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0: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础医学与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础医学不仅理论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短腿”和“不足”,已成为制约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利用Internet技术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实训平台十分必要和重要。
1.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主干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学等。上述主干课程每门课都有实验实训内容,一般医科大学教学大纲对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都有明确的比例规定。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教学大纲也对实验实训课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实训课占相当的比例,因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其毕业生在理论上要达到各医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而且要求其毕业生在实践上也要达到各医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在职在岗医学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如护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她们中有的已经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再提高,而且迫切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医院升级和个人技术职务升级的需要。同时,经过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指导下级开展护理工作的能力,规范自己和下级的护理操作。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不仅要培养理论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实验实训就更加重要了。但是,目前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难以“个别的”、“自主的”到学校实验室完成实验,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有的工作繁忙,还要上大小夜班;有的家庭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在时间上的确存在困难,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二是一般的基础医学远程教育院校都缺乏实验实训基地,缺乏实验实训的设备和器材。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主干课程较多,实验实训内容也相对较多,购置繁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器材所需资金太大,一般讲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开设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基础医学各相关课程的实验室。三是远程教育院校也缺乏基础医学各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老师。现有的状况是,开设基础医学远程教育院校的教师,或是自有的,或是外聘的,其中外聘的专家教授所占比例较大,其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较高,但实验实训准备、实验实训管理的人员几乎为零,实验实训教室更是缺乏,因为远程教育院校的教师数量受编制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不仅如此,其实验实训教室更是缺乏。
所以,我们说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短腿”和“不足”是实验实训教学,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采取措施,研讨适应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VirtualLaberabr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Vir-ginia大学的WilliamWolf教授于1989年提出,能够提供给实验者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操作、技术交流的平台,具有灵活、安全、低成本等特点[1]。在国内,目前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已有起步,少数高校在有的专业建立了虚拟实验室,例如,清华大学的虚拟汽车发动机检测实验室,华中理工大学的虚拟工程测试实验室。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虚拟实验室已有了长足发展,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MBL虚拟化学实验室,就很有代表性。这就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构建虚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奠定了基础,并有了可借鉴的样板。对于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育,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构建虚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运用Internet技术进行远程实验实训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2.升级改造现有校园网络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2.1升级改造校园网络
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是在院校校园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的要求是服务器高并发处理能力,TPMC至少75000,而且要具备高稳定性,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力,同时做到高容错能力,如多机群集,单机故障无缝切换到其它群集节点,并具备强扩展性,如CPU数量扩充、内存容量扩充、硬盘容量扩充,以保持快速的响应能力。数据库采用双机集群方式,应用数据库采用双机软件集群和负载均衡,以避免因硬件和软件原因所造成的事故,也可以采用数据访问中间件等技术,以保护数据核心库。
2.2系统设计框架
基础医学本科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采用三层体系架构,核心应用系统架构采用JAVA+Oralce10gRAC,以JAVA为开发语言,利用IBM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6中间件的群集和Oracle10gRAC数据库群集,以确保应用系统的高性能和高扩展性;客户端用浏览器访问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读取数据,再返回给客户端,从而避免了后台数据库的危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确保各子系统的独立性,使系统具有灵活的结构、良好的扩展性和很强的适用性,一般是运用Jsp、Servlet、EJB等开发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的[2]。
2.3建立平台管理系统
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建立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系统[3]。原则上可设四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对整个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同时实施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分配相应的权限;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系统所能提供的实验实训项目的基本信息、实验教师的基本信息等;实验实训教师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实验实训项目管理,虚拟实验实训软件上传、实验实训资料的管理等,该模块内容较多,应分为若干个子模块;实验实训学生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学生注册管理、学生课程管理、学生实验实训管理,该模块内容也较多,也应分为若干个子模块。
3.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内容上要精化优化实现资源共享
沉思当前高职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结合点,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推行“以系统、器官为核心”教学方式,是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改的热点。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方式实行并不顺利,并存在某些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些相干问题,可进一步验证该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一、具体教学理念认识模糊和内化不到位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式[1],在高职医学院校推行“教、学、做(用)合一”的教学套路,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不实事求是考证高职医学教育的教学特色,生搬硬套工科高职教改的理念,对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核心”和“活学活用为要素”的具体教学理念产生模糊认识或内化不到位,使基础医学、桥梁医学和临床医学先后衔接的教学层次、教学规律脱节,“教、学、做(用)合一”的教学套路不能有效施展,不能保障高职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进而冲击桥梁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实效教学[2]。由于我国的高职医学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盲目推行所谓“必须、够用”的教学理念,使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运行受到较大的冲击,教改未走出独立的路子。针对该现状和“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素求,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理念必须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核心”和“活学活用为要素”[2]。目前,该具体观念还没有成为基础医学课程的整体优势理念,其具体问题在于:(1)该具体观念指导的课程建设的整合手段空洞化;(2)高职院校推行该具体观念的补偿机制没有完善和到位,使人体机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做合一”大多停留在形式上;(3)基于该观念的具体思路尚未形成。
