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48: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崩塌灾害防治工程措施

Abstract: for th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measures are collapse: to dangerous rock mass, stable seokjeong land removal, detailed the reasonable drainage design, to some crack with engineering control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protective plaster, beating, anchoring, etc,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he project will be below specific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Collapse disasters; Control 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防治工程措施

1,清理坡面与排水设计

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崩塌灾害,清理是较好的选择。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破坏坡体原本结构,要选择合适的清除方法,一般多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如果采用爆破手段,则需详细设计,采用控制爆破。清除不稳定岩体后最好结合其他防护措施,如夕沼防护网。

排水的工程措施一般都是为了避免水对岩体的作用,防治岩体向不稳定进一步发展。当存在裂缝或裂隙水压力时更应该注意排水的设计。同时注意设计截水沟,把地表水阻止在危险岩体之外。

2,勾缝与灌浆

对于岩石较坚硬且抗风化能力较强的路堑岩石边坡,多采用勾缝与灌浆处理。勾缝使用于节理多而细的情况,灌浆适用于节理大而深的情况。

3,抹面与捶面

如千枚岩、页岩、泥质砂岩、泥质板岩这样的易风化的软岩,而且本身是稳定的、没有地下水则比较适合捶面与抹面的工程防护方式。采用抹面和捶面的防护措施应严格注意与截水沟的配合防护,抹面与捶面设置伸缩缝,缝内需用沥青麻筋进行处理。经常进行维修检查,发现裂缝、鼓胀、脱落等非正常现象应及时修复,避免继续破坏。

4,干砌片石防护

对于坡度不陡于1:1.25的土质边坡,可以采用干砌片石防护。要注意的是护坡坡脚应修筑基础。干砌片石防护边坡本身由于坡度较缓所以一般情况本身是稳定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部作用使边坡发生灾害变动。

5,浆砌片石与护面墙

对于边坡缓于1:l的土质或岩质边坡,不适宜采用干砌片石防护的一般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对于严重潮湿的边坡一定要结合排水措施进行防护。对于沉降缝与伸缩缝的设置要合理,合理设置泄水孔。

护面墙能保护软质岩层和破碎岩石边坡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防止进一步风化,护面墙仅起防止风化,保护岩石与外界隔离的作用,不起支挡作用。护面墙的形式多样,有实体护面墙、窗孔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和肋式护面墙。护面墙结合边坡绿化,效果较好。

6,锚杆、拦石墙与落石槽

对于滑移是崩塌和不稳定的较大危岩体宜采用锚杆工程治理。具有适用面广、施工简单、对整体扰动较小、能施加不同方向不同抗力等优点。缺点是防腐技术和服务年限受限。

拦石墙有块石砌筑也有桩板式结构,一般修筑在25—35°坡体上比较适合,最好有一定宽度的地表平台。拦石墙适合与落石槽配合使用,具体的设置尺寸应与现场情况相适应,达到最好的防御效果。拦石墙在设置时应比设计高度高出0.5m作为安全值,并且在墙后设置缓冲层,用来抵抗落石的冲击保护墙体。

用以停积崩塌物质,位置的设置应在对危岩体的大小、可能的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宽度和深度应以能抵抗崩塌下的最大岩块冲击来设置,且槽深应增加0.5m槽底宽应增加l.0m的安全值。

7,SNS(Safety Netting System)防护网

这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柔性拦石网系统,主要利用钢绳网来对坡面进行防护。具有性能稳定、安装方便快捷、施工简单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柔性防护系统,主要由钢丝绳网、钢筋格栅等材料构成,都有一定的规格,对防腐、强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按防护的原理可分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种。主动防护网是采用一定的措施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坡面上,对坡面的岩石和坡体本身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个,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且即使发生也规模较小。被动防护网主要是其拦石作用,作用类似于拦石墙,但施工简单占地少、建造速度快、维护简便、造价低,能有效阻挡崩塌落石滚落到公路对交通安全造成危害。

二,崩塌防治方案

选取治理措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注意施工期间的安全。注意各种防治措施相互结合,以达到最好效果。

由于不同地质、水文条件下灾害特点复杂多变,对公路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包括某些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同理,滑坡、泥石流、路基沉陷、路基水毁等灾害治理措施的选择也存在类似情况。崩塌防治方案可有上面所述工程措施组合实施。崩塌方案选取的原则应遵循“安全、经济、耐久、和谐”的理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防治工程尽量做到与环境协调、经济。

