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干部素质教育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干部素质教育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干部素质教育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对策与建议

干部队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兽医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直接关系到兽医工作的形象和效率。

1 当前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培训思路滞后,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基层兽医干部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少,主要原因是日益提高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与基层干部职工培训短缺的矛盾愈来愈明显。从实效上看,尽管制定了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但基层兽医工作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规划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有些指标脱离了实际,导致基层难操作,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1.2 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培训缺乏活力 一是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一些基层单位对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进行跟踪问效,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没有很好地把教育培训与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鼓励个人学习、积极进取的氛围不够浓郁,形成“学与不学、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1.3 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缺乏针对性 教育培训的形式比较呆板、方法简单,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导致参训人员产生厌学心理,既有悖于教育规律,也难以适应干部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

1.4 工学矛盾没有解决,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基层的工作任务多,任务重,部分重要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存在“人离不开岗,岗离不开人”的问题,结果造成岗位人员没时间培训,参训人员没有在培训岗位上工作,使培训资源大量浪费。

1.5 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需求与培训师资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不能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缺乏科学、实用、高效培训教材,难以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2 加强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2.1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上求突破

2.1.1 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 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的高度来谋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2.1.2 树立“兽医要发展,培训需先行”理念 一个单位事业的成败,工作效率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干部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在工作中钻研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训。为此,要进一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把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真正摆上重要位置。

2.2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上下功夫

2.2.1 要区别不同的岗位的干部 不同内容培训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做到既会做事,又会管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则要以集中、短期、专题培训为主,着重提高实践能力;对年轻后备干部要加大实用知识培训,丰富工作经验,增加阅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训 在做好业务培训的同时,着力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出发,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帮助干部掌握科学规律,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拓宽干部的知识视野,培养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见成效

2.3.1 集中式培训和开放式培训相结合 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互动,采用案例式教学、会诊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推行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2 实行分层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 针对一般干部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好全员的基础知识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职业素质,确保能够胜任各自岗位工作;针对领导干部,则重点培训管理方面的理论性、概念性、前瞻性的知识,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针对基层干部,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中层干部重点进行“应用型知识”、“提高型知识”的培训。

2.4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上求质量。

2.4.1 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实施培训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策划、申报、审定和实施程序,加强日常监督,提高工作绩效,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2篇

一、高校干部教育的内涵

高校干部教育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干部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职业修养为主线,改革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高校干部教育,着重从干部所处的岗位、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1.对干部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非常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注重加强业务人才的培养,而对于管理干部的培养教育、学习提高等则往往疏于考虑,能省则省。主要原因:一是高校领导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干部职责是执行,有大学学历或者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二是管理干部对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也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此高校对管理干部的教育就成了“软任务”,对干部教育工作无安排、无规划、无检查、不督促。

2.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任务,对干部的教育方式单一,重点放在形式上,在写汇报材料上,学习活动主要是念念文件,或作几个专题讲座,一些研讨会大多开成业务工作总结会或是休闲度假会,而没有真正把干部培训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主要原因是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学校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而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日常事务多,没时间顾及干部教育。

3.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干部需要。

一些高校在干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干部学习内动力不足、学用脱节、学风不正等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教育基本上是采取全体人员集中听专题讲座、看录像等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岗位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二是培训一般只停留在解读中央文件或会议精神,缺乏对某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培训学习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动、能力的提高、内在潜质的开发。只有树立正确的干部教育理念,才能为高等教育培养出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转变干部教育理念,是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应立足高远的思维,将干部教育视为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把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创新干部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按需教训理念,即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由计划教训较到按需教训上;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终受教育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都要有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激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三是树立干部教育国际化理念,教育广大干部破除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保守心态,开阔视野,敢于、善于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2.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规划。

高校应按照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分级别、分类别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和干部自身发展特点的干部教育规划。在教育过程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让干部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第3篇

一、影响和制约地税干部职工队伍的主要问题

地税系统自组建以来,经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巩固提高、求实发展等阶段,干部队伍逐渐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承担起历史使命,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地税事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地税工作面对的形势和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干部队伍素质状况不能满足税收工作现实要求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以昭苏局为例:截至20__年底,全局干部职工34名,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占17.64%,大专学历27人,占79.4%,中专及以下学历1人,占3%,而专业技术职称则为零。整体队伍既有文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存在“根重杆粗梢子尖”现象,部分干部由于掌握信息技术、财会知识欠缺,在实施征、管、查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与税收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相适应。这种情形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势必影响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部分干部对自身要求不高。一方面,一些干部的思想上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悲观情绪,对工作“无所谓”,对事业“无作为”的想法,从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表现在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不求进步、满足于现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想“撞”的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地税干部对税收征管改革、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税、税收高科技文化诸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形成紧迫感、危机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

