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9: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环境污染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够均匀。整体来看,我国东南部水资源分布较多,西北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属于人均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采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是高投入和高消耗)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我国的水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较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亟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
1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1.1我国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除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外,主要原因是对水污染宏观调控不到位,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支撑整个水环境控制和管理的技术平台。首先,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规划的原则上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时难以接受;对水污染控制问题,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水环境、经济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没有协调好。同时,严重缺乏对水环境功能、效益的认识,从而导致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在水环境规划方案以及规划指标方面没有体现出城市水环境的特色,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
在进行水环境以及水污染的控制过程中,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且监督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在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中发挥出作用和效果。其次,在对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时候,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由于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工作步入正轨的时间比较短,对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规划、运营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的考核机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同时,在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导致水环境和水污染的控制处理设施盲目的扩建,但治理效果没有明显的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成本增加,还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
1.2我国农村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水环境和水污染问题逐渐蔓延到农村。但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偏向城市的水环境保护,针对农村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地方性的政府管理人员,在潜意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对其不够重视。加之对农村水环境认识不够充足,缺乏对农村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了解,使得农村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水资源在为农村提供水资源的同时,还为城市水环境提供的支援作用。通过对农村水环境进行治理和控制,不仅可以保护好农村的水环境,还可以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今农村得到快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逐渐加深,需要重视农村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问题。
2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措施
2.1加强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针对水环境和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针对城市而言,其工业产业比例偏重,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较多,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而言,主要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则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改进,需要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以及成本。
2.2对水资源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水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加大对工业点源的治理。针对当地工业排放不达标的、以及对当地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对工业工艺比较落后,并且环保技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同时,需要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
2.3建立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机制
由于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因此,亟需建立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机制。规划从制定到执行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对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处理时,需要根据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以便有效的规范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将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和作用,以便减少我国水污染的情况,提高水环境质量。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优化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措施的时候,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便取得更大的效果。在控制和处理水污染时,需要脚踏实地将基础工作做好,将控制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以便减少水污染现象。同时,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大家共同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宋兰合.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的科技对策[J].建设科技,2009,15(14):125-126.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开发现状 环境问题
有关专家分析判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海洋板块之间的活动造成的。海洋板块之间相互运动,深海天然气随着板块的裂缝涌上来。在深海的高压的作用,温度相对较低的海水与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所谓的甲烷水合物。但是由于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开发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例如全球大气变暖、破坏的海洋生态平衡的和造成海底滑坡等环境问题。
一、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情况
