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09:40: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

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吉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和《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结合我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对象包括专项资金整体支出和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支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吉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二)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三)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部署和要求。具体文件有:《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方案。

(五)省农委申请专项资金预算时提报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省财政厅专项资金预算批复,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资料。

(六)项目实施单位申请专项资金补助时提报的绩效目标及其它相关材料,省农委、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及指标文件,项目实施单位专项资金年度执行情况、项目会计核算及决算资料。

(七)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及决定。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管理职责

第五条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由省财政厅、省农委统一部署,省和市县财政、农业部门分级组织实施。

第六条 省财政厅职责:

(一)组织、指导省农委和市县财政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二)会同省农委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

(三)审核、批复专项资金整体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四)对省农委提交的专项资金整体绩效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实施绩效评价,提出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五)对省农委提交的专项资金具体支持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对重点项目实施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七条 省农委职责:

(一)配合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并对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编制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按照规定时间报送省财政厅。

(三)具体组织、指导市县农业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四)组织市县农业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编制、报送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并进行审核批复,对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五)定期向省财政厅报告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管理情况。

(六)组织对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开展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绩效报告;按照规定时间将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省财政厅。

(七)落实省财政厅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八)负责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的公开工作。

第八条 市县农业、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绩效目标制定工作;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审核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的绩效报告;落实省财政厅、省农委提出的整改意见。

第三章 绩效目标管理

第九条 省农委在申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时,要填报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提出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并在预算编审“一上”阶段报送省财政厅。

第十条 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预算编审下一工作流程。

第十一条 财政预算经省人代会审议批准后,省财政厅在批复专项资金预算时一并批复整体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

第十二条 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重新报批。

第十三条 市县农业、财政部门在组织本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时,同时上报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于每年3月底前汇总报省农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四条 省农委、省财政厅在审核筛选项目时要将项目绩效目标作为项目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于每年6月底前下达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省农委在下达项目安排计划时,要同时明确具体项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

第四章 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

第十五条 省农委、省财政厅要逐步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调度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十六条 市县农业、财政部门负责具体项目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定期向省农委、省财政报送绩效运行情况。

第十七条 当预算执行绩效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省农委应及时与省财政厅沟通,并采取矫正措施。

第五章 绩效评价管理

第十八条 预算执行结束后,市县农业、财政部门要于预算年度终了3个月内,完成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绩效报告的审核工作,并报送省农委。

第十九条 省农委对市县报送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对重点项目或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报告,于年度终了4个月内,将专项资金整体绩效报告、具体项目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省财政厅对省农委提交的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报告、具体项目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绩效审核或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

根据每项具体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相关分值,满分为100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分值各为50分。

根据得分结果划分四个评价级次,其中总分为90~100分(含90分的)项目为“有效”;75~90分(含75分)为“基本有效”;60~75分(含60分)为“一般”;低于60分的为“较差”。

第二十二条 省农委对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进行审核或评价后,确定每个项目的得分和级次;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进行审核及评价后,确定专项资金整体绩效情况得分和级次。

第二十三条 省农委要将专项资金支持具体项目的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项目管理和以后年度项目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衡量市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市县项目评价结果被确定为“有效”和“基本有效”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对该市县申报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市县项目评价结果出现“一般”级次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进行重点审查,可视情况适当削减市县专项资金分配数额。

市县项目绩效管理中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项目评价结果出现“较差”级次的,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视情况减少示范村数和取消该市县1年项目申报资格。

第二十四条 省财政厅要将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结果确定为“有效”或“基本有效”,安排以后年度预算时建议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结果为“一般”,安排以后年度预算时进行重点审查,视情况建议适当削减以后年度预算。

对绩效管理中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结果确定为“较差”时,责令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建议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直至消取专项资金。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整体绩效评价结果由省财政厅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绩效审核或评价结果由省农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市县农业、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该村实际情况,以“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建好班子,建设新农村,协调推进该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改变村里的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新农村建设见到成效,农民得到实惠。

