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0: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英语教师要具备三种意识
1.1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1.2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把握,需要对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1.3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结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开展多类活动课,培养文化运用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教师可开展多种活动,把文化习俗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习惯与母语习惯的差别。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普遍的沟通方式,英语信封的书写与我们中文的习惯不同。为此,我特意组织了一堂活动课:用英语书写信封,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原始的中外文信封,让学生自己总结书写上、表达上的差别,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地址,让他们模仿书写内容,最后,把一部分格式无误、表达正确、书写工整的优秀作业拿出来展览。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外国中学生的地址,鼓励学生直接与外国学生联系,并开设专栏,刊出信件,对信件内容适时点评。另外,我还设计了用英文制作名片、用英文制作贺卡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运用于实践,发挥了语言的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学业任务重,因此活动面较窄,接触的事物并不多,教师的指导作用对他们知识面的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各种场景下,让他们感受英语氛围,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为此我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如从英文报刊中寻找相关的英语信息。我课前收集了很多英文广告,复印多份发给学生,再给学生一份问卷(问卷中给关键词),要学生根据问卷内容从报刊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虽然学生刚拿试卷时都有点无从下手,但慢慢地,通过关键词的引导、教师的帮助,他们都能找到相关的答案。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文化世界里,不管怎样,学生都能感受到一些。
类似的活动还有填写登机卡、借助国外真实地图给去国外的中国游客做向导,英语故事会、英语百科知识抢答竞赛、英语猜谜竞赛、即景写作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英语,英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运用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当学生认真朗读、朗朗上口以后,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犹如蓄势待发,水到渠成。
可是,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生只是默读,不愿或不敢大声地朗读英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而交际的本质便是口语。口语作为语言的第一性,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每个学生开口学英语不但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且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个初级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探寻造成学生“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通过多年来在一线的英语教学经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每一个学生都用英语开口讲话,就要从一开始注重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天天读,大声读”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朗读就会产生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差等负面影响。
4.采用艺术激趣式教学法
著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语言即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音乐育德,音乐开智,音乐冶情,音乐促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音乐渗透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英语课堂充满艺术气息。
例如:在教数字的时候,我先播放“Ten little Indian Boys”,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情景,使语言与生活实际情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充分刺激学生学英语的愿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凭借教材,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加以合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学生 能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种教学法在创立的时候都是最新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旧的模式也会不断增多,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来,在教学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通过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赞扬。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课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一定要搞好课前预习
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准备工作远比教师的讲授重要得多。”预习是一种课前准备,又是一种自学形式。每种课型进行之前都要让学生预习。通读理解课之前的预习就是看看每篇课文的活动理解题,以便带着问题通读,做到有目的地阅读。听说复述和课前预习就是翻译课文,划出重点词组,归纳重点句型和语法要点。综合练习课的课前预习则要求学生回顾前面一个或几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梳理前面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记忆。这一系列的预习活动都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认认真真地做,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通过这些预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把学生领上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之路。要想让学生搞好预习,教师必须对此有周详的考虑,设计高效的预习提纲,每次课后布置、课前有检查,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使之不流于形式。
二、要坚持异步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切实际的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在班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A、B组,A为加快组,B为基础组。在教学中,在基本进度不变的前提下,对A、B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手段。如通读理解课,对A组来说能理解课文的95%即为达到目标,而B组则要求80%以上;A组的要做有一定难度的问答题和理解填空题,而B组只做正误判断题即可。听说复述课,A组要求背诵课文、默写课文和改写课文,B组只要求复述课文大意。精讲练课,A组要求能造出结构正确、含义新颖的句子来,并能口说和笔写一段段文,B组则要求能翻译教师提出的汉语句子即可。综合练习课,对A组的学生要增加题量和题的难度等等。要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说到底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学。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氛围;教学风格;综合应用;课外活动
学习英语最好的年龄段是6岁~15岁,也就是小学和中学阶段,所以初中的英语教学至关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盲区:①教与学是孤立的;②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是如此;③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不能融会贯通;④大多数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产物,很难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教育机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教育和学习的需求。以下是这几年来我对教学的经验和想法。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同时也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也就是学习环境。通常良好的学习氛围指的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教室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舆论环境。但是这些还不够,或许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英语的学习。我们发现学校各处的励志名言、板报以及各种标识性规定等几乎都与英语无关;学校的广播总是播放着学校的各项规定,广播体操和流行歌曲也与英语无缘,更别提什么英语学习区、留言区和交流区等。对学校而言,这些做起来刚开始效果可能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潜移默化的举动就会显现出其魅力所在,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和强化了英语。
