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6:3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行业遇到的问题

第1篇

―、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

要想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合理地应用公允价值,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相关从业人员要明确公允价值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工作,一般公允价值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公平自愿

公允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依照双方公平自愿的原则进行,因为,违反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就会造成一方或者双方利益的损失,而要想达到公平自愿的原则,就需要市场交易的双方要了解市场的规则,了解对方的相关信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二)持续经营

市场交易的双方,要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或者,在进人市场之后,能够维持持续的状态,这是公允价值得以实现的一个基础,因为,一旦交易中的一方出现倒闭的情况,则会影响对方的利益,公允价值就得不到实现。所以,交易者在挑选交易对象时,要挑选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企业,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三)动态时点

市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交易,所以,在使用公允价值时,要充分地考虑时间的变化性,要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这样能够发挥出公允价值的优势,此外,还要注意产品的价值波动,及时了解其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

二、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已经将公允价值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但是,由于理念不够先进,或者操作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我国财务会计领域的问题一直存在,笔者着重介绍目前财务会计应用公允价值时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资本市场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要想发挥出公允价值的优势,使其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便利,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环境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环境还不是非常成熟,许多不合理的操作仍然存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理想,我国的市场体制还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例如国有的企业能够占据更多的资源,而民营企业在与其竞争时,会处在劣势的位置,而且,我国的市场保护体制还不是非常健全,企业在倒闭之后,债务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些环境因素的存在,会严重制约公允价值的实施,所以,改善我国的经济环境势在必行。

(二)资户评估行业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资产评估行业对实施公允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最终的交易行为,因此,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资产评估体系和企业。但是,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发展不顺利,主要的原因就是交易者不重视资产评估的过程,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而且,资产评估单位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合法的操作,使得该行业的发展遇到诸多障碍,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实施。

(三)公允价值对公司运作产生影响

在公允价值实施的过程中,其能够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他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些负面影响,例如它给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操纵可能性,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将企业的利益转移到自己的利益中,而且,我国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净化财务会计的行业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解决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问题的对策

    虽然公允价值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会影响公允价值的优势,企业要认识到公允价值的优势,为其创造更加合适的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要加强行业监管,使得公允价值能够发挥出作用,力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市场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体制的束缚,市场会呈现出极端发展和畸形发展的情况,所以,良好的经济体制是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的关键,我国的政府要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经济法律体系,减少一些违规操作存在的空间,此外,要加强市场自身的活力,提高市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公允价值能够在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健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二)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并不顺利,除了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之外,还与理论研究的落后存在一定的关系,科学的理论研究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能够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将公允价值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所以,相关的专家学者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财务会计行业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三)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培训

由于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所以,增强会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非常关键。相关企业和部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得从业人员能够做到持证上岗,同时,要规范会计行业的准人门槛,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严格考察,通过这些方法,保证公允价值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减少利润操纵空间,避免违规操作和造假现象的存在,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处罚制度,在发现问题之后,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处理,提高威慑力。

第2篇

一是公允价值执行遭遇难题。关于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没有特定条款,新准则规定:对于公允价值信息能够可靠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其价值的确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对反映企业经营绩效,适时反映市场价值变动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新准则中对公允性的界定缺乏指导性标准,实际工作中公平交易与市场交易又难以界定,这势必导致不同企业的公允价值评估方式不同。相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其公允定价较为容易,但在中国还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如何确认公允定价就将是一件难题。

二是安全费用计提问题。湖北省赤壁市帅力化工企业属高危行业,该企业反映在新准则出台前按照行业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列支,计入“制造费用——安全费用”科目,同时计入负债类“长期应付款”科目。而新准则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应当计入相关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计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核算,新准则前未按上述规定处理的是否进行追溯调整。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调整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指出,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予以调整的条件是,其涉及的预期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将有重大改变。然而,固定资产所涉及的金额数目较大,企业利用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调整,继而达到调节企业业绩的目的。但新准则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来界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法、预计净残值等,而并不需要追溯调整,这必然加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四是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新准则虽然提供了详细的 “研究”和“开发”定义,并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解释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研发阶段无形资产呈现出复杂、风险大的特征,想要清楚地划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阶段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将会更为困难。