二、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形成整体、集合和互动的关联优势
1.精品课程教材的优化、包容和整合亟待解决或完善。就单项基础医学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来讲,其教材的优化、包容和整合具有特殊性,应该体现课程特色,明确该课程的定向、定位;从基础医学课程群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推理,其教材的优化、包容和整合具有共性,应该整体体现“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核心”和“活学活用为要素”的具体理念,使“以器官、系统为核心”教学方式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素求相容与共。只有完善上两项事宜,才能推出优秀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精品课程建设的优秀教材,籍以推动“以器官、系统为核心”教学方式的有效展开。令人遗憾的是,现行的基础医学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并没有经过专业课教学专家和教学实践的具体考证,教材建设重复“翻板”传统教材,关联课程教材之间的重复、繁杂、交织现象比较突出,教材的优化、包容和整合没有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素求相统一。故基础医学课程群的精品课程教材的优化、包容和整合亟待解决或完善,刻不容缓。
2.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情境规程。“教、学、做(用)合一”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基础医学实验课“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核心”和“活学活用为要素”的具体理念的具体操作化,其载体形式就是创设“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过程规范化运行的良好的情境规程,使高职医学生真正体验“教、学、做(用)合一”的教学流程,强化和丰富分析、理解、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教改并没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规范投入或投入后又变向束缚,使得基于工作过程的范式教学和“教、学、做(用)合一”的实验教学没有形成优势的情境规程,因而“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并没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3.“双师型”教师和师资力量缺陷。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对“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对一般师资力量要求突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推行“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对“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适应“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没有形成内核要素,相形之下,“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有客观缺陷,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以系统、器官为中心”教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使“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运行存在一定难度。
三、课时改革缺乏调研,存在“砍学时”的误区,课时补偿机制不完善
1.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改革缺乏调研。当今,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改革令人担忧,不进行各课程间专家交流和相关调研,随意依照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刻意对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进行全方位、大比例课时量削减,已经成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普遍现象。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课时改革必须做好下列调研工作:(1)严格的行业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应用学调研工作;(2)行业和专家咨询;(3)教学考证;(4)对基础医学诸课程进行整合、包容和优化。否则,实施“以系统、器官为中心”教学方式的瓶颈问题更显突出。
2.“砍学时”的误区,课时补偿机制不完善。目前,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改革走入一个“砍学时”的误区。其特点是:(1)基础医学课程学时削减33%-46%;(2)课时不足显著影响了该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容量的传授,束缚了“以器官、系统为核心”教学方式的有效运行;(3)课时补偿机制不完善。其后果是:(1)学生习得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容量不足,不能满足“必须”、“够用”和“支撑”的知识素养;(2)医学基础、桥梁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衔接过程被动,“打补丁”教学现象严重;(3)“以器官、系统为核心”教学方式的惯性实施存在困难,高职医学生的知识底蕴不高、不强;(4)“专生本”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贮备缺陷,应试能力降低。
[关键词]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本科临床医学属于一门医学的临床学科,它主要涉及处理以及研究临床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重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方案,这是一门实践意义深远的学科。截至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授课时依旧沿袭以往古板的教学方式,即采用“医师授课+示范”的方式,以为将所应学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却忽视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趣味。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落后观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想象力。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逐渐使得学生们对临床医学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而关于其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2004年初定的试行版《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是我国相关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的条文标准之一。并在2012年时已经在国内七所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认证。一般来说,这种专业性的认证标准保证了现代医学教育中较好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可靠性,该研究在总结历年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之后,结合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来提出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提到,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应当积极地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课程改革,将教材以及课程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对于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应当涵盖具有其特点的生物医学在内的许多内容。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被动学习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而所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较受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认知形态规律,将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多门学科的知识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进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教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学生会对其感兴趣随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书+老师讲解+教师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系统优质的一面,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法授课,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度适时的运用,从而达到课程讲解的最优化。切不可为盲目追求教学实践性而过度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进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架设课堂与教学的桥梁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同时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中的教学改革要灵活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起其医学素养及良好的品质。