二、工作组组成

经研究,驻村工作组由﹡﹡﹡、﹡﹡﹡、﹡﹡三名同志组成,﹡﹡﹡同志任组长。

三、工作步骤

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2007年4月中旬前):按要求组建﹡﹡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深入村里农户开展宣传工作,了解和熟悉村里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2、组织实施(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工作组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和要求,协助该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深入村组农户,组织、指导村民参与本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3、迎接检查验收(2008年2月上旬前):工作组协助村里对一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迎接上级考评组的检查验收。

四、工作任务

按照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该村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发动。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宣传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道德素质和致富技能。

2、合理规划。遵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协助和配合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完善好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安全、方便,保护和节约耕地。

3、培植特色产业。在改善农业基础水利设施,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村里特点,拟重点发展双孢蘑菇产业,争取在去年试点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双带”致富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民培训计划的实施,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一村一品”带头人,充分发挥村干部、致富能人特别是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头和传帮带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增产增收。

4、整治美化环境。帮扶、指导村里重点抓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住整洁房等五件实事。改路以修环村水泥路为主,硬化村内主要巷道。清路障主要清理村内、村外路旁的烂厕所、废猪圈牛栏、残墙断壁和无人居住的破房,做到主干道宽敞、巷道畅通。改水主要采取单户式展开,让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改厕以户厕改造为主,让更多的农户用上水冲式厕所。清垃圾拟修建10座垃圾池,清污泥拟与房前屋后修沟排水相结合,并制定卫生保洁管理制度。改房重点做好“空心房”改造和土坯房整修。改栏要尽可能实行人畜分离,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带头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协助搞好村里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户实现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第3篇

今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村庄规划这个龙头,认真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工作中,努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引导各个系统的项目和资金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切实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元—10月份,完成投资320多万元,新修连村道路、重点村主街道13条,修建桥涵6座;完成投资80万元,为温小屯、盆尧2个村打了深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很好地解决了两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协调资金60多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目前县定22个重点村的村庄规划全部完成阶段性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村庄规划

加大对村庄规划的投入力度,对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采取县财政拿一点、乡财政拿一点、驻村帮扶单位拿一点的办法解决。并且规定了具体的金额,年底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乡镇通报批评,并扣除县财政的补贴资金。对市定和县定的68个重点村,已有31个村完成了规划,其中县定22个重点村全部完成规划,其他村规划正在进行中。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万元做为“以奖代补”专用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奖代补”具体实施办法,对村庄铺路、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进行奖励。

(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督促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固定了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建立健全了档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制度。由胡长玉部长负责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总结、安排、部署,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分别于3月28日、7月3日和10月15日召开了三次新农村建设调度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

(三)多方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在范县电视台25、42频道开辟了《聚焦新农村》栏目,下设新农村、新风尚、新观察三个子栏目,全面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作法、成功经验与工作成效,目前,已制作播出6期。在大河范县网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目前,已制作了政策解读、新农村建设动态、驻村工作队等9个子栏目,编发新闻信息300余篇。在《濮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4篇报道。共编发《范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42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抓住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春季大好时节,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了以“三清”、“三治”、“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了《县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的实施办法》。指导全县乡村都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22个重点村全部明确了专职卫生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管护林木。结合生态县建设,在全县开展了村庄绿化。今年春季22个重点村共植树10万余株,庭院植树8000余株,绿化率达99%。市定和县定68个重点村都对村内主副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全县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加强督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由县新农村办公室牵头,抽调卫生、城建、环保、文明办、广电局等单位组成了专项督导组,对全县及22个重点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等工作进行了10多次重点督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六)多措并举,加大驻村帮扶力度

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后备干部驻村帮扶,乡镇主要领导包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都有一名县领导联系,定期调研,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县直单位实行科级后备干部包村、驻村,并提出具体的帮扶标准和措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长包市定和县定重点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着力解决重点村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与驻村帮扶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每次召开会议和布置新农村工作都让工作队参加,及时与他们沟通协调,互相了解情况。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有效地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新建学校一所,打机井8眼,新建村级道路11公里,引进帮扶项目8个。

另外,总结推广了王楼乡赵海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经验,逐步在全县有条件村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农村管理新模式,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进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个别乡镇和部门推进新农村的措施不硬,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个别县直部门对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心不强,支持力度不大。群众自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开展相应的工作,但目前,大多数部门都没有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三是资金、项目整合使用协调难度较大。项目资金建设部门各行其是,难以协调,导致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重点不突出,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第4篇

