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畜牧业发展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发展史 有机畜产品 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TS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27-01
一、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但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是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断形成与扩大。有机食品行业要发展,政府要在政策、经济方面大力扶持,企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远景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扶植力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二、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肉食品是真正来自于自然、丰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关、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食用有机食品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发现有机蔬菜和水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4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同时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含有更高的有益矿物质,如铁和锌。发展有机绿色肉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现代化畜牧业产业链里必须大力发展的一种食品,有机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肉食品是从普通肉食品向有机肉食品发展的一种高质量,高品质产品。
四、和静县林草资源丰富。全县天山林区、平原人工林区、荒漠河谷林三大林区总面积达1029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毛面积3534.8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3040.57万亩,其中驰名中外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一大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境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天鹅、马鹿、雪豹等3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盛产甘草、雪莲、紫草、贝母、麻黄草等各类野生名贵中草药材300余种。和静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和静县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和静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境内有开都河、黄水沟、乌拉斯台河三大水系,地表水年径流量47.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2.08亿立方米,水量极为丰富。山外平原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1天,日照时数达3049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56.8千卡/平方厘米。优越的自然条件很适宜粮食、油料、棉花、甜菜及各类瓜果和农作物的生长,通过试种葡萄、红枣、杏等果品均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且品质上乘。全县可供农林业开垦种植的土地面积约84万亩,土壤类型以潮土、草甸土、灌淤土等为主,肥力较高,发展有机农产品,畜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五、和静县地理构造独特,山区内外泉水资源丰富,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以巴音郭楞乡和阿拉沟乡较为著名。境内泉水主要分为药用泉水和保健饮用泉水两大类,水样经地质矿产部新疆地矿厅中心实验室检验,符合饮用水标准,经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理实验室药理分析显示,该泉水具有清肠、解毒、养颜等功能,符合现今人们的保健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和静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出产各类中医药植物数百种,是新疆重要的中医药材产地。境内生产的甘草质黄、粉性足、含酸高,是甘草中的佳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销路及经济效益极好。目前,我县年产甘草500吨, 10万亩人工甘草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建成后甘草年产量将达到22500吨,可为甘草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现人工示范种植已获得成功。
六、畜产品资源
1.和静县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新疆最大的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开都河流域的宽谷地带,生长着针矛、狐矛等130多种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和静县年产绒200吨(其中山羊绒170吨、牦牛绒30吨),粗羊毛1120吨,所产毛绒纤维长、细度均匀、光泽好,是毛绒高级纺织品的优质原料;年产羊皮、牛皮、马皮等,各类皮张约45万张左右,加之从邻近的新源县、尼勒克县、焉耆县、和硕县采购的皮张,可以满足规模为100万张皮革加工厂的原料供应。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精品、高效、规模的三维发展思路,以现代畜牧业的“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为内容,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重点,以生猪产业为主导产业,原生鹅、生态肉兔为特色,牛羊草食牲畜为补充,以推行寄养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手段,把*建成全省丘区现代畜牧强县。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发展方向:
1、继续加快养殖业由传统分散型养殖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转变。力争“十二·五”末期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率达80%。
2、积极发展现代养殖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引进繁育市场主体,建立工厂标准化大型养殖场,组织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业主寄养制。
3、加快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重点利用*土壤、空气、水等自然生态优于国家规定的自然生态标准和被整体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的良好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猪,绿色原生态鹅、土鸡、肉兔、山羊等,力争“十二五”末养殖业绿色品牌达60%。
4、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培育发展与现代畜牧业有关的衍生配套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有绿色生猪、原生态鹅、生态肉兔、土鸡、黑山羊等精深加工企业各一家。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畜牧业应实现以下目标:
