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41-01

脊柱的某些节段偏离了身体正常正面轴线称为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圆锥畸形、神经源性疾病、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笔者采用银质针联合微波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腰椎侧弯收到较好疗效。

1 临床表现

临床上多见受凉、腰部扭伤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诉多为腰痛,向前弯腰时明显。查体可见脊椎侧弯,腰椎向肌肉痉挛侧侧弯,腰椎棘旁压痛,腰部功能明显受限。

2 治疗方法

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腰部疼痛、侧弯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侧弯好转,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反复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侧明显,查体:腰椎侧弯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压痛,以L34、L45、L5S1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双侧70°/(-),“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跟、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入院查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左侧弯畸形(腰3椎体为中心侧弯14°),曲度反弓。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科,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静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脱水,两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缓解,第四日予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一次后疼痛缓解,三次后腰椎侧弯、后弓好转,四次治疗结束后出院,回访无复发,行走时无侧弯体态。

5 体会

受凉、腰部扭伤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侧椎旁肌痉挛,从而破坏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韧带的系统平衡,即可导致腰椎恻弯。

银质针疗法使针刺与热疗结合,通过热的传导至病变部位扩散至周围病变部位,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改善体内深层软组织病变部位发生的血供不足及营养代谢障碍[1],从而达到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3种功效。研究表明,银质针传导热能远比一般金属快的多,银质针艾火灸时皮肤进针点温度多在43℃~51℃之间,组织温度37℃左右,热能传导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00%,达到消除或减轻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促使肌痉挛自然消失,达到无痛或减轻征象,通过此机制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2~3]。

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带电粒子与极化分子剧烈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促进局部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清肿作用。温热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痉挛,清除堆积乳酸而使疼痛缓解。

故银质针联合微波具有解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椎侧弯有着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施锋.温热银针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87例.中国针灸,2000,20(3):178

[2] 王荣.软组织劳损性颈肩腰腿痛非手术疗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27

第2篇

我是一个打工妹,最近,在公司上班下楼中,因同事在后面呼唤,我回头答应,导致一脚踏空,从5楼的楼梯上滑摔到4楼,导致胸椎第11、12压缩性骨折。在住院期间,我看到了一本旧杂志上面有这样的文章,说香港影星张柏芝、杨恭如2人过去在拍摄电视片时不慎摔伤脊椎,受伤的也是胸椎第11、12节。我不明白,我怎么跟这两位女明星受伤的部位一样?难道这也是“明星效应”?脊椎骨损伤咋不谋而合?

深圳 黄梦苗

黄读者:

您真会联想,连脊椎骨损伤也在考虑“明星效应”,看来也是位“追星妹”哟!至于您的疑问,这是因为脊柱受伤时往往有一个纵向压缩的暴力,第11、1 2节胸椎和第1节腰椎正处于后凸的胸段和前凸的腰段的交界处:同时胸椎由于与肋骨相连,形成胸廓,因而相对固定,而腰椎则活动的范围比较大,这3节脊椎又处于相对固定的胸段和灵活的腰段之间的交界处,两个因素相加使得第11、12节胸椎和第1节腰椎处于受力最大的部位,因而在脊柱外伤中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这样的部位一旦受伤,如果救治不当,很容易造成下肢及大小便和等丧失。

所以,对于脊柱受伤的人,在场的人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救治方法,要用救护车转送,不要急匆匆用出租车运送,因为出租车空间狭小,病员不能平躺,只有屈曲,这样的姿势容易导致脊髓和神经损伤,给患者造成终身遗憾。其次,在搬运伤员时,两人必须平抬,另一人将伤处托起,使之过伸,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放上担架时,伤部可用一软垫垫起,以维持伤者伸展位。否则,如果救护不当,即使是单纯的骨折,也可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而至截瘫;对已有脊髓损伤的伤者,可增加损伤的程度,甚至可导致死亡。

据悉,香港那两位影星在过去脊柱受伤后。在场的人没有慌张,而是嘱伤者不要动,然后急呼“120”来救治。如果他们当时乱抬乱搬,再将伤者往出租车或小车里塞,可想而知,这2位影星也许从此告别艺术生涯。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损伤大多数都发生于交通事故、工伤、高处坠落、剧烈的体育活动等遭受暴力的时刻,而黄小姐的损伤则是下楼梯不慎踏空台阶造成的,因此,要接受这个教训,在生活中时时注意防范。以后在上下楼梯时,必须全神贯注,一步一步踏下去,必须踏在下一个或上一个楼梯级之上,且稳妥扎实之后,再动第二步,如此“足踏实地”,就可避免外伤。另外,上下楼梯时不宜做其他事,也就是说,出门前把一切该做的事做好,回家时一切事都等到家后再去做,上下楼只管上下楼,高度集中了精力,就不至于摔跌了。如果有人喊您,或在楼梯上碰到同事或熟人,待自己脚跟站稳了再答应或交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患于未然”。

坐姿后仰135度较佳

我的工作是天天同电脑打交道,难免天天做板凳。为了预防脊椎发生毛病,我便坐得笔直,如此,好吗?

北京 夏红

夏读者:

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是人们过去对养生健身的要求。“坐直了,挺起胸”,人们从小也时常接受来自妈妈或爸爸的提醒。确实,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坐得笔直,如座钟一样,不仅可以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

然而,前不久英国《福布斯新闻网》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思维。在北美放射线学会的年会上,英国一个由放射线学者组成的小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坐得笔直,会造成脊椎过度疲劳,使神经受到牵制,从而导致背部慢性疼痛。而对于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的人而言,背部与地板呈135度角是理想的角度,将身体自然放松,脚与地板保持接触,这样的姿势对脊椎的压力最小。

这项在英国阿伯丁市伍登德医院开展的研究,参与者均为没有背部疼痛或外科手术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让他们分别保持坐直、趴着和135度角的姿势。通过对仪器记录结果的分析,研究小组负责人魏塞姆·阿廖尔·巴塞尔博士说:“当脊椎承受到压力后,就会偏离自然的方向,分析结果证实,135度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90度。”

当然,135度角的确不太好把握,且容易从椅子上摔下来,因此,人们倒不必刻意追求,只要坐着时尽量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曲线,即颈椎向前,胸椎向后,腰椎向前,身体稍稍向后倾,让肩部靠在座椅背上,将空出的腰部垫个软垫,身体感觉舒适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这种最合理的姿势,也不要保持很长时间,否则也会对脊柱造成伤害。

强直性脊柱炎也遗传?

我的父亲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前不久,我因腰背及全身关节疼痛到医院就诊,也被查出患有此病。现在,我担心极了,难道这种病也有遗传?若这样,我那未出世的孩子,将来也会患这样的毛病吗?

安徽 方向东

方读者: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俗称“不死的癌症”,是世界性的一大疑难杂症。该病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慢性全身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同时,这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风湿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是7:1。男性病人中半数最终会出现脊柱的强直、驼背或直背,5%~10%的病人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残废,丧失生活以及工作的能力。而女性病人多数为轻型和良性过程,她们一辈子都会-间歇地出现腰痛或关节痛,但仅有极少数病人会发展为残废。

可见,这类病人在生育问题上,不能够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应“重女轻男”。因为女孩将来患此病的概率要比男孩低得多,即使患病也多无大碍。

为此,有关专家谆谆告诫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恋爱结婚问题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对方及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无年轻时起病的脊柱关节病。如果有的话,可以检查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基因(HLA—B27),以免夫妻双方均带有同一个病的易感基因,给下一代的健康带来隐患。

当然,如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孩子查到HLA—B27阳性,也不必过于担心。若是女孩,将来患此病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很轻;若是男孩,也只是50%的可能。至于你那未出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暂时不得知。但愿你生个“一朵花!”