五是对新准则的功能认知存在分歧。首先,在保护投资人利益层面,新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将投资人利益保护、投资人财务信息要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这是我国准则制定中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关注。一般认为,新准则将有利于改变企业的财务目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但被访企业却一致认为“企业实际上仍是把利润最大化做为根本目标,而不是所谓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其次,在维护员工利益层面,新准则在究竟能否发挥保护员工利益的作用,调查中得到的数据让人感到担忧,仅15%的受访企业认为新准则有利于维护员工薪酬,多达75%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显示这个作用。

整体来讲,已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都能按照新准则要求作好相关工作,年报也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少数企业能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说明他们确实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新准则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断完善;二是说明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新准则学习不足、理解不透;三是对新准则的培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四是督导企业执行新准则力度还要加强,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实施新准则。执行了新准则的企业提出的、遇到的问题并不多,可能是这些企业规模较小、财会人员水平不高,在上市公司或大规模企业业务纷繁,涉及面广,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为推动新会计准则实施,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引导和规范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通过宣传和专业培训,大力提升财会人员职业素质。领悟新准则精神,由财政部门建立新准则学习和交流平台,开展结合案例与理论的深入全面培训,帮助财会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各类学校要研究财会人才培养计划,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

二要科学界定公允价值概念,明确公允价值确认标准。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和学术界的主流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对公允价值研究的引导,完善准则体系。阐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相关属性,对“市场”、“交易”、“价格”等名词给予明确解释和说明,为会计实务准确理解、计量公允价值提供方便,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第3篇

一、当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现状分析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不平衡

自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在我国会计研究者中刮起了一阵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狂潮,使得我国会计理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过于重视会计理论反而忽视了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导致了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会计实务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状况,会计学者和专家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研究,反而忽视了会计理论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另外,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发生的热点问题上,忽视了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中的会计基本工作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得我国出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会计实务混乱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引入西方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中《会计法》的地位独一无二,相应的还有《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制度》。虽然在理论上各个法律法规负责的各个岗位互相协调、各司其职,但是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是十分匮乏。我国企业众多,规模有大有小,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特殊问题,一旦企业遇到这种特殊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就会比较随意的进行处理。所以我国现阶段会计实务十分混乱。例如,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在遵守一致性的原则下对会计事项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但在同时对于备选的方案限制的条件不严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很痛以被大企业利用,进行调整利润,从而违背了一致性的原则。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简单说就是低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中级或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十分紧缺,像ACCA、AIA等国际证书更是少之又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会计实务活动开展的效果。所以,各个企业都要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行业从手工做账转变到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会计运算操作的效率。这也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有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具备电脑操作的能力,熟悉会计软件。

二、促进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提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统一

我国会计企业众多,会计理论也多种多样,不仅不统一,甚至有的观点互相矛盾。会计行业的矛盾观点不像政治中的矛盾问题可以辩证的去分析。会计行业中的矛盾观点,应该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得出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论,而不是互相矛盾。现在,我国会计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行业,这就要求会计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去伪存真,摒弃错误的观念和理论,缩小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距,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相结合,促进会计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二)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主要是关于两个方面。我国现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也相对来说不完善,因为会计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的小的问题就会在最终结果上导致账目不清,无法真正的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对会计凭证弄虚作假,甚至逃税漏税,违法了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而使自身获得利益。这些行为违法了社会秩序,影响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会计人员在收到上级指示后对会计凭证进行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确保会计工作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

(三)会计理论研究具有客观性

首先,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会计研究者和专家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实际相结合。另外,会计研究者和专家在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应该使理论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借鉴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使会计理论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不同,适用于企业的会计理论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会计理论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运营状态。