天然气水合物的可利用程度较高,而且是清洁新能源,因此,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对于地球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也在量一直在讨论之中。早期科学家们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来推断天然气水合物储存量,得出的结论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存量是全球石化以及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而且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洋之中。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海洋探索计划,有关研究者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存量重新做了评估,评估表明,最新估算的储存量比早期的结论减少了将近一半。尽管是这样,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量还是很丰富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气水合物保守估计的储存量与油气资源的总储量基本一样,由此可知,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存量是令人惊喜的,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水合物将占据很大的比例,成为能源主要的来源。据权威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明确的原油总储量,使用的年限还是很有限的。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饿不断增长,还有世界各国对GD P的疯狂追求,能源消耗仍将进一步加剧,这样就导致了大多数依赖油气能源的大国的后备资源出现危机。有不少国家从长远的能源战略考虑,已经把目光转移到了清洁而又储存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上,将其视为自己的后备能源。因此,天然气水合物被视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基本方法
(1)注入热量开采法。
注入热量开采的方法,就是将适量的热汽或其他合适的热体从地面注入到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层,使其温度上升,进一步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开来,使天然气分离开来的开采方法。同样可以采用钻探加热的方法,促使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度升高到相对平衡的温度以上,能够使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反映而分解开来。但是通过注入热量开采的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会造成大量热能损失,而且开采的效率相对较低。
(2)降低压力的开采方法。
降低压力的开采方法,是就使用钻探的一系列方式降低天然气水合物层下的平衡压力,进而形成一个天然压力囊,促使天然气水合物能够运动起来,进一步把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降压法显著的特征是不需要投入相对较贵的不断激发,因此,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大规模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理想的方法之一。
(3)注入化学剂的开采法。
注入化学剂的开采法是通过加入合适的化学剂改变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对平衡的条件,化学剂例如甲醇以及氯化钙之类的等等,能够降低水合物的热度,进一步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当然还有一些新型的化学分解技术,其中有一个是反聚结技术,它是以表面活性剂为基础而进行的,但是这种方法的实用性相对较低,因为它需要投入的费用较高,投资回报的周期相对较长。
三、开发天然气水合物遇到的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与温室效应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甲烷气体在大气中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甲烷带来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要高出许多倍。科学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会带来相当多的甲烷气体的释放,相当大的部分会进入大气层中,进一步加剧大气变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势必会把大量的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中来,这将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全球大气变暖,会极地温度的升高,海水的温度也会进一步上升,这将极有可能导致极地的天然气水合物不断地进行分解,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会大幅度加深全球大气的温室效应的程度。
2.海底滑坡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对其研究也进一步加深。而研究表明,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将会导致海底大陆架的稳定性降低,进一步会诱发海底滑坡等事故。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会使降低海底岩石坚硬程度。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会排放大量的岩层缝隙,会进一步降低岩石内部的摩擦力,在地震以及海啸的影响下波动增强,由于岩石的强度减弱,很有可能造成岩层破裂而引发海底滑坡或泥石流。
3.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深海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水合物进行分解将会大量甲烷气体排放到海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海洋中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在海水中甲烷气体往往会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会降低海水中的氧气含量,将进一步导致一些依靠氧生存的生物群慢慢枯萎,甚至导致海洋物种的灭绝。同时这些化学反应会使海水的二氧化碳的含有量大量上升,会使岩石礁发生衰退现象,进一步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
四、总结
天然气水合物的可利用程度较高,而且是清洁新能源,因此,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各国政府对此也表现出极其重视。无可置疑,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蕴含巨大价值的潜在能源,虽然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对这种新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存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是随着油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下降,同时对天然气水合物不断地研究课探索, 天然气水合物拥有巨大的储备量,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松林.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现状及其环境问题[J]. 科技风,2009,04:161.
[2]樊栓狮,梁德青,陈勇.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J]. 现代化工,2003,09:1-5.
【关键词】外部性 水环境 经济学
一、有关外部性的相关概念
所谓的外部性具体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给其他经济单位造成的影响,并且是通过经济活动造成的市场性之外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影响与受害方以及受益方均没有利益交流,通过价格看不出相应的经济交易状况。
一般情况下,外部效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的外部效应,一类是负面的外部效应。该文阐述了负面的外部效应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二、负的外部效应问题的产生
当第三方从他并未直接参与的活动中得到效益或承担成本时,就产生了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外部效应;当这种影响表现为其他人未被补偿的成本或损失时,就是外部生产不经济性。
当工业企业向河道、湖泊直接排放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经常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影响其他企业和公众对同一水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果该企业并未为此支付成本,或未支付全部成本,即这种水污染行为造成的实际成本并未全部被企业承担,就产生了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显而易见是负的外部性。
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形成一种外部性。例如,地处偏僻地区的造纸厂因河流流经的地区少,仅对偏远地区形成微小的社会成本,除非人们搬到造纸厂附近。居住在造纸厂地区的人越多,与水环境有关的外部性就越大。因此,如果更多的居民到造纸厂地区,他们就会谋求命令造纸厂停止污染或进行赔偿。
三、外部性问题关乎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
