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宿规范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宿规范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宿规范化管理

第1篇

乡村旅游及分享经济不断发展,民宿在非传统住宿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2015年5月,浙江省德清县在国内率先发展民宿业,最先乡村住宿服务质量的评估细则并开展民宿标准化建设,其他地区如上海浦东、温州洞头等随之着手制定民宿标准化发展规划,民宿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其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民宿建设有别于传统住宿业建设,其中面临许多发展问题,以民宿为代表的非传统住宿业如何在中国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大背景中越做越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旅游标准化及民宿标准化发展优势

旅游标准可以理解为一种旅游方面规范性文件,目的是为了在相关领域内取得最佳旅游秩序,该规范性文件需经各方经协商一致制订、由公认机构批准并且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以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为标准化原则,具有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促进经营协作、消除旅游交易壁垒等作用。本文认为民宿标准化发展的优势在于:1.监管民宿行业。实施民宿经营标准化管理,需规范包括接待、安全、环境、服务等方面,预防安全、卫生、纠纷和客人隐私等问题的发生,政府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监管审查权也得到规范性保障;2.打造民宿品牌,实现规模经济。2016年3月,如家正式针对民宿业主启动民宿项目,业主们可以以免费加盟的形式进驻其旗下品牌“云上四季民宿”。花间堂、宛若故里等国内知名民宿品牌开始连锁扩张,民宿品牌各环节的标准化要求,如建筑设计、装饰装修和服务体验等都对其连锁扩张起到重要规范性作用。

二、民宿标准化发展与民宿个性化发展的不同点探讨

(一)发展内容有所不同

民宿标准化规定一般涉及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要求等方面。例如,在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必须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民宿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要指标。标准民宿要求生活污水必须集中收集处理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而精品民宿要求更为严格,还对空气质量、室外可绿化地的绿化覆盖率等都有要求,并要求从业人员管家式服务和英汉双语接待,全程为旅客提供专人安排规划。在民宿个性化发展上,一般涉及建筑风格、装修装饰和娱乐项目等方面。例如,民宿的建筑风格除了符合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还应具有特色装修装饰风格,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和当地风情,并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结合到娱乐项目设计中。

(二)要求侧重点不同

民宿标准化发展侧重于民宿规范化管理及程序化经营,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标准和民宿企业标准。浙江莫干山“裸心谷”依据地方标准规范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自身规范其产品的特色天然生态性。民宿个性化发展则强调民宿经营服务的灵活运作,要求民宿企业在规范经营下实施个性化服务。其灵活运作模式体现在既符合标准化要求,又能探索并建立自身服务特色与品牌。民宿标准化注重程序规范的量化,个性化灵活运作则注重建设品牌文化、提升品牌软实力上。

三、民宿个性化发展对策

(一)设立客史档案系统

旅客资料库中存有大量旅客信息,旅客资料是民宿业主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基础。要重视从各N服务渠道收集旅客信息,建立旅客资料库和客史档案系统,更好地处理常规旅客、个性化旅客和各类旅客反馈意见,这体现了民宿标准化向精细化规范发展,并能推动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特色民宿文化

打造民宿品牌,实现规模经济是实行民宿标准化的目的之一,然而民宿业缺少行业准入标准对优势资源进行互补整合。构建特色民宿文化有利于塑造民宿品牌,并在文化要素上树立民宿品牌市场。良好特色的民宿文化有利于民宿个性化服务开展,并且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当民宿业发展到规范特色民宿文化或主题民宿层面时,民宿文化个性化发展将与民宿标准化发展有机融合。

(三)实现网络营销特色活动

在短期网络营销方式上,民宿可以利用自媒体和当地旅游大号来相关娱乐活动信息进行网络宣传与吸引游客;在长期网络营销方式上,在符合活动信息公布、特色活动组织规范下,民宿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来精心运营和积累潜在旅客和忠实粉丝,达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效果。民宿业者既可打造娱乐信息集中平台,又可自我组织、开展定期活动,依托娱乐活动扩大知名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发展生态圈。

(四)发展自营式购物体验

购物在旅游过程中并非可有可无,良好的购物体验不仅为旅游活动增加亮点,更为旅游体验留下美好回忆。民宿业主可依据当地营业要求和经营资格的标准规范,适度发展自营式购物,增强民宿旅客的购物体验。民宿可结合自身住宿环境,开展特色主题式购物活动。以绿色环保为经营主题的民宿,除了严格按照绿色环保标准进行经营,还可开辟专门柜台来贩售多肉、盆栽等绿色植物及配件,不仅增加了旅客的住宿欣赏性,还为民宿经营注入了新活力。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公交站场;站场管理;规范化

公交要优先,站场要先行。公交站场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性设施之一,加强公交站场管理力度,推行站场规范化管理是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扮靓城市交通窗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庆直辖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交相应成为重庆交通行业的重要窗口之一。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场的运营与管理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量逐年增长,公交站场成为人口密度相对集中的场所之一,其作用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与全国其他同等城市相比,重庆公交站场管理的水平却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城市形象与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1、现状及影响

(1)公交站场发展现状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公交站场主要分为枢纽站、一般站、首末站和保养(停车)场四类。主城区范围内现状建成公交站场共30座,现有公交站场数量上内环以内占到77%,规模上占到85%。重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集团编写的《公交站场管理服务标准》,为站场服务管理工作制订规范;集团将龙头寺站场作为管理试点,全力打造站场运营服务管理典范;集团会同站台公司,进行重庆市公交站台的清理规范工作,逐步实现对全市公交站台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方便市民出行。

(2)存在的问题

一是站场建设进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据统计,目前重庆市主城区现有公交线路430条,公交车约7000辆,公交站场30处,占地面积35.6万,其中进站发车约50条线,停车只有约1600辆,占现有公交车数的23%。按相关规范标准计算,目前7000辆公交车需站场160万,缺口达125万。由于站场资源严重不足,大量公交车白天占道始发,夜间露宿街头,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也加剧了交通的负担,加重了交通阻塞,同时给道路交通和车辆自身带来不小的安全和消防隐患,增加了公交企业的管理、看护成本。

二是站场管理服务水平及规范化水平较低。与国内站场管理先进水平城市相比较,与打造“一流站场、平安港湾”的目标相衡量,站场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改进,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是站场管理体制不畅、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重庆市各公交站场由多家单位分别管理,具体表现为重庆市公交站场管理涉及单位(部门)多、产权状况不一,其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服务标准不一致,部分站场运营秩序较差。 另外,各站场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站场管理模式以规范站场运营。由于缺乏专业站场管理人员,站场专业化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造成部分站场设施设备不齐全,安全隐患较多,站场稽查力度较弱等问题,弱化了车站对车辆的管理功能。同时,部分站场隶属于车辆运营企业,使得站场对进站车辆无法一视同仁,容易形成不公平竞争,阻碍了客运市场和客运秩序的规范,导致站场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较低。同时,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窗口场所,站场体现着城市形象,其运营不规范导致运营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多,影响了重庆城市面貌。

2、愿景及目标

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公交停车难、用地紧张等问题,需建立科学、创新的站场管理模式和成熟的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创新站场管理模式、提升站场管理水平,推进站场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打造文明靓丽的交通窗口。