(四)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

一方面,有效的会计理论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它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起到了一个指导的作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能够促进会计行业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伪存真,认真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改正会计理论的不足并发展会计理论,从而保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可执行性,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发展轨迹。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年度会计报表 审计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各地数量庞大的房地产企业也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房地产行业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其产品特殊、建设项目规模大、时间跨度长,且房地产企业审计报告一般情况下都会有诸如银行贷款之类的特殊用途,造成房地产行业审计风险较高,如何做好房地产行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笔者结合多年房地产行业的审计经验,就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粗谈一二,以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仁们在房地产行业的审计中能有所启发。

一、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判断标准为依据,同时考虑房地产的特殊性,房地产企业应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确认商品房销售收入的实现:

(1)商品房已完工且已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综合验收证明,并已交付业主使用;

(2)已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

(3)已收到与商品房有关的全部价款或者已按合同规定收到首付款,收到首付款的其剩余价款应预期能正常收回;

(4)商品房的建筑成本应能够可靠计量。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各种不同的需求,往往或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细心认真,善于通过核对购房合同、销售清单等会计资料以外相关的业务资料判断其销售收入确认时间的正确性。

二、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不准确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结转相对一般工商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但应具有较高的财务理论水平,更应对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熟悉度,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企业财会人员水平参次不齐,加上部分企业出于人为调节利润的需要,房地产行业中的产品成本结转问题较突出,成本结转随意性大,甚至有个别企业按商品房销售收入的固定百分比进行估转成本,造成房地产销售成本严重失实,在此笔者将审计中遇到过的成本结转不正确的主要几种情况列举如下:

由于建设周期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完工产品结算进度与账面发生的成本往往不一致,账面发生成本滞后,企业为了增加账面利润,一般会仅按账面成本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以达到少转开发成本的目的。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预付账款大多数是开发成本的组成部分,但企业为了少转成本,往往以工程价款未结算为由将预付账款长期挂账。

对于较大的分多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其配套设施一般会在后期开发建设,审计中应索取企业的配套设施预算资料,关注其配套成本是否预计并结转。

出于减少应缴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考虑,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往往会通过虚开建筑发票而虚列成本,即通过“真票假业务”的列账增加开发成本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三、税收问题

税收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且由于房地产业税收的政策性强,涉及税种多且复杂,所以也是我们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的难点和重点。审计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行为

房地产企业隐匿收入的通常做法有:一是对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的房地产其按揭收入不入账,不申报纳税;二是对其房屋、商铺、车位的出租收入不入账,不申报纳税。

(二)是否存在虚开建筑发票虚列成本问题

虚开建筑业发票是指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到当地税务机关代开建筑发票或取得建筑公司虚开的建筑发票。企业只需支付营业税或者手续费,就可以获取金额巨大的票面金额,入账后就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时得到更多的抵扣。这是一种典型的“真票假业务”偷税行为。

(三)是否存在未按规定预缴和汇算清缴土地增值税问题

欠缴、少缴土地增值税在房地产行业比较普遍,一是未竣工清算项目不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二是已完工项目长期按未完工项目核算,不按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汇算清缴。

(四)是否存在捐赠、偿债、以房换地等行为未按规定缴税

根据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房地产企业存在将商品房捐赠、偿债和以房换地等特殊房产转让行为时,应按视同销售处理,按规定缴纳相关税金。实际审计中,发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做账务处理时往往通过往来账或者直接冲减成本,不确认销售收入,不申报纳税。

(五)是否存在少缴、不缴印花税的情况

印花税属小税种,企业往往不够重视,同时也是审计人员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房地产行业的印花税重点涉及以下两项:一是对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按“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税税目来征税,其税率为万分之三,其计税依据是合同的承包金额或工程标的; 二是对房地产(预售)销售收入,则是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来征税,其税率为万分之五。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如果按照实际盈利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汇算清缴,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将面临需补缴巨额的税款,为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房地产行业几乎不存在主动进行土地增值税汇算清缴的情形,加上相关税务主管部门清缴力度不够,造成房地产行业中已完工项目长期不进行汇算清缴现象极为普遍。

