耗大、执业风险高”的关键痛点。既区别于传统“会计电算化”思维下的财务软件,更不是试图连接企业和记账机构的撮合交易平台,而是一个贯穿财务和税务处理的自动化实务工具。
“全程”和“自动化”
是“91代账网”追求的核心目标
云帐房的初衷就是立足于脚踏实地地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倾全力在“全程”和“自动化”这两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为记账机构提供崭新的工作方式。
“全程”覆盖记账机构的记账和报税业务
我国财务和税务遵循不同的标准、适用不同的法规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因此,使企业的财务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协调变得异常复杂。加上各阶段分别使用了信息相互割裂、不同的信息化工具,造成企业和机构无法一站式完成从票据整理到财务处理、税务处理、纳税申报全过程。
“91代账网”运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一站式地完成了从“票据的采集整理到财务核算的处理、财税差异的协调、纳税申报”的全过程,全程消除和平滑财税割裂给企业和服务机构带来的风险。
用“自动化”填补长期存在的“信息”和“管理”鸿沟
财税割裂的现状,使记账机构在服务过程中长期陷入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和“管理鸿沟”。这两个鸿沟的存在,造成了记账服务行业的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且越是追求质量的规范机构越难生存的局面。
“91代账网”运用自动化的手段,实现了财务、业务数据自动采集;财务税务信息共享;财税差异自动协调的目标。颠覆了行业传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加工方式,通过消除信息鸿沟达到填补管理鸿沟的目的。
“91代账网”的特点
数据采集自动化
日常工作中,记账机构在票据收集以及大量的信息采集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还经常出现票据遗漏、台账不健全的情况发生。“91代账网”以企业赋给记账公司的用户身份,通过关联税务、发票、工商、银行等外部系统,自动获取了“企业基本信息、涉税鉴定信息、财务初始化数据、进项销项数据、人员工资社保数据、固定资产卡片及折旧、库存及库存变动、银行交易明细”等信息,确保了票据及相关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云帐房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方面没有采用目前流行的拍照识别的模式,我们在进行客户探索和客户验证的过程中发现,因拍照识别的准确率不高,造成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低于传统的实物票据记账的方式。
财务处理自动化
在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基础上,“91代账网”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财务处理自动化:
1.“91代账网”摒弃了传统的由专业财务人员进行判断、录入凭证的做法,所有的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账簿均由系统自动生成。
2.设置了不同方法下的成本结转算法,提供了“移动平均法、毛利率法、毛利率数量金额法”等多种自动化成本结转的方式。
3.自动进行折旧、工资、社保、税金的计提、发放和缴纳,并自动生成各种计提和缴纳凭证。
纳税申报自动化
客户探索阶段,我们观察和统计了相关地区纳税申报的过程,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时都需要面对着税务部门的多个系统,大部分地区需要登录至少3个以上的系统,有些地区需要使用5个以上的税务系统才能完成一个企业的完整申报。
部分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的记账机构,实现了申报表的生成,并用复制粘贴的办法进行申报,即使这样,在税局网站上填写一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也需要5分钟以上,每到报税高峰期,从业人员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申报工作。
“91代账网”根据票据和账簿,自动完成国地税各类申报表的生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让记账机构轻松完成繁重的纳税申报工作:
1.支持先税后账。在日常的月度申报工作中,先税后账是机构常用的工作方法,“91代账网”能够满足用户先行申报增值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等税种的申报。
2.分别处理“零申报、非零申报”。小微企业中存在着30%的没有收入、没有费用的“零申报”企业,对这部分客户,代账机构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操作,自动进行纳税申报。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Stud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Tang Xin
(Yancheng Power Supply Company,Yancheng224005,China)
Abstract:Th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is a modern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 must,but also to promote China's modern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refore,this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model,mainly to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and its two specific forms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office automation and e-government.