3、战略及实施

(1)将站运分离落到实处

“站运分离”的实质是打破了旧的投资和管理体制,实现了道路运输的专业化分工,这体现了道路运输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使道路运输经营体制这个上层建筑更适应道路运输市场经济基础。同时,“站运分离”可以实现站运之间的合理分工、规范经营,有利于站运双方集中优势加强并改进各自的核心业务。 “站运分离”后,站场对所有运输经营者都一视同仁,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优胜劣汰,有利于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从而促进统一开放、统一管理的道路运输市场的建立。

(2)实行“四统一”的捆绑式经营

当前的公交站场环境较公交双改之前大有提升,但专业性仍显不足,现场监管力度较弱,而站场专业化管理核心就在于规范和统一,即实行“四统一”的捆绑式经营:各站场的营运车辆实行统一服务标准、同一线路的运营车辆统一排班、统一停靠、统一按投放营运车辆数分配营业收入。营运车辆必须进站,按照物价局的相关规定收取车辆进站服务费。站场全力抓好对乘客上车前的服务,对营运车辆的安全、卫生予以检查和保障,凡是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允许发车。车站采用大循环滚动发班的模式,达到各营运车辆间的公平、公正。

(3)制订站场管理服务标准

站场不仅仅是停放、疏通车辆的场所,更是广大市民出行的集中地点。站场要通过规范化的站场运营管理队伍做到依法管理,强化监管,提高效率,优质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这需要突破现有管理理念,制订规范、专业的站场管理标准,对站场等级进行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等级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服务内容。在标准的内容上,对工作人员行为、安全工作、卫生管理、办事流程加以严格细化,试行成熟后对全市站场进行推广。反之,这个标准还可以作为区域建设站场规模大小的依据,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

(4)优化站场管理队伍

有了成熟的站场管理标准,还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来贯彻和执行。要提高站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外出学习培训外,笔者认为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

第一,明确分工,对站场实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运营的站场涉及安全、卫生、运营、调度等社会分工的各个方面。分工的细化可以提升专项业务的工作质量,更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岗位之间各司其职,既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整体业务技能水平。

第二,科学管理,提高智能设施设备比重。现代化的运输要实现人和物有序的空间流动,就必须对客运实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运输管理智能化。如通过使用车站LED显示系统,及时显示车次及运营时间信息,方便乘客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引导乘客流向,可实时插播安全宣传资料、紧急播放信息,做好宣传工作;通过设置自助服务设施,比如设立智能信息亭,实现IC卡办卡、充值、挂失等业务,还可为乘客提供酒店查询、票务预订等业务。

第三,组织扁平化管理,缩短管理链条。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能是间接指挥与控制下属,信息化、计算机化等使企业管理控制幅度加大成为可能;因此在站场的组织设计上,我们力求体现流程化的一体化管理思想,加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构造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以便能够适应面向客户的一体化业务流程。笔者认为,站场的组织结构可以包含三个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计划调度中心,操作中心。操作中心下设各种作业组(劳务组、安全组、卫生组等),这些作业组掌握和管理不同的作业资源,完成具体的不同业务操作,由调度中心直接调度,这种统一的、扁平化组织管理方式缩短了指挥链,充分支持作业资源的有计划共享,大大地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4、结语

根据国内外公交站场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成果,结合重庆实际,研究了重庆市公交站场规范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希望对“推行站场规范化管理,扮靓城市交通窗口”的站场管理发展目标起到一定作用。从根本上改变站场管理的现状,全面提升主城区站场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我市打造靓丽的交通窗口形象做出新贡献!

3.统一组织招商,合理引入品牌。铁路客站商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客站商业整体定位考虑经营业态,要统筹考虑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如何进行价格定位、给予对方什么利益、如何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租约期限租金价格如何确定和调整等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铁路商业管理部门而言,如何能够招到有品位、有形象,遵守合同,诚信经营的商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客户发掘、品牌培养等各项商业管理工作上来。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渠道等原因,统一招商的工作也可以委托给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来代为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专业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结合他们自有的优势和强项,做到双赢。在招商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确定品牌商业经营者和普通商业经营者的比例,招商阶段有选择性地挑选经营素质好、管理规范化的商户,引进连锁品牌客户,而品牌客户的成功运营就在于其优良的服务水平、公众认可的产品价格和环保的安全措施。通过品牌客户带动市场人气,提升整体经营形象。由于竞争因素,品牌客户也不是越多越好,要保持适当比例。

4.统一经营管理,提升整体水平。开业前统一招商工作完成后,客站商业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后续经营管理工作,要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客站商业的统一服务意识,统一服务主要包括:统一商户管理、统一服务监督、统一物业管理和统一信息服务等。铁路客站的商业统一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和维护铁路客站的整体功能的实现,在于保证承租合约的合理合法性及有效执行力,避免屡禁不止的承租场地租金拖欠问题。因此,客站商业经营管理部门不仅要从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作业标准等方面加强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培育市场,如何促进客站商业市场的可持续经营发展问题。除此之外,日常运营中所产生的诸如旅客投诉、服务质量、物价控制、消防安全、人员着装等等具体的细节问题,也需要重视。要加强租赁商家的管理,通过公开检查和暗访等形式,切实抓好物价、卫生、环境、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切实避免投诉事件。要加强与经营客户的沟通协调,帮助经营客户切实解决问题,形成良性的经营机制。

5.创新合作模式,全力实现共赢。近几年来从全路铁路客站招商实践情况来看,新型的与铁路的商业开发合作模式主要表现有全面租赁和部分承包两种。这两种合作模式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铁路客站商业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参与商业开发者往往经验不足,且铁路商业管理部门在引入合作企业时,价格因素均是招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评判点,因此经常存在商业中标单位可能是出价最高者,拟参与铁路客站商业开发的企业必须先有足够高的报价来确保自己能中标。这种情况发生后有两个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是为了自身利益,中标者可能会希望对商业布局整体策划方案进行调整,二是中标后的能否持续经营尚需要时间来印证。基于此原因,建议在今后客站商业开发中积极探索公司制形式,即铁路商业管理部门和商业参与企业合作组建公司,该公司负责客站商业的定位、策划、包装、营销、招租和经营的一条龙全面工作。新公司可以定额租赁或经营收益比例分红方式向铁路商业管理部门取得商业面积经营权,并开展经营,产生利润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公司还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交由商业参与企业负责经营,铁路商业管理部门根据约定收取应得的利益。该种合作模式的最大益处在于它的经营持续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也有利于铁路方引入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商业房地产投融资指南》 陈建明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 董金社著 商务印书馆 2005年

[3]《找旺铺―商业地产定位与实操》 吕波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第3篇

第一章概述

1·1概况

马楼村现有村民320户,1200人,其中三峡移民6户,28人,耕地面积1200亩。村集体拥有运煤码头6处,沿岚济路建有村开发区一处,内有汽车修配、电气加工、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建有大型加油站两座,个体工商户达200余户。马楼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是一个多业并举的“双文明”村庄。马楼村基础设施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较高;“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北宿镇马楼村位于“黄金水道”白马河东岸,岚济、济枣两条省级公路交汇于此,附近有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北宿煤矿和济宁市落陵煤矿、太平煤矿等多家大中型煤矿,是北煤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马楼村属暧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邹城市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第二章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2.《山东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4.《邹城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5)