按照周口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结合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财政紧紧把握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心,在新农村建设资金安排上重点做到“四个倾斜”。一是向新农村产业发展领域倾斜。整合农业发展资金,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提升优势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银农合作、担保贷款、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二是向新农村环境建设整治领域倾斜。加大对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加大道路硬化、亮化等基本建设投入,重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建设,加强环境美化绿化,促进村容整洁、村貌改观。三是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倾斜。加快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四是向农村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倾斜。

二、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合理安排预算内资金。按照年初预算安排,整合预算内存量资金,保证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领域预算追加部分,严格按照市政府决定予以足额保障。二是调剂增量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周口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当年财政预算超收部分的50%作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为落实这一政策,一方面,市财政拟准备先期筹集一部分资金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年底根据市财政增收情况对专项资金做进一步调整;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创收力度,扩大财政收入增量,尽可能地保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增加。三是指导乡镇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对乡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指导,按照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各乡镇要将财政留成基本需求外的50%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周口市财政拟对乡镇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要求各乡镇对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单独记账,并实行季报表制度,保证乡镇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规模。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点项目,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以项目库为依托,协同有关部门对重点支持的项目进行论证、包装,积极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五是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其他筹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综合采取民办公助、贷款贴息以及市场化融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自有资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

第5篇

我代表__镇党委政府将__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在加强社会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__镇围绕“搞好服务”,“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农村档案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我镇在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与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向前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镇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__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全镇农村档案工作会。安排部署了我镇农村档案工作,明确了我镇下一步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各涉农部门、村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加强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二、积极调研,创新机制

(一)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农村档案情况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在之前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档案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认真贯彻“档案工作全面融入,服务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从06年开始,我镇曾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村级分管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现场实际查看档案室和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二)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积极做好农村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的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档案”、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环境档案”、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档案”、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二是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将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体系之中。三是坚持依法治档,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尤其是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以点带面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三、强化职能,注重宣传,提高素质

(一)强化档案工作职能

结合近两年开展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我镇明确了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为规范村级档案管理,镇政府按年投入资金8.8万元,通过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实行村财镇管村用,规范完善各村财务档案,健全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强化了镇档案工作职能。同时,镇政府为各村配齐了档案柜、档案盒等相关设备设施,督促各村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镇13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档案室,有条不紊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加强档案知识培训,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质

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发挥农村档案作用,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镇加强了对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业务咨询等形式,共培训农村档案工作人员 多人次,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镇还实行委派会计制,专门负责各村的会计档案。

(三)强化档案宣传,增强档案意识

做好农村档案工作,不仅要措施到位,宣传工作也必须到位。近年来,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档案宣传工作。宣传利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事例,宣传违反档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等。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张贴栏、横幅各种媒介,广开宣传渠道,提高镇、村两级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四、健全档案,服务基>,!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工作,村级村务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镇在过去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已有的

第6篇

行政村是党和政府在农村最基层一级村民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村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科学有序地开展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各项工作基础,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扎实做好村级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1 我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有2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40个社区。2000年我县开始开展建档试点工作,通过县档案局的大力指导,在乡镇农经站和行政村的配合下经验收达到省三级标准。但在后来的几年中,虽然我们每年都在强调要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2005 年通过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但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成效缓慢。截至2010年底,全县仅有5个行政村达到省三级标准,其余的村虽然建档率达到100%,但档案意识仍然不强,档案还不规范,档案管理整体水平还较差。具体表现在:

一是乡(镇)村干部档案意识差,不重视村级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少,有的村以农活忙,缺资金为由,认为只要村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了,心无档案工作。

二是有的村文书缺乏基本的档案整理和管理知识技术,村文书不能按时将村庄规划建设、村民自治、村级文化建设,村级财务会计、上级机关针对本村的文件及照片,声像资料立卷归档,其原因是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手中的资料没有按时交给文书统一立卷归档,认为各自的材料各自保管方便利用。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大量的积存零散文件,新上任的文书看到就头痛,主观上把档案工作理顺,但却无从下手,在整理档案时不分类,不分保管期限,不写卷内目录,把一年形成的材料订做一本。

