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15:32: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第1篇

4月7日,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未来,农业部拟加快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进程,做好《规划》任务分解落实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规划》落实。

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同时,主要任务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提出,在区域上进一步细化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主产区“七区二十三带”,加快构建农业战略新格局。同时,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垦经济等5大产业发展进行了布局安排。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建设思路,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等六个方面建设重点。《规划》还从强化多元投入、加强农业补贴补助力度、完善农业奖补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了重点措施。

农业受社会资金热捧

任何现代化的想象都需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不例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可以预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提取积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量从农业和农村流出。与突飞猛进的工业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极其缓慢,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随着农业生产面临的变数愈加复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表述上,“十二五”规划纲要相比“十一五”规划纲要多了“加快”二字,亦表明推动农业现代化到了非常紧迫的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引入现代化的要素,包括现代的资金、科技、服务和劳动力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四个方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包括保障粮食生产、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方面都将吸引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要素大量流入。

第2篇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权威人士日前透露,煤炭“十二五”规划或将在本月内正式。据该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其能源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为了保障能源供给,“十二五”末煤炭供应需达到42亿吨,其中国内煤炭供应40.5亿吨,净进口1.5亿吨。

按照国家能源总量控制的要求,以最低需求量作为煤炭需求控制要求,2015年全国煤炭导向性需求量对应的原煤数量为39亿吨;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可能超出预期,以高方案的需求量作为控制要求,对应的原煤供应数量为42亿吨,其中国内煤炭供应为40.5亿吨,净进口煤炭1.5亿吨。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推进煤炭产业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新建煤矿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行上大压小、产能置换。

九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

《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出台。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测绘工作将大力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完善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高基础测绘水平,全面构建数字中国、实景中国、智能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建设功能齐全、应用广泛的测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力支撑,努力实现测绘信息化和建设测绘强国目标。

《规划》明确了基础测绘“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加速推进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着力转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基础测绘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测绘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文/吴晶晶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第3篇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编制好我县“十二五”规划。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区域发展的指向标。与“十一五”规划编制相比,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区域发展小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我县“十二五”规划,对于应对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我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适应发展新变化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从国际来看,虽然世界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增长,开始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这种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实现的经济复苏是乏力的、缓慢的和不稳定的,再加上全球资源、市场争夺的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财政赤字压力的日益加大和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积累等多项风险的存在,世界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虽然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我国经济在保持30多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如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对外开放面临新考验、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等,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的叠加,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必须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政策机遇,结合我县实际,立足当前,超前谋划,力争把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成一个既能适应发展新变化,又能体现我县特色的规划,为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我县在跻身百强县行列背景下,增添发展新动力的现实需要。“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并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仍然存在着底子还不够实、基础还不够牢、动力还不够强等问题,在较长时期内还面临着环境容量和要素制约的双重矛盾、肩负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承担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在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地位还很不牢固,随时面临掉出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危险。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因此,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必须客观看待我们所处的位置、充分认识我县存在的不足、准确把握我县面临的任务,积极谋求发展新动力,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主攻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县在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发展动力、抢占发展先机。

3、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我县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实现发展新跨越的现实需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又是国家在经济转型时期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我县“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境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的县和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还是在发展质量等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如何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需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目前,我县两型社会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才能探索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必须始终把握好两型社会建设这一时代背景,通过规划来全面谋划和科学引领两型社会建设,努力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4、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我县全面建设省会新城区背景下,应对发展新挑战的现实需要。“十一五”期间,我们建成的长沙电厂、澳优乳业、金龙铜业、长高集团、亚华乳业、雪津啤酒等重大产业项目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已经启动和即将启动的湘江综合枢杻工程、京珠西线、潇湘大道北延线、湘江大道北延线、黄桥大道等重大产业项目和中航飞机起落架、湘船重工、有色控股、有色金属等重大产业项目将为我县未来发展注入活力。“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很有可能由城郊县变成省会长沙的一个区,这将是我县发展环境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由县向区的重大转变,如何参与长沙的产业分工,如何面对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特别是如何搞好我县建设省会新城区的前沿阵地—湘江新区建设,都将是我们“十二五”规划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面对这个重要历史时期,只有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积极应对发展新挑战,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县发展步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平稳进步的良性轨道。

