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20 03:4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亚落日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第1篇

在教学《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如梦令》《渔歌子》《广玉兰》《夹竹桃》这几篇写景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环保教育点,着重培养学生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美好的环境还要靠人们的保护才能保持。在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侧重进行想利用海洋资源,就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教育,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保护海洋,也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环境教育的落脚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如《三亚落日》中,第二小节写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玉般的椰子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配合书上的插图及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必定被三亚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产生向往之情。教师此时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固然能给人以美感和享受,但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和珍惜,从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因此,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而广泛,大多选用文质兼美且具有典型性的文章。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教育。如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文本,了解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很轻易地就知道课文是从五方面来叙述的,即: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这时教师采用了视频演示,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的画面,海水倒灌,导致庄稼被淹,农田被毁;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视频及海面上轮船原油泄漏,导致大批海洋鱼类死亡,海鸟无处觅食即将饿死的画面……这些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使学生看后,懂得海洋并不是一只温顺的小羊,要想利用它,前提是保护好它;同时,海洋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奉献。这时老师适时让学生创作一些保护海洋的广告语。由于学生有了钻研文本,观看视频、课件的基础,环境保护的情感得以激发,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保护海洋,人人有责。”蓝色的海洋,人类的家园。“让海洋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系列精彩的语句。可见,自然环境是靠我们去精心地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随意破坏它,那么受害的还终将是人类自己,为了共同拥有美好的环境,让我们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此时学生的心灵深处肯定播下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

三、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第2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单元整体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4

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以一个单元为教学单位,视教材内容、学习方法为一个系统,进行统一的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呢?

一、整合教材内容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侧重围绕作者表达,比较和整合教材内容,结合语言表达的目的调整单元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有趣的实验》一文,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对实验过程的一系列描法,并在课后进行练笔。教师在完成这一内容的讲解后,将本单元习作《有趣的蚂蚁实验》作为练笔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有趣的实验》,制作详细的实验记录表,按照“猜想―实验―得出结论”这一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写出不一样的蚂蚁实验的文章。

其次,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可有效实现同类型、同一主题文本之间的横向对比,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语言运用方法。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囊括了一系列景物描写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三亚落日》等。虽然同为写景文章,但表达方法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以游记的形式呈现出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后者借助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点进行细致描绘。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周围的一个景点。

二、关注个体差异

单元整体教学还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阅读兴趣以及思维习惯也不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大限度地整合成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并调整教学重点,推动语文教学进程。

如,苏教版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诗文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四大经典名著。由于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原著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选择该类书籍的青少年版,要求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例如,将《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感受文字的魅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创造条件。

此外,教师可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合理地调整探究内容。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去完成文本的阅读,然后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起生生、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三、拓展知识体系

教师通过“整体感知―重点运用―情感升华”的教学流程,将教材内各单元的教学过程划分成导读教学、探究教学、延伸教学、整理教学四大板块。导读教学旨在对单元内知识要点进行提炼,尝试整体感知并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则对单元各文本内容进行欣赏,进而学习文本的写作手法;延伸教学即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掌握词语的用法,丰富个人积累,以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整理教学是学生完整地展示个人收获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效果的环节。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我制定了详细的探究方案。该方案包括重点识记单元生字词;掌握单元难理解词语并做好注释;组内朗读全文,并由组员互相评价;用精练的词语总结该单元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整理单元内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做好笔记。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起点,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半截蜡烛》,主要有三个大目标:首先让学生结合文章四要素,通过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强烈的心理活动,深切感受人物在危急时刻依然冷静、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其次,学生须在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的同时,领悟文本内容;其三,体会“半截蜡烛”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词语的感彩,从主人翁的动作、神态入手,学习写作手法。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四结合;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1-01

当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未有效发挥。单纯靠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学习。老师提出问题,也不见得全班同学都思考,有的既不举手,也不动脑筋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研究语文课堂中的“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

一、“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要形成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解放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大胆设想,实事求是地摸索,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结合苏教版《三亚落日》教学要求,根据学校电脑设备的实际情况,探索“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所谓“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其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步骤如下。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有不认识的查字典,并根据课后问答题进行思考,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安排时间十分钟左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阅读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第一步给阅读的人以充分的时间去认识、感知客体是完全必要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步,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字,回答课文后面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巡视观察,从屏幕中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这一步最重要,是“四结合”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结合,手、眼、脑的结合。时间大约二十分钟。第三步,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计算机上答题的情况以及重难点加以指导,在解决重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帮助理解。时间大约七分钟。第四步,学生了解正确答案之后,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修改,提高认识。时间三分钟左右。

二、“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优点

(1)计算机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认知活动能否完成,要以学生的认识成效为依据。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是学的环境和条件,学是教的根据和目的。教要落实到学,就必须实行自主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学习的自,并主动地进行学习。运用计算机打字回答问题,既要动脑思考问题,又要动手把思考的结果打在屏幕上,眼、脑、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通过实践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得牢,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主动探究学习,比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能动性。过去总说要给学生读书时间,要给学生思考时间,但总未做到。老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现在计算机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就不得不把时间让给学生,这是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突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来完成,旁人代替不了。计算机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时间。

(2)计算机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和一定的情绪联系着的。兴趣是获得知识、开拓眼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语文注重表情达意,其教学过程应该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但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把计算机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在教学设计中,为了突出重点,可以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但增加了直观性,而且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被这些动画吸引,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用电脑打字回答问题,比书写速度要快,易修改,又是很新鲜的事物,学生的兴趣就特别浓。

