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的生态价值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2 15:32: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景观的生态价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景观的生态价值

第1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LNOPT软件;景观优化;怀来县

中图分类号:F301;F205;N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587-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13

Abstract: The LNOPT platform and G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fiv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ptimization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The equivalent factor method of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fore the overall plan for land-use,land-use planning and after land-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was 9.533 3×108 yuan in Huailai. After land-use planning,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came 9.438 3×108 yuan, a decreasing of 1.00%. After optimizing land use landscape ecology,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9.928 2×108 yuan, increasing 4.14%. After the land use planning,the individual service values of land all had been reduced except the food production.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 all had been increased. Landscap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could achieve certain ecological effects. It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 use general planning;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LNOPT software; landscape optimization, Huailai county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并且保证生活质量这两部分的所有惠益。人类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其过程、结构和功能来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维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所必需的自然资本。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不可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诸多的理论和实例研究[2-5],国内研究者也分别从不同区域尺度进行了积极探讨[6-11]。研究表明,开展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分析和区域比较,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在这种目标下,土地的利用类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诸多学者将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定量分析,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从而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和直观性[13-17]。这对维持生态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基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基础数据来源

根据《怀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怀来县土地利用现状(2010)》图件和文本等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依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得到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资料。

1.2 研究方法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起的土地类型变化入手,运用LNOPT软件进行研究区现状的景观生态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5项功能选取不同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将地区的景观建设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并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LNOPT是2002年由Gruehn与Kenneweg提出,用于模拟中欧地区景观特色的生物评价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函子”按照排列顺序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动态反馈、数据层和多区域方法的运算。通过LNOPT的生物评估模型、社会经济评估模型和非生物评估模型这3个模型的平台分别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进行数据转化、矩阵加权和数据计算。通过三步封装,提供一系列的计算,利用ArcGIS 9.3成图。

采用Costanza等[18]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土壤保护、物质生产、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娱乐文化和原材料9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得出研究区优化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

2 景观生态模型的构建

2.1 水源涵养功能模型

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意义在于研究区中的水资源调节程度。根据该区域中的河流、水库的地理位置,以及整个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和径流的调节作用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地区涵养水源功能是由于地表覆盖、土壤渗透和地形这3方面构成,它们主要受地表覆盖率,土壤渗透力,地形等因素影响。根据该区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的特征,考虑数据可获得性,选择地形坡度、土壤渗透、植被覆盖度和含水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根据怀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降水分布情况、土壤以及植被覆盖,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2 物质生产功能模型

从怀来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选择能够直接生产产品的功能进行评价。根据生态系统提供的农产品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分级依据。评价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物质涵养功能,结合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产品生长条件,考虑该区域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土壤类型、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再根据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生长条件进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3 土壤保护功能模型

土壤保护功能的评价是在土壤侵蚀性的基础上,依据土壤侵蚀情况和土壤侵蚀对河流或者水资源的影响来进行评价。怀来县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地为主,其中大多数都是坡度大于25°的坡地,该区域容易发生土壤侵蚀,是怀来县山区最为主要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敏感性是方便分辨出土壤侵蚀的区域,分析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美国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包括坡面土壤流失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该公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的表达式为:

A=R・K・LS・C・P(1)

式(1)中,A为土壤侵蚀量,R为降水侵蚀力,K为土壤质地因子,LS为坡度坡向因子,C为地表覆盖因子,P为农业耕作措施因子。其中,农业耕作措施是人为因素。

从土壤侵蚀方程中,可以看出影响一个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有地理条件、水资源、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五大因素,这些因素同时可以被用来表示某个区域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根据怀来相关文献和获得数据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质地、水资源分布和距林场、林地距离作为评价因子,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4 生物多样模型

怀来县拥有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复杂的生物群落,而植物是鸟类分布和多度的第一影响因子。鸟类常常作为植物群落的指示物种,进而反映栖息地及周边生态环境。本研究选取大白鹭作为怀来县的生态多功能优化的焦点物种,通过观察怀来县鸟类的生物习性、栖息地类型、生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大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栖息于平原和山地附近的河流、水田、湖泊及沼泽地带,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摄食区域主要是河流、沼泽等浅水区域。从大白鹭摄食地区的距离来看,大多数是在距离巢穴大约5~10 km范围内,少数在15~25 km的范围内,极少数在巢穴周围约2 km范围内摄食。本研究针对大白鹭栖息地和筑巢特征,确定影响大白鹭选择栖息地的因子,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5 娱乐文化功能模型

怀来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官厅水库、休闲度假太师庄、葡萄庄园、自然风景区等户外游憩空间,游憩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征。本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各地区景点以及地形地类的分布情况,考虑研究区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坡度、土地类型、距农村道路和公路的距离、距水体的距离和距景区(特殊用地)的距离这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综上所述,运用LNOPT软件平台的非生物评估程序对水源涵养、物质生产、土壤保护功能进行优化,运用生物评价程序对生物多样进行优化,运用社会经济评价程序对娱乐文化功能进行优化。首先是运用GIS软件对怀来县遥感影像图解译,并进行矢量化和编辑处理每个图形的属性,再运用插值计算,将其表面数据转化成栅格图层;第二步,根据LNOPT软件的应用程序,确实功能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因子的分值;第三步,对水源涵养的因子进行相关性检查,并且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分值;第四步,运用LNOPT软件平台,结合栅格数据,通过权重加权的方法进行计算;第五步,经过LNOPT平台数据验证模型以研究区现状为样本进行校正,确定该区域功能的景观优化图,结果见图1~图5。