(三)少数民族干部知识结构更新缓慢。由于受国语水平不高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在掌握和更新税收、财会、微机等诸多新知识方面欠缺,造成工作能力不够强,影响制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青年干部后备力量不足。近几年年轻干部补充的比较缓慢,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在县市局领导班子中,尚无30岁以下年轻干部,州直地税系统科所长中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也寥寥无几。这种结构不合理,青年后备干部短缺的现状,势必影响地税事业发展的后劲。

(五)激励机制不够科学。目前,地税系统对干部工作业绩的评价办法,主要是采用倒扣分的方法,对过错行为进行评价,体现在对质量的考评上,而对工作数量这个基础内容考虑较少,造成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尤其是地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在当前和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依然存在“鞭打快牛”、“能者多劳”的现象,而这种仅从质量上进行评价的方法,必然造成干的越多、差错越多、处罚也多的情况,从而损伤那些多干事的人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有干部本人的主观因素。

(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地税系统分设时,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解决人员紧张的突出矛盾,在组建的过程中,选调了大量的30多岁骨干。然而,14年过去后,这些同志都到了40岁以上接近50岁,在加上后期新鲜血液补充较少,造成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橄榄球形状。例如,昭苏、特克斯两个局是近几年新进青年干部较多的单位,然而年龄35岁以上的人员分别占到了64.7%和50%,而其它局的比重还要大。在这些人数居多的干部中,既有功臣自居的骄傲感和经验老道的满足感,也有仕途已尽的悲观思想情绪,致使这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把主要精力未放在工作中,而是转移到其它方面。解决这种不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要消除消极思想情绪,不能使消极人群形成大气候,这已成为当务之急。也为消除今后出现的年龄结构倒“金字塔”现象,引发更严重的思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税系统教育培训的路子不新,方法过于老套。一方面,干部队伍中有业务尖子,有业务水平一般的,也有较差的,而在通常的教育培训中,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中大都是一样的内容,采取一刀切、上大课的做法,忽视了干部职工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这就导致了业务尖子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业务水平一般的觉得会的已经早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业务水平较低的,就会觉得学也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从而使培训成了走形势、走过场,没有收到真正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措施。有些同志缺少传、帮、带的作用,基本上通过靠自身总结积累经验来提高能力,提升素质进程缓慢;而有些同志受岗位的制约,缺少实践的途径,无法拓展和提高其能力,造成“单打一”能力格局。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地税干部良好的心里素质、人文素质,拓宽和提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保证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引领疏导作用薄弱。由于地税系统发展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安排部署任务和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上,而对如何开展形势教育,引领和疏导干部面向未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考虑不多,教育不够,使一些干部井底观天,缺少自我压力。对一些少数民族干部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对形势发展的趋势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在最佳时间加强国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自身素质向更高层次提高。重视引领疏导思想工作,聚焦干部的正确视线,树立干部的正确理念,不仅对地税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作用很大,同时也对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可提供有力保障。

(四)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一方面,基于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民族成分多样的状况,认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容易激发矛盾,因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进程较为迟缓;另一方面,由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数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不好区分,容易使评价工作务虚,致使评价内容的设置单一。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目标,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评价工作数量这个难题,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增强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三、对解决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问题方法、途径的建议

解决影响和制约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特事特办的观念。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不及时解决也不行的地步。应当考虑到干部队伍在未来的五年内,有一个彻底的质的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破常规套路

,做到特事特办。首先,应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其次,应得到编委、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放宽编制限额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换血工程”的顺利及时完成。再次,地税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博怀,为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勇于做出自我牺牲,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甘当铺路石。 (二)按照快进快出的方法,近五年内__州地税系统每年新进青年干部不少于50名,五年内达到250名。而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干部的出口,使退休人员的数量达到约180—200名。从而使__州直地税系统750名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干部思想问题、后备干部问题、素质不高问题,包括改善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培训方式。一是建立必要的轮岗机制,拓宽干部实践的渠道,逐步使干部通过锻炼,成为多面手,成为复合性人才。二是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根据征管查等系列和岗位需求,开展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按照政治理论、税收业务、计算机操作、职业外语、领导科学、心理保健、公文写作与处理和创新能力等科目,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行提报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在汇总分析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因需因岗因知实施个性培训,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制定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措施,使干部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强化质效评估,提升教育成效。建立落实培训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对干部职工学习进行监督考评,做好动力文章。五是适时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分类分层次安排业务骨干,到外地州或外省专项工作突出的兄弟单位参观考察、观摩取经,增长见识,使各级税务干部充分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六是寻求上级部门对高寒偏远地区或专项教育培训给予财力支持,每年拨付适当的教育经费用于干部的培训。

