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1 17:49: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1-01

全科医学,国外称家庭医学,源于古代医学质朴的思想体系和作业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这一学科在1969年经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ABMS)批准,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组织,标志家庭医学的诞生,以后逐渐在许多国家推广。全科医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受到各国民众的欢迎,是由于它推行和贯彻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医学观念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并较好地解决了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医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全科医学是关于综合性地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医学专科,或者是一个关于基层医疗、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专科。由于基层的环境基本上具备了社区的主要特征,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具备了社区全科医学的基本特性,因此全科医疗是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全科医疗在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性 以下以社区为例谈谈科医疗在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性:社区医疗服务是以人群和基层为着眼点,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服务结构。全科医师面向社区、家庭,它综合了医学社会学以及行为科学成果,贯彻了模式转变和三级预防思想,为基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一体化服务,弥补了专科医师不能提供优质综合服务的缺陷。可见在社区服务中,不但需要全科医师,而且全科医师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1.1 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保健需求与资源信息的掌握者 在每个社区全科医疗站设立之前或之初,运用有关的调查方法,掌握社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为社区进行诊断,制定社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依据。只有充分掌握社区医疗保健的供求现状,才能有计划地确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策略和重点。

1.2 全科医师是社区常见疾病诊治的第一责任者 全科医师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首诊者相当于守门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地处置各种常见疾病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首先要承担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抢救处置,平时应在社区开展家庭急救常识及方法的指导。全科医疗站应有应诊机制,实行全天候诊,对社区急救做出快速反应或及时联系转诊,参与社区救助网络的建立。其次要对常见病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角度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对于危险较大的慢性病应建立社区防治管理与监控网络,有效控制病情及其急性发作。如情况严重,需进行必要的转诊、会诊。

1.3 全科医师是社区群体预防服务的提供者 全科医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健康整体负责与全程控制,有利于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真正落实。是使群体健康与促进疾病预防包括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实行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参与社区卫生监督,提供个体预防服务。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把预防与治疗结合起来,开展临床预防服务。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认知行为的改变、周期性健康检查等工作,使预防服务更为具体化、个性化。

1.4 全科医师是家庭与人群保健的维护者 全科医师运用家庭动力学、家庭周期理论学等,分析研究家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个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通过良好的沟通技术进行必要的家庭保健指导和心理卫生咨询。全科医师应对人类全过程的保健负责,从围产期保健到临终关怀,重点应放在儿童、妇女、老年、残疾、精神疾患五大目标人群,具体应做好这些人群疾患的心理、生活、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

1.5 全科医师是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实践者 中医是我国医学的宝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医学的整体观、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医患关系,以及简便、自然、经济、有效的诊疗方法等,与全科医学共性甚多,并且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健康观念。因而一直深得国人信赖,成为人们文化和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全科医师应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使之与全科医疗有机结合。这不仅是全科医师的服务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疗的重要体现。

2 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 全科医学虽然在基层单位意义重大,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还需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宫颈癌筛查;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1-02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严重危害了女性健康,近年来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西方国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了完善的筛查体系,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我国医疗体系还不完善,这就要探讨一种可行的、简便、廉价且易被接受的检测方法,适合农村等基层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体系。本文运用醋酸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检测技术对辖区内进行两年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试探讨VIA、VILI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以便于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内2563例年龄在25-65岁的已婚妇女,孕次1-7 次,分娩次数 0-4次。

1.2操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进行宫颈检查, 同时做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异常者门诊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VIA采用5%醋酸涂抹宫颈,1分钟后开始观察宫颈的反应情况,根据醋白上皮的范围厚度及形态、浑浊度等做出初步诊断[2]。VILI采用2%碘液涂抹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吸碘后呈棕褐色,未着色区呈芥末黄,为病变区;巴氏涂片用一次性特制木刮板插入宫颈管内围绕宫颈管旋转2周,将刮出物均匀涂抹在玻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20min,染色封片;阴道镜VIA和VILI任一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做活检。