在治理崩塌时,选择治理方案要结合灾害具体情况,包括崩塌体的岩石类型,灾害周围的水文情况,灾害的危害程度等。通常崩塌灾害都要进行坡面的清理,清除松动岩土体和危险孤石。若地下水丰富则需进行排水设计,排走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避免地下水加速岩土体的风化而加剧灾害。易受地表水影响的灾害同时要进行排水设计,把地表水引导到灾害体影响范围之外。当公路通过处为较坚硬且不易风化的路堑边坡,则采用勾缝与灌浆的防治措施。节理多而细者用勾缝处理,大而深者采用灌浆治理。处理后能有效防止水的渗入使岩石进一步风化。较缓的土质路基边坡,或软质岩石边坡,为了防止进一步的破坏或剥落易进行干砌片石防护处理,但应注意的是该处地下水丰富时则不适宜用干砌片石,最好采用浆砌片石,同时做好排水处理。在对易风化的软质岩石和破碎的岩石路段进行治理时,有时则采用护面墙。护面墙能有效地阻隔大气对岩体的影响。对于滑移式崩塌采用削坡可能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锚杆则能有效地加固边坡,同时具有施工扰动小的优点。SNS防护网分主动和被动防护两种,被动效果同拦石墙。被动防护网和拦石墙适用于岩石不是很破碎且坡度不是太陡的情况。SNS主动防护网适用于风化破碎严重的边坡,且倾角较大时。

总之,由于不同地质、水文条件下灾害特点复杂多变,各地区公路环境状况不同,造成的灾害影响程度也不同,为了达到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简单实用、节能环保的目的,灾害防治方案的组合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后确定,包括在某些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工程方案。

参考文献:

[1]杨俊明,公路交通灾害防御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第2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控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52-02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广东等20个省区市的公路,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地质和技术、人为等因素。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十多年公路现场施工的所见所闻,具体探讨下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1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的灾害原因

在公路车辆运行中,公路工程的路基沉降除了给公路形成破坏以外,更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损失与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人员伤亡。造成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下:

1)路基地基地质条件变化大,局部存在深厚软土、溶洞、孔洞等自然因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

2)勘察与设计原因,地质勘察不明、不细,设计软基处理方式不合理,造成路基局部工后沉降过大造成路基沉陷;

3)施工原因,施工的软基处理质量不保证,没有达到设计预期,造成路基工后沉降严重;

4)监测监控原因,监测技术不过关,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强,监测数据造假、不真实,沉降未稳定或软土地基已破坏造成路基工后沉降严重。

我们知道,路基施工完成后,必然有工后整体沉降,但沉降不均匀,会造成路面的破坏,从而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引起路面平整度、标高指标变化,而且甚至会引起路面开裂、网裂、坑洞等病害。

2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的防治要求

从设计阶段开始高度重视路基的设计质量,首先由勘察单位对特殊地基进行详细勘察,将数据及结构提交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地基条件,进行计算、分析,合理采用软基处理方式。对应桥头及涵洞两端路基要采取复合地基形式,对于溶洞、地下孔洞等要采取灌注砼及注浆的处理方式,从技术上全部保证路基的质量,防止出现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等病害。

加强路基施工质量的监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软基处理施工,严防偷工减料,严格按照程序组织施工,完工后进行检测及验收。

加强路基施工过程中、完工后的监测监控,发现不稳定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路基稳定。

3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沉降的动态监测

沉降观测是指导路基施工、确保公路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沉降观测是根据施工进度逐步观测的,为加快施工进度和观测的方便,在距公路中心两侧5Om~300m范围之内设一些水准点,水准点间距应≤200m,减小视距,提高观测精度。施工单位每填筑1层观测1次,若相邻2层的填筑间隔时间超过7 d,中间高应加测,测高于观测时间的间隔不大于3 d。如果发现有异常沉降,则每2 d观测1次或每天1次。这些水准点也可作为工后沉降永久性观测点,确定路基使用时的稳定性。

3.2 建立沉降条例管理体系

当前各地将以法律形式,对因抽取地下水和工程建设活动等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监测、防治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作出规范。有关部门制定城乡规划时,需要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划定地面沉降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制定地面沉降年度控制目标、地面沉降监控方案、地下水开采和回灌方案以及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和回灌井的建设及维护方案。对于路基沉降,有关部门和单位也组建了相应管理体系,收集观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及分析,存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道路地面不发生异常沉陷。

3.3 严格沉降管理的流程

路堤填土的压实不能代替土体的固结,而土体固结过程中产生沉降,沉降速率随时间递减,累积沉降量随时间增加,因而,高填方路堤应设沉降预留超高,且开工先施工高填方段,留足填土固结时间。严格控制高路堤填筑料,控制其最大粒径、强度,填筑层厚度要与土质和碾压机械相适应,控制碾压时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泡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及透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陡于1:2.0。对软弱土地基,应注意观察地基孔隙水压力情况,根据孔隙水压确定填筑速度;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度填筑,路堤两侧必须做足,不得贴补帮宽;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一般控制在30cm~50cm,逐层填压密实,然后削坡整形。地基应按规范进行场地清理,并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压实度,当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改善加固处理。高填方路堤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进行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比如某某施工公路公司严格过程管理,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面排查隧道衬砌开裂、掉块、空洞、渗漏水等质量隐患;对检测有疑问的区域,采用钻孔、取芯等人工检查方法进行验证;逐工点核查高陡边坡、隧道边仰坡及路基两侧基坑施工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该公司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建立信息报送、统计分析、跟踪督办制度。他们指定专人,对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分类梳理,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保证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整改到位,确保隧道、路基工程质量安全。