注意:HLA—B27.90%病人的这个基因为阳性,但并非有这个基因就会得强直性脊柱炎。

“腰突”咋易引起腰椎侧弯?

最近,我因腰痛和左腿麻木到某中医院作检查,医生告诉我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说突出物在左边,腰椎往左侧弯,左侧骶髂关节有轻度后错位,属于“腰突”并发症。我不明白,“腰突”咋易引起腰椎侧弯以及骶髂关节错位?另外,我们办公室王芳突出物也在左侧,腰椎却往右侧弯,疼痛麻木却是右腿,这是怎么回事?同是“腰突”,腰椎侧弯咋不一样?

安徽 黄晴晴

黄读者:

您所说的腰椎侧弯,应该说成腰椎侧凸较准确。那么,腰椎为什么会形成侧凸呢?这主要为腰背肌的反射性保护反应。向患侧侧凸称同侧侧凸,向健侧侧凸则称对侧侧凸。此名称仅指腰脊柱而言。具体缘由,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未粘连型)的位置有关。如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侧(腋部),发生对侧侧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C”形侧凸:若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侧,则为同侧侧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C”形侧凸。您很可能就是属于同侧侧凸。其次,有的人突出物较小,或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突出物大小不等,介于上下二条神经根之间,则可出现交替性侧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形侧凸。

还有的人根本没有腰椎间盘突出也可发生脊柱侧凸,这可能多与改变身躯重心有关,使重心放在健侧,以减轻疼痛症状。也有的人腰椎平直,乃脊椎病时的保护性反应,以减轻对后侧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等组织的压力。有的人长期翘二郎腿或长期打电脑做姿不正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凸。另外,临床上还有的病人存在着腰椎后凸或过度前凸等,都与脊椎病时的保护性反应有关,望注意鉴别。

那么,“腰突”咋易引起骶髂关节错位呢?我们知道,骶髂关节是人体骨盆环的组成部分,分别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属于人体的微动关节。“腰突”患者一旦出现脊柱侧凸,必然出现患侧骶髂关节长时间受到异常向上牵拉(拽),久而久之,即可造成骶髂关节错位。临床上有前错位和后错位之分。两侧臀部不平衡,患侧比健侧稍高。X线片显示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高度,前错位较高,后错位较低。患侧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略宽。

另外,根据您的主诉,您的椎间盘突出物很可能位于神经根的外侧(或称“肩口”突出),而您的同事突出物则位于神经根的内侧(或称“腋下”突出),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所以,虽然突出物同在一侧但腰椎侧凸方向则正好相反。

总之,“腰突”是主要矛盾,治愈了“腰突”,骶髂关节错位以及腰椎侧弯(凸)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何谓椎间盘突出的“个性化”治疗?

我平日身体健壮,喜欢运动。一天和儿子玩耍,将儿子抛起来用手去接后,突然感到腰部剧烈疼痛,连走路都困难了。到医院就诊,一位姓赵的主任医生经X线和CT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和脱出,并对身边的实习医师说我的“突出”很有“个性”,也需“个性化”治疗。请问,赵主任医生说的腰椎间盘突出有“个性”是什么意思?

湖北周玉炳周读者:

赵主任医生说的腰椎间盘突出有“个性”可能有这样多层意思,一是突出因人而异、因职业而异、因病而异等,如中老年人容易突出,女性容易突出,司机、电脑职业者容易突出,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脊椎侧弯症的人容易突出:二是突出部位、方向、多少上的“个性”,如别人一般是单个突出或脱出,而您则是同时“占有”;二是治疗上的“个性”,即别人的治疗方法比较单纯,或牵引或推拿或手术,可您的治疗要复杂的多,甚至要施行“捆绑式”的“阶梯化”治疗。

第3篇

“颈椎反弓”与“颈椎曲度变直”在体检报告中并不罕见,近些年更是普遍。我们正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浅谈实心球投掷的反弓技术原理与训练方法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前牙反颌40例的临床分析 鸟弓操 健颈椎 排齐辅弓配合双颌“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前方牵引器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身备五弓 腰如反弓 个体化弓丝配合治疗伴牙列拥挤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应用体会 多排螺旋CT在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应用效果 “收回”你的关注 收回你的内心优势 弓 前路钛笼钛板系统与后路钉棒系统在颈椎反曲畸形矫正Cobb角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颈椎病:中医“反”着治 中医“反”着治疗颈椎病 二胡弓法浅探 甘涛二胡行弓中的“弓头”操作手法探微 商业世界的弓道 “满弓”的练习方法 生命的弓与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什么是颈椎反弓?

“颈椎反弓”与“颈椎曲度变直”在体检报告中并不罕见,近些年更是普遍。我们正常的颈椎是正“C”形,弧度向前的曲线,保证颈椎活动的高度灵活性。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有一些人颈椎“C”形弧度逐渐变的平直,我们便称之为“颈椎曲度变直”。而“颈椎反弓”则更加严重,颈椎会向反方向弯曲,形成反“C”型。 颈椎反弓有哪些危害?

颈椎反弓会引起很多严重疾病。首先是颈椎动脉受压,往往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其次是周围神经受压,产生神经根性或交感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严重的还会引起瘫痪。我国颈椎病近十年来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近年来逐渐呈低龄化趋势。甚至发现了6岁的颈椎反弓患儿,生长发育严重受损。颈椎反弓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哪些不良习惯会诱发颈椎反弓?

1.长期低头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将造成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颈部肌肉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受牵拉出现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刺激脊神经,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长期处于异常的力学作用下,就会出现颈、腰背酸痛,甚至带来骨骼、椎间盘的变化,发展成为颈椎病。长期低头看手机、看电脑是颈椎病的罪魁祸首。而且相相对台式电脑而言,笔记本电脑危害更大。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一般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比起台式电脑更容易让人处于脸朝下的状态。如果保持这种姿势工作或上网数小时,会非常明显地给颈部造成很大的负担。

2.久坐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3.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4.使用过高的枕头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如何预防颈椎反弓?

1.平时习惯。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卧床看书报、看电视,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2.注意用枕。用枕不应过高。有侧卧睡姿者睡前将枕头塑形成中凹状,枕头分成三等分,两边可高出一些,以适应侧卧时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枕芯材料以芦花或质地稍硬的苇蕊、绿豆壳为好,不提倡使用过软的海绵枕或夏季常用的过硬的竹枕等。

3.多活动。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应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并作颈椎自我保健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韧度,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勤锻炼。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颈椎供血,防止和延缓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年龄。

5.常咨询。如经常出现“落枕”或颈肩臂痛,转头性眩晕,应及时到康复科医生处就医确诊,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后患。

产生颈椎反弓了怎么办?