3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新颖教学方式
按照《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医学的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应当选取多种多样但适合学生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模式[1]。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展示、自我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引导性学习等方式,并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向学生们用崭新的方式教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式新颖,更具前沿性,也能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将外科学中的知识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较前沿的医学(临床医学)资料也会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也就是说可以更加广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学问题情境,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利用教师与学生、设备交互教学的教学方式,这与以往截然不同,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教学要灵活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情景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基础医学情景化教学的课程的重视还处在较低的程度,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多古板陈旧。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在没有实际教材教学为基础的时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时督促教师安排好教学的实践与计划,在保证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构设一个学习的好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教学环境;再其次,医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以简单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为主,如果教学的方式过于直白,而内容又相对来说较为艰深,学生很难去理解,更别说掌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感官的活动,而学习最需要的也就是积极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结果。课堂的气氛将在较好的情境里得以调动,学生们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和演示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2]。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来说在于让学生记忆并且理解、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带领同学们在情境中具体实践,以满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5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医学以及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切实有效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实验活动,体会并且领悟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另外,医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学术性的论坛、讲座,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展示、探索。《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其中也要求要让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创设情境去培养实践能力之外,应当支持并且大力发展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所以应当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国家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科研。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式来创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进而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莞,宋高臣,张海峰,等.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3-14.
考虑到学生的关注点,课程内容被不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进来,如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宏观视野的培养也愈来愈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为此新的教学内容被调整为3个模块: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医学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健康。其内容包括医学与健康和人类进步、人体结构奥秘、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疫苗接种、慢性病与亚健康、从看懂化验单到健康体检、安全与合理用药、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医学发展前沿。这部分内容既保留了基础医学框架的系统性,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新增加的医学发展前沿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至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是应学生的强烈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与其说中医属于医学,其实它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医学为依托,学习中医中最经典的学说和思想,也可以培养人文思想。②第二部分着重具体医学案例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辨能力。这部分包括两个内容:法医与自我保护,将医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分析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急诊与急救,这里讲述的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严密的医学知识,同时直面生与死的较量也让学生对人性和生命的意义思考更多。③第三部分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全球化与国际卫生。分别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架构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患矛盾原因何在,当前医疗体系如何应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从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学分析探讨经济文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国际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运作方式等。这些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老师只是介绍背景知识后提出问题,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调研完成。这对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均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早在2007年即开始了一场把大学生公共健康教育与艺术和科学全人教育及美国希望公民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其内容涵盖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机构运行以及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疾病发生特点和国际间联合防控疾病的运作方式等。
2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拓展除了在课堂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基础医学导读学习平台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讨论版围绕医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网站推介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期末考试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通过此平台进行,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3考核方式的演变在课程早期,基于教学内容建立了包括单选和多选题型的试题库,进行开卷考试,以检验并督促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希望学生对医学知识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确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网络平台讨论版的发言,了解学生对具体医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作为平时成绩(占40%),二是期末时列出几个综合性议题,或者针对公共卫生健康现实问题讨论或者结合各自专业谈谈与医学的关系等,以综述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调研、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综合能力,作为期末成绩(占60%)。通过2年4个学期的尝试,从最初只是对感兴趣的医学问题的引述,到逐渐可以融入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探讨医学与各自专业(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探讨“患者看病贵与医生收入低矛盾的经济学分析及化解对策”、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数学与统计知识进行公共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探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组织合作及其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是将通识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关键词:中国台湾大陆基础医学教学