7.《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8.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2·2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马楼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马楼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社区,把马楼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用3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200万元,村民年纯收入增加到8000元以上,把马楼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码头河运和路带经济是马楼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马楼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3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期限

按邹城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3年,即2006-2008年。

2、规划范围

见《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08)》示意图,合计规划范围内总面积约28公顷。

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3·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主出入口设办公区(村委会大院、人口文化大院);村中心大街设村民广场、公共设施(学校、卫生室)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村内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呈网状,通过暗渠,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三支渠。

3·2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马楼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对村南路以南的两户住宅,于2008年前清理掉。

4、新建: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

5、村内大坑填平后规划新住宅。

6、宅基标准:16M(东西)×15M(南北)

3.3道路交通规划

1、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2、道路分为三级:

中心大街:宽20M

大街巷:宽10M

小街巷:宽5M

3、道路建设

南北走向:

中心南北大街(康庄路)宽20米,采用水泥路面,向南延伸使其与济枣公路至白马河港的柏油路连接,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双排路灯。其余道路共15条,其中长340米,宽5米的12条;长340米,宽10米3条。村西第二条宽10米的路(同德巷)向南延长至三支渠。

东西走向:

东西走向道路共4条,宽均为10米,其中长500米和长730米各两条。路面采用底层煤矸石,上面铺石屑,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村南路向西接通白马河堤。2006年,硬化村内西侧长350米、宽5米南北走向大街和村中各长600米、宽5米的东西走向两条大街,并装架上路灯。此后,自西向东,每年硬化两条。

3.4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宽10米及10米以上街巷两侧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上加水泥盖板;宽5米的小街巷中间挖排水沟,宽60厘米,高60厘米,砖混结构,上加水泥盖板后再修筑路面,入户端加箅筛,防止堵塞。投资12万元,环村挖排水渠1000余米,倒梯形,下底宽1米,上底宽2米,高1.3米。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暗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三支渠。

3·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根据村庄临近白马河,潜层地下水水质不适宜饮用的实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村里投资2万元上一台水质净化设备,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村民居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公共厕所,在开发区、村部大院、村庄的东中西部各设置一处公共厕所。

2、垃圾箱(桶)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在规划范围内设置20个点。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3.6绿化规划

1、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2、中心大街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栽植黄杨球,树间砌花坛,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3、村内四条东西大街,设计两侧栽植石榴或桃树。

4、街心村民广场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选用四季常绿花木品种。

5、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柿子、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3.7公共设施规划

1、学校建设。拆除现小学校,另选址重新规范建设村级标准化小学校及幼儿园。

2、新建科技、人口文化大院。将现使用的村“两委”办公院落让出,租赁或拍卖给村民搞三产开发。拆除村小学后一排旧瓦房,投资30-40万元新建两层办公楼的科技、人口、文化大院,大门西开,建仿古式院门,与现有的村务公开栏格调一致。

3、村民绿地广场。将现中心大街东侧水坑填平,建成村中街心绿地广场,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休闲娱乐。

4、卫生室。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并争取与镇卫生院合作,成立北宿卫生院马楼分院。

5、文化宣传设施。加封村务公开栏铝合金透明窗;在中心大街北、中、南建设3处《村规民约》宣传牌,沿街建10个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其容颜更加美化。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4.1投资6万元,预计动用土方1200车,对村南的大坑进行填埋,估计可新增土地15亩。

4.2自高岭土厂路至西落村大棚区,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成片发展温室大棚蔬菜。

4.3在岚济公路马楼段绿色通道内发展80亩的林下百合特色种植。

4.4在岚济公路北新建加油站东侧,兴建一处农产品批发市场。

4.5以三处苗圃为依托,综合开发建设村南生态旅游农业小区。

4.6加大岚济、济枣公路沿线路带经济小区、白马河港区的综合开发,鼓励和支持村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力争在2006年建成正在论证、占地8亩、投资500万元左右的塑料厂一处。

4.7对白马河以东,岚济路南,村庄以西的土地进行开发。

第五章村民社会保障规划

5.1在保持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的基础上,由集体统一补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5.2循序渐进地实行村民养老保险金制度。所有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

5.4村集体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提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优待标准。

第六章制度及管理规划

6.1修订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制作高标准、观赏性较强的制度牌子并上墙悬挂,同时,统一制作小巧精致的《村规民约》镜匾发到各家各户。

6.2健全完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治安维稳监控小组,以及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规范村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机制。

6.3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文明户星级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实行“农村小社区化”和“区中区式”管理,进一步优化村内管理秩序。

6.4规范完善村级档案标准化管理。将村务文书资料、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规范组卷建档。同时,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统一建立村民档案并集中管理,条件允许时,增配计算机,建立村务、财务、村民电子档案。

6.5以落实《北宿镇村级工作操作规程》为载体,规范完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点中点”。

6.6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建立以村“两委”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村民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联户施训为主,利用远程教育课堂、广播喇叭宣传、板报栏宣传等为辅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好宣传教育的舆论环境。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7·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马楼村的新农村建设。

7·2镇政府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对马楼村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财力扶持。

第4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市201x年春季防火工作方案》和《高新区201x年春季防火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春季防火安全工作,坚决遏制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我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实际,特制定春季防火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市政府春季防火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结合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全力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动员全校力量,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除火灾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任务措施

1、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安全防火万无一失。

学院成立春季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春季防火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召开春季防火专项会议,对我院今年春季防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贯彻落实《消防法》,施行岗位责任制,单位法人代表为学院防火第一责任人,各处、室、部主要领导为所在部门的防火第一责任人,实行安全防火责任追究制,哪个部门如果安全防火工作出现问题,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其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承担领导责任。

2、推进本单位“四个能力”建设。

要按照《吉林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的要求,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使本单位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春防期间,学院达标率要达到100%。

3、开展防火安全大检查,做好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治工作。

学院要在春防期间对本单位开展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对单位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上报学院防火工作委员会研究解决,对整改期间停用的场所,要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4、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要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对全体员工开展以“四个能力”为重点内容的消防安全培训,组织一次消防逃生演练,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开展“明白人”培训,提高自主消防管理能力。对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

三、学院春防工作具体部署

春防时间:201x年3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自检自查阶段

(一)宣传教育

以保卫处为主,其它部门配合,积极开展春季防火安全宣传教育。

1、学院宣传部门、网络技术中心、学生团体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板报等开展安全防火警示宣传教育。

2、开展消防培训,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保卫处将在春防工作期间对学院师生员工和重点工种等分别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全院师生组织一次疏散逃生、实地灭火演练。

3、由保卫处制作消防宣传条幅和防火标语旗,在学院各明显处张挂,营造校园消防警示氛围。

4、根据学院安排,在学生中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知识学习竞赛等。

(二)自检自查

1、成立自检自查小组。由院主管领导、后勤处、保卫处、学生处等有关人员组成。

2、检查组检查的重点部位: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报告厅、各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教材库、实验中心、网络中心、图书馆等。

