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9: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教育指导思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教育;思想道德;学生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后期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初期,处于这个阶段的他们,各种观念并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因而,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尤为关注的重点。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强,有自私趋利的倾向,缺乏责任意识
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明哲保身。如在车上看见小偷,有部分同学会表现为装作没看见;有部分同学会表现为提高警惕看好自己的东西;有部分同学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有的同学也会选择“有偿帮助”。
2.依赖心理较强
部分同学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在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依赖自己的父母。依赖心理会使他们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独立意识等。这会让他们以后在鱼目混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时,输在起跑线上。
3.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有些中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丑的看成美的。很多中学生把“哥们儿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把“社会上的大哥”看成真正的英雄,进行盲目崇拜并加以模仿和追随。
三、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教育只追求表面
部分学校表面上说的“教书育人”,实则只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对中学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等传统美德的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2.家长行为不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和处事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部分家长“吐字成脏”,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相信孩子的语音行为也不会文明;部分家长在大街上随地吐痰,相信孩子的行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3.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充满机遇、挑战和正能量,也充斥着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比如这几年影响广泛的“扶不扶”现象,事情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社会观。“受伤老人”事件最后以老人实事求是和衷心感谢结束,否则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恶性阴影”。
四、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1.弘扬传统美德,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
首先,政府与社会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化社会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如加强公民尤其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建设,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荣辱观等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认识,使广大青年能明辨是非,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其次,要大力整顿媒体和网络。国家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规范大众媒体和网络,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影响、限制消极性影响,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2.发挥好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功能
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学校的“气”和“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努力做到“环境育人”。利用学校的各类宣传工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优化学校育人的人文环境。丰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上,要以、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的要求来规范中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荣辱观和爱国精神、团队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多样化,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以取得实效为佳。
3.充分发挥教育课教师的作用
教育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在课程改革和品德教育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探究的、互动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其次,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使教育实现知行统一,努力把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知识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发展需要。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等;将个人的成就与整个社会与民族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中国梦”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在人生道路对选择方面可塑性比较强,通过以“中国梦”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现实,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以“中国梦”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地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路灯,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国梦”指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的使命,那就是为了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梦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中国梦”为大学生指明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具有强烈的实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3.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
中国梦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中国梦,有必要做好中国梦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证。特别是随着各个国家思想文化交流的密切,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日益多元化,这些思想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在新时期下需要正确的思想来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自觉地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而“中国梦”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它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与方法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和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学校可以定期展开“中国梦”的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教授等解读当下的热点问题等,解决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的困惑和疑问,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行动转移到实现“中国梦”上。还可以通过展开读书论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自己的思考实现对“中国梦”的学习,掌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由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走向社会,帮助社区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具有重要的帮助,这样也能够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的弊端。目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等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3.积极应用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等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带来了影响。对于一些关系到学生利益的问题,要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积极地回应,消除学生的误解,减少不良信息对于学生思想的干扰。
三、结束语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付出长久的不断的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用“中国梦”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国情等。通过“中国梦”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主动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使大学生能够直面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地奋发有为。在新时期下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将“中国梦”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崔龙燕.“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56-160.
[2]彭晨.“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3:74-75.
[3]于作军.浅析“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2:14-16.
[4]张东.“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4:44-46.
[5]陈华.试论“中国梦”主旋律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河学刊,2013,12:141-142.