1.3诊断标准。VIA 诊断标准:涂抹醋酸后宫颈无明显白色改变为阴性;出现醋白色上皮、边界明显为阳性;白色改变表面不规则,厚而脆的肿块为可疑癌[3]。VILL诊断标准:宫颈涂碘后,着色为阴性;在转化区出现浓厚、颜色较深的芥末黄或橙黄色改变为阳性;宫颈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或溃疡改变为可疑癌。当阴道镜检查看不清鳞柱交界,或病变延伸入颈管内口,或活检钳不能触及病变,或疑有腺体病变等情况时,需进行颈管内膜刮取。

2 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妇女进行妇科病筛查,共有2563例妇女参与了检查,检测出宫颈原位癌3例、癌前病变16例。癌前病变0.64%,检出阳性患者0.0012%(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此次筛查中发现3例子宫颈癌患者,癌前病变16例。分别占0.0012%和0.64%,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率可以指导早期预防和治疗,进一步说明筛查的重要性。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对我国基层大多数妇女获得筛查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子宫颈癌的最好途径,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这就要用一种经济、易操作的筛查方法,对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通过超前的筛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真正达到防治子宫颈癌的目标,这项工作应常抓不懈,最终真正达到消灭子宫颈癌的发生。

根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统计,有 53.7%的宫颈癌患者从未接受过妇科检查,这些患者在就诊时有 95%已经是宫颈癌二期以上,其中农村妇女占了大多数[4]。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已经证实,有效的筛查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幅度能达到60%~90%。如果分别在35岁和40岁时进行1次筛查,则相关癌症的患病风险又降低40%。在发达国家,由于有较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卫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水平不能满足所有妇女的筛查,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筛查工作缺乏力度及持续性,导致全国各地子宫颈癌的筛查情况不容乐观[5]。本文通过研究VIA、VILI作为基层检测宫颈癌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最为基层最普遍宫颈癌筛查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研究通过VIA、VILI子宫颈癌筛查方案, VIA、VILI易于操作,几乎不需要特别添加设备,费用低廉,这就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增强广大妇女对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视和认识,能够为广大的基层农村妇女所接受,从而提高了筛查的参与率,这还有助于提高基层妇女的顺应性,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目标。由此可见,VIA、VILI 联合检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可行的筛查手段,适合在大规模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彩炎,张为远,武明辉,等.北京地区6339例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度调 查 研究[J].中国 健康教 育,2009,25(12):883-886.

[2] 李隆玉,乔志强,张敏芳.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2007,28(10):964-967.

[3] 李霓,马聪萍,孙立新,等.碘染色肉眼观察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5-18.

第3篇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编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对179家医疗机构221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适应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以及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了解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利用Excel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工作单位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有23家,最多的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占40.7%和30.8%;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临床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数人属中、初级职称,分别占38.5%和35.3%;40岁至49岁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岁70人占31.7%。大部分调查对象属于基层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有评定职称并在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数,相信其对基层具体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较深了解,能较大程度的反映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真实需要。

2.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调查

对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调查,内容包括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三个要素,各要素内又包含若干项目,对各项目进行重要性评价。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重要性评价有5个项目。结果显示,“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能够积极地认识医师职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此两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达到4.83;“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和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项目的重要性评分较高为4.71;“能够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理念”是对基层医生的素质要求,其与前三项比较没有那么受到重视,但是也超过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在校培养应着重以上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项,为3.76分,相比其他素质则没有那么重视,但仍然接近比较重要指标,不容忽视。

(2)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有9个项目。结果显示,“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项重要性评分最高,为4.82分,可见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知识;“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具备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项,均超过4.5,分别为4.79和4.72,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应着重以上知识的教育;“具备重点人群的保健与康复知识,掌握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及“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评分最低,分别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识,重点人群的保健和康复,计划生育知识在基层没有那么得到重视,但相当接近比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该知识的教育。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可能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中医学知识要求较低所致。其他各项均超过比较重要值4分,理应重视该部分知识的教育。

