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疗卫生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48: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卫生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疗卫生发展前景

第1篇

医疗改革:一直备受争议

据新华网、新浪网等举行的网上调查,“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近年来一直列为百姓生活中最不满意的问题前三位。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称,目前的医疗改革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改革思路有重大缺陷。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医疗服务公平性下降。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极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城镇医保的目标人群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城镇非就业人口以及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员排斥在外。农村医保只有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才能参加。

三、医疗费高得离谱。

新方案:选择英国模式还是探索新模式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医疗改革经验有三大模式:

“英国模式”:政府主导型,资金来源于税收,由国家提供各类医疗保障。在英国,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这种模式的结果:看病便宜,普及面广,政府投入也较少。

“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由企业向私人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公立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埋单。然而,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许多发达国家都无法达到这个财力。

“德国模式”:雇主和雇员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保险机构与医疗组织签订合同提供服务。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详细方案出台,“但是目前医改的方案不会仿效哪个国家的模式,而是要找出适合中国的医改模式。”

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二三四五”策略

卫生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指出: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一二三四五”策略――

一个目标。即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层服务体系。包括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及解决急危重症(大病治疗)为主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体系。

三重保障制度。首先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兴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其次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政府可资助弱势群体加入,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大病保障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第三为商业医疗保险,创造条件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公民自愿加入,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

四项实施策略。第一是加快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明确卫生发展的目标、公民的健康权利以及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第二是保障卫生投入,确定政府法定的卫生投入水平、完善问责机制;第三是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保证公立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微观机构的行为与卫生发展总体目标一致;第四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保证卫生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个关键问题。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支付制度、基本药品、管制、发挥中医药作用。

第2篇

2011年12月,调查组对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2010级临床本科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300人,对其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6份。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临床医学生毕业打算和就业意向

2.1.1临床本科毕业后的打算

被调查者在“本科毕业后你的打算”问题上,选择“考研或出国”、“考公务员”、“去城市工作”、“到基层工作”、“其他选择”的分别占28.4%、8.1%、40.5%、10.1%、12.8%,去城市工作占最大比例,其次是出国或考研。

2.1.2临床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单位选择

在被调查“如果当医生,你愿意在什么单位工作”时,大部分学生选择城市单位,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中,按医疗机构的级别分类,级别越高的所占的比例也越高,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的仅仅占被调查者的1.4%,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也只有12.2%。

2.1.3临床本科毕业后的期望收入

对毕业后的每月期望收入,46.6%的人期望达到5000元以上;24.3%的人期望达到4001~5000元的收入;20.3%的人期望达到3001~4000元;仅有8.8%的人期望工资为2001~3000元;1001~2000元收入没有一人选择。

2.2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

被调查者中高达27%的医学生不知道“全科医生”,可见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认知情况不高。在问及“你认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应该开始《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吗”时,有87.8%的被调查者选择“应该”,有1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可见绝大部分临床医学生还是希望获得全科医学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2.3临床医学生对成为全科医生的接受性

针对“如果有需要你愿意毕业后通过转岗培训或者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生吗”问题,被调查者中75.7%的人表示愿意,24.3%的人不愿意。调查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原因时,64.2%的人认为全科医生将来发展空间大,26.6%的人认为是对全科医学的兴趣,6.4%的人认为由于大医院医患关系紧张,只有2.8%选择喜欢在基层工作作为原因。对不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展前景不好”、“得不到社会认可”、“不愿意在基层工作”、“收入低”分别占34.5%、32.7%、19.2%、14.5%。与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不足不同的是,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接受性较好,相当高比例的临床医学生对成为全科医生并不存在抵触,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医学生中认为发展空间大的比例较高,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原因主要担心全科医生发展前景不好和得不到社会认可,其次是收入因素。

3讨论

3.1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点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意愿较低,毕业打算到城市工作以及出国或考研这样的传统所占比例相对高,对于具体工作单位的选择可以看出,临床医学生更向往城市级别较高的医疗机构。此次调查结果与赵露、任成所作的研究结果“临床医学生对到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工作选择高达84.9%,而对乡镇医疗机构的选择仅有1.6%”非常接近[1]。学生的就业观点并没有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以及社会需求而发生转变,作为非一流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观点与一流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选择没有差别,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必将有部分学生会在就业过程中受挫。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对学生开展入校专业教育和卫生政策宣教,同时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专业教育、卫生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一定要紧密联系我国卫生改革现状和社会的卫生人才需求实际。很多学校都有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教学内容没有随医改政策而做出调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这需要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就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2],指导学生了解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3],选择专业人员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优化课程设置[4],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改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适应社会需求。

3.2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和全科医学制度

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不高,与笔者的另一份调查结果“27.7%的临床医学生不知道我国近几年有进行医疗卫生改革”吻合,说明医学生关注专业课程学习,对卫生政策和卫生改革了解甚少。但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接受性较好,并不抵触成为全科医生。医学院校通过对医学生普遍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普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也同样起到引导学习兴趣和正确就业知识的作用。与此同时借助《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对我国新医改政策导向和全科医学制度开展宣传。比如学习全科医学时,有必要首先向其介绍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学科地位与作用,密切结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和工作实际,要让学生首先对全科医学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5]。同时,学校多提供与宏观卫生政策相关的选修课程,比如《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等,鼓励医学生多选修相关课程,以扩充医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对国家卫生政策的了解,使本科阶段的医学专业学习与社会卫生人才需求和就业挂钩。