2.6 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优化模型

综合以上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建立综合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将其赋予相同的权重。将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运用LNOPT软件中的矩阵加权方法进行叠加,根据最终分值确定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优化模型(图6)。它们形成了连续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高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保障范围,是不可打破的生态红线,是需要严格控制和特殊保护的地带,应该纳入城市的禁止区域和限制建设区;中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限制的区域,该区域可以发展农业、建设用地,适合开展一些旅游景点供给人们进行旅游和观赏;低水平区域是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如在城市周围增加绿化,减少建设用地。这种景观生态优化模型维护了城市的基本生态环境,是怀来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界线。

3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计算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指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相对贡献大小的潜在能力[19],将全国农田1 hm2粮食自然产量的经济价值定义为1,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示该生态服务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的贡献大小,本研究依据谢高地等[6]制定的不同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表,对怀来县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系数进行修正(河北省的修正系数为1.02)。

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等于当年平均粮食单产价值的1/7[20,21],中国2005年单个生态系统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为449.1元/hm2,结合2006年《河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05年环京津地区平均粮食产量为4 683.35 kg/hm2。全国地均粮食产量为5 896.50 kg/hm2,据此为标准对全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价值进行系数修正,确定该地区单个生态当量的价值为356.70元/hm2,据此可得到该研究区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

本研究中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按以下方法进行归类:耕地――农田,林地――森林,草地――牧草地,水域――水体,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园地以本研究区的牧草地和林地的平均值为其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22]。

3.2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根据单位面积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和各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可以得出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

ESV=∑(VCk×Ak) (2)

式(2)中,ESV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单位为元;VC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单位为元/hm2;A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单位为hm2。

依上可以得出怀来县2010年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表2)。

从表2中可以得出研究区现状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区域的林地面积居多,而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大,因此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为3.541 3×108元。由表1可知,湿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比较高,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受到土地类型面积的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仅4.149×107元。同理,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97 6×108元。研究地区中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现为负效应,其价值量为-5.557×107元。研究区现状的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533 3×108元。

3.3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由表3可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怀来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9.533 3×108元,土地总体规划后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为9.438 3×108元,总体减少9.50×106元。土地利用规划后,只有耕地增加了5.09×106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均有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园地,为6.27×106元,水域的变化量最小,为4×104元。

基于LNOPT软件的景观生态优化方案,对研究区的进行景观优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有所增加,为9.928 2×108,增加率为4.14%。就土地利用总体景观规划后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言,只有林地减少了1.317 3×108元,其他利用类型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378 1×108元,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次之,为2.162×107元。未利用地因其单位面积价值量低,面积变化小,因此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小,仅增加了4.2×105元。

第2篇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 原生态环境理念

原生态环境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生存延续的生态环境群落。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完全原生态,没有人迹的第一自然;有稀少人迹的第二自然;并且还包括了蕴含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即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而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也是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最多的两种生态环境,并与今天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3 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原生态处理的不足

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与重要性;在设计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倾注于景观的再造,造成高成本的投入与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中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导致生态的不平衡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致使我们的城市失去了本土特色。

4 景观设计过程中原生态保护的措施

原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中的背景与骨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家禽;养殖;环境

1 家禽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环境管理的现状

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家禽产品。但在家禽养殖行业中也也存在着家禽食品安全和养殖污染的问题。家禽生态养殖是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家禽养殖业中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及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不仅能够发挥养殖业优势,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因此生态养殖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养殖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持养殖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既要实现养殖的经济价值,又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整个生态平衡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家禽生态养殖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生态养殖的模式单一、养殖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不到位、生态养殖的技术更新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我国家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2.1 家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加上养殖企业资金有限,不重视环保,或相关设施未配套,家禽的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粉尘、噪音及死亡家禽等,将导致养殖场自身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其周边环境,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2 家禽养殖环境管理措施

2.2.1 减少家禽养殖污染措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由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治污有法可依。同时采取营养措施,采用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低粗蛋白质日粮以降低氮排泄量;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代谢调节剂,如酶制剂、酸制剂、微生态制剂、促生长剂和中草药制剂等,以提高日粮营养素利用率和减少粪、尿、臭气排泄量。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必须规范,也提倡使用相应替代物,如益生素、酶制剂和天然中草药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对人畜有害和对环境有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和醛类等。

2.2.2 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

病死禽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任其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疾病传播。养殖场自然死亡的家禽意味着有许多有机物需要我们从环保和生物安全角度来加以处理和应用。从生物学角度看焚烧法较为安全,但是其处理速度慢且成本高。掩埋和焚烧方法由于环境的因素,使用越来越少;堆肥法因其环保和成本低廉,已经被广泛接受。死禽可以运出养殖场后予以利用,但是存在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威胁,不过在运输至加工场之前,对家禽尸体作短时间冷处理贮存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也可在运输前进行发酵处理,病原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被有效地杀死,发酵法被认为是运输前在养禽场内处理死禽的一种经济、可行、环保的方法。

在粪便的处理方面,如果管理不当,向土地排放动物粪便会危害环境。目前研究应用最多、最具发展前景的为生物处理法,即主要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新的微生物细胞和简单元机物的形式,从而去除有机物、氮和磷等。鸡粪直接或经过发酵、干燥、杀菌处理后喂养生存能力较强的鱼;鸡粪含有大量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将其与全株玉米青贮并与牛羊饲料合理搭配,可获得营养平衡、价格低廉的日粮。