不管外部性对其接受人是否有益,各种资源都可能被生产者或消费者错误配置。如果参与某种生产或消费活动的部分成本转移给他人,那么生产者将有可能对这些活动配置过多的资源。这种资源配置不当的原因就是当外部性存在时,价格制度不能向制定生产和资源配置决策的厂商提供正确的信号。外部不经济性就是只考虑到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必须支付的或按其机会成果来担负的那部分成本。此时,市场价格不再是一种充分衡量社会效益的指标。
企业排污造成水环境污染这一行为导致的外部的生产不经济性是生产的实际成本,但在它们被自愿地或由法律要求内部化之前,企业不是完全承担甚至是完全不承担的,这就会导致更多的经济资源被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经济利益增长,同时水污染的加剧,使公众或其他人应当享用的社会效益在减少。
外部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法律中产权界定的不完整。按照法律规定,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都有平等地保护生态、维持生态平衡的基本义务。这些人也都具有平等地获取和享受生态服务功能这种公共物品的基本权利,或者说具有利用其所实际占有或使用的自然资源或生态要素来满足其基本需要的权利即追求和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权利,或者说平等的发展权利。但是,如果在初始权利分配中只是单纯地认定企业具有污染权,而不要求其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就会影响其他人的平等发展权利,有碍社会公平。
四、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解决制度分析
(一)排污收费制度
在免费排污的情况下,要工厂主动地对排放进行控制是不现实的。要使工厂对排放进行控制就要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工厂的内部成本,使企业在决策时考虑这些成本。做到这一点,外部性便不存在了。排污收费是使企业排污带来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主要办法。
排污收费制度又称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管理当局依法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者征收一定费用的法律制度,其优点是明显的。第一,在排污税准确设定的前提下,通过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本计入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企业能够达到污染排放活动与产品产量最优化。第二,排污收费制度使企业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动力开发利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其他高效率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减少必须缴纳的费用。第三,管制机构的监管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
但是,排污收费制度也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排污收费制度能够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的一个最重要前提是合理的排污税率的确定,这要求管制机构了解污染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以及边际外部成本。而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是一个从污染的物理性损害转换到人们对这种损害的主观感受,并用货币价值来计量的过程。因此,对这些边际损害进行一个合理估计和评价非常困难。而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涉及到企业本身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及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企业自身没有动力向政府如实通报这些信息,政府也没有能力去了解成千上万企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因此,政府基本上不可能一次性地确定最优税率,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去寻找最优税率,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且在试错过程中还会对企业排污造成大量的效率损失,并且也不可能找到最优税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状态。
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收费标准偏低,造成了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也不愿积极治理污染;二是收费方法不合理,造成排污者只要不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可以无偿使用环境容量资源,且仅注意被收费的污染物的治理;三是排污费的使用不合理,返还排污者治理污染的资金只有少数被用于污染治理。由此可见,征收排污费实际上只是对被污染环境的一种欠量补偿,因而无法将企业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完全内部化。
(二)排污权交易制度
实践中,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以可交易的许可证为形式的。具体方式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使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要求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污染权(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政府可以用不同方式分配这些许可证,可以销售、出租、拍卖或馈赠,并通过建立排污许可证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进行合法有偿的交易,企业、政府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以污染许可证为形式的污染权。
可交易许可证制度的优势在于:第一,通过赋予企业有数量限制的排污权,并建立污染权市场,使得企业将环境也作为一种有价格的生产要素和其他投入一样,进入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在进行成本与收益比较的情况下做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生产量与排污量的决策。第二,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通过控制排污总量,而不是价格,当经济增长出现通胀或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时,可交易许可证的价格会按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到有效水平,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第三,可以保证排污量减少的确定性,并使企业减少大量的调整成本。在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下,通过发放固定数量的许可证,可以保证排污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又使得将污染减少到符合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的成本大大降低。
一、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
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地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这些行为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健康的社会极其重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自然环境正在急剧恶化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现阶段环境税是许多国家采取的手段之一,那么我国要不要实施环境税呢?如果需要,又应该实施什么类型的环境税呢?除了税收的方式,我们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吗?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外部效应和庇古税
(一)外部效应和庇古税的概念。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它们并未因此支付相应的成本或得到相应的报酬,则称为存在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是负的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的外部性。由于经济活动的这些影响没法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内部化,结果就会导致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庇古税是指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相等。最优庇古税就是使排污量等于最优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简单来说,企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无法在市场上自动消除,政府可采取行动,以征税或收费的形式将污染成本加到造成污染的产品的价格上,这可以使企业根据各自的技术创新能力来选择纳税还是技术创新,每个经济主体便具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使用庇古税的优点。在减少污染总水平上,税收和管制同样有效。政府可以通过把税收确定在适当的水平上,而达到它想达到的任何污染水平。税收越高,减少的污染也越多。实际上,如果税收足够高,工厂将完全关门,污染减少为零。管制要求每个工厂减少等量污染,但等量减少并不一定是保持清洁水质最省钱的方法。庇古税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政府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税收激励工厂去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因为更清洁的技术可以减少工厂不得不支付的税收量。