(3)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重要性评价有8个项目。结果显示,“具备全面、系统、正确、规范地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的能力”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为4.80分,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具备良好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项为4.56,可见医患沟通能力受到基层重视,该部分内容应在人才培养中得到体现。最低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意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项,相比其他技能,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基层重视程度稍低,但超过4分,在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

3.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重要性评价共有25个项目,结果显示,有19项超过比较重要值4分,其中内科学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为4.83;其次是外科学,为4.82;然后依次是诊断学、系统解剖学、儿科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妇产科学(含计划生育技术)、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有6项均值未达到比较重要值4分,由高向低依次是社区预防与保健、中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康复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社会医学。

三、对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启示

1.培养方案较符合基层需要,培养内容应有所侧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所提出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和课程设置均较符合基层需要,大部分项目均值超过4分,最高接近5分,最低接近4分。但重要性评价中,均值有高低差距,培训内容重要程度呈现出不同水平,故对基层重视程度高的项目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应根据基层的需要有所侧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贯穿基层服务知识,融入基层特色,渗透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出专业的“基层性”,使培养出的人员到基层后能适应基层的需要,更好地守卫基层群众健康。

2.医学人文精神是重要素质,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也不容忽视

成都中医药大学从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文化伦理、职业责任、服务目标、服务理念、体育、军训和英语训练等方面对学生需具备的素质提出要求。结果显示,基层对医学人文精神是非常看重的,体现在基层认为临床医学人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和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并珍视生命,关爱病人是很重要的。作为基层的临床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不及医学人文精神重要,也可以说医术不如医德重要。[2]一个有医学人文精神,有医德的医生,其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关心并关注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尊严,其定会提升医术,为人民健康负责。启示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着重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与发展,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亦可注重教师日常授课中的言传身教达到此目的,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动态,多方努力以强化其医学人文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项是应具备素质重要性评分的最低分,相比其他素质并没有那么受基层重视。可能是基层医院工作力度不那么强,不如大医院般需要超负荷的劳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致。但是,身心健康是做好临床工作的重要前提,且随着医改的深入,社区、基层卫生单位将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并承担公众的大部分卫生保健服务,基层医院将不在人浮于事,工作强度会有增加,所以此项内容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

3.重视诊疗知识教育,加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教育

成都中医药大学着力于面向基层的临床学生的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临床诊断和治疗知识,全科医学基本知识,重点人群的康复保健知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和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知识的培养。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三项是“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具备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可见,基层医疗机构特别重视临床医生的诊疗知识。自新医改以来,基层出现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轻基本医疗服务的现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而医疗服务量逐渐减少,使得基层的诊疗能力普遍滑落,基层医疗技术留不住病人,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问题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也看到了此问题,开始重视其诊疗能力的提高,所以,现阶段医学高校应着重临床医学生诊疗知识教育,在课时设置上可增加此方面内容的学习课时,加强临床实践,让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后将其融会贯通于基层诊疗活动中,为基层提供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项是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中的最低分。可见,基层对其临床医学人才的中医学知识的掌握重视不足。此可能与当前普遍重西医轻中医有关,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障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身体健康,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中医药高校应重视此问题,加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教育,让其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认同中医药的诊疗效果和重要意义,而后在工作中宣传中医药知识,提升基层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4.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技能要求方面,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要着力于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这四方面都比较重视。基层重视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其临床医生能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有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合理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最重视的两项技能是“具备全面、系统、正确、规范地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的能力”项和“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项,故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所有的知识和思想教育,最终都是通过临床应用而得以体现,所以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也应重视学生临床过程中临床思维的系统性培养,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思维融会于临床实践,提升其临床能力,然后升华为新的知识。“具备良好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项在8项技能重要性评分中排名第四,可见医患沟通能力已受到基层重视。此可能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常有发生有关。广泛的医患纠纷使患者及社会人群和医务人员都迫切需要沟通,医患间有效、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所以医患沟通在我国已不再是一个烦恼、一个名词,已逐渐成长为一门学科。《医患沟通》、《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等相关书籍全面、系统地介绍医患沟通,并深入透彻地介绍从医人员与患者间有效沟通的方法。高校应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可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了解医患沟通技巧,减轻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

