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46-01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能力评定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新课改对于初中教师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想适应时展的需要,学生必须打造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学习来说,打造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阐释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高效的教学课堂就是就是具有相当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初中历史在中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对于高效课堂的阐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一般大多说人认为:优质高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优的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完整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教育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1]。新课程的背景下,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的初中历史课堂。
二、实现初中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宗旨。就如何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许多老师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提供一些教学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师生关系融洽,那么教师的课堂气氛就特别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呈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历史的高效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需求,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双方的爱引起共鸣,就会使班级更加的团结与和谐,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的历史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以及探讨式教学等,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沟通和引导。不能以有色眼镜看人,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同学,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拥戴老师,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进行备课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做好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以历史教学的大纲为指导,突出知识的重要性,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的资料,理清知识点的思路,并做好知识点的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各种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另外,初中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
3、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合理的导入所学的历史内容,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者教学游戏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喜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高涨的学习状态中,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再者,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经常变换讲课的思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学生身边熟悉和了解的生活,让学生在在熟悉的环境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
4、针对性的布置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注重作业的重要性,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历史作业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结合课堂内容,精心的进行作业题目的设置,要注重选择一些与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联系比较大的题目,或者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把握,形成学历史、评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的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策略;学习氛围;课堂互动;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173-01
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目前我国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颇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历史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而是采用枯燥的知识性教学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虽然,每节课都应遵守一定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然而教授教学内容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性教学呢?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学习氛围的营造
1、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适当的假设和质疑,在质疑中发挥想象力,任思绪飞扬,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2、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事物本身或是可替代事物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去体会。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的平台,提供图片、媒体、模具等具有历史承载教学的物品。此外,还应注意课堂秩序的规范、合理,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利用辅教材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认知。
3、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规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向学生思维“施压”,“逼迫”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二、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失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师生互动能够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备课,在课上随时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应对准备。虽然做好了精心的课程设计,但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课上免不了会出现不可预期的事情,如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学生提出了一些较为刁钻的问题等,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些具有思考意义、有些较为偏题、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等,这时教师应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加以利用,而不能给予贬低的评价。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应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偏题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课下自己收集相关资料,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错误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的地方,以免以后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无论如何,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教学活动,不要让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有效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借鉴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以及自身的经验总结,提高自己对课堂的应变能力。
三、提问的艺术
问题是提高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若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范围,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茫然无措,并对问题的反应表现平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应加以思考,充分考虑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而提出与学生生活、学习有结合点的问题。如在教授隋朝知识中,教师从学生已知的关于隋炀帝的历史知识出发,提出“有人说:隋炀帝是一个十足的暴君,毫无积极之处,对他的评价应全面否定。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时,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跃跃欲试,对于如何评价隋炀帝的生平事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后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最终掌握了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隋炀帝的认识,更深入总结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提出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原因是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以前学过的关于隋炀帝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向导性的问题。由此可知,当提出的问题是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或是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思考,会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有见地、更得心应手。这主要是从“最近发展区”这一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适合历史学习的规律考虑的,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就非常顺其自然。