第4篇

Abstract: Pingdingshan Culture Palace Training School, combining with the adventure training of Guangdong Youth Leaders College and the local quality expansion exercise, tried to create a new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with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field experience training. This mode broadens the trade union cadres training mode and is the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trade union training in new period.

关键词: 工会干部;体验式;培训

Key words: trade union cadres;experiential type;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46-02

1 培训活动背景

在这几年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公会的工作发生了变化,有些刚刚上任的公会干部,对目前的公会工作了解少,以前的那些工作经验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平顶山文化宫培训学校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香港的历奇辅导,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历奇培训并结合了当地的素质拓展训练,将传统的室内教师授课培训转变成在室外进行的实践培训。通过多种项目的培训的科学设计并配合,使得公会干部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并调动起公会干部的工作热情,回到工作岗位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2 拓展训练进入工会干部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符合时代的要求和青年的需求,是做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根本。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培训市场,单一的传统培训模式已经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难于满足青年的选择。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中,遵循办学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更新工会训观念,改革工会训手段,拓宽工会训领域,开辟工会训渠道,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2.1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和方式 拓展训练在教学方式上,增强了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教学,改变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在培训模式上,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开展工会干部培训,把提高青年工会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目标。

2.2 有利于培养工会干部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

在拓展训练中,教练会安排一些任务让学员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之后,就会领悟出一种道理,就是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心态总是能够决定成败的关键。

2.3 有助于培养工会干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的北京下,创新是人才最需要的素质,是衡量人才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我国的公务员选拔也非常的重视创新能力。因此,拓展训练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培训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4 有利于培养工会干部沟通能力 传统培训体系中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只是在讲师和听众间的单向沟通。而拓展训练中的沟通则多是多向的,而且沟通方式多种多样。

3 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介绍

3.1 定义 所谓体验式培训(Experiencial Training),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工会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基于拓展训练的实践原理,根据工会干部的特点所设立,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工会队”的培训目的,也就是提升工会干部职业品质。

3.2 培训的模型 根据工会干部实际需求状况,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项目以及情景模拟,使队员从热身、参与、思考、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到分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领导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图1)

3.3 培训的类别 拓展课程由三类课程组成,按照培训地点的不同分为水上,场地以及野外。水上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的课程,主要包括一些攀岩,跳跃等一些体能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野外课程主要在野外进行,包括:野外定向、登山攀岩、远足露营、户外生存技能等项目。

4 培训的内容

4.1 培训的四个环节 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团队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主要是为了让来自各个单位的学员们有个互相了解的机会,并互相消除紧张的气氛,放松心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培训课程。

个人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针对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的,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做到最大的心理挑战。

团队项目。团队培训项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合作意识并让学员领悟工会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在学员们互相配合和帮扶中完成任务,能够让学员们感悟团队的重要性。

回顾总结。回顾在培训期间的体验,将在培训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进行整理和消化。另外对培训的收获进行总结,能够更便于将这些收获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去,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4.2 典型项目介绍

4.2.1 断桥飞跃 活动人数:20人(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类型:极限心理的挑战项目。活动规则:在12米的高空,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帮助,在保险绳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全体人员逐个跨越宽1.2米的断桥。活动目的:挖掘潜能,增强自信;领会“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真正含义;领悟战胜真正的“敌人”就是战胜自己的人生真谛。活动讨论:在环境变化下,自我的心里调整,认识自己的心里状态;积极心态的人与保守型的人对于本职工作的把握。

4.2.2 沟通精神心灵金字塔 活动人数:15人以上。活动类型:理解与沟通。活动规则:眼罩,绳,需要所有的队员带完全漆黑的环境下用心组成一个图形。活动目的:有效沟通,理解才是产生高效工作的前提。活动讨论: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太多,结果将如何?在没有有效沟通的状态下,

我们将如何工作。

4.2.3 启动思维能力的雷阵 项目介绍:全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面前的一个地雷区,触雷及重复触雷按规定将有一定的惩罚。项目目标: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活动目的:凝聚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集体会是强大、成功的集体,个人也会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中自信而有成就的个体。

5 总结与思考

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不但从体能上考验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从思想上考验了工会队的整体效能,个人挑战项目、工会体协作项目相互穿插,全方位的考验了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李友海.拓展训练: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J].中国培训,2001,(3).