5.课程设置应更契合基层需要,应着力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重要性评价结果显示内科学和外科学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可见基层较重视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而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解剖学作为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得到基层的普遍重视。儿科学排名靠前,可能是现在儿童疾病基本都是急诊,基层凭借地理可及性优势长期要接收儿童患者,此就对基层的临床医生儿科学知识提出高要求,儿科学也是基层很重视的一门课程。社区预防与保健、中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康复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社会医学则稍显没有那么重要,重要性评分均值均在4分以下。这种重要性的差异在课时设置中可得以体现,有目的、有重点,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体现课程中的“基层性”。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5]基层也认识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在课程中更偏重于医疗课程,而对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课程则没那么重视。在校教育中,将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合理安排预防保健、康复医学、社会医学等课程或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任务,后主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是当前工作重点。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将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素质课程群、职业基础课程群、岗位课程群、素质拓展课程群等模块,在各个模块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界限,强化知识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实用性。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呈现专业知识,也需渗透基层特色,熏陶医学人文精神,更新内容,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基层群众的新要求和期待,积极为基层培养适宜的临床医学人才。

四、小结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体制;AHM;TOPSIS;优化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4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0 引 言

近几年,国内针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研究主要以居民群体或者全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分布及数量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仅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对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或满意度的影响,缺乏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的关注。因此,本文选取近十年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基础数据,对我国的基层医疗状况进行了评估。

1 研究过程及结论

本文以近十年各类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基础,运用三角模糊数通过专家打分确定AHM的属性判断矩阵,调用TOPSIS求出各属性之间与理想值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每一年的评价值C,比较C值大小,判定结果优劣。

在应用TOPSIS时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加之TOPSIS法本身具有的能充分利用样本资料反映信息的优点,使评价结果会更加合理、可信。因此,本文将属性AHM(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l)赋权法应用于TOPSIS法,评估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通过更全面、直观的数据,体现我国近十年基层医疗体系的总体建设情况,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步骤。

步骤1:确定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基层医疗体系下属性层次模型。

(1)经过对我国基层医疗建设情况的了解,确定以下8个指标,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卫生所和医务室、妇幼保健院以及急救中心(站)。

(2)确认评价8个指标的评语集。

(3)设计调查问卷,集结5位不同科室的专家对这8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

(4)回收调查问卷后,根据模糊属性矩阵构造得出5位专家对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步骤2:运用改进TOPSIS法对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状况逐年进行综合评价。

(1)使指标同趋势化,即使其评价指标均为同一趋势。

(2)指标无量纲化。将同趋势化的指标按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3)根据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得到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与最劣方案为:

A+=(0.371 9,0.417 2,0.418 1,0.395 2,0.513 0,0.425 9,0.344 6,0.412 5),

A-=(0.186 0,0,0.233 3,0.2128 ,0.156 6,0.254 6,0.281 1,0.179 0)。

(4)分别计算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与其对应指标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是S+和S-;再根据各年度的S+和S-,计算各年度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Ci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越接近0,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劣水平。

步骤3:得出结论。

(1)为了对我国的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由基层医疗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急救中心等8个指标构成的基层医疗体系评价指标,运用结合三角模糊数的AHM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TOPSIS方法对近十年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排序。

(2)为了减少主观原因造成对评价矩阵的影响,采用Delphi方法,使评价矩阵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

(3)从评价结果以及排序情况看,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逐年好转,由于2008年我国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推行试点工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并对基层医疗体系的具体驻点进行了整合,故此,2007与2008年的排序结果出现波动。

(4)医改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所以在2009年以后对基层医改的稳步推进中才会更加顺畅。把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与建立完善的基本制度体系结合起来,立足基层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对策

基层医院做好临床药学工作,有助于发现、解决实际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避免患者受到用药方面的伤害,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用药权益。