总而言之,教师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探索,以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教学途径,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奋斗到底。
参考文献:
[1] 魏清,王建军,孙立祥.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关键词:高效性;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
现代初中学校一直以来旨在通过各类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自身素养和应用技能,培育学生有效进步和成长成才。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需做到对于课程的熟悉和了解,才能真正把课本内容吃透,保证教学课堂高效性,保证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一、有效确保课堂教学活跃性,做好课堂高效第一步
在初中学校内部,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在于学生在学习课堂上对于学习内容有效理解、掌握,对于实践应用真正落实,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提出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和陈述自身观点,确保课堂教学活跃性,做好课堂高效第一步。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做一些与物理学习内容相关的小测验,当下一节要讲“二力平衡”相关内容之前,让学生相关之间互相打对方一下,感觉自身的用力跟自己反弹回来的力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之前对于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真正快速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鼓励学生真正实践,落实课堂教学高效性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并重的课程,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课堂高效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落实的过程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和落实到物理实验和相关练习当中,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掌握和了解,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真正落实。
例如,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找一枚硬币、厚度一样的两个物体,把两个厚度一样的物体放置在桌子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把硬币放置在一个物体上,让学生用口吹看看能不能吹到另一个物体上,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实验与流体压强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教学参与高效性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到学生学习上,需要真正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做到对学生的真正负责,初中物理内容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平等换位,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内部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29-02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经常思考并为之不断实践探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1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引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的目标应当做到:(l)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从课本出发,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弹性引申.(2)量力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来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从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辩论讨论、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导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培养能力。(3)程序性,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4)全面性,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德培养目标。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教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将近现代史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同时还增设了提高素质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建筑师、旅行家、风俗顾问等,进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讨论“你怎么看时尚?”“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升华。2设计问题导入,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引发兴趣
如我在讲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摇篮一古代希腊》的教学时,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中国的国旗国歌一次次的升起响起,他们还记忆犹新。我就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如:希腊雅典是个欧洲的国家,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具有沟通欧亚非的区位优势:接着,引导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如:希腊雅典多山,海岸曲折,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希腊,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A:手工业B:商业C:农业,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了商业。随之,我再让学生回忆中国的地貌特征,又设了: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你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有利于从事于A:手工业B:商业C:农业,学生也会选预设的C。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学生稍加思索会答出:“君主专制”,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呢?讨论后得出:因农业需要灌溉,而灌溉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权利比较集中有利于从事这项事业.而希腊呢?商业活动是希腊的首选,商品需要自由流通,商人的流动性大,他们需要自由的环境,于是希腊先民选择了民主制度。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课堂上设计这种问题贴进生活,学生感兴趣,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了社会责任感。3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3.1创设民主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关键词 生物课堂;直观教具;实验;多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010-02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值得所有教育的参与者特别关注。那么,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采取哪些策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呢?
1 活而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开始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谈谈“直观导入法”和“语言导入法”。
1.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指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影视甚至电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这些内容入手,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例如,在学习种子结构的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观察采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外形、颜色是否一样,然后把种子解剖开来,观察种子的外皮、子叶和胚,从而导入新课;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的时候,笔者将大鱼缸搬到讲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形、鳍的作用、呼吸等教学内容;在学习有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时,笔者用一段白鳍豚的生存状况录像片段作为导入……
这种类型的导入方式,能最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探求知识的状态。
1.2 语言导入法
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启发,带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方式也是千变万化。例如,复习导入法:“刚才我们复习了苔藓植物,知道它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类比它高等的,有真正的根,也出现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植物——蕨类植物。”悬念导入法:“假若你是一名法医,你能凭借事故现场的材料来判定其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为破案提供线索吗?学了今天的细胞结构的有关内容,你就能找到答案。”故事导入法:“我认识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都是直发,但是他们却生了一个卷发的儿子,丈夫因此就说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要和老婆离婚,每天非常痛苦。同学们,可以给他什么劝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变异的知识。”谜语导入法:“一个姑娘本领多,天天在家织网罗,织成网罗无事做,专网蚊虫与飞蛾。”解题导入法:“遗传病顾名思义,这类病能遗传,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身边有哪些可以遗传的病吗?”……