二、统筹安排,扎实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实际,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2-7月,为动员部署和前期研究阶段,主要是研究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第二阶段是年8-10月,为规划编制阶段,主要是根据“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各专项规划草案,并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完善。第三阶段是年11月至年底或2011年初,为规划报审阶段,主要是将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请县委、县政府审定,并在根据审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县人大会议审议。第四阶段是2011年1-6月,为规划编印成书阶段,主要是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议通过后的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各专项规划进行最后修订完善;县发改局将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重大课题研究等系列成果编印成书。在这四个阶段里,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以课题调研为基础,做深前期研究。深入研究“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前期研究是否深入透彻、研究成果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规划编制的质量。目前,我们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研究重点,联系我县实际,拟定了“望城县空间发展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望城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望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和“望城县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研究”等4个事关全县长远发展大局的“十二五”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为了保证研究质量,这些课题研究要积极借助外脑,采取委托相关专家和专业机构的方式进行深度研究。同时,各级各部门也要按照自身职能职责,针对本部门、本行业自行选题,开展相关前期研究,努力把前期研究做深做细做实,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报告,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2、以项目谋划为抓手,做实重大项目库。项目是规划落地的重要抓手,是各类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县向国家、省、市争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库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省、市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着重策划、包装、储备战略性项目、公共设施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高标准建设好我县“十二五”重大项目库,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而为“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建设好重大项目库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时刻注意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力争将我县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各类规划,为今后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作好准备。

3、以两型建设为主线,做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我县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主战场,编制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必须全面、系统地贯穿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高科技产业,逐步推进我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此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4、以细化落实为重点,做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目前,我县根据长沙市专项规划的安排,从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引导的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确定了25个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和3个重点区域发展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编制,县发改局负责统筹协调。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编制,要以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为纲领和依据,细化落实总体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切实增强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没有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县直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本单位、本行业“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精心组织,明确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

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县政府已以文件形式作了明确,请各级各部门严格按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四点要求。

1、要提升理念,科学规划。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事关我县中长期发展的大事,是对规划期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预测和统一认识的过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战略眼光,突破传统思维,提升规划理念,大胆开拓创新。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体现“四性”。一是要体现前瞻性。面对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深刻变革,要以战略性思维,把握时代脉搏,放眼未来,深谋远虑,既要重点规划“十二五”,又要展望“十二五”后的发展走向。二是要体现科学性。规划编制既要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又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使“十二五”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是要体现创新性。要在继承以往五年规划编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的战略意图,坚持从望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勇于偿试,找准望城未来发展的亮点,形成具有鲜明望城特色的发展规划。四是要体现可操作性。规划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研究解决制约望城发展的问题、政府有所作为的问题、重大项目支撑的问题等,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使规划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和促进望城未来发展的作用。

2、要广纳智慧,形成合力。各类规划都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切实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要广开渠道,采取专题咨询、座谈研讨等方式,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要通过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专栏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参与、集中民智的过程,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要通力合作。县发改局要精心组织编制好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并做好专项规划编制的协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统一步调;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要精心组织编制好本部门、本行业的专项规划,并加强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宣传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做好规划编制的宣传工作,营造全民参与规划编制的良好氛围;没有规划编制任务的县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也要深入研究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十二五”发展思路、产业布局,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并及时报送县发改局,充实“十二五”重大项目库。要科学决策。“十二五”重大课题和总体规划纲要都要经过专家评审,特别是总体规划纲要须提交县政协主席会议,人大主任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人大、政协“两会”审议审定,以确保决策的。

3、要相互联动,加强对接。“十二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要保障各类规划相互协调,关键要切实做好规划的对接工作。一是加强上下对接。要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省市各类规划的重点和方向,从重要指标设定、支柱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和重大政策等方面加强与上级规划的对接,特别是要注重将我县的重大项目更多地挤进上级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二是加强左右对接。要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对接,各专项规划和具体建设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对接,特别是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强对接,使“十二五”规划更加符合我县实际,更具时代特色。三是加强前后对接。要确保“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全面对接,保持规划的连续性。

第4篇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请大家认真领会,下来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关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

3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廖炎秋常务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发改委康强主任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引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新变化。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孕育深刻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团重新分化组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后危机”时期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全球眼光,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结合起来,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我国地位。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诸多压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充实完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这些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全方位规划提出更具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通过规划引导,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富民强省、强市战略。就我省和衡阳市来说,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承担着深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任务。这些机遇和任务,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湖南领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线图,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纲领。