庇古税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大多数税扭曲了激励,并使资源配置背离社会最优。与此相比,当存在外部性问题时,社会也关注那些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庇古税是存在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因此,庇古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提高了经济福利。
(三)庇古税在国外的成功运用。通过庇古税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在发达国家已实施几十年,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果。1975年德国开始对油征收环境税。次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征收排污税的法律――《向水源排放废水征税法》。而后美国、法国等国家纷纷效仿,其开征的税种也越来越多,燃料税、噪音税、垃圾税、石油产品税、消费税,甚至超额粪便税,可谓应有尽有。同时,征收环境税的收效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发达国家由此实现了环境的根本好转。比如,如今的美国虽然汽车使用量大幅增加,但二氧化碳比七十年代下降99%,一氧化碳下降97%,悬浮颗粒下降70%。
三、科斯定理与污染权交易
(一)科斯定理与污染权交易的概念。科斯定理是指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而且界定产权而发生的协商或谈判等活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具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产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状态。科斯理论为排污权交易代替政府收费奠定了理论基础。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排污物的排放控制。
(二)使用污染权交易的优点
首先,排污权交易有可能提高治理责任分配的费用有效性。不同工厂控制排污的费用差别很大。如果排污权可以有偿转让,那些治理污染成本低的工厂,就愿意通过治理,大幅度减少排污,然后通过卖出多余许可部分而获益。对于有些工厂来说,只要安装治理设施比购买排污权成本高,就有动力去寻找排污权的卖方。只要治理责任的费用有效性未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交易机会总是存在的。当所有的机会都得到充分利用时,费用的配置也就达到了最佳。
其次,管理成本低。管理部门不仅要知道适用于各种类型污染企业的所有可能的减排方法,还要知道所有这些方法在不同治理水平上的边际治理成本,必须随时掌握在治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保证所采用的治理技术始终处于费用效果最好的状态。这样,必然会造成管理成本的急剧增加。实施排污权交易能够大大降低管理部门的管理成本。因为交易系统把信息负担转移到污染企业身上,而污染企业又是最有能力取得信息并根据信息采取对策的控制过程参与者,所有信息负担不仅减轻了,而且责任的分配也最合理。
最后,有助于实施总量控制。政府可以灵活调整排污的总量,当政府觉得排污量过大时,可以作为经济主体买进排污权;当政府觉得污染排放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卖出排污权。这样的做法比重新制定管制措施更加有效。同时,任何环保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参与排污权的买卖,相当于让公众都参与了排污量的管制,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环境的问题。
(三)污染权交易在国外的成功运用。例如,美国的排污交易系统,作为完全市场化的配额项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大简化传统的运营许可程序;(2)降低交易成本;(3)使早期排放量显著减少;(4)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
四、完善消除环境污染的非管制手段
(一)实践中选择环境税还是污染权交易?不管是依托外部性理论的环境税还是依托产权交易理论的污染权交易都存在着合理性,不能简单地认为二者只是存在不相容性,而是应当从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角度来评判这两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理论上来说,污染权交易要比环境税更有效率。但是,用污染权交易来完全代替环境税目前来说缺乏现实基础,而应有的现实选择应当是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方法,使两种环境手段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到底是选择环境税还是污染权交易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取决于具体的环境特点。要达到预计的污染治理水平,但污染治理成本不好测定的情况下,最好选择污染权交易;反之,环境税能事先预测环境成本,而污染治理水平达到何种程度却具有不确定性。二者之间的选择还取决于污染排放水平和环境损失以及削减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果随着污染排放的增加,环境损失增加很慢,但污染削减成本上升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环境税手段。因为征税上的一些较小的变化不至于带来污染的大幅度增加,或者给污染者施加很大的未知成本。如果在某些情况下,随着污染损害的上升,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势头加快,这时人们应当选择污染权交易手段。
(二)如何建立健全污染权交易制度?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然后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再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污削减计划,分配排放污染物的初始排污权。由于我国的五年计划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采用五年计划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削减目标进行实施。分配排放污染物的初始排污权包括:①确定污染物排放量基数;②划定控制污染源的范围;③制定排污许可证的分配标准并实施分配。
2、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降低排污权交易和储存的交易成本。对于已经确定的并且为排污企业所接受的污染水平来说,排污企业的污染削减成本在企业获得交易排放许可证之后将达到最小化,只要排污企业的削减成本不同,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市场,在该市场上,低成本的排污企业出售排污许可证而高成本的排污企业则购买许可证,这种交易确保了总削减费用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排污权交易中客观存在着各种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等,这些交易成本如不能有效地节省,就会抵消企业参与交易可能获得的节约污染治理成本的利益,交易变得无利可图,排污权交易市场也就不能顺利发展。我国工业污染的主要污染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等特点,造成交易成本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鼓励排污权交易中介机构的设立,其具体业务包括提供交易信息、进行交易经纪、办理排污权的储存、借贷等。
3、排污申报与审核。排污企业如要进行次年的排污权交易,必须向当地环保局提出排污申请,经过审核确定后才可获取一定配额的初始排污权。环保局通过远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获取污染物排放数据,从企业账户中扣除当年应当扣除的许可证,检查是否有剩余,若不足,实行惩罚;若有剩余,将排污许可证余额转移到该企业账户次年的子账户中。
