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4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简述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量化评价;工作考核机制;素质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大主题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可以说为我国的教育确立了根本的方向。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活泼、生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无论是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一不与人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科技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制订了自己的教育改革规划,其共同之点都是注重素质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素质培养目标体系
具体为:(1)品德培养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3)身体素质培养目标。(4)审美素质培养目标。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
1.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随着教育的发展,过去的许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实际。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树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观点,才能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健全教师工作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考核体系:(1)紧抓工作态度考核。(2)盘活教师的用人机制。(3)探索教师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3.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是崇高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时展的要求。
现阶段我认为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素质教育环境;(3)创新教学,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1.采用“探本溯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2.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3.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关键词:电大;教学考核;Struts2-Spring-JPA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61-02
1电大素质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
电大的素质教育是完全面向广大的远程社会学习者开放的。电大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过程当中,建立开放式的远程素质教育形式。电大教育对象多是在职成人。学生的这种特点就使电大的远程开放素质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在电大的素质教育中,必须要考虑学生这些特点,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提高。与传统学校素质教育模式中不同,电大的远程开放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化“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远程开放教学的各个环节。
2大教学考核侧重点
面对电大教育质量所表现出来的上述诸特点,在开展电大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2.1质量检测与质量保障的关系
电大教育质量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评估更需要突出质量保障的作用,而非如其他产品一样,侧重于具体检测。
2.2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电大学校中教师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别性,对电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才能促其个性发展,因而电大内部的教育教学规范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和模糊性。学校的学术水平、社会贡献度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等,都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评估。因此,电大教育评估应主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3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的关系
教育的实质在于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学习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学习的循序渐进,知识的日积月累,能力的逐渐提高,这是一切学历教育都要遵循的原则,其核心是教育必须注重过程学习,这也是在电大教育中经常强调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电大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形成性考核侧重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解活动过程,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与形成性考核对应的是终结性考核,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成果作出价值判断。形成性考核注重细节的分析,在于寻找原因,关注计划使用者的广泛经验,倾向于不考虑各个计划的自身效果;终结性考核注重的是总结分析,提供描述性的信息,关注对效率的陈述并强调自身的效果。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教育结果的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电大教育尤其如此,因此,要发挥教育评估对促进电大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作用,应把握好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之间的关系,结合电大教育特点,注重教学环节管理,重点把握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管理环节。至于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由多个教材(可以是电子版的课件)组成,教材由章节组成,每一章节又可划分成不同的知识要点。
3电大教学考核方法
开放性、远程性、成人性、自主性等构成了电大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电大在学生学习上,是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化“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则应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电大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开展电大教育考核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质量检测与质量保障、直接与间接、监控与诊断、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几方面的关系,结合电大教育特点,注重教学环节管理,重点把握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管理环节。因此,在电大教学考核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教师方面的工作
从教师这方面来讲,需要做好两项工作:
1)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环节管理工作,进行四个教学环节的建立和维护。在学生对教学要点测评后,教师可以查看学生测评情况。
2)教师可以分别以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环节为出卷单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考试评审工作。
3.2学生方面的工作
从学生这方面来讲,也需要做好两项工作:
1)学生可以对要点掌握情况进行测评,根据自己对教师所授知识要点的理解程度,按照未掌握、已掌握等两种情况进行测评。
2)学生要利用在线考试功能,加强自我测试,测试结束后,学生要做好小结工作。
因为相关要点组成章节,相关章节组成教材,相关教材又组成课程,电大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对要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环节方面的知识理解、掌握程度,进而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提升电大教学质量。同时,电大师生可以利用教学考核过程中在线测试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电大教学考核系统设计
电大教学考核系统的开发目标建立在以下工作基础上:其一,分析教学评估类和在线考试类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其二,对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其三,对电大教学考核系统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具体地讲,该系统开发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具有导向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电大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操作。
2)便于按照知识要点,对电大教师教学质量按照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管理环节,由粗到细,进行评估;便于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在线测试,方便电大教师进行试题维护及评审。
3)要有用户权限确认,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给予不同权限,执行相应操作。
4)系统要具备跨平台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
5电大教学考核系统架构设计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采用J2EE平台内流行框架,正因为有了J2EE平台内流行框架的支持,使得系统从开发和应用变得更合理,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减小到最低,接口设计更完善,确保业务的扩展和变化最终变为业务接口的动态组合,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模块的复用。
6与同类系统比较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与同类系统相比,其优势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简述。
6.1功能实用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功能实用,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参加考试、查询考试结果、评估教学要点等操作,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试题题目管理、试题项目管理、试卷管理、查询考试结果、考试评审、建立和维护教学环节及查看评估结果;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施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
6.2详细的用例分析、活动关系图分析,便于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前期,进行系统用例分析、主要流程分析、模块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其中,用例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用例、教师用例及管理员用例;业务流程分析内容包括考试子系统维护题目操作流程、学生参加考试操作流程、教学测评子系统教师操作流程及管理员操作流程;系统架构设计内容包括框架选择、系统分层设计及程序运行流程。这样,前期需求分析充分,便于系统开发期工作的展开。
7主要结论
本文对电大教学质量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系统主要用例和核心流程,并阐述了电大教学考核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Struts2-Spring-JPA技术,探讨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核心模块设计;最后,阐述了系统测试及系统应用效果,并将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与同类系统比较。经过部分电大使用、验证,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适应了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的导学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耀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大教学考核工作[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5-6.