第5篇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举国上下正出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喜人局面。从历史经验来看,谋发展应力戒浮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样才能保证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浮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飘浮。因为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些同志便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或停滞不前,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愿再艰苦奋斗;或以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轻而易举之事,无需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因而工作漂浮,得过且过。二是急躁。面对肩负的艰巨任务,缺乏理智的思考,头脑发热,或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大跨度、跳跃式、快节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轻率决策;或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就怨天尤人。

浮躁的产生,根源在于对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基本国情特别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对实现奋斗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准备不足。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激烈,世界多种力量围绕这场竞争而进行的政治较量也日益显现。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科技、教育等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居民也为数不少,消除贫困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有大量工作要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行动上就必然产生浮躁。正因为如此,十六大闭幕不久,同志号召全党重温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告诫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力戒浮躁,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基本国情,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正确认识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思想上筑起防止浮躁滋生的堤防。二是综合治理。浮躁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防止和消除浮躁也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应统一认识,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协调配合,全力整治。特别是要注重把脚踏实地、力戒浮躁纳入党的自身建设的范畴,作为干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注意通过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同时,对贪图享乐而不愿长期艰苦奋斗的人,对置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而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要采取组织措施及时处理。三是警钟长鸣。克服浮躁,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反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警钟长鸣,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6篇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职业化农民的智力支撑

农业产业化不仅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标准化原料,为城镇化提供优质、安全、充足的农产品供应,而且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城镇化提供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同时,农业产业化还不断造就和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培养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不论是初级产品生产者、加工产品制造者、销售环节经营者,还是技术、物资、信息的服务者,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依靠现代工业装备、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武装的现代农业,只有通过居于农业主体地位的农民的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教育引导他们克服小农意识,转变其生产生活方式,积极主动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二)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一,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二,从目标任务的实现来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做强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市场、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科技贡献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等都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化和组织化农民作支撑。

第三,从组织形式来看,只有职业化农民才能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 “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第四,从人口资源来看,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是变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第五,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来看,农民职业化是实现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按照优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转变过程中,农民素质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整能力也就越强。

(三)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经营步伐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最主要是看其科技贡献率、农业综合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化和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等指标状况,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化亦即农业产业化除了完善利益链机制(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外,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解决产业链的延长(生产力)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除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外,厂房、资本、信息、科学技术也成为了生产力的组成要素,而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在社会化分工和生产范围扩大以及生产劳动工具不断改进的今天,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知识含量增多,要求农村劳动者必须具有科学技术文化素质。

从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可以看出,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含量低、经营能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人才缺乏,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活跃,生产技术规程没能成为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技术的切实行动。归根结底,直接或间接的与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组织化和职业化水平有关。

由此可见,只有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才能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务农人员素质差与现代农业发展冲突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农村劳动者素质有很大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职业院校等开展了初、中、高等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近年来又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创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到去年底,云南累计培训“绿色证书”学员275万获证84.5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900多万人次。但就全国而言,知青劳力弃农外流严重,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突出,职业农民质低、量少、乏力等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是未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向。当前,我国职业农民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体系还没有建立、高素质农民规模化经营持证上岗和农业资格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保障立法滞后、缺乏资金保障等制约着农民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采取政府免费组织培训职业农民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

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和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劳动力智力结构要求,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走农民职业化道路。

(一)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明确农民教育目标任务

大力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和技能人才匮乏结构性矛盾,促进和稳定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做到农村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技能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科技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实用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今后农业人才培养应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每个乡(镇)都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聚集的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

(二)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农民教育培训步伐

1. 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广校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广、快捷便利等优势,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VCD等远程教育手段和农村“大喇叭”、科技培训直通车、科技书屋、手机短信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构建三网合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大规模、大范围、又好又快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的主阵地。农广校要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主动承担起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的重任,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办学思路,组织实施好绿色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工程;积极推进“三进村”行动,将教育培训的边际延伸到田间地头,做到“农民培训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涉农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依托农业院校,加强对农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农广校体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和中、初等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依托各类农村化技术学校、农村普通中学开展初等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新技术培训;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企业及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活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选拔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