1.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极其重视医疗服务领域,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药的问题,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促使医疗单位得到迅速的发展,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所改观。但是在临床药学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医师、药师的责任分工和职权范围,规定药师不能更改处方,只能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这极大的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并且近年来医药市场非常混乱,药品回扣和代金销售等现象导致医院的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种类越来越多,临床药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药品购销等问题极大的困扰着药师。

1.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医院领导没有意识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缓慢,多数基层医院没有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意识,认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毫无必要,临床药学室更是可有可无,多数主治医生只认可自己的诊疗方案,对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不屑一顾,而患者也缺乏对临床药学工作的了解,只重视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忽视了药师用药建议的重要性。正是以上原因促使药师在基层医院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在诊疗患者病情方面缺乏话语权[1]。

1.3缺乏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

要想顺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基层医院必须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招聘大量素质高、专业的临床药师,为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只是做一些简单药品统计、配药、发药等工作,大材小用,不能充分发挥临床医生的价值。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有原因的,高素质、专业的临床药师在我国还是稀缺资源,再加上基层医院的工资待遇不高、科研环境恶劣,使得优秀人才都远离了基层医院。医院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须要配备相关检测仪器以及办公设备,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发展形势严峻、经济效益不好、就诊人数少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引进齐全的专业设备,对这方面的投资不够。

2.解决措施

2.1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获得病人和主治医生的重视,用药建议可以被采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完善用药思路和诊疗方案,化解和主治医生的分歧。基层医院要加强对临床药师的重视程度,让临床药师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认可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地位,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权利,鼓励临床药师参与院内的会诊工作[2]。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基层医院用药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法律条款及时修改,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最大程度的减少临床上出现的各种关于用药的问题。

2.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临床药学室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基层医院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物力、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购置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医院也要加强和其他医疗机构、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院校毕业生投身到临床药学工作中来,对在岗的临床药师要加强培训,使其可以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还可邀请有关专家来院参观指导,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

2.4开展用药宣传工作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合理用药的药物咨询工作,如:设立咨询热线,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医患人员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服用加替沙星会出现血糖异常,还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所以不能服食加替沙星,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可以设置一个宣传栏或者出版刊物,宣传日常收集整理的药学信息、药学咨询以及新药介绍等,观察医院使用药物情况,必要是进行用药指导,纠正用药错误[4]。

3.总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保障基层医院的医疗安全,指导临床用药,消除患者用药安全隐患,缓解医患关系,节省开支。但是我国基层医院在临床药学开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不完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仪器和人才等,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专业人才,购置先进的设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5]。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必须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管理力度,积极借鉴国外或者大型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经验,解决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红.陈浩.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3-4.

[2]郭其.徐晴姣.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151-152.

[3]孔维娜.浅析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旬刊).2012,10(12):217-218.

第6篇

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卫生院,湖北襄阳 441700

[摘要] 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中,在预防传染病传播等方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作出阐述,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基层医疗的健康事业提供参考,对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指导性建议。

[

关键词 ]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34-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预防以及对健康知识指导的需要[1]。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基层医务人员,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该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做一个综述。现报道如下。

1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

1.1 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我国的基层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不强。因此我国基层的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和村卫生室等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基层医护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紧紧停留在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上,缺少与患者或者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1.2 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较为落后

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临床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全面和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对健康教育理论认知不够清晰,觉悟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健康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模式上,参照较为落后的早期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按病种照本宣科的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达不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1.3 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体现在基层医疗单位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各级各类健康教育机构及社会各部门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管理职责不明确,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难以落实和开展;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则使得在具体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专业的情况[3]。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

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4-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基层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有效途径,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其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够稳定医患关系,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升华。再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组织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范准则。

3 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措施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基层医务人员必须拥有强烈的使命感,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范健康教育模式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首先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要落实好监督和管理方面的职责,督促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改革,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按照先进的健康教育医疗模式,基层医护人员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有效果地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或应急性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的群众基础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等实际方案和措施[6-7]。