3.4 创新沉降施工的技术管理

我们知道,我国很多公路修建在软土上与戈壁地区,戈壁地区由于长期受风沙侵蚀,施工面临多项难点。戈壁路基填料特性施工技术对高速铁路路基戈壁填料特性、填筑技术、沉降规律、结构耐久性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戈壁填料特性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戈壁填料的压实和组成特性;通过填筑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戈壁填料施工工艺;通过对戈壁填料路基数值分析计算,研究了戈壁填料路基的应力场、变形场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实测戈壁填料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测试强风段戈壁路基结构抵抗风沙侵蚀能力,对戈壁路基的耐久性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护措施。该技术通过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原型测试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提出戈壁地区路基填料综合含水率概念,通过归纳分析出计算公式,合理评价了戈壁土填料的实际含水量并指导路基填料填筑。该技术填补了戈壁地区长期风沙侵蚀条件下戈壁填料施工技术研究的空白,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观测与控制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的保证和施工效益的取得有着重要意义,也将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与安全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京生,步启军,马卫华,等.变刚度复合地基的可行性研究[J].铁道建筑,2006,10(5):49-52.

[2]陈龙珠,梁发云,丁屹.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11,33(11):18-20.

[3]宰金珉,梅国雄.泊松曲线的特征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1,23(1):30-35.

[4]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JTJ 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防治

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日益严重,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科学的、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更好的降低公路工程的总造价,降低或者是避免因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威胁的发生率。进而更好的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地质灾害概述

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坍、泥石流及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给当地生态环境及生活居民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严重的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地质灾害中崩塌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地质灾害中崩塌的成因

一般情况下,崩塌主要包含坍陷、坍岸、落石及山崩等类型,且大规模的崩塌会给桥梁、隧道、公路及铁路等带来较为严重的灾害。造成崩塌的原因主要为:

2.1.1气候条件。出现崩塌的基础性条件为强烈的物理风化。基于干旱地区同半干旱地区之间的温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悬崖陡坡以及强烈的岩石风化环境中,极易出现崩塌现象。另外冰雪融化、阴雨及暴雨等因素也会导致崩塌现象出现。

2.1.2地貌条件。出现崩塌的基本因素为地貌,其中坡度和高度差为其基本条件。经过相关人员研究,当选用坚硬岩石构成的斜坡大于500或者是600时,即其高差超过50米时,就会出现崩塌现象。

2.1.3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或者是岩性也就导致崩塌现象出现。因此,当结构破碎或者是疏松时就会出现崩塌。

2.1.4人为因素。在对公路进行建设或者是改造时,因大量在坡脚采石或者是过度开挖山体边坡,从而削弱坡脚的支持力,进而出现崩塌现象。同时,在岩体破碎处,极易爆破出现崩塌现象。

2.2 针对地质灾害中崩塌现象的防治措施

2.2.1削坡。在修建公路时,应按照一定设计标准,将岩体斜坡上存在危险的斜坡岩体进行爆破。该种做法的主要目的为尽可能使斜坡体的重量降低,同时还可以将表面松散的岩体进行清除,使新鲜岩体表层出来,进而获得理想的、稳定的坡度。此措施不易应用在开挖影响较大及出现强烈岩体破碎的岩体上。

2.2.2喷射混凝土。该种措施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技术成熟、适应地形能力强及经济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掺加纤维,加强其韧性及强度,其主要是同钢丝格栅、钢筋网或者是锚杆等相结合,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除此之外,喷射混凝土措施可以较好的避免出现地表水下渗现象,进而显著提高边坡自身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喷射混凝土措施,会破坏岩坡周围的环境以及自然景观等,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喷射混凝土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从而使坡面上原本具有的植被遭到严重供的破坏。

3、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成因

造成泥石流现象出现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丰富的固体碎屑;第二、大量的水体,该种水体既要有一定的动力,而且还需要泥石流等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适宜的地貌。

3.2 针对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现象的防治措施

3.2.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种草。在施工的坡地,应对其植被进行相应的保护,或者是在坡地上种植适量的植被,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表的覆盖率,还可以降低侵蚀对土壤的破坏,减少或者是避免冲沟现象的发生,进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泥石流现象的出现;(2)农业。在施工地,应合理利用土地,对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进行改良,通过对耕作条件的改善,使农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进而有效的遏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3)林业。相关工作人员依据施工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造林育林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率。