1、建成PIC优质生猪产业基地:年出栏200万头,建成屠宰加工企业1家,加工和商品率达80%。
2、发展原生态鹅产业:年出栏200万只,建成深加工企业1家,加工和商品率达80%。
3、建成生态肉兔基地:年出栏600万只,建肉兔精深加工企业1家,加工及商品率达80%。
4、发展土鸡(跑山鸡)产业:年出栏800万只,商品率达80%。
5、发展草食牲畜产业:年出栏黑山羊50万只,西杂肉牛5万头,建成精深加工企业1家,加工及商品率达80%。
6、到2015年,畜牧业良种化率、标准化率和规模化出栏率分别达80%以上,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5%,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2000元以上。
7、畜牧业安置就业人数12万余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6%以上。
三、现代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销售规划
(一)现代畜牧业产业布局:
*是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生产区,是种养业能相互利用其废弃物的区域。因此,全县31个乡镇均为以PIC生猪产业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基地。但根据水资源和土地对养殖业粪污承载力以及电力、交通等条件全县分适度规模养殖区、养殖企业发展区(包括业主寄养区)。
1、适度规模养殖区:
适度规模以饲养PIC种猪26—100头,年出栏商品肉猪500—1000头为宜;饲养原生态肉鹅每批存栏200—1000只为宜;饲养肉兔存栏种兔20只—200只,年出栏600只—6000只为宜;跑山鸡(土鸡)年出栏500—1000只;黑山羊年出栏30—100只,肉牛50—100头为宜。主要布局为全县31个乡镇的495个村(大中型水库周边村除外),每个村发展适度规模养猪户3—5户,其余养殖种类各10—20户。
2、养殖企业发展区:
饲养种猪300—1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万—2万头)原生态鹅(包括种鹅)存栏2000—5000只(年出栏6000—15000只),饲养兔存栏种兔3000—5000只(年出栏10万—15万只);饲养跑山鸡存栏1万—3万只(年出栏3—9万只),饲养黑山羊出栏1000只以上,饲养肉牛存栏200头以上。具体布局如下:
(1)PIC猪养殖企业布局区域:G318线*段的宝梵镇、大石镇(吉祥镇);县道蓬红线的常乐镇、天福镇、红江镇;省道304线的任隆镇(高升乡)、蓬南镇、群利镇共10个乡镇。到2015年分别建成万头养殖场20个,5000头—10000头养猪小区10个,带动农户寄养2000户。
(2)原生态鹅养殖企业布局区域:G318线*段宝梵镇、赤城镇、新会镇、下东乡;县道蓬红线的明月镇、(回水乡)、常乐镇(板桥乡、槐花乡)、群力乡;省道304线、任隆镇、高升乡、三凤镇、蓬南镇、金龙乡、群利镇共16个乡镇,建成5万只种鹅基地,100万只原生态商品肉鹅基地。
(3)生态肉兔养殖企业布局区域:G318线*段宝梵镇(吉祥镇);蓬红路常乐镇(槐花乡、板桥乡)、天福镇、红江镇(群力乡);省道304线、金龙乡、农兴乡、蓬南镇、高坪镇、黄泥乡共13个乡镇,建成年出栏10万只兔场1个,万只以上兔场100个。
(4)跑山鸡养殖企业布局区域:G318线*段赤城镇、新会镇、下东乡、宝梵镇、大石镇、吉祥镇;蓬红线天福镇、群力乡、红江镇;蓬文线文井镇(新星乡、新胜乡、罗戈乡);省道304线三凤镇、金龙乡、农兴乡、荷叶乡、高坪镇共18个乡镇,建成万只以上养鸡场100户。
(5)草食牲畜养殖企业布局区域:重点在省道304线的任隆镇、黄泥乡、金桥乡、三凤镇、荷叶乡、金龙乡、蓬南镇、农兴乡、群利镇、鸣高路的鸣凤、吉星、高升、蓬文线的文井、新星、新胜、罗戈共15个乡镇,建年出栏1000头肉牛场1座,年出栏200头以上户50户。
(二)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规划:
1、中通农牧在上游工业园建PIC猪精深加工企业一座,年加工PIC生猪50万头以上。
2、由飞鸿鹅业有限公司在*选址建原生态鹅加工销售企业一个,年加工、销售肉鹅200万只以上。
3、由发联农牧在*建生态肉兔加工企业一座,年加工肉兔200万只以上,同时建生态肉兔配合饲料加工厂一座,年加工饲料1万吨以上。
4、引进业主在*文井建跑山鸡(文井土鸡)繁育场和销售企业一个,年繁育文井土鸡50万只,销售土鸡200万只以上。
5、以蓬南向前养羊合作社为龙头在蓬南镇建成山羊(肉牛)加工销售企业,年加工销售山羊30万只、肉牛3万头以上。
四、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主要措施
(一)狠抓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1、全面实现畜禽良种化:良种化率达80%以上。
(1)生猪:坚持以PIC配套系为重点品种。
(2)原生态鹅:以天府白鹅和四川白鹅为主。
(3)生态肉兔:以齐卡兔、四川黑兔为主。
(4)跑山鸡:以文井地方品种选育为主。
(5)草食牲畜:以*黑山羊与努比羊杂交为主,本地黄母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为主。
2、强力推行建圈标准和设施配套化:规模养殖标准化率达100%。
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坚持按国家农业部的《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禽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06)等标准统一选址、设计。
3、全面推广养殖业生态化,规模养殖面污染治理率达100%。
按照农业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1168—2006)的规定处理畜禽粪便。同时,必须全面推广“生态养殖+沼气池+绿色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按每25头种猪(年出栏500头)配套沼气池120立方米,配套种植土地15—20亩。
4、强制实施畜禽产品安全化:安全化率达100%
(1)按照《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和《畜禽饮用水质》(NY5027)、《猪饲养标准》(NY/T65—2004),对规模养殖场统一规范饲养管理及饲料。
(2)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T16549)、《畜禽消毒规范》(GB/T16569)等法律法规推进疫病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和畜禽及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对所有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蕊片耳标溯源管理,到2015年规模场养殖溯源管理覆盖率达100%,使所有畜产品做到“三无”即无病、无残留、无污染。
5、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步伐:2015年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80%以上,绿色畜禽产品认证率60%以上。。
(1)所有规模养殖场必须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2)所有万头猪场,10万只兔场,万只以上原生态鹅场和跑山鸡场,年产10万只山羊合作社,必须通过绿色畜产品认证。
(二)狠抓合作化组织体系建设
1、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业主及农户应按照“三民四自”和“政府引导、会员(社员)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全部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
2、到2015年全县建成规模大、运作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成绩显著的PIC猪、原生态鹅、生态肉兔、跑山鸡(土鸡)、黑山羊、肉牛、养殖合作社各1—2个。
(三)狠抓品牌化的市场体系建设
1、畜禽品种品牌化:将PIC猪、原生态鹅(天府白鹅、四川白鹅)、文井土鸡、生态肉兔(齐卡兔、四川黑兔)、蓬南黑山羊定为*畜禽品种培育品牌,除PIC猪外其余畜禽到2015年前完成地方标准制定并。
2、畜禽产品品牌化:支持引导企业注册“外五元”、“高峰山道家老腊肉(华盛农牧)”、“二郎神猪肉产品(中通农牧)”、“一品原生态鹅”、“文井土鸡”、“生态肉兔(发联农牧)”、“黑山羊(向前养羊合作社)”等畜禽产品品牌。
(四)政策激励措施:
(1)用地政策:凡从事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的用地通过土地流转程序,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