针对以上房地产行业会计报表审计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派审计小组时,要选派熟悉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和财务管理、熟悉相关的税收法规以及具有一定房地产业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运用更完善更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影视文化;会计核算;资产;阴阳合同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产业也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总计超400亿,电视剧总集数达到16540集,再创新高,2015年整个文化产业产值占比国民经济3.76%,预计2020年将达到5%[1]。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财务与会计处理是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影视文化企业的会计核算有着其特殊性,《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是影视文化企业会计处理的根本性依据,但是在实践中,影视作品的双重属性、作品创意、意识形态、创新性与智力资本等多方面的特征使得会计处理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影视作品运转的不同阶段,合理科学的处理会计信息是决定影视公司盈利的关键。

一、影视文化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一)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的处理差异

影视作品有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如果是商品,会计处理将其作为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等按存货来处理,而如果是文化产品,则核算上予以资本化处理,即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高研发、低复制成本

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成本占总成本的六成左右,而复制投入市场的成本较低,因此产生了创意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问题。

如果视同为一般产品,都会认定为一般企业原材料的取得,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影视作品可以多次重复长期使用,也有无形资产特点,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类似著作权等权利,又可视作外购或自创的无形资产来核算。

(三)智力资本的核算

影视作品核心是内容生产,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第三方合约,这就涉及到影视公司对智力资本的持有和引进,智力资本表现为无形资产,现行准则和制度上的核算有所局限[2]。

二、影视公司会计处理的问题

(一)阴阳合同

如今影视公司阴阳合同的问题十分突出,新税法实施后,很多演员与影视公司之间签订阴阳合同,对外的合同是收税的依据,由剧组代扣代缴,而对内的合同是真实的收入。由于最低计税价格低,影视公司和演员双方都倾向于阴阳合同来实现共赢。另外,很多影视企业也将一个艺人“拆解”成多个员工,这样就能在工资表上低于最低标准,从而避免交税。

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影视圈的“阴阳合同”没有固定资产,监管更困难。而阴阳合同的实际反映的财务会计信息也是不真实的,造成信息失真,也给审计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当“阴”的这一面合同发生纠纷时,往往导致整个会计工作陷入困境,也导致了整个市场价格信号失真。

(二)白条入账影响真实核算信息

白条入账是以非正式单据强行入账,影视企业剧组的账务处理较麻烦,很多成本中并没有发票,“白条入账”对应了企业另外一项资产的顶替,因此“白条入账”主要对成本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产生影响,导致财务预算和支配情况的真实信息失真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白条问题使得影视业的投资十分不透明,也成为很多不法分子洗钱的天然场所。

(三)无形资产的信息失真问题

电影产品是版权产品,并且其符合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确认的定义,但目前会计实践将其以流动资产管理,无形资产无法得到确认和计量是电影行业中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导致了资产信息的失真。

三、影视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一)建立全新的会计制度

和其他行业相比,影视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一直以来较为滞后,尤其是影视合同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也成为阴阳合同的重灾区。电影企业经营业务的特殊性,也使得监管审计更麻烦。

阴阳合同本质上是违法行为,目前仍然需要通过监管来完善,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审计机制,尤其是完善影视行业的合同监管条例,加大阴阳合同的查处力度,打击影视圈的阴阳合同。

会计方面也应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审计的事前监督作用。

(二)白条问题处理

白条问题毫无疑问是违反《会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但一旦发生了白条,这个支出也必须税前抵扣,因此对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如下处理:

一是符合条件的个人费用如福利、出差补助、场租、外景拍摄等可以扣除,重点掌握费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二是针对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特殊事项核定扣除。核定的原则是:必须要有内部稽核签字;金额在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对于合理的支出,可以在会计上做列支,但应注意的是在汇算清缴时应做出相应的纳税调整。

三是对不合规的白条,能换发票的一定要换,不能换的,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做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

最后,白条问题也需要从制度等方面来完善,制定费用报销制度,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堵塞漏洞,尽可能的避免不合规“白条”问题。

(三)无形资产计量问题处理

影视公司的资产计量是重点,首先要明确影视公司的无形资产核算范围,明确成本内容。其次是采用合理的摊销方法,按照其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

