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0: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成本会计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I)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这种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为此,成本会计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加强成
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增强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意识推进成本
会计电算化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关键词成本会计变化趋势对策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
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
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
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
用范围不断拓展。以往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
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
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
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
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
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一是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
激烈二是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
苛求三是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更加残酷
四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
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又要求对
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弹性制造
系统。它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
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
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
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第二,电脑辅助设计
、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
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
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用电
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
率。第三,制造资源规划。它是指制造业所
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
划〕是的前身。有助于管理者
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第四,电脑
整合制造系统。它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
、〕、、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形成自
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
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
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
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
传统制造环境下的一降到了现在的不足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
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
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
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
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的动
机,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
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
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
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情况,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浅
,现刁。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
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
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
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类别归集到不同的成
本库中,然后分别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
用。在此基础上,丑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
犷,。简单地说,
就是以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
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以二法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
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
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
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
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适时制,。它是
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
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保质
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
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中的各类存贷保持在
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
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
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
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
的企业中,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
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
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
到怀疑。由成本一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
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
而生。
第二,全面质量管理肠,
。是世纪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
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
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
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地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
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
“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对计量和
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
新学科。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
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五大类构成。预防成
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
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情况下,
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
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
吐指标。
第三,战略管理。所谓战
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
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
争优势,确保有效实现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
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
的提出方面。战略成本管理就是
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竟争
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
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价值链分析
市场定位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
丰富的内容。
第四,基准管理玫和
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的新
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
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
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确定基
准,基准的确定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日
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
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
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
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
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
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
造工程以增强竞争
力。
第五,限制理论,。
根据,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
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如利润最大化都会
实现。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
材料和后勤五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
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连接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
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他的连接
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
统的影响使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
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
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为了省钱而花钱”。如
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
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
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
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