3、检查的主要内容:

(1)各重点部位是否存在火灾隐患隐情,是否存在违反学院安全防火规定的行为;

(2)各处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被封闭、堵塞;

(3)各处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4)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存放和使用是否规范;

(5)各处的电源、线路、插座、开关是否安全有效,安装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电线老化和超负荷运行等问题;

(6)校园内各处供消防车通行的通道有无障碍物堵塞;

(7)学院各部门、后勤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安全防火制度是否落实;

(8)检查学生公寓违章使用各种电器、炉具及易燃易爆物品等;

(9)检查餐饮中心用电、用气和排油烟管道是否有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自检自查方法:首先由学院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对本单位各部位的防火情况按照检查的内容进行自检自查,后勤、食堂、超市和个体业户由承包业主自行组织检查,而后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验收。

第二阶段:整改验收阶段

具体要求

1、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任何隐患隐情,职能部门以整改通知单的方式通知到有关单位、部门的直接消防责任人组织进行整改排除,不许以任何借口拖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成后同时填写火灾隐患整改报告单,报保卫处进行复查。

2、学院所属各部门在自检自查中,如果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又不能由本部门自行整改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学院保卫处反映,由保卫处向学院主管领导报告,制定整改措施。如果各部门存在的火灾隐患既未自行整改又未向学院保卫处反映,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3、现在天气已经转暖,各处教学楼、各学生公寓的所有安全出口门、疏散通道要一律保持畅通,教学楼的所有出入通道门在上课期间内一律不得上锁。

4、对各处消防设施、器材随检随修,以确保良好的实用状态。对故意损坏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必须给予从严处罚。

5、对实验中心的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存放和使用问题要尽快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力量整改,确保安全。

6、各后勤服务部门如食堂、超市存在的消防设施不到位、制度不落实和物品摆放混乱堵塞疏散通道等问题,必须限期整改。

7、严格值班、值宿,认真落实值班、值宿制度。对擅离职守的脱岗行为要严肃处理,保卫处加强全天24小时巡逻检查。

8、后勤部门组织人员对我学院各处建筑的供电线路及设备进行一次检测维护,以排除在供电设备、线路方面存在的容易引起电火的隐患。

9、学生公寓是我学院安全防火重中之重的重点区域,保卫处要在春防期间会同学生处、公寓管理中心加强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公寓管理中心要加大对学生公寓安全防火的自检自查力度,坚决杜绝违章用电、违章使用违禁电器、物品等现象。

第5篇

(一)实习时间:XX年年6月30日——XX年年7月25日

(二)实习地点:吉林省康辉国际旅行社总部,笔者主要在公民旅游中心实习。

(三)实习目的:主要是培养我们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旅行社实习让我们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单位概况:吉林省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创建于XX年,隶属于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并在全国垂直管理104家直属分公司的------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是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成立的国际旅行社.公司注册资本金15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160万元人民币.吉林省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首家中央直属的国际旅行社,也是国家旅游局特许批准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

二、实习内容

(一)接待实习内容

由于慷辉国际旅行社总部设在二楼,且下设很多部门,每当客人来公司时,一般都直接到各部门。客人对公司一印象非常重要,怎样给客人美好的第一印象呢?首先必须面带微笑,让客人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其次是在做介绍线路时要时刻以客人的立场上出发,投其所好;最后是对于外出游玩的介绍上,要及时向客人说明当地的消费情况、风俗情况、注意事项等。

其实接待的对象不仅仅指出游的客人,也包括同业的工作人员。我们部门经理姓王,有一天我按经理要求把她的qq以及msn挂在了电脑上,大概9点时候,王经理的qq闪了下,吉林省华侨国际旅行社的海之缘的李璐璐给王经理发了条信息,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问好,我一看,不答理人家的做法是不对的,我就回了个笑脸,慢慢的我和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

还有一天,有个中年女人挎个包来到了我们部门(公民旅游中心),恰巧王经理不在,我热情的向她打招呼,然后给她倒了杯水。然后我问明来意,原来她是某学校的李会计,由于学校要出游,她是来交团款的。我马上给经理打了电话。然后告诉李姐,说经理马上来。可没有想到,经理很久没来,屋子里实在太安静了,我鼓足勇气,开口说话。首先,说了下天气,然后又转到出游,然后又是化妆品,在我觉得快没什么话的时候,经理终于回来了。晚上回学校,我仔细想了下,觉得和别人沟通原来并不困难。

(二)产品线路安排实习

我是个刚到人家部门的学生,开始,对线路的安排工作,部门经理并不让我参与,只是让我慢慢看别人怎么做的,在经过两天的学习后,我对产品线路安排工作已经了解的几乎差不多了。产品对于一个公司的存活起关键性作用。旅游线路就是一种旅游产品,由于旅游产品容易被别人抄袭。我发现旅游企业一般不把线路安排透露给同业竞争对手。对于线路安排要注意的问题有下面几点:首先,要遵从客人要求,按照客人要求安排线路,诸如一些忌口忌讳的事情要提前向客人询问。其次要注意时间紧凑,让客人在合理的时间以及金钱内游览完他们想游览的地方。再次是线路安排人员要对地理知识相当了解,并用合适、优美的语言把线路向游客描述出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合理。在这里合理的含义是指合情合理。

(三)导游员职责实习

我只考下来导游资格证,所以在旅游企业出去带团的机会并不大。但我还是进行了导游员的职责实习。1、担任全陪工作的导游人员的主要职责是:(1)实施旅行社的接待计划,监督各地接待单位的执行情况和接待质量;(2)协调领队、地陪、司机等各方面接待人员加强合作,做好旅行各站的衔接工作;(3)配合、督促地方接待单位安排好旅游者的食、宿、交通和参观、游览活动,照顾好客人的生活起居;(4)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并能提供与之相关的延伸服务;(5)耐心解答旅游者提出的问题;(6)反映旅游者的意见和要求,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协助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2、担任地陪工作的导游人员的主要职责是;(1)认真做好旅游者在本站的接送服务;(2)严格按照接待计划确定游览日程,安排好旅游者的食宿、游览、购物、文娱等活动;(3)热情做好导游讲解工作,积极向旅游者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4)妥善处理好旅游相关服务各方面的协作关系,认真处理旅游者发生的各类问题;(5)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做好事故防范和安全提示工作。

三、实习体会

虽然实习时间不长,但是感触颇深。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哪些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出游时是否会选择旅行社、又会选择哪家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规范性

旅行社的规范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该旅行社是否为根据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设立的合法旅行社,二是指该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欺骗旅游者、不正当竞争和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旅行社的规范性是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旅行社产品的价格

旅游者之所以选择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节省旅游费用。因此,旅行社能不能在向旅游者推介旅游线路时提供诱人的旅游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者的购买决策。

(三)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者渐趋理性,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的时候,已不仅仅着眼于旅行社的报价,而是综合平衡旅行社所提供旅游产品的“性价比”,从而权衡其所作出的购买决定是否“物有所值”。因而,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在旅游者心目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四)旅行社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程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团体标准等全包价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相反,那些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包价形式和旅游服务,尤其是能够提供根据旅游者特殊需要“度身定制”旅游产品的旅行社越来越多地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五)旅行社的诚信度