3.2 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另外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基层医务人员只有摒除以前的落后思想,积极地转变健康教育的理念,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意识。具体来说,基层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改变工作观念和工作形式,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学习与修养,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健康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医疗活动中。作为医务人员不论采取那种理论开展健康教育,都应在了解上述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适用范围后,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重新建立起有易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3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

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队伍。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一方面,要注意积极引进适合健康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层医疗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或者组织各类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加深基层医护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动学习先进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医务人员具备解决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健康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3.4 做好患者和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卫生教育以及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内容。比如,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设置字幕墙或者宣传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的一些易发传染病做出知识宣传和讲解,并提醒注意事项。在面诊患者时,基层医护人员应该也要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保健等健康教育内容,提醒患者注意健康行为,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另外,对于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可以以黑板报、校报、宣传栏、广播站为载体[8],通过一些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宣传来实现,帮助社会群众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提高社会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对健康教育专业单位和机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基层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长远持久的工作。基层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意义和内容,拥有强烈的使命感,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注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达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强化相关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技能传播,促进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许刚柱,侯亚娟,田万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河北医药,2008(9):1408-1409.

[2]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石文惠.新形势下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93-397.

[4]Rebecca A Brey, Susan E Clark, Molly S Wantz. This Is Your Future: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Foster Health Literacy[J].The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8(6):351-355.

[5]Martyn John Binnie, Brian Dawson, Mark Alexander Arnot et al.. Effect of sand versus grass training surfaces during an 8-week pre-season conditioning programme in team sport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4,32(11).

[6]秦宇荣.浅谈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1):50.

[7]Joske Nauta, Willem van Mechelen, René H.J. Otten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and community-based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mes on risk behaviour and injury risk in 8-12 year old children[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14,17(2).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 思想政治 成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70-01

在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先决条件。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在人的思想进步方面进行启发与加强,使其适应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精神,并将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向更高的层面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点。

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困境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相对于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城市医疗条件来说,仍是落后许多。面对如今竞争激烈化的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医疗体系,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达不到普通医疗水准,专业人员匮乏,整体医疗队伍治疗手段过于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上的迟缓、停滞,从而致使医护人员的收入成一问题,考验着大家此时的思想与心理状况。在此条件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便被人们所忽视,使得大部分医护人员的思想状况出现波动,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不能全面的体现白求恩精神,缺少无私奉献、温暖关怀患者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致使错误的思想一旦侵入相关工作者的脑中,就会导致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降低,其中不乏出现一些、以自己金钱利益为重的不正之风的盛行。长期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的缺失,使得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整体工作缺乏团结性和积极性,缺少优秀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大脑,必然使得在日常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与松懈。这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与精神。由此突出,在当前经济形势及社会主义精神发展前提之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正式工作成效,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与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关系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就医的实际困难能否解决,关系到党与国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团结一致的重大问题。

2 当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方法

2.1 提高对思想中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缺失,本质上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及管理者对该工作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思想上的重视才能够促使工作者与管理者采取具体的措施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带头人的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必须思想觉悟高,对党正确的思想的理解能力强,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努力,认真负责,同医护人员的教育要富有耐心与责任心,不抱怨能吃苦,才能在工作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教育他人的时候才能够让他人佩服。

2.2 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化,使得以利益为上的思想侵入人们的大脑,一方面,这符合时展的特色,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思想立场不够坚定,对利益的度把握不准确,导致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反而又使得人们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中同样也有体现。针对此现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首先是理论教育,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本身就存在医疗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因此更应该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提高对患者的医治的积极性与专一性。医院多组织对医护人员的理论教育课程,始终将党先进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其次,举行宣传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用正面与积极的教材丰富医护人员的思想,深化以治病救人为先决条件的工作态度,始终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就帮助病人尽快走出病痛之中,尽自己的努力为病患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3 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人而展开,人是主体,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热情,所以就必须重视工作中人的感觉与思想。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医疗部门来说较为恶劣,在设备不足,投入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医护工作者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的工作情绪,为此,医疗卫生部门应该格外注重人的感受和思想,充分进行人文主义关怀。人是渴望被尊重和被认同的,这是医护工作者工作的动力所在,因此,相关的工作者就应该努力做到关心医护工作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组织上对它们是重视的,尊重的。同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定期的举行集体理论培训学习,提升医护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状况,对它们进行单独谈话,深入到基层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稳定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把消极的、不良的思想状况与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除此之外,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大对医护工作者的奖惩力度,对于优秀的工作者,将其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于做出消极怠工,收取回扣等有背医疗工作道德的事的工作者,给与严厉的惩罚,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保证整个基层医疗工作体系在思想队伍上的纯净度。