[6]陈红.“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价值观;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可喜的进步。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并轨效果还不太理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此进一步提高职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不再是学生将来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主要途径。由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再加上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但由于职校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在面临就业时,有的学生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则跟着社会潮流盲目涌动,有的学生对就业选择则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变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就难免要提高。
因此,根据社会和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帮助职校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了解其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具备较好的择业技能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职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对于职校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完善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帮助他们将就业期望值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情况与新的问题,及时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道德品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中,学生的个人意识逐渐加强,而诚信和法制意识却相对缺失。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很多毕业生就业后毁约、跳槽的现象不断出现,给用人单位带来人才培养成本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影响了学校今后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因此,通过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对学生的就业稳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
虽然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了新的发展,然而具体到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时候,其工作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在职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影响职校学生就业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方式也在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变。而我国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形式较为枯燥、陈旧,学生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更容易对他们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标准造成不良影响。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实践缺乏紧密结合
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形势有部分的了解,但是却不知道怎样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当前,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讲座等大课堂式的指导模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业辅导,与学生当初的实习或社会实践情况有所偏离,干扰了学生参与就业的主动性,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在此时遇到的就业压力与思想等问题。
(三)没有把就业指导贯穿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学制较短、教学课时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再加上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和力量的不足,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培养和保障机制还有待健全。这就导致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将学生的毕业就业指导工作放在了学生毕业的最后半年进行。这时候的就业指导与其说是思想教育,更不如说是毕业生推销工作。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临时观念非常严重,很难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四、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一)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专业性
培养和塑造学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职校教育中,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错误思想的影响,产生扭曲的价值观念。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差异,不断提升我们这些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加深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我们的工作的认知程度。即将踏入社会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和实习时遇到的缺憾,正确的选择适合的职业,有效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二)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工作机制
要想将职校的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首先,职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确保就业指导的工作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员得到妥善科学的配置;其次,职校还应当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交给专人负责,并要求授课老师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细分到每节课、每个学期中;最后,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和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对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地提高。
(三)开发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如今,计算机网络已成为职校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受众面太广,未经过严格地筛选,部分内容并不适合职校学生阅览,不利于对他们的择业观念进行指导,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趋向,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面对来自网络的新的挑战,我们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可以通过架设校园网教育平台,与学生建立QQ群体联系等方式,主动出击抢回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把网络教育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新途径,使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五、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新时期的就业形势和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开创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职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郭翔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科教文汇,2010,11.
关键词: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哲学教育
作者简介:宋洪凤(1974-),女,中学一级数学教师,一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00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如今看来,仍然对现如今的我们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指导借鉴作用。“少年强”这一宏远目标,依然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远目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作好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本人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进行了以下探析与尝试。
一、美的教育
学问的魅力在于美, 数学的魅力也源于此。曾有人说过:“数学, 如果正确地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真善美”是全社会、全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景。在我看来,数学教育也是实现美育的一个途径。例如,给学生一串乱码854623256和一列整齐排列的数字123456789让学生从中选择哪一组更美,大部分学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顺序或秩序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数学教育中,我不仅仅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也会让学生在这堂课后学会排队上车或依次打饭。我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也会学会遵守秩序,礼貌谦让,于是“美”产生了。再比如,一个简洁明了的证明会比一个冗繁复杂的证明更美,学生会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追求简洁完美,今后如果他能成为一名公务员,他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便民利民,于是美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中。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展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使学生在数学美的欣赏中发现美、接受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从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一个爱美、会美、实现美的人,那我们的少年离“强”还远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提倡“知情意行”,如果我们基层教师能做到将学科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识目标(价值观)最终都融入到学生的行动中去,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成功。