总之,好的导入法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入法的应用不仅仅在一节课的开头,在一节课的各知识段落之间,设计更小巧、精悍、转折衔接自然的趣味性导入,以适应初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易疲劳的特点。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
初中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也就是说,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体验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生物学又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标本等直观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器官时,笔者利用心脏的模型,将心脏的4个腔展示给大家。同时,结合猪的新鲜心脏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与4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通过实物和模型相结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掌握了心脏结构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生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如果只记忆叶片各部分结构的话,对照课本观察叶片的结构模式图就可以了,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建立。于是笔者就利用叶片结构的模型,与课本上的模式图相结合,请学生来自学这部分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既从平面结构又从立体结构来综合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核心因素,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可见,通过直观教具的应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核心。
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即所谓的生生互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这里笔者谈两种合作学习的技巧。
3.1 轮流写作
这是一个简单且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适用于两人、四人或五人小组。在轮流写作中,每名成员都会轮到。例如,在教学“人体的食物消化与吸收”时,笔者让学生写出消化道的组成。笔者事先把消化系统的图贴在每组的小白板上,每个小组有一块白板,小组成员轮流写。第一步,一个学生单独在白板上消化系统图中写出消化道的一个结构;第二步,下一个组员添加上自己的部分;接下来是第三个组员……直到白板回到第一个学生手里。可以多次循环,直到写完为止。然后再叫学生轮流说出各结构的功能,在对学生白板上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也采用轮流批改的方法来进行。
3.2 多边会议
“多边会议”是一个著名的合作学习方法,也是笔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时,笔者布置预习提纲:
1)什么是骨连结?骨连结有几种形式?并举例。
2)关节分为哪几部分?关节的结构具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
3)观察课本P17图15-17,认识人体主要骨骼肌,完成相关表格内容。
4)足球运动员最发达的肌肉在什么部位?说出其中的理由。
5)骨骼肌包括哪两部分?骨骼肌有哪些特性?
6)完成《生物实验册》填写。
因为第一步在小组构建时就已完成,所以在进行第三步前,笔者适时地进行了分工:A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2题,B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3题,C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5题;分配任务以后,各组进行第三步讨论解决问题;第四步教师叫每组的4号学生进行白板展示,写完白板后,再叫每组的2号学生来回答和解释本组的答案。而对于第1、4两题,学生口头回答就行。
4 将课本资源和多媒体结合运用——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生物学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时,因排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生理活动,而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尿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血浆的5种主要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蛋白质、葡萄糖)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本上尿的形成示意图做背景,做成尿形成的动态课件,即:当血浆通过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看到全部葡萄糖颗粒、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颗粒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而从肾小管最终流出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颗粒则成为尿液。这种动态过程突出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使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很好地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对尿的形成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5 动手做实验——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的探究实验,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探究。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玻璃上,有的放在硬纸板上,有的放在软软的海绵上,还有的将蚯蚓放在水里。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只有在粗糙的物体表面蚯蚓爬得最快。
初一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动手做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总之,要综合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创新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还要包容多样,鼓励独创,支持新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学习园地才会百花争艳,竞放异彩。
参考文献
一、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即使是任教多年的物理教师,在每一次实验前同样需要充分备课,确保各项实验器材和材料都能按照各个实验的不同要求准备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实验。
1.实验材料本身应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
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可测不可测的因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相对简单的物理实验来说,其影响因素的重点就在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如在教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八章第一节“电磁铁”的实验教学中,有的同学所制的电磁铁在断电后仍然能够吸引大头针而有的却不能,作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迥然相异的情况,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排除其他可能因素之后再对实验材料进行排查,学生就能够发现是因为铁钉在实验之前没有做消磁处理。这个“意外”情况既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严谨准备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又在对实验过程的讨论和反思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电磁铁性质的理解。
2.实验材料的准备应满足丰富性和层次性的要求
实验材料的丰富程度和层次性是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物理实验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将影响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如八年级第十章“流体的压强”中关于浮力的实验中,作者就准备了泡沫塑料、木块、石块、大口玻璃杯、橡皮筋、钩码、气球等各种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自己选择可用的实验器材进行浮力的实验,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用各种方式验证浮力作用的实验要求了。
3.准备的实验材料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实验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暗示和引导的过程。如九年级第三章“磁与电”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除了充分准备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材料之外,作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准备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既可以使实验的材料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就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动手加以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做好实验时的教学指导工作
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探究、发现欲望,教师在实验中既要保护和发挥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和想法,又要科学地开展实验教学指导,让他们的实验真正达到科学探索和科学验证的目的。
1.要加强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又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以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同样以九年级第三章“磁与电”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为例,前文提到作者让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在这里同样鼓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法、步骤及目的并开展实验,但教师要对学生拟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定,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确保学生的自主实验也能得出与规定实验一致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又如在八年级第七章第五节“摩擦力”中“摩擦力大小与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又要适当地进行方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的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要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养成与培养