新时代新形势之下的医疗队伍建设,是我国医疗改革深入化进行重点关注的地方所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的困难众多,如何稳定医护工作人员的思想,以一个积极、热情饱满的心态去迎接改革与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将积极、正面的思想渗透到工作之中,使得医护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与患者,也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廖社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医师杂志,2002(12).

第8篇

关键字: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日益受到卫生主管部门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相对而言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但是由于基层医院的一些先天条件等问题使得其医院感染管理这方面相对大医院而言较为薄弱,不管是由于资金、人才、管理方式或者制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原因。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非常必要。

1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便是管理者或医务人员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国内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笔者对本地区15间基层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近30%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不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架构不健全。有些基层医院根本无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无独立的感染管理科、无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有些即使有了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但是由于人员问题、资金问题或者结构等方面均形同虚设,并未真正起到检查、监督以及相应的指导作用。由于缺乏专业的临床或预防医师,即使有感染管理科,也缺少相应的实际权限。

1.2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为了人们的健康,医疗质量以及医疗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同时要求各医院建立健全相应的感染管理制度。这些均是由于基层医院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造成的,使得医护人员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没有切实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1.3缺乏资金的投入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基层医院硬件环境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在就医条件改善的前提下,基层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一直没有重视和加强,调查中发现所有医院没有医院感染控制的经费预算,每年投入的资金很少,一般都在5千元以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导致了医院感染控制流程不符合要求、设施设备缺乏、重点部门监控不到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薄弱等问题的产生,使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令人担忧。

1.4感染管理人才缺失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人才的匮乏。调查中发现,除了3间二级医院配备有1-2位专职人员之外,其他医院均没有专职人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次数均比较少,调查中有5间医院院感人员从没有参加过院感的相关知识培训。

2对策

2.1思想观念教育改变

由于卫生管理已经颁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所以应该对基层医院的医院领导进行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领导对于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院领导的责任感以及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另一方面,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思想教育也要发生一定的改变,从根本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医院、社会以及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医院发生了大规模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那么这个医院将命悬一线,甚至面临关门,他的社会信誉将不复存在。所有医护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单单对于医院领导、医护人员的进行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患者以及陪护人员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他们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从患者的痛苦、疾病转归或者经济负担等角度出发,让患者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内心配合医院控制感染。

2.2建立健全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对于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医院可以采用三级管理制度,主要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共同监督医院感染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医院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时,需要进行层层问责,由此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医疗行为的改变。各级行政部门需要采取监督的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医疗安全责任制度[3,4]。同时还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临床医师,提高感染管理专业人才的比例,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医院感染日常的检测,多数仅停留在综合及回顾性监测等方面,需要尽快的将其转变为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检测时,需要尽早的找到医院感染的潜在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保障。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对医院的手术室、产房、内镜等高危科室进行监控,可以每月监测1次。

2.3加强资金投入和发挥国家政策导向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是保障医院医疗安全重要过程。对于医院领导,需要将医院感染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年度计划工作时,需要以一定的比例划拨医院感染控制经费,同时定期完善医院设备设施,尤其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逐渐完善不合理的布局。

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医院的积极性,还需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5]。通过医患利益的共同点,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需要将经济效益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医院重视感染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卫生部实施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将单病种进行限价收费,促进医护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预防医院感染情况,转变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防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

2.4加快人才的培养

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相应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较少。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社会教育、医院以及医学院校这3个方面进行。医学院校应该开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或者增设医院感染防控专业课,在高校中培养专门的人才或使得医院感染控制在学生时代深入未来医师的心,使得人才的培养专业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同时,医院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医师培训,特别对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等薄弱环节加强,必要时采取参观交流、参加学术会、外出进修等措施,使其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才。对于在职医师的再教育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每年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考核,综合提高每位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

2.5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6]。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医院按相关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本院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从科室的分类一收集一运送一贮存一处置、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明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禁混装,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产生污染。

3、 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主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减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率,也是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落实“三好一满意”的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 高岚,程燕玲,杨晶等.某医院加强门诊导医服务台感染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预防医学杂志,2014,32(5):443-444.