诚信是旅行社企业立足于社会和长期盈利的基石,也是旅游者选择旅行社的关键因素。旅行社的诚信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切实履行其出行前向旅游者所作的服务承诺。

(六)旅行社的品牌形象

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特征增大了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觉察风险”,而购买名牌产品是降低该风险的有效方法。所以,旅行社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购买选择。

四、实习思考

旅游业是朝阳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旅游企业的可进入性高,门槛低。现阶段我国各地方旅行社相继建立,旅游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下所示:

(一)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分,旅行社从过去的传统的做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分外,现在更加分工细致,不同的旅行社开发不同的旅游专线,同一品牌的旅行社也分别开发出不同的主体旅游和专题旅游。康辉国际旅行社办理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业务

(二)旅游中介的附加服务越来越突出。随着顾客越来越挑剔,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旅游中介机构为争夺顾客,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服务的附加作用。如为顾客提供票务预订服务、租车接送服务等,提供金融服务、保险保障服务,还与许多其他餐饮娱乐等消费单位合作等等。

(三)旅游向郊区化、短期化发展,一日游、两日游越来越多。人们对双休日逐渐习惯和开发,旅游逐步从长线向郊区短线延伸,因此一日游、两日游这种短期的旅游活动越来越突出,因此各种各样的度假村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抛下一周的紧张和都市的浮华,来到郊区吃农家饭,参加田园劳动,欣赏山水风光,追求自然、清醇和土朴。这从国内旅游相关增长指标远远高于出境旅游增长指标可以得到印证。

(四)自助旅游渐成时尚。传统的旅行社服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印象(主要是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使旅游变成了只有旅没有游,但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私家车越来越普及、酒店预订公司繁荣以及飞速的发展,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尤其大型节假日期间,三五个家庭结伴出行,驱车数千公里,跑遍大江南北已不是稀奇事,他们通过酒店预订公司预订酒店解决住宿问题。余下的就是自己自由的安排游玩,弥补了传统旅行社的不足。从XX年度用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占15.7%的人数构成中可以证明。

(五)商务旅游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内及国际性的商务考察旅游也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我国各类商务大军有4000万人,每年平均每人出行3次计,全国全年的商务旅游人次在1.2亿人次左右。而且商务旅游大军的队伍每年都在以数百万人次的速度在递增。商务旅游也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大型的商务活动(包括传统的和新兴的商务活动)是导致商务旅游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商务旅游的构成者中,从入境旅游人数的构成比例中可以看出,其中参加会议商务的人数占到17.7%,而从25-44岁占整个旅游人数的48.6%的比重也可以看出。所以,无论是旅行社或是其他旅游新兴的中介都会非常重视商务旅游市场。

(六)期货式旅游也已萌芽。尽管分时度假这种旅游形式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还很不规范,但越来越多的城市的白领们选择了长达10年、20年、30年的分时度假的旅游服务项目,XX年选择分时度假的人数同比上升了数倍,预计全国XX年度购买分时度假者达万余人。目前许多旅游中介已不同程度地介入期货式旅游服务中来,并有几家知名的品牌旅行社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兴见度假村,开展分时度假业务。

(七)旅游管理趋于有序和规范。旅游中介的规范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景点收费、旅游购物消费、导游索要小费等都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和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政策和法规,并推行了导游持证上岗,并推行了两卡(胸卡和计分卡)合一的工作,使导游证实行了全国联网的新的计分办法,从而有效约束了规范了导游行为,这使旅游中介向规范化管理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园区;功能体系;空间体系;衔接;福建罗源;西兰乡;破石村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81-02

农业概念性规划是对各区域尺度从宏观视角在战略和空间上针对主题、定位、功能、空间等方面对农业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策划。其主要核心体现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在功能角色方面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是从功能角色的框架下进行空间布局策划。农业园区的主题、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是全局性把握,要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将概要性、谋划性和创造性的构思体现其中。而空间策划的核心是园区宏观功能的空间形态演化,要将可行性贯穿其内,研究的是园区各地块之间的功能体现和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的主要衔接点在“功能D功能空间”。本文以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农业园为例,剖析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衔接”。

1 园区概况与发展思路

1.1 园区概况

农业园区位于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距西兰乡3 km;距罗长高速公路入口处15 km、罗源县城关18 km、罗源湾码头23 km。核心区内主要有2条村级道路贯穿。总面积1 102.67 hm2,属山区丘陵地带,森木茂密,植被良好;主要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种植水稻、茶叶、食用菌等。

1.2 发展思路

园区属于福州市辖区,处于福州未来四环发展区域,对接京台高速和沈海高速等。发展功能上,可以同时体现生产功能和休闲功能;在生产功能上由于园区为山区盆地,面积逾133.33 hm2,作为福州城市未来“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一部分具有很大意义;在休闲功能上因处于福州未来“一小时经济圈”以内,可以成为福州市民农业观光的好去处。为此,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围绕“特色、规模、效益、品牌”等关键环节,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走生态绿色产业路子,把破石小盆地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1-3]。

2 总体布局与目标

2.1 布局

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按照地域差异和功能不同,示范园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发展,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三大产业、五大基地、四大体系”空间格局。具体包括管理服务区、袋装灌木生产区、观赏花木展示区、特色水果采摘区、茶园农庄、水生植物生产区、袋装大苗生产区、蔬菜生产区、食用菌基地生产区、田园休闲度假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和毛竹生产与休闲区等部分(图1)。

2.2 目标

把园区由原来的传统农耕模式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集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打造“千亩大棚,万亩翠竹”的壮观胜景,同时配套打造“一个休闲农庄、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一个采摘体验园和一个农业文化展示区”,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基地规模发展有突破,由零星品种种植向功能规模化发展转变;二是品种更新换代和栽培模式上有突破,引进优良高效示范品种,创新高效栽培模式;三是在区域布局上有突破,由原来功能杂乱、盲目发展的形态向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形态科学发展;四是生产技术有突破,引进大棚等高效种养模式,提高园区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五是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有突破,通过园区化设置,效益将比原来提高2倍以上[4-5]。

3 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

农业园区的功能要素在一定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后,通过某种联系形成功能更强大的系统,即园区功能体系。该体系是由园区的主题、定位、功能等方面要素决定而形成的结构化体系,将完成园区在各种生态、生产、生活以及对内、对外功能方面的所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空间布局是具体形态的体现,元素的空间配置与空间结构并非在功能上有绝对对应的因果关系,同样的空间形态可能蕴含着不同的空间结构,而同样的空间结构却又可能支撑着完全不同的空间形态。具体体系分化图见图2。

示范区的休闲市场定位中,游客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一般的普通休闲者,其主要定位是以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接待部分;第二部分是以现代茶园农庄为核心的具有相关品位的品茗休闲游客;第三部分是以岭头为核心的乡村民俗为主的年轻游客;第四部分是以一些较长时间度假和养生的群体为主,其主要定位是以田园养生度假区为核心。

4 分区建设思路

4.1 管理服务区

4.1.1 功能。包括台湾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1.2 建设思路。近期:完成对管理服务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初步实现对园区的综合管理和对游客的导引作用。远期:建设成为园区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通过对台合作交流,为园区科技人员、企业和员工提供良好的技术交流服务平台。