(2)项目支持:凡从事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并实施种养配套发展立体循环养殖业的,优先安排中、省、市发展项目,集中打捆安排农村沼气建设,红层找水、社道路建设,环保项目建设等项目。
(3)优惠政策:对现代规模养殖项目免征各种建设费用,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优惠价格等。
(五)技术保障措施
(1)无偿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作;
(2)免费做好畜禽良繁体系、畜禽场选址、圈舍设计和疫病防控等技术指导工作。
(3)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家大院解决养殖业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新技术转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深化加工,争创名牌,开拓市场,提高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把我县畜牧产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思路
按照“稳定猪鸡、发展牛羊、突出特色、培育龙头、完善链条”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羊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遵循原则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二是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三是注重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四是突出抓好良种、饲料和疾病防治三大关键环节。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肉、蛋、奶产量达到3.47万吨、4.82万吨、0.44万吨。
五、发展措施
(一)调整畜种结构,加快节粮型家畜发展
从畜牧业长远发展来看,在畜种结构上按照“稳定猪鸡,发展牛羊草食畜”的原则。因此,在维持猪、鸡发展速度改善品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牛、羊的发展比例,加快牛羊草食型、节粮型畜禽发展,不断提高其在肉类结构中的比重,到2020年牛存栏达到4.49万头,羊存栏达到21.45万只,新发展10个肉牛养殖场和10个肉牛专业村,10个肉羊规模场和20个肉羊专业村。以开放的理念、工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牧园区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强化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积极争取支持。
肉牛肉羊主攻方向: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健全良种推广体系,强化疫病防治,控制药物残留,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创名牌产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产品价值提升4-8倍。
(二)加强动物保护,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监综合治理”的方针,把防疫摆在工作首位。对猪瘟、猪蓝耳、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牛羊布病等6中疫病实施强制免疫。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做好各类畜禽疫病的防疫工作,保持高度警惕性,密切关注动物疫情,做好疫情排查、报告工作。坚持春秋突击防疫和常年补防相结合,对新补栏或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及时补免。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切实做到“出栏必检、凡宰必检、到场检疫”。严厉打击屠宰、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禁兽药、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以及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确保“动物疫病不发生,有病不流行传播”,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三)强化执法力度,保障依法兴牧
强化执法维护健康养殖,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健康有序发展,做到依法兴牧。一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种畜禽场、畜禽改良站的鉴定、验收、发证工作,加大饲料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以工业化思维,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实行密封式管理,控制疾病发生、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抓流通,拓市场,以销促产,产销两旺
一要充分发挥畜牧业协会作用,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挥他们连接市场和养殖业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畜产品外销。二要广泛联系产品销路,建立四通八达的销售网络,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市场。三要积极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交易会等活动,广交朋友,建立联系,推销产品。四要巩固发展交易市场,做到以场兴市,以市促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禁止向外地客商乱收费、乱罚款。五要建立市场信息预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强化宏观指导手段,以市场化的理念发展现代畜牧业。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一、切实抓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改良
一是抓好恩施黑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全州对恩施黑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建始黑猪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筹建黑猪原种保护场,发展黑猪商品猪扩繁基地,开发黑猪特色肉制品。二是抓好景阳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景阳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原种保种户、保种场,确保景阳鸡原种种群规模常年保持在10万只以上。继续加大景阳鸡产业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筹建景阳鸡大型肉蛋生产场,培植景阳鸡深加工产业,扶持一、二家重点企业。三是抓好本地牛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本地黄牛、水牛、马头山羊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存量进行调查,积极开展种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加快商品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继续开展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工程,着重在生猪“本外”二元杂交商品猪培育、各类优势外三元商品猪培育上加大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加大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加大优质肉牛、肉羊的引种力度,确保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杂交改良率达到90%以上;加大外来优质肉鸡、蛋鸡品种的引种力度,着重开展好与本地景阳鸡的杂交选育试验,培育生产能力、繁殖能力、适应能力“三优”的新型主流商品肉鸡、蛋鸡品种。