[2]胡翠华,陈登科,俞时权.网络环境下教学考核型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2):43-47.
[3]李静梅.基于J2EE的保密人员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J].应用科技,2011(1):63-68.
[4]拓守恒.基于Flex+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的RIA教学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9):20-22.
[5]肖金凤.基于WEB的“电机学”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3):70-72.
[6]宁莹莹.基于J2EE架构的网上考试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5):79-81.
第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了解进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争论的话题。可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定义有许多人并不是很明确。有关领导早已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三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具体就是:素质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质达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在新课改实施中更应该迅速转轨到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了解和认清当前素质教育中所出现的误区和矛盾
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则之一。但是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却难度不小,在很多地方,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为一种口号,特别是我们这种身处在农村的一级达标中学,学生家长谈得最多还是我的子女高考如何,能录取在什么档次的大学,因此高三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出现的误区
说实在的,只要我们放眼一看,许多地方的学校还片面地追求各种的优秀率、升学率等,上级领导也存在用此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由此循环,使得素质教育还难以真正地实施,其实我们应该明白,素质教育实施与否决不是单纯看高考成绩怎么样,可实际上许多学校领导还在以此作为拟定奖教的依据。当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决不是对立关系,学生高考分数高,善于考试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索质教育反对的是学生有没完没了的功课、考试等陈旧模式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是意味着削弱文化知识教育,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怎么能到大学进一步地深造。如果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削弱文化知识的教育,那么,我们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这一定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素质教育与升学分数的矛盾
影响素质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育体制问题。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难以实施,问题出在高等教育的规模上,以前就出现了高考里挤“独木桥”的现象,学校比高考分数、比升学率的恶性状况,当然近来这一现象改善了很多,这与国家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相信在新课改实施里素质教育会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从而真正解决我国素质教育与升学分数的矛盾。
在化学教学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教师教学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得会不会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而能否灵活应用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克服教学中偏重于教师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做实验,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下面几道题目:[例1]:已知CO在通入NaOH溶液中时极易因过量而生成NaHCO且无明显现象,如何用CO2与NaOH溶液来配制NaCO2溶液?(引导学生分析:先把NaOH溶液分成两等分,其中一份通人过量CO2后稍微热,再将两份溶液混合即可,并讲明反应原理。)在复习中通过这样例题的引导讲解,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2)克服“只相信自己的教,不相信学生的学”的现象。在复习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接受层次,不能一味开快车复习,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序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复习自燃现象,可补充介绍用滤纸浸在溶有白磷的CS溶液里,取出后挂在通风的铁架台上,观察滤纸的自燃现象。先让学生思考,最后,由教师归纳解释滤纸的自燃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奥妙,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1.高职学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尤其,当前很多高职学校在技能大赛的主导下,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长期停课集训,为了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为校争光。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所不足。由此,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评价机制单一和机械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体系,重结果、重成绩,忽略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一般学期末考试以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为主,高职学生同样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这种标准化的语言技能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德行高低、心理健康程度等。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努力,在语言素养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却日渐缺失。
2.英语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英语虽然被定义为交流工具。然而,这只认识了语言的部分本质。事实上,语言虽然是人们表达、交流、思维的工具,但这种工具不同于存在客观世界的其他工具,其他工具是身外之物,而语言却是人赖以生存的内在工具,是人生命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和思想的形成与表达是同步发生的,体现人性以及人的观点、情感、认知能力和做事能力。从学科特点来看,英语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就不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语言技能训练上,而是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使句子充满内涵和情感的思想表述,就不会只追求课堂上那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碰撞、质疑和探究,不会把往日的“满堂灌”翻版为今日的“满堂看”,即把讲稿做成PPT就是所谓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3.“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美国学者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后来又将智能的定义简述为“人处理信息和制作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由八个要素构成:(1)语言塞尔特语言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进一步指出:(1)这八种智能既独立存在又共同起作用;(2)各种智能都同等重要;(3)每一种的智能组合都不同于其他人;(4)如果承认个体智能差异,教育会更有成效。由此我们认为,培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概括英语教育的内涵。只机械地训练技能而不同时发展智能的教育教学是不到位的,也不能学会用英语思维以真正用所学语言进行深层次沟通。
二、如何评价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1.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
语言知识是形成思想、气质、修养的基础,英语知识的长期积累可以形成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评价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运用、语言内容、思想性等多方面。评价学生语言知识要考查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情况及学习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应重视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英语课程的态度,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对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
人文行为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做人、做事、处世中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沟通风格、生活态度、话语表达和行为等。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修养和活动能力等三方面。
3.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
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应包括两方面,即人文思想和价值观。人文思想评价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进取精神,对价值观的评价观测注重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是否可以做出符合社会的价值判断。
三、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学生课后的实际表现
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往往更能准确体现个人的素质修养,特别是一些细微的事情,是衡量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结合学生课后的作业上交的时间、作业质量以及观察学生课后的言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2.多种评价互相补充
