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49: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学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目前,对医学护理工作的研究还局限在国内,而国内学者也大多着重于表面分析之上,同时受到我国文化背景的制约,医学护理也还停留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医学护理很难在国内临床当中发挥很大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探讨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关注临床治疗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
1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1.1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人体康健主要依靠“三分治,七分养”,明示了护理在恢复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医学护理并不是盲目地,要确保科学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当然,治疗和护理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只有将科学的护理模式渗透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提高治疗的质量,此外医护人员温和的态度以及宽慰的言语还可以照顾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科学的医学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在紧急关头可以和医生一起进行治疗工作,一直保持理性思维。而在患者的恢复阶段,医学护理则占据主导地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因素选取最恰当的护理方法,为病患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由此可见,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健康的根本保证,可以让临床治疗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1.2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事实上,医学护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护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传统的简单临床干预已经不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医学护理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项信息资源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更多保健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疾病诊断能力,这样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从容应对,有效辅助医生治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着最新医疗成果的敏锐触角,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1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各项具体的治疗措施。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他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就更加关注,医学治疗效果的提升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记录,便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情况,为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紧急情况护理人员也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先做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风险。现如今,医学护理直接影响医学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中医”难学,大概是“中医”人都有体会的,比如“阴阳五行”、“经络腧穴”、“阴阳失调”等等,尤其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来说,确有难度。如何让学生们听得懂,学以致用?笔者以为,应淡化“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够用即可;强化“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直入“辨证施护纲领”。整体观、动态平衡观以及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而养护统一、寓护于养是中医护理的优势。中医护理重视养生保健的整体观,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理论。中医护理教育可以此为突破口,设置几个专题,或者说几个模块,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辨证施食(食疗、食禁、食补),强调药膳对防病、保健、强身及调节免疫机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中医养生保健法,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西医护理无法替代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同时,修订部分章节,简化“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强化“辨证施护纲领”,突出“养生保健理论”,并且改变传统的教材顺序,调整教法,扬长避短,找出亮点,突出优势。
2.加强实践,弘扬特色
中医护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许多中医护理技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课程标准入手,修改“理”“实”比,加大实践课的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技能训练,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和技能。有特色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可以提高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上的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练习,使中医护理教学更具特色和实用性。
3.双师教学,理实一体
中医是传统医学,过去的教学形式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现在大多都是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生,以一带几十,所以操作技能的练习效果不尽理想。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特别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教学人才,这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不但要加强中医理论的钻研,特别要加强操作技能的提高,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提高教学质量,“双师教学’是必要条件。其次,应在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合为一体,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练习合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强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
笔者在中医护理“针灸学”的教学中,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传授“针灸”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模型上练习扎针,之后在真人身上扎针,教师自扎,学生互扎等等,使学生既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研结合,互相促进
中医学历史悠久,但古代中医治病医护、医药不分家。现代中医护理独立出来以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护理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医护理学正处在起步阶段,而中医护理的科研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过去中医的教学都是师徒传承,老中医们虽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对于中医护理科研该如何开展?如何选题?如何研究等等都比较迷茫。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曾遇到不少的困难,中医理论难懂,学生有畏难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改变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过程中找科研命题,在科研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中医护理学术水平上新的台阶。
比如说,膝关节置换术在我国西医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术后康复是漫长的过程,而中医推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加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康复。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推拿疗法”的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进行推拿”这个问题,何种推拿手法能取得较好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推拿疗法”的兴趣;同时认真探讨中医推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作用机理,并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康复优势的研究。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教师自己开展科研的思路。这正是寓科研于教学之中,寓教学于科研之中,教研结合,齐头并进。