第3篇

关键词:医院 退休医务人员 作用

“十二五”时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广大退休医务人员不仅是卫生事业建设的有功之臣,也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十一五”时期,尽管北京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医疗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但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61.2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704.5万人。我市人口总量及流动人口数急剧增加,大量京外患者来京就医,都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提出新的要求。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三级医院,郊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均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和技术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制度执行以来,因体制、机制的困扰等诸多原因,许多医疗机构和医生自身缺乏培训的动机和积极性,质量难以保证。也有许多医生因看不到事业发展前景,放弃从事多年的社区医疗工作。

二、发挥退休医务人员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退休医务人员,特别是老专家,他们大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引导他们利用优势继续发挥作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支持工作:

1.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社团组织的作用

我国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全国老年知识分子总量达到800多万人,并且以较快幅度增长。我们应当按照政府引导支持、市场主导配置、单位按需聘请、个人自愿量力的原则,坚持社会需求和本人意愿、专业特长相结合,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总会、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积极支持退休专家参加专业社团组织,近年已有十余位退休老专家在北京老卫协、朝阳医学会等担任重要职务。他们参与《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订、《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制订、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定答辩、医生岗位培训等工作,为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2.转变观念,进一步调动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广大退休医务人员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优势,许多人健康状况良好,愿意为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要改变把他们发挥作用的热情视为同青壮年“抢饭碗”的心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坚持老有所为的愿望,引导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要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退休医务人员的作用,支持、鼓励专家下社区可以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更多更好的全科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我院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京人社专技发[2010]341号)文件精神,积极引导、支持退休人员发挥作用。2011年,我院600余名退休人员中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返聘183人,其中高级专家102名。20余名退休专家常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在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不仅弥补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3.完善信息管理,积极为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搭建服务平台

政府所属人才交流中心、专家服务机构要把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退休专家信息库,努力搭建好专家资源与社区机构的双选平台。多年来,我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社区医疗管理中心与各医疗机构相互配合,及时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为退休医务人员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提供政策保障,切实维护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各单位聘请退休人员要按照平等协商、报酬合理的原则,通过法定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我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和法规,退休人员受聘于哪个单位,都要事先了解医疗机构的资质,并签署正式聘用合同,以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十二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退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价值医疗;公立医院;公益性;公立医院改革

1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内涵及实现特征

1.1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

目前,就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言,公立医院无论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是经济运营,都占据着主导地位[1],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其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一是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要确保公平与可及;二是向民众提供有价值、有需要的卫生健康服务;三是体现其卫生服务的效率和结果[2]。简言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于提供价廉质优的基本卫生服务,提升人民健康素质。

1.2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特征

1.2.1多元协同推进

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要使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努力,使各项改革政策效能均达到最大化,促进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一是政府要发挥保障和支持作用,二是社会群体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三是各级公立医院及其职工发挥主体效用。

1.2.2发展共建共享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在绩效考核中应重点关注医疗质量、效率、可持续和满意度等指标,未提及业务成绩,这反映了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要求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医疗信息等方面应注重共建共享,发挥各方合力,建设可持续性和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3阶段目标引领

当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检验医改成效重要指标,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一个分阶段、有进程的发展目标,其推进的过程也就是公立医院不断破除旧机制、逐渐迈入深水区的过程。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要不断适应形势,制定行动计划,分阶段、一步步达成目标。

2价值医疗的内涵及特征

2.1价值医疗内涵

价值医疗是近年来卫生系统发展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价值医疗最早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2006年提出,其理念主要是追求性价比高的医疗卫生服务,即人们以同等或较低的成本取得医疗质量或医疗效果的最大化,卫生经济学界称其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3]。价值医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一定成本下创造最优的医疗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服务成本低、医疗效果优、就医体验好。这恰好契合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目标,因此价值医疗能助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进而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事业动能转型。

2.2价值医疗的特征

2.2.1创新性

价值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对破解我国医疗体制机制的难题有着独特作用。在这种医疗模式下,不再以服务提供为主,而是从需求出发,重视患者体验度和满意度,重视患者与医疗团队的合作性和共同决策,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独特的创新效果。

2.2.2精细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发展主要依靠扩大体量和生产投入来实现,容易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况,导致“看病贵”。价值医疗模式下,公立医院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效果,强调医疗服务的过程,又同时强调医疗结果的有效性。

2.2.3可及性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世界医疗资源约存在20%~40%的浪费[4]。我国医疗资源闲置,过度医疗和医疗不足现象并存。2017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5.0%,其中公立医院91.3%,乡镇卫生院只有61.3%[5]。在这样的供需失衡状态下,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问题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价值医疗模式能弥补以往只强调服务量而不强调医疗质量和效率的不足,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

2.2.4整合性

长期以来,医院实行专科分诊,固然有利于专病专治,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医疗服务过程延长或病症的误判。价值医疗的整合性优势区别于以往医疗卫生服务的专科化、碎片化,价值医疗注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预防、诊疗、愈后和保健全过程,重视一体化、“一站式”诊疗。

2.2.5信息化

当前,医疗卫生系统对信息化的需求愈加强烈,这也是医疗费用增加的因素之一,同时还易产生信息化设备、技术滥用的情况。价值医疗以信息化为前提,实现临床路径管理和按价值付费,既可以提升诊疗过程和效果,也能规范医院诊疗技术和设备使用科学化。