二、稳步发展生猪、牛羊和景阳鸡等产业
一是在努力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的规模和质效稳步提高,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新建恩施黑猪生产基地1个。二是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机遇,精心规划和开发我县草地资源,推动以肉牛、肉用山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着力加大退耕还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技术和羊“1235”、牛“165”等养殖模式,新建山羊良种繁殖场2个,新增牛羊庭院式养殖场1000个。三是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景阳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新建2个景阳鸡原种场,种群规模达6万只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专业村160个,发展“553”生态养殖示范户2000户;新建景阳鸡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源和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养蜂技术,开展中锋改良,培育标准化规模养蜂场,开发优质富硒蜂产品,拓展蜂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养蜂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扶持畜产品加工业、绿色富硒产品开发
大力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线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拓展畜禽产业链条。“十三五”时期,力争发展1家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景阳鸡肉、黄牛肉、黑猪肉等特色畜产品和小包装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重点搞好腌腊制品、景阳鸡滋补类食品等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畜禽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研发新产品。到“十三五”期末,以“富硒”、“绿色”等概念为主的畜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重点是建设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植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牲畜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禽(蛋)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畜牧业富硒品牌。
四、推进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
1草食畜牧业发展回顾
2003年到2004年间,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拿出财政资金建设草食畜禽产业化基地乡镇,草食牲畜发展迎来黄金时期。2003年市财政公用220万元资金,在全市11个乡镇建设肉羊基地7个,奶牛基地3个,肉鹅基地1个。11个乡镇引进种羊3600多只,发展养羊专业户1143户,建种羊场5个,存栏羊54014只,出栏羊25914只,发展奶牛专业户7P,存栏奶牛218头,发展肉鹅专业户550户,新建年孵化20万只的孵抱房1个,出栏肉鹅111566只,推广人工种草482.93公顷。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22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上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其中200头规模的奶牛场3个,5000头以上规模羊场2个,100头以上规模羊场20多个,10000只以上规模种鹅场2个,l0个基地中有6/i''''-基地成立了“养羊或养鹅专业技术协会”,协会会员达2500多人。鉴于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县政府也按l:l对等投入财政资金,并引导金融部门信贷支持,5000~10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适度规模专业户发展,泸州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2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泸州草食畜牧业经过2l世纪初几年来辉煌发展之后,由于政策调整和土地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逐渐停滞下来,五、六年来基本处于自主发展时期。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草食畜禽良种覆盖率不高
一是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有66个牛改冷配点,但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不高,而且全市无一个羊的配种点。二是小有名气的合江黑山羊、古蔺马头羊、方山大白鹅等品牌资源挖掘不够,不能形成气候,品牌资源基本未发挥应有作用。
2.2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投入不足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在畜牧产业政策上的调整,中央、省财政投入主要倾向于猪产业,对泸州市草食畜禽的投入急剧减少,使泸州市草食畜禽发展进入低谷,草食畜禽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随之下降,草食畜禽养殖进入零星、无序发展状态,大量社会资本退出草食畜禽养殖行业,最终造成草食畜禽改良步伐缓慢,良种引进与推广缓慢,优质牧草栽培与应用不断萎缩,农户在草食畜禽发展上得不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服务支持。
2.3养殖户饲养水平不高
由于草食畜禽涉及牛、羊、兔、鹅等,其技术含量与猪比较相对较高。若农户掌握不好实用的饲养技术,重畜轻草,不但不能降低饲养成本,还会造成畜多无料,损失惨重等情况发生,进而打击养殖草食畜禽的积极性。
2.4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泸州市畜产品加企业小而分散,而且主要是以屠宰生猪为主,对于宰杀牛、羊的专业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低,产品质量单一,且产品市场份额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不能给予养殖户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也制约着泸州市规模化草食畜禽的发展。
3草食牲畜发展的对策
3.1加快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扶持
龙头企业是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规范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扶持中要引导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其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给养殖户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促进规模化草食畜禽发展。要有计划地建立并扶持各类草食畜禽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其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供市场预测信息,给农户指导养殖方向,解决养殖中的各种问题,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从而推动泸州市草食畜牧产业发展。