4.2 袋装灌木生产区

4.2.1 功能。包括苗木生产、休闲观光。

4.2.2 建设思路。主要从事生产观赏性强的观花、观叶和观果类品N示范,适当发展盆景栽培。以高效规范化种植模式为主,建设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农业生产设施,应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选育名、优、特品种,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广苗木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新、奇、全的苗木生产和观光基地,发展集研发示范、芳香疗养、科普教育、礼品购买、摄影婚庆等于一体的综合苗木功能性产业。

4.3 观赏花木展示区

4.3.1 功能。包括花木生产、休闲赏花。

4.3.2 建设思路。对一些花卉进行梳理和筛选,主要以培育观赏花卉为主,通过对不同品种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置,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并悬挂对应的标牌,既可满足生产用苗需求,又可以发挥观光和科普教育作用。

4.4 特色水果采摘区一

4.4.1 功能。包括台湾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4.2 建设内容。在此充分展示和推广台湾的一些优秀果品和生产管理技术,建设台湾水果生产采摘基地。在树种选择上优先选用名优特奇品种,在同一树种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以延长观光、采摘期。在考虑品质、栽培及管理的同时,注重观赏性;在种植模式上要体现生态、环保、健康的理念;在栽培技术上,适当采用嫁接技术,在同一株树上嫁接不同颜色的品种,从而实现一树多花、一树多果的奇观效果。

4.5 特色水果采摘区二

4.5.1 功能。包括本地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5.2 建设内容。在此充分展示和推广本地的一些优秀果品和生产管理技术,建设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包括北果南种、蔬菜水果种植、特色设施栽培水果等。在树种选择上优先选用名优特奇等树种及品种,在同一树种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以延长观光、采摘期。

4.6 七境茶园农庄

4.6.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6.2 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山地的生态环境,结合茶山在整个园区的地理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茶业发展空间,促进茶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的茶园风光茶文化休闲养生胜地。

4.7 水生植物生产区

4.7.1 功能。主要包括子生产、莲藕生产、池塘垂钓、生态观光等。

4.7.2 建设思路。根据示范区现有区域的资源状况为烂泥田,通过田块的重新划分和修整,以及对田埂和道路的改造,形成梯田式的池塘群,通过该区域荷花的种植,形成一个集生产、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产业片。

4.8 袋装大苗生产区

4.8.1 功能。包括苗木生产、观光旅游。

4.8.2 建设思路。在种植品种上,主要生产适合城市绿化,培育胸径为7~16 cm的大乔木,胸径为5.0~6.8 cm的中乔木,以及胸径为2.5~3.4 cm的小乔木。在内部区域建设上,根据不同的品种结构,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各区域以主要道路为主要的区域划分。同时,各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和区域品种情况,结合苗木造景,打造不同品位的苗木生产休闲园。道路规划通畅,保证大苗运输的进出,实现苗木规模生产、苗木产业示范和苗木风光三位一体,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9 蔬菜生产区

4.9.1 功能。包括休闲度假、农耕体验。

4.9.2 建设内容。都市农夫模式:划出一片区域,以1块土地为1个单位,模拟网络版的开心农场做法,游客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租种自己的土地,自主选种喜爱的果蔬,利用周末亲自进行种植、管理和收获,做一名“都市农夫”,充分体验参与的乐趣。园区通过租赁或出售等形式为租种者提供各类耕作用具、种子及果蔬秧苗,并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

4.10 食用菌基地生产区

4.10.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10.2 建设思路。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提高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均可进行),实现食用菌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的发展以秀珍菇为主,以高标准化设施标准建设,提高产量。同时,注意生产基地的绿化、美化,实现园区生产和休闲观光双重功能。

4.11 田园休闲度假养生区

4.11.1 功能。包括美丽乡村建设、民宿建设。

4.11.2 建设思路。度假区总体定位是“山水田园间,休闲养生地”,功能定位是“以溪水河边、乡村田园、康体养生、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江南乡村伴生型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将竹子和森林作为核心资源,深度挖掘其景观及文化内涵,建设“江南竹村”及诗情会友的江南特色景观,构建针对大众休闲市场的自然观光及文化体验项目。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端度假养生别墅区。

4.12 竹林生产与休闲观光示范基地

4.12.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12.2 建设思路。主要以破石村和领头村四周的毛竹林为依托,发展以冬笋、毛竹销售与竹海生态游为一体的特色毛竹生态产业,形成产竹子、挖竹笋、观竹王、望竹海、嬉竹泉、赏竹艺、听竹乐、玩竹戏、享竹疗、看竹业、购竹品、食竹宴、住竹居的综合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在农业园区发展中要将功能与空间“衔接”好。一方面在功能上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要有明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要在空间布局上以“点D线D面”进行统筹。

在经济功能上,要以生产农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社会功能上,要提供人们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与机会,以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生态功能上,要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在空间布局上,要在点、线、面3个层面上进行布局,既要有面上的统筹,也要有线上的重点,更要有点上的精品。

6 参考文献

[1] 张云彬,常瑞甫.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的内容与评价体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2):187-192.

[2] 周蕊,崔晋波,皮竟,等.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96-7799.

[3] 黄劲.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第7篇

1.主要做法

(1)致力于规范化管理安吉县通过强化农家乐规范管理,带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在建立县农家乐规范管理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建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并在有6家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的村建立农家乐服务站,实行三级管理网络。农家乐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精细化指导,个性化服务,为农家乐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开展培训、实施经营者中级职称评定、开办农家乐经营管理大专班、组织法律服务进农家等,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了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在县一级成立了农家乐会,乡镇成立农家乐分会,条件成熟的村成立农家乐工作站。通过协会在处理旅客投诉、调解经营户间纠纷、规范市场价格、推行抱团经营等方面,发挥监督管理和组织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行业自律和政府管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

(2)致力于制度保障在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标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策制约的突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安吉县农家乐消防治安管理办法》,根据农家乐经营户的实际情况,对消防设施与措施提出要求,对住宿治安管理进行规定,由公安局和农旅办指导经营户完善相关设施和规章制度,验收合格的,办理住宿经营工商登记,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大经营户合法经营住宿服务的难题。此举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向全省推广。这一制度性的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经营户提升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3)致力于系统性规划安吉县编制了《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在全县科学指导农家乐精品区块、特色乡镇、精品村、特色村(点)的创建工作。规划了“一环四带六区”乡村旅游经营总布局,全力打造“县域旅游交通环线”、“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以及“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中国大竹海观光旅游区、黄浦江源原生态旅游区、昌硕故里文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六个乡村旅游精品区。安吉县以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启动编制《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休闲旅游业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