康复保守治疗。产生颈椎反弓的朋友不必过于慌张,90%颈椎反弓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减轻甚至消除不良症状,改善颈椎曲度。

1.理疗

传统的颈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等理疗方式于炎症的消除、疼痛的控制有一定作用。此外,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快速缓解颈肩部肌群的紧张、痉挛,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2.整复松解

颈椎反弓的患者往往伴有颈椎小关节错位,部分肌群紧张,需要进行手法或康复设备辅助的松解整复。脉冲枪、深部肌肉振动治疗仪等康复设备能深入、快速调整小关节排列,松解肌肉筋膜,配合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3.运动训练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骨软骨发育异常导致脊柱畸形的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5例骨软骨发育异常患者,均以脊柱侧凸或后凸就诊入院,男2例,女3例;术前常规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就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脊柱侧凸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颈椎不稳、胸腰段后凸、侧凸和椎管狭窄在本组骨软骨发育不良患者中常见。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6个月,采用Frankel脊髓评分,术前患者评分3例C,2例D;获得随访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1例D,4例E,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改善1~2级。[结论]因气管插管困难和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前应进行麻醉科和影像评估,因患者脊柱发育不良,脊柱的内固定常常很困难。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软骨发育异常 治疗

骨软骨发育异常通常全身骨骼受累,随着生长而进展。骨软骨发育异常[1]包括典型的合并骨骼发育异常的矮化病,如软骨发育不全、骺和干骺端发育异常、胶原病变(包括成骨不全)和各种各样的骨发育不全群(溶酶体的累积异常),常常导致脊柱侧凸畸形,需要进行手术处理,但由于其解剖结构和临床表现复杂,导致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影像学诊断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类疾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主要将作者收集的5例有脊柱侧凸的骨软骨发育异常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5例骨软骨发育异常,男2例,女3例;年龄10~18岁,平均13.6岁,均以脊柱侧凸或后凸就诊入院。其中,软骨发育不全2例、成骨不全1例、粘多糖病1例、甘露糖苷贮积症1例。

1.2 临床表现

5例均生长缓慢,身材矮小;骨骼畸形的4例,其中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3例、脊柱侧凸2例,持续的后凸畸形可以导致脊髓病变,1例出现截瘫。2例患者存在间隙性跛行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膝外翻的1例,鸡胸、肋骨外翻的2例,下肢关节僵直2例,特殊面容的3例,多为头大、前额突出、鼻梁低平、唇厚,1例突眼,肝脾肿大1例,脐疝1例,语言障碍2例。成骨不全患者曾发生多次多部位的骨折。

1.3 影像学表现

术前常规均行X线和MRI或CT检查。X线影像表现:粘多糖病例和甘露糖苷贮积症病例骨骼系统的表现为颅骨变大,脊椎椎体变扁,呈弹头样改变,椎体前上角变圆,前下角变尖而突出如鸟嘴状,胸腰椎后凸成角,肋骨前端膨大成浆形如飘带样。髂骨体变短小,髂骨翼相对较宽,髋臼发育不良。MRI提示脊柱腰段椎管狭窄(图1)。成骨不全X线表现为全身骨密度减低,普遍性骨质疏松并易骨折。脊柱表现为脊椎侧凸,椎体扁平,明显骨质疏松,部分呈双凹型或楔状变形。

1.4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症状、物理查体和影响学检查结果,本组脊柱侧凸均行手术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1例T10~L4Cobb’s角87°,行经后路L1椎体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钛网支撑融合术(图1),术后后凸T10~L4Cobb’s角5°。成骨不全脊柱侧凸的患者行侧凸矫正手术,脊柱胸段向右侧凸,腰段向左侧凸。术前胸腰双弯,胸弯T6~T11,Cobb’s角55°,顶椎T8Ⅱ度旋转;腰弯T12~L4Cobb’s角30°,顶椎L2Ⅰ度旋转。术后胸弯矫正至23°(图2)。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制定的手术计划,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伤口均按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2.2 随访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6个月,采用Frankel脊髓评分,术前患者评分3例C,2例D;获得随访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1例D,4例E,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改善1~2级。

3 讨论

骨发育异常指基因异常导致的异常骨生长。这些异常过去常按影像学来分类,现在逐渐依靠基因学来诊断[1]。目前国际上将此类骨骼疾病按形态学和基因学描述来分为2类:骨软骨发育异常(osteochondrodysplasias)和骨发育不全(dysostoses)[2]。由于骨软骨发育异常发病相对罕见,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其发病机制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脊椎发育成熟过程中一些刺激因素可以导致畸形。近年随着CT三维重建、MRI等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脊椎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的认识,对骨软骨发育异常的研究逐渐深入。Hall等[2]从基因学方面将骨软骨发育不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软骨发育不全;(2)骨畸形性发育不良;(3)粘多糖病;(4)脊椎骨骺发育不良;(5)假性软骨发育不良;(6)斑点状软骨发育异常;(7)变型骨发育不良和kniest骨发育不良;(8)屈肢骨发育不良。

本文着重讨论文章中几种病例。骨软骨发育不全[3]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额部隆起、面中部发育不全、耳鼻喉系统功能障碍和短肢侏儒症。骨科方面表现在脊柱和四肢,上肢可表现为桡骨头脱位,下肢表现为膝内翻。成骨不全[4]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骨质疏松合并骨折,关节松弛,湖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良和成熟前耳聋。甘露糖苷贮积症临床表现为头大、前额突出、鼻梁低平、唇厚,语言障碍。粘多糖病的临床表现为面容丑陋、关节活动受限,手呈爪型挛缩、 骨骼畸形、 髋关节脱位、 肝脾增大、 角膜混浊及视网膜和视神经损害。骨软骨发育不良常见脊柱畸形,颈椎不稳、胸腰段后凸畸形、侧凸和椎管狭窄。本组病例中骨骼畸形的5例,其中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3例、脊柱侧凸2例,持续的后凸畸形可以导致脊髓病变,1例出现截瘫。2例患者存在间隙性跛行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近几年对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可以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4],但手术操作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必须注意此类患者解剖形态常异常、骨发育不良,有时应用内固定困难。因为正常肺的发育至8岁左右,对于年幼的患者(小于8岁)可先应用石膏、支具或Halo氏牵引架治疗来延缓最终的融合[5、6]。手术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因、症状和影像学资料来选择。由于骨发育异常患者常存在限制性肺病、阻塞性和中枢性窒息、短颈畸形、颈椎不稳或后凸,麻醉风险较高[7]。

骨软骨发育不良常见脊柱畸形,虽然这些罕见疾病的基因病因很多,但表达的脊柱畸形有相似之处,颈椎不稳、胸腰段后凸畸形、侧凸和椎管狭窄是常见的表现,可以较特发性侧凸更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必须进行详尽的麻醉科和影像评估。虽然器械有了进展,但很多患者因骨发育不良内固定困难而仍需要先用Halo支架或支具制动治疗。

参考文献

[1]Alman BA.A classification for genetic disorders of interest to orthopaedist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2,401:17-26.

[2]Hall CM. International nos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stitutional disorders of bone (2001)[J]. Am J Med Genet, 2002,1:65-77.

[3]Ain MC, Browne JA. Spinal arthrodesis with instrumentation for thoracolumbar kyphosis in pediatric achondroplasia[J].Spine, 2004,18:2075-2080.

[4]张云海,陈博昌,张菁.成骨不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 8: 1189 - 1190.

[5]Gillingham BL, Fan RA, Akbarnia BA. Early onset idiopathic scoliosis[J].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6,2:101-112.