3.2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优惠
政策,要加大力度向中央、省争取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项目,以获取更多资金。市、区县也要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植特色产业,落实支持草食畜禽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诸如种草的草种补贴、出栏补助、圈舍建设补助,土地使用优惠,贷款贴息,以及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支持,并保持政府扶持政策的相对稳定生,落实土地流转创新机制,探索和落实科技人员激励政策等措施。
3.3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人户力度,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
泸州市秸秆和酒糟资源极其丰富,要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省畜科院和省草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试验出应用秸秆和酒糟实用技术并加以转化,大力发展泸州牛、羊产业。市、区县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动种草养畜技术向纵深发展,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增强广大农户发展草食畜禽的信心和决心。
果洛州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相结合的生产经营体制。牲畜作价归户、分户经营,草场承包到户,实行“谁承包、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经营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这种经营体制的能量释放殆尽,当前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已不相适应,严重危及畜牧业基础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人口增加,草场生态退化,“两化三害”发展明显,承载力下降,管理利用粗放,畜草矛盾日益突出。(2)牲畜作价归户私有户养,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方式原始,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畜种比例失调,畜群结构不合理,个体生产性能下降,畜牧业效益低下。(3)自然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4)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可及性和覆盖面有限,科技推广能力弱,利用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5)草场承包到户,统一经营秩序被打乱,划区轮牧规模萎缩,草场利用不均匀,整体性被分割分化,草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恢复功能遭到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速度,同时也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发展。(6)社会发育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互补性差,畜牧业承载的社会发展压力巨大,牧业富余劳动力转产转业难,市场发育程度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果洛州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四个发展”和果洛州“生态立州”的战略决策,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生态家庭牧场为切入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分流牧业人口与减畜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推进草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其具体做法有
1.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程序合法、档案齐全、建设规范、运行健康、效果明显”的总体目标,果洛州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以行政村为单位完成全州6县44个乡镇188个牧委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工作。
2.积极推行以草定畜,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畜草平衡机制。我们在以往以草定畜前期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畜草平衡方案。随着各项生态建设项目和补偿政策的落实,努力使建设成果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衔接。几年来,退牧还草项目以草定畜和禁牧补偿资金规模年发放量达7093.20万元。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规模达1.674亿元,户均达到3430元。预计草原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将达到4亿元左右。通过各项补偿政策的落实,生态补偿资金收入必将成为今后我州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3.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好果洛州草场生态环境,对以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藏药材采集,果洛州连续十年实施严格的“内限外禁”政策,禁止外来人员到我州采集虫草,州内实行有计划有序采集,虫草资源贫富区劳动力有序配置,既保障了虫草产区群众的收益,又增加了非虫草产区群众的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加大草原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各种破坏草场的行为,规范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和施工方式,鼓励民间团体和群众组织自发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大力施行草原鼠虫害的防治、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十一五期间共灭治草原鼠害5681.9万亩,灭治草原毛虫430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34.5万亩,采金场恢复治理3.5万亩,对遏制草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是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狠抓以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在工程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上,着眼于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几年来共完成游牧民定居15680户,实现定居率60%以上,其中集中定居6858户,占总建设户数的44%;建成草场围栏2672.95万亩,实施人工种草69.52万亩,黑土滩治理33.99万亩,实现禁牧转移3172户14704人;建成建设养畜畜棚5780户;每年落实圈窝子种草补助资金100万,购置燕麦种子70t,落实种植面积2.58万亩,生产当地草籽70t,收集野生草籽30t。所有这些项目的完成,对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依托,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5.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畜牧业建设转人减畜的目的。