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一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诊释。
第六,目标管理。按目
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
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
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
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
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
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
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
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
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六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我国都已不同程度
地得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
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
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
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
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加快其发展步伐。只
有把企业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
展。
三、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
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我国
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
业制造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
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深思。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
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
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
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
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
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
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
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
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
益和成本回避思想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
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
一标准。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
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
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
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根据投人与产出关系
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圈,二是投人的
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人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
是投人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人下降,产出
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
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
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
代。由于过去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
了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
视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
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
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
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
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
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
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
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
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
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
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
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
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
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
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
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
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
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七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
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
本考核闭。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
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
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
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
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
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
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
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企业应把激励
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
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
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
为现代成本会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
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
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全面考核、分析
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
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
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间
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
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
二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
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企业管理信
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
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
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人发展,必须加快
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
有机地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
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
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
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
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
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
营型成本会计已经形成。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
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
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
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
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
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
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
以改进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
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发展完善我国
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
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
情相结合,这样才能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
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五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
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
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
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
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
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
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
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
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
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
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总结的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
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
学术界同仁深人学习,认真总结,并将实践经验上升
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六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
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
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
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
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
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他们除了应具备会计
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
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
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
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
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
为公司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关注的是将准备和列示会计信息报告给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来帮助其进行计划、控制以及运营方面的决策。下面对管理会计进行详细地介绍:
计划包括建立目标,评价政策以及为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付出的努力。短期计划比如年度预算详细地反映了未来年度的期望结果;长期计划也被称为战略性计划,常常反映了公司长期的目标。
控制意味着为了实现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检查公司的运营是否在规定的轨道上,并且采取行动纠正任何偏差。长期控制包括战略层面上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衡量公司的运作以及如何实现战略性目标;短期控制关注的是对比预算和实际结果,这被称之为差异分析。
决策常常涉及到使用提供的信息去制定决策。
成本会计
成本被记录并且归集到成本会计系统,三种主要的方法包括:
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边际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Costing)
在吸收成本法系统下,制造费用应该先被分配(Allocated),然后被分摊(Apportioned),最后被吸收(Absorbed)到产品成本中。
分配指的是将一个单一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分配到那个成本中心中。
分摊指的是当多个成本中心共享制造费用时,将制造费用分摊给多个成本中心。通常情况下,服务部门成本是一个成本中心,它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食堂是一个普遍的例子。分摊的方法分3种:包括Direct Method(忽略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Step Method(先分摊提供服务多的那个部门,然后分摊提供服务少的那个部门的费用)和Reciprocal Method(考虑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
1 优化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是为了能够适应医疗组织内部管制创新的需求。尽管在国内医疗组织有两类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一种是以非盈利为目的,但是两者的运营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争取使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强者生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医院都是一样的境遇。怎样经过恰当的管制调配人员、物力以及财力,在达到高品质的状态下使用最少的成本,加强医院在医疗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更多的医院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即科学又健全可行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及方式。
其次,这是医院组织中完成低损耗、高效率的经济管制的根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对利益产生影响的其他原因不会由于成本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减少成本一直都是管制者最关心的内容。医院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新医改革之后,撤消了医院内药品的加成收入之后,消除了在这方面的不足,医院为能正常顺利的进行就必须要在成本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不管是内部创新,确定需要开销的成本,减少成本的开销;还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经过更善一些根本的情况,购买新设备新仪器等,完善对成本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这都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完成最优运营管制的宗旨。
再次,是医院进行战略部署时使用的主要根据。不管在哪个前进过程中,所制定的任何前进目标,都需要参考成本资料。必须要在以往时间内成本发生的状况制定出适合医院将来发展的道路,这样制定的目标才能够更加合理,所面临的风险才能够减少,才可以在最低的成本内实现最大的前进。并且,在按照这种前进方式发展时,又会使医院的成本更加降低,经过利用成本资料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
2 当前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较淡薄
在国内医疗组织内,国有医院占比比较中,因为政府补贴引进资金对医疗设施进行更新等,所以在运营上竞争意识就和私立医院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的支持使得国有医院摆不正竞争意识,管制思想比较低,还没有创建完整合理的职能构造成本分管体系,管制思想比较守旧,导致成本管制具有片面性,在运营中不管利润的多少,盲目的开创新事件,导致医疗成本伴随着收入的加多而速度的膨胀起来。
2.2 医院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方法体系
伴随着现代化中医疗措施的前进,医疗所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专业之间划分的更加具体详细,成本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繁琐,对获取财务资料的及时性以及有效性具有更高的需要。但是,就是因为医院成本核算内容的繁琐以及多样化,致使医院不能像工业以及商业单位发展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
2.3 成本会计内容不全面,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思想控制行为,对成本会计作业内容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成本会计作业内容的进行。现在医院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功能是计算医院获得的利润,并非对成本项目进行发展,成本核算所工作的内容和成本关系不大,没有好好把握住国家资源,还对医院的服务品质以及成效产生不良的影响。
2.4 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从法律制度层面讲,我国对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即使是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仍属于征求意见稿,所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大多是借鉴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对性质完全不同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性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经营决策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3 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对策
3.1 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奠定医院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
医院领导是整个医院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决定因素。要求负责人首先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管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坚持成本与效益匹配原则,发挥成本决策的效用,并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创造一种适当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院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既保证各项工作能以最低的资源耗费有序进行,又不影响医院技术革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3.2 完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提高全院成本意识
顺利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有科学的成本会计组织框架和健全的职能机构,并建立成本会计规章制度,推行责任负责制,明晰成本会计管理的权责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其次,为职能部门配备能够胜成本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操作人员,严格成本会计人员选聘制度,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并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将绩效工资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挂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顺应时展需要,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技巧,发挥出成本会计应有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推动全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
3.3 变革传统记账手段,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在成本会计工作中推行电算化工作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实施新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医院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先进的会计软件,慢慢的改变以往的账本记账模式,构成由服务、人事、会计等一系列分体系组合形成的管制体系,同时促进会计电算化从以往的核算方向改变为管制方向,为成本工作的进行供应了值得信任的措施,确保所需财务资料的有效性以及及时性。
3.4 借鉴和引用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医院组织中发展成本会计工作,可参考工业以及商业单位中成功实施成本会计的经验,例如:价值链解析、工作成本方式以及整体品质管制等。前两项的工作是经过降低非增值产业来减少成本,医院可以经过解析以及研究每项工作完成的情况和标准情况内存在的差距,找寻适合的方法,促进改善服务过程,提升服务品质。整体品质管制就是从品质方面进行研究减少成本,这条工作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使用高品质的商品,比使用低品质的商品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因此医院应该按照不一样的病者所需策划服务商品,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以便能够降低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把资源放在更能够发挥出作用的地方,营造更打的利润。
关键词: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系统下对会计职能精细化分,明确会计管理职责,降低企业经济管理风险,保障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推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一、基础概念概述
(一)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应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换分管理的重要管理部分,管理会计的主要宗旨是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循环体系。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是企业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经济管理途径。