当前,农广校系统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办好农广校中等层次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做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转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重点抓好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立志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人员的培养;加快解决农民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使 “百万中专生计划”获得更多资助,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农教品牌。

(三)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三业四化”农民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既失误不得,也耽误不起,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 “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农广校等院校的公益性质和基础地位,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加强对各级农广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增加投入,完善教学体系,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实习场地,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环境、投入机制和舆论氛围的进一步改善;要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面向农村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职业农民培训步伐。

农民教育培训,要坚持“适用实效和村民认可”的原则,按照“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踪式就业”的培训模式,重点培养“三业”农民:一是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产业化生产经营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职业农民;二是围绕发展农村服务业,培养农机手、沼气工、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等从业人员;三是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培养农村种养大户、优秀业主、打工返乡户、大学毕业生等创业农民。在教育培训中注重“四化”农民的培育:一是以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化农民培育;二是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绿色证书”培训等为实用技能重点的技能化农民培育;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下转16页)(上接15页)生产基地、专业市场等为依托的组织化农民培育;四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不断扩增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为契机的职业化农民培育。通过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组织化和职业化,不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的技能和素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加快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

(四)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成为职业农民

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并不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推进农业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探索对农业大户及其子女免试推荐入学定向培养机制;创新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模式;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规模化生产领域持证经营制度,确保宝贵的农业资源由高素质农民经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加以规范,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7篇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我乡共有20个行政村,村党支部委员74人,村委会委员74人,村两委交叉任职10人。在2005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新当选村支部书记5人占总数的25%,兼任村委会主任的2名占到总数的10%,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新当选7人,占总数的35%。

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下大力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着力做好配备选拔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使我乡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全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数量上得到精简,年龄上趋于年轻化,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到70%以上,村干部在45岁以下的占到40%,45岁到55岁的占到55%。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相比,目前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所任职岗位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常识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接受新事物慢,缺乏敢为人先的意识。同时,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工作能力欠缺,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局面,无力解决。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干部身在农村却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之中,浮在面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有的基层干部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还有个别干部为政不廉,,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现阶段,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仍有相当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在所有村级干部中没有一人有大专学历,他们的专业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发展需要。

考核办法不尽科学。乡党委、政府的考核,一般只是对村两委班子的考核,没有涉及到具体人,不论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委员,还是村妇女主任,对村两委班子中个人的考察考核还是空白。个别村虽然整体情况较好,但往往只是一人之力,难以调动村两委成员中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后备干部储备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劳务富民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老、少、病、残”为主要人群的村子,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行财政体制的制约。各项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农村干部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县乡财政困难,无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上无经济来源,正常办公经费无法保证,又不能让群众负担,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

待遇低,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现在农村基层干部报酬每月100-120元,让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提不起劲,没有开拓创新精神。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新机制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体系,使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管理、考核有比较完备的运作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的目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编制化管理机制

随着税费改革后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变化,在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级集体收入出现回落现象,“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村级集体收入回落与村干部职数过多的矛盾,影响了村级财务的正常运转。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瓶颈。

农村基层干部职数增减的过程。历来收粮要款是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时期,各村是先交够国家的,余下的是自己的,因为粮在集体粮库,交粮也就不太费神。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的生产热情被充分调动,加之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群众场活没完先晾晒公粮。往往是交粮车在粮站门前排成几公里的长龙,场面蔚为壮观。形势不断变化,群众感到增收很困难,增产不增收,有时种地越多,赔的越多,加之各种集资摊派增多,群众不堪重负,交粮积极性大不如从前。为了保证能按时完成公购粮入仓任务,各村干部职数相应增加,人多力量大。到99年时执行“户交户结”的政策,要到农户家里收钱,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时村级干部职数也加到顶峰,小村八九个人,大村十几个人的是司空见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之后,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干部已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从事服务职能,这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精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村级集体收入很少,无力维持村组干部工资,这就促使我乡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精简干部职数。

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编制化管理的原则

原则一,坚持干部职数与工作需要相统一原则,以岗定编,按编用人;原则二,坚持精简人员与提高效率相统一原则,降低村级组织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原则三,坚持强化管理与群众公认相统一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提高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比例。

