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教育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教育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学教育特点

第1篇

(一)专业学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许多阶段,都体现了专业学会的行业重要作用。1931年美国泌尿学会提出成员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要求。美国医学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采取了不少措施用以改进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为了再注册目的,许多州的医学会、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全国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美国医学会采取了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以及相应的学分授予规定,要求医师每3年应取得的150学分。专科医师资格再认证业需要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二)医师执照再注册规定体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强制性197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第一个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生再注册的条件。这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成为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有22个州对医疗执业许可证开始设定有效期限,对于许可证的更新,规定执业者有接受职业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义务。此外,美国的医师执照不是终身有效的,要想继续获得行医执照,必须通过每隔10年的医师资格考试。到80年代末,陆续有22个州和波多黎各的卫生主管当局对医生为再注册目的制定了要求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法律,有21个州的医学会、13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22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截至2009年,62个委员会再注册时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44个州委员会接受美国医学会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作为符合再注册的条件,但对学分数要求不同,而且对特定领域,如病人安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

(三)明确继续医学教育中商业赞助的规定ACCME在1992年商业赞助标准,2004年进行了修订,20世纪80年代,制药公司开始资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商业赞助和基金的金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达到峰值14.85亿美元。继续医学教育很容易受到商业赞助的影响,因此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也不断促进州参议会,如果不能杜绝继续医学教育的商业支持,就该对它进行限制。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提交更新的立场,但每次都被退回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主流。2010年,绝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80%没有商业赞助,培训了大约80%的医生和非医生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占20%,参加者占到二成。

(四)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呈现多元化根据ACCM2010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ACCME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有694家,包括学术团体、出版社、医学院、医院、政府、军队、保险公司和培训学校等。这些主办单位共举办了81543项活动,教学总学时为660690小时,参加培训的医师有11433737人,非医生有7855897人。其中,讲授式课程共举办了36374项,占项目总数的44.6%,所占比重最大。纵观1998-2010年的数据,1998年,ACCM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为632家,共举办了48092项。到2007年,认证的主办单位达到最高峰736家,举办113003项活动,之后逐年有所回落,2008年728家,2009年701家,直到2010年694家,项目数量也随之小幅回落,与这个趋势不同的是,医生和非医生参加人数却一直呈增长态势,医生参加人数从1998年的3662701人,2010年则达到11433737人,非医生参加人数也从1998年的1544664人飙升到2010年的7855897人,创历史新高。美国医学院一直是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提供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院校提供的课程数曾占总数的55%,目前,虽然比重下降,但是医学院仍然积极参与CME,为CME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据ACCME统计,被ACCME认证的医学院,1987年为121所,1998年为115所,2010年为123所。20多年来,虽然认证总数已经增长了近三分一,但认证的医学院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据美国医学院学会的2010年不完全统计,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或教学性医院平均每年大约提供130个课程,有7500名医生和2000名非医生参加。平均每年提供定期会议和系列活动58项,吸引了13000人参加。

(五)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和活动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主要指临床医生,其他的对象如护士、药师等参照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医生开办,但也不排斥不是医生的对象。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同时大力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更符合医生的实际需要。针对医生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有课程、定期系列活动、网络直播活动、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编写、参加审议会、技能培训、网络检索和学习、杂志审稿等等。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由于学习呈现碎片化,由于手机、IPad等互联终端的普及,医生不再等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才开始学习,在病房、在门诊,遇见问题时,利用忙碌后片刻空闲,拿出手机或IPad查找资料,或者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尽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正式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大部分工作繁忙的医师来说,通过自我学习与研究、医疗报告会、科研讨论、同行交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与制药公司及其员工接触来获得必要的信息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便捷途径。

二、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评析

(一)政府介入少在美国,从卫生制度和医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看,都呈现政府介入少的相似的特点,这是美国政权的特点。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美国宪法明文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宪法未规定的内容联邦政府不能做,所以说美国政府是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在医学教育领域,医学院高度自治,政府只是通过拨款或制定政策来调控医学院,各校发展的自由度大,以致他们充满活力,完全按照学校的意愿发展,教育界精英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个性的智慧的想法得到完全体现,一旦取得积极效果,就会被其他医学院积极采纳,而这些过程都不需要行政干预和审批,是完全自主自由的,这也是美国医学教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世界顶尖水平的原因之一。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政府虽然是有限的介入,但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制度化。