1 中医学护理在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中的优势
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一病症在女性群体当中变得更加普遍。症状较轻的感觉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等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感觉下腹持续性痉挛,更甚者伴有恶心干呕的症状,只能卧床静养甚至卧床都无法减轻症状。这些症状之外,多数患者还会受到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经期时间、经期排量等不呈现正常的规律性,时常会让痛经症状随之加剧。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中医的物理治疗主要是对轻微痛经症状加以缓解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受寒或体寒所致,因此主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就是对坠涨及痉挛的区域进行热敷。短暂缓解疼痛的症状。再有就是护理治疗,通过中医学中个独特的护理疗法针对病灶处进行护理,短期内就可以感受到护理疗效,长期还可以辅助药理治疗根治病灶。
由此可见,想要彻底的摆脱痛经及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选择中医比西医更具有优势。
2 中医学护理的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方式种类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中医资料痛经和月经不调主要分为药理、物理和护理三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中医学护理在痛经与月经不调的临床上的护理方式。
(1)推拿按摩。中医中常说“通则不痛,通则不痛”。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子宫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中发生了阻塞造成的。推拿按摩护理主要是借助推拿的手法,用外力帮助患者在病灶处加速血液的流通,短时间内环节痛经的症状。这种护理方式见效快,结合穴位推拿还可以对月经不调的症状进行缓解。现在比较流行推拿与药物精油结合的方式对女性子宫及卵巢进行护理,不但能缓解治疗女性痛经及月经不调,还可以帮助女性排毒养颜。
(2)穴位护理。所谓的穴位护理就是与物理疗法相结合,通过针灸、艾灸和局部的穴位拔罐护理方式来治疗痛经与月经不调的症状。针灸主要借助的物理器材为中医的银针,在相应穴位进行点刺加速血液流通。艾灸与针灸原理类似,借助点燃的艾藤悬于相应穴位的上方进行热灸来加速血液的流通。拔罐又分为火罐和气罐两种。火罐属于较为传统的拔罐方式,利用明火将罐体内的空气燃尽,借助气压将罐体固定在穴位上,主要的力道控制通过烤罐的时间和罐体的大小来控制。气罐则是通过抽取罐体内空气的方式,借助气压差将罐体固定在穴位上,气罐通过抽取空气的多少来控制力度,整个过程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更高属于现在较为推崇的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治疗方法和护理方式都是依据病患的个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让疗法与病症更具有针对性。
3 中医学护理对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的治疗效用
我们通过与西医的对比和护理方法上对中医护理学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临床优势和方式上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就结合几个具体的临床病例来实际检验一下它的治疗效果。
患者一:何某,学生,20岁。长期患有痛经症状,主要症状为经前乳房胀痛,经期经行不畅,常伴有血块,小腹持续性疼痛难忍,偶尔还伴有呕吐症状。经期前和经期中心烦气躁。长期服用止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此次经期因情绪激动产生晕厥现象,初步诊断该病患的痛经类型为气滞血瘀型,应通过理气活血的方式来祛瘀止痛。主要采用针灸护理取血海、太冲、合谷、三阴交、阿是穴进行针灸,配合中药调理。三个经期后症状有效减轻。
患者二:张某,未婚,25岁。经期前在冷水池游泳后食用冰淇淋。近期第一天手脚冰凉、下腹剧痛、头晕呕吐的症状严重。急症初判为寒凝血瘀,应尽快温经暖宫、祛寒止痛。因为患者不愿接受针灸,采用温和艾灸额方式,取关元、地机、三阴交、阿是、终极穴,经处理症状明显减轻,结合患者体质,配合服用乌鸡白凤丸和羊汤。第二次经期复诊后症状已完全消失。
痛经及月经不调因为个人体质,环境因素的不同,造成病因的复杂性。西医治疗虽然短时见效但副作用大、疗效维持时间短的现状无法再短期内得到改善。而中医护理结合中药治疗的方式温和、疗效长期显著而且结合病患体质和病因特点对症下药。治疗效果更好也更安全,值得患者更多的选择。
根据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课堂授课时,首先应对其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对中医护理学基础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点讲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操作进行讲解,让学习更加直观,增强感性化认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避免重复讲授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把有限的教学学时用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学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医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更新自己的知识,多了解、多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地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作为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知识的同时,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临床操作技术,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因此,在备课时,每课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了解在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掌握更多的内容[1]。其次,丰富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一名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然后再对问题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明确基本概念。中医护理学基础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课堂授课时可以结合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做好这些基本概念的讲解工作,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中医学基础学科,是高等医学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理论性强、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中,要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临床护理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论结合实践,教与学并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在讲授放血疗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事先选择好适宜此方法的学生为演示对象,进行现场讲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点讲明,亦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其次,要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支点,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抽象、枯燥,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如中医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针刺、刮痧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有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后期的临床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学》是我校护理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专门为护理专业学生编写的、理论性很强的关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短短一学期18周内(我校为64学时,其中包括实践课程4学时)学习并且熟练记忆中医学知识,是非常困难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一无所知的具体情况,该如何组织教学,帮助同学们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中医学理论知识呢?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处理
要上好一门课,授课教师首先对所教内容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要对所用教材内容进行正确处理。具体来说,就是事先做好授课计划,分配好每节课所上内容,确定各章节的具体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以及所需穿插的临床案例,以此来保证,达到自己的授课目的,最大限度地完成授课目标。那么,在授课时如何具体实行呢?笔者认为,需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