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取消了全乡103个村民小组组长的设置,全乡年节约资金6万多元;第二步,我们对个别软散的村两委班子进行合并,把原来的二十六个村支部合并成二十个支部,把二十六个行政村合并为二十个行政村,年节约资金近10万元;第三步,结合村支部班子换届工作,我们规定合并的村设书记、副书记及三名委员,其余村设书记一人,委员二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乡实际,确定1500人以上村设主任一人,委员四人,1500人以下的村设主任一人,委员二人。另外,我们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尽可能的减少干部职数。随着村级干部编制化管理的全面推行,全乡村级干部职数与最高职数相比,减少66人,下降幅度为38%,年度村级干部报酬减少10多万元。

构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精简农村基层干部职数,要做到职数精简办事效率提高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能办事,会办事的能力。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给农村基层干部“充电补智”。一是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支持和鼓励基层干部抽时间、挤时间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二是对新任职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任职基本知识培训,使他们明白本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做到相互补台不越位。三是注意了学习的针对性,针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比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邀请市城建局专家对重点村两委成员就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使基层干部的教育启发很大。三是注重学习培训的灵活多样性。我们开展过会计办公集中培训,果树作务技术现场培训,实用技术轮训,请进来、走出去、走下去,以会代训等方式。四、有计划地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第二,抓学习培训,着力做好“提神换脑”工作。一是通过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引导基层干部对比分析,寻找本地优势,鼓励他们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加快发展的决心,克服参观学习“听了感动,看了激动,回来不动”的不良倾向。二是抓形势、政策学习,迫使农村基层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个村群众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看村干部怎么样。因此,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三是注意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工作,树立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或典型村,促进工作开展。如在如何为群众服务方面,我们树立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友为楷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以官庄村为典型,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适时组织基层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

建立公平、理性、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使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手段,才能使基层干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基层干部考核的变化过程。

长期以来,乡党委政府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主要是看“三项硬事”即:收夏粮,收特产税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是群众总结乡政府的工作为“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一个村,只要夏粮和特产税任务完成名列前茅,无计划外生育,这个村支部就是先进党支部,村支部书记即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即为先进村委会,村主任也是优秀村委会主任了,一美遮百丑。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后,基层干部干什么,怎么干,许多基层干部茫然了,当了多年基层干部,现在却不会工作了,该怎么办呢?

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的形成。农村基层干部喜欢干“硬事”,如收粮收钱,觉得那能体现出个人的工作能力,现在不收粮不收钱了,不会干工作了,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样激发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教会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是乡党委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过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借鉴《目标责任书》的办法加强对村两委会的考核。

《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和特点。

《目标责任书》为百分制考核,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化指标,占20分,主要有劳务输出,小麦良种统供,新增畜牧养殖大户情况,新增个体私营企业户情况,第二部分为非量化指标,占80分,主要有党建工作、农业产业化工作,村容村貌整治,计划生育工作,村级财务管理,水利道路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群众文化活动,扶贫帮困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第三部分是反控制指标,没有分值,四项内容,一项做不好,倒扣5分,内容有和稳定工作,安全生产及防汛工作,殡葬改革工作,疾病防控工作等。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不同村的指标任务不同,同时考虑到各村的优势,有所侧重,旨在鼓励各村把优势转化为强势,最后变成主导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目标任务书各项指标,由乡属各站所分解到各村,比如,官庄村重点突出移民搬迁工作和扶贫帮困工作,及养殖业(养猪);张岳村侧重于发展个体工商业户;槐树坡村侧重于旱烟规模种植等。在考核过程中,主考官由过去的乡领导变成了站所负责人,各站所按照各村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进行公示。有个别村干部找乡党委书记要先进,李书记明确告诉他:“我不是主考官,我没有打分权。”这名村干部听后,灰溜溜地走了。

第一次考核情况

对村两委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时我们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走访的形式进行。通过半年考核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村两委班子对当前农村工作,思路清晰,领导有方,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高,干劲足,绩效显著,特别突出的是小盘村、官庄村、大盘村等,这些村两委班子能团结一心,把主要精力用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相对差的村,村主要干部对目标责任制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欠帐多等问题。乡党委决定对上半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三名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予以300元、200元、100元的奖励,并规定年终考核与村干部工资挂钩。

新机制带来的变化。目标责任制首先明确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向,考核机制又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完成目标责任制规定内容的同时,他们为群众办实事跑项目,深入群众排忧解难,谋发展。三联村支部书记巨文礼与包村干部到渭南自费为群众购回大枣接穗5000余株,屈家村以党支部为龙头带动劳务输出发展,在西安环卫、宁波城建和交通等地站稳了脚根。同时,各村争取项目6个,新建水站一座,新修柏油路10.5公里,在建人饮工程3个,在建移民搬迁居民小区4个,新建文化活动室3个,同时有80余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农村最低保障金待遇,半年发放低保金18600余元,农村大病救助13人,医疗救助3300元,优抚金发放13900多元。