第5篇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融合术; 半椎体切除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Only Via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LUO Jia-w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070-07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only via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Method:30 cases with a single hemivertebra from 5 to 14 years old who underwent operative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Hemivertebra resection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and short-segment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 were used for correction of the scoliosis and kyphosis deformities.Cobb’s angles of the segmental curve, total main curve, cranial and caudal compensatory curves and kyphosis were measured on the posteroanterior and lateral radiographs.Result: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showed satisfied results.The mean Cobb’s angles of the segmental curve, total main curve, cranial and caudal compensatory curves and kyphosi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and the lastest follow-up assessment (P

【Key words】 Congenital scoliosis; Spinal fusion; Hemivertebra res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Xieg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5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24

脊柱侧弯是是危害儿童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我国该病的发生率约为1%。该病患者脊柱会偏离中线,向左或者向右弯曲。该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高,丑化患者体形,妨碍患者进行劳动,更为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胸廓缩窄,骨盆发生倾斜,严重发育不良,心脏出现移位,心肺功能不全甚至截瘫[1-3]。先天性脊柱侧弯是先天椎体不良发育造成的侧方弯曲,脊柱畸形,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分成封闭分节型、部分分节型及完全分节型,其中后两种类型较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87%[4]。由于患儿的生长发育较为迅速,脊柱侧方弯曲的进展加快,若早期没有及时治疗,待发育成熟之后可能会导致脊柱的严重畸形,且产生脊髓压迫,对发育情况和心肺功能造成影响[5]。及时进行手术将半椎体切除和弯曲畸形矫正,可使形体外观及脊柱的功能得到有效地恢复。关于脊柱畸形的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有很大的争议。至今所倡导的手术方式为原位融合,内固定融合,骺阻滞,半椎体切除等等。然而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该病治疗策略和术式选择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更倾向于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6-8]。本研究仅就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14岁,平均10.4岁;侧弯部位:腰椎16例,胸段14例;病理类型:封闭分节型3例,部分分节型(半闭型)10例,完全分节型17例;合并症:脊髓脊膜突出3例,唇裂1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例,心肺系统畸形1例。入院时,3例患儿下肢乏力麻木,其中2例腹股沟平面以下痛觉和触觉减退,另1例左下肢膝关节以下痛觉和触觉减退,左膝深反射减弱。

1.2 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患者取站立位或者平卧位接受X线片检查;行MRI后检查骨桥、脊髓脊柱及半椎体结构,确定是否存在神经及脊髓病变;接受CT扫描,重建三维,对半椎体的类型及相邻的椎体椎弓根大小方向进行确定[9]。所有患儿都接受全麻手术,气管插管以全身麻醉完成后,患儿取俯卧位,腹腔处腾空,在病椎中心的正中后方部位做切口,长度是至少上下2个椎体。使用电刀对骨膜进行剥离,将脊柱后方暴露(椎板、横突及椎间关节的突出节),直至双侧横突;采用“C”臂X线机定位椎弓根方向以及进钉点,将半椎体切除,并于相邻椎体内植入两对椎弓根钉,凹处采用螺母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将半椎体后方椎板切除,同时截断凹侧的融合椎板。将该平面神经根及硬脊膜暴露并加以保护,将半椎体及基底部的横突切断,使椎弓根的外侧暴露,沿其外缘将骨膜剥离直到椎体前缘。需要切除胸椎肋横及肋椎关节,切除半椎体的椎弓根和前方的半椎体及上下的椎间盘。最后放松凹处临时固定,压缩脊柱畸形节段凸侧,并撑开凹侧,如果出现后凸畸形情况,应当同时进行手术矫正。在矫正畸形过程当中,需要对脊椎的诱发电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并把椎管减压的长度做适当延长以防止脊髓褶皱对诱发电位的改变。术中需将患儿唤醒,询问其双下肢的活动是否正常,在确保无误之后,缩进内固定的装置,并将切除的半椎体自体骨于椎板和椎间隙置入,放置负压引流,做前后路的植骨融合术。

术后患儿禁止坐起或者站起,于当天接受卧位脊柱X线片拍摄,2周后拆线,术后3个月内需支具辅助,定期随访并对患儿站姿的全长脊柱X线片做跟踪拍摄。

1.3 观察指标 测量、记录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脊柱X线片的后凸和侧弯角度,观察手术疗效。测量的Cobb’s角有半椎体节段侧弯(脊柱后前位X线片,半椎体相邻上椎体的上终板与下椎体的下终板所成角度)、全主弯(主要侧弯的Cobb’s角)、半椎体节段后凸(脊柱侧位X线片,半椎体相邻上椎体的上终板与下椎体的下终板所成角度)、头侧代偿弯(头侧继发代偿性侧弯的Cobb’s角)和尾侧代偿弯(尾侧继发代偿性侧弯的Cobb’s角)。并计算术后和随访期矫正率,矫正率=[(术前Cobb’s角-术后Cobb’s角)/术后Cobb’s角]×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160~500 min,平均263 min,术中出血量600~2500 mL,平均760 mL。术后随访时间1.3~4年,平均2.8年,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测量角度结果显示,患儿术后的半椎体节段侧弯、全主弯、半椎体节段后凸、头侧和尾侧代偿弯5项数值上均明显低于术前,并随着术后恢复,其脊柱畸形进一步矫正。

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12.8)°、术后平均(15.3±6.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7.6)°,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15.6)°、术后平均(18.6±9.2)°,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9.3)°,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18.6)°,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占所有脊柱畸形疾病的10%~20%,致病因素主要是脊椎分节不全和形成不良,其中尤以半椎体最为常见[10]。有研究认为,该病与常染色体的显隐性遗传有关[11]。由于某段椎体一侧发育不良,导致脊柱生产不平衡并形成侧弯[12]。某些半椎体畸形并不产生明显的脊柱侧弯,故不需治疗。但若半椎体畸形导致严重的脊柱侧弯,则需尽早矫正,并阻止侧弯发展[13]。如不及时治疗,则随着患儿的身体发育,不仅脊柱侧弯更加严重,还会引起腹腔或胸腔其他器官的损伤[9],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先天性的脊柱侧弯目的应为在脊柱畸形完全矫正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使脊柱灵活度及高度得到保证[14]。现阶段术式主要有:半侧骨骺的固定术、原位脊柱的融合术以及半椎体的切除术。原位脊柱的融合术虽能对脊柱侧弯发展给予抑制,然而程度有限且无法对原先的畸形进行矫正,手术当中需对较长的脊柱节段进行融合;一旦融合得节段涉及到腰椎,则会造成非融合节段椎间盘出现过早退变,表现出曲轴现象,侧弯明显加重。半侧骨骺的固定术可对畸形椎体沿着凸侧方向的生长给予阻滞,对侧弯进行逆转,然而手术一般仅仅局限在半椎体的节段。患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侧弯部分可以自发矫正,但这是有限的,并且疗效不确切,难以掌控。现临床上逐步开始采用更为安全可靠半椎体的切除术治疗。最初由Royle提出半椎体的切除术,为一种针对患者病因的治疗方法,更为合理,且手术当中切除得到的半椎体为脊柱融合植骨所用材料。半椎体的切除术通常可以分成前后路的联合切除以及单纯的后路切除[15-19]。文献报道使用前后路的联合切除半锥体术,患者于术后需更换其,存在有损伤脊髓的危险性。相比较而言单纯的后路手术可使术中的更换得以避免,使手术时间缩短。

因此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术,辅以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内固定,取得了63.0%的矫正率,总体疗效满意。半椎体切除后则不会再生长。术中需要采用内固定器械以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促进融合从而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对年轻人而言,手术中需使用短节段的脊柱内固定系统以减少脊柱融合节段。相比于钩、棒和钢丝等脊柱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使脊柱充分矫形,且固定强度充足,能够将后方矫形力有效传到椎体前方,稳定性强,是椎体最坚强部分。然而如果患儿年龄太小,椎弓根由于小、未骨化,则无法提供足够强度。对于伴有明显脊柱后凸畸形的患儿,在对抗螺钉拔出力量,该力量相对较大时,椎弓根钉固定后容易脱出,导致最终内固定失败。虽然目前椎弓根螺钉应用于儿童尚存争议,但本研究中的30例患儿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并且在随访中矫正率没有丢失,总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然而,后路切除半椎体的手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手术出血多于前路切除。单纯后路手术在切除半椎体之前无法阻断椎体前外侧的滋养血管,导致较多手术出血,有时甚至因此导致无法顺利切除前方半椎体。因此本研究术中采取血液回收的方法,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此外,术中先确定切开位置,从侧面切开椎间盘纤维环,然后使用长柄刮匙刮除终板软骨,再切除半游离的半椎体。如此既能够防治脊髓损伤,又能迅速操作手术从而减少出血。在本研究中,术中切割方式以及使用血液回收仪解决了大量输血的顾虑,同时后路切除半椎体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也相应减少。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上对于半椎体的脊柱侧弯有不断深入的了解,在明确了手术适应证前提之下,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明晰各类术式的优缺点,按照实际情况对术式合理选择,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进行止血,对半椎体合理切除,将弓根螺钉准确植入,加强术后的康复指导,随访制度严格落实,才能够维持较为理想矫正效果,实现手术目的。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庄伟鹏,张秀红.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41-42.