3.2.2土建工程措施。(1)建立排导槽。排导槽的主要作用为顺利的将泥石流排泄到相应的地区,进而使保护对象得到相应的保护。并且排导槽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及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因此,其为防止泥石流的重要工程结构;(2)建构拦砂坝。拦砂坝主要是建构在泥石流出现的流通区或者是其中下游的一种具有永久性特点的工程。其具有拦蓄泥砂、调节流速及流量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性。

4、地质灾害中的滑坡的成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中滑坡的成因

4.1.1地质地貌因素。造成松散岩类构成斜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为滑坡。当陡崖或者是高陡山坡中的土体及岩于松散或者是不稳定情况时,滑坡灾害极易出现。除此之外,河水侵蚀较为强烈的凹岸陡坎地段为滑坡灾害出现的高发区。

4.1.2降水及地下水因素。降水及冰雪融水均会使地下水的水位提高,从而使土壤出现饱和或者是液化现象,这种现象出现,为滑坡灾害的发生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

4.1.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滑坡灾害中的主要影响为以下几点,第一、在公路工程开工时,对坡脚进行挖掘;第二、进行不恰当的大爆破工程;第三、排水不当。另外,地震因素也为出现滑坡灾害的严重条件。

第4篇

[关键字]公路工程 地质灾害 分析 防治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53-1

1概述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

(1)滑坡

主要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容易出现,比较容易产生,主要是因为其地质原因形成的。

(2)崩塌

发生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其实是很难处理的,会造成人员伤亡。

(3)地面塌陷是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减轻其对公路造成的伤害,而且其伤害较大。

(4)泥石流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分析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

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3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施工材料不规范、进度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公路建设存在施工材料不规范等许多问题,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仍然是(特别在赶工期时)从多个不同的小沙石场收集来的,很不规范。需多公路的建设因质量问题高速公路出现路基路面的早期损坏,使高速公路达不到其应有使用性能。那些碎石往往是适应房屋及其他建筑方面的需要或一般等级公路需要,用在高速公路上会产生潜在质量隐患。因为其偷工减料,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赶进度,搞献礼,粗制滥造;或是层层承包,克扣经费,偷工减料,没有合理工期。导致工期进度缓慢,质量不能保证等一些原因的出现。

(2)缺乏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意识是安全隐患的关键,许多灾害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教育方式非常单一,并没有形成立体交叉的安全生产教育渠道。导致许多人的生产意识下降,生产能力低。

(3)监督机构落实不完善。

全生产机构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一个弱点,许多地方无法形成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无法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导致安全生产降低。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是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主要是将公路的地质灾害的几率降到最低。首先,先要将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应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完善的措施,对待即将到来的灾害。其次,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应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多种植树木,降低地质灾害的侵袭。最后,对即将实施的公路,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地形,充分的考虑其施工地形中愿意出现的地质灾害,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危害性。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以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一、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总体概述

1、滑坡:所谓的滑坡就是指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很容易出现,也是比较容易产生的,主要是因为其地质原因形成的。

2、崩塌:所谓崩塌就是指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现象,是属于很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这种灾害是很难处理的,很多时候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地面塌陷:所谓地面塌陷就是指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对于公路造成的伤害极大。

4、泥石流:所谓的泥石流是山区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二、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建议

Abstract: due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often cause som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this can lead to a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 however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such as processing enough timely is likely to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to a vicious circ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omm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ve measur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公路工程是一项建设类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挖方与填方施工操作,致使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改变,因此,极易出现地质灾害现象,地质灾害的产生不但影响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还对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另外还阻碍了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地质防护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影响。

一、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主要危害

公路是一种极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破坏且十分严重的一项工程建筑,同时公路也是一种跨越多种地貌的建筑物,因此,公路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通常情况下都十分复杂,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也多种多样,另外,地质灾害不但会对公路施工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1、滑坡灾害。所谓滑坡主要是指露肩的斜坡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出现整日向下滑动的现象。我们可将其成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地质条件因素:滑坡通常情况下是由滑滑坡壁、滑动面、滑坡体等几部分构成,不同的滑坡规模会造成不同的破坏,大型的滑坡会造成公路严重损坏,河道阻塞、水库淤积等现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具体地址因素表现为由于受到斜坡岩石重力的影响,由于岩体周围的土质过于松散,加之坡面较陡、水流侵蚀等应影响,从而出现滑坡现象,除此之外,地震也是触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由于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地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会常常进行不合理的爆破和施工,另外排水工作做得不及时也会导致滑坡现象的形成。

2、崩塌灾害。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斜坡的陡峭处,由于受到土体的重力影响,与公路母体之间出现断裂,从而出现滚落崩塌等现象。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如在进行管道挖方过程中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出现崩塌现象,通常情况下崩塌现象的出现是没有预见性的,倘若崩塌事故发生很可能导致挖方坑中的施工人员和仪器被埋,或造成坑外的施工人员和仪器坠落到挖方坑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主要形成因素如下:

(1)地质因素:崩塌现象的形成是由于较大的地质高差和坡度,土壤和岩层等情况出现不同,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导致不同土层和岩层之间出现纵向断裂,从而产生崩塌现象,另外,地震也会直接造成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坍塌现象。

(2)人为因素:在公路施工或改造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在坡脚处挖掘土壤或大爆破施工,会直接加大坡度和高差,从而造成崩塌现象。

(3)气候因素:气候上出现物理风化现象会促进崩塌现象的发生,由于其后过于干燥,干旱会导致地区出现较大的温差,促进了岩体的风化,从而造成了岩体强度降低,从而造成了崩塌现象。另外连日的暴雨会对岩体产生侵蚀作用,也会促进崩塌现象的发生。

3、泥石流现象。所谓泥石流现象实质上就是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物质的固体流动现象。泥石流的爆发过于突然,并没有任何预兆,通常情况下都是瞬间爆发,破坏力极强,较大的泥石流现象不但可以摧毁公路,甚至会吞并村庄,毁灭城镇,2010年8月的舟曲泥石流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一场灾难造成了1500余人遇难,失踪3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在此不便详说。因此,泥石流的危害万万不可轻视。泥石流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剥蚀能力很强,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强烈。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有:1、大量的固体碎屑,例如砂石等。2、水条件充足,原因在于谁是你十六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3、地质条件。一般在山区坡度较大的地段十分容易出现泥石流现象。

除此之外,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还有地面不规则沉降变形、采空区出现塌陷、地面出现裂缝、砂土液化等,这些地质灾害虽然没有上述几种的危害大,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也不可对其小视。

二、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出现,无论是对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后公路的正式投入使用期间,都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不但影响着公路的正常施工和使用,还会对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造成直接的生命财产威胁,因此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护工作。具体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滑坡的防范措施:(1)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地段进行重点防护和检测,并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滑坡的措施有:及时的排除地表水、进行滑坡易发地段的支挡防护工作等。(2)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及时的排放,以保证坡面康华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有效的防治滑坡的发生。

2、泥石流防护措施。主要采取堤坝防护工程,在泥石流已形成的区域建筑V型固床槽,使山体得到稳固,另外还要定期的清理容易产生泥石流的固体碎物,多梯次的修筑拦截提拔,当泥石流发生时,各阶梯堤坝可以对泥石流产生层层阻拦的作用,削弱泥石流的强度。在泥石流易发地点种植大量的植被,通过植被的根基生长来稳固山体。消除泥石流发生的根本条件。

3、崩塌的防治措施: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应对崩塌易发生的地段进行重点监测,尽量避免坡脚瓦房和大量的爆破,并在容易发生崩塌的地段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语,并对容易造成崩塌的堆积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设置挡土墙和防护钢丝网等设施。

三、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应对相关地段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并进行有效的工程规划工作,制定细致的地质勘察计划,并落实。

2、施工过程中应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与公路施工工作同步进行。由于公路施工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因此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采取有效的环境环境保护措施,将地质灾害从根本上实施有效防治。

3、建立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小组,并通过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来加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教育讲座,使施工人员在主观意识上充分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施工环节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这些地质灾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这需要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公路所处的地段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使恶性循环现象有所打破,同时还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灾害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并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桂华.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科学之友,2011,(07).

[2]魏强,刘飞.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2011,(09).

[3]徐伟,张兵,李翠玲.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学术交流,2008,(06).

[4]张东.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6).

第7篇

关键词:公路灾害;成灾条件;防治策略

1引言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是公路建设与营运中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公路地质灾害类型与一般意义上的灾害类型在发生几率、变形破坏规律上无本质的区别, 但因其规模较小, 涉及的地层深度较浅, 灾害点多, 在其防治方法上却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主要谈谈公路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成灾条件以及防治策略。

2崩塌灾害及其防治策略

2.1崩塌的危害

在比较陡峻的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由高处崩落下来,并在坡脚较缓地带形成倒石堆的现象称为崩塌。崩塌的速度很快,崩塌的体积可由小于1m3至数万立方米。大规模的崩塌能摧毁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破坏工厂、矿山、城镇、村庄和农田,甚至危及人民的牛命安全,造成巨大灾害。小的崩塌对行车安全及道路养护下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公路上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2.2崩塌的成灾条件

2.2.1地形、地貌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

对地形而言,一定的坡度是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据调查数理统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坡度大于50°,易发生岩质崩塌。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才易发生土质崩塌。一般地坡度大于45°,易出现崩塌。对微地貌而言孤立山嘴、高山峡谷、悬崖陡岸、新开高陡边坡、伞檐状边坡、凹形陡坡多数是崩塌易发生地段。