(二)没有全国统一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相对美国联邦政府来说,州政府的权力更大,手中握有管理本州的实权,州议会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前提不违反美国宪法,导致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卫生制度、医学教育制度差距很大,很少有全国步调一致的情况。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各州规定也是不一致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医生执照挂钩就是由各州分别规定的,而不是全国性的规定。

(三)医生与医院的关系松散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美国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初级保健医生,三分之二为专科医生。病人需要大型设备诊断或住院治疗时,由开业医生将病人推荐给医院,并分别收取费用。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并不紧密。在美国,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直接去法院主治医生,而不是医院。因此,美国医生可以接受自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四)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一个混合系统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由专业组织、认证机构、州和地方政府分别的自愿和非自愿的政策规定组成。美国的继续教育制度从医生的自发学习,医学组织制定标准,多家学会联合起来开展认证,到相关制度被州和地方委员会认可,一条自愿到非自愿的完整发展线路,政府的作用通过在州执照委员会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医生执照的再注册时要求医生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且认可了美国医学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认可系统。非官方的专业组织通过制定标准确保了教学质量,通过创建指标来确定医生接受职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监管部门通过监督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安全以及可支付能力来维护公众的利益。医生的主观努力,专业组织的强制标准和政府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不断发展,在医生职业能力和责任,病人的最大利益以及公众需要这三方面需求上尽可能的保持均衡。

三、结语

第2篇

(一)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的管理申报者在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申报时,主办单位必须明确告知申报者申报项目的详细内容和各个注意细节,经填报后申报内容不允许改变,使申报者能准确的选择自身需要的项目,从而保证申报的质量。申报的项目获得批准后,主办方需通过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主管人员核准后才可对外招生通知,并指定相关管理人员进一步申核。检查项目编号、名称是否符合,主办单位是否正确以及其他内容是否都符合管理要求等,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细节更需要着重检查。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来确保项目的如期举行和顺利完成,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质量[2]。

(二)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有条理。例如,以项目为单位将申报、批准、报名、举办等一系列管理信息都在管理系统中记录备份,并通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查询、共享以及更新信息等操作。或是利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学员,动态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等,既便于管理,也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医学操作技术的视频讲解,医学理论的文字叙述,以及重要操作步奏的图片分析等,让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或是直接进行网络授课,为一部分时间安排较为紧凑的学员提供便利。

(三)细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内容第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切实的临床医学发展所需,避免浪费教育资源与学习者的时间;第二,要对教师的资格与能力素质进行严格的管理,看其是否真正符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所需的教师标准;第三,要对学员进行正规、科学的管理,用学分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四,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软硬件设施的质量水平;第五,不定期对学员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最真实的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学员对教育工作的建议,动态的调整教育工作内容与措施[3]。

(四)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除了要重视对学员的医学理论、操作技能教育更新以外,同时还要针对性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为临床医学水平的高低,在今天不仅仅取决于临床医学技术,更取决于临床工作者对患者的态度,只有以一颗"医者仁心"去对待患者,才能使患者感到温暖,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反之,如果对患者态度冷漠,索要、收受红包,不仅会拖延患者病情治疗进度,更会带来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临床医学工作发展,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五)严格管理学分证书颁发医学继续教育的主办单位必须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通知、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管理,该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学员信息进行核对,防止出现学员信息混乱难以管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授予学员学分以及颁发证书,必须要保证学分评价与证书颁发的客观性、工作性与权威性。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学习人员的学习热情减退,不利于当前以及以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可能非常严重,甚至会对临床医学工作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要重视学分管理与学分证书颁发。

二、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 药理学教学 特点 对策

成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及其层次要求的不断提升,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年我校成人教育的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个专业。药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如何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合理组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成人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成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较强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讲,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的职业状况,或者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总的来看,成教学生目的性较全日制学生更强。尽管他们学习的动机各异,但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成教学生学习特别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希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抗菌药物时,成教学生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机制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但是对如何在临床上应付细菌耐药性的手段和措施则特别感兴趣。

2.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由于成教学生具有明确而实用的学习目标,因而他们学习药理学,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药理学知识点,能坚持勤奋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带上明显的选择性。成教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像在校学生,一般不会原封不动地全盘接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其自身已有的观点、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有选择地掌握和应用。这有利于其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但也会造成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3.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绝大多数成教学生来自基层医院和卫生院,年龄和专业差异大。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较差,知识零碎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4.具有实践经验。

成教学生年龄差异一般较大,二十岁至三十多岁都有,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因而他们往往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比较充分,理解记忆药物的用途时,对教学要求联系实际较多;理解力强,尤其是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渴求度较高。