为促进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受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之邀,本人于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进行了三个月左右的学术教学交流。访学期间,我深入课堂,观摩教学,深刻感受了两岸不同的教育体系。因为本人主要承担的是基础医学的教学,所以在元培大学的时候主要深入了解了元培医事科技大学的基础医学教学与我校的差异。
一、两岸基础医学教学基本概况
我校的基础医学教师归属于基础医学教研室,元培科技大学没有独立的基础医学教研室。基础医学的专任教师被分派到各个专业,为不同的专业服务。我校是固定的几位老师专门负责某一门基础科目的教学,服务于所有的专业类别。在元培,负责某一个专业的3-4名基础教师要承担该专业的所有基础科目的教学。这就意味着元培的每一位基础医学的教师,同时要负责多门基础科目的教学。中国台湾访学期间,我一直跟听的是廖老师和林老师二位老师的课,他们要同时兼任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服务于专业的这种形式,对基础医学的教师要求更高。这样的优点是,老师的自身能力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各个科目融会贯通,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元培所有的基础医学教师,都能在讲解某一个科目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拓展到另一科目,使课堂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二、两岸基础医学课程差异
1.课程目标及重点难点设置的差异
我校的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护理类和其他专业(如检验、卫检、美容等)二大类。在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因为所服务的专业不同,所以同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重点难点的侧重也不相同。不过,总的来说课程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置均以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简称国考)为纲。比如,对于护理学专业,重点和难点设置以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纲为依据,检验专业的同学则以检验执业资格证书考纲为依据。
2.考核方式的差异
在我校,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的考核方式,包括考核的范围,成绩评定的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于课程标准当中,所有的教师均需遵照执行。在中国台湾,课程考核的自由度较大,不同的老师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平时成绩的组成由任课教师自己制定,每一位老师都可以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组成主要由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小考成绩、家庭作业等部分组成。中国台湾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性考核,所以平时成绩占了很大的比例,期末考试的比例只占到总成绩的20%-30%。以林**老师的生理学为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各占总成绩的30%。而我校,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起码是总成绩的50%以上。
3.信息化教学的差异
来中国台湾访学目的之一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台湾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是如何开展的,但是过来了以后,发现大陆地区的信息化技术比这边发展得更好。单单从互联网这一块来看,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陆的淘宝、京东、唯品会,支付宝、微信支付,“依仗手机走天下”的时代,而中国台湾地区依然是传统的现金交易。由于受信息化技术落后的限制,所以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应用也比较少的。上课点名的方式也是人工的方法,課堂小考也是纸质打印试卷考试,很多教师上课用的麦克风是扯线的,所以难以脱离讲台,等等这些,都会让我这个从大陆来的人,为大陆的经济发展点赞。不过,中国台湾地区的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他们可以自由运用YouTube的在线资源,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在线播放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这些资源都是国外的优质资源,非常清晰。
4.实验教学的差异
我校的生理学实验主要是借助于活体动物实验在开展实施的,而中国台湾的高校基本上已经取消活体动物实验。所以,元培的生理学实验主要是借助于各种小型的仪器。比如元培的生理学实验项目主要有心电图测定、脑电图测定、肌电图测定、肺活量测定、血氧含量测定、血糖测定、尿肌酐测定等。在生理学实验方面,如果论教学效果还是活体动物实验更胜一筹,因为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让同学们真真切切现场感受一种刺激对个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对动物的保护和对生命的尊重,活体动物实验不再应用于已经成熟的理论中,那么必然要借助于其他的方法。借助于与临床贴合紧密的小型仪器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沙焕臣,张晓刚.两岸医学生培养差异比较之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32-135.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83-02
引言:我国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因为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发展滞后而导致医学教育和医疗质量不高和医科毕业生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和社会需求,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基于学科的课程教学模式,侧重于医学知识的传递和复制,而没有相应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根据我国的医学教育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吸收国际上基础医学教育的优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们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必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进行跨学科、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系统整合,建立创新性学习模式,并建立新颖的学习管理系统加强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1.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教学改革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后的新课程的特点是:(1)将重点放在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上;(2)教学方法适应性和弹性更强;(3)在课堂教学不足的情况下,向学生传递足够核心信息。新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由此看出,新课程既方便了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进医学高校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2.基础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
2.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坚持接触医学问题前移,临床实践前移和科研训练前移;推进临床与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和推进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体健康与疾病导论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教学模式,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PBL等案例式、讨论式的方法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并推进考试方式的改革。利用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及平台,尽早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强调基础联系临床
在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学科中,应该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例如,可以聘请外科医师讲授解剖学课程,聘请临床医师或从事药学研究人员讲授病理学或药理学课程。这样,临床医师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实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基础医学教师如果不参与临床实践,不接触患者,就不可能联系临床进行教学。因此,基础医学教师参加临床见习或实践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2.3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由于分科过于精细,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的脱节。有些学生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院,没有接触患者,更不会看病识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增加社区医疗服务等第二课堂内容,使低年级学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体验人文精神,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早期进入医师角色。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2.5设置基础医学综合考试