第8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创新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乡从3月至今,对全乡几年来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作了认真分析,现将基本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乡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现状

,我乡宣传农村文化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及当前中心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全乡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局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县委推行为民服务“无项制度”,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构建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增强队伍素质。乡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后,各村委会、各部门中心组学习都能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好理论学习。定期不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及宣传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培训,增强队伍素质,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组织乡村干部进行科学理论学习,地方语言学习,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群众中领头雁作用,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地方实际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如:充分应用地方文化室组织群众开展一星期一次书刊、报纸等刊物学习,宣讲国家政策,努力引导群众应用健康的思想文化知识抵制腐朽的外界文化。为群众搞好文化服务,赢得群众的依赖与支持,逐步让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以开展健康娱乐活动为载体,丰富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近年来,我乡在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体系,成为促进我乡宣传农村思想文化的有效载体。如:应用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优势和节日多源化的特点,在节假日活动和农闲中开展民族歌舞、篮球等健康向上的娱乐比赛,并在节目内容上、形势上加入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

三是加大舆论宣传,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工作者紧密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地方实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宣传工作者不定期走村进组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提高全民爱国意识。

二、得出的主要经验

一是县宣传部及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开展好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前提;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宣传工作者的认真负责是抓好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基础;三是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确保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取得实效的关键;四是抓时间突亮点,以最快的时间,宣传农村典型,是抓好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基层干部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将外面好的文化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加于宣传,地方思想文化的亮点、典型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基层群众文化素质偏低,观念陈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不平衡,健康的思想文化与腐朽的外界文化产生冲击,人民选择性接受思想文化的意识不高,宣传健康思想文化的阻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紧张、人才匮乏,农村文化室硬件设备建设不完善,农村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文明创建难以高效开展。四是基层干部没有认真研究新形势新特点,创新观念淡薄,照本宣章的观念仍然存在,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健康农村思想文化的宣传上方式、方法、内容存在形式主义,致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滞后。

四、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一是在经费支出上,就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应给予一定倾斜。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涉及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具体措施上也要积极作为,增强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经费,增派农村宣传工作人才,增强地方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对乡文化室、村图书室的经费投入,使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这对宣传农村思想文化工作起到了较强的基础作用。

二是增加对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宣传队伍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能引导群众思想与国家政策始终一致,能引导群众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能保证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同时,自身素质能力在教化群众过程中是最好的手段,同时也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第9篇

党校教学质量主体班党校是培训轮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采用集中培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体班教学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工作,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党校教师应对党校主体班教学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实现学员能力的提高,从而让学员获取更高层次发展。

一、课前充分准备,确定教学目标

1.选好教学专题

党校教育要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需要,实现素质教育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这对党校培养目标来说是一个大的调整,也是对党校工作的挑战与考验。必须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要充分考虑好给主体班学员上什么样的专题课,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选好专题,要有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新要求,各项法规制度和经济技术管理前沿问题,以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二是结合学员的需求,尤其是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员开设针对性的专题,适合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三是结合学校教学的整体布局,根据整体布局来开设课程,不能游离于整体布局之外;四是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研究特长,只有长期在专业上深入研究,才能把相应的问题讲深、讲实、讲透。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构思自己的专题,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准热点,深入讲授。经过常年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树立起自身的专题品牌。

2.找准教学角度

任何一个专题课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讲授,而选取的角度不同,往往教学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开动脑筋,找到自己专题最佳的讲授角度。尤其对一些基础理论课,或一些题材较旧的专题课,讲授的角度更要与以往有所不同,如果角度不新,学员会感觉是老生常谈,索然无味,因此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或许能讲出新意来。由于一节专题课时间有限,所讲的问题不能多,能用一个标题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再列第二个标题,所以提出问题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分析问题要具体要透彻;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把握好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详略得当。

3.充实教学内容

对讲授的知识或专题一定要有较深入的研究,不仅要熟悉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哪里是重点,什么是主线,如何去说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才能知道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专题,如何更清楚、更富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就应相对固定自己承担的专业领域,平时抓紧学习、研究,深入地掌握这些专题的相关知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好的教学内容,一是要有教学主题的相关前沿理论,包括中央、省市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有教学主题的新信息,一些学员不容易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信息,而且信息量要大;三是要和本地区实际相结合,做到教学内容“本土化”;四是要有教师个人的见解,个人的见解不一定权威,但可以在法律法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有些独特的看法,对学员有启发作用。