3价值医疗助推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的途径

3.1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一方面,通过价值医疗,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服务体验和医疗效果;另一方面,医院实现了动能转型,提升了自身发展,把以患者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医疗实践过程中,对重视医患沟通、减少多余干预的行为进行激励,推广整合和多学科诊疗模式[6],最大程度维护患者利益,助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

3.2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在以治病为中心的医院发展理念下,医院发展呈现高效益,容易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医患之间难以信任、难以和谐。而价值医疗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双方是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医疗过程合作化,推动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3.3创新医疗卫生相关机制

价值医疗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各项医疗卫生政策和相关保障机制的酝酿出台。从政府角度来说,提升医疗质量就需要不断予以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如加大对公立医院补助力度,统一疾病诊断编码和病种分组标准,加快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等。从公立医院来讲,价值医疗促进其内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包括制定价值医疗相关政策、探索按价值付费、加强医疗服务技术评估、改善候诊就医环境、丰富医院价值文化等[7]。创新性的价值医疗模式必然会带来众多有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又是实现公益性目标不可或缺的要素。

3.4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公立医院要巩固自身发展,必须建立起以公益性为原则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次,公立医院要与基层机构合作,推动基层支付机制、服务体系和医药保障体系的创新,发挥基层首诊、上下转诊优势,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供给。另外,同层级的公立医院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横向利益共同体,助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

3.5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价值医疗需要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作保障。一方面,不断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不断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相结合等,促进了价值医疗的不断优化发展。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智慧医院,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可靠、前沿、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院发展前景。

4相关思考

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医疗公平、服务质量和价格几乎成了无法兼顾的“不可能三角”[8]。价值医疗以医疗可及性、服务高质量和价格可承受为核心,对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作用不言而喻。

4.1学习相关经验,加强标杆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多个国家开展了高效率的价值医疗实践。美国在新世纪初就开始了价值医疗的实践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价值支付方案,实行支付制度改革,例如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形成按价值付费的新支付模式,对医师的付费采用点数法进行改良,并引入了按绩效付费的措施[9]。英国不断更新价值定价(ValueBasedPricing,VBP)方案,通过加权设定阈值,考虑疾病负担和社会效益,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4]。从国内探索来看,我国越来越重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各地纷纷开始探索按价值付费[10,11];但是对价值医疗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相关经验,利用政策和机制优势,将价值导向贯穿医院工作中,助推医院公益性的实现。

4.2做好政策支持,协调利益关系

实施价值医疗,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必须以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为保障。一方面,卫生政策的顶层设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好各项卫生政策之间的衔接,各项政策不能自相矛盾或难以兼顾,并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地方各级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类指导,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落实,将改善医疗服务和深化改革同步推进,协调过程中的各相关利益者关系,助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

第5篇

【关键词】和谐城市社区 中医药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医药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特有的医学理念与实践体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医药在诊治疾病、保护人群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已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予以充分的肯定,从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空间。大力促进中医药进入社区,是由中医药所具有的显著疗效和特色优势所决定的,也是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是行业价值取向的导航灯。中医药服务因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中医中药的调理与应用在民间具有广泛的认同度,中医药的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在广东地区,因岭南的气候及其特殊的水土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凉茶多过米铺”的街边风景,贴近社区、走进家庭也是中医药自古以来的传统。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需求人群

中医在我国几千年来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与中医在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中所获得的良好效果是分不开的。中医药在社区颇受群众欢迎,尤其是中老年人,对中医药的接受性强、信任度高,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厚的社会基础。

2、中医指导思想与社区服务内涵相吻合

中医不仅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而且重视情志、环境对疾病变化的影响。对于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尤其是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卫生服务非常适宜。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基层卫生服务方式。这说明中医与社区服务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3、中医机构日趋完善

我国中医医疗机构在近几年发展很快,1997年全国有2594所中医院,床位25.4万张。到2007年全国有3072所中医院,总床位数达到33.3万张。全国综合医院大都已设立了中医药科室,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及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已建成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615个。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重大疑难疾病、新发传染病等防治作用都有所增强。

4、中医药疗效独特,发展的潜力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目前的疾病谱从过去以传染病为主逐渐向以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慢性病衍变。近年来,中医药始终保持在传统的温病、骨伤科、妇科、儿科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坚持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注重继承与创新、引进与发展。在专病方面,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血症、不孕不育症,防治病毒性感冒,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SARS、恶性肿瘤,青蒿素治疗脑型疟疾,伤寒方治疗糖尿病等,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5、使用简便,药价低廉

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效果肯定、价廉等优点。中医药在防病时采用的手段是非常丰富的,有药物治疗,也有非药物治疗,如食疗、体疗、药浴、蜡疗、针灸、推拿、刮痧、按摩、正骨、药膳、贴敷、导引、气功锻炼等,这些方法有的可以就地取材;有的使用设备和器材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向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且服务成本低,药用安全、副作用小。中医药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慢性病控制的效用十分明显,适宜社区医疗服务推广利用,尤其适宜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

6、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符合“三医”改革目标

中医药费用低廉的特点是收到了社区居民和政府都满意的双重效果。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少、成本低,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国家和群众负担、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均有积极作用。