因人口数量增加迅速,有限的草场难以承载无序发展的牲畜,这是导致草原畜牧业牲畜超载的根本原因,因此转人减畜,分流牧业富裕劳动力成为生态畜牧业建设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我们针对牧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的现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自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3次,培训牧民6291人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促进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另外通过各种技能技术培训,促进牧民转产就业。目前,果洛州牧民转产的主要渠道有:一是针对我州草场禁牧,移民搬迁的现状,争取开发出了草场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1111人、人均收入4584元。并在玛沁和达日试行,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草场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职能、管理、考核、评价、报酬支付等一整套管理体系,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组织移民和非虫草产区牧民到虫草产区采集虫草,增加群众收入。2010年共采集虫草3800kg,人均收入929元,占牧民总收入的35%,取得了良好效益;第三是鼓励牧民和合作经济组织开办经济实体,利用当地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技能优势,大力兴办经济实体,如石板精雕、旅游服务、畜产品加工、建材开发、交通运输、服装加工、商业贸易、城镇保洁等,有效地转移了牧业富裕劳动力。
关键词:生态循环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开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地方经济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畜牧业发展需要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畜牧业l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能起到保护作用,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目标,并且在开展经济建设期间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上提出了新的标准,并且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划,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生态循环经济中提倡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节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畜牧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严峻,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想要实现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理念落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实现更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2 发展生态循环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积极推进草畜一体化工程,加大饲料资源开发力度
畜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饲料选择,传统畜牧发展理念中,饲料的来源比较单一,并且放牧饲养的形式也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大量草原遭受到破坏,草质量也在逐年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在所开展的循环经济中,需要针对经济发展问题采取规避措施,开展草畜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丰富饲料使用来源,所种植的饲料也要从高营养,高产量的角度来考虑。在畜牧业发展区建设苜蓿草种植基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降低草料的生产成本,可以采取烘干的措施来进行处理,有效延长储存时间,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够保障充足的草料[1]。这样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更理想的农业与畜牧也结合,对土地资源也能最大程度利用,农作物与草料结合种植,即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不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2 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需要从废弃物利用层面来入手。畜牧业发展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垃圾,同时农作物生长也需要充足的养料,可以将这两种需求结合起来,利用所产生的排泄物制造成为有机肥料,这样可以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作为农作物生长所用的肥料,即解决了化工合成肥料对土地的污染,同时也能降低粪便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环保技术应用还需要在基层中推广落实,提升畜牧经济发展区群众的环保理念,能够从日常生活做起,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恶意毁坏自然环境的现象[1]。在对发展区域采取控制措施时,也要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考虑,观察是否存在违反生态环境平衡法则的现象,达到更理想的建设效果,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工作任务开展,达到理想的建设标准。绿色技术还需要农业畜牧业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支持,对现场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技术解决措施,并更深入的解决常见问题,观察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角度探讨问题,在技术运用以及资源节约方面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环保技术中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粪便氧化过程中所产生沼气可以用来供暖,减少传统供暖方法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2]。
2.3 增强畜牧业保障体系的功能
仅仅依靠区域内的技术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可持续目标,地方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决,并调查各个区域内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配合,在资源使用方面不断的提升共享性,实现各个区域的促进均衡发展,所形成的畜牧也保障体系也会更加合理。保障功能体系的形成要从发展中不断总结问题,并探讨问题的引发原因,进一步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得到落实,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确定开展模式,避免出现资源之间的冲突矛盾。保障体系建立要同时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所开展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拥有更清晰的目标[2]。保障体系建立后,需要针对其功能实现现状进行定向研究分析,观察在功能实现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在确保生态环境循环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展可持续经济,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并为下一阶段经济建设计划的落实创造有利环境,同时在经济发展成本投入上也能够达到节约效果,与经济发展管理目标结合落实,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速率。