5.学习能力多样性。

成人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成熟,使其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较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但是,不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职业和生活环境各异,所以其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许多学生由于年龄偏大,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重,注意力易分散,记忆能力较弱,不易于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缺乏自信。

二、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1.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由于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选择性较强,对于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因此,一般的针对全日制在校生的药理学教材,对于成人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对于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他们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在教学意选择了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药理学教材。在大课讲授的同时,还可穿插一些临床用药事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理解各种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和不良反应,从而培养他们独力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闭卷考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深受学生欢迎。

另外,由于成教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合理掌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授课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形式熟悉学生的专业、原学历、工作单位等背景资料。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点带面。例如,在学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强心苷类药物,精讲细讲,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精华的内容,获得最多的信息。

2.改变教学方式。

鉴于成人学生基础欠牢固、知识结构体系零碎松散等特点,我们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地复习相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前后贯穿相互联系,构建了一个以药理学知识点为核心,普遍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发散式开放型知识结构体系,既巩固了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对药理学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温故知新,一举两得。

成教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和临床经验,故而在教学方法上切忌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我们在精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自学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教学手段的改进。

由于成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成人授课课时的限制,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和模型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成人医学教育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广泛,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到医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起着催化剂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录像、照片、电影片段等方式,将部分复杂、难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易为学生所接受。

4.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成绩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事求是的反映,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应建立符合成教学生特点的成绩评定体系,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成教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弱。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我们灵活采取了多形式、多环节的考核方法,如闭卷考试、课堂测验、作业形式、回答提问等,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考核过程上注重平时性、结果性、综合性等三个评价过程,通过平时的考勤、课堂练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反馈教学效果,这些平时性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占总成绩50%。针对成人理解力强、记忆差的特点,多考一些贴近临床、涉及多章节内容的综合性题目,少考需死记硬背、内容较局限的题目;另外,通过记录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总之,成人医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明确的岗位定向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提高自身理论与科研水平,又要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措施

引言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各国间医学科学交流愈渐增加,因此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国际化专业医疗人才,更可以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际医学科学动态,从而为世界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一、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中的一种,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欧洲,并在美洲得以繁荣发展,因此绝大多数医学最新研究报告多用英语,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也多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医学院的学生只有学好医学专门英语,才能胜任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二、目前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1.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不畅。在近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医学院开始慢慢重视医学英语的教学,例如开展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语教学。但由于受到国内传统教育的限制,例如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将关注度放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后面又寄精力于考研与留学方面,对于医学英语兴趣乏乏。许多学生在进入医学专门英语学习阶段时,翻译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正确率低,对写英语论文摘要往往束手无策,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力不从心;而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师可能在校所学专业并非医学,而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又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工作热情并不高,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基础英语到医学英语过渡。

2.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绝大多数医学英语教学课堂上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模式陈旧、单一,主要为老师教授,解释生词,翻译重难点句子,课堂上老师像在唱“独角戏“,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仅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考,从教法的角度来看,与通用英语教学毫无差别。

3.学生缺乏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压力。现在大学医学本科生几乎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英语基础较好,但可能还未认识到医学专门英语和通用英语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再加之医学英语本身学习难度大,词汇复杂难以记忆,句子多是复合句不易理解等因素,致使医学者对专门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课业繁忙,而医学英语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导致学生出勤率低,或者是在课堂上自学其他课程,对医学英语学习并未重视起来。

三、优化高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侧重点的优化。在我国,医学英语教科书是针对医学知识较为全面的高年级学生而编写的,为了医学者掌握更多的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因此在编写大纲中主要介绍医学专业的构词法和专业术语。但有了词汇量不代表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医学专业文献,准确把握其内涵。所以编写者选择适当的简单易懂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逐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其专业英语水平。

2.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下,教师可以在网上作业,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网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收集资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商定后,通过发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送给教师,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在电脑上图片、视屏等的运用更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积极调动了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

3.及时与学生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在现代化的教育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指引和辅导的作用。例如课堂时间应该减少教师的个人教授时间,给学生以交流、探讨、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以请一些临床医师、博士研究生、深资教师在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做好学好医学英语的思想工作。

4.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众所周知,教科书的内容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重要工具,但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不仅医学英语教学教材匮乏,而已有的教科书却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此选用好的教材意义重大。我们应该选用由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编写的《医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作为学生用书,并且笔者建议可以在医学英语教材中加入诊断书翻译、药品说明书翻译、网上医学相关文章等内容,以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中优化,加之英国文化委员在1994~1995进行的一个为“English 2000”的调查活动中,预测未来英语将越来越多的和某一个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也一定可以真正实现通用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家艳萍,常名立.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山西医科大大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6(8).