(二)明确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强调在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上,要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标上,要重点突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类指标的量化研究;在战略重点上,要着重研究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着重搞好发展动力、产业建设、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的研究。

(三)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做到“高、新、深、实”,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开拓进取、耳目一新;深谋远虑、体现全球战略思维;增强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强化支撑。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好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三是要规范程序、依法决策。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通过开展建言献策、专家咨询论证等活动,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关于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县政府起草下发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

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提炼、文本编制三个环节。

课题研究。重点是解决“为什么”论述性的问题,侧重于摸清情况、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寻求对策,为规划思路提炼、文本编制奠定良好基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紧扣“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科教文卫、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要突出综合交通、城镇发展、优势产业、商贸物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领域。具体内容要把握指标测算、项目筛选、政策对接三个关键:指标测算,相关单位要根据所编规划的性质,会同统计部门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指标安排情况进行摸底、测算、论证和说明。项目筛选,相关单位要对“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形成“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同时,对需要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及早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避免出现遗漏。政策对接,各单位要认真对“十一五”期间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联系,对“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或可能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接,形成“十二五”规划政策推进体系。

思路提炼。重点解决“怎么做”方向性问题,侧重于提出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方向、工作重点和战略布局。全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都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准确鲜明、符合时代、号召力强的规划思路。

文本编制。重点解决“做什么”实施性的问题,综合汲取课题研究和思路提炼的成果,侧重于对主要工作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部署。文本编制要用精炼的语言、慎密的思维、科学的论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阐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标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

(二)关于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大体分为动员准备、前期研究、纲要形成、报批四个阶段,各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其程序可适当简化。

1、动员准备。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标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并积极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搜集、项目论证等工作;聘请“十二五”规划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

2、前期研究(2010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报告;4月底前,县直有关部门召开行业座谈会后,提出专项规划思路;5月底前,县发改局综合提出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后,报县政府审定,由县政府报县委,县委研究提出《关于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纲要编制(2010年6月-11月)。8月底前,县发改局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完成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起草,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文本起草;2010年9月-11月,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开展征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衔接会、论证会,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草案。

4、规划报批(2010年11月-2011年初)。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批准后,进一步做好衔接工作,报县政府批准。经过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做到“四个结合”:内容上,要做到贯彻上情与体现县情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有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好的经验和作法,提炼出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提法,充分体现**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编制各类规划时,既要强化规划目标及指标研究,突出导向型、约束性,形成一套能检查、可评估量化指标;又要从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发展新兴经济入手,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对战略重点、政策导向、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真正做到“高、新、深、实”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程序上,要做到依法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既要按照国家、省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又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制度,开门编好规划,使规划更能反映群众意愿。体系上,做到上下对接与平行协调相结合。在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下级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防止规划交叉重叠和撞车,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聚全民之心、集全体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

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凡有调研任务和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任务、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四”到位。尤其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财力保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的一个黄金机遇期,这一时期将揭开我县全面建设大交通、突破发展大产业、财税实现大增长的崭新一页。所以,我们要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严防规划与实际脱节、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问题。

三要突出项目支撑。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投资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内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有项目作支撑,因此,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以项目来定规模、定方向,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发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同时,也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项目开发、策划、包装和推进的过程,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规划文本相配套、与规划目标相适应、与争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

四要加快工作进度。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离规划报批,不到10个月时间。全县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天的会议后,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县政府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纳入到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县发改局要会同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要求落实到位。

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局的衔接,县发改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县规划的重大项目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多地纳入到国家、省和市里的规划。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第5篇

关键词:台州;五年规划;落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已过。尽管台州市为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仍存在规划刚性不足、执行随意等现象。本文就如何确保台州“十二五”规划执行到位,提出若干相关思考。

一、以规划落实《纲要》

《纲要》是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有些具体任务,要通过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加以落实。因此,要把科学编制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作为推进有效落实《纲要》的重要抓手。要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强空间拓展、产业集聚、重大项目等规划的编制,特别是加强台州城市群、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台州工业经济、台州综合交通、台州服务业发展等重点专项规划,为《纲要》实施搭建完备的规划平台。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专、深、精、实”的要求做深做实专项规划,细化落实《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重点专项规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各县(市、区)规划切实贯彻市级战略意图,做好与《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