2.2.3 家禽饲养模式与设施的改进

首先,饲养模式的转变

我国水禽养殖技术落后,目前养殖普遍设施简陋、环境差。而目前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成一个循环链。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是把双刃剑,人为的生产循环链改变了家禽的生长环境,给病原体传播和某些病原体的重组变异增加了机会。强化饲养管理是防止传染病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鸡舍的温度、氨气浓度、死淘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标准化鸡舍的以上指标明显好于普通鸡舍,标准化养殖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从养殖生产工艺上杜绝群体间的垂直和交叉感染已引起国外养殖界的高度重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实行“多点式”工艺,即养殖场之间采取多点建场的布局。这点我国应多加学习,特别是一些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混乱、发病率高的地区。

其次,饲养设施的改进

第4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跃上了新的台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赋予了生态环境保护以更多的内涵。虽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可以松懈,相反,我们应当探究当前环境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以此共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长足进步。

一、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目的

由于立法时所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现行《环保法》第1条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一项立法目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实践中,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准却往往被庸俗化,经济增长的数据成为“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同时也是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关键标准。众所周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亦能达到。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靠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的所谓“经济发展”和“繁荣”是虚幻的,最终是得不偿失的。基于对人类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了。迄今,可持续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不少国家积极采取行动,相继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规范和政策。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应成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立法目的。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依靠行政主导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强调行政为主导,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体制在我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我国几十年来环境保护以行政为主导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行政主导的局限性:首先,它主要适用于污染防治,而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则另当别论。国外自然资源主要为私有财产,以调整为主,行政权力的介入很有限。我国目前正处于与资源相关的环境保护迅速提升的时期,且我国自然资源所有制虽未改变,但所有权内容已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会对环境行政主导提出挑战;其次,行政主导在强调严格隶属关系的同时,也容易异化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痼疾。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我国在管理体制上将其人为地分割为土地、农牧、林业、海洋、矿产、水利等诸多产业部门和行政区划,环境保护行政主导强调的是扩大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权力,必然增加与相关产业部门和地方的权力冲突,造成体制上的混乱,反而导致行政主导的削弱。

(二)生态环境污染处理多为以罚代刑

这种做法致使一些污染案件的肇事者规避了司法程序。环境污染事件目前主要为行政处罚,而行政处罚的方式多为罚款、责令立即停止经营、限期整改、改正违法行为以及吊销许可证等,且行政自由裁量范围过大,致使一些污染责任人能够逃避法律的刑事制裁,虽然刑法专设了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并在第九章渎职罪中规定“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专门条款,为我国制裁环境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根据,但是因污染破坏环境而受到刑事制裁者也并不常见。由于法律所规定的环境刑事制裁手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从而导致了违法排污屡禁不止,环境恶化的趋势至今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加之我国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刑罚偏轻,也使得环境保护的制裁力度未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我国公民遵守生态环境法制的观念淡漠

大部分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环境法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人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直接涉及权利主体的切身利益,人们对于守法问题比较重视,任何一个试图违法者,都会对侵害具体权利所有人利益的后果心存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守法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则有所不同,这种关系间接地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利益,没有一个主体以自然的名义对人的破坏自然行为提出权利保护的主张。我国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利主体更为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定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环境守法的社会基础更为薄弱。

三、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方法

(一)行政与司法要各归其位

1.生态建设的执法和司法要加强,我国生态建设立法一般号召性的宣示性规范多,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少,执法环节薄弱,而司法更为欠缺。由于生态建设立法是我国环境法制的新课题,如何加强执法和司法有待深入探索。

2.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未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想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的方法治洪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激化矛盾,为生态环境法制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

(二)让刑法在保护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法律手段中,刑事制裁手段被公认为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环境刑事制裁手段不仅可以直接剥夺或限制犯罪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条件和能力,而且它还对其他潜在的环境犯罪人具有威吓慑止作用。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将罪刑关系确定下来,通过刑法规定各种应受刑罚惩罚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具体列举各种环境犯罪应当受到的刑罚处罚,从而可以使潜在环境犯罪人所追求的利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有一个可供对比的尺度。这就迫使知法欲犯者望而却步,悬崖勒马,从而达到预防环境犯罪的目的。

第5篇

自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环境教育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当前我国环境教育的内涵逐渐由“保护环境”发展为“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培育生态价值观,践行内化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人与环境的和谐循环互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价值观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共识,体现了人们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价值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柱。[1]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生态价值观的探索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而生态价值观教育则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更全面的内容。

一、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生态价值观教育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承载和孕育。生态文明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徘徊与反思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从统治和奴役自然过渡到爱惜和保护自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

生态文化是人与环境稳定发展的文化,这里的“文”指包括个体与群体的“人”和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脉络,“化”指育化、教化和进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过程”和“发展进步”。[3]而动态发展的生态文化的结果就是实现生态文明。

基于以上背景,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微观层面的生态价值观,指对于自然生态和环境系统的价值认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对于生态的感知。这种价值观会让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中观层面的生态价值观,指除了自然生态领域,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学习和借用其运行方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追求互动的、和谐的、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宏观层面的生态价值观,则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统一起来的价值观,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4]

同样地,生态价值观教育也包含三层递进的内涵:

一是以生态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即教育人们理解和领会何为“生态价值观”。

二是遵循生态价值观理念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即在教育中渗透和融入对生态价值观的阐述,将生态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关注和考察此种教育方法对于受教育者习得相关观念和改变行为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三是具有广义生态价值的教育,即将教育作为社会生态系统里的一员,将其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发展紧密联系,使得教育和其所处的社会系统,以及系统里其他因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5]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下,生态价值观的培育已经成为公民意识培育的一部分。媒体宣传是生态价值观通过社会教育进行传播的重要渠道,学校教育则是学生接受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二者各具特点。

