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生品德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49: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生品德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生品德教育

第1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为直接开展品德教育的最佳手段。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要善于在教学与生活中挖掘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将那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社会焦点问题转化成为品德教育的资源,要将鲜活的生活实例带到课堂中来,还可以邀请社会道德模范和榜样先进人物到校与学生亲密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倾听道德楷模的心声,使孩子们对于道德品质拥有最初的良好认知。此外,“教师应设法在生活中增强专业执行力。”要充分利用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品德培育搭建平台,教师要精心制作教育专题,为学生讲述那些动人的道德故事,例如为救学生而被汽车撞倒造成高位截瘫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坚守岗位保全乘客安全而牺牲的“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毅然捐献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12岁女孩何玥等等,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真、善、美。学校要为学生的品德教育争取校外平台的支持,包括图书馆、少年宫、烈士陵园、人文纪念馆等等,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使学生成为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的小卫士,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去慰问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从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用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

课堂是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则是将这些素材转化成品德教育资源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利用学科知识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习惯,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品德教育并不是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大道理,并不是批评、指责与责骂,而是要巧妙的利用教材资源,因势利导地通过情景教学、问答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融入品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与学生一同分享。可以为学生布置小小的品德任务,阶段性的开展“妈妈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制作“劳动卡片”,记录帮助妈妈分担家务时的心理触动,教师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孩子们能够相互肯定、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省,学会自己“找缺点”,从而使学生将品德教育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自律、自强、自谦的品质。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祖国人才秧苗的辛勤园丁。教师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要从整体上改变德育低效的现状,就必须优化德育生态,切实改善德育自身。”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率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教师是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情操对于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作用孩子们的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仅有高水平的教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深刻了解自身作为学生道德标杆的角色定位,积极研究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对待教育事业要恪尽职守,对待学生要关爱备至,对待生活要脚踏实地。教师要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在教学的小细节上突出坚定的道德立场。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付出爱与关怀,用强烈的道德情感来润泽学生们的小小心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榜样。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5.075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感情形成的特定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缺失,孩子思想情感的发展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全体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全体教师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鲜少有人问津;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综上所述,有效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体系,便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一)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必须大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红领巾监督岗是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即要想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新的进展,我们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我们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建立包涵班级工作各个方面在内的量化考核制度,包括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床铺整齐、就餐秩序等。考核的目的就是要督促人人做好,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建立的班级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或班级量化周考核制度,学生如有违反,除扣除个人分数,还要扣除班级分数,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分数列后的予以处罚,列前的班级予以奖励。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以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值班等配合生活教师加强检查,按照考核细则做好考评记录。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就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3篇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大学生

品德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准,品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其品德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事业的建设质量。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在高校中开展品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实施情感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品德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意运用情感因素,做到以情感人。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1.以身作则

当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首先需要教育者自身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做到言传身教。因此,教育者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大学生中树立良好榜样。与此同时,教育者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前途事业的自信乐观、对真善美的推崇、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等,从而让学生耳濡目染,这些都是隐性的品德教育。

2.真诚待人

教育者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运用情感因素时,还需要以诚待人,这样便于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以一种朋友的态度来予以帮助。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时,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自己丰富的阅历、真诚的谈吐来打动学生,多多鼓励学生。此外,教育者还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做到以情感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诚心悔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结合学生特点

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还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1.善于总结群体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老师要善于发现90后学生的特点,比如追求时尚、个性比较强等。因此,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群体特点,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情感危机,塑造良好的人格。比如现在90后学生都比较喜欢研究星座,那么老师就可以拓展星座知识,迎合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善于发现个体差异

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除了要总结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外,还应该在充分尊重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即结合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育者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分析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当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时,要提前预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品质,杜绝他们的思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

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很多的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采取的是一种“我讲你听”的方法,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大多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严重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因此,教育者必须要转变教育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自主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欲望。比如综合运用演讲、辩论赛、参看视频资料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无形中接受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实施情感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有效保证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境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蒲小飞.当代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玲.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 落实以德为先育人理念[J].北京教育(德育),2012(12)

第5篇

一、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教材的特点,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有效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良好的指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有耐心的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教育;策略

小学生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当前,小学生品德现状令人担忧,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改进教育方式充满着紧迫感,倍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使命之重、责任之大。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策略