[2]陈理端,陈环球,林菊英,等.广东省阳江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89-91.

[3]王绍辉.王国才整脊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21-122.

[4]许伟华,杨述华,杜靖远.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17-19.

[5] Hedquist D, Emans J.Congenital scoliesis:a review and update[J].Pediatr Orthop,2007,27(1):106-116.

[6] Peng X S, Chen L Y, Zou X N.Hemivertebra resection and scoliosis correction by a unilateral posterior approach using single rod an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J].J Pediatr Orthop B, 2011,20(5):397-403.

[7] Wang S R, Zhang J G, Qiu G X, et al.Posterior hemivertebra resection with bisegmental fus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more than 3 year outcomes and analysis of unanticipated surgeries[J].Eur Spine J, 2013, 22(10):387-393.

[8] Yaszay B, O’Brien M, Shufflebarger B, et al.Efficacy of hemivertebra resection for congenital scoliosis[J] Spine, 2011, 36(5):2052-2060.

[9]刘福云,贺盼盼,夏冰,等.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9):775-778.

[10]贺尧,李凯,赵胜,等.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及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7):3174-3183.

[11]郭伟韬,祝葆华,曾荣,等.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45-47.

[12]陈崇文,王宇飞,体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分型对手术指导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35-136.

[13]顾凯.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近期疗效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14] Lazar R D, Hall J E.Simultaneou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em ivertebra excision [J].Spine, 1999, 364(32):76-84.

[15] Hosalkar H S, Luedtke L M, Drummond D S.New technique in congenital scoliosis involving fixation to the pelvis after hem ivertebra excision[J].Spine, 2004, 29(2):2581-2587.

[16] Bollini G, Docquier P L,Viehweger E, et al.Lumbar hem ivertebra resection [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88(8):1043-1052.

[17] Shono Y, Abumi K, Kaneda K.One-stage posterior hem ivertebra resection and correction using segmental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J].Spine, 2001, 26(5):752-757.

[18] Ruf M, Harms J.Hem ivertebra resection by a posterior approach innovativ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first results[J].Spine, 2002, 27(8):1116-1123.

第6篇

【关键词】 青少年脊柱侧弯; 流行病调查; 研究进展

Abstract:Adolescent scoliosis is spinal deformity happening in early adolescent or before bone mature.It can affect the body figure and appearance of children,threa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youth.Serious malformation even leads to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fail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disease incidence,the incidence situation in domestic and abroad,census method,the latest gene chip technique,the latest progress of treatment,and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of early prevention,early diagnosis,and early treatment.For younger children,non-surgical treatment such as brace could be used to avoid scoliosis aggravating.

Key words:adolescent scoliosi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减少的脊柱畸形,是一种三维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对脊柱侧凸定义如下:应用Cobb’s法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弯曲,角度大于10°称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它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以下类别:1、先天性脊柱侧凸:由于先天性脊椎发育不全,如先天性半脊椎、楔形椎体、椎弓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不全,均可引起脊柱侧凸。另一种类型是脊椎本身并无畸形,患者亦无其他疾病,一家兄弟姊妹数人或其父母均可有同样现象,即有明显的家族史。此种类型侧凸出现较晚,一般12~13岁始发现,发展也较缓慢,侧凸部位多局限于胸腰段,畸形不严重。2、后天性脊柱侧凸:(1)姿态性脊柱侧凸:往往由某种不正确姿势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侧凸畸形并不严重、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时畸形可自动消失。(2)神经病理性脊柱侧凸: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病、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侧凸畸形也愈严重。(3)胸部病理性脊柱侧凸:幼年患化脓性或结核性胸膜炎,患侧胸膜过度增厚并发生挛缩;或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侧凸。(4)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产生佝偻病的小儿亦可出现脊柱侧凸。由于各种原困引起两侧下肢不等长,均可引起功能性脊柱侧凸。骨折脱位或脊柱结核亦可引起侧凸。3、特发性脊柱侧凸:约80%的脊柱侧凸病因不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该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出现疼痛,躯干不平衡。在畸形严重的病儿,甚至早期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增加该病的死亡率。目前,其发病原因及机理还不清楚。近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动物模型、影像学、组织学、神经学、生物力学、数学模型、基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使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及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AIS的发病情况

分析AIS的发病情况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AlS疾病的发展规律。

1.1 国外发病情况 Soucacos等对82 901名9~14岁的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筛查,在筛选出的1 436名AlS患者中,AlS的总男女比例约为1∶2.1。然而随着侧弯角度的增加,男女比例将不断变化:Cobb’s角小于10°,男∶女为1∶1.5;Cobb’s角10°~19°,男:女为1∶2.7;Cobb’s角20°~29°,男∶女为1∶7.5;Cobb’s角30°~40°,男∶女为1∶5.5;Cobb’s角>40°,男∶女为1∶12。

1.2 国内发病情况 1989年,北京地区患病率为1.04%,广东省肇庆市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广东省肇庆市城区15所幼儿园8 210例4~7岁幼儿进行了脊柱侧凸的普查,患病率为0.87%(72/8 210)[1]。对广州市33 798名7~15岁在校学生的普查中,患病率为1.07%。其中男性患病率0.9%,女性患病率1.26%,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4[2]。海南省在8 198名受检学生中,一检阳性242人,阳性率2.95%[3],2002年4~5月及2003年4~5月西安市对城乡25 725名7~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患病率为1.33%[4]。2004年香港发病率为4%。2004年,深圳市对福田区29所中小学学生,作了脊柱的普查。在40 579名学生中,发现脊柱可疑畸形的学生851人,占学生总数的2.136%。其中高中学生1 675人,47人可疑(2.806%)。初中学生15 222人,329人可疑(2.161%)。小学学生23 682人,发现可疑475人(2.01%)。

2 AIS的普查方法

AlS已经是青少年继视力异常、肥胖、包茎和社会心理障碍后的第5大常见病[5]。通过普查,可以早期进行防治。目前国内常用的普查方法有3种,即“一步法”,利用电视透视X线机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6],此方法工作量小、速度快、较简易,但所有的受检者都受到X线照射,很多正常儿童受到不必要的辐射,目前不太容易被家长接受。第2个是“二步法(体检,X线片)”[3],本法减少了普查的中间环节,减少了漏诊,效率也高,但同样增加了X线的暴露。第3个是“三步法” (体检,云纹照相,X线片)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该法由于增加了云纹照相进行筛选,减少了X线片的数量,但漏诊会增加,步骤相对繁琐,费用也高。目前国内有使用自制脊柱旋转度测量尺,有一定的意义,但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国外常规应用美国制造的脊柱测量(scoliometer,orthopedic systems INC,OSI 1995)结合Adams前屈实验进行普查,经比较研究发现,脊柱测量、前屈试验与Cobb’s角为正性等级相关,脊柱测量和前屈试验在普查中易于实行。当前屈试验明显阳性,脊柱测量大于5°,可视为作X线片检查的指征[7]。这样既能提高灵敏度与特异度,又能减少X线照射,有利于普查的推广,适用于学校常规体检中初查脊柱的畸形。