简单来说,当我们在授课时必须要明确自己在说什么,清楚教学流程,不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云,听得云里雾里,上课听得再认真也难有收获。那如何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呢,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知识深度、广度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同时,在授课时可通过反复强调的方式来突出重难点。只有掌握了重难点,才能把握中医学知识的主要脉络和精髓,进一步学好中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自学能力,并为系统理解中医学理论实质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实际授课呢,可通过板书分析、多媒体播放回放等方式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采用分割法,将难点分步骤一点点地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对难点进行各个击破,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二)权衡轻重,删繁就简
在授课时,牢记只需要对教材中重要内容,或重、难点的内容讲深讲透,在授课时间上对重难点知识的讲授给予充分保证,用多样化的手段如结合示意图、投影、形象演示、多媒体教学及临床示教等给予强化,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对之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一言带过或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学。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就更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减,放下“不讲不放心”的顾虑,需知受课程内容和教学学时所限,要想教学效果好,授课内容必须既要有轻重,又要详略得当,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反复考虑教材的深度及广度
对于中医学内容的学习、掌握需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所谓广度、深度不仅是指全面的中医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们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即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换言之,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中医学知识的,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将中医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联系来学习。自我分析和自学能力是医学生今后走上临床一线所必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在面对形形的病人、各种各样的疾病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慌里慌张,真正做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授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用丰富而宝贵的中医学知识造福全人类,解除人类的病痛折磨。
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运用
(一)临床实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来源于日常生活而后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一门医学理论体系,在授课时,可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举例,如阴阳学说,可用四季变化来举例,既形象生动,又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形式授课
先概念后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惯常模式,但如果照此顺序授课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对此,可转化教学形式,采取课堂提问、多媒体演示、案例讲授、讨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授记忆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医知识的记忆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死记硬背往往很快就忘记,在授课时,可以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法,如汤头、方药歌诀、经络穴位歌等。
三、对教学形式的调整改良
(一)巧举例子
众所周知,中医学理论体系比较抽象,对我校非中医专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时就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地用日常用语来阐述,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阴阳依存理论,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以黑白坐标轴的方式表示阴阳的消长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结合临床实例教学
中医内科学有许多病名比较难以理解,在授课时可以换成熟知的西医病名,以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如在讲解八纲辨证等中医辨证方法时,可采用案例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中医病名用西医病名(如疾病的前中后末期)相对应来讲解,这和学生们所熟悉的西医知识更契合,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
[关键词]高职 中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仍在医疗保健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特色,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实践。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在中医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高职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宜讲究方法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
中医学的教学任务不只是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把教材当成蓝本,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条件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1 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
高职学生在生源上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这部分学生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意志欠缺等弊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授课对象的特征,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①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识记;②内容较少实际运用较少对整体知识结构影响较少的内容适当删减;③能与实践课结合的内容尽量发挥实践课特色,让学生体会直观教学的优势;④切合社会需要,将中医学就业前景、临床特色、优势等融入教学。
1.2 注重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连接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与学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或用病例、或用社会现象、或者相关知识等,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其次,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学习热情,因势利导把握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适时、适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1.3 充分利用教学课件
传统的中医教学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今的护生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亲自设计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更好的促进中医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使知识表达更加充分、生动和直观,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1.4 上好实践课
中医操作技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临床实践活动,比如针灸、拔罐、足浴、耳穴按压贴敷等,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无论是对于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还是自己的家人朋友,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相关操作技巧,做到定位准、操作熟、效果显著,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又拉近师生关系,便于以后课程的学习。
2 结合学生特点,促进自主学习
高职学生经历了中学时代的文化课程学习后,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自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设计问题、案例、场景等,并逐层递进提示解决思路,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医护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医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系统性,是将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融汇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中医学的内容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加动手机会,笔者尝试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中医护理的教学中,下面以“毫针刺法及护理”的教学为例,体会如下:
一、内容特点
“毫针刺法及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毫针刺法及护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通过针刺身体特定部位,能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作用,体会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治疗理念。
二、 学情分析
从知识技能方面分析,学生在理论上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知识,但却是第一次接触中医课程,感觉很陌生,容易将西医学的思维方式套用到中医学的内容。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但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存在明显不足。从心理特点方面分析,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中医情结”:既渴望了解中国的传统医学知识,却又对深奥玄妙的中医理论望而生畏;既迫切想体会针刺“得气”的奇妙感觉,却又对在自己身上操作心生畏惧。
三、确定目标
根据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对照实物指出毫针的规格和结构;并能独立完成定穴、消毒、进针、行针、出针的针刺操作及护理过程。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针刺方法的实践操作及护理过程,在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学会使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意识,培养“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四、 教学过程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针对“毫针刺法及护理”内容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①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图片和实物展示针具的形态及发展过程,要求学生将图片与实物与课本描述进行对比;同时引入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使学生感受中医的历史与现在,领略针灸的文化魅力,激发学习兴趣。②理论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针刺方法”的内容,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进行操作并强调要点。学生观看图片和示范,同时在纸垫或棉团上练习、体会。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亲自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以互相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③案例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引入案例“患者张某,女,25岁。由于牙痛2天,伴牙龈红肿、发热、恶寒,精神疲惫来就诊。医生经诊断,现要为其针刺合谷、颊车、下关等穴位。” 同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从“安排”和“定位”等方面进行操作前准备。学生通过讨论、分工合作、实践论证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与实践论证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④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规范操作:检查物品——选取——定穴(合谷穴)——消毒——进针(角度、深度、方向)——体会行针与得气——出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得气”的感觉。得气又称“针刺感应”(简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患者出现针刺部位酸、麻、胀、重感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得气与否直接关系着针刺效果[1]。很多学生在操作之前对于“得气”很是好奇,而在实践之后有了切身体会,课前所存在的“中医情结”也得到了克服,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实践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将知识的学习附着在工作任务中进行,将学生直接导向工作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很大帮助。
五、 总结
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在“毫针刺法及护理”教学中尝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获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把更多时间花在理论教学上,体现“先学后用”的教学方法[2],实例运用不多,往往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使学生得到工作过程的充分体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鼓励“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到下课时候,听到好几个同学都在感叹:“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我们还想多体验一会儿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有明显的促进和提高。本次课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重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毫针刺法的实践操作,培养规范操作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结合“案例教学法”对临床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实践论证的过程中,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反思
中医护理以其悠久的历史,显著的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护理学界的重视。我国护理学教学体系中要求开设该课程,尤其在2011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首次将中医护理学纳入考试科目,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重视程度。希望我们所培养的护士能贯通中西,掌握一定的祖国传统护理学的知识。这样既能更好地指导患者调护,也有利于自已的养生保健。但是,中医学内容本身深奥难懂也是客观事实,而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也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由于课时的安排较少,要求学生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内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新时期的中医护理教学要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考纲精神,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①就整体而言,可适当降低中医护理学理论部分的难度,强化中医护理技术的要求,突出职业化特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②通过在“毫针刺法及护理”内容中尝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证明这一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中医护理技术的其他内容如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法、药物施护等,可结合各自内容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③而在中医护理学理论部分的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尽可能以直观、生动、精美的形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参考文献: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中医护理学属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也是最能体现出中医护理特色的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中职院校并不重视中医护理的教学,而随着该科目纳入到护士资格考试中来,人们便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此时我们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如:中职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中医学的抽象难懂等),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改进并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能够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院校;中医护理学;有效教学
随着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得西医临床护理知识与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传统中医护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医护理不得不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境界。为了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顺应时代需求,促进我国中医护理教学事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我们需要积极的应对、摒弃不足、发挥优势,寻找中医护理教学新模式[1]。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自2010年国家护士资格考试把中医护理也纳入到考试中来,这使得很多的中职院校开始重视中医护理教学,因此如何在西医为主的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更好的指导护士资格考试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来说,其不仅担负着传承并发展我国中医护理文化,同时还要紧跟现代临床实践需求的步伐,不断创新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新模式,以此来有效拓展中医护理教学的发展空间。