二、形成灵活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很多农村学校的授课方式很单一,也很古板,只有少数教师有自己独特适合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需做到因人而异,正所谓因材施教。举个例子,有些教师给初一授课方式和初三的完全一样,他们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转变,以致学习效率不太理想。因此,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而是要通过借鉴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有机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形成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首先,通过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后,制定各个时间段详尽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其次,尽量将每个知识点转变为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主题,以免课堂过于单调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多层次肯定的评价;最后,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加强教学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的学习是前提,应用是目的。英语的综合应用通常包括听、说、读和写等方面。尽管在学习中对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形式很单一,大多数学生根本达不到英语的基本应用水平。要达到这一水平,教师必须灵活应用现有的条件,创造多样的学习方式。听不仅限于听参考书的录音带,还应包括课堂上教师的英语口语和校园广播等;说不仅仅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还包括同学间的对话、朗诵课文诗歌等;写不仅仅是写作文,还包括写日记、演讲词等。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可以提高应用能力,应用又可以促进学习,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尽管课堂非常活跃,但是这对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会使英语的学习丰富多彩,使英语学习在一种非常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能够引起更多人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方式促进英语的学习:(1)演讲比赛是英语综合应用的表现之一,不难发现,具有英语演讲能力的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也比较好;(2)农村师资比较短缺,通常一个教师同时给60名左右的学生讲课和考核作业,显然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有必要施行学生相互监督和相互指正;(3)尽管初中学生对英语有一定基础,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对英语感兴趣,但是他们都对游戏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合适的英语游戏软件,并对学生开放来激发对英语的兴趣;(4)在公共场合可以可针对性地选择展示一些简单的英语电影、电视片段或有英语字幕的图片。
总之,英语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我们开启学业必备的钥匙。不管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各教育机构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应全力以赴锻炼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1.1 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钥匙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把教学目标、练习、板书等所有教学内容都放入课件中,上课时只是不停在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课堂节奏偏快,容量过大,忽视了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钥匙”,它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到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
1.2 多媒体教学不应喧宾夺主
有的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过分表现课件的新奇和独特,有精美的图像、动感的Flash、吸引人的音频和视频。这样一来,学生过多地关注多媒体,而没有重视教学中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多媒体起了负作用,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1.3 多媒体教学不要面面俱到
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像、音相结合的课件。课件使教学容量增大,教学节奏加快,教学环节紧凑,拓展了相关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但不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助于教师重点讲解,化繁为简。
2 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 多媒体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及图片、实物、录音等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种教学并非一无是处,它能提供方便、直观、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多媒体教学与之相比,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但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不能认为不用多媒体教学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2.2 多媒体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今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课件。在设计教学课件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2.3 多媒体要与创设情境相结合
英语教学是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而语言学习需要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不容易忘记。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真实、自然、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3 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
3.1 整合网络资源,制作优秀课件
网络资源对于教师来说是“半成品”,不能拿来就用。教师可以多看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件,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一加、减一减”。通过整合资源,吸取别人的长处,提升课件的质量。课件制作的过程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语言知识。在制作课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读教材。在制作课件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教材,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考虑本节课可能用到哪些素材,如何处理它们。
2)搜集素材。英语教学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要有时代感,是他们所认同的;素材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服务。
3)编写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将课件的步骤书写清楚,可以以一个个小任务的形式来编排。在编写时,按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行;同时掌控课件节奏,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提问的空间。
4)优化课件。好的课件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反复修改、调整、补充、完善,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英语教学的要求。
5)课后反思。上完课并不是结束,教师应该从教学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可以自己反思,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的信息,并在以后的课件制作中考虑这些因素。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学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些适合学生自主教学的网站,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网络学习。如江苏省牛津英语教研网(省略/)中的英语听力口语测试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这项活动,既提高他们听力和口语的水平,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3 精选优质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在采用的同时一定要有取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等精选练习试题,进行整理、改编,然后用于教学。优质的习题可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如苏州名校名师网(省略/)、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省略/)提供了大量的英语优质习题,习题为许多名校名师提供,很有价值,适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
3.4 设立学科中心,共享校内资源