4、立法执法与监督管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权威与信用,只有立法执法才能切实保障交易市场的合理性,为当地实施总量控制和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奠定法律基础。立法涉及排污企业申报审核、排污权初始分配、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与管理、交易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规定企业的处罚等。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养殖废物、工业废物、生活废物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为了改善这一污染情况,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理,从而改善农村水环境。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从分散渐渐走向几周,小城镇的聚居农村生活也变得尤为集中,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这也构成了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①来源广泛,它不仅有厨房污水、人的粪便,同时也有生活垃圾渗透产生的污水等等;②分散面积广,农村的分散和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污水过于分散,在收集方面困难重重;③增长比率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生活污水的生产量也在渐渐加大;④处理效率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安置上,有诸多不足,生活污水没有经过直接的处理就直接进入河道,这也是影响农村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化肥使用与农药大量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进入自然水中,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会使农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成为水体污染的主体。而在农药使用方面,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基因的增强,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农药的喷洒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农药的实际使用率却低于20%,大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与土壤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三)畜禽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当前,在农村除了农业生产外,很多人开始加入畜禽养殖行业。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畜禽养殖并没有形成规模,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畜禽养殖厂分布比较分散,养殖人员没有对环境保护有足够的重视,畜禽养殖业用水冲洗养殖舍,粪污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或采用渗坑下渗,不仅污染地表水,也污染了地下水,味道刺鼻、蚊蝇滋生、大肠杆菌超标,对人身和生态都带来危害。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对于人口较密集的农村群体,在生活废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上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构建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利用管网将污水收集起来,并建立设施完善的污水处理场,污水经过具体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或者保证水排放达到标准。而对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村,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藻类塘技术与厌氧沼气池的技术,实现废水的集中处理,高效藻类塘处理能够净化大量富营养化水质;而厌氧沼气作为我国农村最经济、最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应提倡循环经济与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农业生产对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要合理使用有机化肥,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农业病害的防治上,通过生态平衡施肥与生态养殖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功能循环,比如在畜禽养殖农村,可以利用家禽农田放养的方式,对农业病害进行生态控制,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二)好氧和厌氧生物治理技术
好氧生物治理污水系统是目前在农村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新处理污水技术。好氧生物的治污工艺有很多,而且各自有优缺点,在选择时,要根据污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比选择,注重技术的性价比。生物治理指的是利用风机等的设备给污水注入氧气,从而培养水中的微生物和菌类中暑,通过微生物和细菌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少数合成细胞,促进微生物的成长,剩下的以污泥形式排出,通过这种方式净化水资源。厌氧技术与好样生物治理技术相比,建设投资要高于好氧生物治理,但是没有日常运行费用。目前而言,厌氧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去氮磷能力不强,治理效率低,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运用。
(三)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在农村,大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就要安排专业人员为居民讲解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使居民了解到自己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哪些行为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转变自己的落后观念。引导农村群众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三、结论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提升对水的保护意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造成农村水污染问题严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此,本文从居民生活、工业以及畜禽方面产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强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处理,采用好氧以及厌氧生物治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向居民普及生态环保意识。重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合理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是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加快农村建设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孙悦 .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
【关键词】辽源市;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市辖两区、两县。其中的东丰、东辽两县是吉林省重点粮食产区。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全面胜利。农业对自然环境有依赖性,同时农业又是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者”。近几年,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辽源市政府的关注,解决好与否关系到辽源市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实现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局问题。
1.辽源市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辽源市的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其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排放畜禽粪便、农田废弃物处置及耕种措施不合理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1水环境污染
1.1.1水污染
辽源市的农村乡镇工业污水、农村废水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废水包括村庄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两部分,未经任何处理自然流入附近沟渠后排放、渗漏、农灌或流入附近河流。
1.1.2污水灌溉
由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用水危机,辽源市的部分农田用水从河流中提取,在部分乡镇及城市下游的河流水质严重超标,污水灌溉对农田土方、地下水和农产品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威胁。
1.2土壤环境污染
1.2.1土壤退化
由于土地施肥的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对土地的作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使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和农业的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城镇化建设中,辽源市农村大量优质耕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难以补偿,也使耕地土壤质量下降。
1.2.2农用薄膜对土地的污染
近年来,地膜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废地膜的不易分解,分散性强,造成农田土地污染。
1.2.3农残物的危害污染