第5篇

关键词:医生;职业特点;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94-02

医学生是未来医生的主力,虽然他们在医学院校中接受了多年的医学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然而很多医学生毕业之后并未能很快适应医生职业,甚至对医生这个职业感到迷茫。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一、当前我国医生职业的特点

要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尤其是我们国家医生职业的特点。

1.医生工作强度非常大。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明显,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概率要比年轻人高很多,因此现在中国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院甚至设立了专门的老年病科。其次,目前中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每到寒冷季节,各大医院的呼吸内科基本上都是一床难求。第三,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等等,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第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普及,交通事故也呈现急剧增加的态势,因此各种外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最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以往大大增加。以前是“小病拖,大病熬”,现在很多患者有不适就会及时就医,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小病大养。以上因素导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而我国的医疗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造成了病患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大医院可谓是人满为患。在这种供求矛盾的情况下,大医院的医生基本上都是超负荷运转。据《生命时报》与丁香园进行的网络调查,以及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的2183名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将近80%的医生每天工作8~12小时,67%的医生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医生过劳死也不鲜见。2014年10月,仅仅两周时间内,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名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在医院监护室住院近40天,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医生这个职业的工作强度由此可见一斑。

2.医生职业的风险性非常高。医生职业的特点除了强度非常大以外,风险也非常高,各种辱医、伤医事件屡屡发生。下面就近几年报道比较多的此类恶性事件进行举例。2014年6月2日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女医生王雅被多名家属威逼,要求向病死患者遗体下跪、磕头,期间王雅医生还被殴打致颅脑损伤、多发性软组织挫伤、外伤性耳聋以及外伤性子宫损伤等。2013年4月馆陶女医生坠楼身亡,生前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2013年10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云杰医生被杀。凡此种种,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几乎大部分医生职业生涯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言语威胁或者打骂等。现在社会中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叫做“医闹”,这类人群就是靠各种“医疗事故”威逼医院及医生来谋取利益。每当“医疗事故”发生时,这类人便化身“患者家属”,对医院进行打砸,对医务人员进行辱骂、殴打及威胁,逼迫医院让步赔钱。为什么我国的医疗环境会变得如此恶劣呢?笔者认为有如下方面的原因。首先医学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达到所有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虽然目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不能解决或者不能根本解决。第二,目前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投入不足。目前医院运营的经费主要依靠向患者收费,这就使得医院的诊疗行为逐利性难免,很多医生甚至有“要完成让患者花多少钱”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若患者医疗费直线上升,而疗效又不是很好的话,医患矛盾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第三,有一部分医生忽视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或者沟通技巧欠缺,使得医患之间沟通不畅,病人容易对医生发生误解,从而导致医患冲突。有文献报道,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纠纷都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引起。最后,各种媒体的不适报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去年湖南湘潭市“8・10”产妇死亡事件。在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丑化了医院和医生的形象,激起了老百姓对医生的仇恨。虽然这些事件最后都被证伪或不构成医疗事故,媒体也事后予以澄清,但是已经无法消除对医疗行业名誉的损害。

二、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虽然目前我国医生不好当,但是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我国医疗行业还不够规范。医生这个职业不管在哪里都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也是报酬比较高的职业。随着主席依法治国的理念的推行,相信总会有一天我国的医疗行业会回到正轨,医患之间会重拾信任,重新成为在一个战壕里面的战友,共同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因此医学生们还是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前途充满信心。下面就结合前述医生职业的特点来谈谈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1.医学生首先要有好身体。鉴于医生职业工作强度很大,好的身体显得非常重要。医学生们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心态上要尽量乐观开朗,因为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工作劳累后要善于调节自己,尽快恢复精力。有了一个好身板,才有了应付高强度医疗工作的本钱。

2.医学生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当一名合格医生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好了,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可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取得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一旦病人信任了医师,医患冲突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有些病人还成了医生的“粉丝”。然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既要从书本中学习,也要善于从临床实践中学习。现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要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将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总之,医学生们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是避免医患纠纷的前提条件。

3.医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虽然目前我国医疗补偿机制不到位,医院和医生逐利性明显,但是医学生们还是要把眼光看长远一点,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利益所蒙蔽。给患者治病的时候必须要把患者的疾病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把谋利放在第一位。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医德,患者才可能对医生充分信任,才可能尽量减少医患纠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回归正轨,医生也不需要从患者那里赚取利益,而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获取自己应有的报酬。