生态价值观的社会教育以宣传为主要手段,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主要通过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讲述来进行价值传递。公益广告、宣传画册、图示标语、传单活页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周围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也是传播生态价值观相关信息的渠道。这种形式方便、即时、高效,但缺点也不容忽视,信息泛而不精、准确性受限。以我们目前接触较多的生态价值观宣传为例,主要内容是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但大多只是口号标语式的宣传,缺乏具体可行的途径说明和深层次的原因阐述,对于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生态价值观教育不仅要通过社会传播的途径进行,还需要学校教育来融会贯通。大学生是受过系统的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知识群体,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习惯逐渐成型的阶段,好奇心、求知欲和可塑性都很强。对各阶段的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能对社会主体的生态意识的内化起到铺垫和引导作用。

笔者所作的一项调查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生态教育的现状,其特点是:目前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意愿强烈,对现状的满意度中等。在调查中,9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生态教育,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生态教育的了解程度一般;目前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媒w等社会渠道,仅17%来自于学校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中,约34%的高校有开设独立的生态教育选修课程,其余的高校则在相关课程中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当被问到影响生态教育实施的因素时,七成受访者表示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6]该调查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渠道较多,但缺乏固定形式和有效途径;而学校的生态教育若能得到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则会事半功倍。同时也表明了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另外,目前在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实践课程相对较多,以户外清洁、接近自然、节能环保为主,也有以生态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和比赛等。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正处于从起步走向发展的阶段,人们对其意义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共识,一些学校也正在进行探索,但若要形成系统、完善、成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和实施路径还有待深入研究。

第6篇

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这就是为何古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缘由。河南地区的武术派系和拳种非常多,其中以河南的太极拳最具代表性,在全球化浪潮高涨和西方体育价值观不断入侵的当今社会,太极拳却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广大的习练人群。据不完全统计,太极拳的习练人数在全球就达到2亿之巨。现如今,太极拳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中原,走向全国,走入世界。那么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河南传统武术的魅力何在,又凭借什么样的强势力量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时代不断发展和壮大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当今人类不得不面对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生态危机等重大问题,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原理和视角重新审视自我的文明进程,生态化思想也相应产生,并很快渗入了各个领域。在国际奥委会对大型体育赛事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下,生态体育的思想也随之显现,如今,生态体育已逐渐成为指导当今体育发展的重要思想。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其理论和实践体系包含了大量的生态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深入探讨河南传统武术的生态体育精神和生态体育价值,可以为“和谐体育”、“生态体育”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消解现代体育过度竞技化和异化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提供方法论。

1生态体育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生态体育学(Ecological-Physical Education)是运用生态学和体育学的综合知识,研究体育与文化及生态环境之间,如何以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的方式而存在,思考在体育活动中,如何体现人类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和谐关系的学科〔1〕。

现代生态体育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整体性的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作为整体化的思维方式的原则,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含在社会中,而且包含在自然中,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二是系统性的原则。强调最优地维持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存在其中,人应该按照生态学的模式,通过各种联系的网络将自我向外延伸。三是多元性的原则。四是开放性的原则。五是动态平衡的原则。即在承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重视和强调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和谐的基础上保持互相平衡的原则。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两种武术流派——少林拳和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精神内核符合生态体育的基本原则,具备深刻的生态体育内涵、外延以及价值取向。

2河南传统武术的生态化思维方式体现的生态原则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湘溶认为,生态化思维就是辩证思维的最新阶段,是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生成的,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其适用范围更广,它不但能解答矛盾法则思维方式能够解答的现象,同时又能解答矛盾法则思维方式不能有效解答的现象,如同相对论之于牛顿力学,非欧几何学之于欧式几何学〔2〕。太极拳在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和实践基础,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体育学的精神及思维方式,被世人称作“哲武”,而中国古典哲学内核中恰恰具备了构成生态化思维的基本构件,即整体性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方式、多元性思维方式和动态平衡思维方式等,其思维方式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体育原则。

2?郾1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体现的生态原则

河南传统武术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融会在习武者的习武全程中,如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要求周身一体,上下相随,左右相顾,形神统一,太极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3〕太极拳拳理借用了五行八卦的模式排列其手法及步法,体现出了周身合一的思想和行拳外形。身体外表的“合”缘于其整体思维,因此“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构成整体的需要。换而言之,“合”的目的是为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拳理是寻着理想化的模式去构造动作本身,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运动整体。有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哲学的合一观,使“中国思维重综合,着重从整体上和系统上掌握事物,强调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不注重它的实体和元素,而且这种综合不仅限于客观对象,并把主体和客体综合在一起”〔4〕。在太极拳运动中就表现为在整体中构造主客体,即在运动中追求身心内外合一。传统武术推崇“尚劲不尚力”,因为力是肢体的某一局部通过肌肉收缩而产生的作用力,但劲是整体力集中在一点的发放。太极拳强调的正是这种“整劲”,要求发劲时起根在脚,主宰于腰,最终达于手,即由足蹬地产生与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腰的中轴作用,传递至身体的各个发劲部位,这便是太极拳所谓“身体无处不是拳”的整体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除了在演练原则方法和具体要求中体现了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外,在其理论体系与身体观的合一上同样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完全符合生态体育中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基本原则。例如武和医的辩证统一。太极拳充分地借鉴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精髓,与中医融汇成体,即谓之曰:“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之所以能够达到医武一体,是因为这种拳术所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生态体育思维模式,把人体与自然万物一样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审视,所谓“抱负阴阳,冲气以为和”,道家把人本身看做一个阴阳统一的系统,佛家把人看做由缘而生的统一体,因此太极拳虽然属于武术项目中的一种,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中医治病思想的实践形态。