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品的施用使乡镇的水体、土壤、农业产品及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残留量日益增加。
1.3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辽源市的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二是人畜粪便,三是农业固体废弃物。
据调查,辽源市每个村民小组均建有2-3个简易垃圾收集坑,垃圾由专人运送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有部分生活垃圾散落于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及田间地头。农村畜禽养殖主要为分散式家庭养殖,畜禽粪便主要来源于一家一户,除了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用肥,尚有约10%-20%的畜禽粪便乱堆乱放。每个村庄的厕所多为村居户外独独的厕所,散落于村内及农田附近,卫生条件极差,无人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包括历史形成,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2.1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辽源市的各村、屯均未建设生活污染与农田弃水收集及处理设施,污物乱排乱放。生活污水多以明渠排放或渗入土地为主,成为农村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极其简单;废旧塑料袋及废纸随风飞扬,雨季垃圾渗滤液流失。
2.2能源结构不合理
辽源市的农村能源使用主要以煤为主,部分村庄使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但使用率达1%左右,使用率偏低。农村生活能源的使用成本较高,造成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2.3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
秸杆等农用废弃物以及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极低,未形成完整的农村能源建设与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与再生系统,70%的秸杆就地焚烧,造成可再生利用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严重污染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2.4农民生态管理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各乡、镇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管理维护及运行机制,随地乱倒垃圾、乱排废水,过量投放饲料,过量施用化肥及农药等有害于环境及生态安全甚至食品安全的行为,没有得以控制,农民片面追求高产,稳产,缺乏合理施肥的意识,用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及河流的有机成分增多。
3.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对策
3.1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辽源市农村环境减压的有效途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减轻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避免环境超载。辽源重点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减轻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把城镇建设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符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3.2实施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加强辽源市的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目前东丰、东辽两县相继建设了工业园区,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实行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的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
3.3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新农村建设中,在全市农村范围内着重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及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合理确定养殖业的容量。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利用辽源市的在建项目“秸杆”发电,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3.4加强环境宣传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大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经费投入。
4.结论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辽源市的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将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使辽源市的农业得以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科]
【参考文献】
新时期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大量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都给水体造成致命的伤害,这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与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第一,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柱,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关注农村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话题,如果不能解决农村的水污染情况,建设就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造成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拉大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力度,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法推动农村环境的健康发展。
2农村水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2.1新兴产业污染
最近几年城市工业生产逐渐转移到农村,不仅涉及工业化生产,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家乐、宾馆饭店等各方面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住宅小区、建筑施工项目也层出不穷,农村城镇化发展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各种产业给农业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宾馆旅客洗浴,饭店洗菜、洗碗,居民日常洗衣服等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水,但是农村的污水处理配套设备不完善,脏水、废水等只能随意排放,直接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直接威胁农村水环境健康安全。
2.2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的养殖业、种植业是比较常见的行业类型,由于农村经济不够发达、养殖水平比较低,养殖规模大户的数量不多,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设置了专门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但具体的实施效果有待考量。受到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粪便露天堆放现象随处可见,在厌氧环境下加速腐败,产生出大量的氨、硫化氢、丙醇、甲烷、硫醚、吲哚、粪臭素等化合物和有害气体,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在受到雨水冲刷下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大量污水排入附近的河流、水库,其所含有的化学物质也逐渐沉淀于土壤中,给农村水环境、土壤环境都造成严重伤害。