对比美国医学生在校第二年末参加的美国疾师执照第一阶段考试,我们应该设置与此相对应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除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外。还应当包括各器官、系统的异常结构和功能以及治疗原则。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即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疾病和治疗及相关药物作用。例如,在心flIL管系统学习中,除了掌握心脏正常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心脏异常时各类病病的发生机制和转归。
2.6加强师资的培训
教学改革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团队。将学校原有的系、部重组,设置跨学科的新型结构:学群。教学改革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小知识结构,还应具有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搞好教学改革的教学,就必须培养博学的教师。一方面各医学高校内部教师岗位相互轮换,另一方面做到将教师请进来、输出去,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结束语
尽管实施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但是实施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群策群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的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材的编写,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等。总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最终找到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基础医学教学能够真正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泓波,赵志伟,高维娟. 以病理生理学为例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06)
引言
基础与临床相脱节是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的无缝对接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按照基础医学教学的整体布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与附属医院相关专业的全方位合作,组织教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査房,更好地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增强基础教学的临床知识含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一流医学院培养一流医生的要求。
1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脱节现状分析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都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取向使他们失去了与临床教学交流与合作的驱动力和主动性。临床教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因为他们的学科本身更贴近于培养医生的目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讲授上一些漏洞和偏差容易被掩盖,所以在教学中的偏离与失误不那么引人注目。由于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教师缺乏交流与合作,而且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循序渐进式教学法习惯,导致学生接触临床晚,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易出现髙分低能的现象。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知识的教学结合,形成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紧迫要求。
具体来看,在传统医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单一学科教料书的内容都是围着本学科的知识打转,对医学教育整体教学内容缺乏全局性考虑。在基础学科的教科书中,基础的味道愈来愈浓,也愈来愈“纯”,而与临床的联系却愈来愈少。在临床学科的教科书中,新的临床诊治内容也是有增无减,但与基础学科的联系只是作一些轻描淡写。学生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全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能真正接触到与之相关临床教学内容,这就从客观上阻碍了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2基础医学与临床结合教学重要性分析
由于基础和临床老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看问题的侧重点会不同。因此,对于同样的案例,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的侧重点可能会不同,但由于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整体,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基础教学中,如果能将临床教学中重点关注的有些知识点早点融入,尤其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早点开始,对医学生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
目前很多大夫在看病时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症状学的内容没学好。如果症状学的基础扎实,大夫在分析诊断疾病时的思路就比较宽,思考的范围就比较大,就不容易漏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分析,就会很精确。
临床医生需要有一个规范化的临床思维培养过程,这种临床思维的培养不能从住院医生才开始培养,而应当从基础阶段就开始。临床思维过程,就是综合分析的过程。
—个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如头疼头晕不全部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还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衰引起的,也可能是哮喘引起的。对于一种疾病也要把具体的发病部位讨论清楚,如心衰有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的不同,要引导学生如何去鉴别,找到各种具体发病部位的证据,要找到临床诊断上的支持点和不支持点。左心衰竭有哪些证据?右心衰竭有哪些证据?我们现有的证据是否支持左心衰竭?是否支持右心衰竭?然后得出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还是全心衰。如果做出肯定的判断,则一定要有肯定的理由,做出否定判断也一定要有否定的理由。只有这样细致的分析,今后遇到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分析。
3对策与建议
当前基础医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临床医学脱节是多方的原因造成的,包括两者的教学理念的不同,教学模式的差异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差异性,并把两者的教学尽可能地融入到一起,以此打破传统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的教学模式。
为了尽可能的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入到一起,在进行基础医学教学时应让基础教学教师到临床科室病房进行临床实践,让基础医学教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和病例讨论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异同性,这样能够帮助基础医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自身的临床知识量,并把这些知识融入到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并教授给学生。同样的,也可以安排临床教师参与到基础教学过程中,参与基础医学教学的备课听课,教学调研活动,以此增加他们的基础医学知识量,这样临床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补充一些临床疾病的相关理论依据,让教学更有说服力。