二、中医药将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中医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中医药与整个社区服务产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1、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对中医药的利用

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显得更为迫切。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正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化学合成药品越来越多地占领了医药市场,这类药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专家们十分关注这类问题,提倡使用天然药物的呼声日增,中医药正是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的药材来诊治疾病的,顺应了这个世界的潮流。因此,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它必将得到广泛的利用,也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受。

2、中医药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促进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我国的民族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疗效。中医学以中国人的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现代中医更为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取长补短,更能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特别是对社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中晚期肿瘤、妇科病以及皮肤病更具优势。可以说,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因“简、便、廉、验”的适宜技术而使社区居民乐于接受。

3、中医药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创新示范作用

从2003年开始,卫生部、民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命名了第一批13个,2006年命名了第二批12个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被命名地区以人民群众受益、人民群众满意、工作具有可持续性为核心标准,从实际出发,切实推动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被命名地区在工作中,注重推广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经验,发挥其典型创新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目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发展观的要求,对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政策保障不够,相关部门在经费倾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亦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的中医医疗器械很简单,设备条件的简陋与社区居民的需求尚有较大距离,亟须改善。

2、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科医生

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缺少经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大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的医护人员,缺少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专门培训。有些虽经全科医学中医理论培训,但现有的知识结构远不能适应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要求,特别是在如何科学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可以说,人才缺乏,中医诊疗水平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瓶颈。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服务项目尚未形成体系

目前,我国的城市中多数社区服务中心(站)仅开展了中医内科、老年保健等简单项目,而中医药优势项目开展还十分薄弱,特别是许多中医药服务项目收费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相关政策未能配套,存在着起步晚、基础差、利用少的状况,甚至大多数服务站还没有中医药诊疗的项目。此外,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市场定位不明确,中医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影响中医药在社区的持续发展。

四、推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建议

1、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西医结合全科人才的培养

要想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推广能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必须拥有一支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加大加快中西医结合全科人才的培养。

组织专家编写形成中医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培训教材,填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空白,在完善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方案的同时,探索中医全科护士的培养途径和规范方法。建设和认定一批中医药院校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的社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完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培训课程设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社区常见病中医诊疗、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防病、保健、康复知识和中医健康教育等。

吸引中医药本科毕业生选择社区全科医师职业,逐步培养一支具有中医药知识技术和社区卫生服务本领的新型中西医结合的全科人才,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主要依托现有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以基层综合医院为辅或联合参与,并引入竞争机制。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考虑以一级医院为主,欠发达地区可鼓励集体、社办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与。值得提出的是基层中医院参与成功的关键是是否进行了内部运行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使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特点,顺应社区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运用在社区卫生服务各个环节中。

3、加强中医院与政府之间在社区医疗方面的有效合作

特别是在社区预防保健中应充分发挥中医院的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广东有90% 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其服务的质量相对于民众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作为医院和政府均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资源的宝贵,应加大投入与合作,拓展中医院的保健服务功能,担负起社区的保健指导作用,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心理健康、中医传统保健运动、亚健康调理、妇幼保健)、针灸美容、康复、食疗、四季保健等。一方面通过为民众提供预防、保健指导,合理利用中医人才资源,为中医院作无声宣传,扩大中医院的影响,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社区预防保健指导,改善预防工作的弱势环节,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大减少政府医药资源的投入与浪费现象,从而实现政府与医院间的双赢。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配套经费

在社区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完善社区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增加中医医疗器械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为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 “政府搭台,中医唱戏 ”。尤其要重视针灸、推拿、正骨、药膳、贴敷、导引、气功锻炼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方便快捷地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和谐城市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城市总体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建设和谐城市社区就是要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城市文明的成果。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汲取祖国医学精华的同时,要充实医学理论与实践,使中医学这一古老的科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7-06-07.