结语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种―养―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环境保护”一体化生态循环畜牧业生产模式,是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畜牧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发达程度的显著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能够加速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形成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能够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我市饲料用粮供给充足,林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国家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政策和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已刻不容缓。
二、把握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目标
(二)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突出抓好小区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保障畜产品、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黄牛饲养量20.6万头,肉羊饲养量30.3万只,猪饲养量64.4万头,家禽饲养量315万只,肉类、蛋类、奶类总产分别达到4万吨、1.2万吨、10.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1.4亿元。
三、加快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四)优化区域布局。山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型畜牧业,城郊及工矿区重点发展奶牛、猪禽和特种养殖等城郊型畜牧业,果区、山区主要发展生态型养猪、养鸡畜牧业。
(五)加快基地建设。奶牛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家禽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牛、羊和生猪重点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到2012年,建成4个千头奶牛场、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形成3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成5个年出栏肉牛300-500头的示范场;建成20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个生猪基地县,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个万头生猪示范村;建成5个年出栏1000-2000只肉羊示范场;加快绿色蛋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市规模化生产提供的畜禽产品占到畜禽产品总量的50%以上。
四、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正立公司、旺旺集团和齐天乳业等,带动耀州区、区、印台区和新区奶牛养殖;依托宝丰牧业、金圣公司,进一步扩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带动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肉牛肉羊生产;依托哼瑞种猪场、陕西大匠集团,建设全市良种猪鸡等种源基地,带动全市养猪、养鸡业大发展。
(七)积极打造名牌产品。鼓励对特色畜产品进行认证和商标注册,对重点产品进行国际质量认证;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不断提高知名度;鼓励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具有高附加值、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名牌畜产品。
(八)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小区+农户”的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机制。各区县要加快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到2012年,至少建设1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2000户。
五、加快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九)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坚持以村为载体,以户为单元,因地制宜,尊重企业和养殖户意愿,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到2012年,至少建成52个养殖专业村。
(十)积极推行标准化养殖。制订完善标准化技术规程,逐步在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培育建设无公害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2年,畜牧主产区主要畜禽生产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优势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
(十一)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在畜牧业集中饲养区推广畜禽粪便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环保设施,配套沼气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设立畜禽排泄物治理专项资金,开展畜禽排泄物治理补偿试点,建设生态型畜牧业。
六、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十二)完善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业,积极开发饲草加工业;推广秸秆揉丝、青贮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扶持饲料企业,加大开发牛、羊饲料新产品。到2012年,配合饲料的入户率达到70%以上。
(十三)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良种化建设,不断提高种畜禽生产经营水平。大力实施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积极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进一步提高奶畜生产能力和品质。建设2个良种扩繁场,依托5个种猪场,以3个二元母猪繁育村为重点,提升生猪良种率。到2012年,基本形成以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种畜禽场为依托,人工授精站点为载体,良繁功能齐全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奶牛、黄牛、羊和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0%、65%和95%以上。