三是行政村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专用档案柜,档案放在抽屉里或者其他柜子里,文件材料仍然各自保管,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或者责任心不强,这样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档案方便利用的问题。

四是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县、乡(镇)对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干部指导检查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乡镇对行政村规范建档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列入目标考核。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级档案干部缺乏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导致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还很不到位。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理顺关系,协调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体系与机制

1、强化乡镇档案的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按档案法的要求,将乡镇及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指导、培训、检查、监督,制定考核措施,强化监管力度。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各乡镇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确保乡、镇、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业务指导。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重点,深入乡村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增强乡村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创造条件。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财政、文化、教育、社保、计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专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分工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督查、指导。

2.2 夯实基础,科学规范行政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

1、进一步规范村级建档工作,各行政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立村级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村文书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按照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整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村级档案必须有专室专柜存放,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我县兆雅镇开展了村档镇观的试点工作,即行政村档案由镇上集中保管,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村干部的档案意识,确保村级档案的安全保管。

3、开展各种形式的利用服务。村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应以维护村集体利益和村民个人利益为原则,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条件下,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设施,建立起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科技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档案管理模式,以满足农村的信息需要,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2.3 以点带面,树立典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加强对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村级档案人员的稳定,我县在2010年—2012年分三期对全县的行政村的村文书进行了培训,增强了村文书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整理当的实际操作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7篇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体育组织网络,积极开展农村健身活动,满足农民健身需求,推动全县城乡体育快速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目标任务

1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成立村级体育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开展文体活动。

2以场地设施建设带动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健康素质。

三、建设地点、标准及规模

各相关村选择一处方便群众健身活动的公共用地进行建设也可与当地学校场地建设和使用相结合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各乡镇实际即前期调查摸底情况等13个乡32个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硬化标准篮球场1个,标准18m30m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5cm场地硬化完工经验收合格后,由省体育局统一配发篮球架1付和乒乓球台2付并拨给相应资金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建设每个标准篮球场及配套器材平均投资3万元,其中场地建设2万元,器材投资1万元。以上32个行政村项目概算投资9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6.8万元,地方配套19.2万元。

五、建设进度计划

1由各乡镇领导小组协助各村委会调查场地基础情况,帮助村委会选址确定建设方案报文体局审查,必要时由文体局现场督查

2月开工建设,9月底完成篮球场硬化工程。

3月县文体局验收篮球场硬化工程,合格后下发器材,进行安装,并投入使用。同时接受省、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六、措施要求

1为保证我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实施,县上将该工程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同规划,一同建设,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体局,全面负责该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豫东平原,周口市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适中,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因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据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资料,全市总人口1090.57万人,耕地面积1251.2万亩,城镇化率29.4%。当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83.44万亩,总产量716.71万吨,两项数据分别占河南省总量的11.59%和13.3%[1],均居河南17个地市榜首之位。

二、周口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周口市辖区内部分县(市、区)的农村调查,我们认为目前该地区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村庄居民房屋建设布局零散,农民在村头或路边的责任田及自留地里乱搭乱建小饭店、小超市、小加工厂、田间宅院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住户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规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标准[2],不少住户宅基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400平方米;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第四,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新建居民点的情况调查

(一)新建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了解到该市所辖区域近5年来搬迁新建的村庄数量不多,总体来看,因工程建设或城市开发搬迁的村庄数量多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数量。根据调研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了H县和S县有代表性的5个新村建设案例,这5个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设、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区开发而搬迁新建的村庄各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两个。5个迁建点的建设资金来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城区开发搬迁的三个村庄,村民的房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给予的拆迁补偿,差额部分由村民自己筹集,搬迁责任方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房屋建设资金全由自己筹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帮助解决,新村规划基础设施齐全项目管理论文,需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