2?郾2多元性和开放性思维方式体现的生态原则

河南传统武术蕴含着多元性,这种多元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本拳种的体系多元;第二个层面是同一套拳的习练方法、方式的多元。

体系多元指的是该拳术的类型、风格、门派的多元化,例如在河南温县诞生的太极拳,就有许多风格和类型,目前市面 上可见的有:陈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南冷太极拳等,而陈式太极拳也分为大架和小架、老架和新架、一路和二路,等等。少林拳的种类则更加多元和丰富,可分为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套路有罗汉拳、昭阳拳、小红套、大红拳、老红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对练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习法,另外还有配合习拳的各种功法,如易筋经、小武功、混元阴阳气功等。

多元性的第二个层面是在同一个套路里可以有不同的演练方式,这些不同的演练方式又可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需求的人练习;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的架子有高有低,可适用于不同习练要求,架子高可以练气,架子低可以练劲,体弱者和老年人可以习练高架太极,可以祛病养生,益寿延年;体壮者和青年人可以习练低架太极拳,可以增强体力,强身健体。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就是开放性,生态系统之间是互相融通、互相交汇的,因为只有系统和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能保障生命的不断繁衍。生态系统一旦失去交换能力,就会迅速陷入停滞和死亡。而开放性恰恰是河南传统武术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太极拳从诞生到成熟的轨迹中就体现出了开放性的特征,这种拳术的形成就是建立在包纳和吸收了不同形式、不同派别、不同理论的各种武术拳种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明代各门派武术的精华,同时也融合了我国古典哲学、中医学、美学的思想而创造出来的。例如陈式太极拳是陈王庭在糅和了戚继光的武学思想、一百零八式长拳,以及易经和道家的阴阳学说而创编的。

开放性的另外一个层面是把人体看做一个开放的宇宙,这个宇宙是不断与外界相互交流的,如太极拳认为人体与宇宙万物一样,不是孤立而封闭的,而是在与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进行着交流,因此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讲究意识与呼吸的高度统一,注重人体通过呼吸(呼吸道、皮肤、毛孔)吸纳自然之气(所谓采气),以开放性的生态思想吸收万物之灵气,为本体提供能量。

2?郾3动态平衡的思维方式体现的生态原则

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习拳原则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与敌人对抗过程中是在动态中不断寻求平衡,阴与阳、动与静、顺与背、快与慢、粘与走都是辩证统一的,虽然变化万端,但理为一贯,动是绝对的,因此要在运动中不断寻求平衡,自身维持了平衡,敌人却失去了平衡。可见传统武术的动态平衡思维方式体现了生态体育的动态平衡原则。

3河南传统武术的生态体育精神

生态体育是在当今生态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物质文明的一部分。河南传统武术中以“道”为本体,以“德”为本质的思想,具有深远的生态体育和生态伦理内涵,它以武为形式,最终实现“德”的本质目的,关怀生命,崇尚自然,朴实无华,毫无功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念,以达到人精神境界和身体能力的双重育化,是我国民族传统的“生态体育”项目,具有天道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人文生态内涵和以和为贵的人格价值精神。

4结语

第7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回顾总结五年来《决议》的执行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城建环保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市环保局、住建局、经信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民政局、卫生局和部分镇,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和部分人大代表、村级组织负责人的意见。同时,市人大代表各中心组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组织代表开展检查活动;11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视察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决议》执行情况

五年来,市政府根据《决议》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决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决议》要求,我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际工作进展与《决议》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环保工作保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所有镇、街道,一些职能部门和部分镇、街道责任不清、监管不到位、协调配合意识缺乏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整体合力还需加强。由于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较大且见效较慢的工程,造成就事论事抓环境的多、一如既往抓环境的少,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市、镇(街道)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制约着环境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村级组织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因素主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亟需政府财政的有效扶持。

(二)水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饮用水源地监管难度大,无证无照餐饮、禁养区畜禽养殖、非法开采滥挖矿山资源及乱搭乱建房屋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水质安全受周围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饮用水源水质的主要问题。基层反映饮用水源上游村庄因规划控制,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创造经济来源的要求十分迫切。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配套收集管线网络尚未完全建成,各镇生活污水治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推进速度不快,部分已纳管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地段管道沉降脱节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污水厂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仅达到设计规模的52%,工程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中心城区河道漾面宽度不一,河道贯通性和流动性差,河网水系普遍存在富营养化和蓝藻现象,偏黑偏臭现象在局部河道还有发生。村庄内部家庭作坊式企业直排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村级公厕和户厕污水处理设施达不到技术要求且改造推进速度不快,严重污染当地土质和河道水质。

(三)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七小产能属于传统产业,是当前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其地域特征明显,从业人员众多,且往往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配套,大量小产能业主淘汰后的出路问题及市场需求、产业配套等因素阻碍着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同时,由于近期银行信贷紧缩,融资难度大,设备淘汰成本高,部分企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动参与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积极性不高。