由于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影响,评价结果不一定全面、准确、真实。因此,要结合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避免单一的评价模式。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征求学生自身意见,达到沟通思想的效果。体现评价是一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进取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转贴于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关键词:考试;数据库;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7-03
1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考试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的讨论。但正如朱开轩同志所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要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的制度。[1]”因此,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最近几年,高校广大教师对考试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比如,高艳阳等在参考文献[2]中介绍了该校在考教分离、试题库建设等方面考试改革实践;孙宏健在参考文献[3]中提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尚晓玲在参考文献[4]中基于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提出高校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模式改革思路。显然,这些研究成果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但由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各个学校在某个专业具体的课程考试中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和原则,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考试改革方法,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的问题,任传成等在参考文献[5]中就对“软件工程”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我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基础上,结合该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总结介绍了我校近几年在该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对高校同类课程的考试改革与创新有一定参考价值。
2改革的动因与原则
1) 改革的动因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该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每个年级都保持10个行政班左右,通常采用3~4个行政班级形成的大班授课方式,为了考试组织和阅卷方便,一直以来都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的考核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考试内容僵化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在考虑出题、制定答案和阅卷方便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试题的类型越来越简单僵化,考试类型中客观题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而出现简述、理解和应用题型逐渐减少的现象。在这种考试类型变化的误导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方法呆板,考前习惯死记硬背,表现出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2) 有原理无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的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应用教学为辅。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是合理可行的。但闭卷笔试的单一形式却无法满足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特别不能实现对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库原理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3) 重结果轻过程
在传统的闭卷考试情况下,虽然通过期末成绩可以基本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并相应地调整授课方式。一次性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有失合理性、公平性和科学性。因为在一次性期末考试过程中,偶然性的因素和考试内容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使得这种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
(4) 内容覆盖面窄
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涉及E-R模型、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加之传统闭卷考试的每个题目都是必答题和考试时间的限制,每份考试卷中的题目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面相比,还是显得狭窄。
2) 改革的原则
正是基于传统考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们制定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考改革的如下基本原则。
(1) 考试内容多样性原则,即考试除了通常的选择、填空、计算等客观试题以外,还要有判断、综合分析等客观试题。
(2) 原理与应用兼顾的原则,即考试成绩既要体现原理知识的考核,还要体现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3) 平时与期末结合的原则,即考试成绩要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能以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果。
(4) 必答题与选答题组合的原则,就是在考试卷中除了传统的必答试题以外,适当增加选择性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若干个题目进行回答,这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覆盖面,也增强学生对考试的适应性。
3考试改革的举措
根据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和考试改革的原则,我们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的特点,将考试的成绩分解为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实现了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
(1) 两个方面,就是将考试成绩分解为原理知识的考核成绩和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
为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兼顾原理考核成绩与应用考核成绩的考核方法,其中原理考核成绩占80%,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占20%。在课程进度计划中,我们设计安排了9个SQL上机操作实验①,并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随机抽取3个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属于操作型开卷考核),促进学生注重平时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
(2) 三个层次,就是将考试成绩分解成平时(35%)、半期考试(15%)和期末考试(50%)三个部分。
为了更好地体现考试成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防止学生考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及时了解学生平时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的情况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修改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考试的评分标准,将平时考核的比例增加到35%,其中平时SQL上机操作实验占20%(前面所述随机抽取的3个实验报告),平时课堂随机小测验15%。我们在每学期随机安排4、5次10~15分钟的课堂小测验(开卷),测验题目一般需要计算和推理才能得出答案。这种测验既有出勤抽查的功效,又可检验学生最近课堂学习的情况的效果,还可能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半期和期末考试试卷中,我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题型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外,还增加了是非题和综合题,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我们在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还增加了选答题,比如,在简答题部分,我们规定1~3题为每个学生的必答题,它们涉及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外要求学生在4~7题中任意回答2个问题,这些题目是增加知识覆盖面的扩展性知识,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扩展能力,有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避免学生因一个题目不能回答就被扣分的僵化考试模式。
4总 结
本文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特点和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操作型考试以及课堂随机小测验有机结合,在最近几年课程考试改革和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一种原理与应用兼顾、平时与期末结合、必答与选答组合的多样化、多层次考试模式。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单一的记忆型、模仿型学习向思考型、创新型学习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注:读者可以在:8181网站上下载实验要求和试题样卷。
参考文献
[1] 朱开轩.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J]. 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
[2] 高艳阳,栗秀萍. 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素质教育[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增刊): 65-67.