4.医学生要学会丰富多样的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尽量减少非生物学引起的医患纠纷。那么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呢?首先,医学生要有和患者主动沟通病情的意识,这样既能体现医生负责任的态度,又能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还可以起到预防医患纠纷的作用。其次,医学生要善于和各种类型的人沟通和交流。医生面对的病人可谓“三教九流”,每种类型的人都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刚毕业的医学生们要注意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例如对于危重且愈后不佳的患者,提前和家属沟通病情尤为重要,尽量争取家属的理解。对于备受病魔折磨的患者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尽量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生的关怀,这也是为医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病情复杂或者比较严重的病人要非常细心、细致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予以相关处理。

5.医学生们还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团队协作。前面提到医生工作的忙碌程度非常大,各种事情非常多,因此需要学会统筹安排各种工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否则极易陷入“忙不完”的状态之中而无法脱身。什么事要马上做,什么事可以缓一缓,心里要有数。在诊疗活动中一定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优先处理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此外,还要有团队精神,和同事们形成良好的配合,这样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良好合作医疗团体必定是一个工作高效的医疗团队。只有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才会工作得舒心、顺心。因此医学生们非常有必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医学生还需要对医患纠纷有防范之心。要说医生们最头疼的是什么?恐怕几乎所有的医生最头疼的都是医患纠纷。医患纠纷比医疗工作的高强度更加令医生身心俱疲。前面说了医学生不能对某些“难缠”的患者和家属丧失警惕之心。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说,每个患者都可能会和医生发生医疗纠纷,尤其是现在“大闹多得,小闹少得,不闹不得”的大环境下,更是增加了患者或家属与医院和医生发生纠纷的几率。现在职业医闹的出现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因此医学生要牢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或者偷懒,该有的防范之心必须有,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包括诊疗工作以及和患者或家属沟通交流的工作。只有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医患纠纷,医生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才能去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第6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中医药;以人为本;中庸

"教育理念"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见统一,但目前有关"教育理念"的研究涵盖范围较广,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等。目前较为公认的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开发性、多样化、生态和谐、系统性。虽每一种理念都有其实质内容和要求,但无论是从教育主体、教学实践还是教育思维来说,理念的产生都应当适应教育的需要,主要指教育对象的特征和需要。

许多东方国家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中被遗忘或者取代,而中医学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直至今日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当代中医系统整体观、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现代社会大卫生观与现代流行病学理论紧密结合,充分说明越是传统、民族的,就越能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所以中医学的教育理念应有其特点。

1 中医教育必当以"德"为根本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普遍认为,作为医学的一种,其当属自然科学范畴,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其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深刻烙印。

中华文化绵延千年,"德"为其核心,《礼记》曰:"德者,得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我们的祖先认为,四季变换、阴晴冷暖是上天之德,万物长养、生生不息是大地之德,处于天地之交、蒙恩天地之德的人自当有"德"方可"得"。近代严复首倡"力智德"教育,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非常注重德育,幼儿启蒙《弟子规》、《三字经》首先灌输的即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即"德"的教育。投射到中医学,对人体康疾的认识以及医生医德、医患关系等的认识均深受其影响。

《黄帝内经》中追求的健康境界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统一,此即"德";疾病则是自然环境或者自身的阴阳不能平衡;或者自然环境与自身环境不协调,使得其无法正确发挥自己的职能所导致身体异常,这种异常是人体对这种自然界或者自身失职所做出的反应。中医的治疗根本原则即是恢复原本的平衡状态,亦即使得天地人各尽其"德"。

对于从医者的培养或者其自身成长而言,"德"亦是根本。孔子《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尽心上》的"君子有三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以及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均是先人对教育的认识和至高追求。孙思邈《大医精诚》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此即医德之纲领,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若能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备急千金要方》),进而达到"自医又复医人,医医不已,达道堪传妙道,道道皆通"(《医道还原序》)之境界。

医生向来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风险职业,除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外,在医疗活动中从医者亦当有"观其生候,知其不胜"的能力和技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此亦是精诚大医之德的一种体现。