(3)计算机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便于老师指导和学生的修改。学生用计算机把要回答的问题打出来,呈现在屏幕上,教师便于巡视观察,并及时调到主机上,让大家鉴别正确和错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答案,这与过去教师看书面作业完全不一样。过去教师看书面作业,如果要选材料评讲还得制作幻灯片,学生要修改自己的答案也改得很不整洁。另外,过去教学时教师提问,学生口头回答,一般一个学生答对了,就不让其他学生回答。现在每个学生都把答案储存在计算机里,教师可抽看各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结束语

计算机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弊端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这种结合,能较好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柳.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活力[J].教书育人,2016(2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重新构建,解开心结,宽松,绿色文本对话

 

这是一节理当从记忆的软盘上“删除”的语文课,有学生的“随笔”(片段)为证:

刘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没过几分钟,她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嗬,这可难不倒我这个“发言小能手”!我刚要胸有成竹地举手,眼前的景象却使我大为讶异:

前面几排简直是一片“荒芜的草原”,林立的小手早已不复存在。再向右看,呀,中间的一块“风水宝地”怎么也摇身变成了“不毛之地”?再向后看,那就更不用提了!寂静的空气环绕着整个教室。我开始犹豫不决,想举手时,一点点的怯懦使我的双手怎么也不听使唤;不想举手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又要促使我举手。真是进退两难呀!我又看了一眼刘老师无奈而又强颜欢笑的表情,还是举起了“纤纤玉手”。但刘老师早已唱起了“独角戏”,把我想说的全都说完了,现在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无话可说,早已才思枯竭了。(《发言的尴尬》)

对学生来说,这堂课遭遇的是“发言的尴尬”,而于我而言,则是“唱独角戏”的尴尬,而且那“戏”唱得也实在不怎么样:现“挤”的台词,干枯的表情,生硬的语气……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跳梁小丑,随时都有被观众推下“舞台”的可能。课后,有种“白白走过这一遭”的感觉,于是,突发奇想:“删除”并重新构建这堂课!第二天,只用了短短的半节课时间,我的记忆的底版又重新亮丽起来!

在这节重新构建的课上,我和学生们完完全全地“打开” 了“状态之门”,恣意地挥洒激情,收获了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老师绿色文本对话,同样的学生,为什么收到的效果会迥然不同?我的脑中频频回放着两节课的情景,思绪如水墨画般散开。

一、解开学生的心结,给信心插上翅膀。

这节被删除的语文课带给了我深深的挫败感,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课后,我了解了学生“寂然”的原因。大部分同学的理由居然是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也有的同学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因为别人不举手,因此自己也不举手。心病还需心药来医,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老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同学们,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你们还不成熟,出错是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你们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为了打消学生怕嘲笑的后顾之忧,我又请学生谈谈别人出错时你会持什么态度,孩子们告诉我,是帮助而绝非嘲笑!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小脸上泛出了红光,可能为同伴的宽容而兴奋,出可能在为自己的猜疑而愧疚呢!临了,我又激情满怀地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你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战胜自己的怯懦,给自信插上翅膀,让它在课堂上空自由地翱翔!”我的一番话像一缕阳光,洒在了学生的心田上;如一声“加油”,让学生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和热情;又似一把锋利的剪子,剪开了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学生在第二课上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是最有力的说明。有人说,学生的生命如一张白纸,因为有教师书写的心灵文字,他们就是一匹速度最快的白马,跳过污水,跨过沼泽,擦着黑夜的边缘,凭着可见的速度,抵达黎明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在学生的心灵上书写出最美的文字――自信!

二、营造宽松的气氛,给才思提供土壤。

许多学生反映,课堂气氛的冷清,会使原本就胆怯的他们畏惧,从而消损了兴趣,闭塞了聪明,陷入无话可说的绝境。被删除的课上,我的心浮气躁,我的被推到无奈边缘的冷峻的表情,犹如一面厚厚的墙壁,挡住了学生的去路,使他们无法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重新构建的课堂上,我怀着美丽而安详的心态等待花苞的绽放,静听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我为学生营造了“茶馆式”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语言表达环境,因此,学生的思维如草原之风一样舒展自在,他们用饱蘸深情,显现匠心的语言倾诉着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之情。学生的精妙绝伦的发言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后积淀了愉快的体验,为下一次个性化的体验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而其他胆小怯懦的学生绿色文本对话,也会在这争相发言的“一派大好形式”下跃跃欲试,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尽展自己的风采。于是,课堂气氛犹如钢水出炉,学生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语文就像滋润心田的山泉,应坐在幽谷里静静地听。语文教师只有带领学生沉下去,摒弃浮躁,如农民般辛勤踏实地耕耘,才能收获一份朴实无华、充实饱满的美。

三、接触绿色的文本,让对话实现超越。

被删除的课上,我紧赶慢赶、火烧眉毛,学生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因此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冷场现象,而我也陷入了“技穷”的绝境,只能进行无价值的磨洋功。第二课伊始,我坦诚地告诉学生上节课的缺憾,并希望他们和老师一起触摸文章的脉搏。听了我的话,学生就像获得了后悔药一样狂喜不己,立即开始了“悦读”。在与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拥有了一份随心所欲的畅想,了然于胸的洞察,因此,课堂上生、本之情交融,获得了灵光闪现的顿悟。只有根植于语言土壤中的认识才是真实的、丰满的、鲜活的、向上的!给学生充分的接触绿色文本的时间,让学生浸润书中,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觉、去感受、去感知,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样去知其冷暖,知其流之急缓,知其味之甘苦,他们的心底会流淌出独有的感动、诠释、情感和梦想,从而实现对话的超越。

直面缺憾会使自己更真实,学会反思将使自己更趋完美。删除并重构了一节课,看似浪费了时间,实则实现了可贵的超越。但是,我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重新来过,因此,我们要用心演绎每一节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