[2]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

[3] 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

第6篇

一、南岗区幸福指数评价结果

(一)全区民生发展幸福指数平稳提升2013年,南岗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紧紧围绕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要求,不仅在办好学校、医院、公园、绿化、文体场馆等“硬件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在解决就业、就读、就医、社保为重点的“软件民生”方面取得成效,全区民生发展幸福指数为83.52,比2012年提高2.6,处于比较幸福状态,其中,客观幸福指数为89.88,主观幸福指数为73.99,分别比2012年提高1.86和3.73。1.客观幸福指数处于比较幸福状态(1)客观幸福指数总体稳中有进,处于比较幸福状态。从收入分配、公共安全、国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七方面指标看,一是总体水平较高,指数均超过80,其中,公共安全、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指数超过90,分别为97、93.66、92.54和90.5,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指数分别为88.86、85.93,收入分配指数最低,指数为82.67。二是除生态环境外其他六类指数均有提升,文化体育指数提升最多为2.36,其次为收入分配,提高2.27,以后依次为医疗卫生提高1.96、社会保障提高1.84、公共安全提高1.6、国民教育提高0.4,生态环境下降0.23。(2)不同方面的指数差别很大。在全部45个二级指标中,指数在90以上的有26个,占57.78%;指数在80-90(含下限,即80,下同)之间的有13个,占28.89%,指数在70-80之间的有4个,占8.89%;指数在60-70之间的有2个,占4.44%。与各项指标设定目标值相比,已经实现的指标有:公共安全方面的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每十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十万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生产总值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国民教育方面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医疗卫生方面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文化体育方面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社会保障方面的新增就业岗位数、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及扶持创业人数、贫困人口救助率和棚户区改造率;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街路机械清扫保洁覆盖率和居民生活垃圾密闭转运率。指数低于70的指标分别是千人噪声投诉量和创业培训人数,分别为64.35和60.73。2.主观评价指数处于基本幸福状态。在南岗区加大民生投入和民生建设取得成效基础上,百姓满意度也在提升,2013年为73.99,比2012年提高3.73。个人发展、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类指标相差不大,最高是公共服务,指数为75.4,最低是个人发展指数为70.83,相差4.57,差距比2012年减少2.43,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指数分别为75.23、75.18和72.86。指数提高最多的是公共服务,提高5.68;其次,个人发展提高4.59,社会环境提高4.56,社会保障提高2.3,生态环境提高最少,为1.94。不同人群幸福指数情况如下:第一,从性别看,幸福感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主观评价综合指数为74.54,比女性的73.73高0.81,与2012年相比,男性幸福指数提高3.93,女性提高3.65,男性比女性多0.28。男性在个人发展、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幸福指数均高于女性,分别高1.69、0.92、1.2和0.88。公共服务幸福指数比女性低0.47。第二,从年龄看,18-25岁人群幸福感最高,中年人幸福感最低。分年龄段看,18-25岁主观评价幸福指数最高,为78.23,其次是66岁以上,为75.23,再次为26-35岁,为75.13,最低的是46-55岁,为71.46。与2012年基本一致,青年人和老年人幸福指数高,中年人幸福指数低,特别是46-55岁的人数。第三,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或本科人群幸福感最高。大专或本科受教育人群主观评价指数最高,为74.35,以下依次是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研究生及以上,分别为73.81、73.63、72.91,差别很小。第四,从家庭总收入看,总收入15-20万幸福感最高。家庭总收入除2万元及以下和20万元以上幸福感较低外,其余各分组差别不大。幸福感最高的是家庭收入15-20万的人群,指数为75.78,幸福感最低的是家庭收入2万元及以下的人群,指数为72.62。第五,从在业或不在业人群看,学生、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幸福感列前三位,指数分别为77.94、76.29和74.86,失业下岗人员、家务和其他人员幸福感较低,指数分别为68.25、71.97和72.45。

(二)街道(乡镇)民生发展幸福指数评价结果荣市街道办幸福指数以82.9排名第一,以下排名依次是:大成、七政、哈西、新春、保健路、曲线、先锋、花园、文化、和兴、斗、革新、芦家、通达、松花江、燎原、跃进、王岗镇、红旗满族乡。红旗满族乡最低,为70.77。

(三)评价综述1.幸福指数稳中有升。全区民生发展幸福指数2013年为83.52,比2012年提高2.6,其中客观评价幸福指数89.88,提高1.86,处于比较幸福状态,主观评价幸福指数73.99,提高3.73,处于基本幸福状态。2.幸福指数的“八高”和“八低”。从客观评价看,公共安全最高,为97,收入分配最低,为82.67。从主观主价看,公共服务最高,为75.4,个人发展最低,为70.83。从城乡看,街道幸福指数高,最高的荣市街道为82.9,王岗镇和红旗满族乡列最后两位,分别为73.91和70.77。从性别看,幸福感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主观评价综合指数为74.54,比女性的73.73高0.81,从年龄看,青年人高,中年人低。18-25岁人群幸福感最高,为78.23,46-5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低,为71.46。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或本科人群幸福感最高,为74.35,研究生及以上最低,为72.91。从家庭总收入看,总收入15-20万幸福感最高,为75.78,2万元及以下最低,为72.62。从在业或不在业人口看,学生幸福指数最高,为77.94,失业下岗人员最低,为72.45。3.幸福指数在一些方面还偏低。一是生态环境指数下降,在全区客观评价中,生态环境指数由2012年的89.09下降到2013年的88.86,下降0.23,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天数,由2012年的310天下降到2013年的274天,减少36天,噪声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千人噪声投诉量为3.12件,比2012年的2.48件提高0.64件。二是居民饮用水安全合格率很低,最高的大成街道为86%,红旗满族乡为0,王岗镇为6%,革新、燎原、曲线、通达、七政等街道均低于60%。三是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还较少,各街道(乡镇)差异很大,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多于10张的只有7个街道,其中新春街道最高,为98张,大成、曲线、王岗镇和红旗满族乡为0。四是社区道路、庭院完好率还需提高,王岗镇为78%,先锋街道和红旗满族乡为80%,还达不到方便居民外出活动的要求。五是一些方面群众满意度还不高。对社区烟尘污染、噪声防治满意度为62.64%,对家庭收入能否满足正常开支的满意度为64.24%,对食品药品安全是否满意为65.05%,对自己未来发展前景满意度为66.78%,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为68.02%,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满意度为69%,对社区文化娱乐服务满意度为69.68%,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满意度69.94%。

二、思考和建议

(一)坚持推进改革。提升民生发展幸福指数,关键在于加大政府改革力度,重点在于搞好社会管理,主要在于改进改善民生。结合南岗区实际,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政府改革,即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建立多元供给机制、明确公共服务责任、完善评价体系。

(二)坚持公众参与。民生发展幸福指数评价的主体是公众,因此,公众参与是民生发展幸福指数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一,突出评价主体。将公众参与度视为政府绩效