(十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动物防疫法》,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快市、区县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村级防疫员补贴政策,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十五)完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体系。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产环节。继续实行持证上岗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加强定点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添加使用三聚氰氨、瘦肉精,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完善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手段,提高检测能力;采取专业超市、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等现代营销手段参与畜禽产品市场流通;落实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养殖档案管理。
(十六)完善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畜牧业信息网络,加强畜牧业生产消费信息统计和畜牧业生产预测预警工作,到2012年,实现市、县、乡以及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龙头企业等网络互联,建成信息收集、产品网上交易和网络化办公平台。
(十七)完善畜牧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民营技术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和信息服务。抓好畜牧良种、高效饲养、配合饲料、疫病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畜牧技术推广责任制,实行市、县、乡业务干部包村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强化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和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养畜水平。到2012年,建成2个畜牧示范园区和10个畜牧科技示范村。
七、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八)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优惠扶持政策。将涉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切实改善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先安排饲养大户、专业村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并视同农业用地。探索积极灵活多样的新增畜禽直补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增加信贷投放额度、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畜牧业历来是农村家庭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畜禽养殖户要么从传统养殖中退出历史舞台,要么适应饲养方式变革,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然而,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迈进的转轨期,广大农村养户发展养殖业却有“五愁”:①愁“钱”,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便是建一个年出栏300~500头的小型育肥猪场,也需要投入各种资金30万元以上,农户往往拿不出;②愁“建”,农户不知道怎样建设标准化畜禽栏舍,即使建了,也往往不规范,达不到标准;③愁“养”,农户没有技术,担心养不好“交学费”;④愁“买”,担心畜禽器械设备、种苗、饲料、药品等不好买、买不好;⑤愁“销”,担心养出的畜禽卖不出、卖不了好价钱。因为有了以上“五愁”,许多农户站在养殖业的门口彷徨不定,急切盼望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保姆式养殖”模式,恰好为农户进入现代养殖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 “保姆式养殖”的内涵及形式
所谓“保姆式养殖”,就是农户与养殖企业各自发挥资源优势,自愿签定协议开展合作,农户提供或租赁公司畜禽栏舍、设备,公司提供畜禽、饲料等生物资产,负责技术指导、按照合同回收产品,农户在自己家里打工,专门给老板的畜禽“当保姆”,农户挣“保姆费”,老板赚利润,农企利益分成、实现双方共赢的一种养殖模式。
目前,“保姆式养殖”在湖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农户提供场地和资金,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在公司工程人员指导下,自建标准化畜禽栏舍,公司除收取少量抵押金外,免费向农户提供畜禽种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指导,并按时“抱回”自己产品,农户负责畜禽养殖和生产管理,双方根据畜禽死亡率和料肉比等考核指标实行结算。目前在湖北省采取此种模式的主要以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温氏公司为代表。二是公司出资建好畜禽栏舍,再承包给养户,其余管理方式与第一种模式相同,只是在利益核算时,收取一定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此种模式以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
2 “保姆式养殖”实例介绍
2012年2月13日,笔者到湖北孝昌和汉川调研,实地走访了几个与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保姆式养鸭”、与湖北温氏合作“保姆式养猪”的农户,并随机调集了两家公司与农户的结算单,发现采取这种模式的养户利润可观,确实达到了“农企共赢”的目标。孝昌县陡山乡大庙村农户周某,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投入资金20万元自建1栋1 300m2标准化鸭舍,给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保姆”养鸭,目前出栏了两批肉鸭,每批出栏
9 000只,盈利4万多元,估计2012年可出栏8批,年盈利15万元以上。笔者随机翻阅了一份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某养户结算单,该养户于2011年12月26日从公司进鸭雏14 500只,鸭苗总成本79 750元;2012年2月2日出栏肉鸭14 175只,成活率97.76%,公司回收单价10.39元/kg,回收金额384 653.63元;合计消耗公司鸭料成本257 564元,料肉比2.42(用胴体重核算),养户合计总成本337 314元,毛利47 339.63元,单只毛利3.34元。按一年出栏8批计算,该农户通过给公司当“保姆”,一年毛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报表显示,还有不少“保姆”单只毛利在4.00元以上。汉川市湾潭乡群新村谢某给湖北温氏公司当“保姆”养猪,其结算表显示,2011年7月5日从公司进仔猪400头,仔猪款186 128元,12月19日出栏肉猪391头,金额746 344.2元,共消耗饲料379 083元(料肉比2.36∶1),消耗药品7 837.15元,扣除其他款项后获毛利140 766.68元,平均每头猪毛利351.92元。据湖北温氏公司负责人讲,谢某的养殖水平高,当“保姆”管理精细,所以获利较高,其他与湖北温氏合作的“保姆”,平均每头猪毛利都在150元左右。
3 “保姆式养殖”优势分析
“保姆式养殖”有效地实现了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结,为企业发展壮大、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养殖行业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企业做大、农户增收和产业发展的“三赢”。
(1)化解了农户养殖“五愁”。农户通过给老板的畜禽当“保姆”,以较低的门槛进入现代养殖业,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可以获取稳定的收入,解决了“五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