(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待全面加强。桥头、观海卫等地的废塑料加工行业仍面临着反弹的压力,横河轴承行业油污处理任务繁重。有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运转不正常,偷排、漏排、不达标排放等现象还有发生。城区污染源面广量大,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城镇人均绿化面积增幅较慢,城区公厕、城区渣土中转站等基础环保设施落地困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机制还不完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进展缓慢。区域性农业污染仍较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全社会环保意识亟待增强。市民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居民乱倒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踩踏绿地、随地便溺等不文明的陋习依然司空见惯,工业垃圾乱焚烧、建筑垃圾乱倾倒等现象仍比较突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还比较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足够关注和自觉参与,氛围营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一项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解决《决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定提出的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采取更积极、更务实、更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努力把慈溪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一流幸福家园。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一是建立环保综合协调机制。增强对环保工作的调控协调能力,突破单一的职能部门权责限制,理顺各级各部门工作关系,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对需要多方联合执法的整治行动,要整合执法力量,强化部门联动,提高执法效果。二是强化考核指导和行政监管。要提高对各镇(街道)的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分值,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镇、村环保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切实提高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水平。加强政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公正廉洁的环境执法队伍。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排污企业尤其是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提前介入和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杜绝引进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推进排污总量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行。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检查、督查和巡查。三是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治污纳污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增加水源地保护区居民的补助额度。减轻镇级区域性整治及村级环境整治、公厕户厕改建等带来的资金压力,夯实环保工作基层基础。关于龙山、观海卫、周巷财政体制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建议统筹考虑生态资金安排。

(二)继续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确保工程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一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饮水水源地保护,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旅游业发展行为,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周围无证无照餐饮、禁养区畜禽养殖及乱搭乱建房屋等行为的取缔打击力度。加强对水库水质的日常监测,采取有效举措努力遏制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加强对外引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研究,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二是继续大力开展截污纳管和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支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加快推进污水接纳工作,强化镇、街道工作职责,加强对企业等用户纳管的技术指导,提高污水处理率。科学评估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效果,强化对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管理,健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管理方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解决处理好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网沉降破裂、主管支管衔接困难等问题,持续推进工程环境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及时总结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优化工艺流程,制定后续管理养护政策措施,提高实际使用效果。全面摸清当前全市公厕现状,列出具体改造时间表,加快推进公厕改造,努力消除公厕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三是有序推进城河治理。加快推进大塘江入口整治工程、漾山路江综合整治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和中心城区引水环通工程建设,充分运用外引水加快推进城区水体流动,提高城河自净能力。健全城河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四是全面推进河道和水资源开发保护工程建设。继续大力实施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建设,持续推进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增加河道自净、排涝能力,优化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切实抓好和推广河长制的成功做法,努力提高全市河道水质。推进郑徐水库和慈西水库建设,切实发挥好外引工程效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三)有序开展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服务指导,正确处理好淘汰落后和规范提升的关系,帮助各地解决落后产能认定、落后产能淘汰举措等相关实际难题,摸准、摸细全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情况。强化要素调控,规范企业行为,提高落后产能企业(项目)的经营成本。优化财政政策补助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推广节能技术,培养节能产业,加快节能改造。加强统筹谋划,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科学务实推进减排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外科手术;二尖瓣脱垂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c)-0186-03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the value of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surgery of mitral valve prolapse.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ho will underwent went cardiac surgery diagnosed mitral valve prolapse from April 2015 to December 2015,we use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mitral valve surgery,observe the shap and structure of mitral valve,and the degree of regurgitation. Results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ould clearly show the image of mitral valve and the location of mitral valve prolapse,and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prosthetic valves or nativ evalves after operation instantly.Conclusion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improvedthe success rate of the valvuloplasty to reduce complications.For heart surgery preoperative decision and postope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Key words] 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 Cardiac surgery; Mitral valve prolapse.

二尖瓣脱垂的定义是二尖瓣瓣叶收缩期超过瓣环连线2 m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发病率约为0.6%~2.4%,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生率更高,且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1]。二尖瓣结构复杂呈立体“马鞍状”的解剖结构大大增加了术前精确定位诊断的技术难度,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3D-Zoom模式能够获得更清晰、分辨率更高的超声图像,重复性好,操作便捷,比二维超声能更清晰直观地显示二尖瓣病变程度、范围。目前二尖瓣的手术方式有二尖瓣成形及二尖瓣置换,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生存率方面优于二尖瓣置换术[2],二尖瓣成形术保留了自体瓣膜及瓣下结构,能最大程度保护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术后只需抗凝3个月,减少了血栓及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术前二尖瓣瓣膜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的正确评估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该研究收集2015年4―12月在该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图像,分析与术中探查做比较,以提高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5年4―12月在该院心外科因二尖瓣脱垂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共 55例,其中男 30 例,女 25 例,年龄 32~70岁,平均(46.8±5.9)岁,其中腱索断裂 15 例,赘生物形成12例,瓣叶粘液样变8例,先天性瓣叶裂4例,先天性腱索缺如2例,重度反流 32例,中度反流 23 例。该研究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纳入病历资料均获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 Philips IE Elite 超声显像仪, X 7- 2 T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探头,频率为2~7 MHz,行经食管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 后处理分析软件为 Philips QLAB 7.0。患者于全麻后体外循环肝素化前插管 ,插管深度距离门齿30~35 cm,插管完成后行经食管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 明确术前诊断,并对经胸诊断给与修正, 重点观察可能影响手术决策的病变。手术完成心脏复跳后观察重点部位及感兴趣区域 , 与术者及时沟通,评价手术效果。三维超声图像获取流程为 : 调节图像质量至最佳,将感兴趣区置于图像中央,按“3D Zoom”按键,左右图中垂直的两个切面均清晰显示感兴趣区,同时调整两个垂直切面取样筐大小( 同时包括二尖瓣环和瓣叶以及主动脉瓣),再次按“3D Zoom”按键, 可清晰成像实时动态三维图像,记录3个心动周期,观察二尖瓣结构可选择左房至左室观或左室至左房观。