和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第二,明确价值取向。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把公众本位的价值取向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贯彻到满意度测评中去,把握公众的需求结构,追求公众的价值期望,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第三,强化推进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承诺制,二是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制度,三是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建立信息公开的平台,四是积极推行绩效评估。

(三)坚持理论支撑。支撑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化、系统化。主要应加强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一,加强政府职能内涵的研究。着重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第二,加强调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应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着眼于这次调查评价结果的质疑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修改,二是着眼于南岗区政府建设实际进行适度修改,三是着眼于政府职能转变进行适度修改,四是着眼于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适度修改。第三,加强调查评价方法的研究。调查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应该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强调多样性,只要有利于考核评价的方法都可以研究和尝试;另一方面要强调统一性,特别是真正用于实践开展调查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不然由于方法的多样性导致结果的差异性,失去发展的可比性。

(四)坚持实践探索。要想把开展民生发展幸福指数评价在南岗区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关键环节是使这项工作成为全区政府绩效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然得不到党政领导重视,得不到有关部门支持,得不到评价主体参与,得不到评价对象响应。为此,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坚持继承,二是坚持整合,三是坚持创新。

第7篇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就业大环境下陷入困境。综合能力与中医药院校强调的专业优势相冲突。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前提,但扎实的医学知识需要学习时间的积累。中医药行业也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当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时,其他综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组织协调等的培养就会在无形中被忽略。然而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饱和,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专业对口就业越来越难。但几年的艰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累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意愿,思想压力增加。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相对固定。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观念相对“死板”。很多学生都认为既然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就应该从事相关医药行业工作,从而忽视了其他更多甚至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

作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特别要求的中医药行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综合素质要求也必不可少。为更好实现就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就业思路,增强就业意识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思路不明确,就业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身都应反思。就教育管理者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其途径是多样的,比如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讲座、以就业为主题的班团活动等。同时,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自身应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才能指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恒心和毅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勇于接受择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切挑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现状,客观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努力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形势,培养自身竞争意识,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风险,改变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开阔视野,转变单一狭小的就业观念,多向其他相关领域发展,如医药保健行业、营养师行业等,降低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注重自身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发展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就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其他综合能力如交际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才是找工作的根本,在校期间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以讨好领导和老师为目的,谋取个人荣誉,忽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甚至为了考试合格而冒险作弊。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中医药无疑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想要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为就业打好基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效资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这是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前提。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其他能力也很看重,比如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等。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学好专业知识,又培养自身的其他能力。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面对就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工作,学习就业面试技巧如礼仪、制作简历等,积极参加模拟招聘、就业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提升自身整体实力,正视就业压力。

(三)全方位、多层次发掘就业渠道,正确对待就业机会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求学不再是闭门造车,大学生可以坐一屋而览天下。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积极利用网络等资源优势,关注与搜集中医药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要了解非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积极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客观看待城市医药行业、城市非医药行业以及基层相关用人单位。无论是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医药公司、个体诊所,还是基层农村医疗单位,都应正确认识其提供的就业机会,把握职业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学校相关网络就业信息的情况,时常浏览学校就业网站,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增强自身择业意识,积极参加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强化自身适应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审时度势,消除盲从心理,挖掘自身优势,顺利就业。作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其就业渠道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六个领域。

第一,城市医疗卫生单位。据统计,每一所中医药院校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双选会。在双选会上,众多医疗卫生单位都会提供大量的用人需求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公立医院、大型医药企业、著名私立医院以及卫生医疗机构等。很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盲目追求城市就业机会,认为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呆在大城市,就应该拥有体面的工作。这导致了城市就业竞争的加大,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第一,城市非医药行业。众所周知,每年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完全都从事医药行业工作,非医药行业也存在着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辛辛苦苦学了5年的医学知识却未能找到专业对口行业就业而心有不甘。事实上,大学生考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很多新事物需要从头学起。而大学生就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很多时候都必须重新学习。

第三,基层单位。当前我国农村的医药卫生人才缺口很大。我国中医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家对面向基层农村就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大量优惠的政策,包括工资、考公务员加分以及继续深造的破格等。由此可见,基层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市场,就业机会很多。

第四,参加选调生、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属于我国大学生范畴。政府在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时,机会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来说是平等的。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参加国家各类公务员、选调生以及众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考试。

第五,考研继续深造。近几年,高等中医药院校连年扩招,使毕业生逐渐增加。很多医院本科生储备已基本达到饱和,在人才需求结构上缺少高层次高学历的大学生。单位门槛高,本专科生进入艰难,到基层就业又不甘心,在多重压力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考研时,应摆正心态,杜绝好高骛远,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选择考研专业,同时处理好就业与考研的关系。

第六,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我国高考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每年众多的毕业生不可能都实现就业。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也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消除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有益的。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发展的广阔前景,也给了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小额贷款和担保,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就业资助等,还包括如KAB、SIYB等创业培训。这里应该指出,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制度有待改进。当下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毕业生毕业后才能拿到,这就使得一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立志毕业后自主创业开诊所的愿望落空,从而迫使学生为了生计而加入求职的学生大军中。

参考文献

[1]李广华,王文宛.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6(12).

[2]王胜军,孙淑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J].2006(15).

[3]博伟,马改红.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探讨与化解[J].中医药导报,2010(8).