最后是政策给予支持,如无形资产核算摊销方法后按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式,继而让影视公司快速周转成本,提升影视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卜树升.基于无形资产观的电影企业财务管理新探[J].中国电影市场,2012(03).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探讨

1引言

开展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很早之前就开始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一种模式,是学校链接企业的一个抓手和纽带,是学校创新办学思路和机制的一个探索。而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起步还很晚,只是在试点阶段,所以我们要多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宗旨的,并且与国家现在大力弘扬的“大国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特别注重人才的专业性,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要上岗基本都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来给学生上课,特别是给学生上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课程和实训的课程,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来慢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改进步伐,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发展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希望。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院校在和行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开展正在意义上的合作,特别是不知道怎么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去,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看着是普通的校企合作,没有找到双方合作的共赢点,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怎么开展双方有意义的合作。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问题,笔者具体分析如下:

2.1国家层面的体制缺乏,大部分地区没有出台激励企业参与的政策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合作的很大一部分企业是名企和私企,这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熟练上岗的员工而不是没有什么经验并且专业知识缺乏的学生,所以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是注重签订一个协议,而没有真正的在培养学生,而西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和行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自身的政府和行业的背景来引导企业与院校进行深度的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合作,以企业培养多少个合格的员工,解决多少个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为考核的依据,依照这个标准对企业的税费进行减免,而我们国家由于在顶层设计上的缺失,现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出台激励企业参与的政策,所以我们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

2.2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必须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应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老师我们认为才是正在合格的高职教师。但是现在高职院校的很多课堂和很多教师特别是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的年轻教师,他们直接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根本就没有进入社会和行业,他们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得到行业和企业的认可呢?我们都在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要能够动手,要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而企业的优秀员工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是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有水平、有能力但是讲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上进行实践和创新,大力推进班级“双导师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2.3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学校开设的一些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课程是不是让学生出去之后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用,能不能解决在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有些课程已经被行业、企业所淘汰,或者有些课程已经被新的课程所代替,总之我们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几十年不变,课程标准也不变,课程体系也不变,既没有找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也没有找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和座谈,可想而知我们学生学到的知识基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对以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也没有帮助。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进行改正和提高。

3对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我们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和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走出去与会计类相关企业谈合作,通过取得当地政府或者教育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对企业在税收和员工的培训方面进行减免或者照顾,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让他们意识到学生不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而是在为整个会计行业、会计类相关企业在培养人才。

3.2改革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通过改革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好的员工要经常到学校的课堂中去,给学生上课,给学生灌输行业精神、企业理念,教给学生怎么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怎么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儿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残酷、社会的压力,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行业、适应岗位。让企业员工和学校老师之间“双师融通”,通过顶岗实践、双导师制手段让合作企业的优秀员工和高校的教师不仅能够成为行业中的专家还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

4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课程体系,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是加强学生(即徒弟)和师傅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建设互联网模式下的课程来实现,这样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及时地通过互联网与师傅进行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2]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3]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第7篇

相关热搜: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我国原来在基础会计制度上进行修订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再充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已经显示出来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门类曰渐增多,经济种类的差异使得企业对会计制度的需要也多种多样,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只能规范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要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经验不足,因此在改革的过程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必须要提前进行预见,从而尽量解决或是规避该类问题的出现。

一、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严格企业对资金的管理

资金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在企业运营的所有环节中都会涉及到,如果企业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整个企业的运营都会陷人瘫痪之中。因此,严格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时十分必要的。对所有涉及资金的环节,企业都应该进行备份并严格控制,对财务会计中的库存现金和应收账款项目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甚至要逐渐减少,提髙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增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意识

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中,首先应该从精神方面进行改革,在企业中树立起对财务会计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在该项措施中,应该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可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收益。同时,还应该在全体的员工中树立起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获得他们对财务管理改革的支持,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阻碍,确保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顺利实现。

(三)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使得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相应的,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应该普及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实现。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找到自身企业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应有辅助作用的财务软件。为了实现对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应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