二、哲学教育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是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学生们如果仅仅从思想政治课中干巴巴地学习,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形成怀疑、抗拒情绪。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本身由于研究变数而进入辩证法的领域。”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曾提到:“数学学习对学生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一元性、普遍联系规律、运动和静止、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原理和规律,都在数学教育中有所体现。数学中的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奇数和偶数、乘法与除法等内容就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从表面上看,奇数和偶数互相区分,相互对立,但奇数和偶数又可以统一为整数,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完美体现。再比如一个负数无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无限趋近于0,当成为0时就脱离负数的范畴了,所以这会让学生明白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的内容不止自己一门的知识,哲学的教育也包含在其中。
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度,在清代闭关锁国前我国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数学方面体现尤为显著。祖冲之是第一次将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的人,欧洲人在1 000多年之后才推算到此;杨辉三角又叫“古法七乘方图”,领先欧洲600多年,最近国际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勾股定理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十大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的一个基本定理,在西方它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然而在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勾三股四弦定五”的论述,聪明的中国人在公元前1 100年左右就发现了这一规律,比毕氏早500多年,所以我们叫它勾股定理是有依据的。当我详查资料,撰写这段文字时我感觉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数学教学中,我会把这些背景历史故事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想通过这些背景历史故事也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荣誉感,使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度,并树立将来为国争光的责任感。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无处不在,数学教育当然要包含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四、道德教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ction guide teaching thought penetrate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introduc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dea into logistic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logistics specialty and make the thorough practice, thus more powerfu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logistics education.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物流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deas;logistics specialty;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56-03
1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概述
1.1 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行动导向教学又称行为导向教学,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的行动以及该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等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1]。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教师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1.2 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论价值 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很多种,应用也比较灵活,比如谈话教学法、四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
具体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已经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并灵活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是中职物流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职业教育要真正能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就必须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职业者。可见,中职院校必须做好自己的定位,在物流专业领域的中职的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职业操作能力的基层物流人才,培养成长型的物流操作者和管理者。
08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人民网做客时指出,我们要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培养[2]。职教专家马庆发先生指出,职业教育的内涵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有志者创业”,这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和升学准备教育,不仅应对一次性就业需要,还要面对多次就业需要和可选择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中职的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求知欲望,只希望能够获得文凭或者直接学到将来就业的职业技能。这种现象,使得中职院校必须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被动学,老师被动教,没有互动,也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根本无法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给了中国物流教育工作者启示。物流教育者感受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把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多媒体授课、课堂模式等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物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体现出的“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3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在物流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把行动导向教学融入教学过程,势必引起教学模式整体构架的革新,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带动的不仅仅是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变化,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思想上、教学过程上、教学效果上等等各方面的变化。
3.1 积极转变物流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教育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其基本含义在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3]。职业教育不应该把学生仅仅视为未来的劳动者,而应视其为技术设计的潜在参与者。
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仅仅靠个别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意识和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领导到基层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在认识上达成统一,真正了解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物流专业教学要想引入行动导向思想,也是如此,从校领导到各职能科室到各教育工作者,都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框框,深入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并能够把行动导向贯穿到教学中来,课堂模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行动导向特色,创建开放的物流教学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物流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3.2 教学模式改革 以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新型物流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本位,强调能力本位,这就要求物流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可操作的项目实施过程。制定项目规划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实施。整个过程包括学生策划、分工、实施、评定、总结等,行动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完成项目并进行效果分析。如此一来,物流的教学模式必然与以往的小课时授课大为不同,而是采用实践教学的大课时教学模式。
3.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物流职业教学以往都是单纯以教授学生学习物流相关理论,掌握物流知识为目标。行动导向下的教学目标则确定在学生要掌握一定实操技能,了解相关企业实际运作和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而这种职业能力现在成为界定新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实质。这里的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4]。
在物流领域,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物流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物流工作能力,又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专业能力即物流操作技能,方法能力则指从事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则指从事物流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既关键能力是指物流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包括对物流工作的理解、合理化建议,安全意识、时间意识、社会责任感,自信心,成功欲等。