[4]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第8篇

电子健康档案(EHR)的主要使用者是医生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此不同,个人健康档案(PHR)的使用者则是病人――用来访问有关个人健康的网上信息,无论是最新的医疗检验结果,还是自己的患病史,而且这些患病史的来源很分散,大都来源于不同的医疗机构。个人健康档案还可用于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进行联系。

现在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网站的主要是医院、诊所、医疗保健组织和IT企业(如谷歌和微软),它们把消费者的医疗保健信息聚合在一起,便于访问。

前景被看好

这项调查涵盖1849名调查对象,调查的资助方是私营性质的加利福尼亚卫生保健基金会(California HealthCare Foundation),开展方是莱克研究所(Lake Research Partners)。调查表明,在过去两年,个人健康档案的使用增加了一倍多,不过使用率仍很低: 14个美国人中只有1人在使用。

调查还发现,上网访问健康信息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个人健康;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很关注健康信息的隐私。不过,随着人们更多地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并从中获益,他们的顾虑会渐渐打消。消费者更喜欢使用自己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开设的个人健康档案网站,这不足为奇。

Joshua Seidman是全美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下属的某个部门的主任,他说: “大多数护理是自我护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这项调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消费者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及其他面向病人的技术,了解其中一些挑战确实很重要。”

ONC负责管理通过《促进经济和临床健康的健康信息科技法案》(HITECH)拨放的约460亿美元专项资金,该法案已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为了获得数万美元的补助金,许多医院、诊所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有意义地使用网上健康档案系统。Seidman表示,当初在ONC上讨论“有意义使用”的定义时,健康信息技术政策委员会建议: 让病人和家人积极参与应该是健康政策的五大重点目标之一。

调查发现,64%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获得有关个人护理方面的更多信息;60%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交流;55%的人表示,只能靠自己来保护病人权益,他们希望与医生加强交流,并共享更多的信息;51%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PHR调查还考虑到了个人健康档案用户的人口分布状况: 13%的家庭收入不低于75000美元;12%是大学毕业,常使用互联网;11%是年龄在29岁至45岁的男性;9%患有慢性病;8%住在大城市的市区。

莱克研究所的合伙人Michael Perry说: “这些个人健康档案的早期采用者通常是那些积极采用新技术的一小群人,无论新技术是不是属于医疗保健领域,不过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

Perry表示,尽管个人健康档案的典型用户比较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更高收入,但获益最大的却可能是那些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具体来说,年收入不到5万美元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58%觉得与医生的联系比较频繁,收入较高的用户中这么认为的只有31%;没有大学学位的用户中55%因个人健康档案而询问更多问题,受过大学教育的用户中这么做的只有26%;患有两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的用户中40%因个人健康档案而采取措施来促进健康,而接受调查的其他对象中这么做的只有24%。

Perry说: “所以尽管这类人群现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对他们来说发展前景却可能更大。我们要了解更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但这表明让这群人更容易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确实可以在医疗保健方面获得一些成效。”

好处何在?

Jane Sarasohn-Kahn是一名卫生经济学家,也是卫生咨询公司THINK-Health的负责人,开有Health Populi博客。她表示,全美国每年花在医疗保健上的费用高达2.3万亿美元;其中75%用于护理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或先天性心脏衰竭患者。“接受调查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健康信息促使自己采取措施来加强个人健康。“Jane Sarasohn-Kahn强调说: “这项调查让大家有所启示,那就是人们有了个人健康档案后,会采取措施来加强健康。”

加利福尼亚州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方面走在全美的前列,使用率达到15%。就地区而言,东北部的使用率为6%,南部和中西部的使用率为5%,西部的总体使用率为11%。

64%的调查对象表示,个人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是可以确保个人医疗信息正确无误;57%表示可以查看检验结果很有帮助;50%表示,他们喜欢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医疗服务提供者。另外,调查对象觉得很有帮助的几个方面是: 网上查看开药信息、预约医生、得到检验通知、查看医嘱、与家人成员共享信息,以及密切关注孩子的档案。

Kate Christensen博士是凯泽永久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e)互联网服务部门的医疗主管,“这项调查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公司对个人健康档案用户开展的调查,将来个人健康档案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让个人健康档案能为各年龄层的人所用。”Christensen博士说,“我们需要提供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看起来最好的东西,也不是拥有最新潮的Web 2.0功能,而是能够管理人们健康的东西。人们需要预约医生、重新配药、查看图表、向医生发送邮件以及追求生活质量。”

每周卫事

卫生部: 医疗服务利用率提高

今年4月中国内地新增医疗机构10904个,全国1到4月份总诊疗人次达到16.94亿人次。增加的医疗机构主要在基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245个,村卫生室增加9702个。

1至4月份,医院医师日均负担6.9诊疗人次和2.4个住院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14.1个诊疗人次和0.7个住院床日,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9.8个诊疗人次和1.4个住院床日。与去年比,医师工作负荷加大,病床的使用率提高,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9日,比去年同期缩短了0.6日。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推动信息公开,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实行医疗服务信息月报告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信息,今后将每月在该部网站定期相关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社)

北京推行月挂号大医院为社区诊所留号

6月21日,北京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湛志伟做客首都之窗时表示,今年将逐步推行月挂号,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到大医院的月挂号率需达到30%。