2.3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农村环境相比城镇环境有一定的落差,部分农村饮用水直接来自河流和山泉水,所以在农村环境下人们对直接饮用水质量与周边水源更加重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农村地区都安装了自来水设备,人们不再需要直接饮用河流、山泉水,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弱化,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造成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甚至出现黑水、臭水的现象。水环境遭到长期破坏,日积月累下导致水质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由于缺乏排水系统与污水管网,污水、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水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4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多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提高农产品产值、产量,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较多,但是利用率却不是很高,一些有害物质流失至自然水环境下,给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农作物抗药性的提升,农药用量也不断增加,农药在喷洒过程中所造成的药物挥发直接流入土壤与空气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极大地威胁。
3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村工业生产的不断增加,也使得农村地区承担了城市中部分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甚至为城市工业扩散提供场地。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放在同一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各级领导应坚持将农村水污染治理放在一个足够重要的位置,将其融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其次,完善乡政府职能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政府也应该有所转变,进一步提升自身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并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严查、狠抓环保问题,建立与之相关的考核制度;最后,在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避免自身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
3.2乡镇企业水环境污染治理
首先,要做好乡镇企业规划与合理布局,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强化生产、生活废水治理,保证污水排放可以达到合格状态;其次,积极开展乡镇企业、生产企业的集中化管理,做好污水统一处理、排放,结合乡镇规划标准要求,落实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水处理。
3.3加大畜禽污染防治力度
第一,积极促进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养殖补贴资金的落实,通过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规模化养殖园区的项目中来,将牲畜粪便及污水转变为颗粒状的有机肥,奖励参与污染治理的推广者、使用者,加大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第二,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在产业规划中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液肥配送系统,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混合稀释后,通过提前设置好的管网直接输送至种植基地,作为肥料提高种植产量,这种方法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种植的生产成本,还能降低养殖饲料的生产成本,在满足共同需求下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
海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六横镇村(社)比普陀其他兄弟乡镇的村(社)规模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镇财政虽然支持力度挺大,但远远不能满足新渔农村建设的需求。村(社)的运转模式也与兄弟乡镇的各村不一样,六横镇在2003年合并了9个中心村,截至2007年底对9个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全部进行了分设。现已全部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开展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在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六横镇的具体情况,仍以村(社)为标准来安排,使得六横镇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2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海岛(渔)农民把水作为自然应该供给的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还较淡薄,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严重污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农村居民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有些部门也忽视了农村水环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水环境保护往往被边缘化。
3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滞后
与城市相比,海岛渔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海岛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海岛农村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海岛村镇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水处理专项整治规划。
4污水处理能力薄弱
海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管网服务范围有限,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顺地面漫流,流入就近明沟、河流和池塘,严重影响水体水质。海岛农村地势复杂,渔农居住相对分散,很难铺设污水管道,这对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发、引入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佳、运行费用省、适合分散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
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思路及对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六横岛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十大岛屿之一,将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和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6]。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上日程,六横岛的社会、经济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此同时,环境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工业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相对紧缺,受污染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思路
针对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受岛屿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及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制约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治理、注重经济实效,逐步完善海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海岛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借助“小岛迁、大岛建”建设的契机,采取以“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其他项目同时推进。通过水环境污染整治,切实保障海岛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全。
2治理和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的环保意识。扩大宣传,提高广大渔农民的卫生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渔农民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的实用技术,帮助渔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向中小学生灌输环保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海岛渔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2)开展海岛村庄污水整治