[2] 方群,章玲玲.立体防护在医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18-2419,2450.

[3] 李文耀.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792-2794.

[4] Chopra T, Neelakanta A, Dombecki C, et al.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on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under the Hospital Readmission Reduction Program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5,43(4):314-417.

第9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患沟通;障碍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涉及到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辅助专业人员、医生或其他健康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1]。尤其在当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伤医事件屡见报端,更凸显了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基层医院的护患沟通常常遭遇困境。通过2013年以来我院针对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得到的反馈信息,加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和每月到各临床科室进行护理工作检查的结果,分析了基层医院护患沟通障碍的个中原因。总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种。

1基层医院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2]

1.1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所受有关沟通知识的培训也较少。在日常工作中仅重视技术性操作,忽略了患者的社会心理变化,或者不愿真正去关心患者,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2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 由于护理人员少,而患者多,工作繁忙,或者家庭生活因素干扰,自身情绪不良,或者身体不适却得不到休息等,护士往往在言语上冷淡甚至训斥患者。

1.3护士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时心不在焉,甚至打断患者的话,或者时机不宜,不能把护患沟通融入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

1.4护士的医学知识匮乏 护士仅限于打针输液等技术性操作,对专科疾病的病因、机理、治疗等知识知之甚少,当患者有疑问或者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时,不能恰当地给予解释及心理护理。

1.5护患关系中的信任危机 有的患者歧视护士,不尊重护士。认为医生是重要的,对护士的沟通不感兴趣或者不予理睬,甚至寻衅滋事。当他对医生、医院环境、现行体制及政策等有所不满时,更是迁怒于护士。针对以上原因,试提出以下对策。

2改善沟通障碍的对策[3]

2.1加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充实、完善护理知识结构,注重沟通技巧培训。这应是一个常抓不懈,代代相传的计划,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强化主动沟通服务意识,增加护患情感交流,并长期巩固。

2.2改善基层医院环境,根据本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相应规定,加强各科室各部门的协作及工作衔接,以便更方便患者就医,更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从而减少矛盾发生,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

2.3行政职能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对现行体制和政策的宣传和释疑,减轻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压力。比如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病种,报销比例,报销时间等有关规定,由行政职能部门组织深入宣传,让农民心中有数,就能大大减少患者因报销、费用问题与护士的争吵。

2.4呼吁对医疗卫生行业,医学科普知识多做公益性宣传。提高人们对医院的认识,改变百姓对护士的误解。增强护士对自身的认同感。

3讨论

《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提出护士应具备的4种核心能力,沟通能力就是其中一种[1]。

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与护理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许多沟通障碍,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团结协作,多学习一些,多思考一些,多主动一些,多体谅一些,做有效沟通的引导者,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均娥.护患沟通技巧[M].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

[2]陆秀杰.浅谈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B].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09-02.

[3]M arcia Grant, Betty Ferrell, Grace Dean, et al. Revision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ity of Hope 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J].Quality of Life Reaserch,2004,13(8):1445-1457.

[4]G emmill R, Sun V, Frrell B, et al. Going with the flow quality-of-Life outcomes of cancer survivors urinary diversion[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1):65-72

[5]刘正芳,宫汝飞,田丽欣.动态情景演练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在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9).

[6]Rein DT,Volkmer A.Bauerschmitz GCombination of a MDR1-targeted replicative adenovirus and chemotherapy for the therapy of pretreated ovarian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2,138(4):603-6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