(4)致力于转型提升安吉县坚持把农业园区基地布局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农业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互促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丰富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启动“一区一轴三带十园”基地建设,借助旅游要素有效激活和提升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旅游“产品超市”,发展四种类型乡村旅游:一是农事体验型。以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或基地为节点,以美丽乡村精品观光线或游步道为串联,根据各地特色和时节变化,设置不同的农事体验活动,精心打造十大现代农业园区,集可看、可吃、可娱、可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园。二是景区依托型。充分利用知名景区、景点周边人气旺、客流量大、逗留时间长,而且消费相对集中的区位优势,引导鼓励四条精品旅游观光带周边乡镇、村包装打造农家乐风情特色镇(村),通过农家乐旅游对生态资源、产业资源进行项目化整合,使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三是生态度假型。依托优良的自然山水资源,融合生态养生的理念,借鉴台湾地区“民宿”的发展经验,加大农家乐周末观光向休闲养生转变,拓展服务功能,做精质量、做高档次、做特风格,提升全县农家乐的整体档次和经管水平。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对外招商选资,加快大型现代生态农庄、高档乡村休闲会所、老年养生公寓建设步伐。四是文化创意型。安吉县与上海、杭州“文创产业之都”相邻,安吉县出台了壮大休闲产业和文创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并依托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旅游集散地的辐射功能,大力推进乡土文化培育与产业化运作,已建成18个展示与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馆所,加大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5)致力于特色化发展安吉县在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过程中充分突出个性美,根据精品线和精品区块的风貌,合理定位区块、乡镇、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根据每个区块、乡镇(村)的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及人本文化的不同,合力构建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县域大景区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乡村旅游精品区块,着力彰显“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

(6)致力于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仅靠不断投入是难以持久的,必须要会经营。根据安吉县的实际,美丽乡村经营最好的载体之一就是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因此,在美丽乡村创建前,就明晰了每个创建村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作为农家乐乡村旅游村,在规划时就考虑旅游元素的介入,强化差异化发展经营理念,提升农家乐特色村、精品村的经营水平,达到富民强村名镇的整体效应。在具体操作上,鼓励美丽乡村旅游经营村围绕全县大景区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统筹县域资源、资产、资本要素,最大限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鼓励支持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村镇抓经营、抓项目包装和品牌宣传。引导村集体强化对既有资源的调控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并进入市场化运作,增强村级的“造血”功能。安吉县还致力于打造民俗与时尚、自然与休闲相交融的旅游精品。打文化牌经营村庄,涌现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文化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以美丽乡村提升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家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主要成效

近年来,安吉县紧紧围绕“县域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省级精品村、特色村的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力促农家乐转型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了解决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97年安吉县天荒坪镇开办第一家农家乐开始,十几年来,经过培育、发展、规范、提升几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彰显。目前,全县有挂牌农家乐602家、床位12800余张,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3400多人,共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0个、省级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7家,农家乐已成为安吉县休闲旅游产业重要而独立的特色品牌之一。

第8篇

[关键词] 宿迁市 实施 《种子法》 主要做法

自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抓好《种子法》贯彻实施,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加强种子执法管理力度,规范种子行业经营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子管理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目前,除劳改和农垦系统除外,我市原国有种子公司已全部公开拍卖,种子市场已经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23个,其中省级发证12家,市级发证11家,基层种子零售网点达到1000多个,种子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现有的机构和人员与承担的工作极不相称,力量仍需进一步加强。

2.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难度加大

农业部门通过大量试验、示范工作才能确定区域的新品种引进推广计划和品种布局,但由于现今购种渠道多,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者受高额利润驱使,私自乱引乱调乱卖,导致农业部门提出的品种布局很难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种多、乱、杂,给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带来了隐患。

3.执法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

承担种子执法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检疫、田间鉴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熟悉种子质量、标签、档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市个别地方还存在非专业人员从事执法管理工作的现象,需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和执法权威。

二、贯彻实施《种子法》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种子法》学习宣传

《种子法》实施以后,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种子法》贯彻落实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

1.1认真组织学习

《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立即组织学习,要求全市农业系统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全面理解《种子法》的法律条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依法管理、有序管理。

1.2 扎实抓好培训

我市不但对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对企业营销和管理人员以及全市所有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均全面进行了《种子法》和业务知识培训。10多年来,全市共举办种子法律法规培训班12期,共计1800人次;培训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技术人员200多人,其中已获省农委考核合格并颁发资格证书的达120余人。

1.3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刊有报道、街道有横幅、墙上有标语。仅2011年,全市即出动《种子法》宣传车200余次、印发宣传材料5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60多条,真正把《种子法》宣传到村、深入到户,提高全社会对《种子法》的认知度。

2.依法行政,强化种子行业管理

我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0多万亩,农作物种子需种量约5000~6000万公斤,贯彻执行《种子法》不仅关系到种子的规范生产和有序经营,更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种子行业管理非常重要。

2.1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种子质量管理是整个种子行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近年来,我市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健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市种子管理站的种子检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检验水平。二是对全市种子田进行全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田间检验不合格或生产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准入库。三是建立种子质量抽检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全市种子市场的种子质量进行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对社会公布,使广大农户及时了解种子质量信息。四是开展种子诚信企业评选活动,经过认真筛选,我市有洪泽湖农场种子公司、宿迁中江种业公司两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种子诚信企业。

2.2严格抓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是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标准把关。按照有关要求,对每一家申请企业均严格逐项审核。对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注册资本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会计事务所提供验资证明或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并拥有加工、检测、仓贮、经营场所等设施的产权证明。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过程中,尤其强调品种审定及大田生产安全性,未通过审定的品种或未经过生产试验的一律不发。二是全力提高服务水平。本着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的原则,安排专人负责核发工作;公开办证程序,做到透明公正、不拖不卡、高效办理,力争让企业满意。三是建立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档案。在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档,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文书档案,方便跟踪监督管理。

2.3认真抓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

为使我市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使用更加科学、准确、高效,我们先后在市农科院、市湖滨新城塘湖良种场、泗洪县五里江农场、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等地建立了品种比较试验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分别于每年的5月下旬和9月下旬组织由各县(区)农委和种子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小麦、玉米、水稻品种考察观摩会,每年参加展示的水稻、小麦、玉米品种50多个,同一地点可考察到多个优良品种,品种间对比直观,便于综合性状评价,为观摩者提供了更直接的遴选推荐依据。通过区域性展示示范活动,加大了新品种宣传力度,一批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广,成为大面积主体品种,加速了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2.4及时妥善处理种子事故

为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根据《种子法》和农业部(2003)28号令的规定,市、县(区)农业部门组织全市种子管理、科研以及栽培、植保、土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市、县两级农作物种子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及时高效地对全市种子纠纷进行鉴定处理。

3.强化整治,严肃查处种子违法案件

种子零售市场放开后,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猛增,在激活了市场、方便了群众的同时,因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进货渠道复杂,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种子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整治,严抓重管,全力遏制种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3.1坚持专项检查

紧紧抓住春秋两季种子销售高峰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城区种子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3.2注重联合检查

加强部门配合,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复杂案件,均及时组织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进行联合查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办结一起。

3.3开展突击检查

根据群众举报和掌握线索,经常性、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行为,违法案件逐年下降。2011年,我市共查处种子案件111起,其中立案104起,整顿种子市场135次,查获假冒伪劣种子12.27万公斤,价值46.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55万元。

4.加强领导,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种子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市、县(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多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目前,我市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为:

4.1市种子管理站

1996年建市时由市编委批准成立,当时核定编制6人,经费来源为财政全拨;2005年7月经市编委重新核定与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合并,保留种子管理站牌子,编制增加到10人,目前到位8人。

4.2县(区)种子管理站

由于历史上我市种子管理站和种子公司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所以2001~2002年间,各县(区)种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后,县(区)种子管理站随之取消。为保证县区的种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004年原市农业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的通知》(宿农[2004]59号)文件,要求县(区)农业部门在现有人员中调整三名以上人员迅速恢复县级种子管理站。目前,各县(区)种子站均已成立并正常运转,机构编制分两种情况:一是经县区编委批准成立的,包括: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种子管理站;二是未经县(区)编委批准,由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文成立,即宿豫区种子管理站。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快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依据《种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精神,严格实行政企分开,以此保障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化管理,企业守法生产,自主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把经营与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

2.切实加大种子执法力度

对执法单位和人员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正公平执法;坚持持证上岗,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各级农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证照发放,依法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种子市场秩序良好。

3.健全种子质量检验体系

强化质量检测,建立合法的种子检验机构,独立开展业务;建立标准化检验室,改善检测设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检验人员培训考核,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

4.进一步加强品种管理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种子法》,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全市农业部门将切实抓好品种管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必须适应我市气候土壤特点,必须依法报批登记。严格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开展引种试验,未经试验的品种不得开展示范,未经示范的品种不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第9篇

早在三个月前,人们提到“避难空间”这个词时,或许还觉得陌生。自从“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避难空间”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那段躲避余震的日子,很多场景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家带口,纷纷拿上凉席、扛起被褥、背上帐篷,带上少许贵重的物品及避震必需用品的小布袋,走出家门,聚集到楼群之间的空旷地带,拥向附近的绿地、广场、学校及马路两旁,为躲避地震而露宿街头,很多人连续好几夜都无心睡眠,有时候为找一个空旷的躲避之处需要辗转好几处,甚至根本无处安身,因为楼群太密、楼房太高、空间太小。那一刻,多想有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的空间日趋狭小。因此,避难空间也就往往被忽视甚至漠视。

在日本,城市建设规划之时就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在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兰州、济南等少数城市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较好的规划和落实。资料表明,我国位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城市占城市总数的45%。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和76%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带。这样以来,城市避难空间的建设迫在眉睫,成为健全城市防灾应急体系、提升城市防灾应急能力的题中之义。

什么是避难空间

2008年6月下旬的一个傍晚,笔者来到西安市明德门社区广场,此处为雁塔区在长延堡街办范围内建立的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之一。我向路人打听:“您知道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吗?”“不知道,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啊?”就算到了广场,休憩在其中的人们也绝大部分给了我摇摇头的答案。后来,我在网上做了一个关于避难场所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在被调研的100人中, 有56%的人不知道自己居住地附近有避难场所,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避难场所”这一名词时, 近70%的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但比较模糊。80%的人是在“5・12”汶川地震后了解到这个概念的,大部分人表示发生灾难时会选择避难场所避难, 并愿意参与避难场所的义务管理工作, 同时希望多一些关于避难场所和避难知识方面的宣传。

那么,什么是避难空间呢?“避难空间”是一个新兴名词,尚鲜为人知。避难空间亦称避难场所,日本称避难所,国内目前称为应急避难场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将避难场所定义为:避难者度过避难生活的场所(不含应急临时住宅),避难所是确保避难者安全收容、避难, 且所处地理位置便于避难的建筑物或预先指定的公园、广场等场所。国内有学者称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 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能为社区市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其他救援活动所需的功能空间常常都以避难空间的设置为基础,或与避难空间相结合设置,是应急空间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空间组成。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城市的空间资源异常宝贵,由于城市避难空间是为公众安全服务的,它的存在给人们心理上提供了警示和引导,再加之城市空间功能的不断变换和转移,使得城市避难空间具有了开放性、预警性、安全性、适应性、复原性等特性,其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方法,有学者按空间形态来划分,包括街头小游园、绿地、应急设施等点状空间;道路、地下通道、河流、线形绿地等线状空间;城市大型公园、广场、绿地等的面状空间。也有学者根据灾害发生后不同避难阶段的空间需求关系将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场所、临时避难场所、临时收容场所、中长期收容场所……

西安避难空间有多大

由于“5・12”汶川地震波及面广,当时西安也有震感,接连好几天很多西安市民为躲避余震在外过夜,刹那间,只要是空旷一点的地方都支开了帐篷,摊开了凉席,不过,显得零散而缺乏秩序。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能再忽视!”由此也成了西安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4年7月, 西安市长延堡街道办事处根据突发性事件处置要求和公众应急避难的需要, 完成了所辖18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2005年,雁塔区在长延堡街办范围内建立了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兵工社区、明德门社区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但这对于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西安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中规定,“十一五”期间每个区县至少建设一个应急避难场所。此外,西安市计划于2010年前,建设丰庆公园和文景公园两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别可容纳数万人应急避难一个月以上。

资料显示,西安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覆盖主城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网络。建设要求是:因地制宜,分级建设,保证可达性,保证安全性,设置明显标志,配备应急设施。在管理方面要求:一是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演练;建立避难场所指挥机构,按照应急疏散预案,组织避难群众并合理安置;编制居民应急宣传手册,以及通知、疏散、引导、安置的工作程序和场地内功能设置手册;二是建立避难场所有关管理规定,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功能运转与应急期的使用;三是建立避难场所数据库,便于统一建设和管理。

与此同时,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西安市将结合现状,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空地、公园、街心花园、绿地、广场和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建成应急避难场所,使人均拥有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平方米,服务半径控制在0.5公里至1公里内。

另外,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和城市主体干道建成通畅的疏散通道,疏散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5米,完善城市在抗震救灾和疏散阶段交通与道路的功能,重点保障人员、生活物资向中心避难场所中转地快速、有效和安全地运送。

城市必须有足够避难空间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定、运营和管理的具体办法。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北京一直走在国内最前面。笔者在《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中了解到,北京市每年将完成20~30处避难场所,其中紧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定为500米,步行5到15分钟即可到达,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服务半径定为2000米到5000米,即步行0.5到1小时内到达。并计划于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

那么,对于哪些区域应该重点建设呢?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周锡元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人群自救能力差的地方,应该提高标准,加强抗震能力,赋予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

与此同时,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强调,应该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

“建设城市避难场所十分必要!”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主任许楗教授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强调,他认为城市避难场所的建设除了总体的规划和要求外,还必须有量化的指标,根据他们研究测量分析认为,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如果控制在300米的话,人们步行相对轻松。其次,城市避难场所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配套好“城市家具”,比如桌椅等配套设施,并且要坚持“平灾结合”的原则,平时利用游憩设施供市民、游人观赏、休憩;灾时启用防灾设施,供市民避难,这样使得避难场所得到充分利用。此外,要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剧院、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

最后,许教授建议:“城市避难场所应该在总体的建设规划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避难空间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分层级、网络化的,大到整个城市,小到各大片区,涵盖市级、区级甚至邻里级。还有就是,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规划范围内建立起适合城市应急避难的建筑楼群轮廓,规避那些因高低不一、间隙狭窄的居民区灾难隐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