3 AIS病因的复杂性

目前发现AIS的异常包括神经系统、生长发育、骨密度、结缔组织、神经肌肉、血小板、中枢神经系统及激素等等。Yamada等研究认为姿势控制障碍是脊柱侧凸的病因之一。Cheng等研究了81名AIS患者的骨密度,发现有减低现象。还有许多研究认为血清中褪黑素与脊柱侧凸有密切关系。有的研究发现青春早期AIS的生长激素水平较正常高。生长发育高峰的提前,导致脊柱和脊髓的生长比例失调,而这种比例失调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8]。学者们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了AIS患者与正常人的许多差异,如单卵双胎中的侧凸表型高度一致、基因染色体异常、脑干不对称、褪黑素、钙调蛋白、雌激素受体、生长激素的异常、脊柱成骨异常、椎间盘和终板胶原改变等,然而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因素可以被确认为是AIS的发病原因,因为要明确某种改变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非常困难[9]。

4 遗传因素与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IS存在家族聚集性。Masatosh J等对21对均有脊柱侧凸的双胞胎进行DNA分析,并与侧凸形态进行相关分析,显示AIS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Wynne-DavJes进行了2 000例的大样本研究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凸第1病率为7%,第2代为3.7%,第3代为1.6%,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异常。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及国立卫生研究所组织了大规模全基因组扫描和分型的连锁分析,结果提示特发性脊柱侧凸不是X连锁显性遗传疾病,而可能是一个多基因疾病[10]。Ogilvie等[11]调查了一组145例AIS病人的家族史,通过家族数据库判断与其他AlS家族间的联系,发现具有97%(127/131)的连通性,表明至少有一个主基因遗传。2个无联系大家族间的基因外显率(41%和34%)与表现度(38%和61%)不同,表明有多基因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遗传图的进一步完善及基因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采用定位克隆策略以寻找易感基因或相关基因。Wise报道了特发性脊柱侧凸和6p、10q、18q染色体可能连锁。Salehi等[12]发现17p11位点有连锁。Chan等[13]研究染色体19p13.3和次要区域在染色体2q有连锁。

5 基因芯片表达谱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近几年,以Affymetrix公司为代表的DNA芯片技术发展迅速,将生物科学与化学、数学、计算机技术、物理等各门学科融合在一起,开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杨军等[14~16]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曲张大隐静脉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差异表达基因中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基因等多种基因。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发病原因是脊柱疾病根本防治的必由之路[17],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必将加速发现与脊柱侧弯有关的基因变化,阐明侧弯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基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前景[18]。基因芯片技术使某些生理、病理现象的研究更简便,可同时观察到大量基因的相应改变[19]。将基因芯片技术和微点阵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准确地描绘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致病基因范围,这种前沿性研究回溯其家系及家族发病情况,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图谱,有可能研究出异常基因的特异性标记物,从而透视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真正病因,可能成为在根本上防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有力工具。

6 AIS的治疗

AIS畸形发展期大多在10~16岁, 目前主要依据脊柱侧凸畸形程度和病情发展变化,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其治疗目的:预防脊柱侧凸发展,保持脊柱在最佳的矫正位;改善其畸形,尽可能恢复躯体平衡,保持双肩或骨盆在同一水平;尽可能使结构性脊柱侧凸伸直,改善心肺功能。总的治疗原则为:观察、支具和手术。

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体操疗法、表面电刺激疗法、牵引疗法、支具治疗以及推拿手法等。目前,有学者认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只有2种:塑料支具和电刺激疗法[23]。Killian等认为Cobb’s角≤15°者生长发育过程中畸形加重的可能性较小,不需要特别治疗;Cobb’s角20°~40°者需予以支具矫形器外固定;Cobb’s角>40°且随生长发育畸形加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Mohanty等对102例AIS手术患者进行5年随访,认为侧凸矫正手术应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3年,即14~16岁内进行。

6.1 体操疗法

体操治疗是最方便、经济、安全且无痛苦的治疗。矫正体操还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正常发育、建立正常姿势、改善心肺功能都有一定意义。另有作者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的原理和侧弯类型,制定了各种类型的体操,并对76个中小学生大于10°者进行治疗半年后复查80%获痊愈,16%好转,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仅2个好转。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有不同的效果,矫正体操作用特点不同:①在早期特别是少儿或青春前期轻度特发性侧凸,脊柱活动度、柔韧性好,脊柱尚无明显的结构性畸形时,矫正体操最能起到矫正作用。此时可作为主要的矫正手段应用;②随着脊柱侧凸度数的增大,单独的矫正体操矫正效果减弱,须与支具矫形或其他矫形措施结合应用;③在结构性侧凸及先天性侧凸,矫正体操虽不能起即时矫正作用,但坚持长期练习可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可屈性,增强支撑脊柱肌肉的肌力,特别是凸侧负荷过重的肌肉,防止其劳损,延缓畸形的发展;④行支具矫形时,矫正体操仍为一种必要的辅助疗法,可防止因制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其他废用性改变,预防脊柱僵硬,改善呼吸功能。

6.2 电刺激疗法

由于支具治疗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运动,外形臃肿,天热时难以坚持佩戴,以致患者和家长不得不中断治疗而导致支具治疗失败。人们寻求疗效相似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电刺激应运而生。应用电刺激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实践中,各个儿童的治疗反应不一样,有时治疗效果明显,有时治疗效果倒退,究其原因,除了年龄、病因及开始治疗时的脊柱侧凸畸形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明显影响治疗效果:①刺激位置不正确,刺激点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根据病人立位脊柱X线片上之顶角椎体,在病人侧凸凸侧体表定位找出正确刺激点;②刺激强度不够, 电流强度大于50 mA才有效,最理想强度应是60~70 mA;③是否坚持治疗,每天至少做8 h以上的电刺激。叶启彬等[20]认为电刺激用于AlS疗效较好,矫正率达30.15%,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仅为10.99%。但对于年龄太小,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轻型先天性脊柱侧凸,亦可用电刺激治疗,以减缓畸形加重的速度,推延手术时间。对于脊髓空洞症型脊柱侧凸、麻痹性脊柱侧凸亦有效。

6.3 支具治疗

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历史已近400年,由于脊柱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人们又重新重视支具治疗。已有较多作者比较支具治疗AIS与自然病程的结果,肯定了支具用于AIS,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侧凸的发展,特别是对轻型特发性侧凸,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近年国内逐渐有相关报道[21~23]。目前,支具在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凸中占有重要地位。