二、以指标落实《纲要》

《纲要》共有26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为13项。约束性指标是体现政府公共职责和工作要求的指标,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其实现。[1]制定规划《纲要》分解落实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纳入各县(区、市)和市级有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服务业、投资、工业发展等指标的考核,着力发挥考核工作指挥棒的作用,以确保“十二五”规划贯彻执行到位。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中,要对“十二五”目标任务进行了重点细化,明确责任领导与责任单位。制定相关考核政策,把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与“十二五”规划有机衔接,并加强督促检查力度。

三、以项目落实《纲要》

以规划带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规划具体落实实施。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台州城市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优先等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千亿产业升级、千亿基础网络、千亿社会民生等“三大千亿工程”。加快发展平台、产业转型、海洋经济、立体交通、民生改善、区域协调等“十大领域建设”,重点抓好三门核电、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沿海快速通道(74、75、76省道改扩建和椒江二桥)、滨海汽车基地等“十大重点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000多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0亿元。对于这些项目,要全力抓开工、勤力抓在建、大力抓前期、严格抓督查,加强土地、资金和环境等要素保障。

四、以督查落实《纲要》

为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必须建立健全《纲要》实施的监督机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对全市规划执行情况每年在人大、政协两会以及通过电视讲话、网络等形式,告知人民群众,接受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构建规划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每年评选表彰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先进单位;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的单位实施问责,营造执行“十二五”规划的良性体制机构[2]。健全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全面推进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重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规划执行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调整,把《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五、加强组织协调保障《纲要》实施

《纲要》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执行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进行,必须进行多维度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完善跨区域规划的执行模式,台州市级政府作为《纲要》最高执行协调机构,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就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发展等问题,完善《纲要》执行组织、健全区域利益分配,推进规划执行服务平台建设。市级各部门间要共享规划实施方面的有关信息,协调工作关系,界定业务范围,形成合力。垂直部门之间,上级部门根据规划目标向下级布置任务,下级部门根据收集到的实施信息向上级说明任务实施条件。加强定期沟通与协调,定期针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交流,使规划执行的各个组成部分达到知彼知己,不断地提高自我执行规划的创造性,在比较中推进执行,在借鉴中提高执行力。[3]

六、以宣传推进《纲要》实施

《纲要》只有被社会各阶层所感知和认可,才能得到全面有力的执行。因此,要加大对《纲要》的宣传力度,通过台州本地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使社会不同层面、不同组织都加深对规划及其执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十二五”建设。加强对《纲要》主要执行者开展有关《纲要》规划意图、规划目标的宣传、培训,培育他们贯彻执行规划目标、计划、制度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以提高其对《纲要》的执行能力。完善规划执行程序,增强规划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保障全体市民参与规划实施的权利。因形势变化需要对规划调整变更的,要科学论证,据实修正,并将变更结果公告于众,便于执行和监督[4]。

参考文献:

[1]刘亭.总结经验深入实施开启“十二五”发展新篇章.浙江:发展规划研究,2011.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7篇

(一)目标实现情况。对《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及量化指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主要包括各项指标实现程度、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等。其中,量化指标请按《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量化指标中期完成情况表》要求认真填写。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综合保障体系、应急队伍、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善后体系、基层应急体系、应急知识宣教培训体系、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应急管理示范工程等9个方面的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具体任务的进展、建设的工程、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等。

(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避护场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急平台、应急管理示范区等7大类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及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并填写《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期完成情况表》。

(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订等。

(五)对策建议。根据《市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及应对突发事件新形势、新要求,分析目前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的合理性,提出《市规划》实施后期需要加强、补充、完善和调整的内容及相应对策建议。

(六)评估范围。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对照《市规划》内容逐项进行评估分析,并将与《市规划》衔接的有关专项规划相关内容纳入评估范围。其中,《市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评估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牵头负责,中期评估的时点和采用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

二、有关要求

第8篇

关键词:十二五;城乡;统筹。

Abstract:Based Anhui Province, the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major tasks of Anhui Province, "12", the idea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four aspects of urbanization, spatial pattern, industry interac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described.

