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48: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创新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
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
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
,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
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
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创新启蒙 ;
新课的导入是树立创新意识的最佳良机。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
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初二年级是物理
的起始阶段,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爱不爱学物理、想不想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按照
课程标准传授知识之余,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因为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
二、培养创新意识 ;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
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
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
课堂上控制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
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
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
,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
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
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
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精神。
三、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
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
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的教育,让学生
从学习用的笔、墨、纸、文具盒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中惊奇地发现: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
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从认识到"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而
激发出"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
,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就需
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
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
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
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
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
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从而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四、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
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
,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
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
参与到学习中来。
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
上。 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 C、人可以倒着行走。 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
,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
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
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
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新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
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
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
性强,积极性高,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物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训练的模式,其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思维;其二,它需要将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两者不可或缺;其三,物理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不停地探索及创新,如果我们没有求知欲,那么对物理学习难以深入.对于以上物理学习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1.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多数物理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课堂教学的重点多在于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记忆理论和公式的培养,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对考试,大多数实验课都较为匆忙,甚至不做实验.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保持一个不解和未知的状态下,其兴趣还没有产生,这时教师开始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早期就对物理学习形成了应试为导向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原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对于灌输式的知识传输难以提起兴趣,没有兴趣,学生自然就难以自主学习,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当前物理教学十分迫切的需求.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形成自主学习.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物理探究.(2)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古至今,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直都是不平等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台作为自己展示的舞台,而学生则是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教师具有恐惧和盲目迷信的心理,认为教师的话是真理,是权威,就算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也不敢对其质疑,对于不同的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注重实验课程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鸡蛋从三楼扔下去可以不碎”的小实验.在当前注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对物理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转变学生固化的思维,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已经迫在眉睫.笔者也在这一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2]杨兴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27-28.
[3]刘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9):27.
1创新观念
所谓创新,简单地说它既包括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即发明创造,也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开发后而产生的新事物,还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过的发现过程.就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学生的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能为日后的创新作了准备; 同样,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立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等都是创新.新课程标准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但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有些老师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仍有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课本上有的实验要做,没有的实验不要浪费时间;(2)实验室有器材就做,没有器材就不做;(3)重视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而轻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过程;(4)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评估交流等要素是“花架子”,太浪费时间;(5)每个实验在网上都能找到它的动画模拟演示,用多媒体演示一下经济省时、实惠!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旦具有了以上错误的实验教学观念,其后果将是直接剥夺或减少学生的实验机会以及在实验中的快乐体验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遏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验,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更不应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而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当然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现有实验室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观念;形成“时时、处处可实验”、“人人、物物可实验”的实验教育观念.
2创新形式
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这种形式下,学生的成绩好了,纪律似乎也很好,教师很有成就感,但从长远来看,学生什么也没有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注重实效,而不是形式.因此,本人认为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关键是能做到实验教学中的开放,让学生尽情发挥,让学生有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有和教师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讲出自己思想的机会.如在一次 “简单电路连接”的分组实验中,笔者布置的任务是:(1)训练简单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技能;(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工作的相互关联特点;(3)利用本实验器材自己去“玩”,还要求学生尽可能“玩”出点“问题”来.这样一“开放”,还真“玩”出了一系列出乎笔者意料的奇特“问题”:一位同学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有时可以相互独立工作”的观点,并举起了还连着导线的灯泡,果然是一灯亮而一灯不亮.笔者并没有大声批评训斥,只是提出建议“请检查是否接了并联电路?是否是不亮的小灯两接线柱上露出的铜芯线搭接在一起而将这只灯短路了?再查查看.”还没说完这位同学就急叫起来了“你过来看看吧,我都检查过了”.最后经检查后才发现是同学在拧动这只小灯时将小灯的玻璃泡拧松动而漏进了空气,灯丝没有断,于是笔者又组织展开了相关的讨论,解释了灯丝不断但漏进空气就不能发光的原因;还有一位同学提出“铅芯是导体但人体不是导体”的观点.原来对铅芯是导体表示怀疑,于是就利用这次机会设计了电路并将文具盒中的物品以及自己的手指头放入串联电路中两断开点间,发现人的手指放入时小灯不亮,从而大胆地提出了“人体不是导体”的观点,这是以前学生不能做到的,我想这就是实验教学形式创新的实效吧!类似的实例很多,又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和学生从实验室开始一直“玩”到了操场上做起了游戏,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组织学生“玩”起了“扳手腕”的游戏……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的另一种变化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改变,例如:让学生在晚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光学小实验;食堂用餐时用金属汤匙的正反面观察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在家中厨房及利用冰箱探究热学现象……学生发现了许多在学校教室、实验室中或不曾发现的现象,并引发了许多创造性的思考.