支具应用主要适用于处于骨骼发育高峰期的小儿脊柱畸形,其中重要的指征是椎体软骨骨骺闭合的状况以及Risser征,同时结合月经史、乳房发育及发育情况。在选择支具时应考虑年龄、生长速度、骨龄等因素。Lonstein和Winter报告支具治疗获得最佳效果的患者其侧凸曲度在20°~29°。如果发现曲度进行性加大,就应给予支具治疗。对该病的高危患者,不能等到侧凸曲度发展到30°才给予治疗,否则就错过了最佳时期。支具疗法的适应证包括:①Cobb’s角25°~45°,Risser征0~1(需要立即应用支具治疗),婴儿和早期少年型40°~60°之间偶尔也可用支具;②Cobb’s角25°~30°,Risser征2~3,如果半年之内Cobb’s角增加>5°(则需要应用支具治疗);③Cobb’s角>30°~45°,Risser征2~3(需要立即应用支具治疗);④节段长的弯曲支具治疗效果佳;⑤40°以下弹性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侧凸,Boston支具效果最佳。而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支具治疗:①青年型的脊柱侧凸超过40°者;②合并胸椎前凸者;③2个结构性弯曲到50°或单个弯曲超过45°者;④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24、25]。1970年Moe和Kettleson首先对Milwaukee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示许多患者经支具治疗后可以避免手术。1982年Nachemson等观察分析了未予任何治疗的女性胸椎侧凸患者,提示胸椎弯曲度进展的危险性随着发现该病时曲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样曲度的患者随发现该病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侧凸曲度为20°~29°,年龄为10~20岁者,进展危险性为60%;而同一年龄组曲度超过30°,进展危险性可达90%~100%。Lonstein和Carlson所做的大规模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胸椎侧凸曲度在20°~29°之间,Risser征为0或1,其进展可能性为68%。而胸椎侧凸曲度在19°以下,Risser征为2、3或4者,其进展可能性为1.6%。国外有学者报告了1 020例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显示支具治疗可明显阻止脊柱侧凸的进展。国内文献报告,使用Milwaukee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患者去除支具1年后随访,平均矫正度为18%~20%。使用Boston支具,矫正率为32%~70%,支具停戴后为30%~35%[26]。王隼等报道32例AlS的患者随访13个月结果,证实使用Boston支具后平均改善15.5°,除4例高位胸椎侧凸无改善,其余28例均有改善,无不良副反应。刘勇等[27]研究Cheneau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疗效后认为,治疗前Cobb’s角平均39.7°,治疗2年后平均为26.8°,矫正率为35.0%。支具治疗方案应该因人而异,提倡早期规范化治疗,切忌非规范使用,尽量避免过早施行终末期手术。Houghton等曾将压力传感器放在支具顶椎衬垫中进行调查发现很多病人每日仅部分时间穿戴支具。Green的随访结果也证实上述结论。尽管如此,这些病人治疗结果仍优于自然发展结果,这表明即使减少穿戴支具时间.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开始戴支具时仍强调每天23 h,1 h洗澡,并3~4个月随访拍片。若侧凸减少50%以上,可以间歇支具治疗。支具治疗应持续到骨成熟。治疗时结合理疗和体疗效果更佳。

6.4 推拿手法治疗

运用推拿手法松弛椎旁肌肉,对脊柱进行调治,以此治疗脊柱侧凸。该法在治疗时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改变整脊力度,因人而异施治。但推拿手法必须坚持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年龄愈小愈好。经疗效比较发现,对50°以上病例,推拿治疗有效,但手术疗效明显优于推拿治疗;对50°以下病例,手术治疗与推拿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

6.5 手术治疗

如果采取正确的非手术治疗仍然无效,侧凸继续发展,就应进行手术治疗。随着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的不断认识,手术治疗效果大为提高。但也应该看到,脊柱矫形是一种高危手术,并发症多。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要取得最佳疗效,应重视病因诊断,具体分析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合适的内固定器械。手术治疗适应证包括:①支具治疗不能控制畸形发展,脊柱侧凸的度数继续增加;②肺功能障碍以及青少年型脊柱侧凸中的躯干不对称,畸形严重需矫形者;③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较年长患者的疼痛或伴有神经症状者;④45°以上的青少年型脊柱侧凸;⑤Cobb’s角40°,但伴有严重胸前凸、明显肋骨隆起者。

脊柱侧凸手术治疗需要对冠状面、矢状面及轴面畸形进行综合矫正,并在内固定基础上植骨融合,防止畸形发展,达到改善外观和防止背部痛及功能异常的目的。Lenke等应用Cotrel-Dubousset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76例AlS患者并经5~10年随访,结果显示侧凸纠正角度未丢失。Helenius等分别应用Harrington系统治疗28例,Cotrel-Dubousset系统治疗57例脊柱侧弯患者,也认为Cotrel-Dubousset脊柱内固定系统的效果较好,且较少引起背痛和椎间盘退变。Pollock等分析比较AO-USS脊柱固定系统和Harrington或Luque内固定系统治疗AlS患者的结果,发现18个月中Harrington、Luque组患者(40例)侧凸纠正角度丢失9%,而AO-USS组丢失7%。

综上所述,AIS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该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出现疼痛、躯干不平衡。通过研究找出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及分布规律,为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目的,对年龄较轻的AIS患儿,可以通过体操、支具等非手术手段治疗,以尽量避免日后侧凸更加严重而不得不手术治疗的情况出现;若发现先天性、神经病理性或胸部病理性等需要早期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凸,可建议患儿家属尽早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以尽早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显球,黄绍贤,余斌,等.广东省肇庆市城区幼儿脊柱侧凸普查及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96-1497.

[2] 李卫平,刘尚礼,陈兆荣.广州市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104-106.

[3] 张寿,金旭红,郭祥.海南省城乡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报告[J].海南医学,2003,12:5-6.

[4] 程斌,李锋涛,宋金辉.西安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及其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3:180-182.

[5] Tse LY. Student health service[J] .Public Health & Epidemiology Bulletin, 2005,2:9-11.

[6] 丁绍省,张永平.电视透视筛查中、小学生脊柱侧弯[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6:470.

[7] 唐盛平,付桂兵,孙客,等.前屈试验、脊柱测量(Scoliometer)与Cobb’s角的比较[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7:372-374.

[8] Porter RW. Can a short spinal cord cause idiopathic scoliosis[J]. Eur Spine J,2001,1:2-9.

[9] 王渭君,邱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5:380-382.

[10]Justice CM, Miller NH, Marosy B,et al.Familial idiopathic scoliosis-evidence of an X-Linked susceptibility locus[J].Spine, 2003, 6:589-594.

[11]Ogilvie JW, Braun J,et al.The search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 genes[J].Spine,2006, 6:679-681.

[12]Salehi LB, Mangino M, Serio SD,et al.Assignment of a locus for autosomal domina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S) to human chromosome 17pll[J]. Hum Genet, 2002,4:401-404.

[13]Chan V,Fong CY, Luk DK,et al.A genetic locus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linked to chromosome 1[J].Am J Hum Genet, 2002,2:401-406.

[14]Tanaka H, Hata F, Nishimori H,et al.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screening between parental and highly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variants using a DNA microarra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3,22:307-313.

[15]Luo Y, Cai J, Liu Y,et al.Microarray analysis of selec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J].J Neurochem,2002,6:1481-1497.

[16]杨军,胡新华,张强.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大隐静脉曲张致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2:136-138.

[17]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等.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55-56.

[18]Maisenbacher MK, Han JS, O’brien ML,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congenital scoliosis:a candidate gene approach [J] . Hum Genet, 2005,5:416-419.

[19]Zabjek KF, Leroux MA, Coillard C.Evaluation of segmental postur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quiet standing in control and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J].Clin Biomech(Bristol, Avon),2005,5:483-490.

[20]叶启彬.脊柱侧凸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22-130.

[21]肖建德,等.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12:1172-1174.

[22]包岳丰,邱勇,朱丽华,等.Milwaukee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与应用体会[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4:201-203.

[23]王隼,陈祖平,应灏,等.Boston’s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国临床康复,2002,20:3045.

[24]王延宙.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02,42:50.

[25]朱通伯,戴戎.骨科手术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99-2000.