安排在初中阶段的实验都是物理学中最简单、最无异议的成熟实验,这些实验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而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要在简单的实验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严谨精神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今后高年级理科科目实验的开展,以及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实验规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对部分学生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差异性问题更是有必要进行纠正,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实验的好习惯。
3.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虽然初中物理实验相对安全性较高,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但如果学生不加以注意,轻则容易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重则甚至能造成重大的实验室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如果将这种不重视安全的作风带到生活中去将造成更大的危险(尤其是关于电学的实验)。因此,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教师应当把对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要求放在比实验本身更高、更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简单的物理实验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操作习惯。比如,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等在每次实验过程中都必须进行重复和强调。
三、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提升工作
一个个实验既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不仅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指导,还应当包括实验后的总结、提升以及拓展等工作,确保每一个实验所取得的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1.要科学总结实验过程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探讨和论证,有实验数据的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一方面是为学生在实验及其所支撑的物理知识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潜意识,把实验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会产生把实验和物理知识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
2.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纠错以达到提升实验技能的目的
虽然初中阶段安排的物理实验都是相对成熟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但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实验结果与需要验证的知识内容不相一致,特别是在电学与力学的验证实验中更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这些容易与验证结果相偏差的实验,应当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的验证分析。
首先,检查所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否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如前文所提到的“电磁铁”的实验中出现错误结果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学生所使用的铁钉是否进行了消磁处理。其次,检查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是否存在与规定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如在关于电学的实验中出现错误结果时就要检查是否将应当串联的电路连接成了并联电路或者相反。最后,如果以上排查均未发现问题则应当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看是否是学生因不熟悉实验仪器读错了数据或粗心大意记错了地方等。这些“纠错”的过程最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完成,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3.要拓展延伸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启发式;讨论式;有效教学
我市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学生也学得很累,每天起早贪黑,紧紧张张,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有些中学更有班容量大,教师所授班级多,学生偏科等特点,急需提高课堂上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为了探究出历史高效课堂的办法,我和几位有经验的老师特意组成了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主题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改进和提炼总结,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多种多样。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备课质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学”与“教”又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把这两方面分开来要求,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追求有效课堂”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布置作业要少而精
为什么要从作业谈起呢?大家都知道,教学环节是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而学生只能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兴趣的培养是个长期不懈的复杂工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论什么学生最关心的就是作业的多少,而无一例外的是都喜欢老师少留作业。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作业入手,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布置的作业少而精,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对老师特别感激从而产生“向师性”,对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乐学爱学,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功夫要用在课外,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根本之根本。我们都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例题,看第一遍,老师知道如何做了,看第二遍,知道解这道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看第三遍,就能够总结出解这一类题目的方法。在备课和判作业方面,应下大功夫。课下做大量的课外题,只为课上有限的45分钟里选用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集体备课后,再针对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上课的每个环节;哪儿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哪儿是学生容易忽略的, 哪儿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都要用红笔在教案中勾画出来;在上课前,还要把教案在头脑中过几遍,理清思路,才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课后,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反应把成功和不足以及改进措施都及时记录下来,积累经验。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
每节课都要提前进入课堂,把要讲的题写到黑板上或把学案发给学生,虽然没打扰学生的课间状态,但看到老师,学生说笑的同时会自觉做好课前准备,也就能充分保证课上的45分钟。
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上课的每个环节。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有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般说来,可以首先让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可以采用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两两配对式、接力循环式等不同的交往方式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然后各小组成员代表在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五、精讲精练,抓基础促提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今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发现、分析、解决的问题,就精心设置好问题情境,放手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到老师该讲之处,就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课堂练习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新授课的内容重基础,都是最基础最直接的巩固性练习,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堂掌握。学生只有对知识掌握牢固才能算会,只有学会了才能有兴趣,才能继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在习题课上,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适时拔高,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都能学有所获。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角色地位由“权威”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由原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传递反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历史成绩不断进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几位老师所教班级、负责的年级在市统考中获得优胜、优秀奖。
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高效实质,教学设计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事例相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全面性、重复性等特点,因此,初中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创设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质有效呢?