1.3 图像分析

术前即刻应用三维实时超声观察二尖瓣瓣叶性质,应用3D Zoom将图像调整至二尖瓣的外科视野观,于收缩期观察二尖瓣脱垂的部位及累计范围,观察附属结构及功能。应用Carpentier方法将前后叶分为(A1、 A2 、A3,P1、P2 、P3)定位脱垂部位。观察瓣叶及附属结构的功能,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评价瓣膜反流程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术前即刻二尖瓣左心房至左室面外科视野观,能清晰显示二尖瓣形态,二尖瓣共330个小叶分区。从左心房面观察,脱垂的小叶均表现为收缩末期突向左心房的隆起(图1),其中20例患者腱索断裂,表现为连接于脱垂部位单发或多发纤维条索状回声。从左心室面观察,可见脱垂部位凹向左心室面,并可见相应部位二尖瓣的关闭裂隙。三维彩色多普勒可见彩色血流汇聚点位于脱垂部位。

2.2 术中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诊断二尖瓣脱垂的部位、腱索断裂及赘生物与手术中外科医生手术中发现二尖瓣脱垂部位、腱索断的比较(表1),术前发现脱垂小叶共计76个,腱索断裂20例,赘生物形成8例,术中发现脱垂小叶共计80个,腱索断裂22例,赘生物形成8例。实时三维诊断小叶脱垂与术中符合率95.0%,腱索断裂的符合率为90.9%,赘生物的符合率为100.0%。术前中度反流26例,重度反流29例,45例成形术后瓣膜关闭良好,轻度反流15例,少量反流30例,10例行瓣膜置换手术未见明显瓣周漏。

2.3 术前经食管实时三维对手术的指导价值,行二尖瓣成形手术45例(图2),术后未见明显反流,术前8例瓣叶脱垂范围广,瓣叶增厚明显,外科医生决定直接行瓣膜置换手术,另有2例行瓣膜成形术后观察仍有中度反流,成形失败,术中即刻停跳改为瓣膜置换手术。

3 讨论

二尖瓣结构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包括瓣叶、腱索、肌、瓣环的多种病理改变,可导致二尖瓣一个或两个瓣叶向左房侧脱出瓣膜脱垂可以引起较中至大量的二尖瓣反流,由于二尖瓣的反流使左房容量负荷增大,从而导致左房的重构,二尖瓣反流可以导致左心功能受损,而左心功能的异常可导致毛细血管后型肺高压。因此早期更准、更快捷的判断二尖瓣病变的部位程度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脏手术术中监测的重要手段, 具有方便、相对无创、不干扰手术进行, 不会污染手术视野等优点[4]。术中经食管三维超声Zoom模式能够更清楚直观的将瓣膜及心内结构成像出来,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Zoom模式对二尖瓣显示效果最佳[5],Zoom模式能够获得高分辨率三维图像是不是以往几个心动周期拼接而成,与传统二维超声比较图像更立体,更直观。并且二尖瓣位于三维取样容积的中场且与声束垂直避免了因声束原因引起的失真伪像的产生,并且通过自由旋转及切割图像简单,可以显示二尖瓣外科视角图像。二尖瓣前叶在屏幕上方,而后叶在屏幕的下方,前外侧交界在屏幕左侧,后内侧交界在屏幕的右侧,定位二尖瓣脱垂的部位简单又直观,外科医生也能够观察瓣叶的情况为交流提供图像依据[6]。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判断瓣叶的脱垂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向左房侧的隆起,如果同时伴有腱索断裂可清楚显示一条或多条纤维条索样回声随脱垂瓣叶甩向左房侧[7]。

综合以往文献报道三维超声二尖瓣脱垂诊断符合率为90.0%,该研究的应用3D-Zoom模式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达到93.7%,对于腱索断裂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以往研究,原因如下3D-Zoom帧频比以往的full volume模式的帧频高一倍,为局部放大,对于三级腱索断裂的显示更清晰;与以往的full volume模式是几个心动周期拼接图像,会有拼接伪像,对细小结构显示欠清,而3D-Zoom模式是一个心动周期实时模式,没有拼接伪像干扰。因此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于心脏瓣膜术后效果的评价具有及时、准确的特点,被称为外科医生的眼睛,对于术后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的评价的意义重大[8],心脏复跳后观察心腔内有无气体,心肌收缩力,实时三维成像显示成形环形态,该组45例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二尖瓣对合情况进行了评价,效果良好,发现2 例成形术后效果不好,故经过外科医生术中再次观察讨论决定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8例由于瓣膜本身条件不允许,直接进行了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术。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于术中的检测价值得到肯定,术中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二次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9]。

综上所述,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Zoom模式为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减少以往三维的拼接伪像,提高了二尖瓣反流病因及病变部位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比二维超声能更清晰直观地显示有关心脏解剖、二尖瓣病变程度、范围和心功能方面的信息,是二尖瓣成形术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的重要监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Pravin M. Shah, MD. Current concepts in mitral valve prolapse[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56(2).125-133.

[2] Ken-ichi Imasaka, MD, PhD,Eiki Tayama, MD, PhD, Yukihiro Tomita, MD.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early after repair for posterior mitral leaflet prolapse: Chordal replacement versus leaflet resection[J].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5,150(3):538-545.

[3] Francesco Maffessanti, MS, Nina A. Marsan, MD,Gloria Tamborini, M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tral Valve Apparatus in Mitral Valve Prolapse Before and After Annuloplasty: A Three-Dimensional Intraoperative Transesophageal Stud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011,24(4):405-413.

[4] Christopher Naoum, MBBS, Jonathon Leipsic, MD,Anson Cheung, MD, Mitral Annular Dimensions and Geometr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and Mitral Valve Prolapse http:///science/article/pii/S1936878X15009821 - item1: Implications for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Implantation[J].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5,28(9):269-280.