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北京市将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医院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开展执业医师多地点执业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来源: 《京华时报》)

黑龙江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

今年起,黑龙江省将在全省42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总数的2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将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来源: 东北网)

产业追踪

Panasonic针对医疗行业的笔记本电脑

6月18日, Panasonic TOUGHBOOK H1笔记本电脑新产品会在北京举行,Panasonic此次携手英特尔公司推出的Panasonic TOUGHBOOK H1是针对医疗行业的专用小型便携电脑,旨在助力中国移动医疗,促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加快电子化进程。该产品款式新颖,设计坚固,耐冲击,防尘、防水,设计有便携式把手,易于持握,且机体材料耐擦拭,使用酒精多次擦拭后,仍能保持机体表面文字清晰,并带有擦拭提示软件。(谭)

英特尔数字健康网站

6月22日,英特尔公司在北京了数字健康网站()。这是英特尔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推出的互动网站。为了强化互动性,网站引入了网络聚合、社区及门户化的概念。

第9篇

摘 要 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近期无锡市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本文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执行层面进行实践和思考,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更好地完成此项惠民利民工程。

关键词 家庭健康医生 责任制工程 实践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family health do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 in a community

Yu Jiangang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Lihu Street,Wuxi City,Jiangsu 214072

Abstract Family health do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 is a focus of Wuxi city community health work in recent.Its main goal is to improve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level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and achieve universal access to health care.This article is major on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from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find out the problems,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 order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 project to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ords Family health doctor;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Practice

在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必然要求。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无锡市政府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本文对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开展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此为例分析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现 状

蠡湖街道社区卫生发展情况:近10年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区、街道政府的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已经初步建成了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街道面积10.1平方公里,共下辖10个社区(其中有两个社区只保留组织架构),常住人口4.86万,目前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家,基本能满足居民群众“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要求,初步打造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全科医师配备情况及结构:截止2013年8月31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有卫技人员55名,在岗注册全科医师14名(在编9名)。其中临床类12名,中医类2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3名。

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开展情况: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此,中心将55名卫技人员分成7个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为主体的健康服务团队,下社区、进家庭,面对面与社区居民签约,提供基本健康保健服务。截止2013年8月31日,中心共签约11436户,其中重点人群9 508人,>65岁老年人4 284人,高血压2 112人,糖尿病694人,儿童2 884人,重性精神病106人,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同时,此项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签约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等指标实现绩效激励,促进更好地完成工作。

存在的问题

家庭健康医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工作的开展。根据省级文件要求:主体为具有全科主治医师资质的人员,在试点阶段,可根据辖区内社区医务人员的现状和服务对象等综合情况,区县可做出适当的调整,但需同时具备以下两点要求:注册全科医师,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无锡市相关文件降低了标准,卫技人员都可作为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提供医疗服务,这就造成了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但全由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又明显数量不足,较难完成考核要求。目前我中心注册全科医师14人,按照每万人3~5名全科医师计算还有缺口,较难满足工作要求。

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大多注册全科医师是转岗培训而来,很多医生缺少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经历,只仅仅具备了诊疗服务的能力,这与家庭医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有效、连续、及时和个性化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相距较远。

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现有的服务模式很难满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舆论宣传的引导,老百姓的要求逐步提高,但现有的医疗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医疗的任务也相当重,人员只有那么多,但既要完成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又要完成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显得捉襟见肘。

家庭健康医生服务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1]。特别是社保政策的支持,目前社保和卫生缺乏沟通,家庭健康医生服务无社保优惠政策支持,签约与否无特殊不同。信息系统也急需改进,信息化管理能使签约、服务具有可操作性[2]。人才的引进也存在瓶颈,中心无吸引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等急需人才的有效机制。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平台比较薄弱,签约人群的转诊无任何优惠政策。家庭病床的开展也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家庭健康医生服务的项目是否收费,标准如何;补偿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策与建议

明确目标,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全科团队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全科团队作为家庭健康医生的支撑,以社区资源作为强而有力的后盾,从而建立家庭健康医生的签约、预约服务、双向转诊等有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可及的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建立各团队工作室,以应对日常的居民健康需求,做好签约对象的建档、随访的服务。

立足实际,完善工作内容。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必须建立在互信、自愿的原则上,是一种契约式服务,应当由居民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健康服务并签约。初期应当以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为主,为他们提供适宜、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签约服务、预约服务、健康体检及双向转诊等。

政府主导,多方配合,促进工作有序推进。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卫生实施、多方合力”为原则,主要在人力资源、经费保障上要支持。实行绩效工资后,中心的人力成本不断攀升,这就需要巩固和优化现有的政策经费支持。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罡正系统虽说已进行很大的优化,但还无法真正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与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还需更紧密的联系,还有待开发移动式、便携式机器应用程序,有利于家庭健康医生进社区、进家庭的现场服务。对家庭健康医生的绩效考核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重在培养,提高家庭健康医生的服务水平。家庭健康医生重在质量,要一批有责任心、有医疗技能的专业人才担当,目前全员式的方式有待商榷,最终是要真正的全科医生提供家庭健康医生的所有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合格的全科医师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安全、连续、可及、协调及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没有成熟的模式、经验可借鉴,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坚持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加上政府的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必将深入人心,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3]。

参考文献

1 张建文,张立群,田云,等.家庭契约制服务发展前景与瓶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843-84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