(二)群众反映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村庄、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群众对村庄迁建的反映态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设和城区开发搬迁的村庄,由于搬迁户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且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总体来看,他们对村庄搬迁的反映意见不大,但对政府低价征收土地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众的反映意见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设的L村由于不存在强制搬迁和限期搬迁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群众有不满情绪。已经建成的Z村,由于经历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过程,完成了地块的调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见则有明显的不同,那些搬迁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农户因房屋拆迁损失较大,对村庄搬迁抵触情绪明显,尤其对村委会拆了楼房盖瓦房的决策更为不满;部分计划建房的农户,因新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小(有的还略有增加),旧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经济损失,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感觉相对比较满意。从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们对新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新村各项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搬迁并没有节省出土地。

(三)新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力难以包揽更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

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党政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农民迁村并居,一般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支持Z村的建设,H县委、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县里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口援建。据Z村村委干部介绍,H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电业局等单位为该村小学、村文化大园、村委会办公楼、敬老院、卫生所、自来水厂、村内外道路、供电及照明等项目建设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试点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手脚投资建一两个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庄趁机跟风,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应对核心期刊目录。

2.关联部门对试点区的农村现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对本文调查的两个试点村有关负责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新村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前关联单位(主要是建设规划部门)没有对当地农村及农民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旧村该不该拆迁,新村如何建设,完全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说了算,规划部门只负责村庄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设方案设计,至于试点村建设涉及的农户有多个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经济能力,村庄整合后能腾出多少土地,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由于对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结果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如Z村在迁建规划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两个自然村因新建楼房住户较多村民拒绝搬迁,结果只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迁进了新村。表面上看,村庄整合腾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实际上由于新村建设宅基地数量增加,村内主干道、环村路及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加上临街门面房、自来水厂、文化大院、敬老院、卫生室等新增基础设施用地,腾出的土地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基本持平。而对于该村的搬迁农户来说,由于没有分到老村腾出的土地,又要公摊新村的基础设施用地,结果凡得到一处宅基地的住户责任田差不多减少了1亩左右。如此新农村建设,的确让人觉得尴尬。

3.村庄规划脱离地方实际

理论上讲,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也应注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可盲目照搬县城或乡镇经济点的规划模式。这里仍以Z为例,一个总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两公里、对外联系并不通畅的村庄,村中却规划了一纵一横宽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了近450间门面房(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110处住宅),由于本地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之发展项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门面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经营活动的不及总数的3%,这样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

4.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对5个新建村庄的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是,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县级规划建设局,同级农技推广部门、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则很少参与。从目前的实际看,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区附属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就业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设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5个建设点在规划建设方案中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一发展理念。

四、对策建议

1.做好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编制指导工作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试验探索阶段,个别地方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难以在全国普遍推广,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试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试验项目管理论文,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改革以及重庆的“地票交易”改革试验等[3]都是靠城市周边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偿给农民实施搬迁的。周口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期城市发展用地少,农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题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新的一轮建房很快会掀起,以后再进行村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拆迁的难度会更大。眼下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关键是做好县(市)域、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无论建设新村还是整治旧村,都应尽快给群众有个明确的表态。

2.坚持依法管理土地,刹住农村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歪风

前已述及,目前该市农村住房建设混乱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期对土地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监管和处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难度或将更大。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有关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约乱占、滥建现象的发生。

3.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综合对周口市5个农村建设点的情况调查,我们认为,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不够成功,群众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试点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强行迁建使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建议,基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农村试点工程建设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多做调查研究,根据各自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建设和治理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体验,我们认为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村庄,或虽然规模不大但区位优越、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要注意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重点做好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第二、对那些因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另选新址迁建新村或直接迁建到小城镇、中心村;第三、对那些村庄规模偏小、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村庄,可就近集中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中心村迁建;第四、调整充实旧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或住宅建设。第五、拓展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本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第9篇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D267.2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的矛盾非常的突出,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条件也是不同的,同是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村镇建设在不断的扩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因此从群众出发,抓住当前的机遇,依照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开创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

1.1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的规划收费标准不合理

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没有制定统一合理的村镇规划收费标准,很多时候参考的是城市里的规划收费标准,这就使规划设计单位及编制规划的单位在收费与付费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有些单位对规划不重视且故意压低价格,这种对规划技术人员的不尊重行为会对村镇的规划设计队伍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很多优秀的规划设计人员对村镇的规划工作不感兴趣或者不够重视,这对新农村的建设也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的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力度也不够