2 中医教育必当遵从"以人为本"之原则

被誉为中华元典的《易经》指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管子》强调"以人为本"。《黄帝内经》中鲜明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病必求其本"、"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早在公元前541年,秦名医医和就指出:上医医国,其次医疾,固医官也。亦即医国是医家的职责。唐代孙思邈进一步指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 但研究的对象是人,就使医学带有强烈的社会性。而对医学的社会功能,早在《内经・师传》就有了高度的概括:"医学可以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将医国与医人相提并论。《医学心悟》序曰: "相之良,则安天下; 医之良则自乡而国,罔不获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医良相均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济世救人。良相治国平天下,救民于水火;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不同的方式,同样的目标,同样的伟大。所以古人将相与医相提并论,"医良则相,庸则匠"。至少早在宋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就以教养上医为目标。"上医"是古代医家心理上一个很深的文化情结,为历代医家所楷模,反映到急需解决疾苦的人身上时,则应遵从"三因制宜"的原则。早在汉代,我国"医圣"张仲景的著作记载中,非局限于"医病",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那么,作为教师肩负着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引导祖国的下一代不仅学会"医人",还应追求"医国"的境界,达到"国人合一"。无论是根据中医的系统整体观,还是现代社会大卫生观,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仅依靠生物医药,更要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的问题。随着中医学的教育理念普及,我国国医将能为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贡献,能对感染和传染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贡献,将有希望引领世界医学的发展。

3 中医教育必当以"和"为最终追求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是先人对从医者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中医学在其形成过程中融汇了儒、道、释诸家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当时哲学、历法、天文、人文,以及农牧业、冶炼术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中医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晶,更是华夏文明的结晶。那么在中医药的传承过程中,需适应中医学本身特点,教师既要通医更要通文,通文当是通医之基础,而学生的教育自当如此。

《礼记・中庸》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中庸调和、直觉体悟是中医思维的独特之处,亦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之处。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生病起于过用"的病理观、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动态平衡观、"以平为期"的治疗观、形神合一的养生观等都是中庸调和思想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与应用。此外,"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学的一个典型特点,"医之为言,意也……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论语・学而》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周易》也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可见中庸调和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医治疗中,无论是方药、针灸,还是导引吐纳,无不"以平为期",以"和"为最终目的。因此,中医药学的教育当首先从思想高度,令学生接受中庸调和之思想,进而,在研习经典、临证实践中贯彻中庸调和之道,知行统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中医的传承工作。

第7篇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建议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兴专业的不断开设,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等,给高职院的公共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公共课改革(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各个院校中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外语部教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改革,尝试使用新方法和新思路,努力使大学英语(我校称为实用英语)课程适应各专业不同生源的需要。

我院从2005年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以人文艺术系为例:07年该系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8年也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09年招收了互动媒体专业和视觉传达(展示设计)专业各一个班,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两个班。2010年招收了三个艺术专业共四个艺术班。由此可见,我院招收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艺术类学生与我院以往招收的统招生及单招学生有显著的不同。学生入校英语成绩差别很大,低分学生多。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上课不专注,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度很高,讨厌常规的教学方法,热衷流行的事物和现象,对事物的关注度变化快、稳定性差,喜欢新的刺激,注重个人形象,大部分学生过度关注个人外表,爱秀独特的个性。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教师要充分了解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独特性,结合已有的二语习得理论成果,在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院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努力找到更加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问卷分析

1.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笔者编写的《南京交院10级大一新生英语学期调查问卷》。问卷由22道选择题构成。内容涉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作业完成情况,对老师的要求,对教材的评价等。

2.调查对象。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本院107041,107042,107051,103081,101031和104031六个班级,分别是人文艺术系三个班级,运输管理系一个班级,汽车系一个班级,计算机系一个班级,共252名学生。

3.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20世纪90年代,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建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进行多元化研究。例如,“Williams和Burden的模式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对活动的内在兴趣、活动价值、中介意识,掌握程度、自我概念、总的语言学习态度、相关情感因素(如自信心、焦虑和恐惧程度等),年龄和性别。” 还有有研究者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者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外语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通过调查可知,艺术类班级学生与非艺术类班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很有用,但是在学习目的方面,两类学生的差异较大。67.7%的艺术类学生选择为了通过AB级,80%以上普通班学生选择通过四六级,选择“为了能阅读英文材料”,“为了能跟外国人交流”这两项的艺术类学生不到20%,但是普通班超过40%。由此可见,艺术班级眼中的“有用”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艺术类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毅力和持久性,与他们的英语学习目的单一、缺乏内在动机有较大的关系。