(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与修养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与修养就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来说也是这样。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的健康、科学发展。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通过鼓励员工接受再教育或是吸收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髙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修养,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与管理方式,提髙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五)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

为了规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因此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应该建立一种专业的组织结构,从而可以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考核、调整等方面都实现科学的管理,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这样可以确保财务工作的全面落实,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提高企业的收益。

二、财务会计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

1.全面了解并攀握《会计法》的内容

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因此在1985年制定并实施了《会计法》,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又陆续几次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虽然<会计法》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却并没有明确出其具体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一方面进行完善,将其置于母法的地位,对其它的会计法规具有约束个规范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法》只是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属性进行规范,如规范会计的指导思想、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会计工作原则等,而没有涉及到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

2.严格遵守基本会计准则

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活动中的非行为规范进行说明和指导,也就是只对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中,还要注意对会计基本准则中所涉及到的概念不断进行拓宽和充实,提髙会计理论的接受度,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在对会计准则进行拓宽和充实的过程中,要坚持概念准确、界限清晰的原则,不能盲目进行。由于当前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环境状况发展很快,因此很多原来的会计基本概念和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对原来的会计项目,如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确认、计量原则等及时进行完善和扩充。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既要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还能满足今后的发展的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制订出一些具有超前性的基本准则,这不仅可以对会计法规进行完善,同时还有助于引导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实现更为科学化的管理。

3.明确具体会计准则

企业在对基本会计准则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对具体的会计准则不断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加强具体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因素,这是不仅是因为企业对具体会计准则没有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使得具体会计准则的推广就更加困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是,选择一些专业的财务会计人才,让他们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实地进行考察,然后对这些不同行业的特点认真总结并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制定出一套更加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具体财务会计准则。

在对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规范所制定的规范中,不仅有具体会计准则,并且还有行业会计准则。当前,这二者之间是一种并存的关系。通过科学的研究、比较发展,虽然这两个规范在实现重点、实现形式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在规范内容和管理范围方面却是相同的,有很多重合和共通的地方。因此,我们还可以将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看做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先选择出一批条件较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实行具体会计准则,而别的企业仍使用与其相适应的行业会计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过渡时期暂时采用的方法,其最终的解决方式只能行业会计制度被具体会计准则来取代。

(二)对信息处理手段予以强化

财务会计在全面推行财务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难题,为了顺利解决这些难题,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实现电算化的改革进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快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改革进程

由于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再满足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改革,加快其推动的进程。企业事业单位要充分的认识到电算化普及的重要性,要塑造一种紧迫感,认识到只有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才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每个行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也应该对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依据自身不同的行业特点来制定出恰当的财务会计改革计划,促使自身的企业能够顺利并快速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2.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

由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经济中出现了多种多样不同的行业种类,这就对企业内部会计部门的相应职能提出了更髙的标准和要求。在原来,传统的会计部门所承担的照顾套是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核算和报告职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简单的功能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不同需求。这在同时也就对会计的点算化提出了更髙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传统的数据处理的功能,并且还要具有管理的功能。电算化功能的全部发挥需要政府和地方财务部门多方面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财务软件功能的多层次化,为会计电算化改革提供保障。

3.对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普及会计电算化知识

在对财会会计进行电算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的制度措施来为其保驾护航,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电算化知识的普及。由于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是一种财务软件,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财务人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员工软件操作水平的髙低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电算化能否顺利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为的因素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培训,从而全面掌握财务软件的专业知识和使用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三)规范财务报告所所披露的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其内部的财务状况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并定时向外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财务报告就是外部获知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就是说,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向外部展示自身的财务状况,这也是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式。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因此不同的人也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具体要求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就使得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就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对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规范和管理。其可以实行的措施主要有:

1.增加财务报告中的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

2.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该反映出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要将其纳人到财务会计确认的范围之中。

3.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企业可以通过附注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披露,然后通过一定的措施,最终将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之中。

4.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也可以通过附注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定性信息指的是企业中那些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而不确定性则指的是,不能确定将来会流人到企业经营中资金的具体数量。