一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教学进度往往相同,每一位教师教学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校内设立学科中心,相互交流教学信息,进行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建立学科组网页或校园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在校内论坛相互交流教学上的问题。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建立了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英语学科中心网站(省略/yyxk/default.asp),不仅为校内英语教师服务,也为区域内英语教师所关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求知欲。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远未形成,知识储备贫瘠,学习能力较弱,但是他们的优点是喜欢参与,乐于表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放心地读说英语,有意识地开展一系列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们参与其中,从而发挥新课程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英语学科的魅力,逐渐喜欢英语学科,喜欢上英语课。并且,为了培养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力争找到学生和教材最佳的契合点。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从细微处着手,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多表扬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要树立教师形象,起榜样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力、可塑性强,他们喜欢学习,喜欢模仿。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教师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学生们模仿。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细节,以身作则,激励他们努力向上。
2.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能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不仅使学生能积极、有目的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应用就会很容易遗忘,所以,知识的强化记忆和反复的演练就尤为重要了。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做好知识的复习,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来使学生深化记忆。如每堂课前安排适当的小活动、趣味的练习来应用所学知识,反复使学生加深印象,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有了良好的方法和正确的习惯,会少走不少弯路,快速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大量的语言输入也是语言输出的前提,语言积累越多,语言输出也就更为自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多记一些有用的词、短语、句子等,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多用,为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课上我经常采用听磁带、分角色朗读、配音、表演等多种形式,有时还让一两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并参与评价,特别对表演者语音语调方面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
四、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多给学生实践的时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对话的作用,适当增加或更改课本例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另外,教师精选的内容不应片面追求数量,而要重视对话的质量。
五、训练口语,加深记忆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理解、书写,还要说出来,能正确流利地说出来,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听说在前,朗读在后,朗读有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也是对“说”的能力的进一步强化。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朗读英语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范读和领读。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轻松幽默的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口语,在笑声中学习英语。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但我们国家的母语是汉语,不可能接受自然的英语熏陶,因此,只有人为地创造语言环境,强化训练,增加接触英语的时间,借以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听读的时间可安排在早晨,一边洗漱一边听,午饭、晚饭前甚至晚上入睡前的零散时间,也是听读英语的好时机。听读的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应以书本内容为主,可以预习新知识,也可以复习巩固。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可以给学生留听读作业,同时对于认真完成这项作业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形成良好的导向。
六、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
在英语教学中,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但鼓励学生玩,还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如在学习“boy,girl,monkey”等名词时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戏,在学习动物时采用了“表演叫声”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学生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是英语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依据,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运用教材?这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是一个具有永恒的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过去的“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宏观回答。说其是宏观回答,主要因为这一描述基本上还是理念性的,用一线教师的话说叫“缺乏操作性”,因为“用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怎样才叫用教材,值得思考。笔者以为,“用教材”理念下的具体策略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用教材”最大的体现就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搭建认知桥梁。
一、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例析
小学英语教材是由对小学英语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编写而成的,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的现象。这种距离应当成为我们教学中认真分析的内容,甚至要将其当成教学的起始步骤。
例如在小学《英语》(凤凰译林版)4A Unit 7中有一个Sing a song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这首歌曲容易教,但却没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这首歌曲与学生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而且体现出的与中文诗类似的押韵,也让学生读唱起来容易上口。分析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样一些教学步骤:如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Act out the song;Make a new song等。通过这些步骤使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同样在5B教材的Unit 3中有“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学内容,其中的music room,dance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一个music room,并让学过舞蹈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这样就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生涩地搬教材,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教材与学生的衔接策略
认清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教材与学生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教材与学生的交集。而寻找交集的过程就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的过程,于是我们的阐述也就从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
以5B教材Unit 3中的E版块Look and read的教学为例,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in / on / under / near / behind等介词的运用,其载体是借助一只老鼠与课桌、书包、猫的关系等来完成句子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教授这一内容,可能也感觉不到太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下,由于各个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可以在重复中获得对各个介词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即假如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尝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如位置关系等)去思考这些介词的运用,那么学生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主动想到利用一只老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来构思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主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身边如教室内的物品关系去构思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引入介词的学习。这样就既保证了教材意图得到实现,同时又适合了学生的需要。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教材上设计的老鼠这个情境不好吗?我们讲授教学的效果不是挺好的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的调查结果是,如果按照课本上讲,学生不超过一个月,记忆就会淡化;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则记忆可保持两个月以上。