Key words: 12;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安徽省发展阶段判断及主要任务

1.1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判断

从城乡统筹的发展阶段看,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发展阶段指标体系,2010年全省人均GDP达20610元,折合3045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开始阶段;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8:41:41调整到2010年的14.1:48.7:36.4,一产比重小于20%,二产大于三产,符合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特征。工业增加值占43.7%,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阶段。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8%,安徽省目前工业内部结构主要以装备制造及机械制造、冶金和采矿为主导,并呈现出从原料工业向加工类转变的趋势。因此,从全省的情况看,安徽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处在其初始发展阶段。

1.2安徽省“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任务

(1)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

我省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从世界发展规律看,我省工业化道路还将持续10年以上;工业化程度落后全国3-5年。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安徽省城镇化率偏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仍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约49%)。因此“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2)逐步构筑国家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要空间形态。

城市群是体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目前我省的城市群的实力还较弱,与全国、中部其他省份的城市群相比较,工业化程度较低,实力较弱,但目前也在加速构筑。“十二五”必须继续加快培育和融合已有的三大城市群,努力形成竞争力、带动辐射能力更强的国家级城市群,代表安徽参与区域竞争,构筑安徽省城乡统筹的平台和空间载体,为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走区域分类指导道路,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我省省情,实现城乡统筹重点突破,特色鲜明,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重点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医疗教育制度改革、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形成突破,努力构筑城乡统筹的新格局。

2、安徽省“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思路

2.1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和吸纳剩余劳动力

根据安徽省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状况、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可把全省划分为四个区域,形成一群三区即:全省城镇化重点推进区(城市群地区):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化和区域创新推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皖北城镇化加快发展区:其城镇化模式主要是传统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服务业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走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模式。重点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皖南特色城镇建设区:以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为抓手,走人口适度集聚,生态型、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以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为抓手,结合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世界级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皖西城镇化适度发展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和生态、特色城镇。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山地经济和生态旅游区。

2.2统筹规划,构筑新型城乡空间格局

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围绕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县城为副中心、中心镇及中心村和居民点组成的布局合理、级次分明、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网络型城镇村体系框架。提升和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大力培育中心城镇(包括县城镇),加强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布点与建设。

2.3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牢牢抓住目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全面推进面向国内外的双向开放。构筑城乡一体化的服务业体系。中心城区着力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近郊区以县城和区域中心镇为载体,大力发展与工业配套的房地产、商贸、会展、物流、休闲观光、公共交通等服务业。远郊区以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积极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服务业。

2.4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市户籍人口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 ,实行城乡一元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鼓励土地规模经营。要通过加强就业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非农就业技能,促进人口转移,带动土地流转;要通过宅基地置换和住房安置,让农民离开土地有房住;要通过良好的社会保障,让农民脱离土地无后顾之忧,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制定和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整合农村土地资源,积极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完善经营性土地收益用于农村公益设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

3、小结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对我国乃至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关系着我国、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城乡统筹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由于篇幅有限,仅从经验借鉴和若干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还需继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务院,2010

3、铁太明.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合肥、铜陵、马鞍山市《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及《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

第9篇

2010年1月20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报告2009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交流监管工作经验,部署本年度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徐建光主持会议。

沈晓明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2009年全市食药监系统经历住了国家食药监体制改革、食品监管职能调整、艰巨的食品药品监管任务三个方面考验,保持了机构改革后持续平稳运转、工作有力,确保了工作不断不乱,取得了积极成效,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坚持公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的总体部署,针对城市特点,突出监管重点,狠抓制度创新,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世博会食品药品安全,不断提高市民的饮食用药安全水平,为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做出新的贡献。主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力以赴保障世博会食品药品安全;二是抓紧研究科学建设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中心;三是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四是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五是实施医药流通领域制度改革;六是协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上海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龙兴总结了2009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部署2010年食品药品监管主要任务。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世博园区食品药品安全可控。按照“分区分级保障”的原则,科学配置使用监管队伍,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必须确保在全市范围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突出高风险产品和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监管,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三是必须在“两个专项整治”上见实效。统筹协调世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和为期两年的食品药品安全两个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时间节点和整治内容,分阶段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整治行动,确保不走过场、整出实效。四是必须着力建立和完善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查找监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改进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努力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五是必须组织编制完成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已经列入上海市专项规划,要加快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鼓励各单位勇于超前思考,聚焦风险、整合资源,优化监管机制,大胆探索科学的监管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食品药品监管模式的优化转型。六是必须进一步提高队伍的能力素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锻造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专业强、懂技术、会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监管队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