[3] 孙宏健. 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6):25-27.
[4] 尚晓玲. 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 科技信息.
[5] 任传成,于瑞玲,唐忠莉. “软件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1):20-22.
[6] 唐珉,李刚,宫京闽等. 创新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思路[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73-375.
[7] 刘颖. 改革考试方法,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41-142.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维科学 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肩负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围绕这一核心工作,我校已开展“实践育人”工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杨院长所提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在“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践育人,其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为核心,带动其他育人体系发挥功效,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说到底是“思维能力(水平)”强。笔者认为:只有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狠下功夫,才是抓到了教育目标的要害,才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笔者建议在实践育人体系中增加或者突出思维科学教育的份量,建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作为重要目标,紧密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思维教育与实践育人充分融合,相辅相成,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继而开创我校办学特色。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所反映的实质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能创造、生产知识,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空中楼阁,它来自思维型教育。
(一)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
笔者认为知识型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的教育,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静态的知识,例如数学教育重在何种情形下适用何种公式,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注重推理和原理的发展逻辑;语文教育注重词句的优美,段章节的安排而不注重思辨精神的表达且内容与社会脱节;历史教育只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忆而不注重事件的因果脉络,不能做到以史为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以记忆为主,虽知识渊博但思维能力不高,思维僵化,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学术能力不强),理性的独立思考不足,怀疑精神不够,盲从权威,不能反思。思维型教育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求灌输更多的知识(知识的储备量与思维能力不成正比),重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人类在获取该知识的思维认识过程。这种思维的认识过程就是前人留下给我们的智慧,这些智慧就表现在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的由来,我们不仅掌握这些知识更要学到蕴含在这里面的思维过程,这样我们才会更有智慧。因此思维型教育是令人智慧的教育,令人发现、生产新知识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储存的知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多但独立性思考能力强,怀疑精神高,再学习、搜寻知识的能力强,不拘于常理敢于创新。其实,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问答式的教学法就是典型的思维型教育。
其实,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主要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知识型教育主要由于国情的需要,考生多教育资源少,人员的竞争把教育的功能转化成分数的竞争,政府部门要追求考试公平,因此考试内容题型(记忆性的题)越客观好似考试制度越公平(客观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对错宜辩,公平性好操作),分数越客观,思维活力生存的空间越狭小。比如说国际名牌大学和我国自主招生的高校的面试题如西游记里有几个妖怪,一根粗细不同的绳子如何燃烧能比从一头燃烧节省一半时间等,这些题看似无厘头毫无意义,实际上人家在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是今后学生学术成就的高低或工作是否优秀的核心能力,至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吗,这些学生已经足够优秀了,没必要考了。
(二)两种教育与实践
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中的差异主要来自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前者被动,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在实践中归纳问题所在,继而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放在实践中,即便日复一日的实践,结果仍不理想;后者主动,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抓到问题的本质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即便实践的时间不长,仍然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思维技能教育,再与实践学习相结和,使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三)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共识,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人才的核心素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手段能提高核心素质。反而观之,作为被教育的人,成功者与平庸者或失败者之间,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都是相同的人但他们为什么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路。搞不清楚这些问题,一味的强调,素质教育是德智美体劳的综合性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把各种技能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仍然逃脱不了知识型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仅是知识储备的载体,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又加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这些“满腹经纶”的“知识载体”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的稚嫩与无知、偏执与盲从,与已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称谓极不相称。
因此,以提高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治教育才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生产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源泉。纵观社会各界精英人士无不是在各自领域内的思维高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优秀就是优秀在他们必定是优秀的思考者。当然,思维能力虽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不代表它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比如道德素养,一个道德败坏但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恐怕是人类的灾难。此外,人的成功与个人秉性、机遇等主客观条件关系复杂,但是思维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的人很难成功。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有很多,它们各自侧重不同的方面,笔者简述几位学者的观点。一个比较简洁的定义是罗伯特·恩尼斯表述的“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库恩米特强调批判性思维根本是关于信息、观念、论证辨伪求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愿意探索艰难的问题,包括向流行的看法挑战。