在基础教学阶段开设相关的临床医学的知识讲座,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相关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在临床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对各门临床课程适当压缩部分与基础相重复的内容和课时数,由基础教师开设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基础知识讲座。开设综合性基础知识讲座,主要采取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为中心,以问题(疾病)为牵引,综合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对某一器官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机制、病理改变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讲解,从而强化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出发,组织一系列基础研究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进展性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好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平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因陈守旧,未能有效利用新兴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和创新,以至教学仍以封闭式的学历教育为主,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加大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而实验教学改革正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直观透明,更为丰富多彩,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更突出,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医学类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乃至专业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较为全面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还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综合信息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成为了衡量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如何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高端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
1 网络平台视野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渠道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以座谈、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相关各方(如学生、实验指导教师、教务部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兄弟院校、用人单位等)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我们多年担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管理的经验,发现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且很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重要作用的发挥。我们从网络教学的角度,对其中比较突出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差
基础医学实验具有操作技巧性强、教学时数长、过程管理难等特点。但是很多基础医学实验指导教师仍停留在传统单一的“面对面”传授知识,师生之间以单向沟通为主。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渠道也不畅,难以经常进行协作讨论和交流学习。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缺乏,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较差,难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1.2教学内容更新严重滞后
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基础医学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变化快,也比以前更具复杂性,但是不少实验指导教师还按照原有课程标准制订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社会实际需求变化,更新滞后,与社会上实际的医学工作任务联系不紧密,甚至严重脱节。
1.3教学资源分散、难以共建共享
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实验教学都是由实验教师分开指导,很多优秀实验案例资源缺乏收集和整理,无法共建共享,隐性知识更是难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实现有效传递,这些隐性知识包括教学重点把握、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1.4教学评价不客观、随意性较大
作为实践性课程,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方式粗犷,网络辅助教学水平很低。其实,不借助先进网络信息技术难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也无法捕获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大量细节,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经常凭主观判定,随意性较大,难以对教学形成客观的评价。
1.5教师角色错位、学生缺乏主题意识
目前很多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采用传统“以教为本”的思维开展教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无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基于网络平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本文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改进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微课化、幕课化,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而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教学评价、教师角色等教学模式相关要素发挥协同作用,解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最终实现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网络平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的思路如下图所示。
2.1重组网络平台的教学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基础医学实验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社会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性化明显,并且具有模糊性、复杂性和更新变化快等特点,导致教学内容与基础医学实验项目的真实需求往往严重脱节。针对目前实用型基础医学实验教材和教辅资料缺乏、教学内容计划跟不上变化快的问题,我们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以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下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为主线,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将先进性、开放性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同时,利用在网络平台上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新便捷、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围绕主线上的节点适当拓展知识面,提供教学视频资源、素材库、知识库、行业资源、课外参考资料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导资源,并随需应变,持续添加新内容、新知识。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线面结合,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
2.2利用网络平台的社区功能,开展“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医学实验与普通的理论课程不一样,具有综合程度高、教学时数长、教学地点分散等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专心程度等方面指导教师往往很难干预。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社区功能(如讨论组、论坛、在线答疑、即时沟通工具等),结合对学生具有很高黏附性的移动端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轻易组建网络讨论小组,针对某一主题随时随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帮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讨论和交流学习,并在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有效竞争,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合理、有序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分享中,还能够使基础医学实验中的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让后来者可以通过查看以前的讨论记录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挖掘和分类整理,可以实现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
2.3借助网络平台分解任务,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提供多层次的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常可以把这些实验项目分为普及型实验项目、提高型实验项目(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特点)、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绝大多数为普及型实验项目,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后,可以适当增加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在全部实验项目占比。因为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基础医学实验管理平台,可以方便地对基础医学教学中的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目标明确、时间较短、易于管理的任务。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参与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网络平台自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点评,系统地管理整个实验项目过程,有利于抓住实验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形成客观的评价。“参与式”教学将促进指导教师转变角色,摈弃“以教为本”的传统思维,成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者。