3创新内容
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一定的鼓励,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这一块.新教材中的“探究”、“想想做做”、“演示”和“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具体实验步骤、方法文字表达较少,甚至只有一幅漫画或插图,看似实验内容少,要求低,而实质是为我们的实验创新留足了空间,这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索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听过笔者课的一些老师说我上课的内容选取上有些随心所欲,但仔细品味又感到都围绕着某个物理知识、规律展开的.如在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笔者和学生共同做了硬币跳高、吹纸、漏斗吹球等传统实验,另外又设计了多个其它的实验,如:取一软管,将其下竖直端插入水中,上端一段在水平面内快速转动,管内水面上升;抓住时机(室外有风,风向沿窗面方向),打开玻璃窗户,窗帘会吸到窗外……这些都是围绕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的探究性的学习,离开课本我们同样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性学习,如学习了热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影响液体粘性的因素”的探究、“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的关系”的探究、“不同物体导热能力”的探究等,这些都是实验“内容”上的创新.
4创新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探究“力能使物体形变”时,做的“用力捏装有色液体并在软塞上插有玻璃管的小瓶子”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而且现象不易观察,笔者将该实验改成“激光手电斜射玻璃板,按压玻璃板,观察到反射到天花板上的红色光斑明显移动”,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笔者还帮助学生总结了一种“转换法”的物理研究方法――用光斑的移动来认识不易观察的坚硬物体的形变,通过提醒同学们联想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
5创新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创新教育相整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情景不容乐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受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下,部分老师仍存在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加以重视,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实施创新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对于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在使用尺子引导学生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的实践中,笔者要学生将尺子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的一端对齐,则尺子另一端的数值就是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并没有急于总结实验结论,而是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尺子没有零刻度,应当怎样测量书本的长度呢?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问题、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识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燃起学生的创新之火。比如说,对于电学部分的串并联课程教学,笔者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串联、并联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笔者还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在实践环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昂,积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不断尝试着采用双触开关、单刀双掷双控等方式,完成电路图的设计任务,满足设计活动的要求。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与探究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实施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魅力,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说,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应当摒弃传统告知学生定律为何物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行归纳总结牛顿定律。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出教学课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是什么维持物体运动,及其原因?为什么力中止后,物体依然继续运动?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为什么不等?按照这样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定理之后,又不断地定理,避免学生思想的教条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在积累物理知识学习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创新教育,带给学生试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将课堂试验中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等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创设鲜活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多媒体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扩充课程量,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五、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阔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初中物理教学做好课堂45分钟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富有创新色彩的课外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如何让一个从3楼掉下来的鸡蛋不会碎裂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探索各种减缓冲击力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科学内涵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课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师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原则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知识、创新型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必然要为此提供创新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是智力特征,也是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及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创新教育的使命,笔者试图从个人实践感受提出六条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期许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知识体系、经验体系、教法及学法的开放性原则。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本来是一个个的综合体,反映在知识体系方面也是综合并开放的,人类关于知识的分类,是从不同的层次、方向、角度等去认识事物对象的结果,人类要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使学科之间走向综合交叉,相互开放,互为促进,以催生创新之果。中学物理跟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学及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这些学科认识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这些学科中的问题。例如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光合作用、叶子的蒸腾,均可联系初中物理中的能量转化知识和物态变化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教师要去除封闭性因素,建立开放灵活的教与学的有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材、作业、试卷、教辅等狭小的学习系统,跳出纸上谈兵性质的题海桎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实验和小课题探究活动,从而由物理走向现实技术,走向现实社会;帮助他们利用现代媒体、网络等便利手段进行小发现、小创新、小革新、小发明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深刻、灵活地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融会到真实的物理世界中。
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的民主性原则。