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文秋芳认为,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成效和调整学习行为都属于认知活动管理方法;而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和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属于情感活动的管理方法。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确立目标方面,51%的艺术班学生选择“没有制定过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65%以上的普通班学生选择“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但是不能坚持”。 “管理方法使用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方法的成效”,没有合适的管理方法,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而艺术类班级学生毫无管理意识,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仍然延续着自己在小学使用的“按教师要求做”的简单而被动的方法。他们的英语学习自然也很难提高。被试者对于“你上英语课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的回答也有明显差异,40%艺术班学生选择了“没感觉,有机会就做点别的事”。而普通班50%的学生选择了“感到紧张,觉得自己学的不好,害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普通班学生表达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艺术班级虽然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更加传达出,因为长期无法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成就感,情感受到较深的伤害,从而采取一种逃避和自暴自弃的态度。不能调动积极的情感对待英语学习,也导致了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回答,普通班和艺术班出现一些分歧。在艺术班学生中,71.9%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67.7%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60.4%的学生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只占33%;普通班学生,60%以上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态度,选择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占50%以上,而选择教师教学方法的只有40%。对于如何能提高自己英语成绩的问题,艺术班级和普通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只要掌握好的方法,一定能提高”。两类班级学生都清楚知道,自己内在因素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他们都需要去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针对艺术类班级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艺术类班级的学生呢?调查问卷中的两道题目也许可以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艺术类学生的需求。对于“你最看重英语老师以下哪种特点”的回答,艺术班63.4%的学生选择了“有幽默感,有激情,能调动课堂气氛”;而普通班50%学生选择“对学生要求严格,批评与表扬并重”。 而“你觉得一下那些教学措施对你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帮助?”艺术班学生63%选择了“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音频或视频资料”;而普通班学生50%选择了“提供更多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的背景资料”。

二、艺术类班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议

1.教学设计。从课堂教学设计上,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增加教学材料的可视性。不管是静态的图片还是动态的视频资料,尤其是视觉效果突出的,有创意的素材,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一些获奖的商品广告,公益广告,大师的代表作品等。让学生用英文描述图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感,对于提高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课后练习也是需要准备一些能与专业有结合点的内容。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制作英文报纸;用艺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英文词汇,给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者场景做一个素描形式的插页等等。这些有创造性的,又能发挥学生特长的作业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艺术类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更加情绪化,他们的情感通常也比较外露,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也愿意跟老师沟通交流,如果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通常都会很积极的进行准备。

2.教学策略。

(1)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也要能在艺术层面上和学生有一些共鸣。比如,艺术班级的教室里总是挂满了各种绘画练习,桌面上也经常看到各种模型,设计稿。如果教师能在课间适当地点评一下学生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他们作品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会提高,也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并且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2)找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结合点。艺术类学生的设计稿常常要求写英文的说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协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说明,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写作水平,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国外获奖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为这些作品配上设计说明。笔者还曾经收集了一些国内博物馆的中英文对照的馆藏文物介绍,让学生进行翻译,也有较好的效果。

(3)多一些弹性,少一些框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艺术类学生大都洒脱不羁,过于严格地要求他们按照条条框框去做,反而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既要设立底线,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生动有趣的、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氛围。在各个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要特别注意尽量的让时间分配比较有弹性。因为学生有可能因为某个内容情绪很激动,迫切需要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可能因为学习内容比较枯燥而转移注意力。这就需要延长或者缩短某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另外,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奖励不仅是给予英语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嘉奖,而且奖励也要成为所有学生尤其是基础很薄弱的学生能够获得的一种关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都应该成为他们获得奖励的理由。奖励可以是一次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是一块巧克力,可以是一次课堂表演的机会。奖励制度的实施,可以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体察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第9篇

寓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占有一席之地。一位教育名人曾说过:“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但是,观察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寓言教学,包括一些名师的寓言教学,感觉未能将寓言教学提升到这一高度。以下两种现象尤为突出:

一是教师把寓言当笑话来教。可能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寓言大多内容奇特,主人公往往非常“奇葩”,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果怪诞离奇,让人读了忍俊不禁。或许是因为有趣,我们一些教师把寓言当作笑话来教,着力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有趣之处,并展开交流。学生也把寓言当笑话来学,一味探寻其中的让人发笑之处,不及其他。如,教学《揠苗助长》,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农夫做事可笑之处,并表演出来。于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因为缺少深入的思考,学生的体验是肤浅的,所得是非常有限的,更谈不上思想的启迪。

二是把寓言当成扩写材料。大多数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平实。一些教师不去思考寓言为何有这样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认识感知它的魅力,反而把寓言当成扩写材料,让学生去找扩写点,在课上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练习。能在教材中找到“不足之处”,学生也比较兴奋,于是,阅读课变成了写作课。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之下,学生交流写作内容时也很兴奋,甚至激动——感到自己超越了作者,超越了教材。如教学《揠苗助长》时,有的教师就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扩写点,并进行扩写练习。于是,学生着力刻画农夫守望庄稼时的焦急,揠苗时的细心、认真、辛苦,回家后的喜形于色。听学生读着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的作文,教师表现出的是满意与满足,却不去引导学生反思:作者为何不这样写。