1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中医护理学属于一门职业性的技能课程。对于中医护理,其主要是以五行、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这样便会给学生造成中医护理学晦涩难懂、荒诞奇怪的感觉,因而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是产生了消极兴趣[2]。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我们需要从现代医学教学的角度来定位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激情与兴趣。
1.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运用活动的情景或者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真实、最合理的情景更加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积极性是学好中医护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需特别注重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的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的因素,借助中职院校学生的好奇、好胜、求知欲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适当的融入部分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3]。曾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后15分钟后其注意力便会下降,如此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临床病例、医学趣话等课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在融洽的氛围中巩固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1.2 引入竞争机制于教学中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异常强烈,因而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正确抓住时机,将灵活多样的竞争机制融入中医护理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到中医针灸护理时,我设计出“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针灸模型、画穴位图等活动以便更好的在活动中加强记忆;在活动课上还可以开展讲解关于中医针灸的传奇病例故事等形式。竞争机制的引入无疑是教学模式一大进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平时不爱好学习而喜欢活动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将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至此,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自然调动了学习中医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4]。
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护理学也不例外,也在不停地向前推进。这就使得医学的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因此,护理教学,尤其是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中医护理教学成功地进行改革,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1 PBL教学法
PBL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程指导把握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学生自学的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
通过采取PBL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中医护理;在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5]。PBL模式其实就是以实用性知识传授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所需的必要的中医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人文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能够逐渐形成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以及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临床护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中医护理教学中采取角色扮演法,其实就是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某一种实际护理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去扮演某一个角色进行现场表演,而其余的学生观察表演同学的中医护理行为。
例如在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案例场景、编写表演脚本、准备必要道具以及分配各自角色(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等角色),在其准备完成后便可开始根据其事先设计的情境对患者实施标准化、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操作表演以及中医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游戏,其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还将中医护理技巧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另外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表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表演以“移情”的方式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患者的感受,使其能够更加地关爱患者,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护理的综合素质之目的[6]。
3 突出中医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护理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因而在这段长时间的护理实践中,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辩证施护方法以及独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操作的技巧,尤其是在民间,中医护理技术都有广泛的传播。
在我国中医的临床护理中有很多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技法技巧,其除了一般我们常见的针灸、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如:刮痧、推拿、熏洗、敷贴、拔罐等中医临床护理技法,另外还有如:敷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融入现代科技的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及中药离子导入法等给药方法。因而,中医护理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其操作方便、器具简单、见效迅速等优势,这些都是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在课程标准基础上,根据实践需要来调整“理”与“实”分配比例,增加学生护理实践的时间,这样使得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或时间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对中医护理技能的反复练习,不断的巩固自己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7]。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面对新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要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从根本做起,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学生的学要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基石,通过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提升中医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2010国家在护士资格考试中把中医护理也作为考试内容后,使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中医护理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丰富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推广了中医临床护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世钰.中医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89.
[2]崔宇红.中医护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医教育,2006(05):51-52.
[3]酉金香,黄李双.浅谈中医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7):2585-2586.
[4]陈自强,孙梯业,朱锡光,等.临床课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7(2):114-116.
[5]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45-46.
[6]钱万荣.浅谈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