翻开物理学的发展史,高度权威往往是发展的绊脚石,是创新的敌人,而民主、平等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创新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如果把物理教育局限为单纯的传授,过分强调师生社会关系,过分追求应试教育中的功利,势必导致没有民主的育人环境,扼杀创新于无形。在倡导并要求身体力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年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式的教与学系统。例如在探究浮力相关因素的实验课题中,教师不应预先下定论,然后要求学生做论证性实验,也不应该提前告知学生浮力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设计,指导学生克服困难进行操作,收集论证。在探究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丰富猜想,优化实验结果,允许提出质疑,公平讨论交流。
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体现自主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形成,第一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起次要地位的作用。自主性是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他们达到创新目标的第一动力,所以在物理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以及自我克服、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的要求,构成了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内在因素,是他们自主性的源泉和基础。物理教师应该从上述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购买一台电冰箱,广告词中称一天只耗电0.4千瓦,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并向笔者提出了个人看法,笔者鼓励他通过测试来论证。自始至终并没有发表个人见解,只是要求他和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测试方案设计,主动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困难,主动预想、发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他们利用安装的电能表观察记录了各种天气情况和各种食物储存情况下的冰箱24小时耗电值,自行填写表格,绘制耗电曲线,通过数据分析否定了广告词的夸大宣传。在这次观测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动力驱动,在教师只是提供观测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的。正是自主性战胜了依赖性和烦琐性,他们才能创造性地完整测试任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体现榜样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的模拟学习对象,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型的学生。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完成创新任务。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修养,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教师的创新本领,形成强大的创新场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问题的引入上,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问法;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上,创新性简化和改进;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阐述上,设计创新性的解释模型等,都是教师展示个人创新素质的时机,往往能在学生心田里植下将来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种子。
五、创新活动有成功,更有失败,教师对学生要采取赏识与鼓励性原则。
成功的创新活动势必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燃起对创新的浓厚兴趣。教师要采取口头肯定、书面鼓励等手段去强化他们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心理。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还要逾越层层难关,由此会出现畏难情绪,对创新失去兴趣,出现各种消极心理。本着保护学生的原则,教师应该多介绍前人如何经受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困难性和艰苦性。在实际行动上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原理导向帮助和物质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心中的设想。即使学生真正遇到了失败,教师也不能指责埋怨,而要肯定他们在态度、时间、精力上的积极投入,抓住其中的成功部分加以赞赏,帮助他们分析、纠正失败的原因,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创新品质。
六、在素质教育阶段学习任务丰富多彩,学生的创新素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物理创新教育中要采取易平趣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贡献。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优化教学环境,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同时,教师要在情境中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一、增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对其中一门课程提不起兴趣,或多或少都与担任这门课程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学风格有关。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和规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很容易就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这时就需要物理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生动、有趣、丰富、新颖的教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而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又能激发他们更强的探索欲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的时候,可以借助瓶装矿泉水能够引发可拍的森林火灾的例子,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同时,又增强了学生森林防火的意识,达到了教学、育人的双重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原本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会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所列举的物理实验,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设计和改造一些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演示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多动手、勤动脑,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突破现有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大胆设想,必要时指导学生动作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工具。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刻度尺进行实验,用手把刻度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另一手弹拨露出桌面的部分,同时留意发出的声音,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实验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主动思维,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采用激励性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常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都是需要站起来,面对着教师和所有学生的,这不仅要求他们能积极思考,更需要他们拥有足够的勇气、胆识与自信心。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应该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以便能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望,防止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激励性评价运用要适度,如果对每位的回答都给予“很棒、非常好”等评价,这样在一节课中几乎每位同学都受到了表扬,甚至有的学生会受到反复表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感觉受到表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会觉得被表扬得莫名其妙。为了保持课堂评价的启发性和激励性特点,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方式,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好胜心的评价语言,不要过度表扬,谨慎使用批评。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愿的引导,提升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切忌讽刺学生的新奇猜想和错误念头,以免带来副作用,出现抑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况。