2.2.2地质构造与岩性是崩塌发生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塌。其次,坚硬岩层与松软岩层成夹层出现时,由于风化差异,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易引起崩塌。第三,大量节理或断层存在,会加快岩石的风化解体过程,也是崩塌发生的重要条件。第四,岩层构造及其组合方式是发生崩塌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当岩层层面或节理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倾角较大,又有临空面的情况下,沿构造面也容易发生崩塌。

2.2.3气候因素也是引发崩塌的因素之一

强烈的物理风化是崩塌发生的基础性条件。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差大,高寒山区冻融过程强烈,华南地区日照时间长,因此在这些地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发生崩塌。暴雨、连日阴雨及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诱发因素,水分的大量渗入岩体和土体中,大大增加了载体负荷,同时还降低了岩土体内部结构物理力学指标,导致崩塌发生。

2.2.4人类活动造成崩塌

公路建设或改造中,因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而引起崩塌。另外,在岩体较破碎地带,大爆破也会引起崩塌。筑建已成的公路大部分高陡边坡至今仍然存在崩塌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去施工时采用大爆破施工方法而遗留下来的后患。

2.3崩塌的防治策略

(1)选线时必须设法绕避可能发生大型崩塌的地段。对可能发生中型崩塌的地段,应尽量采用绕避方案;绕避有困难时,可选择在有利位置通过,以减少防治工程,确保行车安全。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路线宜选择在崩塌、落石堆积区以外,最好以路堤通过;在有困难时,也应使路线与陡坡坡脚之间留有适应的距离,以便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

(2)当崩塌岩块较大或数量较多,且距路线很近时,应设置必要的遮挡建筑物。遮挡建筑物的长度应能覆盖所有可能崩塌的地段,以防止崩塌岩块落人路基范围以内。常用的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3)当崩塌岩块较小或崩塌数量不多时,可采用支挡、刷坡或设置拦截建筑物等措施。拦截建筑物的位置、类型以及结构尺寸等应根据崩塌的具体条件确定。

(4)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而排水工作。对位于公路上下边坡及其附近的排、灌沟渠要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止沟渠发生大量渗漏而导致崩塌。

(5)在崩塌地段施工时,只宜采用小爆破由上而下进行开挖作业,不得采用大爆破方法施工。

(6)对边坡坡脚因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河岸要做防护工作。

3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策略

3.1滑坡及其危害

滑坡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称为滑坡。滑坡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滑坡床、滑动面和滑坡体。滑坡的规模不一,其危害积度也不相同。中小型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公路设施危害极大。

3.2引发滑坡的成灾条件

3.2.1滑坡与地质条件有关

滑坡主要出现在松散沉积层。松散沉积物,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骤力骤降,大大增加其可滑性。一般来说,基岩区的滑坡常和岩面、粘土岩、泥灰岩、板岩、干枚岩、片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覆坚硬岩石时,容易产生滑坡。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发育。

3.2.2滑坡与地貌有关

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土体或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滑坡。

3.2.3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条件

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作用,使岩土体容重增加,强度降低,抗滑力减弱,极易发生滑坡。经验表明,大多数滑坡发生在降雨时期,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

3.2.4地震诱发滑坡

地震可引起土层中水位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砂层液化,抗剪强度降低,动荷载增大,促使斜坡岩(土)体产生滑动。

3.2.5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滑坡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滑坡相当多。根据全国性的调查,我国自1949~1990年的42年中,共发生431次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崩塌和滑坡,其中至少一半以.它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有关。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开挖坡脚,破坏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2)在坡顶上堆积弃土、盖房,加大了坡顶荷载。(3)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4)排水不当等。

3.3滑坡的防治策略

公路在选线时,应尽可能避开大型看坡易发地带。在公路建设和营运中,应对看坡易发地段进行监测,对开始蠕动变形地段及时采取防治策略,同时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滑坡的防治主要有排、挡、摧、同等措施。

4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

4.1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也是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它是由大量泥砂、石块等幽体物质与水混合组成的固液两相流,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泥石流爆发时,山谷雷鸣、地面振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立方米的沙石混杂着水体,依仗陡峻的山势,沿着峡谷深涧。前推后拥,猛冲下来。它掩埋村庄、摧毁城镇,破坏交通和一切建筑物,往往造成巨大的灾害。

4.2泥石流的防治策略

治理泥石流可从生物和工程两方面着手,从长期和根本上看,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4.2.1生物措施

主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范同内外做好护林造林下作,这样即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保持水土,减少固体物质的积累。对已经发生的泥石流区,也能把地表堆积物稳定下来。