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运用
我们已经认同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教材”与“用教材”是考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载体。那么,这个智慧体现在哪里呢?也许有人认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而我更认为应当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上。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哪些基本的认知规律呢?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知识糅合到形象的素材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对具体的思维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英语知识。有的教师做出了这样的研究,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与水果有关的话题,于是在低、中、高年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时让学生做游戏,中年级时让学生合作讨论,高年级时让学生尝试写作。
二是小学生喜欢想象。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发挥想象时教师不要打断他们,而是巧妙地利用他们的想象来为英语学习服务。比如5B Unit 3的综合版块中有一首英文儿歌,就可以以儿歌为载体,让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儿歌,从而开拓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启示
一、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
根据接触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得出,最早提出任务型教学是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他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以达到某个目的,通过人际间的交流逐步发展到学习者内在认知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即是“任务”教学。也就是说,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真实活动、语言学习及交流作为任务的形式融为一体的话,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产生语言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Prabhu在印度班加罗尔地区(Bangalore)进行一项语言教学改革的项目,阐述了教学内容,即任务的确定依据任务大纲。学习者专注于任务的执行,完成任务是主要的目的,而并非传统的结构大纲或功能―意念大纲。Prabhu的教学改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Vygotsky的“任务型教学”的观点,作为任务型教学的先驱,对外语教学做出大胆的尝试,也为以后的任务型教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及Willis(1996)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随后,互动假说(Long,1996)、交际效度理论(Yule,1997)、任务型教学的认知方法(Skehan,1998)、任务型教学的认知和社会文化观(Nunan,2001)丰富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二、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的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习得语言,促使外语学习的进步。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张通过主动与合作建构知识,进行学习,这也完全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因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个人自我建构的过程,而非他人的传达。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学习者应以自身的经验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教学应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
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任务设计上,强调从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体验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突出学习者主体性的作用,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较为丰富的语料和语境,激发学习者内在的知识系统,提供一个可同时进行探究的环境,将语言作为工具来发展人的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要使外语学习富有成效,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应增进学习者之间及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全人”教育的实施。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征
Skehan(1998:95)在《语言学习认知法》一书中综述了Candlin、Nunan和 Long等人的观点,较为客观地提出了“任务”的五个主要特征:
(1) 意义是首要的;
(2) 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
(3) 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
(4) 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
(5) 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
也就是说,任务并非强调学习者使用何种语言形式,而是关注学习者如何进行信息的沟通,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的问题;任务具有在现实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完成任务上,评估的标准也取决于任务完成情况与否。
Nunan(1991;279)也曾就任务型教学的特征概括如下:
(1)强调通过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
(2)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
(3)为学习者提供不仅关注语言,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的机会。
(4)把增强学习者个人经历作为重要的、促进课堂学习的要素。
(5)努力使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激活联系起来。
若对其表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体现的任务型教学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互动性原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过程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促进作用原则及相关性原则。这五项原则事实上揭示了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征,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学习者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互动的机会,这些机会是真实的人际交流,师生均是参与者,为完成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当今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
在我国目前多数高校课堂英语教学中大部分主要以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思想一直占有统治地位,这也就致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顺应了《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它主张用真实的任务来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提高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五、任务型教学对大学英语中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在经历20多年的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些科学的理论,从而对我国的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有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学习。