第8篇

【关键词】 会计造假 诚信会计建设 对策建议

一、前言

诚信是企业的经营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诚信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现实却是会计行业诚信造假现象十分严重,损害了会计的整体形象,不但加大了企业的交易负担,还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影响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为了维持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近年来我国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加强会计行业立法、加大对于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等,但是这些法律层面上的措施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建设诚信会计需要从法律和道德、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二、建设诚信会计的重要性分析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执行我国经济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和促进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设诚信会计不仅是一个理论热点,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需要尽快落实解决。

诚信会计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切实履行会计人员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时代来临,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与会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干部的成绩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持,并且对于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会计信息必须更加准确,可信度更高,并且要考虑时效性。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信息依据,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他们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从大的方面来讲,会计信息对于我国方针政策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诚信会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现实中,会计造假现象十分严重。比较著名的有国外的安然和施乐案例,我国近些年来也发生了不少会计造假案件,比如银广厦,中外财务案件频发,暴露出会计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对于投资者形成了巨大的打击,对于股市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会计造假、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主观人为因素又有客观原因:由于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不过关,对于会计诚信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认识,在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有的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造假,有的人却是不愿意得罪领导,“知法犯法”,与其共同进行造假行为;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干部是会计人员的上级,对于会计人员形成约束和控制,导致会计工作受到诸多干扰,无法独立进行,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想要规范会计行业秩序,无论从主观层面还是客观角度看,建设诚信会计都是必然举措。

三、建设诚信会计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所以诚信会计建设必须以从业人员的诚信作为前提和基础。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是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从人员自身来讲,就是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体要求是保持职业操守,成为一个注重信誉的职业会计人员。由于会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职能非常重要,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利益的合理分配,甚至对于所处的环境中其他企业和国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首先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这已经不仅仅是投资者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民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应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树立责任意识,在会计工作中要遵守会计从业规范,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以高尚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章制度做好分内之事,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工作的诚信。

2、重视会计从业人员全面素质的提升

会计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从业者来说,学好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于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备很好的职业修养,重视全面素质的提升。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对于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比较了解,具备会计的从业资格,还必须对于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会计实践。专业知识是做好会计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是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的前提,但是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与实践存在巨大差距,会计工作更是如此,如果从业人员对于公司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就会很容易出现工作成果准确性不高的情况,导致财务工作的成果出现偏差,数据可靠性比较低。因此,建设诚信会计必须重视会计人员全面素质的提升。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

会计是一个很容易出现不诚信行为的行业,因此,诚信会计的建设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使会计诚信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加大对于造假行为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有造假念头的人员形成一定的震慑,规范会计的行业秩序,减少诈欺案件的发生率。完善法律体系不仅要包含会计管理方面,还要有监管条例和审计、控制方面的相关制度,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整体性和前瞻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法律可以形成强大的约束和管理力量,尤其是会计诚信建设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对会计人员形成约束,可以推动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

4、营造会计诚信氛围

会计人员所处的环境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环境很难随着人的意识发生改变,存在的不利因素也不可能一夕之间全部消失不见,因此,在大环境很难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就必须要注重诚信氛围的营造。很多事情是无法进行选择的,只能接受,并且尽力去适应,会计也是如此,每天抱怨、发牢骚不仅什么都改变不了,还会消磨斗志,所以,无法改变世界那就想办法适应这个世界。对于会计人员来讲,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遇到困难不要老想着推卸责任,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难题是必须要解决,但是要注意解决的手段,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的方式很不可取。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项挑战,解决问题要选择最佳方案,而最佳方案绝对不是凭空出现的,尤其是对于会计问题来说。优秀建议必须是在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果会计行业内部能够形成“积极寻求合法解决途径”的优良风气,对于从业人员形成思想熏陶,长此以往,在企业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寻求可行的合法途径,而不是铤而走险的选择会计造假的办法了。