4.2.2工程措施

当生物措施尚未生效时,局部和短期内仍需使用工程措施。具体做法有:(1)蓄水工程。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游,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水库,以拦截及储蓄洪水,削弱泥石流区的流量及其所产生的动力。(2)堤坊及拦沙坝工程。在主沟或小流域内修 (3)排导沟工程。为了保护某些公路工程设施,应在适宜地点开挖导流沟,把泥石流引向保护区外下泄。

(4)停淤场工程。利用天然的有利地形,加上导流沟、导流堤、溢流坝、停淤场等工程,引导泥石流排向所设计地区堆积,制止其任意性破坏。

第8篇

Abstract: Oil and gas pipeline project is a typical line works and ancillary works combin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i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common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various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 recognition discriminant and damaging forms,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cro micro two aspects to reduce geological hazards to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hazards, further discusses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Pipel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Idea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acroscopical prevention;Micro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油气管道工程是一种典型的线路工程及附属工程的结合体。随着长距离油气管道工程的蓬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日益显著:拟建管道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而被迫增加成本绕避改线的案例增多;在建管道的建设成本和工期因为地质灾害的阻碍而大幅提高的事件时有发生;运营管道受到地质灾害的破坏而酿成停产及恶性事故的新闻屡见报端。研究油气管道工程

的地质灾害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管道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路,已经引起了石油石化行业的高度重视。通过多年从事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践,我们根据油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一些防治思路探讨。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种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震等六种。 1管道工程常见地质灾害种类的判断与辨识

1.1崩塌

根据其强度分为剥落、坠石、崩落三种形式,对管道工程造成危害的主要为坠石和崩落,土质崩塌一般对管道工程危害一般较小。

崩塌的发育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一般地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崩塌危岩体多位于陡峻高边坡地段(坡度一般大于45°); 危岩体节理、裂隙和断裂发育,造成岩体破碎;软硬岩相间分布的地区由于差异风化,有硬岩突出;如四川红层地区; 由于溪沟、河流长期冲刷坡脚或人为活动开挖坡角造成危岩体临空或应力场发生变化而形成平行于坡面的卸荷裂缝。崩塌多发生在雨季,在雨水渗入裂缝后造成粘结力迅速降低并受孔隙水压力作用。

通常的发育时间:降雨过程之中或稍滞后,这是崩塌发生影响最多的时间; 强烈地震或余震过程中; 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

针对崩塌发育的特点,对管道工程保护工作而言,主要是要加强对处于高陡边坡地段的巡查,并进行简易观测记录工作。特别是在主汛期还应加密巡查周期,凡是发生了连续变形的裂隙应及时上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2滑坡

判别滑坡的标志:(1)地物地貌标志:环谷地貌(圈椅、马蹄状地形)、坡面上的异常台阶及斜坡坡脚侵台河床等现象,滑体两侧常形成双沟同源的沟谷,有的滑体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树、马刀树和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滑坡前缘出现有规则的纵张裂痕时,显示滑坡非常危险。(2)岩土结构标志: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不连续;常见张裂隙,普遍存在小型坍塌。(3)水文地质标志:滑坡体多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或者井水位突然变化。(4)滑坡边界和滑床标志: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床常见塑性变形带,多由黏性物质或黏性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光滑,可见擦痕等。

滑坡是管道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灾种,尤其是在丘陵及山区中分布的管道工程,很多地段受到滑坡的威胁。且常以土质滑坡为多见。

1.3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质环境、水文气象及其他人为活动。概括为:①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

对于已发泥石流的流域沟谷的识别:中游沟常见不对称、参差不齐、凹岸冲刷坍塌、凸岸堆成石堤或有截弯取直现象。沟槽常见大段地被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堵塞,形成跌水。沟道两侧地形变化处,各种地物上、基岩裂缝中常夹有泥痕、擦痕及残留物。沟谷中下游形成多级阶地,在较宽阔地带形成垄岗状堆积物。下游堆积扇的轴部凸起,稠度大的扇体扇角小,呈丘状。扇体上沟槽不固定,杂乱分布垄岗状、舌状、岛状堆积物。堆积的石块均具有尖锥棱角,粒径悬殊,无方向性,无分选层状。

对于未发泥石流的流域的沟谷其易发特征如下:沟谷上游山体破碎。山坡与松散土石厚度大;沟谷两侧山坡坡度大,沟头和沟口的高差较大;夏汛季节雨水多,经常发洪水的沟谷。

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灾害,目前管道工程已经常进入高山峡谷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应加强对多发于高山峡谷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认识,以保护管道运营安全。

1.4水土流失

第9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病害预防治理

一、翻浆

1.产生的原因

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逐渐移向冰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温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气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部分冻结,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

春季气温回升到0℃以上,土基开始解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融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融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便会沿着开裂的路面缝隙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此即为翻浆现象。