很多村镇的规模比较小,布局过于分散,产业的发育也比较缓慢,农业人口在村镇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城市化的气息比较淡薄,经济的积聚功能也不高,村镇的环境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还是比较脏、差,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供电、供水、绿化及卫生方面,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村镇的建设面貌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主要是由于村镇的规划管理力度不够所造成的,很多村镇存在着重视建设却轻视管理,管理部门的队伍力量薄弱,人员较少,对于村镇建设中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1.3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有效的村镇规划管理理论体系

现在很多村镇建设中沿用的还是自然演进的形式,这主要是村镇规划管理中,其建设发展的速度要快于村镇规划管技术理论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现在主要应用的是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但是在新农村的实际建设当中,仅有总体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建设内容进行不同的指导。

1.4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相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在村镇规划上,我国仅有一个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一个总体标准,被称为《村镇规划标准》,这个标准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应用于农村建设中的,但是在村镇的实际建设情况中,这个标准太笼统,很多村镇的建设规划是既应用这个村镇标准规划中的内容与技术规定,又应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内容与技术标准,这种双重标准的运用就使得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与管理较为混乱,没有具体有效地村镇规划管理标准供为参考与借鉴。

2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统一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划管理体系,并确定规划的层次及内容,突出重点并具有针对性,对规划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也要与村镇的建设相联系,根据实际的村镇建设情况,建立规范统一的规划理论体系。国家要继续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划技术标准》等进行修订,新农村在建设与规划管理中,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编制村镇规划管理中的《村镇规划管理条例》及《村镇规划建设许可管理实施办法》等,这些具有规范性的文件不仅对规划管理体系进行了补充,还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让相关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村镇规划管理中,应该在原有部门的基础上,实行两头管理的职能,在省级的规划管理部门中,专门设立一个城乡统筹规划处,同时在乡镇上建立规划管理所,专门对村镇的规划管理进行编制与监督实施,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2.2规范村镇规划中的收费标准

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村镇规划设计标准不规范情况,国家应该给予重视,且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出台有关的法律与法规进行规范,以保证与约束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收费。

2.3加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典型示范提高村镇建设的热情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村镇建设及村镇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中的公共基础的建设,这需要把村镇建设中相关部门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使用,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解决方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各政府部门应积极地依法将村镇规划编制及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当中,以确保村镇规划编制及管理经费的充足到位,以保证村镇规划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用,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多方面资金的筹措,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村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还应积极建立新农村示范的典型,并营造示范典型的良好气氛,通过广泛宣传的作用带动各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正确的典型引导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根据各地农村的情况,进行新农村建设目标、思路及实施措施开展,并对进行村镇的统筹规划,逐步的实施,常年的紧抓不放,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村镇的规划管理。

2.4在村镇规划管理中要注意多方面的内容

在村镇规划中要明确每项建筑的用地布局、电力、排水、供水、绿化等内容,这个内容的标准基本上与城市的建筑建设标准深度相同,但在规划期限上要稍微长些,这么长的规划期限在具体的设计上并不能带来操作的方便性,反而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城镇规划期限应当适当的缩短一些;针对城镇的卫生绿化方面,应该加城镇环卫工人的队伍建设,而且这项工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机构的设置中也应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环卫工作部门的重视,对于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该健全,明确垃圾的中转地、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场地等问题也应该给以明确,以确保环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环境要加强保护意识,减少环境的污染程度,要做好宣传工作意识到城镇的环境卫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责任;对于城镇的集中供暖及道路规划也应该在注意到,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一些村镇中其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且已经建立起了多层的建筑住宅区,对于其实施集中供暖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村镇规划标准中应该有的,尤其是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交通工具在村镇中已经比较普遍了,尤其是较大型的运输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城镇建设中的道路大多相对来说比较狭窄,这个道路的建设规划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居民交通用具的安全性。

3总 结

新农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在村镇规划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一步台阶,村镇规划管理也更为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邱昌锋.当前村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2]迟福林,殷仲义,主编.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