5、多措并举

诚信会计建设离不开工作人员的配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讲,消极怠工的原因无非就是缺乏科学管理:优秀员工的付出得不到肯定和回报,时间久了心灰意冷就不愿意再努力;普通员工在违纪或者工作成果差的情况下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长此以往就有恃无恐,对于工作越来越不当回事,恶性循环。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激励,对于表现优异的人员实施适当的奖励,对于违规和效率低下的人员及时进行警告和处理,维持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推动会计诚信建设。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明确自身定位,自觉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法制意识,决不能为了个人私欲置法律于不顾,做出违法举动;会计师要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职业操守,不能把金钱利益看得太重;会计从业人员要注意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约束自身的会计行为,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除了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之外,还要注意对于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督促管理,使其发挥出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作用。

四、结语

会计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些年来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社会各界对于会计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会计诚信刻不容缓。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诚信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需要会计从业者自身不断提高职业修养和全面素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注意加强完善,加大对于会计造假行为和案件的打击和治理力度。另外,鉴于会计造假事件多发,诱因比较复杂,所以建设诚信会计需要多措并举,采取多种不同方式,互相配合、相互促进,推动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

【参考文献】

[1] 鲍春梅:会计建立诚信会计的主要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3(23).

[2] 马志杰:论新时期经济下的诚信会计的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4(4).

[3] 苗亮:建设诚信会计,净化信息环境[J].中国投资,2013(S2).

[4] 胡馨友:健全会计管理运行机制 打造诚信会计队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5).

[5] 刘文锦:建设诚信会计的对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1).

[6] 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策略

1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者主观认识不到位。管理者是企业这艘大船的领航员,在企业进行电算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主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于整个企业是否采用相关的技术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当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并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是行业发展的潮流这一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给企业带来的良好收益。囿于企业主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阅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存疑,这种毫无依据的存疑往往成为会计电算化普及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薄弱。尽管事实证明,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能为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然而事物常常分为两面,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尽管会计一线的从业人员已经掌握了使用电算化软件的相应规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和理解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操作流程,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的薄弱,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失败。

(三)电算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需要操作者同时具有会计和计算机两个方面的双重知识,这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普及使用。当前的情况是,尽管很多的正在从事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曾经接受过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操作培训,但是必须承认的的一点就是,这些从业人员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掌握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漏洞,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相关软件。这种会计人员个人能力上的缺陷很多时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落后。

2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出现问题的几个对策

针对当期会计电算化普及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行业从业者有责任和义务作出一些行动,帮助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限制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在于行业的管理者和会计队伍的直接领导者们对于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了解、不信任。以此为背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相关的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规范整个行业的行为,这不仅对于已经应用计算机电算化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那些依然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综上所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值得、并应该被大力提倡。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一般是针对整个行业制定的普适性的原则和规范,遵循着这些原则,只能帮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受到国家的惩处,却不能保障企业在生产生活中收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在进行相关商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市场反馈。在制定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严控的权限,对于不兼容的权限要坚决予以分离,严格区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保密性,做到严守商业秘密;其次引入相互制约的机制,明确负责不同工作的相关人员分工的同时,也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为企业的商业秘密设置多重保险;第三,还要建立并完善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谨防由于个别人的不廉洁而给企业整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遇到问题,归根到底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失导致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了。为了改变当前高层次会计电算化人才缺失的问题,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在高校中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通过合作办学、提前签约等方式招揽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人专业管理人才。此外,对于在职的员工,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养,通过对在职员工的再次培养,帮助而员工掌握高新技术,更好地位企业做贡献。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应该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让员工的学习内容与考核内容挂钩,最大限地保证公司的投资不浪费,员工的学习有效率。

(四)制定长远规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经济体,企业的长远规划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应该切实认识到长远规划的重要意义,要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软件,让企业的财政状况始终处于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控制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不受内部财务情况波动的影响。与此同时,制定长远的企业财务方面的规划,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的高效廉洁的运行,减低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内耗情况出现。

3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好的软件正在被实施,很多好的制度正在被运行。然而应该认识到,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立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许多的不足有待完善。以此为背景,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企业主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电算化的进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储成.有关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的相关问题[M].北京:财会出版社,2013.

[2]刘语.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