3.2.2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知识加技能,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尝试教改,但很多院校都忽视了教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确定课程改革体系。物流专业要想真正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发物流专业的学习领域。物流教育工作者应了解物流企业运作,熟悉各类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操作。因此,物流专业教师要充分调研物流企业,参与岗位培训及岗位实习,根据企业实际完成物流专业课程方案的开发和设定。物流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在于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来学习,因此,该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是在经过完善的岗位分析后,整合工作过程,设定教学项目和学习情境,把企业实际运作引入物流教学课堂,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2.3 教学计划的改革 传统的物流教学计划,遵循书本章节规划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则更注重科学合理的协调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训及物流活动实践教学的关系,这使得新的教学计划制定更加趋于困难,也急需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行动导向思想要求多实训、多学科综合的物流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就可能引发在课程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场所和设备的更多要求。因此,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就更加严格,也更加困难。首先,必须要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与之配合,势必要求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设备的支持;其次,教务部门在安排教学时间上应重点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平衡,要和课程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整合时间安排;最后,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更应本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的,科学的安排课程授课计划,更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做到合理、完善和详细,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动性小的授课方案。
3.2.4 教学组织 行动导向教学完成一个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要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因此教学组织也必须符合这种模式。无论物流教师在教授理论还是在进行物流实训,都不再是一个提供所有信息、说明该做什么并解释一切的传授者,也不再是始终检查学生活动并进行评价的监督者。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引导者,物流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遵循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实施检查实施效果评估效果。
3.2.5 学习成绩评定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指导的物流教学,学生成绩应由几部分组成。项目成绩50%(物流操作成绩、活动参与情况、活动成绩),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PPT作业、测试),期中期末成绩30%。学生成绩评定标准,以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为主导,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期中期末作为项目活动到一定时期的检验。有良好的课堂组织,更应该有完善的评定机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竞争中的乐趣,团队协作的力量,同时也较好解决了个别学生逃避考试或采取非法手段考取好成绩等现象。
3.3 课堂模式的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核心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物流专业一定要在课堂模式中深入改革,突出体现行动导向思想的内涵。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设备及环境,针对不同的项目教学内容灵活创造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创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诸如角色扮演、引导文教学、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教学、情景模拟课堂、法庭辩论等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物流教学中的每个虚拟项目活动不仅是教与学的实训活动,更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共同面对抉择的过程,且必须一一做出决策。这样,每次的物流课堂,授课教师都要在备课过程中花费更多的精力,把物流企业的各项工作设置成一个个项目活动,让学生参与策划。课堂模式设置的越合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4 小结
建构主义者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巨大的。如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职业人成为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物流专业在改革中采取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来设置物流专业课程,开发物流教学方法,以求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在改革实践中,行动导向思想带给物流专业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成果也是丰厚的。但是,行动导向思想的构建,不同走向偏颇,不能把行动导向单纯理解为实训活动或是项目作业,要把整个思想融会贯通,形成物流专业的教学特色。职业教育事业,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和深远,职业教育人会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邦祥,吴全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子课题“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研究”报告[R]2006.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身上的动态性特点更加明显。如果不注意把握现今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工作便无从开展,因此,高校思想教育更应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还要从每个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工作的方法也要随着时间阶段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的形式也要多样,比如各类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等,这样才能吸引当代学生的眼球,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加入到我们开展的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生为本 校园文化 实践 诚信 家长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7-02
随着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一个与党和人民的愿望、需求与信仰和谐统一的要求或标准,这个要求或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很多方面,但我想谈的是其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发生。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经济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认为金钱至上,钱是万能的,忽视了人性、道德、亲情、友情。
2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多样化,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花钱大手大脚,有一分就要花两分,从不考虑经济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享乐主义。
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往的频繁,媒体、网络在高校的应用,各种错误的思想也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青工作采取的措施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立足现实,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现实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大的方向有:
1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这个结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紧密相联,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一入校就着手抓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二是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知行合一,面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现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3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高校更好的考证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过程,把德育目标、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求、自得的过程,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对两难性和感觉性的价值问题,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与体验中感觉到,接受德育不只是社会的要求和未来他人,而且也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形成自律的品质。
(二)具体方面有:
1 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技术主义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丧失掉,这种状况应该在学校道德建设中首先得到解决。
2 以学生为中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依靠学生,相信他们,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理。以学生带学生,以学生引导学生,具体的措施可以有:学生的宿舍楼交给学生管理;校报和广播站由学生主持日常工作;编播内容由学生自己安排和调整;安排学生值班岗位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3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莞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最近某大学发生的跳楼事件和服毒事件都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没有抵御和排解压力的能力,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不考虑后果,不考虑自己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不会考虑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任何人不能像透支支票的透支自己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心所欲的处置自己的生命。
4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应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目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如专题讲座、影视欣赏、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5 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一直坚持给学生家长寄通知书,介绍学校在校成绩。这项措施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使家长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联系,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6 诚信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院为每位学生成立了诚信档案,将学生不诚信及好人好事的行为均记录入档,如果以后表现良好,可以将不诚信的档案取掉,以激励的方式告诉学生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实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 “实践出真知”。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的主阵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巧妙引导,尤其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使学生把握方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形成良好的价值认知。