1.社会团体组织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要时时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文明现象,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宁静祥和。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时时刻刻关注小学生的思维、言行,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制止,耐心教诲引导,并向教育机关和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小学生走向健康、文明的人生之路。

2.政府教育部门要大力给予足够的关注

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根本,而“重视”并不能单靠自觉性来实现,还必须借助政府和教育机关的管理机制去约束,从而保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实。因此,在建立对德育工作实施管理约束机制下,政府机关和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强化各级(特别是农村)教育基地建设,让优良教育软硬件设施相互作用与支持,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为深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提供可靠保证。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家庭策略

1.家庭各成员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家长要改变传统的长辈作风,不能再以高姿态的角色在生活中展现,要与子女平等尊重,相互沟通,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家庭各成员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帮助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在紧抓、注重子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把培养子女品德的优良品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子女长远健康地成长,在面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

3.家庭各成员应注重言传身教,在品德上起到表率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多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子女的健康向上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家庭教育应该参与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当中去,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

家庭要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一方面,家庭应加强与社会现实环境的接触,让子女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生活各个方面,开阔视野,多方面汲取社会道德的积极内容;另一方面,家庭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学校在对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配合学校为培养子女良好道德品质努力。只要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洛松泽措.浅析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实践与探索,2011(05).

第7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自我教育 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三、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榜样激励法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运用榜样激励法,要重视见之于行动,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四、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五、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确信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产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明确要求,并有了自觉的愿望,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把自我教育不断完善。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27―01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始,让爱的种子撒入学生心田,@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其一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尤其是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变化最快、最难于把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既渐趋稳定又灵活多变,为此,品德教育更要做到“润物无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品德教育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这个时期,学生自主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但他们坚持己见的倾向很明显,自我估计过高而在行动中又往往容易招致失败,他们的为人处世在成人眼里是并不认可的“叛逆”,对师长的教导往往有不服管的倾向。为此,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若教师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仍抱残守缺,以老的想法去给学生划定一个“框框”,让学生墨守成规,必然导致相反的结果。

二、品德教育要正视学生身上的问题和不足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真实表现与非真实表现,并正确加以辨别。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天真,他们内心的想法比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想法不轻易向别人透露;也有些时候,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可能会言不由衷,为此,教师要特别留意这种情况,并在课后与学生单独谈话,以了解实情,对学生施以个别教育。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学生身上也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人无完人,教师只有承认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客观对待其表现。

三、品德教育要以适当的方式处理“学生问题”

德育过程中,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应尽量多接触他们,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既要注意价值导向,更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并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追求学生的进步,逐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切不可急功近利。事实往往是这样: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为此而大伤脑筋,而学生一旦得知了这一信息,更加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竟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笔者遇到一位高明的教师在处理同样的问题时是这样做的:面对几位学生在课堂上的故意捣乱,他没有发火,反而刻意选择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这让几位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学生大惑不解,而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师又把他们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真诚地问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并同他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从这以后,他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几个学生也有了惊人的进步。我想,这位老师的做法,正是我们平日所欠缺的。

四、品德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中学生往往被教师视为“不听话”、“不服管”,因此,好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便没什么好心情,要么是简单敷衍几句,草草了事,打发走人;要么是严加训斥、指责,勒令以后不准这样那样。凡此种种,要么无效,要么收到一时之效,难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受到教育。为此,教师要对思想认识水平已有相当发展的中学生施以教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与学生谈话时做到有理有据,使学生“心服口服”,切忌简单粗暴。应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而不能直接去压制学生的主张,待到时机成熟,学生自然能分辨出谁是谁非。

教师要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必须不断地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铸造师德意志,养成师德习惯,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将自己置于道德之内,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学生的伦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一、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现行教材《锄禾》、《英雄》、《蓝色的树叶》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导之以行,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地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例如: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或幻灯片,并加以点拨。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生动感人,既可增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可以把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入课堂,使他们受到爱家、爱父母的思想教育。又如我在讲“如何战胜困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遇到后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不畏惧、不气,要靠智慧和意志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上述教学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家庭,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积极向上、向往英雄人物,这都是有利的因素,榜样具有形象、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感情和行为,这些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正面教育的好方式,英雄模范人物可以作为榜样,学生中的一些优秀典型也可以作为榜样,他们的思想和言行都具有具体的示范作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作为教师则要充分运用教材、报刊、文学作品及实际生活中的先进形象来教育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榜样。

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