一、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应该追求在减少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落实预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或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并扩大落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它拥有意义、和谐、效益、秩序、富足五大基本特征。
1.意义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学习的前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倍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具有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内容公示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因此,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对学生有意义时,只有当学生领略到中学物理实验是有价值时,才能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2.和谐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关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师生根据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和教材传媒教学设计,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共同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复杂系统。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和谐,使教学各要素之间平衡一致,尤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和谐平衡。
3.效益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核心。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在较少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最大的实验教学效果。所以,评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的标准,主要是看实验教学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借助最少的手段来获得最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4.秩序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秩序由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和学习活动秩序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物理实验课行为的一般性要求和期望,如课前学习材料和活动用具准备、不做与物理实验学习无关的事情、保持物理实验课堂安静等。物理实验课学习活动秩序,规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参与、交往、实验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如课堂发言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小组合作规则等。
5.富足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旨归。富足是指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应给师生一种满足感,让每个人通过物理实验学习都能充实和丰富起来。这就需要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对物理实验学习的情感教育能触及人格和灵魂。
二、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1.动手操作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基本手段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有些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甚至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无疑与杜威提出的“做中学”教育方法背道而驰。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为学生在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得出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乐于做物理实验的,物理实验学习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正是高效实验教学的前提。例如恰逢阴雨天气,进行“光的色散”教学时,实验无法做,教师虽然讲得挺辛苦的,学生听得却很累,收效不理想。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将把三棱镜正对太阳光,一条彩色的光带立即出现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学生在惊喜欢呼中懂得了光的色散知识。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摩擦起电实验、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等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参与教师实验准备和整理器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途。
物理实验重视亲历、操作、实践、体验,是尝试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技能性学习,教师作为主导者,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质疑可疑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误差,进而使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情感体验和思维认知和谐协调发展,避免学生实验活动被动、肤浅、机械、走过场,从而可以确保实验教学的丰富性与深度。例如,电学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断开开关,被测部分与电流表串联教学设计,从而确保电流能够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果不能确定,可利用试触或点触的办法),电流表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物理可以事先画好电路图,然后连接电路图,从而降低操作难度。这个过程必须经过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才能闭合开关实验。否则,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一旦接反,或者发生了短路现象,则电流表很容易被烧坏。
2.任务驱动法是中学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活化剂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是任务驱动法的基本要义。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实验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建构知识脉络,习得高效学习的活动秩序。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进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不断激发,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培养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策略。
任务驱动法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化为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状态。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又会带给师生以极大的富足感,有利于建立平衡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力学知识学完以后,可让学生依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热烈:①用烧杯、天平、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②用弹簧秤、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③用量筒、天平、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④用量筒、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⑤用直尺、砝码、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⑥用量筒、天平、水等如何去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又如,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湿度、压力等。学生的种种合理猜想,逐个进行探究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有重点探究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任务,获得感知,处理数据,分析对比概括,组内或组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有的组提出实验中不易控制弹簧测力计匀速等不足之处。此时教师及时引导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提出改进办法,如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
3.举办并参加技能竞赛是中学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助推剂