Keywords:Business management;Information network;Office automation;E-government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脉络之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数据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化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的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纯而封闭的盈利机构,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与其他社会行业,部门和人脉交往,信息与沟通是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司发展的业务越多,规模越大,分工便越细化,其关联性和交叉性也就越复杂,因此能够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现代企业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中国现代企业转型时代要求。
一、信息网络化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一)传统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
总的来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信息管理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普通环节,并没有充当关键角色。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防守型的管理,其管理理念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保能够掌控企业现有领域并握有绝大胜算的前提下,企业才会考虑采取积极地竞争,因此这是一种相对被动的管理模式。在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往往就是企业的资本持有者,在企业的管理上缺乏专业人才和针对部门。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分工不明,在企业管理上往往以个人经验为主,缺少同一客观的管理方法,造成了企业管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也使得传统企业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向家族型经营靠拢。
(二)现代化企业的信息网络化管理
现代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广泛利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现代化企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第二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系列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企业数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实现企业数据化、网络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第三是要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建立高层次的辅助管理和决策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办公自动化等。较为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包括三个基本特点:即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信息应用大众化。信息网络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信息网络的建设是当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同时现代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信息网络化的两种具体形式
(一)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一种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网络功能相结合的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处理信息的系统,是进入信息时代后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来从事办公业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使企业进入数字化办公的新时代。由于办公自动化具有提高办公效率、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的决策效能等优点,因此办公自动化对于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就企业内部而言,办公自动化可以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封闭性,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定制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企业业务的高度契合,为企业打造唯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定制,企业可以将诸如信息采集、统计、查询等功能与具体的业务相关联,而操作人员只须点击几个按钮便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从而在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企业领导的管理与决策。就企业外部而言,办公自动化是企业实现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渠道。通过企业Intranet网络与Internet相联,一方面大大增加企业获取外部资料的便利性和广泛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外部宣传,业务办理等。通过办公自动化进行网上交流,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率,同时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尽快建立办公自动化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即应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政府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然后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从而实现在办公过程中超越时间、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优质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其最大的不同则在于两者针对性的不同。办公自动化是企业内部办公程序的神经系统,而电子政务则主要是针对外界企业和顾客等非内部关系,因此必然与外网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这就出击了企业内部信息保密的问题。然而,电子政务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必然不能够因噎废食,放弃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企业内部规范监管开发程序入手,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网络化的必要前提是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首先必须保证网络建设软件的安全性,然后要充分考虑应用程序的持续开发。对企业信息网络的监管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在办公程序的开发中必须留下持续开发的空间,这就需要在程序建立之前就预先思考,进行系统的规划。总而言之,系统化,规范化,加强监管对办公程序的升级改造是维护企业信息网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依靠若干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所实现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块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同时他们之间的成功的密切协作,则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体现。
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从而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相比而言,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主要用于难以预测或随机性较大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以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而财务经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主要便于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最后组织互连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本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控制、分析、、决策等环节,以支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四、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个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走向网络化,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个难逢的机遇。因此,企业应当在网络革命浪潮中,主动地为自己创造发展机遇,在企业管理中制定本企业的网络战略,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同时积极加入全球一体化,高效协同工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元珑,周辉.企业网络化管理[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
[2]范玉顺.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罗伯特•斯库赛斯.管理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朱宪花,梁会亭.计算机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
费用率上升,上半年盈利主要靠营业外收入支撑
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至12.8%,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改变之前的总公司-分公司结构,而大范围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结构,同时公司新设及收购较大公司,造成管理人员增多,引起管理费用大幅度增加,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率将降低。公司上半年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至6.7%,这主要是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增加了相关业务的投资,使得公司借款增加,相关利息支付增加,我们认为最近两三年是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的时期,相关的投资会保持较高水平,财务费用率下降的空间不大。费用率的上升造成公司上半年营业利润为负,盈利主要靠上半年的10788万土地转让款和出售南自新能源40%的股权取得的2756.89万投资收益等营业外收入支撑。
公司毛利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
上半年公司主要业务电网自动化产品毛利率上升达5.94个百分点,公司总体毛利率上升1.2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公司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公司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处于业务大爆发的前夜
公司上半年通过增资获得江苏上能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51.13%的股权,上半年该项业务贡献公司收入1.64亿元,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上半年公司还与ABB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以提高公司电网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近期还投资参股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与美卓签订合资经营合同以提高公司电厂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规模,设立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进入分布式能源领域,设立国电南自(常州)天信矿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以进入矿业自动化领域,公司各项业务都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实行新的方针并不能像实施成熟方针那样顺利,新的方针需要慢慢摸索实施,中间会伴随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1.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制没有真正实施
传统企业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影响太深,虽然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体制中接受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并不成熟。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和业务还处于分开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往往企业运行中财务和业务需要相互融合,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中间表,业务系统定期更新中间表的业务经营数据信息,存货核算系统提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并计算出结果,此时也产生了财务记账凭证。将财务和业务分开管理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或者信息延误,造成企业决策部对市场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发展。
2.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不成熟
虽然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并做了许多计划。企业财务一体化模式中核心部分是引入信息技术,也就是说,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市场上各行业工作人员都是各司其职,那么问题就来了:设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财务管理并没有相应的了解,所以在软件设计和执行实施中会有一定缺陷,这是毫无疑问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些小问题,但是在软件运行中会有很多后续问题慢慢被发现,这有个时间段,而软件开发商对自己软件的维修处理有一定的期限,那么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就面临一个难题。
3.企业员工不能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转变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业务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因此员工熟悉这种模式下工作。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改变了工作流程后,员工在工作执行上不能及时反应过来,依然遵循原来的工作方法,导致财务业务一体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员工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相应的软件,一些老员工就不能适应这种工作要求,这就降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执行力度。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1.企业从根本上接受财务管理职能转换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会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真正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并积极投入到财务职能转化中去。但是,财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并树立信心。财务职能转型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更高,这主要因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与业务联合的综合复杂性也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专业本身,还要提高知识工具运用能力。此外,财务人员还要能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来获取有效信息。
2.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
企业财务业务刚进入实施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企业工作就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包括:①业务部门与财务之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对一体化系统软件中所有业务信息,资金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②监督部门对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之间无互相包庇的现象,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能良好运行。
3.做好市场调研,不同企业采取不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决策
一个人的思想涉及一个方面,几十个人的思想就涉及几十个方面,人多“力量”才大。企业针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做一些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问题:了解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职能的基本影响,对结果进行统计,针对其中问题设置改进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