加强海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渔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保护渔农村水资源质量,全面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渔农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渔农村卫生改厕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立既可利用有机肥粪便又卫生且不污染水环境的生态卫生厕所。按渔农户尤其是无卫生厕所的渔农户和外来人口居住分布情况,每个村(经济合作社)至少建1个无害化公厕。要充分考虑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接口问题。建立健全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垃圾处理力度。
3)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尤其是人口多的村镇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自然条件的村镇也可修建一些人工湿地来配套污水处理。要因村制宜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村庄(经济合作社)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他村(经济合作社)则根据村内地势、布局状况和经济情况,因村制宜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兼氧过滤处理技术、微动力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以分户式、联户式、集中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对渔农村家庭小作坊企业多而散的情况,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督促,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水对河流的直接排放。
4)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执法监管,保护饮用水源和海岛水环境。制定一些地方性渔农村环境保护规范,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和涉及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情况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禁止一切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行为以及各种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把各类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环境监管工作,保证水环境质量稳定。
随着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治理不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优良的农村生态环境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吉林省的宝贵财富。但当前,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研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当前,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现代农业发展、障碍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污染。主要分为地表径流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乡镇企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其中,以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物污染为主;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随降水进入农村水体所产生的污染;农村居民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污染等。这些污染导致农村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物质含量高,不仅污染环境,也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有:农村居民获取生活能源和取暖燃烧秸秆、木柴或燃煤而产生的烟尘;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等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产生的恶臭气体;生活垃圾长期堆放所产生的腐化气体等,都会污染大气环境。
三是土壤污染。对土壤产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未被吸收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板结、变硬等问题。此外,在长期采用覆膜种植技术的地区,由于无法降解的地膜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也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四是农村固体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居民的固体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由于缺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完善的垃圾处理程序,加之农村生活生产缺少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极低,绝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或遗弃于河道、池塘里。而且生活垃圾是不断产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堆放中不断产生有毒气体和病菌、释放有毒物质,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2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2.1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主要依据是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国家层面上,主要有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强调了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的保护,是直接的法律依据;2010年环境保护部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作为环境保护部的政策性指导文件,适用于指导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和废气等生活污染防治的规划和设施建设。其他方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均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指导意见。
吉林省层面上,《吉林省环境保护条例》对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但缺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关注。2014年《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主要实施“六大工程”,重点完成30项整治建设任务。《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发〔2011〕26号)提出到2015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任务。2015年的《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快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从政策体系上分析,不论是国家还是吉林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环保法律的缺位也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处理难、污染主体责任落实难的现状。
2.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建议
一是国家立法机构应着眼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时出台专门适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二是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环保部等部委针对全国农村环境污染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法规、规章。 三是吉林省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村污染物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农村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相关法规体系构建,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应采取引导、激励型政策手段为主,抓好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治,推广生态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