2.造成土基冻胀与翻浆的条件

1)土质。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便构成了冻胀与翻浆的内因,粉性土质毛细上升速度快,作用强烈,为水分向上积聚创造了条件。

2)水文。地面排水困难;路基填土高度不足;边沟积水或利用边沟作农田灌渠,路基靠近坑塘;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为水分积聚提供充足的水源。

3)气候。多雨的秋天;暖和的冬天;骤热的晚春;春融期降雨等都是加剧湿度积聚和翻浆现象的不利气候。

4)行车。通行过大的交通量或过重的汽车.能加速翻浆发生。

5)养护。不及时排泄积水,弥补裂缝,会促成或加剧翻浆的出现。

3.翻浆处治措施

路基一们发生了翻浆,可适当地选用下面的方法处治。

1)挖渗水坑

在翻浆路段的中心线上,顺路向每隔4―6m,挖一个圆坑,其直径30―40m,坑深要挖到冻土层以下l0cm左有,以便把融化的冰水引聚到坑内,再加以掏除。适用于土路及粒料路面路段。但要设立交通安全标志,以保行车安全。

2)挖换土

把翻浆路段上的土挖出来,挖到稳定土层,然后把挖出的土摊在路肩晾干再回填。或换铺一层水稳性较佳的上壤。此法适用于翻浆较严重的路段。

3)换铺粒料

挖除稀泥填以碎石、碎砖或炉渣等粒料,表面整平后直接通车,或在下面填一层土,在铺上粒料,垫平后通车。此法也是用于翻浆严重地段。

4)掺石灰

在翻浆路段上,撒铺石灰块,并用木棍或木榔头捣夯,使石灰进入路基里面上,此法可用于土路已经翻浆破坏了的路段。

二、滑坡

滑坡的成因很多,主要由水害引起的。因此,重视导水、排水是防止滑坡的主要措施。1.坍方滑坡的类型主要有:

1)堆积层滑坡。其主要由于地下水引起的;

2)残积层滑坡。由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使坚硬的基岩风化成土和碎石而形成的;

3)黄土滑坡。由于黄土对水的不稳定而引起的;

4)粘性土滑坡。水沿裂缝下渗,使土的强度降低而引起的;

5)破碎岩体滑坡。由碎(块)石和粘土混合组成的岩体,失占完整性,且地下水位较多而引起的。

2.滑坡的防治

滑坡的防治主要行以下措施:

1)排水。滑坡体上及以外的地表水,应拦截引离.可采用截水沟,明沟、渗沟等排水构造物;地下水可采用支撑渗沟,边坡渗沟及截水渗沟等措施。

2)减重 。在滑坡体后缘挖除一定数量的滑体,以减小滑体的下滑力,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减重的弃上,应尽量堆填于滑坡前缘,以稳定滑坡,减重后的坡面,应注意整平、排水及防渗。

3)支挡措施。根据滑坡性质,可采用干砌石垛、重力式防护挡土墙、锚杆及加筋土挡土墙等构造物进行处理。具体可参见挡土墙施工部分的有关内容。

三、崩塌

在比较陡峻的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由高处崩落下来,损坏路基,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1.崩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地形。陡峻的山坡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

2)岩性。节理发达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层后硬岩覆盖在软弱岩层之上的陡壁易发生崩塌;

3)降水。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缝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力而引起崩塌;

4)此外,冲刷、地震和人为外挖也可引起崩塌。

2.崩塌的防治

崩塌的防止措施主要有:

1)拦截构造物。在小型崩塌地段,若基岩破坏严重,可采用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构造物。

2支补构造物。主要防治公路上方的危岩、危石等,应根据地形和岩层情况,采取嵌补、支顶、支护、支撑等构造物进行加固。

四、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发性的含大量泥砂石块的洪流。泥石流对路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堵塞、淤埋、冲刷、撞击等造成的,也可通过压缩、堵塞河路使水位雍升,淹没上游沿河路基,或者迫使主河槽改道,引起对岸的冲刷,造成间接水毁。

1.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2)地形陡峻,沟槽纵坡较大;

3)流域中上游有大量的降雨、急剧消融的冰雪或渠道、水库的溃决;

2.泥石流的防治

1)水土保持措施。在易发生泥石流地区植树造林,平整填洼,修筑截水沟、边坡渗沟等排水工程,设置支挡工程。

2)跨越措施。以桥梁、涵洞、过水路面、明洞、渡槽等形式跨越泥石流区域。

五、高填路堤下沉

高填路堤下沉主要有堤身下沉与地基下陷两种类型,不均匀下沉将造成局部路段的破坏。

1.高填路堤下沉是公路工程主要质量通病之―,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工程地质与地形情况所引起;

2)水文与气候情况;

3)路堤填料不符合要求;

4)设计中存在缺陷;

5)未能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上-

2.路基下沉的处治技术

路基下沉一般可用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灌浆法进行处治。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