(二)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对企业产品济生产、运输、销售中产生的成本进行评估预算。成本会计能够对市场经济灵活运行的规律进行把握,把握市场经营管理成本动向,实现经济成本投资合理规划,企业生产成本投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行中与一切经营财务交易管理。即会计账目整合后的一种综合性经济管理手段,包括企业财务账目管理、利润划分管理等多重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从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入手,注重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动向,形成系统的财务运行管理思路,为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科学的划分依据。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积存在关联,又存在差异。首先,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中各个部门内部的经济运行制定数据管理,注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部分,管理内容和管理数据核算精细化程度相对较高;成本会计是从企业整体经济运行管理入手,侧任重与对企业生产成本投资的管理,其中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部分,同时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财务管理是对从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入手,在企业经济支出、账目核算数据的基础上,将企业经济管理实施系统划分,注重分析和把握经济投资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管理内容精确化程度较高,实施部分经济投资方式设定中需要依据成本会计分析数据评估经济投资方案,同时也需要依据财务管理的规划发展趋向,确定企业各部分的生产运行方案。成本会计的制定受到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经营管理和各部分设定的经济管理目标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只有明确整体性规划动向,才能够对企业经济投资风险合理评估。财务管理的实施是基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多方面会计管理数据上开展的,是企业制定财务管理计划,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划分的重要依据,一旦企业某一会计管理的小部分出现数据管理问题,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划的确定和实施。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各司其职,企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经济收益,必须合理把握企业经济管理中各个部分,实现企业经济发展运行良性循环发展。
三、实现会计管理优化措施
(一)依据会计职能做好经济核算与经济支出控制
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需要做好经济核算与经济支出控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进行经营资金管理控制是对部分内部经济投资支出和汇入的数据实施科学核算,提高账目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实现财务管理体系科学性分析。例如: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将数据核算进行周清数据总结,将每个大数据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小部分,设定经济核算支出管理目标,提高企业内部数据应用管理的准确性,充分发挥会计数据监督管理职能,做好企业经济运行控制。
(二)实现会计管理三部分之间的层次性管理
实施会计管理三部分之间的层次性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经济平稳运行,逐步形成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层次性划分:管理会计应用内部管理数据为成本会计经济提供成本运算依据,压缩企业投资成本,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规划管理数据。同时,企业依据财务管理制定的管理曾略,形成内部账目投资目标。成本目标等子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经济管理体系。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细致化管理,实施企业经济细致划分,形成了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经济投资运行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三)做好会计管理的经济风险分析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系统的会计管理体制。一方面,做好企业经济数据应用管理的风险评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数据应用检测管理体系,提高数据分析、引用的准确性。例如:某企业中对会计数据管理实施人工检验为主,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为主的数据监测管理制度,保障该企业会计数据应用的准确性,降低企业财务投资运行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形成配套的会计人员应用管理制度体系,设定不同层次的会计管理目标,明确企业内部管理责任,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应用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与创新应用。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济运行提供经济保障,实现了企业经营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挖掘潜在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低风险经济投资运行管理管理策略,推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2015,(3)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5,(3)
[3]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12,(6)
[4]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2013,(4)
(一)成本预算不精确
首先,在成本预算的制定上,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历史数据,甚至仅仅是根据上一年的成本费用情况来制定本年度的成本预算方案,然后再在执行过程中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成本预算的最初制定环节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能参考当年的具体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规划等来做出较为精确的计量。
其次,在成本预算的下达中,很多企业都是将整年的总费用预算分配给各部门,使得成本预算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形同虚设。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往往一个部门的规模就很大,具有很多的细小单位和功能,这种成本预算的整体下放,以及预算调整规章的不严谨,使得该部门下各单位难以拥有控制成本的观念,往往最终会导致整个部门费用大大超出预算。
最后,国内很多企业中,成本预算及管理往往都是财务部门一个人的事,独自规划并独自推行,企业的其他部门参与度很低,使得企业在整体团结凝聚力上处于劣势,同时,让成本预算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很多企业仍是处于摸索阶段,且成本核算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跟不上企业的规模发展。例如,就成本管理中的制造费用来说,很多企业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的分摊仅以产品数量为权重,而企业的产品种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越来越丰富,在产品价值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样使得很多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合理,从而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定位出现偏差,影响产品的销量甚至出现亏本而不自知。
成本核算方法应该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业务水平等紧密相关,很多企业或许认识到了本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但苦于找不到或者没有财力支撑优秀的成本管理人才来发现和使用更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些种种因素都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成本控制存在难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我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往往在资金筹集上存在不少困难,而技术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小型企业往往难以支付这些固定资产的重置费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于是整个成本控制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品更新速率大大加快,使得中小型企业在整体产品设计和生产上难以跟上时尚的步伐。
二、我国国内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我国国内的成本管理现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降低成本、增长利润,需要各个企业集合所有部门将成本控制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职员心中,分阶段、全方位地建立和健全适合本企业现今发展特点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下面简要讨论了成本管理的各阶段的优化方案。
第一阶段:完善成本管理数据系统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将成本控制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员工。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在费用登记和报销环节中严格把关,要求负责人将原始单据收集好并妥善保存。
企业的报销制度不完善,往往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其中的水分不容小觑。“公费旅游”现象中,员工往往会借助出差的机会旅游和购物,而差旅费包括交通费、食宿费、业务招待费等等,若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员工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事而滞留在出差地,延长出差时间,甚至将私人的消费也纳入报销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健全报销制度等并且严格执行,对于员工的报销标准进行统一规定,超额费用要求员工自行负担。
第二阶段建全成本控制体系
在前一阶段成本管理数据完整的基础上,展开第二阶段,即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要求企业结合当前的行业形势和自身特点,在费用上实行定额管理和归口控制,在成本核算方法上适时变革。也就是说,将成本预算工作细致化,总预算确定数额,然后分派给各部门时也确定数额,并且将预算落实到各部门之下的各单位中。进行实际调整时严格将实际成本具体化,再对标准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直接材料的成本归于采购部门和仓管部门,然后原材料中又根据其具体分类和用途划分到具体的使用或采购单位中。通过这种分级管理和控制来拉拢所有的部门及单位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
然后,注重本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吸取新知识,并适当地给予财力支持或者提供教育机会,让成本会计人才拥有足够的只是和能力对本企业的现状深刻认识,从而适时地调整成本核算方法,让企业的成本管理更科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
第三阶段:实行分级成本费用责任制