为何会出现以上现象呢?是我们教师对寓言缺乏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没有能从文本特点出发设计教案、实施教学。教学寓言时,以下两点是必须认识到:

一、貌似荒诞的寓言来源于现实生活

不少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果十分怪诞,叙述的事情十分离奇,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其实不然,这些被讽刺的人与事正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刻舟求剑》中的楚人,不懂事物的发展变化,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让人啼笑皆非。生活中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的教条主义者难道少吗?不少人甚至成为社会变革的巨大阻力。很多寓言出自古人的作品,这说明一些貌似荒诞的人和事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于生活之中。这些寓言的作者们不但敏锐地察觉到了,而且“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短小的故事揭示出来,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掩卷深思,得到警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学生建立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我们自己一不小心也可能会成为故事中的人,或做故事中的事。只有这样,寓言教学的人文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也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

二、内容的呈现形式与表达目的相适应

为什么大多数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平实呢?这其实是由其表达的目的决定的。作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道理,而不在于铺陈故事情节。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故事内容,明白其中寓意,是作者所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短、平、快的特点,让寓言广为流传,经久不衰。这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结果,不少孩子的作文语言堆砌,情感虚假,不知所云。其实,小学生学作文,首先应该学习怎么根据自己的目的,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让人读得通,看得懂,然后再去追求具体、生动。学生如果确实具备了较好的语言基本功,教师就要指导他们选择与写作目的相匹配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寓言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合适的练习,引导他们感悟或学习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不能让学生误以为篇幅短小、语言平实是寓言的缺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以《揠苗助长》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检查自学,初解课题

1.揭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出示生词:

宋国农夫 十分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纳闷 枯死

指名读,正音。

3.检查课文朗读。

请4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宋国有个 ,因为想让 ,就把 ,结果 。

4.这个故事的内容,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

。揠苗助长的——揠,意思是 。所以,揠苗助长也就是—— 。

二、入情入境,感知文本

(一)农夫的“急”

1.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农夫。(板书:急)从哪一小节最能看出农夫是个急性子?(出示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读第一节,从这一小节的哪些词语特别能看出农夫的急?在下面画上横线。

3.交流:为什么画这些词?(抓住“天天” “巴望”“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十分焦急”,引导学生体会农夫的焦急)

4.指导表情朗读。

5.从第二小节感受农夫的急。

6.回顾学法,引导学生用先找关键词语,再读好词语,然后读好句子的方法继续学习第二节。

7.交流。抓住 “筋疲力尽”想象农夫累成什么样儿,引导学生换用四字词语来说一说,想一想为什么会累成这样。

8.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手中的一棵小禾苗,你这会儿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9.小结。大家比农夫更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农夫的“傻”

1.要求学生思考第三、第四小节该怎么读,同桌讨论,练习。

2.交流。

(1)理解“兴致勃勃”。要是农夫想要告诉儿子:“经过一天的劳动,每一棵禾苗都长高了。”这句话该怎样读?要是他想要告诉儿子:“一天的时间禾苗长高了很多。”又该怎样读?读出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2)明白农夫的错误行为。过渡:不管农夫是怎样说的,我们都感觉到,农夫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却是喜悦的。可是,他的儿子却很——(纳闷)为什么?看来,他的儿子也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不可违背的。齐读最后一节。

3.体会农夫的“傻”,思考农夫拔禾苗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板书:枯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用一个字来评价农夫。(板书:傻)

4.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感受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三、联系实际,明白寓意

1.让学生编故事讲一讲。

出示一幅果农使用膨大剂导致西瓜爆裂的漫画。

有个 ,整天想着要让 ,心里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 ,给 。回到家里,他 。

过了一段时间,他到田里一看,发现 。

小结强调:用了很多膨大剂。瓜农和农夫一样,是个急性子的人,他们都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做了傻事,看来这种现象可真不少!

2.引导学生思考。

读了寓言故事,还有老师与大家分享的这幅漫画,结合我们生活中许多急于求成的事例,你有什么收获?

3.小结,升华感悟。

看来,禾苗有禾苗的生长规律,西瓜有西瓜的生长规律,孩子有孩子的成长规律……

四、复述故事,作业巩固

1.复述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