四、注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在于教学方式的合理转变。物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要合理设置课程,加大实验课程的安排比例,让学生在合理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分组实验,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与意识与团体意识。另外,也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等,这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还可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加强探究,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是物理探究的主要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包括好多意想不到的的问题。通过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发散性的思维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也使学生的灵感成为现实。通过丰富合理的教学设置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深入到物理教学中,打好物理知识基础,让学生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好胜心与好奇心等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学生在被需要、被重视的内动力推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学习与思考,激发起创造潜能,并通过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满足感转换成后一阶段的学习动力。
五、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师的职责。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多思考,多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道娟.浅谈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刘虎,王振彪.物理创新实验竞赛中丰富创新教育内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3]王相阳.初中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1 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趣味性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创设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系列: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自制水瓶琴”等;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自制简易潜望镜”,“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电现象中的“怒发冲冠静电实验”,“用高压感应圈模拟雷击实验”,“用一段漆包线和一个永磁体自制小电动机”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等。
“课后小实验”系列:是指由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如“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用自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自制水果电池”,“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改进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2.1 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布朗运动、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国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2.2 增加随堂实验。
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高中教材中的肥皂膜干涉、三棱镜色散现象和一些仪器刻度的观察等等;或适合学生动手动脑探索规律的实验,如:初三的欧姆定律,高二电学中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内电阻的关系以及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表、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
2.3 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如:初中学生学完“浮力”知识后学会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学完“安全用电”后学会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学完“照相机”后配合劳技课开设摄影讲座和组织摄影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科技节举办大型“扔鸡蛋”比赛活动,靠学生自己找器材,自行设计和制作,踊跃参与,大显身手。这次活动盛况还在省电视台播出,同学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意犹未尽。我们还组织学生学会修理弹簧秤,自制溢水杯等简单仪器和小家电的使用和维修。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马尾造船厂、闽渔公司、华能电厂、省物构所等等。不受教学大纲限制,形式多样,多渠道开设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实用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3 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由于过分偏重理论的基础教育,使得课堂教学只注重教育的守成性,维持性,导致了学生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引导新技术,带到新潮流,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作些理论工作的尴尬局面。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我国的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兴趣能促进学生思考、去探索、创新。因此,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相结合,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需要得到解答的问题,如,将两耳堵住,用音叉抵住额骨,打击音叉,问:为什么能听到声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插入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史,如讲白光的色散现象时,可讲牛顿自己打磨自制棱镜,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从而结束了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认为白光是单色光的时代;在讲原子核的组成时,可讲约里奥居里夫妇与中子的发现失之交臂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创新。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偶尔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全力追踪探索,要善于从每个可能角度和不同侧面观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2.引导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不过,提问并不容易,尤其是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因为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维深度和智力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一般方法。对此探讨如下几点:
(1)因果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见到每一个物理现象,要习惯地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当人们乘坐在火车上,注视着车窗外的远景和近景时,发现看到的远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而近处的树木则是向后退的,这是为什么?
(2)对比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的异同,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理论等,常常能发掘出关系到有科学创新的问题。例如,在光学史上,仅就几何光学的现象范围来说,“波动说”和“微粒说”都很好地进行了解释。而且在这个现象范围内,两种对立假说的预言都能被证实。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个正确呢?这就给人们提出了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联系法。分析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提出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的过程中,从电与磁的对称性的关系出发,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可以从学生中收集问题,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敢问、善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3.强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途径。
【关键词】创新;拓展;创造;全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有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摸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的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恃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再提供给学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二、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的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做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三、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