2.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历届优秀基础医学实验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库,有助于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这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教程、实验手册、实验照片、实验视频、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相关电子文档。网络教学资源库将帮助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中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实验操作等探索活动,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改变单一的基础医学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平时的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生在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上的提升。
3 结语
网络平台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活动搭建了新的舞台,成为一个“教、学、做”协同作用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搭建了高绩效的沟通桥梁。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开放、自由、和谐的空间,有助于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推进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师角色等相关要素形成合力,更好地将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实验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相互合作、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个性品质,从而解决制约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在教学中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京京,张立力.护理网络教学与教学模式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1
[2]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3]卢彰诚,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电子商务,2014
[4]赵群,等.网络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1
[5]霍红颖,湛邵斌.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11
[6]卢长鹏,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环境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7]蒋艳红,陈琳.基于协同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8]白素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9]赵真聪,杨雁红.医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J].医学信息,2011
【关键字】基础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03-02
引言
医学想要深入探讨必须要加强实际实践的内容,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不能够满足当今医学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推行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 教学理念
中心提出和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理论改革的体系,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了教学实验室建设的集约化和试验训练手段的一体化,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将三个渗透融入到新教学模式上,要注重本学科知识传授向多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方面的渗透,用综合实验素质培养取代传统的单一实验技能培训,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转变到增加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遵循学生独立思考来代替教师的灌输性教授知识,综合分析的理念的深入取代单纯的实验论证问题,由模式化的模仿操作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设计的转化。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强调实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科研思维的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 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学效果佳并且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国内的一般实验教学中心作为辅助教学,实验人员为主的体系主要是管理实验室工作和协助相关科室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中不仅仅有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也有独立的专职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人员组成有教授,副教授,研究教师,助教,实验师等的职称,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且能力很强,不仅仅具有科研素质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的经验.
3 改进教学实验条件 ,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投入了巨大的经费来支持实验教学的开展,拥有先进的设备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用于机能学实验室和形态学的实验室以及解剖学的互动实验室。多媒体系统的运用实现了网络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限制,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实验的效果。中心的设备不仅用于科研使用,同时也用于实验中心和全校师生的共同使用,淡化了原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实现了高端仪器设备的共享。
4 构建实验课程新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和科研的能力,医学基础课程专家们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课程新体系的实行。第一,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应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锻炼。第二,大力进行实验内容的调整以及融合。这需要不断加强实验基本知识和方法与技能的实验教学比重,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和整合,删除陈腐过时的内容,增加有意义的跟得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类似的不同学科专业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对学习有着进一步的全面立体化的了解,增强对实验综合性和科研复杂性的理性认识,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此外,要向学生介绍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研选题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将科研论文方式书写实践报告。倡导科研课题向教学的转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重视高水平的教材建设能够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有关学科专家教授进行研讨过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教材。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拍实验教学录像和制作教学网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网上学习和复习的能力,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强度。
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们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正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医学仍然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占据主流,把医科大学学生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答题机器,变成缺乏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活力。
7 结语
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注重验证式与综合设计式的结合。利用课内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终于可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被评为了全国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称号,并且多次获得了国家以及省政府的教学研究课题和多想教学成果奖励,在此期间我校欢迎各个院校对我校进行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参观与交流,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涛,朱坤杰,孟文芳,常东胜,冯化杰,高音.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