[5] Anna Calleja, Frédéric Poulin, Anna Woo.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the Mitral Valve by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tral Valve Repair: Correlation with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Techniqu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015,28(9):1083-1092.

[6] Karima Addetia, MD, Victor Mor-Avi, PhD, FASE, Lynn Weinert, BS.A New Definition for an Old Entity: Improved Definition of Mitral Valve Prolaps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Color-Coded Parametric Mode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14,27(1):8-16.

[7] Andrew Maslow, [JD/OL].http:///science/article/pii/S1053077014001116 - aff0005 Mitral Valve Repair: An Echocardiographic Review: Part 2.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2015,29(2):439-471.

[8] Shu-Fen Gan,Fang Fang, Qian Yang.Successful repair of mitral valve with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located in anterior mitral leaflet: The evidence of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 190(1):294-295.

第9篇

摘要: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自然形成和智慧累积的成果,其中也不乏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习惯法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做简要的梳理,列举藏族、侗族、傣族、蒙古族几个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希望给人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社会的同时带来新的思考,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生态环境

当今,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背景下,人们往往过分的信赖科技和现代性,在广泛使用科技和法律等环保措施背后,本土资源在无形中收到了较大的冲击,有的甚至遗失。作为传统法律的一部分,作为“本土资源”的当然构成要素,梳理和发掘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的传统习俗和举措,势必会给人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社会的同时带来新思考。

“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生态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样态。甚至可以认为,生态与少数民族的生活是绝对的共存共荣。”①这一特性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几乎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要承认和尊重适合于各地不同“地情”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并在其中试图探索出一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习惯法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法,它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源于各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于人类法治文明意义甚大。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甚至认为法主要体现为习惯法,其地位远远超过立法,是最富生命力的法律形式。习惯法,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与制定法相对应的社会规范,“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照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

朱苏力说过:“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作为中华法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中国习惯法体系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一种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广大少数民族在千百年以来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世代相袭、长期存在并为本民族成员所信守的一种习惯法,它为维护民族共同利益、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传递民族文化起了积极作用。”③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早已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关于生态环境的意识直接源于他们对于自然最真切的认识、体验和情感,因而也更为深刻的表达了对自然秩序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我国目前环保法律并不完善,尤其在地方环保法律和环保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富有成效的环保经验,即可以弥补和矫正现行环保法条和环保措施的漏洞和不足,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西法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孟德斯鸠曾近说过:“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式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④以下将简单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内容。

一、藏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藏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禁忌对藏区牧民来说是良心的命令,违反这种命令会引起一种可怕的有罪感。藏传佛教的“十善法”有自然生态与资源保护规约,如杜绝杀生,严禁猎取禽兽,保护草场水源,禁止乱挖药材,乱伐树木。藏族有谚语:“山林常青獐鹿多,江河长流鱼儿多”,藏区一般不准捕杀野生动物,对于以打猎为生的人予以鄙视和谴责。许多寺院专门设有“放生节”,在该节日放生的牛马,被视作神牛神马,不得驱赶、乘骑和捕杀,任其自然死亡。⑤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共生共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才使得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的蓬勃景象。

二、侗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湘西侗族人认为古树是神树,要保护,因此禁止砍伐房屋周围的古树,在侗族,有“嫁妆树”的习俗。即孩子出生之后,便为之栽种一百株杉苗,作为儿女嫁娶的费用,有的地方母亲还专门为女儿栽种“嫁妆林”名叫“十八杉”,也称为“姑娘林”,这在客观上使森林资源得以持续发展。在社会交往中,侗族有打草标的习俗,即用茅草、芒冬草或稻草等结成疙瘩、田螺或箭头等形状,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其中山标意为不让人随意去砍柴、割草和放牧或拿走砍好的柴草以及打算耕种的荒地等。另外他们崇拜山,由于对山存在敬畏之情,侗族人在获取动植物资源时,遵循“取物有度、不贪多”原则,要留适量的资源给山峰,这些朴素的自然观念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傣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傣族人民在开发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环境观念。傣族的习惯法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 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正是有这样的认识,人们才更应该保护森林、水源和动物。傣族历代流传的《布双郎》“祖训”规劝人们“不要改动田埂”“不要砍菩提树”“寨子上和其他地方的龙树不能砍”“不要砍树来挡路”“寨子边的水沟、水井不能随意改动,就是不要也不能填”等等。⑥

四、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蒙古族的观念中,大自然并非纯粹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有灵性,他们认为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与其和睦相处。(关于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者在2014年四月发表在《前沿》杂志中的文章《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保观——内蒙古雾霾引发的思考》已有详细的论述,所以在此不再赘述)。从某些角度看,蒙古族习惯法中的一些思想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却有其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选取几个少数民族习惯法做一简要的介绍。纵观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它不仅仅是个历史范畴,它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它是一种“活”的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扎根于各民族成员的头脑之中,在当今的民族地区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经济社会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在倡导弘扬各少数民族传统均衡和谐生态环境观念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生态环境观念中不可避免的带其浓厚的原始性,内容也较为粗糙,不可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全面准确的科学解释和说明。我们应承认并弘扬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关于生态环境观念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方面,强调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价值观、合理利用资源、敬畏和尊重自然,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习惯法与现行环保工作和措施良性互动起来,让它有所为。

引文注释

①王佐龙.生态习惯法对西部社会法治的可能贡献[J].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2).

②[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71.

③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④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8.

⑤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1):183-189.

⑥耿明.傣族历史上的原始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J].云南社会科学,1999(3):73-78.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