(1)在任务的选择上,选择理想的任务的关键是要看这些任务是否能够提供情景和目的,是否能够满足学习对语言使用的真实体验。任务应该灵活多样、操作灵活,能调动学习者人人均参与其中,唤起学习者往日经历中积蓄的活力,使每一个细胞活跃起来,开掘其学习潜能。在设计任务活动时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使学习者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在内容真实性方面,教师应特别关注认知文本的真实性和对这种文本认知的真实性,使知识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实际。譬如,为学习者提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真实性材料,如报纸、照片、图表、火车时刻表、录音和录像片段、新闻报道、通知等。这些真实语言材料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向学习者敞开一扇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窗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程度上说,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选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既有助于培养文化意识,也可以拉近课堂学习与真实语言运用之间的距离。
(3)实现真正的互动性课堂教学,为学习者创造语言实践机会。互动不仅仅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真实的互动信息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习者、从学习者到教师、从学习者到学习者、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在多维互动中,教师与学习者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在互动性语言活动中,学习者运用他们所学到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有了交流的能力、交流的欲望和交流的内容,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互动起来,学习者才能体验创造。
(4)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Stevick(1996:165)指出,在教学这一盘棋上,教师是一颗力大无穷的棋子。教师阅历广、知识丰富,就可以居高临下指导学习者扮演角色。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不仅传授给学习者独立的学习技巧,同时还严格控制课堂讲授的时间。从而改变课堂教学中见书不见人的局面,有效地因材施教,务必使任务向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开放,使每一个学习者在原来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让学习者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5)任务型教学模式应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强调从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其认知水平。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是语言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这正与《英语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性,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学习者通过自律,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始终处于学习的中心。
(6)以技术为手段,提供真实的情景,搭建对话平台和合作交流空间,使意义协商成为可能,通过技术创造不同语言体验的机会和条件。这是建构语言所不可或缺的,技术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带到任务中的知识和可能带走的知识之间的理解,帮助我们组织个人知识,反思我们的学习和认知。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技术看作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应该把技术看成有利于提升外语学习的多元工具。
六、结语
毋庸置疑,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这也就需要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环境下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在检验中逐步发展,完善理论,唯其如此,任务型教学才能更加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Nunan,municative Task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T ESOL Quarterly, 1991 (25).
[2]Skehan,P.“Task-based instruction.”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found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8 (19).
[3]Skehan,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A].Willis,J.&Willis,D.(ed.).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C].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96.
[4]Vyg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ss:M IT Press,1962.
[5]刘延.试论“任务型教学”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92-94.
一、对英语的认识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忽视了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这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区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则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rnprehensible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talk)、“教师语”(teachertalk)、“同伴语”(peertalk)等;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tal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peer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那么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TEFI)。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过多地强调了情境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境。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境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那么多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用“玩”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学习,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保持持久的兴趣。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地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水平。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要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启示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简而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在“学中用,用中学”。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使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语言能力。其应用模式流程为:任务设计―任务准备―任务呈现―交流讨论―任务完成。
(一)任务设计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二)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三)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呈现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和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
(四)交流讨论
在每设计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然后老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 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内容等评出最佳组。老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自始至终都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不过是任务的提出者、讨论时的咨询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五)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是忽略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一般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本质特征。增加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并考虑到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这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不但是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增强自信、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自己,打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另外,每位学生都在活动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求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在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并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谷仙春,韩照红.任务型语言教学: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选自蒋楠主编.应用语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