二、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意识,培养耐挫心理
中职学校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来掌握娴熟的技能,同时,更要让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我国当前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各行业都充满了竞争,但同时也富含着成功的机遇,让学生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原则、用人制度、就业形式,从而树立职业竞争意识,树立创业意识和正确的从业态度。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学生由于刚刚走出校门,缺乏经验,加之遭遇生活和工作的不顺,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邪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忽视心理疏导,让他们缺乏耐挫教育,没有让他们体验过失败,致使他们享受在无忧无虑的校园里,而一旦面对社会、遭遇挫折时,要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要么逃避,拒人于千里,抑或失去生活的信心,致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低谷,甚至走上社会的反面。为此,我们在平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面对竞争,我们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而不是选择退缩,更不是选择放弃,天地之间,大千世界中总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通过这样的教育,耳濡目染,不断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唯有平时不断积累自己,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社会的栋梁。
三、用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铸就美好品格
毋庸置疑,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途中的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谈举止间生成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如针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教师通过亲切的交谈,春风化雨,让他们知道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让他们知道,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这方面优于别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会逊于他人,只有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趋完美。通过这些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伟大。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学生心灵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道德情感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时地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情感内容熏染,从而有效促进中职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感的形成。下面结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就有效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进步。
1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的意义
当前,部分中职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学生出现情感上的缺失,这与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空洞说教,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有关。思想品德要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每一要素在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中均有确定的地位和作用,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体。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
2 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策略
研究表明,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主要是教材的内容问题,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则是集中归结为一点,即:授课的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可见,做好中职思想政治课道德情感教育就必须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将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
1、创设情境,引感。教学中,使用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同时,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又体现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典范,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
2、开展活动,体验情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参观、采访,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3、榜样示范,激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4、以诚激情,培育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情理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理性的灌输和培养,更需要情感的陶冶和丰富。
首先, 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其次, 善于表达真情,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教师在讲解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真情的信号功能,如丰富的面部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及适当的机体表情等。
5.以美育情,丰富情感。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的教育实践。“非语言沟通在人类社会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认为在两个人互动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的。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优美的自然景色能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经常引导学生评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热点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灵;艺术美感中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恶、丑的痛恨。因此,选择文艺作品时,必须考虑其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因为远离中职学生实际的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美育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特殊作用,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我们应学会积极、自觉地利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各种形式唤醒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此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实施道德情感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他们的道德情感往往会流露出某些矛盾和不稳定性,表现出容易冲动、难于自制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讲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时,就着重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问题,应遵循下列做法: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的弱点,平静而理智地悦纳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预见到某种消极情感表现的后果,学会理智地控制情感。再次,对于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要简单禁止,要了解原因,耐心改变学生对消极情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接受教育,有利于积极体验的产生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与道德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中,应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全面促进中职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感的形成,使其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中道德情感健康、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34-01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成长,而且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趋向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过程中。
一、了解利用体育课堂结构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
的体形,发展理,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范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结合起来,加强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爱国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课前准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里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中长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比较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吃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于自觉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奥运会起源,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
二、 有意识地培养团队精神
在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高职学院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职业要求学生具有上述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以上特点进行教学。比如: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