第7篇

美式脊柱矫正枪激脊柱活化术或脊柱矫正器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正骨复位相似,所区别的是它更完整系统的融合解剖学,平衡骨骼学,和解除压迫神经学为基础学说,有着规范和科学的矫正技术,他强调骨骼,肌肉筋膜,神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特定技术矫正修复脊柱神经内脏功能,据科学研究平衡全身骨骼,可以放松全身600多块肌肉,拉长人体36条大筋,活利人体的206块骨头,平衡的骨骼正常的体魄可以祛除一切病邪之气,扶正气,调节人体各大系统有序运动,使人处于一种健康强壮的状态

范式正骨融合美式脊柱矫正枪技术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治疗过程,因此可以消除患者不安和恐惧心理,而且独特的诊断方法无需看x光片或问诊,能够在一分钟内准确的判断出疼痛的部位或症状,使病人心服口服,完全信任你配合你的治疗,枪激脊柱活化术是目前欧美国家发展为排名第一的骨骼矫正方法,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安全速效的解除疼痛方法。

美式脊柱矫正枪加掌式治疗仪技术特色:

(一)、技术强势:能够通督开背激活阳气,调整脊柱偏移引发的内脏神经科疾病,通过枪激脊柱活化术可有效调整。

(二)、美容塑体技术:一分钟矫正长短腿,一分钟解决高低肩问题,脊柱侧弯10天笔直等多项技术。

(三)、疼痛诊疗技术:能够对因引起的骨病疼痛类疾病作出精确诊断,3—5分钟快速改善或消除腰间盘突出疼痛等专科技术,我们的技术不仅能当场5分钟缓解颈椎疼痛,并能有效的消除颈椎病引起的偏头疼失眠以及腰椎引起的种种问题。

(四)、技术优点:专利器械设计,操作简单,有无基础看光盘一天学会,开骨病康复店,这套技术足够,具有替代传统正骨手法,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枪激脊柱活化术治疗过程没有任何成本,

特别声明:美式脊柱矫正枪主要针对各种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特效,大多数患者5分钟疼痛减轻或消失,几次即可痊愈,对风湿类风湿治疗时间要长,敬请读者注意。美式脊柱矫正枪(器材)加掌型治疗仪每套1800元包含全套独家技术光盘教材,看光盘一天可学会全部诊断使用方法。

邮政卡号:6221881600005124711 农行:6228480900107889017范俊宏

第8篇

【关键词】脊柱;结核;X线;CT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增加及艾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等因素,结核的发病率又呈明显上升趋势[1]。本病是严重的骨关节疾病,其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因而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现搜集经我院诊治的脊柱结核200例X线及CT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探讨其X线、CT表现及二者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资料齐全的脊柱结核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200份。其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2.5岁。就诊原因:139例因相应节段椎体结核区域疼痛就诊,9例发现胸/腰背部后突畸形就诊,32例因在外院确诊脊柱结核到我院治疗,其他原因20例。

1.2方法:仪器采用美国Kodak公司产CR系统,常规摄取脊柱正侧位片。CT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Ultra-16排螺旋扫描机。对20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分析归纳。

2结果

本组200例全部于术前行X线正侧位检查,182例同时行CT病变部位扫描。200例脊柱结核中X线检出188例,检出率为94%(188/200),CT全部检出,其检出率为100%(200/200)。发病部位:颈椎6例(其中寰枢关节4例),占3%,胸椎62例,占31%,腰椎118例,占59%,腰骶部14例,占7%。单发椎体病变84例,累及邻近2个椎体98例,累及邻近3个或以上椎体11例,跳跃性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7例。X线及CT表现:椎体上、下缘虫蚀样骨质破坏,椎体可被压缩呈楔形样变,椎间隙变窄及周围软组织肿胀,重者可有脊柱后突畸形。

3讨论

3.1临床与病理: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约占40%-50%[2]。以25岁以上的青壮年最多见,近年来老年人脊椎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腰椎为最好发的部位,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结核杆菌通常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椎体,引起椎体中央或边缘骨质破坏,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于前纵韧带下结核病变侵蚀破坏椎体。结核病进一步发展侵犯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导致椎间盘破坏和椎旁脓肿形成。病变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可间隔分段发病。约90%的脊椎结核病变侵犯椎体,脊椎附件较少侵犯。病理可分为两大类即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3],前者又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和韧带下型;附件结核指发生于椎弓和骨突的结核。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有的病人脊椎已形成畸形,但仍能从事劳动。全身症状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局部常有脊柱活动受限,颈、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脊柱可后凸畸形。脊髓受压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颈椎结核形成咽厚壁脓肿,可压迫食管和气管,引起吞咽困难和呼吸不畅。下胸椎、腰椎结核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入髂窝,甚至到达臀部。

3.2脊柱结核X线、CT征象分析:脊椎骨质破坏:椎体骨质破坏是脊柱结核的主要征象。早期根据骨质最先破坏的部位,脊椎破坏可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及附件型,但临床上见到的常很难分型。由于骨质破坏和脊柱承重的关系,椎体塌陷变扁,呈楔形,甚至椎体完全消失为最常见的表现。少数病例为所谓附件型,主要见棘突、横突、椎弓等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病变引起相邻的椎体终板破坏,髓核疝入椎体,椎间盘完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冷性脓肿:脓液会聚集在椎体一侧的骨膜下形成椎旁脓肿;当脓液突破骨膜后,由于重力关系沿肌肉筋膜间隙向下垂方向流注,形成流注脓肿。在腰椎可形成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在胸椎表现为胸椎两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在颈椎形成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宽,并呈弧形前凸。脊柱畸形:因病变广泛,可发生脊椎畸形,可见脊椎后凸或侧弯畸形。死骨:较少见。可见中心型的骨破坏区中沙粒状高密度死骨影。

3.3脊柱结核X线、CT临床应用价值:早期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较轻微且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往往亦轻微,X线片上很难发现,一些较为特殊部位的脊柱结核由于投照因素、患者体型因素等往往可掩盖病变位置,本组200例中有12例骨质破坏较轻微且位置较为特殊在X线片上并未发现病变,其位置分别位于寰枢关节、腰骶椎。而CT则可100%检出,较X线更容易显示骨质破坏,即使较小的破坏也能够显示,更容易发现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平扫结合增强检查还可帮助了解脓肿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组织器官的关系。

4小结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的X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诊断,但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CT更优于X线平片,故在X线片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结核时,宜早期选择CT检出,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俞勇,钟生才.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5:164-166

[2]郭启勇,主编.实用放射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3-1155

第9篇

考虑到职业特点,老王自己以及家人都认为这是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惹起的“风湿疼痛”。但是,跑了多家医院,各种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的西药、中药、外用药、理疗法……都试遍了,疼 痛依然每天“报到”,俨然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老王也曾努力寻找病因,腿部X光片、CT、磁共振都做了,结果“一切正常”。就在他几乎要绝望时,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在他髋关节X光片的边缘地带发现了端倪――腰椎存在严重病变。

腰突压迫神经腿痛偷天换日

一般情况下,拍摄髋关节X光片会“带到”少部分腰椎。但谁能想到,就是这“附赠”的部分,让老王腿痛元凶暴露于光天化日。

按理说,腰突应该引发腰痛才是,为什么腿痛会李代桃僵呢?这就要从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谈起了。脊椎是人体的“通信干线”,中枢神经在椎管中穿行,分出的一根根神经穿过椎间孔,与躯干、四肢相联系,收集相关部位的感觉信号,同时向它们发送大脑的指令。直立行走难免会对脊椎造成冲击,因此人体进化出了椎间盘这一特殊的结缔组织,有了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冲击力。但是,扮演 “脊椎保护者”角色的椎间盘,自身也会受到伤害。当其发 生肿胀、移位时,就会对周边的神经造成压迫,导致相应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酸、麻、胀、痛等不适。所以腰突症患者多有腿部疼痛,严重者甚至还有下肢局部区域发冷、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甚至脊椎侧弯等症状。

微创“开窗”手术彻底剿灭病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