(二)批判性思维在国内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教学理论从兴起到成熟也仅是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2003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时至今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同济大学,西安的一些民办高校等均有开设,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利用国内外资源,率先将批判性思维教学引入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受到国内关注,现在走到了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前列,走出了特色。有的高校管理者并未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教育体系的建立,仅仅开设一门课程,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校建立批判性思维教学体系是具备条件的,这项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学者,不需要投资兴建实验室,需要的是具有批判性精神的教师团队,只要学校领导重视,全员转变教学理念,抽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形成团队,学习取经(批判性思维教材与教学标准均已成熟),坚持贯彻,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
三、具体方案设想
(一)转变思想
树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育体系为理念,全校上下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充分学习、了解批判性思维,使之成为我们的育人理念,并有效地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二)注重思维科学的研究
钱学森认为科学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三是思维科学,并进一步将思维科学划分不同门类,重点在研究人类思维。笔者认为西方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它实用性更强,更像一个思维工具,人人学而既可用之,特别是它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是实用的论证逻辑,但是它并不是包罗万象的思维魔方,应当看到不同职业、学科背景应当加强不同的思维训练,这些均是思维科学研究的方向。
(三)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是积累教学知识和经验的阶段。在着一阶段,充分利用我校素质教育中心这一平台,在选修科中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为今后积累课堂经验。另外,积极将批判性思维课程申报为校级课改项目,打造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标准,为课程规模化打造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在命题的依据方面,本年度中考物理试卷,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考虑初中阶段教学实际制定了考试内容。
在命题原则上:此次命题以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命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能力立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重点、热点的社会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重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考查,用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考试命题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查问题的探究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考试注重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坚持其教育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大事,2010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物理学科试卷充分体现了上述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就本套试卷来讲,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注重于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试卷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应该考查的知识,试题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也是对学生生活体验的考查,如:
例1 如图1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例2 如图2所示,甲图是生活中常用的石英钟,若用该钟的分针转动来测量时间,则测量的分度值是________,乙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电器的原理,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则温度升高至_______℃时,L2灯亮报警。
2 关注社会热点和关注最新科技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物理问题的解决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学生,突出学生“STS”意识的培养,试卷的考核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例3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B 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C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用微波传递信号
例4 电磁炉以其高效、节能、卫生、安全成为新一代智能灶具,一只1500W的电磁炉正常工作时,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1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需要加热4min,在此过程中1kg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电磁炉的效率是_____。
3 关注试卷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创造思维的考核
中考物理明确强调要对物理过程与方法进行考查,强化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因此试卷为了突出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精心设计了试题,试图通过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来实现对学生物理过程与物理方法的考查。
例5“水会增大物体间的摩擦吗?”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会,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油漆过的地板上有水时,人很容易滑倒,可也有相反的事例,例如爬过树的人都知道:手上出汗时,会感觉到手与树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了,水到底可以增大还是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呢?比较上述事例发现,油漆过的木板表面不吸水,树木(可看作未油漆过的木板)表面吸水,所以探究水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可作这样的猜想:
猜想一:在不吸水的木板表面,有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时的摩擦力小。
猜想二:在吸水的木板表面,有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对的摩擦力大。
为验证上述两个猜想,请帮解决两个问题:(1)现有实验器材:油漆过的木板、未油漆过的木板、带有挂钩的木块、盛有水的烧杯,还需要什么器材?(2)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例6小明在科技活动中,了解到有一种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你利用热敏电阻作为探头,设计一个温度报警器,使其监控环境的温度变化,并能通过某些仪表直观的反映出来。
(1)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写出所必须的电路元件和仪表等;
(3)简述所设计的温度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4 加强对考生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考核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重要手段,同时积极发挥实验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既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7 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蜡烛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
例8 如图5所示,把一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两个溢水杯中,当小球静止时,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的质量是_____g,甲、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p甲____p乙·(填“>”、“=”或“
例9 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1)实验中小灯泡电功率的大小可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
(2)一位同学用干电池做电源,把L1“2.5 V 0.3 A”和L2“3.8 V 0.3 A”两只灯泡连成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通过观察现象及数据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