二、课堂精心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提高授课质量,就必须不断改进授课方法。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等。常言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同的授课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每个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表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满堂灌,留下与学员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提倡主体班教学尽量运用研究式教学,尤其是在大家都已熟悉的互动式、研讨式的基础上,深化已经初见成效的案例式、情景模拟式教学,不断探索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如访谈式、体验式、辩论式教学等。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突破传统思维,不要认为有些教学主题,如基础理论或理论性较强的专题,只能用传统式教学,而要大胆创新,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照着讲稿读,讲解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引导等方法,只有启发引导,才能出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气氛。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互动讨论教学法、表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换角色教学法等等。那种教师一直讲,学员一直听,是无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也不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目前,大多数党校主体班教学都已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仅仅还是停留在一般课件的使用上,对于录音、录像以及视频的使用还是不够充分,应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选择使用一些视频,效果会更好。另外课件的制作要特别强调其可视性与可用性的统一。可视性是针对学员而言的,就是我们制作的课件要给学员赏心悦目的感觉,模板的选取、字体、颜色等等都要适当。同时,不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图片作为点缀,但不要过多,漂亮的课件,就好比以前的漂亮板书,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用性是针对教师自己而言的,就是我们制作的课件要有助于教学功能的发挥,可采用一些制作技术,如自定义动画、超链接,等等,使画面显示的文字随着讲课层次的进展而出现,不要把未讲到的问题都显示出来,致使学员不知老师讲到哪一个问题,影响授课效果。

3.适时增添教学技巧

好的教学技巧对于上好一堂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要注意讲课切入点,也就是要开好头。一个好的开头能把学员的注意力吸引住,也能让学员对整堂课充满期待,认真地把课程听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二是要注意语言表达,声音宏亮,抑扬顿错,有张有弛,有节奏感。语言好,就是能够使用熟练的普通话或者使用娴熟的当地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和佐料功能。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说明深奥的理论原理和问题,“于无声处听惊雷”;用方言土语和新词,增强讲述的活力;用故事来述说事件案例,吸引学员的注意力;用幽默的语言和语言的幽默,使学员在幽默中收获,并激活凝重疲惫困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活力。追求良好的讲课语言是党校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良好的讲课语言必将收到良好的讲课效果。三是注意教师教态。在课堂上没必要太严肃,尤其是在互动式的教学中,要让学员有亲切感,拉近和学员的距离。在使用无线麦克风的情况下,可以走到学员中间讲课,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但注意避免过多的小动作。四是注意个人细节。细节有着情感处理细节和知识处理细节之分。情感细节是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昵的手势,一个尊重信赖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密的肢体接触,一个善意的玩笑等,这些细微的行为刺激,促进学习主体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情感的细节,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美,为学员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员的个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和状态。知识的细节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某一知识点独到的讲授和处理。不同的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侧重点,都有自己对细节知识的认定和处理方法。

4.善于归纳教学小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总结做得好,一节课从头到尾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否则课堂教学就有缺陷,学员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总结各有不同,一是归结全篇,深化主题;干净利落,直指主题。二是巧设悬念,引发思考。以留下疑问的方式,引导学员继续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学习的延续性和拓展性,激发学员再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三是交流成果,分享感悟。比如类似“你的体会是什么?”“你会怎么做?”这一富有启发性、发散性、创造性、开放性的语句引发学员总结交流所学、所思、所感、所悟、所惑……意犹未尽,绵远深长,创造无限。

三、课后听取反馈,及时汇总提高

1.注重反馈信息

教学过程结束,并不等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名好的教师,还必须对课后进行跟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党校学习的每一位学员都是党校教师的好帮手、好老师,都是党校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阶梯。通过对课后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总结,能使教师全面地把握教学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以便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还可以通过开座谈会、设计调查问卷、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反馈授课信息,扬长避短,使这一节专题得以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把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也为自己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提高转化能力

党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与科研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干部教育的需要。提高转化能力体现在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的相互转化上,科研是教学的基础,科研要为教学服务。但同时科研又不是教学,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文章直接作为教学专题内容介绍给学员,晦涩难懂,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科研到教学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出一些与专题课相关的信息,包括理论前沿,政策走向等传输给学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