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伸,也是第二阶段真正落实的工具。分级成本费用负责制是指将成本控制再进一步细化到最小团队乃至个人,分级成立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由多级的责任中心来管理其下层的成本控制工作。第三阶段优化方案的实施,旨在将成本控制工作分配到个人,将企业全体员工纳入其中,通过细化的定额的成本预算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来规范每一位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来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费用以达到成本的有效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在不断创新发展变化的这个时代,企业需要实现自身的最终目标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对企业的相关号召,依据相关的政策以及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四大重要组成部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四大部分必须要确保企业整体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合法性,从而才能为企业的管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依照企业的战略目标,汇总其经营管理活动,从而编制财务报表。管理会计主要作用在于为企业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战略制定提供必要的可依据的决策信息从而帮助企业以及各部门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战略决策。成本会计主要在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管理中较少经营成本,缩减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与获得需要进行优秀的教材,然而在会计专业中经常会出现内容重复的现状,这些交叉与重复会给会计专业学习的人员带来很多困扰。因此需要对三部分的会计知识进行统一的梳理,提出完整的思路,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财会管理中不必要问题的减少。
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概况
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金的运营进行全面的核查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其他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人员提供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年或者半年以来的盈利能力等。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必须是以全面、精准可靠为前提的。只有保证了信息的无误才能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企业战略。财务会计主要的程序为对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从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最后制成财务报表,从而更加明确的反映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情况。
2、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计算、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决策。作为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中全部的生产费用进行核算。在计算成本会计时需要依照成本会计制度对其进行分类。例如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制度、实际成本制度等。
3、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面向企业内部,因此也被叫做“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主要对应的对象是企业现在与将来的资金运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运动做详细的分析来保证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从定义上来看这三个部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对于企业的管理方面来说各个部门负责的作用基本不同。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交叉性分析
1、财会学科发展的历史前沿。
任何学科的发展演变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财会学科的发展历史悠久大约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市场经济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其传承下来的会计模式被人们所使用,因此常常会被人们称作“传统会计”。
2、关联系分析。
这三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同时同宗的关系。首先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相分离。对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来说,随着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管理会计。财务会计需要进行对外公布,它的制定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来执行,因此财务会计的内容必须是合法以及真实的。而管理会计不需要对外进行公布,它所产生的结果需要给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提供做出科学战略的依据,此外管理会计还需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与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的人员提供详细的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再者,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已经产生了的所有经营活动的信息,而并不是现在以及未来时间内可能产生的经营状况。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需要以成本会计为基础,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标准以及功能上成本会计可以给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借鉴。例如:利用成本会计的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可以编制财务会计的损益表等。
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整合路径的研究
1、三者整合路径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三者可以进行统一的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内容统一体。其中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分析以及报表为主;而管理会计应该从全面预算开始,围绕预算进行整个过程的开展,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考评等;财务会计应该主要证券投资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课程授课老师之间关于授课内容与方式进行沟通与协调,不断修改人才的培养方案,对于一些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从而保证时间上的不浪费。另一种整合路径为: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进行合并改名为“成本管理会计”。由于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两者之间有一样的理论基础。再者需要对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重合内容进行削减,界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三者整合路径的辩证分析。
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复杂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 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
关于报告内容,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师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先进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时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
2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为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优秀的财务总监对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是结合公司实际运营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与早期成本会计核算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对大规模工业组织所存在的多方面压力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没有普遍适用的有关如何管理的知识体系,没有共同的管理行为准则。
早期成本核算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简单的产品成本核算只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附带功能。下面从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分别阐述。
从实践方面来看,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账户。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增减变化情况;1750年英国人詹姆斯・多德森为他的制鞋厂设计的一套会计记录,首创了分批成本法;1777年英国人沃德杭・汤普森在计算长袜成本时,就形成了分步成本计算法。
从理论方面来看,诺顿编写的《纺织工业簿记》一书,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主要成本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直接转到损益账户;1885年美国军械师亨利・梅特卡夫的《制造成本》;188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埃米尔・加克与会计师M・费尔斯合著的《工厂账目》,1911年E・韦伯纳的《工厂成本》这些书都讲了产品成本计算问题。
二、科学管理思想与成本节约思想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指出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就要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并提出标准化、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度、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观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注重内部管理,因此成本的管理也以短期成本控制为主,只注重企业内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成本本身控制即节约成本为主。
主要出现了以下成本节约思想:工程师哈里森所著的《标准成本》一书,是对标准成本会计的一个科学总结;E・A・坎曼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论著,进一步明确了标准成本会计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1923年J・M・克拉克围绕产品制造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边际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一系列的概念;哥伦比亚大学和沃尔特・劳腾施特劳赫创造了“盈亏分界点”一词;麦金西的《预算控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首先提出“价值工程”的概念,要求在新产品设计或者产品改造时,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考虑产品成本,尽量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通用件,实现功能与成本匹配。
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成本控制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出现了很多流派,各种管理思想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企业的管理,相应的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加强了过程的控制,重点趋向预测、规划、决策,实施最优化的控制。(表1)
四、当代管理理论与战略化成本管理技术
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朝着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创新,追求经营绩效的持续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向战略化方向转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加强成本管理,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技术。(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