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产生意义学习的心向。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技能、学技术的高效手段,是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艺水平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或举办技能竞赛,可让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有目标,因为接到参加选拔或竞赛的通知后,学生会在完成日常学习的同时,挤时间学物理理论、学竞赛规则和注意事项、学物理实验标准和规范要求,练实验操作、练现象观察、练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学会竞争、养成良好实验情操。技能竞赛能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检验学生素质。比赛前夕,学生会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努力争取实验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误差一次比一次减小。有时,学生会练到废寝忘食,在实验室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亦由此得到了锻炼。各参赛选手经过赛前苦练,潜心钻研,十分珍惜竞赛机会,在比赛中能严格遵守各项比赛规程,严肃认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赛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展示自己及团队的良好精神风貌。比赛结束,学生踏着振奋人心的乐曲走上领奖台,充分体验学习的满足感,此情此景会对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让他们终身难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及工作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激励作用。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如组织开展“四小活动”(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验电器”、“莲花型烟灰缸”、“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两用秤”、“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和发展个性,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
技能竞赛助推教师和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提升。技能竞赛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又给参赛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就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评价等疑惑展开讨论、各抒已见,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优秀学生的参赛状态、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又都值得参赛学生间互相学习,这种高度紧张的竞技状态,可使教师对实验的认识、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突跃式提高,强化学生钻研技术、合作拼搏的团队精神教学设计,达到高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效益最大化,对实验高效教学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4.开放实验室、聘用实验室管理员助手是中学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延伸和巩固
开放实验室是课程的要求,是培养探究性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多与实验室少相矛盾得到缓解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室的开放,需要大批合格的实验管理员来做实验准备、仪器的维护,保持实验室卫生和维持秩序。为此,选聘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作为物理实验室管理员助手来支持实验室的开放。
实验管理员助手先由教师组织培训,达到规定的岗位要求,再分组轮流值日。他们根据实验教师的要求,做好物理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提前试验和改进实验,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实验教师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整理实验器材,维护环境卫生,保证实验安全。在教师的带领下,实验室助手的管理水平、实验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明显优于其它同学,成为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的种子选手。物理实验室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员助手的聘用是初中实验高效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巩固。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校物理实验教学具体情况的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物力和人力,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謇学校226300 谢启兵
Q Q:670762687 林中听雨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握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成果,但由于对新课程的理念领悟不到位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在课堂中往往会急于求成带着知识给学生,而忽略了方式方法反而事倍功半。以下是笔者对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然后教师根据探究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探究。
电动机的引入是利用生活中玩具的电动机既能直观的说明问题又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小电动机的工作情况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有了这次体验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猜想到小电动机的转动是磁场与电流之间的作用,从而揭开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研究方向。所以要保证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就要设计好新课引入有个好的开端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学生实验实践为主,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由于恰到好处的引入学生可以选择实验器材自主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中以通电直导线为研究对象,实验效果比较直观形象能营造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并且学生参与其中的话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课堂效果上来说得到的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能使其运动这一结论也有了深刻的印象。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不再是课上图个热闹课后一问脑袋空空。对于实验的问题用以下表格处理:
把文字转变成表格学生既一目了然同时也练习学生对表格的认识。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有力的作用那么把直导线组成线圈情况又会怎样?”很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个实验主题。这样由浅入深学生也顺利完成了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动画把原来一幅幅图片赋予动态的解说,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经过这次深入的思考我觉得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是创设好的引入情境。课堂引入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作为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再加上学习比较被动,从生活中举例引入学生会有切身体会也能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还有助于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启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主要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更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它凸显的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的成长。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多种多样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从提问开始,科学而巧妙地设问,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并设置适当的障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求、去解决,并勇于创新。课堂中需要观点的碰撞,适当要求学生讨论,开拓学生思维。课堂上的讨论以至争论,是让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思路,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对事物的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想象,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或“别出心裁”,从而增进他们的创新技能。
同时突出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对于演示实验避免教师自导自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分组实验放手给学生,帮助学生怕出错、怕麻烦的思想障碍,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语言上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并富有启发性,既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物理术语,也能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